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 被引量:90
1
作者 魏本勇 方修琦 +2 位作者 王媛 杨会民 张迪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3-419,共7页
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结合部门能源消费数据,从最终需求的角度评估了2002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中国家和部门的碳排放.2002年中国为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净出口国,净出口的碳排放介于22.60~168.14Mt,占国内总排放的2.03%~15.09%.其中,满足国外... 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结合部门能源消费数据,从最终需求的角度评估了2002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中国家和部门的碳排放.2002年中国为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净出口国,净出口的碳排放介于22.60~168.14Mt,占国内总排放的2.03%~15.09%.其中,满足国外需求的国内出口碳排放为261.19Mt,约占当年国内总排放的23.45%,相当于总出口排放的79.03%~90.62%;实际用于中国国内使用的进口碳排放为93.05~238.59Mt,约占总进口排放的77.49%,占国内总排放的8.35%~21.42%.2002年中国因进口而间接向全球减少的碳污染排放高达187.81Mt.约67%的总出口碳排放来自11个部门,超过50%的总进口碳排放主要来自5个部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进出口碳排放净平衡中受生产技术影响最显著的部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碳排放 碳污染 投入产出分析 中国
下载PDF
绿色船舶低碳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41
2
作者 郑洁 柳存根 林忠钦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4-102,共9页
近年来,船舶航运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规制船舶环境污染和降耗减排的国际公约及相关规划文件相继出台,且标准和规范日益严苛,绿色低碳已成为船舶航运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分析国际海事组织碳减排初步战略... 近年来,船舶航运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规制船舶环境污染和降耗减排的国际公约及相关规划文件相继出台,且标准和规范日益严苛,绿色低碳已成为船舶航运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分析国际海事组织碳减排初步战略的基础上,阐述了挪威、日本、英国在绿色船舶领域的发展现状,归纳了国外在政策引导、技术方向、国际合作等方面促进绿色船舶发展的共性优势。结合国内绿色船舶发展情况,从强化政府主导、制定国家和行业层面的绿色船舶发展规划,布局技术攻关、加快推进船舶替代燃料的市场化应用进程,实施开放合作、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引领国际行业发展三方面就我国绿色船舶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船舶 国际海事组织 碳减排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研究综述 被引量:31
3
作者 魏本勇 王媛 +1 位作者 杨会民 方修琦 《世界地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8-147,共10页
通过总结最近国际上关于贸易隐含碳排放的研究进展,指出国际贸易对国家及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的影响。传统的基于领土范围的CO2排放统计方法极易歪曲一国CO2排放的真实情况,不仅会引起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碳泄漏"现... 通过总结最近国际上关于贸易隐含碳排放的研究进展,指出国际贸易对国家及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的影响。传统的基于领土范围的CO2排放统计方法极易歪曲一国CO2排放的真实情况,不仅会引起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碳泄漏"现象的发生,也会间接地导致全球CO2排放的增加。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由于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及较高的能耗水平,事实上为国外,尤其为发达国家排放了数量巨大的CO2。中国不是其碳排放的唯一责任方。在未来的气候变化谈判中,国际贸易对国家及全球CO2排放的影响应被高度重视;发达国家应该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继续承担主导作用,同时也应该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先进生产技术的转让和财政支持;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除了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外,还应加强对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研究,以可靠有利的数据为国家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国际贸易 碳排放 能源利用 国际谈判
下载PDF
国际贸易、碳泄漏与制造业CO_2排放 被引量:31
4
作者 傅京燕 张春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18,共6页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外贸易的不断拉动,但在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碳排放总量也在迅速增长。本文根据中国1996-2010年的分行业面板数据,测算了27个制造业的碳排放量,并根据碳排放强度将制造业分为低碳制造业和高碳...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外贸易的不断拉动,但在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碳排放总量也在迅速增长。本文根据中国1996-2010年的分行业面板数据,测算了27个制造业的碳排放量,并根据碳排放强度将制造业分为低碳制造业和高碳制造业,对其碳排放趋势进行了分行业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FGLS回归方法验证制造业碳排放EKC的存在性并在模型中加入一些控制变量对结果进行检验,然后在回归方程中加入贸易和工业增加值的交互项考察碳泄漏问题。所得结论如下:整个制造业和低碳制造业无论是人均碳排放还是总的碳排放均符合EKC曲线,而高碳制造业却存在着线性关系;贸易减少了整个制造业和低碳制造业的碳排放,但却增加了高碳制造业的碳排放,总体来说贸易量的增加对于制造业人均碳排放量和总碳排量的影响是有利的;在碳泄漏问题上,制造业和低碳制造业不存在碳泄漏的问题,而高碳制造业则相反,但整体上"污染避难所"假说这一结论在我国不成立,对外贸易对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总体影响是有利的,中国不需要因为减少CO2排放而去限制制造业的对外贸易。但是制造业未来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我国应制定有效的低碳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并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对原有的旧设备进行升级和改造,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针对制造业中高碳制造业的高排放强度,我国应努力做大产业规模,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研发资金投入,加快技术进步,达到减排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碳排放 EKC 碳泄漏
下载PDF
FDI、国际贸易的技术效应与我国省际碳排放绩效 被引量:26
5
作者 罗良文 李珊珊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2-150,共9页
本文基于DEA非参数方法测算了我国各地区1995-2010年的Malmquist-Luenberger全要素碳排放绩效指数,并对其进行分解,估算出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进而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构建了FDI、国际... 本文基于DEA非参数方法测算了我国各地区1995-2010年的Malmquist-Luenberger全要素碳排放绩效指数,并对其进行分解,估算出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进而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构建了FDI、国际贸易技术效应对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影响的动态计量方程。研究结果显示: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的FDI促进了技术进步,抑制了技术效率的改进,中部地区的FDI促进了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改进,而西部地区的FDI技术效应不显著;三大区域的进口贸易均抑制了技术进步,对技术效率改进的影响不显著;东部地区的出口贸易促进了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改进,中部地区的出口贸易对技术进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西部地区的出口贸易对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改进均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国际贸易 技术效应 碳排放绩效 Malmquist-Luenberger
原文传递
国际贸易“碳中和”研究热点领域及其动向 被引量:18
6
作者 余建辉 肖若兰 +1 位作者 马仁锋 张文忠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03-1320,共18页
碳中和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国际贸易总量快速增长,伴随着深度国际分工与产业转移,贸易产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在陆表形成严重的空间位移。利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分析国际贸易主题下碳中和相关文献... 碳中和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国际贸易总量快速增长,伴随着深度国际分工与产业转移,贸易产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在陆表形成严重的空间位移。利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分析国际贸易主题下碳中和相关文献,揭示国际贸易“碳中和”研究动向。研究发现:(1)温室气体在全球范围时空演变,使跨区域、多尺度的全球碳治理变得更加复杂,发达国家将高污染与低价值链产业转移至各发展中国家,以生产者责任划分的碳核算原则不再适用于国际贸易合作。(2)进出口贸易逐渐成为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动力,全球碳治理应转向新兴经济体与区域一体化,全球气候政策设计应遵守国际碳市场公平性底线,不断优化碳排放量核算体系,完善碳会计方法,模拟全球碳减排预期效果。重点提高产业部门碳减排意识和产业清洁技术及能源利用效率,利用多种手段改变生态系统的增汇减碳能力。新兴经济体在承接发达国家技术援助同时,应重点关注本国能源产业,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并运用经济政策与金融工具促进本国的气候变化投融资产业发展。全球碳治理应更加注重公平性与国家间的经济发展、环境资源差异,利用多样的碳治理工具与协商合作方式,促使更多国家参与全球化或区域一体化的碳治理模式。(3)中国亟待通过国内多产业、多部门的增汇减排与国际碳减排、碳中和实践,健全碳市场机制,提高碳治理水平,为国际碳治理合作提供“最大公约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碳中和 碳减排 国际贸易经济地理学
原文传递
运输结构调整政策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淑玲 康兆霞 武剑红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37,共5页
在保证经济社会正常发展的前提下,抑制运输业碳排放的过度增长已经成为保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国际经验和教训表明,运输结构调整政策是降低运输业碳排放和改善运输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欧盟,以及法国、美... 在保证经济社会正常发展的前提下,抑制运输业碳排放的过度增长已经成为保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国际经验和教训表明,运输结构调整政策是降低运输业碳排放和改善运输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欧盟,以及法国、美国、日本运输结构调整政策进行国际比较分析,分析其实施运输结构调整政策进行碳减排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运输结构调整政策启示,即:加强铁路市场化经营,构筑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发展以铁路为骨干的多式联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运输结构调整 国际比较 碳减排 运输政策
下载PDF
国际贸易隐含碳排放的研究进展:文献述评 被引量:14
8
作者 季春艺 杨红强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2011年第6期64-71,共8页
从国际贸易隐含污染排放转移的视角分析了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研究趋势,概述了贸易隐含碳排放的一般核算方法,总结了国际上研究贸易隐含碳排放的现状与进展。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水平和能源综合效率较低,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高的贸易隐含... 从国际贸易隐含污染排放转移的视角分析了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研究趋势,概述了贸易隐含碳排放的一般核算方法,总结了国际上研究贸易隐含碳排放的现状与进展。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水平和能源综合效率较低,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高的贸易隐含碳排放净出口;对碳排放责任分担机制进行了梳理,传统的基于领土责任的碳排放核算不仅对发展中国家不利,还会引起"碳泄漏"现象的发生和全球碳排放总量的增加;考虑贸易因素的碳排放核算对未来温室气体减排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隐含碳排放 责任分担机制
原文传递
拍卖机制在碳市场配额分配中的应用回顾和比较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文秀 邓茂芝 周剑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6-256,共11页
配额拍卖机制在碳市场中具有重要作用。文中在综述配额拍卖机制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回顾拍卖机制在欧盟、美国加州和澳大利亚等具有代表性的国际碳市场中的应用情况,结合国内试点碳市场的运行情况,分析不同地区碳市场中拍卖机制的效... 配额拍卖机制在碳市场中具有重要作用。文中在综述配额拍卖机制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回顾拍卖机制在欧盟、美国加州和澳大利亚等具有代表性的国际碳市场中的应用情况,结合国内试点碳市场的运行情况,分析不同地区碳市场中拍卖机制的效果。研究认为,国际碳市场拍卖机制设计较为完善,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起到了增强市场流动性的作用,国内各试点碳市场拍卖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文中从拍卖机制的要素设计、平台建设、所得资金管理等方面对全国统一碳市场配额拍卖机制设计提出建议,为全国碳市场中拍卖机制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碳市场 排放配额 拍卖分配
下载PDF
国际碳排放核算标准选择的公平性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文举 李峰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71,共13页
本文基于基尼系数思想,使用相对剥夺系数分析了各种国际碳排放核算标准的公平性问题,计算出了1992—2011年G8国集团、基础四国和7个新兴工业化国家之间的碳排放相对剥夺系数。结果表明,不同核算标准下的公平性度量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以... 本文基于基尼系数思想,使用相对剥夺系数分析了各种国际碳排放核算标准的公平性问题,计算出了1992—2011年G8国集团、基础四国和7个新兴工业化国家之间的碳排放相对剥夺系数。结果表明,不同核算标准下的公平性度量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以人均累积碳排放作为核算标准,G8国集团对其他两个国家子群有很高的相对剥夺系数,而以单位GDP碳排放作为核算标准,情况正好相反。研究发现,调整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会使样本整体的相对剥夺系数得到降低,基于国际贸易隐含碳排放调整的人均累积碳排放核算标准更能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以此制定全球减排方案将更具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碳排放 核算标准 公平性 相对剥夺系数
原文传递
国际碳排放权分配方案的构建——基于全球公共物品和财产权的视角 被引量:9
11
作者 蔡文灿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90-99,共10页
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为核心的气候变化国际法律体系未能有效减缓全球变暖,应构建具有"硬法"性质的国际法律体系。在比较国别减排、碳税、碳预算等方案后,确认以财产权为逻辑基点来分配公共物品具有... 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为核心的气候变化国际法律体系未能有效减缓全球变暖,应构建具有"硬法"性质的国际法律体系。在比较国别减排、碳税、碳预算等方案后,确认以财产权为逻辑基点来分配公共物品具有更好的心理易受性和理论自洽性。具体作法是将减缓全球变暖视为大气对温室气体的环境容量,将其作为一项财产并按一人一权原则平均分配给全球民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公共物品 国际法律体系 财产权 碳排放权
下载PDF
《巴黎协议》中国家自主贡献的内涵、机制与展望 被引量:7
12
作者 薛冰 黄裕普 +2 位作者 姜璐 王婷 唐呈瑞 《阅江学刊》 2016年第4期21-26,144,共6页
《巴黎协议》确立了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制度的总体框架,明确了以"国家自主贡献"为基础的减排机制,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目前,全球已提交了160余份国家自主贡献预案,内容各... 《巴黎协议》确立了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制度的总体框架,明确了以"国家自主贡献"为基础的减排机制,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目前,全球已提交了160余份国家自主贡献预案,内容各有侧重,充分体现了不同国家的国情特点,自主设计了不同类型的指标体系与执行条件。与《京都议定书》相比,国家自主贡献预案并不具备强制性的法律效力,如果要进一步发挥在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是碳减排方面的现实作用,实现《巴黎协议》的整体目标,亟需世界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进一步树立"共赢"而非"博弈"的共识,增加互信机制;在技术方法中进一步强化数据透明度的监督、报告与核实程序;发达国家应在技术、资金等方面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相关援助,协助发展中国家尽可能地实现"有条件下"的减排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气候谈判 《巴黎协定》 国家自主贡献 碳减排 全球气候治理 碳排放责任核算体系
下载PDF
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我国碳排放影响的效应研究——基于岭回归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邱强 顾尤莉 《国际商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5-46,共12页
本文从碳排放的视角探讨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通过国际能源价格、国际石油价格和国际煤炭价格3个不同的指标,从格兰杰因果关系和实证两个维度分析其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发现:(1)国际能源价格、国际石油价格和国际煤炭... 本文从碳排放的视角探讨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通过国际能源价格、国际石油价格和国际煤炭价格3个不同的指标,从格兰杰因果关系和实证两个维度分析其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发现:(1)国际能源价格、国际石油价格和国际煤炭价格均是人均碳排放量的格兰杰原因,但皆不是碳排放强度的格兰杰原因;(2)3种国际能源价格对人均碳排放量具有直接显著正的影响,国际能源价格和国际石油价格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负的影响,但国际煤炭价格对碳排放强度影响为正但不显著;(3)国际能源价格、国际石油价格和国际煤炭价格以及人均GDP、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对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的调节效应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能源价格 碳排放 调节效应
下载PDF
国内外碳排放约束机制及减排政策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新军 《当代经济管理》 2013年第5期35-39,共5页
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国际组织试图通过建立具有约束性的机制来遏制碳排放行为。很多国家也为此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来推动政府部门、企业和居民的低碳减排。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我国不仅作出了承诺,而且从国家层面和行业层... 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国际组织试图通过建立具有约束性的机制来遏制碳排放行为。很多国家也为此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来推动政府部门、企业和居民的低碳减排。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我国不仅作出了承诺,而且从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以确保完成碳减排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组织 碳排放 约束机制 计量标准 减排政策
下载PDF
中国碳排放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庄宗明 卫瑞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7-116,共10页
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减排压力要求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提供的中国(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通过结构分解考察10种因素对中国1995—2009年碳排放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995—2009年我国碳排放出现大幅增长,... 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减排压力要求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提供的中国(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通过结构分解考察10种因素对中国1995—2009年碳排放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995—2009年我国碳排放出现大幅增长,从2721.51百万吨(Mt)CO2增至6213.38Mt CO2。在国内影响因素方面,能源密集型部门的碳排放强度下降在整个研究期间对碳减排的贡献最大,而国内最终需求规模扩张对碳排放增加的贡献最大,其他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在贸易方面,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出口规模的扩张大幅增加了中国的碳排放,而出口结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进口替代效应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低碳经济 碳排放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 结构分解分析
下载PDF
International trade,carbon leakage,and CO_2 emission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被引量:3
16
作者 Jingyan Fu Chunjun Zhang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5年第2期139-145,共7页
Foreign trade drives China's growth,but as the trade scale continues to expand,the carbon emissions also increase quickly.Based on the industry panel data from 1996 to 2010,this paper calculates carbon emissions o... Foreign trade drives China's growth,but as the trade scale continues to expand,the carbon emissions also increase quickly.Based on the industry panel data from 1996 to 2010,this paper calculates carbon emissions of 27manufacturing industries.According to the intensity of carbon emissions,this paper divides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s into low carbon and high carb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n analyzes the carbon emission trends.Next,the paper uses the feasible generalized least square regression to verify the existence of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s carbon.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arbon leakage problem,the regression also includes the interaction term between trade and industrial value added.Our findings are as follows:the carbon emissions of the who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low carb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ccord with the EKC curve,but have a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high carb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trade reduces the carbon emissions of the who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low carb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but it increases those of the high carb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for the who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low carb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there is no carbon leakage,but it exists in the high carb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On the whole,pollution haven hypothesis does not hold up in China,and China does not need to limit industry foreign trade to reduce the emission of CO_2.But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ill still be the main engine of the economic growth,and therefore our country should make an effective low-carbon policy,introduce advanced technology,increase R&D investment into lowcarbon technologies,and upgrade and transform the original equipment to change the backward mode of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tional TRADE carbon emission EKC carbon LEAKAGE
下载PDF
国际碳减排机制中的碳信用适用冲突问题研究——以国际航空碳减排为视角
17
作者 李万强 王思炜 《国际法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113-126,共14页
作为碳减排机制核心要素的两种排放单位之一,碳信用在国际航空碳减排领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适用。实践中,国际航空运输所具备的跨国性特征使其相较于其他行业更容易受到多项减排机制的规制和管辖,国际航班运营人也需要依照不同机制的要... 作为碳减排机制核心要素的两种排放单位之一,碳信用在国际航空碳减排领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适用。实践中,国际航空运输所具备的跨国性特征使其相较于其他行业更容易受到多项减排机制的规制和管辖,国际航班运营人也需要依照不同机制的要求提交碳信用、履行减排义务。但包括国际民航组织“国际航空碳抵消与减排计划”在内的不同减排机制对碳信用的适用规则与认定标准存在差异,在国际碳减排机制存在交叉或重叠适用的背景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碳信用的种类、期限与效力等冲突。此外,因欧盟碳交易机制拒绝承认碳信用的抵免资格,又会引发碳信用的资格冲突。以上冲突不仅阻碍国际航空碳减排工作的开展,还不合理地增加了各减排责任主体的抵免负担。为解决前述问题,国际社会可尝试从明确各机制间的关系、规范减排项目及其成果的认定程序以及回应欧盟对碳信用质量的关切等方面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中国作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大国,有必要结合航空产业现状,制定能够维护中国合法利益、兼顾各方需求的有效应对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航空 碳减排 排放单位 碳信用 适用冲突
原文传递
国际投资法视野下的碳排放权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文旭 《国际经贸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9-84,共6页
根据《华盛顿公约》与具体的投资协定,碳排放权可被视为投资。因此,碳排放权在遭受征收或歧视时可受到国际投资法的保护,并可得到公平与公正待遇的保障。由于东道国在国际投资争端中的应诉成本很高,一些国家可能会减缓排放交易机制的实... 根据《华盛顿公约》与具体的投资协定,碳排放权可被视为投资。因此,碳排放权在遭受征收或歧视时可受到国际投资法的保护,并可得到公平与公正待遇的保障。由于东道国在国际投资争端中的应诉成本很高,一些国家可能会减缓排放交易机制的实施。考虑到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排放交易机制的重要性,不应给予碳排放权过高的投资保护。在国际投资协定中纳入环境例外条款可以在环境保护与投资保护之间实现最佳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投资法 碳排放权 碳信用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正确认识“生产国”与“消费国”碳排放责任 被引量:4
19
作者 蒋雪梅 汪寿阳 《科技促进发展》 2011年第1期55-60,共6页
国际贸易为贸易品消费者所在国提供了环境污染转移至其他国家的机会,这使得"生产国责任"和"消费国责任"制度下一国的碳排放总量及责任将产生巨大差异。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和CO2高排放国,已成为对外贸易与污... 国际贸易为贸易品消费者所在国提供了环境污染转移至其他国家的机会,这使得"生产国责任"和"消费国责任"制度下一国的碳排放总量及责任将产生巨大差异。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和CO2高排放国,已成为对外贸易与污染排放责任关系问题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基于1997年、2002年、2007年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及相关年份的碳排放数据、对外贸易数据,本文定量测算了在"生产国责任"和"消费国责任"两种制度下,我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排放及其对我国整体碳排放责任的影响,并对两种责任制度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贸易 碳排放责任 隐含碳 投入产出表
下载PDF
GHG减排对国际航运的法律影响及中国对策研究
20
作者 傅昀哲 《上海节能》 2024年第12期1895-1900,共6页
“双碳”战略理念与全球生态保护倡议相吻合,航运业面临相同的挑战。IMO航运减碳战略为构建国际绿色航运法制体系提供了关键指引,却尚未形成立法体系,国际社会面临绿色航运立法碎片化问题,各区域单边立法产生绿色壁垒,对国际航运业造成... “双碳”战略理念与全球生态保护倡议相吻合,航运业面临相同的挑战。IMO航运减碳战略为构建国际绿色航运法制体系提供了关键指引,却尚未形成立法体系,国际社会面临绿色航运立法碎片化问题,各区域单边立法产生绿色壁垒,对国际航运业造成威胁,国际绿色航运法律体系的构建迫在眉睫。通过对IMO海事减碳战略和欧盟FuelEUMaritime法规的研究可知,国际社会正在对绿色航运进行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我国应当抓住机遇,参与IMO国际绿色航运法律建设,以国际法为基础,加强国内引导,鼓励技术创新,推动国内航运业整体绿色转型,打破绿色贸易壁垒,提升国际航运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 绿色航运 碳减排 环保节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