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认识及治疗现状 被引量:27
1
作者 邵灿灿 王豪杰 +6 位作者 孟鹏飞 马秀霞 丁雪 魏征 陈关征 张世玺 徐立然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704-708,共5页
从临床一派湿邪表现,考虑"内湿"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2019,COVID-19)主要病因,结合武汉地理位置,气候阴雨湿气重考虑"外湿"病因所在,内外湿邪相合而发病。"湿浊疠气"导致的壅滞闭塞是... 从临床一派湿邪表现,考虑"内湿"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2019,COVID-19)主要病因,结合武汉地理位置,气候阴雨湿气重考虑"外湿"病因所在,内外湿邪相合而发病。"湿浊疠气"导致的壅滞闭塞是COVID-19主要的病理机制。治疗以"解毒祛邪"为主,总的治疗原则是"疏表透邪,宣肺肃降,升清降逆,通腑泻浊,理气活血"之"通"法。在COVID-19的不同阶段、不同病证,选择不同治疗法则和方药,"扶正祛邪"应贯穿始终。"扶正"以提高机体抵抗力,人参、党参、黄芪等剂量宜大;"祛邪"降低疫疠之气的损害,使之逐出、透出体外,有益于机体正气的恢复,麻黄、大黄、半夏等方中常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内湿” “湿浊疠气” 解毒祛邪法 扶正祛邪法 辨证论治 免疫力
下载PDF
内湿致病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 被引量:20
2
作者 闻向晖 刘秋萍 +1 位作者 余怡然 温成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377-1379,共3页
肠道菌群失调是内湿致病的一个重要的病理因素,而同样在内湿致病过程中,肠道菌群结构及功能会出现明显紊乱。运用清热燥湿运脾法及温中燥湿运脾法可明显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修复失衡的肠道菌群,进而有效地扭转内湿致病局面。通过研究内... 肠道菌群失调是内湿致病的一个重要的病理因素,而同样在内湿致病过程中,肠道菌群结构及功能会出现明显紊乱。运用清热燥湿运脾法及温中燥湿运脾法可明显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修复失衡的肠道菌群,进而有效地扭转内湿致病局面。通过研究内湿致病机理与肠道菌群失调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揭示内湿致病的本质,阐明肠道菌群失调在内湿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并拓展临床疾病的诊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湿 肠道菌群失调 清热燥湿 温中燥湿 运脾法
原文传递
从伏湿论治过敏性鼻炎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炬 李承贤 +3 位作者 袁卫玲 张青青 王敏 王上 《中医药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68-71,共4页
近几年,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越来越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湿邪与过敏性鼻炎的发病密切相关,若人体正气素虚、外湿侵袭或过食肥甘厚味致内湿丛生,人体无力抗邪,不即时发病则在体内潜伏形成伏湿,影响肺的正常生理功能,... 近几年,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越来越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湿邪与过敏性鼻炎的发病密切相关,若人体正气素虚、外湿侵袭或过食肥甘厚味致内湿丛生,人体无力抗邪,不即时发病则在体内潜伏形成伏湿,影响肺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本文从伏湿的角度探讨与过敏性鼻炎发病相关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防治过敏性鼻炎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湿 过敏性鼻炎 内湿 外湿
下载PDF
湿邪的中医涵义探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徐佳琪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第10期191-193,共3页
湿邪的涵义界定对中医来说意义重大。湿邪发展过程中相继产生了外湿、内湿、血分湿热的概念,其涵义边界也随之扩大。试从中医四大经典中找出相关论点论据,以期明晰其发展脉络和定义的实质内涵,从而能为中医临床的准确辨证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湿邪 外湿、内湿、血分湿热 中医涵义
下载PDF
从“五脏不安,致脾生湿”浅析慢性肛周湿疹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晓晓 王海 +5 位作者 王飞 张晓雪 张兆亮 马文娟 李营 王鑫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8期170-174,共5页
慢性肛周湿疹,是肛肠科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以反复难愈性著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王海主任认为“内湿”是慢性肛周湿疹致病关键因素,脾脏为生湿主地,诸脏不司,均可影响脾运,出现水湿内停,下注肛门,泛肤为疹,故提出“湿邪泛溢”是致... 慢性肛周湿疹,是肛肠科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以反复难愈性著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王海主任认为“内湿”是慢性肛周湿疹致病关键因素,脾脏为生湿主地,诸脏不司,均可影响脾运,出现水湿内停,下注肛门,泛肤为疹,故提出“湿邪泛溢”是致病之主,“五脏不安”是致病之根,“安五脏,祛湿邪,可疗魄门之疾”,文章整列王海主任观点的推论,以供大家鉴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肛周湿疹 中医病机 内湿 五脏
下载PDF
内燥与内湿的实验研究(Ⅲ)——病理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匡调元 张伟荣 +1 位作者 肖颐 张俊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284-286,401,共4页
内燥与内湿在临床上是十分常见的,但从体质病理学观点进行实验研究,迄今国内外未见报道。因此,我们在已完成的“寒体与热体的研究”基础上分别用辛燥食物喂热体动物和用甘肥食物喂寒体动物以复制内燥与内湿的动物模型。现将光镜下所见... 内燥与内湿在临床上是十分常见的,但从体质病理学观点进行实验研究,迄今国内外未见报道。因此,我们在已完成的“寒体与热体的研究”基础上分别用辛燥食物喂热体动物和用甘肥食物喂寒体动物以复制内燥与内湿的动物模型。现将光镜下所见主要病理形态变化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内燥与内湿的造模方法,见文献。病理切片制作方法:实验动物处死后立即剖取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胃、小肠、直肠、甲状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t-constitution cold-constitution interned DRYNESS internal dampness pathological CONSTITUTION
下载PDF
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46
7
作者 仝战旗 杨波 +3 位作者 童新元 龚琴 陈丙跃 吴整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同美沙拉嗪缓释颗粒(艾迪莎)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设计方法,将160例UC湿热内蕴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同美沙拉嗪缓释颗粒(艾迪莎)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设计方法,将160例UC湿热内蕴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20例,完成100例)与对照组(40例,完成36例)。试验组给予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及艾迪莎颗粒模拟剂,对照组给予艾迪莎及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模拟剂,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肠镜下病变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积分、中医单项症状评分、UC活动指数及镜下组织学变化,并观察两组综合疗效、证候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两组在临床总有效率(92.0%vs83.3%)、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1.7%vs85.0%)、肠镜下病变改善总有效率(92.0%vs83.3%)、镜下组织学评估病变改善率(66.7%vs52.0%)及UC活动指数(1.03±1.87vs1.78±2.18)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黏液脓血便及大便臭秽单项中医症状的作用方面更显著(P<0.05)。试验期间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疗效不劣于艾迪莎,且有优于艾迪莎的趋势,可作为艾迪莎等化学药治疗效果不佳时的替代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 美沙拉嗪缓释颗粒 溃疡性结肠炎 湿热内蕴证 多中心临床试验
下载PDF
基于IL-6/STAT3通路探讨芍药汤对溃疡性结肠炎Th17/Treg平衡的调节机制 被引量:15
8
作者 吴东升 曹晖 +5 位作者 张彧 邹博 胡启华 谢念佳 阳玉婷 芦易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6-52,共7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在湿热内蕴证溃疡性结肠炎(UC)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中的作用及芍药汤的干预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0.42 g...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在湿热内蕴证溃疡性结肠炎(UC)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中的作用及芍药汤的干预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0.42 g·kg^(-1))、芍药汤低、中、高剂量组(11.1、22.2、44.4 g·kg^(-1)),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采用复合病因造模建立湿热内蕴证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美沙拉嗪组、芍药汤低、中、高剂量治疗14 d。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大鼠提取脾脏、结肠组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IHC)法检测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h17/Treg细胞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IL-6、STAT3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结肠出现充血、糜烂等病变,脾Treg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Th17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IL-6、STAT3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结肠损伤减轻,脾Treg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Th17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结肠组织中IL-6、STAT3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芍药汤通过抑制IL-6/STAT3信号通路调节Th17/Treg平衡,进而改善湿热内蕴证UC大鼠的病理损伤,影响其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汤 湿热内蕴证 溃疡性结肠炎 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 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
原文传递
加味芍药汤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蕴结证)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9
作者 盛儒丹 石立鹏 +4 位作者 张金龙 郑芳 杨德钱 冉茂芳 高淑容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9期1619-1622,共4页
目的观察加味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蕴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9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组给予加味芍药汤加美沙拉嗪肠溶片,4周为1个疗程,1... 目的观察加味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蕴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9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组给予加味芍药汤加美沙拉嗪肠溶片,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对患者的临床总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肠镜下表现、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积分等指标进行评价,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个疗程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9.58%、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3.75%、肠镜下有效率83.33%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1.25%、83.33%和72.92%(均P<0.05)。两组治疗后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安全性指标异常的情况。结论加味芍药汤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蕴结证)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以作为该病治疗的一种临床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湿热蕴结证 加味芍药汤 美沙拉嗪肠溶片 活动期
下载PDF
皇石散对湿毒内蕴证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董慧 王业皇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12期94-96,共3页
目的:观察皇石散对湿毒内蕴证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湿毒内蕴证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皇石散换药,对照组采用灭菌凡士林油纱条换药。术后第3、7、10、14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创面... 目的:观察皇石散对湿毒内蕴证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湿毒内蕴证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皇石散换药,对照组采用灭菌凡士林油纱条换药。术后第3、7、10、14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创面分泌物量评分、肉芽色泽、创面面积等指标,记录创面完全愈合所需要的时间,在术后第6周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随访3个月,治疗组患者术后创面分泌物量评分、肉芽生长评分、创面面积、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率均为1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皇石散治疗湿毒内蕴证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可明显减少创面分泌物,维持肉芽组织鲜活,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单纯性肛瘘 湿毒内蕴 术后 创面修复 皇石散
下载PDF
清肠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11
作者 周鹏飞 董晓琳 查名宝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9期1226-1229,共4页
目的:研究清肠解毒方与化疗联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CRC)患者(湿热内蕴型)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晚期CRC患者(湿热内蕴型)67例,分成对照组(n=32)与治疗组(n=35);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治疗组采用清肠解毒方联合化疗方案;... 目的:研究清肠解毒方与化疗联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CRC)患者(湿热内蕴型)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晚期CRC患者(湿热内蕴型)67例,分成对照组(n=32)与治疗组(n=35);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治疗组采用清肠解毒方联合化疗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血清因子水平及预后,并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CA199)表达水平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WBC、PLT、NEUT均有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WBC、PLT下降更少,NEUT下降更多(P<0.05)。随访截至2024年1月,治疗组、对照组中位随访时间为27.3、28.5个月,治疗组OS、PF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消化道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损伤、神经系统毒性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清肠解毒方联合化疗能有效改善晚期CRC患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与血清因子水平,延长OS、PFS,且安全性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直肠癌 清肠解毒方 湿热内蕴证 疗效 肿瘤标志物 炎症水平 预后
下载PDF
浅议“西北燥证”中之湿证 被引量:3
12
作者 江道斌 王玲 《医学争鸣》 CAS 2021年第5期20-22,共3页
西北燥证是周铭心教授首先提出的发生在西北方域,以感受燥邪为主要病因,以干燥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中医证候。其中"滞津生燥"之燥乃燥象,并非内生燥邪;"壅滞燥证"之证也不是传统概念上的证候或证型,而是导致津液... 西北燥证是周铭心教授首先提出的发生在西北方域,以感受燥邪为主要病因,以干燥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中医证候。其中"滞津生燥"之燥乃燥象,并非内生燥邪;"壅滞燥证"之证也不是传统概念上的证候或证型,而是导致津液停滞产生燥象的一组"类燥"综合征。"内湿证"如果合并肺卫孔皮燥证这一主证属于西北燥证之兼证;如果单独出现则不属于西北燥证。西北燥证中多内湿证,其内湿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多食面乳肉酒等饮食生活习惯伤及脾胃而生,外感燥邪转化只是次要原因,且外感湿邪也是内湿证产生的原因之一。外燥内湿证是西北燥证的主要临床证型之一,其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治燥不碍湿,治湿不助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燥证 湿证 壅滞燥证 外燥内湿证
下载PDF
内伤湿热病因病机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敏 商庆新 《山东中医杂志》 2012年第7期469-470,共2页
通过对古今文献中有关内伤湿热理论进行整理研究,探讨了内伤湿热的病因病机。认为其总体病机为脾失健运、肝气郁结;促使病机形成的主要病因包括饮食不节、劳逸失当、情志不畅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
关键词 内伤湿热 病因病机 理论研究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桑怡 刘庆生 +2 位作者 李蕾 叶蔚 王小奇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型的临床效果。方法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5例,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各25例。西药组患者口服美沙拉嗪,中药组口服加味白头翁汤,中西药结合组联合应用中药...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型的临床效果。方法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5例,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各25例。西药组患者口服美沙拉嗪,中药组口服加味白头翁汤,中西药结合组联合应用中药与西药治疗,即在口服美沙拉嗪基础上加服加味白头翁汤,4周为1个疗程,持续2个疗程,观察其临床效果、症状评分、不良反应等。结果西药组显效9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76.0%;中药组显效13例,有效7例,总有效80.0%;而中西药结合组25例显效17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92.0%。中西药结合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或中药组总有效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治疗后症状评分,中西药结合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比单纯用西药或中药治疗更理想,治疗相对安全且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西医结合 湿热内蕴
下载PDF
妇炎康丸治疗湿热内蕴型急性盆腔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春琴 余佩英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9期89-91,共3页
目的:观察妇炎康丸联合替硝唑注射液治疗湿热内蕴型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替硝唑注射液静脉滴注;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妇炎康... 目的:观察妇炎康丸联合替硝唑注射液治疗湿热内蕴型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替硝唑注射液静脉滴注;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妇炎康丸口服;观察比较2组患者体温复常、白细胞复常情况,以及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水平变化,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0.9%,对照组为7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体温复常率、白细胞计数复常率试验组分别为93.2%、86.4%,对照组分别为75.0%、61.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全血黏度(中切)、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试验组2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PCT、TNF-α、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炎康丸联合替硝唑注射液治疗湿热内蕴型急性盆腔炎疗效肯定,可有效下调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盆腔炎 湿热内蕴 妇炎康丸 替硝唑注射液 炎症因子 血液流变学
原文传递
非线性转子的低频振动失稳机理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陈予恕 丁千 孟泉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3-117,共5页
包括两部分内容:1)材料内阻作用下转子自激振动的局部分岔分析;2)考虑湍流因素的滑动轴承油膜力作用下转子轴承系统油膜失稳机理的全面分析。结果表明,非线性转子的自激振动表现出复杂的动力学现象,这些低频振动现象的揭示,为... 包括两部分内容:1)材料内阻作用下转子自激振动的局部分岔分析;2)考虑湍流因素的滑动轴承油膜力作用下转子轴承系统油膜失稳机理的全面分析。结果表明,非线性转子的自激振动表现出复杂的动力学现象,这些低频振动现象的揭示,为工程上转子故障的识别和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转子 低频自激振动 材料内阻尼 油膜力 分岔
下载PDF
两起同型号复合外套金属氧化锌避雷器故障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司文荣 施卫峰 +3 位作者 王昭夏 莫颖涛 王逊峰 杨希磊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8-245,共8页
针对上海电网2起电缆出线同型号无间隙110 kV复合外套金属氧化锌避雷器(MOA)发生烧毁和爆炸故障进行了分析。通过外观检查、电气诊断性试验和解剖分析,并结合跳闸时刻天气及电网运行工况等因素,判定MOA故障由内部受潮引发。受潮原因主要... 针对上海电网2起电缆出线同型号无间隙110 kV复合外套金属氧化锌避雷器(MOA)发生烧毁和爆炸故障进行了分析。通过外观检查、电气诊断性试验和解剖分析,并结合跳闸时刻天气及电网运行工况等因素,判定MOA故障由内部受潮引发。受潮原因主要为:(1)上下法兰端部抽气孔存在密封缺陷,导致运行期间潮气进入;(2)抽真空灌注硅凝胶工艺存在缺陷,易造成贯通性气隙,潮气进入后使内部电阻片芯组单元受潮。此外,还存在硅橡胶复合护套与环氧绝缘筒粘合不紧密现象。由于该型号6支MOA中2支发生烧毁和爆炸故障,剩余4支中仅1支符合运行要求,按照相关部门下发报送缺陷设备信息的要求,该型号MOA作为家族性缺陷报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 kV金属氧化锌避雷器 内部受潮 密封不良 家族性缺陷
下载PDF
密封和内阻尼对火箭发动机液氢涡轮泵转子系统动力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白长青 许庆余 张小龙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0-155,共6页
考虑内阻尼的Timoshenko梁一轴有限元离散化转轴,用Muszynska密封力模型描述非线性密封流体激振力,建立实际火箭发动机液氢涡轮泵转子系统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结合已有试验数据,结合打靶法和Floquet 理论研究该系统在刚性支承和柔性支... 考虑内阻尼的Timoshenko梁一轴有限元离散化转轴,用Muszynska密封力模型描述非线性密封流体激振力,建立实际火箭发动机液氢涡轮泵转子系统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结合已有试验数据,结合打靶法和Floquet 理论研究该系统在刚性支承和柔性支承两种工况下密封和内阻尼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轴承阻尼、轴向雷诺数以及密封各参数在两种支承下对系统临界失稳角速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泵转子 密封 内阻尼 稳定性 火箭发动机
下载PDF
直升机传动系统花键连接轴的动力失稳 被引量:13
19
作者 康丽霞 曹义华 梅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5-649,共5页
为有效传递扭矩,花键联轴器在旋转机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直升机传动系统也采用了这种结构形式,因此对花键连接超临界轴的稳定性进行理论分析,并在直升机尾传动轴上开展相应的实验和验证工作.通过安装和拆卸花键两端用于润滑油脂密封的O... 为有效传递扭矩,花键联轴器在旋转机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直升机传动系统也采用了这种结构形式,因此对花键连接超临界轴的稳定性进行理论分析,并在直升机尾传动轴上开展相应的实验和验证工作.通过安装和拆卸花键两端用于润滑油脂密封的O型圈,来改变花键的工作状态,实现了尾传动轴由相对稳定向完全不稳定的转变.研究表明:由花键及其两端支承表面处产生的摩擦形成的内阻尼是导致尾传动轴发生自激振动的根源;通过改善花键连接处的工作状态,能有效改善超临界转轴的稳定性,这对直升机传动系统超临界轴的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传动系统 花键连接 内阻尼 动力失稳 O型圈
下载PDF
张慧从“湿”、从“瘀”论治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浅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雪 张慧 +1 位作者 吴敏 徐丽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645-647,共3页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为血液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迁延,病势缠绵,病久常因虚致实邪内生,也因受邪致气血阴阳受损,临床中夹湿、夹瘀者多见,导师张慧认为湿邪内阻、瘀血阻滞是使慢性再障病情缠绵,反复不愈的主要病理因素,主张...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为血液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迁延,病势缠绵,病久常因虚致实邪内生,也因受邪致气血阴阳受损,临床中夹湿、夹瘀者多见,导师张慧认为湿邪内阻、瘀血阻滞是使慢性再障病情缠绵,反复不愈的主要病理因素,主张在脾肾双补基础上贯穿从"湿"、从"瘀"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经验 湿邪内阻 瘀血阻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