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发展格局下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发展的思路与策略 被引量:175
1
作者 盛朝迅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3,共13页
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企业主体、点链协同、长短结合、分类施策、内外联动”的思路,统筹谋划三次产... 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企业主体、点链协同、长短结合、分类施策、内外联动”的思路,统筹谋划三次产业链条协同高效运转,扎实推进固链、补链、优链、强链工作,加大产业链核心环节扶持力度,努力锻造长板和优势环节,加快培育产业生态主导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促进中央和地方之间统筹协作,优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深化产业链国际合作,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显著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国际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 供应链 新发展格局 产业链安全 产业链现代化
下载PDF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被引量:51
2
作者 任勇 陈燕平 +1 位作者 周国梅 冯东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5年第5期137-142,共6页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区域发展模式。根据我国循环经济的内涵、国际做法和国内相关实践探索经验,我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涉及生产和消费两个重点领域和四个重点产业。四个重点产业是生态工业、生态农...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区域发展模式。根据我国循环经济的内涵、国际做法和国内相关实践探索经验,我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涉及生产和消费两个重点领域和四个重点产业。四个重点产业是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绿色服务业和废弃物再利用、资源化及无害化处置产业。循环经济区域发展模式是在区域基础设施体系和生态系统支撑下的两个重点领域和四个重点产业的有机组合和共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区域基础设施体系也是应用循环经济原理的重要领域,以资源能源高效和环境影响最小为特征。在目前的实践中,我国出现了三种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而引发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转型模式:东部发达地区的自发转型模式、辽宁资源型地区的转型模式和西部地区典型的跨越发展转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产业发展模式 区域发展模式
下载PDF
从产业政策到产业链政策:“链时代”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66
3
作者 盛朝迅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35,共14页
产业政策的诞生、演进、转型、创新和发展受政府职能转变、国际规则对接、时代发展变化、企业需求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这些因素也在发生变化,要求产业政策进行适应性调整和升级。从全球范围来看,产业政策制定正... 产业政策的诞生、演进、转型、创新和发展受政府职能转变、国际规则对接、时代发展变化、企业需求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这些因素也在发生变化,要求产业政策进行适应性调整和升级。从全球范围来看,产业政策制定正在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全球现象,国际产业竞争正在从产品竞争升级到产业链群之间的竞争,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加强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国家干预”,产业链成为世界各国战略竞争主战场。我国在推动产业政策转型创新的同时,需要更加关注实施产业链政策,增强产业政策制定的“链式思维”和系统思维,尽快制定更具系统性和更有针对性的产业链政策方案,“强基、韧链、优企、提效”,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安全稳定、竞争力提升和现代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产业链政策 产业基础 产业链 新发展格局
下载PDF
论新发展格局下重塑新的产业链 被引量:50
4
作者 刘志彪 凌永辉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47,共8页
形成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转向重塑新的产业链,包括产业基础能力提升、运行模式优化、产业链控制力增强和治理能力提升等在内的产业链现代化过程。这一过程可以从发展战略性产业、培育主导产业、产业组织机制... 形成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转向重塑新的产业链,包括产业基础能力提升、运行模式优化、产业链控制力增强和治理能力提升等在内的产业链现代化过程。这一过程可以从发展战略性产业、培育主导产业、产业组织机制、产业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安全五个角度进行理解。通过实施内需主导战略、新型国家创新战略、高水平经济开放战略构建新的产业链,支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其内在逻辑是: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在高水平开放中不断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在新发展格局下,重塑新的产业链,要在产业链管理的"链长制"建设、产业链集群建设、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维护全球产业链的国际公共品属性等四个方面进行重点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 发展战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发展格局
原文传递
湖南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42
5
作者 侯茂章 周璟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6-181,共6页
通过阐述易地扶贫搬迁概念、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内涵,分析湖南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存在政策、产业扶贫经验和民族特色资源等有利条件,以及自然条件、劳动力素质、土地资源、资金和产业基础等方面不利因素。结合湖南省石门... 通过阐述易地扶贫搬迁概念、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内涵,分析湖南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存在政策、产业扶贫经验和民族特色资源等有利条件,以及自然条件、劳动力素质、土地资源、资金和产业基础等方面不利因素。结合湖南省石门、沅陵、桑植等国家级贫困县调研案例,总结湖南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11种模式,并提出根据安置地情况选择合适产业、产业发展模式等促进后续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后续产业 产业扶贫 产业发展模式 湖南省
原文传递
中国萤石产业资源现状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34
6
作者 赵鹏 郑厚义 +2 位作者 张新 王帆 王英林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20年第2期178-183,共6页
萤石是中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本文通过分析萤石资源现状、供需格局、产业发展以及近年来萤石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特点,为保障中国萤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加大勘查投入、提高资源保障程度、合理有效开发、促进产业升级等建议。
关键词 萤石 资源现状 产业发展 供需格局 相关对策研究
下载PDF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扩大就业——基于我国1995—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吴振球 程婷 王振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0-77,共8页
本文利用1995—2011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以及克服内生性的分析技术,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相关控制变量与就业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静态... 本文利用1995—2011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以及克服内生性的分析技术,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相关控制变量与就业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对降低失业率有积极作用;正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提高失业率具有正效应,但产业结构高级化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协同作用对降低失业率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第三产业比重与失业率呈负相关,实际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呈正相关。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得出的结论与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这说明,我国当前提出的"降增速、调结构、转方式、保就业"的经济政策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合理化 高级化 经济发展方式 就业
下载PDF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园区的发展模式 被引量:23
8
作者 四季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9-552,共4页
结合潞安矿业集团的实际,对煤炭企业构建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模式进行了探讨.潞安矿业集团通过建设循环经济园区,拉长产业链,拓宽产业面,初步形成煤、电、油、焦、化、建材等产业链体系,创立新型的煤炭循环经济园区发展模式.
关键词 煤炭企业 循环经济 生态工业园区 发展模式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逻辑、目标与路径 被引量:25
9
作者 蔡朋龙 刘广飞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30,共12页
经济发展阶段与方式变革、消费需求持续升级、市场在资源配置作用持续释放以及新科技革命持续推动成为新时代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引擎。研究提出,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主线,推动体育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以及区域体育产... 经济发展阶段与方式变革、消费需求持续升级、市场在资源配置作用持续释放以及新科技革命持续推动成为新时代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引擎。研究提出,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主线,推动体育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以及区域体育产业空间布局的协调发展;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体育产业产品结构与居民消费结构互动协调、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克服粗放式发展模式,实现体育产业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结构向高效化方向演进;服务于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建设进程,推动体育产业结构向服务化、高技术化和高融合化的全面转型。在行动的落实过程中,以科学为导向,合理规划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序列;以“协调”为准则,促进产业间、区域间协调发展;以“深化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造有效体育需求相结合”为引领,促进体育产业新发展格局;以创新为动力,强化创新要素驱动;以价值为标杆,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产业 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 产值结构 产品结构 新发展格局
下载PDF
China’s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Value Chain Restructuring Under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被引量:24
10
作者 Ni Hongfu Tian Ye 《China Economist》 2021年第5期72-102,共31页
Global industrial chains(GICs)have become a hallmark of the world economy underpinning the global production cycle.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as introduced in 1978,China has taken an active role in global value ... Global industrial chains(GICs)have become a hallmark of the world economy underpinning the global production cycle.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as introduced in 1978,China has taken an active role in global value chains(GVCs)and become the world’s factory floor.Under the external shocks to GICs,such as US trade frictions with China and the COVID-19 pandemic,China’s traditional comparative advantages in manufacturing which include its labor force and costs are waning.This has manifested in a wave of industrial relocations from China to other countries as well as China’s weaken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We took stock of the concepts and journey of GVCs and elaborated the intrinsic relationship between GVCs and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f“dual circulations”.We also analyzed the trends of GVCs,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China’s industrial chains,and China’s market heft,complete industrial chains and the digital economy as new strengths for industrial chain upgrade.In our conclusion,this paper put forth som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China’s industrial chain upgrade in the context of dual circ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ustrial chains industrial relocation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GVCs
下载PDF
关于发展生态蚕桑产业的思考 被引量:22
11
作者 廖森泰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1-187,共7页
生态蚕桑产业是传统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建设生态桑产业的基础上,探讨生态蚕桑产业的基本内涵、特征和发展要求,并通过近年对产业发展方向的思考,以及传统蚕桑产业由单一种桑养蚕转向多元化开发利用的实践,... 生态蚕桑产业是传统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建设生态桑产业的基础上,探讨生态蚕桑产业的基本内涵、特征和发展要求,并通过近年对产业发展方向的思考,以及传统蚕桑产业由单一种桑养蚕转向多元化开发利用的实践,总结出发展生态蚕桑产业的几种模式,谨供业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生态蚕桑产业 产业特征 发展模式
下载PDF
中国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演化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程军 陈亦婷 +2 位作者 陈秋驹 周建平 汪俊东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共8页
在逆全球化趋势、全球产业链及价值链持续调整的背景下,探究中国双循环协调发展格局及其驱动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核密度估计、空间趋势分析、马尔可夫链以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剖析了中国省域双循环协调发展的空间演化特征,并采... 在逆全球化趋势、全球产业链及价值链持续调整的背景下,探究中国双循环协调发展格局及其驱动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核密度估计、空间趋势分析、马尔可夫链以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剖析了中国省域双循环协调发展的空间演化特征,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双循环协调发展整体呈现向好趋势,但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及动态调整特征,沿海省份作为承载内循环与外循环衔接的重要节点,协调水平相对较高。(2)双循环协调发展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而且双循环发展存在明显“俱乐部收敛”现象,受邻近区域影响,层级跨越较难进行。(3)企业家精神、区域创新能力、产业升级导向、区域经济发展等因素能正向驱动双循环协调发展,外部投资环境、市场化水平、网络发展环境的优化也具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耦合协调度 驱动机制 区域创新能力 产业升级 流通与消费 新发展格局
原文传递
新加坡产业空间发展历程及启示 被引量:12
13
作者 滕熙 沙永杰 《上海城市规划》 2014年第4期77-82,共6页
本文首先概要回顾了新加坡产业发展背景及产业空间的规划发展历程,介绍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的五个发展阶段:劳动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科技密集和人才与创新密集,分析各个阶段的国家国际经济环境背景、产业发展应对策略、土... 本文首先概要回顾了新加坡产业发展背景及产业空间的规划发展历程,介绍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的五个发展阶段:劳动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科技密集和人才与创新密集,分析各个阶段的国家国际经济环境背景、产业发展应对策略、土地规划应对办法以及重要产业园区案例。其次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新加坡产业空间发展体现出的四点启示——创新的空间利用模式、混合的功能布局、强调绿化环境和适应变化的规划手段。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其产业空间与规划手段始终是为经济需求服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产业发展 产业空间 规划 空间利用
下载PDF
中国海岛县产业结构新演进与发展模式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耀光 《海洋经济》 2011年第5期1-7,共7页
进入新世纪,中国海岛经济有了快速增长,各海岛县三次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从海岛县三次产业结构演进过程来看,12个海岛县的三次产业结构重心已布满在6个区内,与90年代相比,海岛县三次产业结构已形成了多元结构类型。
关键词 海岛县 产业结构 新演进 发展模式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链安全构建路径探索——基于供需风险分散的视角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敬子 高重阳 何祚宇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41,共18页
本文将供给侧和需求侧的风险波动纳入一个统一的贸易理论框架,考察了风险厌恶的代表性市场主体在供给侧对投入品来源地组合和在需求侧对出口品目的市场组合的决策机制,测算了供给风险分散指数和需求风险分散指数,探讨了中国“双循环”... 本文将供给侧和需求侧的风险波动纳入一个统一的贸易理论框架,考察了风险厌恶的代表性市场主体在供给侧对投入品来源地组合和在需求侧对出口品目的市场组合的决策机制,测算了供给风险分散指数和需求风险分散指数,探讨了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链安全的构建路径。研究发现:中国在参与国际循环中,日本和韩国逐渐取代欧美发达国家,能够较好地分散中国的供给风险;相较于北美市场,亚洲市场和欧洲市场能够更好地分散中国的需求风险;中国整体供给风险分散水平处于长期的波动之中,而需求风险分散水平呈现出持续下降的态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能够分散中国的供给风险,尤其是农产品行业和矿产品行业的供给风险,但不能很好地分散中国的需求风险。通过构建潜在国内贸易流发现,畅通国内大循环可以提升中国整体需求侧的风险分散水平,但不能有效提升供给侧的风险分散水平。考虑供求风险分散并没有提升中国的福利水平,其中,无法有效分散的供给风险和进口成本的高波动性是导致中国福利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本文的研究突破了当前有关产业链安全的理论模型构建和测度瓶颈,系统性评估了中国产业链安全的实现路径,为高水平高质量的开放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安全 新发展格局 风险分散 供需冲击 “一带一路”倡议
原文传递
全球产业链演变趋势下中国城市发展格局的未来走向及政策建议 被引量:11
16
作者 沈立 倪鹏飞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0-68,共9页
全球产业链发展正呈现新趋势,产业链布局趋向本土化、区域化、松动化,产业链组织则呈现短链化、集群化、智能化趋势。产业链的深刻变革将会对中国城市发展格局产生一定影响。从区域视角看,产业链变革将给不同地区城市带来异质性影响,中... 全球产业链发展正呈现新趋势,产业链布局趋向本土化、区域化、松动化,产业链组织则呈现短链化、集群化、智能化趋势。产业链的深刻变革将会对中国城市发展格局产生一定影响。从区域视角看,产业链变革将给不同地区城市带来异质性影响,中部和西部城市发展将迎来新一轮机遇。从城市群视角看,产业链变革将加速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崛起。从城市视角看,产业链变革将深刻影响不同层级城市的发展。国家中心城市主要发挥科技创新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功能,成为头部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主要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构成颈部城市;城市群内中小城市主要发展本城市群主导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构成腰部城市;非城市群内的中小城市将变成消费型城市,属于腿部城市。新形势下优化我国城市发展格局,应从三个层面出发: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分类施策推动东中部和西部城市错位联动发展;强化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多措并举打造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集聚地;布局多层嵌套城市体系,分级定策助推不同层级城市发挥优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 城市格局 新发展格局
原文传递
开放模式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飞翔 居励 林善波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52,共6页
后进国家的产业升级与对外开放密切相关。初始的开放模式在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之后,会使后进国家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面临一些特殊的深层次矛盾,基于静态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往往直接造成经济结构转型的明显滞后。当前我国面临的产业结构... 后进国家的产业升级与对外开放密切相关。初始的开放模式在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之后,会使后进国家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面临一些特殊的深层次矛盾,基于静态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往往直接造成经济结构转型的明显滞后。当前我国面临的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初始开放模式所带来的资源锁定效应,现实经济运行过程中初始开放模式从多个方面对产业结构升级构成严重制约。面对金融危机后阶段中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动,应当也必须要特别重视通过加快开放模式的转型来启动和支撑未来的产业结构升级,进而真正有效地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开放模式转型 经济发展方式
原文传递
“企业-产业-园区”一体化的开发区空间发展模式研究--以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攀 王兴平 贺志华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53,共7页
随着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以及开发区发展趋于成熟,开发区的转型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文章以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梳理开发区空间发展历程,探究企业空间拓展与开发区空间配置之间的矛盾,从开发区转型发展的要求出发,对开发... 随着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以及开发区发展趋于成熟,开发区的转型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文章以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梳理开发区空间发展历程,探究企业空间拓展与开发区空间配置之间的矛盾,从开发区转型发展的要求出发,对开发区按照"企业-产业-园区"一体化模式的空间发展进行了分析,并从明确开发区空间发展方向、合理配置企业用地规模和更新产业类型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空间 产业发展 空间发展模式 开发区转型
下载PDF
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时空格局及障碍因子 被引量:9
19
作者 邓宗兵 李莉萍 +1 位作者 魏剑雄 勾莉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4-143,共10页
探究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时空格局特征、演变趋势以及障碍因子,为推动中国工业走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提供参考。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包含绿色总量、绿色效率、绿色创新、绿色治理和绿色保障五大维度的工业绿色发展... 探究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时空格局特征、演变趋势以及障碍因子,为推动中国工业走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提供参考。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包含绿色总量、绿色效率、绿色创新、绿色治理和绿色保障五大维度的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TOPSIS模型测度其水平值,运用Dagum分解法、空间马尔科夫链分析等方法探究其时空格局及演变趋势,并利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诊断其关键障碍。结果表明:30个省份整体及各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整体水平偏低;空间分异明显,表现出“东—中—西”递减格局;空间关联性增强,形成以环渤海湾和长江三角洲为主的“高高”集聚区和以东北、西南和西北为主的“低低”集聚区;总体空间差异呈扩大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发展水平类型的空间转移与邻域水平关系密切,邻域水平越高,向上转移概率越大,但低等级区在短时间向上转移的概率较小;绿色创新、绿色保障和绿色总量是工业绿色发展的主要短板,其中规模效益、创新能力、创新潜力、治理强度和制度保障是关键障碍因子。最后针对研究发现,分别从补齐短板、缩小差距、突破障碍等方面因地制宜提出工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水平 时空格局 障碍因子 中国
下载PDF
全球流通发展新态势下的中国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 被引量:10
20
作者 袁平红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33,共8页
进入21世纪后,国际流通产业发展呈现三个基本趋势,即产业集中度提高并且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流通产业从市场参与者向市场创造者转变,电子商务引领全球流通产业发展新潮流并引发新的流通革命。在新的国际流通产业发展态势下,中国流通... 进入21世纪后,国际流通产业发展呈现三个基本趋势,即产业集中度提高并且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流通产业从市场参与者向市场创造者转变,电子商务引领全球流通产业发展新潮流并引发新的流通革命。在新的国际流通产业发展态势下,中国流通产业的发展突破了产业自身范畴,已经上升到关系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能否转变和经济强国战略能否有效实施的高度。本文立足于全球流通发展态势的大背景,在国际横向比较的基础上对中国流通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中国流通产业发展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从流通产业发展战略重新定义、电子商务与传统流通产业升级、提高流通产业服务国内市场效能和拓展国际发展空间等角度,提出全球流通发展新态势下促进中国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产业 产业链 市场创造者 电子商务 发展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