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的类型划分及治理机制 被引量:73
1
作者 王太明 王丹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69,111,共20页
随着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我国进入以相对贫困治理为重点的后脱贫时代。依据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的关系,以及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的新表现,知识贫困、精神贫困、隐性贫困和代际贫困是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的主要类型。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 随着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我国进入以相对贫困治理为重点的后脱贫时代。依据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的关系,以及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的新表现,知识贫困、精神贫困、隐性贫困和代际贫困是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的主要类型。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促进相对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亟需树立相对贫困治理理念、制定相对贫困治理标准、整合相对贫困治理路径、完善相对贫困治理制度,确保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治理按理办事、有据可循、有路可行和有法可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脱贫时代 相对贫困 贫困类型 贫困治理
下载PDF
后扶贫时代的相对贫困及其治理 被引量:47
2
作者 董帅兵 郝亚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共11页
相对贫困是我国2020年后贫困治理的主战场。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地方政府探索相对贫困治理的案例和数据,发现后扶贫时代的相对贫困具有经济结构性、政策负外部性、社会权利性、社会时间性和社会心理性等五个维度。相对贫困的相对性、多维... 相对贫困是我国2020年后贫困治理的主战场。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地方政府探索相对贫困治理的案例和数据,发现后扶贫时代的相对贫困具有经济结构性、政策负外部性、社会权利性、社会时间性和社会心理性等五个维度。相对贫困的相对性、多维性、脆弱性、动态性、发展性、长期性、特殊群体性、强区域性,要求国家建构新的贫困治理体系。后扶贫时代的相对贫困治理,应着力构建益贫式经济增长体系、综合性扶贫政策体系、包容性社会发展体系、多元化贫困治理体系、理性化心理认知体系,针对性地破除相对贫困的多维相对性,使相对贫困治理走上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的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扶贫时代 相对贫困 贫困治理 地方与基层政府
下载PDF
脱贫人口返贫风险监测:机制设置、维度聚焦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35
3
作者 胡世文 曹亚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38,共10页
加强脱贫人口返贫风险监测是后脱贫时代农村贫困治理的必然要求。遵循脱贫人口返贫问题事前治理逻辑,基于对返贫风险生发运演机理的理性揭示和科学预判,把内生脱贫动力、生计资源禀赋、外部灾害冲击和社会负面影响作为脱贫人口返贫生发... 加强脱贫人口返贫风险监测是后脱贫时代农村贫困治理的必然要求。遵循脱贫人口返贫问题事前治理逻辑,基于对返贫风险生发运演机理的理性揭示和科学预判,把内生脱贫动力、生计资源禀赋、外部灾害冲击和社会负面影响作为脱贫人口返贫生发的主要监测维度,且诸维度之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返贫风险监测机制基于四大维度的监测预警能力越强,则越有利于及时化解返贫风险、阻断返贫。当前脱贫人口返贫风险监测机制建设面临监测制度不完善、监测主体配合机械式、监测技术体系不健全、风险信息管理碎片化和监测工作考核监督不完善等不利因素,迫切需要完善风险监测制度,布控筑牢脱贫人口返贫防线;明确风险监测职责,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强化监测技术体系支撑,打造返贫信息共享平台;创新信息管理机制,构建协同治理良好格局;共同推动后脱贫时代脱贫人口返贫风险监测机制的逐步形成、持续巩固和长效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脱贫时代 返贫风险监测 机制设置 维度聚焦 内生脱贫动力
下载PDF
中国减贫的范式演变与未来走向:从发展主义到福利治理 被引量:25
4
作者 万兰芳 向德平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38,90,共8页
自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的减贫实践先后经历了开发式扶贫和精准扶贫两个主要阶段,具有明显的"行政主导型"特征,遵循"发展主义"逻辑并取得了显著的减贫成效,预期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所有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绝对贫困... 自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的减贫实践先后经历了开发式扶贫和精准扶贫两个主要阶段,具有明显的"行政主导型"特征,遵循"发展主义"逻辑并取得了显著的减贫成效,预期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所有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绝对贫困完全消灭。2020年以后,中国将进入"后贫困时代",贫困主要表征为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社会弱势人群的相对贫困,因老、因病、因学、因残等是主要致贫原因,行政主导下的"发展主义"减贫逻辑将会失效,"低水平保障+临时救助"的特殊主义济贫方式也无法解决致贫的根本性问题。"后贫困时代"的有效减贫必须转向"新发展主义"逻辑下的福利治理,在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三手协奏"之下,通过普遍性的福利供给和完善的社会保障,构建起弱势贫困人群的正式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最终通过全面有效的社会保护达致贫困的根本性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贫困时代 行政主导 发展主义 新发展主义 福利治理
下载PDF
后扶贫时代我国农村教育反贫困的价值理性回归--基于可行能力理论视角 被引量:24
5
作者 吴晓蓉 田晓苗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9-34,81,共7页
消除能力贫困是后扶贫时代农村反贫困的主要目标,农村教育反贫困必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蕴含在可行能力中的"全人教育"和"自由价值"引发对教育反贫困价值理性的反思。当前农村教育反贫困仍处于"扶教育之贫&q... 消除能力贫困是后扶贫时代农村反贫困的主要目标,农村教育反贫困必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蕴含在可行能力中的"全人教育"和"自由价值"引发对教育反贫困价值理性的反思。当前农村教育反贫困仍处于"扶教育之贫"阶段,强调农村人力资本的提升,依赖国家倾斜性和救助性政策的实施,使得农村教育反贫困的系统性功能和人文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遮蔽。后扶贫时代应重视农村教育反贫困的长效性,为提升人的可行能力奠定基础;构建农村教育反贫困共同体,加强不同行动主体的协商与合作;推进农村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创造农村教育反贫困自主发展空间;挖掘农村本土文化资源,为教育反贫困人文理性彰显培育大众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扶贫时代 农村教育反贫困 可行能力 价值理性
下载PDF
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治理:分析框架与政策取向 被引量:22
6
作者 苏芳 范冰洁 +2 位作者 黄德林 阚立娜 罗文春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3-83,共11页
后脱贫时代下中国贫困治理的重心从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变。工作模式、扶贫形势的转变要求相对贫困治理战略与制度推出适应性创新框架。从相对贫困成因切入,基于多维视角,构建"人的发展—社会保障—开放共享"相对贫困治理分... 后脱贫时代下中国贫困治理的重心从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变。工作模式、扶贫形势的转变要求相对贫困治理战略与制度推出适应性创新框架。从相对贫困成因切入,基于多维视角,构建"人的发展—社会保障—开放共享"相对贫困治理分析框架,并结合国际相对贫困治理案例以及中国减贫经验,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相对贫困治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脱贫时代 相对贫困 贫困治理 治理路径
下载PDF
后扶贫时期教育扶贫的目标转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0
7
作者 魏有兴 杨佳惠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7-104,114,共9页
中国70年教育扶贫历经了新中国扶贫教育、新时期教育扶贫、新时代教育精准扶贫的时代演变,助推了文盲大国、教育大国、教育强国的历史跨越。进入纾解相对贫困的后扶贫时期,教育扶贫的目标发生转向,其驱动以增加外生动力向促进内生动力转... 中国70年教育扶贫历经了新中国扶贫教育、新时期教育扶贫、新时代教育精准扶贫的时代演变,助推了文盲大国、教育大国、教育强国的历史跨越。进入纾解相对贫困的后扶贫时期,教育扶贫的目标发生转向,其驱动以增加外生动力向促进内生动力转变,任务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向保障阶层合理流动转变,途径从教育均衡向乡村人力素质提升转变,政策从完善制度向提升效能转变。为了积极应对目标转向,需对后扶贫时期的教育扶贫实施路径深化,即关注制度保障、主体参与和教育赋能,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反贫困实践价值追求;精准配置教育资源、聚焦优质教育资源内容,实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教育精准扶贫需求回归;把握人力资本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阻断贫困文化“遗传链条”、提升治理对象素质,实现提升乡村人力素质的乡村振兴战略契合互融;突破行政中心主义桎梏的教育资源再均衡、激发社会参与治理热情,实现提升治理效能的基层教育治理目标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扶贫 后扶贫时期 相对贫困 可持续发展 扶贫路径
下载PDF
后脱贫时代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以S省G市Z乡为例 被引量:17
8
作者 肖兴政 赵志彬 李莹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7-53,共17页
我国的扶贫工作进入了攻坚脱贫阶段,在“精准扶贫”重要思想指导下,精准扶贫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2020年将实现完全脱贫,进入全面小康。但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自身资源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不能很好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而仍然保持现在以妇... 我国的扶贫工作进入了攻坚脱贫阶段,在“精准扶贫”重要思想指导下,精准扶贫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2020年将实现完全脱贫,进入全面小康。但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自身资源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不能很好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而仍然保持现在以妇女、儿童、老人为主的人力资源结构,农业生产难以为继,脱贫成果就难以得到保持和巩固,就会出现返贫现象。如何避免返贫现象的产生,是后脱贫时代国家扶贫工作面临的重点与难点。后脱贫时代是指贫困地区在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的帮助下,通过扶贫攻坚,成功摘掉贫穷的帽子后所处的一段保持和巩固时期。对于返贫现象的产生,能力贫困理论视角认为,能力贫困是返贫的根本来源。因此,提升贫困人口自身的能力,是避免返贫、实现持续性脱贫的关键。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恰恰是提升人本身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达到“真脱贫、脱真贫”目的的不二选择。基于此理论观点,通过比对,选取仍处于贫困中的西部地区S省某Z乡镇为研究对象,该乡镇具有S省农村的典型特征:丘陵、交通不便、村民住房分散、青壮年外出打工等很具有代表性。通过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收集到了该乡的贫困状况、扶贫工作实践与人力资源现状等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探讨,分析了该贫困地区存在的关键问题:农民素质水平较低,领导队伍力量不足,劳动力缺乏,教育和文化水平较低,信息传播渠道单一等;针对当前农村现实,就如何通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避免返贫,实现可持续脱贫,提出了柔性引进专业性人才,鼓励农民工回乡就业创业,企业向农村迁移,重视妇女群体的培训开发,提升教育文化水平,拓展信息传播渠道等具有针对性对策与建议。在理论上,提出了“脱贫有效性”概念,是否真脱贫是脱贫有无效果的评价指标。脱贫有效性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脱贫时代 农业农村 扶贫 人力资源开发 能力贫困 返贫
下载PDF
后脱贫时代推动金融扶贫高质量发展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谭江华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9-104,共6页
金融扶贫高质量发展是解决相对贫困及返贫的制度安排与政策工具,能有效解决我国后脱贫时代金融扶贫资金失衡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等难题。作为金融扶贫的延续与创新,高质量可持续的金融扶贫契合精准扶贫长远目标,提高了扶贫资金... 金融扶贫高质量发展是解决相对贫困及返贫的制度安排与政策工具,能有效解决我国后脱贫时代金融扶贫资金失衡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等难题。作为金融扶贫的延续与创新,高质量可持续的金融扶贫契合精准扶贫长远目标,提高了扶贫资金的“益贫性”,促进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与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工具。后脱贫时代高质量可持续金融精准扶贫的实施,需要政府和金融部门通力合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挥政策长期效应;需要完善贫困识别体系,提高精准识贫质量;需要压实金融监管责任,夯实金融扶贫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脱贫时代 金融扶贫高质量发展 机制 路径
下载PDF
后扶贫时代中国农村兜底保障扶贫: 形势、取向与路径 被引量:16
10
作者 韩广富 辛远 《兰州学刊》 CSSCI 2021年第2期147-159,共13页
兜底保障扶贫为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2020后扶贫时代接续开展农村兜底保障扶贫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后扶贫时代的农村兜底保障面临脆弱性脱贫,返贫问题、相对贫困人群数量巨大,兜底保障扶... 兜底保障扶贫为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2020后扶贫时代接续开展农村兜底保障扶贫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后扶贫时代的农村兜底保障面临脆弱性脱贫,返贫问题、相对贫困人群数量巨大,兜底保障扶贫压力增加、当前兜底扶贫能力不足,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等新的发展形势;与此同时为避免政策设计偏离初衷,应在实践过程中坚持弱有所扶托底保障的底线思维、困难群众平等参与的主体地位、志智双扶增权赋能的脱贫导向等价值取向。后扶贫时代的贫困治理在接续现有兜底扶贫制度基础上,需进一步完善农村兜底扶贫保障制度、健全农村兜底扶贫筹资机制、优化农村兜底扶贫机制、加强农村兜底保障监督管理等优化路径,以提升农村贫困治理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扶贫时代 兜底保障 相对贫困
下载PDF
我国高等教育扶贫政策的演进逻辑与未来展望——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 被引量:16
11
作者 袁利平 李君筱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6-139,共14页
高等教育扶贫是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扶贫政策经历了探索初创、巩固发展、内涵丰富和深化拓展四个时期。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中,高等教育扶贫政策在经济体制、... 高等教育扶贫是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扶贫政策经历了探索初创、巩固发展、内涵丰富和深化拓展四个时期。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中,高等教育扶贫政策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观念等因素影响下发生了变迁,其变迁的路径深受政府和高校理性选择的影响。政府的立法手段、高校的专业设置以及社会的参与力量为我国高等教育扶贫政策变迁提供了强大动力。在后扶贫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在扶贫方面,需要持续推进政策法律法规的完善,创造良好的高等教育扶贫环境氛围,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能力,鼓励高等院校承担教育扶贫责任,大力弘扬高等院校师生奉献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扶贫时代 高等教育 扶贫政策 历史制度主义 教育强国
原文传递
后脱贫时代的教育扶贫行动——对教育扶贫过程与结果的教育哲学思考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远杰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5,共9页
教育哲学对教育扶贫问题的关注倾向于一种批判性思考,志趣之一是洞察与揭示教育扶贫行动本身容易被忽视的教育基本问题,并对未来行动提出发展性意见。过程中的"教育性损耗"是深藏于教育扶贫行动中的一种副作用,建构富有教育... 教育哲学对教育扶贫问题的关注倾向于一种批判性思考,志趣之一是洞察与揭示教育扶贫行动本身容易被忽视的教育基本问题,并对未来行动提出发展性意见。过程中的"教育性损耗"是深藏于教育扶贫行动中的一种副作用,建构富有教育意义的交往关系是后脱贫时代教育扶贫行动的过程性价值取向。作为教育扶贫行动的成效表征,仅以作为规定目标的"贫困生"入学或返校为标志显然不够,后脱贫时代教育扶贫行动的核心旨趣应是培育学生正确的教育价值观、适切地发展不同学生主体的自我价值。关注过程性教育价值和结果性教育价值是教育扶贫行动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扶贫 后脱贫时代 教育价值 学生发展
原文传递
“后扶贫时代”农村贫困人口的市民化——易地扶贫搬迁中政企协作的空间再造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寓凡 江立华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0-166,200,F0003,共9页
从空间视角来看,易地扶贫搬迁实际上是一个空间再造的过程。现实中由政府主导的空间再造往往偏重单一维度的物理空间再造,忽视了空间再造的系统性,容易导致搬迁贫困户面临“稳不住”和“难致富”的发展困难。而企业在空间再造的逻辑上... 从空间视角来看,易地扶贫搬迁实际上是一个空间再造的过程。现实中由政府主导的空间再造往往偏重单一维度的物理空间再造,忽视了空间再造的系统性,容易导致搬迁贫困户面临“稳不住”和“难致富”的发展困难。而企业在空间再造的逻辑上尽管与政府存在明显差异,但也存在着逻辑耦合的可能。政府和市场力量进行良性的协作,实现系统的空间再造,有助于“后扶贫时代”贫困户实现“稳得住”和“能致富”。D县易地扶贫搬迁实践正展现了政企协作下的高质量空间再造实践,以及物理、社会和主观空间协同推进的机制与路径。毫无疑问,基于政企良性协作的易地扶贫搬迁,再造了一个满足贫困户多元需求的空间,有助于推动“后扶贫时代”农村搬迁贫困人口的市民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政企协作 空间再造 逻辑耦合 后扶贫时代
原文传递
“后扶贫时代”的减贫治理:特征、困境与出路——基于山西省Q县Y乡的调研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向勇 孙迎联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33-41,共9页
确保广大中西部贫困农村实现稳定脱贫,是衡量三年脱贫攻坚战效果的重要维度。推动精准脱贫转型,理清"后扶贫时代"减贫要素格局是关键,其不仅直接影响着帮扶措施的微观运行及其治理效果,而且关乎贫困地区如何定位未来发展。以... 确保广大中西部贫困农村实现稳定脱贫,是衡量三年脱贫攻坚战效果的重要维度。推动精准脱贫转型,理清"后扶贫时代"减贫要素格局是关键,其不仅直接影响着帮扶措施的微观运行及其治理效果,而且关乎贫困地区如何定位未来发展。以山西省Q县Y乡建档立卡贫困村为典型案例,通过调研发现,过分依赖"公资源"、"共资源"内生不足、"私资源"参与缺位等直接影响贫困治理的有效性、持续性。"后扶贫时代"贫困治理出路应优化"公资源"制度性供给,发挥"公资源"自上而下联动脱贫的核心作用;培育内生"共资源",发挥"共资源"凝聚农村社区力量的辅助作用;调动"私资源"服务脱贫的效率优势,发挥"私资源"提升脱贫积极性的放大效应,以实现脱贫的可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扶贫时代 精准脱贫 中西部贫困农村 公资源 共资源 私资源
下载PDF
后脱贫时代低技能劳动力的相对贫困治理——技能形成的视角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学英 耿旭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8-94,共7页
中国于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进入治理相对贫困的后脱贫时代。农民、农民工和城市制度内贫困群体作为技术技能水平低、受教育水平低、应对非均衡能力低的低技能劳动力群体,是后脱贫时代贫困治理的三个重点群体。他们因源自于制度排斥... 中国于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进入治理相对贫困的后脱贫时代。农民、农民工和城市制度内贫困群体作为技术技能水平低、受教育水平低、应对非均衡能力低的低技能劳动力群体,是后脱贫时代贫困治理的三个重点群体。他们因源自于制度排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自身能力限制导致的可行能力不足而暴露在相对贫困风险中。低技能劳动力相对贫困的致因最终归结于自身能力限制,特别是技能水平低导致低质量就业而无法建构可持续生计。治理低技能劳动力的相对贫困应从促进技能形成入手,从静态技能和动态技能两个层面、技能宽度和技能深度两个维度,借助正规职业教育、在职培训和国家资历框架三个路径,叠加制度保障和社会合作机制保障,落脚在改善就业质量以建构可持续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脱贫时代 低技能劳动力 相对贫困治理 技能形成
下载PDF
走向生活世界:后脱贫时代反贫困社会工作的范式转型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振 徐立娟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0-127,共8页
随着我国进入后脱贫时代,绝对贫困问题在统计意义上虽不复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反贫困事业的终结。相对贫困将成为贫困治理的重点。后脱贫时代的相对贫困并不必然反映在绝对收入上,而是具有相对性、多维性以及风险性等特征,既体现了... 随着我国进入后脱贫时代,绝对贫困问题在统计意义上虽不复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反贫困事业的终结。相对贫困将成为贫困治理的重点。后脱贫时代的相对贫困并不必然反映在绝对收入上,而是具有相对性、多维性以及风险性等特征,既体现了社会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也包含着民众期望与诉求的扩大,这要求后脱贫时代的反贫困实践实现一种生活化转向。社会工作具有破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多重空间,也能够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呈现出利益协调者、多面综合体、社会保障机制等多种面向,在后脱贫时代具有介入贫困领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后脱贫时代的反贫困社会工作需要实现领域扩宽,将"生活"纳入社会工作的视野;需要进行理念转换,关注案主的"生活叙事";也需要进行方法转型,重塑技术理性与文化价值之间的关系。质言之,后脱贫时代的反贫困社会工作需要走向生活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贫困社会工作 后脱贫时代 相对贫困 生活世界 范式转型
原文传递
后脱贫时代我国反贫困政策的调整与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何汇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9-93,共5页
2020年,随着全面脱贫目标的实现,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进入后脱贫时代。在后脱贫时代,贫困问题将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具体表现为贫困对象的个体化、贫困形式的相对化以及贫困内容的多维化等方面。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20年,随着全面脱贫目标的实现,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进入后脱贫时代。在后脱贫时代,贫困问题将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具体表现为贫困对象的个体化、贫困形式的相对化以及贫困内容的多维化等方面。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后脱贫时代反贫困政策有必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调整与优化:强化提升贫困个体自主脱贫能力;构建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实行城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反贫困进程;政策取向从救助向预防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脱贫时代 反贫困政策 相对贫困
下载PDF
后脱贫攻坚时代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构建 被引量:6
18
作者 钟海 卢芳许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31-37,共7页
2020年后,中国迈入一个由消除绝对贫困向解决相对贫困转变的新阶段。后脱贫攻坚时代,相对贫困依旧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相对贫困治理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贫困治理工作的重心,探索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 2020年后,中国迈入一个由消除绝对贫困向解决相对贫困转变的新阶段。后脱贫攻坚时代,相对贫困依旧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相对贫困治理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贫困治理工作的重心,探索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该文在对2020年后贫困治理主要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研究发现,解决相对贫困将比消除绝对贫困更为复杂,遇到问题更多,持续时间更长,必须要建立包括相对贫困动态识别检测机制、自主发展能力建设机制、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机制、兜底保障分类帮扶机制在内的“四维一体”长效机制,不断完备中国特色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制度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脱贫攻坚时代 相对贫困 长效机制 贫困治理
下载PDF
连片特困地区的教育扶贫与基层治理 被引量:6
19
作者 钱全 杨晓蕾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2,共12页
以广西连片特困山区一个民族乡的精准扶贫实践为分析对象,考察了教育扶贫与基层治理的嵌入性机制。教育扶贫相对复合了一般扶贫行为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逻辑,在乡村遭遇师资主体的流动、村社传统文化羁绊、家庭生计转型等多重结构性要素... 以广西连片特困山区一个民族乡的精准扶贫实践为分析对象,考察了教育扶贫与基层治理的嵌入性机制。教育扶贫相对复合了一般扶贫行为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逻辑,在乡村遭遇师资主体的流动、村社传统文化羁绊、家庭生计转型等多重结构性要素影响下,教育扶贫通过规则、主体、资源三个维度嵌入基层治理。从扶贫到贫困治理再到基层善治,只有提升并彰显村社、家庭与农民的“本位主义”,教育扶贫与基层治理才能共同实现主体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脱贫时代 精准扶贫 基层治理 教育扶贫
下载PDF
后脱贫时代生态补偿立法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6-23,共8页
后脱贫时代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生态补偿的减贫作用与发展促进作用必须同步彰显,构建生态补偿立法体系对此具有制度指引作用。面对当前生态补偿零散立法中存在的概念表述不一、理念存异、定位不准、功能局限与手段单一的问... 后脱贫时代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生态补偿的减贫作用与发展促进作用必须同步彰显,构建生态补偿立法体系对此具有制度指引作用。面对当前生态补偿零散立法中存在的概念表述不一、理念存异、定位不准、功能局限与手段单一的问题,构建生态补偿立法体系要从保护激励、资源配置、手段多元与跨界补偿等方面入手,加强生态补偿立法专门化、定位生态化、手段市场化、功能综合化和规制整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脱贫时代 生态补偿 立法体系 生态资本化 补偿综合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