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的农业伦理学诠释 被引量:9
1
作者 任继周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共8页
不违农时是中华民族对农业伦理的本初认知。时是中国农业伦理观的重要元素。时在农业伦理系统中演绎为时序、时段、时宜等符号,并最后升华为际会。时序表述农业生态系统的序的时间状态,有间断、延续和连缀,农业的时序社会趋同性形成节... 不违农时是中华民族对农业伦理的本初认知。时是中国农业伦理观的重要元素。时在农业伦理系统中演绎为时序、时段、时宜等符号,并最后升华为际会。时序表述农业生态系统的序的时间状态,有间断、延续和连缀,农业的时序社会趋同性形成节日。时段是表述某一时的区限内所发生的农业事件的片段,是农事的阶段,是新旧伦理观的演替过程。新的伦理观应包含旧伦理观的合理基因。时宜是农事的时间契合点,是农事活动效果的保证。际会表达事物在从发生到消亡这一过程中,与周围事物的相对坐标的契舍,是时、空、事件的三维耦合过程。际会常有而不常驻。中国农业时序可分为氏族社会、封建社会与皇权社会及后工业化社会等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自己的农业时宜伦理观。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30年内匆忙走完了发达国家300年的工业化道路,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热衷于GDP,农业伦理严重缺失。当前应聚焦生产与生态兼顾,尊重自然,持续发展,彻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伤痕。遵循农事活动的常态性原则、生态保护原则、农业地带性原则、服务市场原则等原则系列,在偿还巨额生态赤字的同时,建立符合后现代化社会需求的中国农业理论系统的全新时宜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 际会 氏族社会 封建社会 皇权社会 后工业化社会
下载PDF
汉唐西北地区基层行政的帝制化
2
作者 刘再聪 魏铎 《古代文明(中英文)》 2024年第2期89-96,M0005,M0006,共10页
秦汉时期,中国完全进入帝制社会。帝制社会体现在很多方面,基层行政组织也不例外。近代以来,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西部等西北地区发现了大量秦汉至唐宋时期的文献资料。这些出土文书内容丰富,资料原始性强,其中大量有关县以下基层... 秦汉时期,中国完全进入帝制社会。帝制社会体现在很多方面,基层行政组织也不例外。近代以来,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西部等西北地区发现了大量秦汉至唐宋时期的文献资料。这些出土文书内容丰富,资料原始性强,其中大量有关县以下基层行政组织的记载,是研究秦汉以来乡、里、村、坊等基层行政制度实施与推行的珍贵史料,是西北地区逐步进入帝制社会曲折历程的历史见证。西汉武帝时期,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内地实施的乡里制也推行于河西走廊地区。十六国北朝时期,汉以来的以西乡、东乡、北乡、都乡等为代表的方位名乡制及里的建制在河西走廊地区以及吐鲁番地区得以沿袭和实施,地方行政体系排列顺序基本上是郡—县—乡—里。唐朝时期,内地基层行政制度推行于更向西的以羁縻州制为主的西域地区。与县以上体制多变比较,西域地区的基层行政体系更具有稳定性。总体而言,随着唐的基层行政制度在西域地区的全方位推行,西北地区最终完成了帝制社会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行政制度 帝制社会 出土文献
下载PDF
晋藩与晋水:明代山西宗藩与地方水利 被引量:5
3
作者 胡英泽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2-135,共14页
对明清水利社会及其变迁,学界曾出现水利共同体、人口资源环境、公共资源产权等不同的理解,但多偏重于水利社会内部研究,大体认为明清水利社会具有同质性和延续性,对明代宗藩与地方水利这一重大问题关注不够。本文通过若干案例的研究表... 对明清水利社会及其变迁,学界曾出现水利共同体、人口资源环境、公共资源产权等不同的理解,但多偏重于水利社会内部研究,大体认为明清水利社会具有同质性和延续性,对明代宗藩与地方水利这一重大问题关注不够。本文通过若干案例的研究表明,受政治制度影响,明代山西宗藩作为特权势力广建王庄,介入地方水利,扰乱了水量分配、用水秩序等,从而导致用水冲突和矛盾,并成为区域性问题。我们虽然还不能明确定义这类水利,但它显然不属于水利共同体,也有别于以往的研究。更为重要的是,本文特别强调,明清并非同质性,在水利社会研究中,要从制度上区分明清的差异性。这对认识明代历史和区域社会变迁的某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宗藩 水利 区域社会
原文传递
日本古代贵族制社会结构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卓 《古代文明》 CSSCI 2015年第1期91-102,114,共12页
贵族是日本历史上非常重要的社会阶层。直到明治维新以前,贵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大和时代的豪族、律令时代的公家贵族(也称王朝贵族)、幕府时代的军事贵族。社会发展进程与贵族制度相伴始终,不同历史时期由不同的贵族主宰历史是日... 贵族是日本历史上非常重要的社会阶层。直到明治维新以前,贵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大和时代的豪族、律令时代的公家贵族(也称王朝贵族)、幕府时代的军事贵族。社会发展进程与贵族制度相伴始终,不同历史时期由不同的贵族主宰历史是日本古代社会结构的突出特点。贵族制度的直接影响是强权统制架空了皇权。贵族制度的社会史含义在于,贵族是身份制社会的产物;贵族的根本属性是血统而不是财富;贵族传统塑造了日本人人格的两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古代 社会结构 贵族 皇权 身份制社会 两重性
下载PDF
科举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制度文明为中介 被引量:2
5
作者 郑若玲 《大连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11-15,共5页
科举制凭借制度文明这一中介,对中国漫长的帝制社会乃至当代社会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随着时光的推移,科举对中国社会的有些影响已逐渐减弱,有些方面则可能更加突出,但其对中国社会乃至人类历史的影响已定格成永恒。我们在... 科举制凭借制度文明这一中介,对中国漫长的帝制社会乃至当代社会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随着时光的推移,科举对中国社会的有些影响已逐渐减弱,有些方面则可能更加突出,但其对中国社会乃至人类历史的影响已定格成永恒。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各方面的改革发展进程中,都必须正视科举的影响。唯有如此,才可能去芜存菁,使我们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得以最大限度地保存、开发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中国社会 制度文明
下载PDF
乡品与乡里:六朝贵族制言说的展开及其新趋势
6
作者 李济沧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37,共13页
六朝时期,即便出身贵族也必须经过乡论和中正的“品藻”,获得“乡品二品”后才能成为官僚,进入清流官序。六朝史料中另有“二品才堪”现象,通过分析可以认为“二品才堪”并没有获得乡品二品,它反映出皇帝权力无法干涉“乡品二品”的授... 六朝时期,即便出身贵族也必须经过乡论和中正的“品藻”,获得“乡品二品”后才能成为官僚,进入清流官序。六朝史料中另有“二品才堪”现象,通过分析可以认为“二品才堪”并没有获得乡品二品,它反映出皇帝权力无法干涉“乡品二品”的授予这一历史事实。门阀贵族的存在反映出六朝与秦汉、宋元明清时期有着不同的历史特性,而六朝贵族体制源于地方乡里社会,则是其与重视血缘的欧洲和日本贵族制迥异之处。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社会结构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轴,与此同时,六朝贵族制研究有助于我们从历史演进中去发现那些被皇权相对化的事物,从而客观、全面地勾勒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贵族制 皇帝权力 乡品 二品才堪 乡里
下载PDF
论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晓光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7年第1期84-86,共3页
科举制是自隋唐以来主要的选拔官吏制度,这一制度对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它是封建社会进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方式,拓宽了政治参与的渠道,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政治系统的运行,是维护封建社会稳定、长久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 科举制 历史作用 封建社会
下载PDF
中国古代社会制度中的几个问题
8
作者 白忠才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84-86,共3页
中国古代夏商两朝不是奴隶社会,而是王权专制的雏形氏族部落国家;中国的封建社会,应从西周起到战国末为止,秦统一后,秦始皇全面开创了皇权专制的政体,打破封建壁垒,这对于巩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展经济和文化事业都做出了历史性的... 中国古代夏商两朝不是奴隶社会,而是王权专制的雏形氏族部落国家;中国的封建社会,应从西周起到战国末为止,秦统一后,秦始皇全面开创了皇权专制的政体,打破封建壁垒,这对于巩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展经济和文化事业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所以两千余年的皇权制社会应叫它皇权社会,而不应称之谓封建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奴隶社会 皇权社会 封建社会
下载PDF
西方学术视野中的帝制中国法律文化图景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刘洋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4-117,共14页
西方学界对帝制中国法律的认识受到"现代主义"价值的影响,"现代主义"的中国法律史研究主要有两类:一是关于帝制中国法律的社会基础的认识,认为帝制中国法律的社会基础是"东方社会",将帝制中国法律与西方... 西方学界对帝制中国法律的认识受到"现代主义"价值的影响,"现代主义"的中国法律史研究主要有两类:一是关于帝制中国法律的社会基础的认识,认为帝制中国法律的社会基础是"东方社会",将帝制中国法律与西方法律对立,并注重批判帝制中国法律的"专制主义";二是关于帝制中国法律的制度功能认识,认为帝制中国法律的主要功能是社会秩序控制,同样将帝制中国法律与西方法律对立。"现代主义"的中国法律史研究洞见与偏见并存。西方学界内部对"现代主义"中国法律史研究进行深刻反思。其反思对于国内的中国法律史研究有诸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理论 帝制中国 中国法律史 “东方社会” 跨文化理解
原文传递
康拉德海洋小说中的帝国意识——以《青春》和《阴暗线》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汉武 魏祯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4,共4页
作为英帝国的发展的文化向心力,帝国意识贯穿于康拉德的多部小说。以海洋小说中的《青春》和《阴暗线》为研究文本,围绕海洋文学之中特有的"海洋"、"船只"、"水手"三个要素,来分析这两部小说中人与自然... 作为英帝国的发展的文化向心力,帝国意识贯穿于康拉德的多部小说。以海洋小说中的《青春》和《阴暗线》为研究文本,围绕海洋文学之中特有的"海洋"、"船只"、"水手"三个要素,来分析这两部小说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三方面所体现的帝国意识,从中读出康拉德对大英帝国的深切关注,并探索隐匿于文本之后的帝国崛起意识形态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国意识 人与自然 人与人 人与自我
下载PDF
元杂剧科举戏婚姻家庭关系中所涉法律问题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晓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61,共9页
元杂剧中,婚姻家庭戏占有显著的位置。科举又常常是导致打破婚姻恋爱关系中的平衡,构成戏剧冲突,从而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动因。通过科举戏中的夫妻离合与科举之间的关联,来考察婚姻家庭关系变故中的法律问题。《墙头马上》、《潇湘雨》... 元杂剧中,婚姻家庭戏占有显著的位置。科举又常常是导致打破婚姻恋爱关系中的平衡,构成戏剧冲突,从而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动因。通过科举戏中的夫妻离合与科举之间的关联,来考察婚姻家庭关系变故中的法律问题。《墙头马上》、《潇湘雨》和《渔樵记》三部元杂剧均涉及到科举和夫妻分离与破镜重圆,超出了单纯的爱情剧的范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婚姻家庭及其相关的社会、法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科举 婚姻家庭 社会法律
下载PDF
明清小说对科举教育体系变迁的表现
12
作者 王玉超 刘明坤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80-83,共4页
与科举关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教育,科举选拔人才,教育培养人才。明清教育的兴盛相当程度上依赖于科举。人们的科举观念和态度,在教育中有着相应的反映,明清教育体系,从官学到私学,从教育体制到教育主体无不表现出以科举为核心的各种状态... 与科举关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教育,科举选拔人才,教育培养人才。明清教育的兴盛相当程度上依赖于科举。人们的科举观念和态度,在教育中有着相应的反映,明清教育体系,从官学到私学,从教育体制到教育主体无不表现出以科举为核心的各种状态。学校、私塾、书院原本相互补充的教育体系,逐渐发展为秉持应考科举的同一理念,各级教育的体制与实行形成了巨大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社会 教育 私塾
下载PDF
明代进士登科录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13
作者 陈长文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2008年第2期83-87,共5页
明代进士登科录是研究明代科举制度及明史的重要资料,对明代的政治活动、民间生活以及文学作品等社会文化的诸多方面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明代进士登科录 社会 文化
下载PDF
北宋科举制度研究综述
14
作者 钟治民 《科教导刊》 2016年第7Z期146-147,共2页
21世纪以来,国内学界对北宋科举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科举制度对当时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的影响,科举制度的内容和程式及其改革,科举制度对文学、图书领域的影响。此外,其它方面也有所涉及,诸如法律制度、社会公平性研究等等。... 21世纪以来,国内学界对北宋科举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科举制度对当时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的影响,科举制度的内容和程式及其改革,科举制度对文学、图书领域的影响。此外,其它方面也有所涉及,诸如法律制度、社会公平性研究等等。本文最后指出当前研究在纵向历史的大视野方面略为缺乏,强调对科举制度的研究不光要揭示其历史地位,更应发掘其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社会 文学 图书
下载PDF
科举制度下的中国传统人士——从社会交换角度看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15
作者 刘小青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00-104,共5页
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一生的追求都离不开科举,通过科举来达到他们的人生理想。本文从探寻传统士阶层这一人生追求的根源入手,运用社会交换理论来分析他们的人生心路历程。士阶层在一生当中,存在四种交流类型,分别是与君(天)、家、市民社... 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一生的追求都离不开科举,通过科举来达到他们的人生理想。本文从探寻传统士阶层这一人生追求的根源入手,运用社会交换理论来分析他们的人生心路历程。士阶层在一生当中,存在四种交流类型,分别是与君(天)、家、市民社会、师之间的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社会交换 士君家 市民社会
下载PDF
科举危机与晚明士人社会的分化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晓东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3-108,共6页
明代科举的“解额日广”从根本上说是一种 被动式的非理性增长,它是明代科举危机深化的外在表现。科举流通机制的壅塞导致了晚明 士人社会出路的沉滞与士人社会的分化。一部分士人开始脱离传统以“仕”为核心的“非仕 则隐”的经典化... 明代科举的“解额日广”从根本上说是一种 被动式的非理性增长,它是明代科举危机深化的外在表现。科举流通机制的壅塞导致了晚明 士人社会出路的沉滞与士人社会的分化。一部分士人开始脱离传统以“仕”为核心的“非仕 则隐”的经典化生存模式,走上了世俗化的生存与发展道路,并促动了“儒商”边缘群体与 “市民文人”准职业群体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危机 晚明 士人社会 分化
下载PDF
明清帝制农商社会论纲 被引量:18
17
作者 赵轶峰 《古代文明》 CSSCI 2011年第3期101-111,114,共11页
“帝制农商社会”是从中国历史作为主体而不是作为相对于西方的比较对象角度,对明清时期国家、社会、文化总体形态的一种概括。这是一种在中央集权的帝制体系框架内展开的以农业、手工业生产为基础的商业化程度日益增强的社会,其最基... “帝制农商社会”是从中国历史作为主体而不是作为相对于西方的比较对象角度,对明清时期国家、社会、文化总体形态的一种概括。这是一种在中央集权的帝制体系框架内展开的以农业、手工业生产为基础的商业化程度日益增强的社会,其最基本特征是,帝制——官僚——郡县体制与农商混合经济达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共生态。明清帝制农商社会覆盖广袤的地域和众多的人口,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来保持基本社会平衡和持续性,具有独特的性征和演进倾向,应该被看作是人类历史上一种独特的社会形态。对其生成的轨迹的梳理有助于重新解读秦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演进的历史,对其遗产的考察则有益于把握现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历史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帝制农商社会 西方中心主义 社会形态
下载PDF
科举考试的功能与科举社会的形成 被引量:13
18
作者 郑若玲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9,共7页
科举制在长久实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教育、文化、政治等多项功能,并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宋代以后,科举在政治上的重要地位及其重大影响,使中国逐渐成为一个以"凭才取人"的人才选拔标准和能力本位主义的价值取向为表征的科举... 科举制在长久实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教育、文化、政治等多项功能,并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宋代以后,科举在政治上的重要地位及其重大影响,使中国逐渐成为一个以"凭才取人"的人才选拔标准和能力本位主义的价值取向为表征的科举社会。中国封建社会所以从门第社会走向科举社会,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摆脱人情困扰,追求社会公平。受此影响,中国社会至今仍有解不开的"考试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考试 科举社会 人才选拔
下载PDF
明清科举制的社会整合功能 以社会流动为视角 被引量:11
19
作者 纪莺莺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0-208,共19页
以社会流动为视角,本文首先在既有数据研究的基础上,从传统小群社会2和庞大的应考群体两个路径入手,检验明清时期中国科举制覆盖实际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以此为基础,剖析在具体生活世界中人们对科举制的忠诚、信任、热情以及社会压力的消... 以社会流动为视角,本文首先在既有数据研究的基础上,从传统小群社会2和庞大的应考群体两个路径入手,检验明清时期中国科举制覆盖实际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以此为基础,剖析在具体生活世界中人们对科举制的忠诚、信任、热情以及社会压力的消解,并由此说明传统社会以士为中心、以农工商为外围的结构特征。文章还从两个方面分析社会流动的两个后果:社会结构以士绅为中心、社会价值以功名为中心,这两个中心耦合成传统社会整合的重心。最后本文认为将由国家政治向社会生活领域的视角转换,不仅能深化与完整对科举制功能的呈现,也能促进对传统社会整合方式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举制 士绅 社会流动 传统社会整合方式 社会重心
下载PDF
宋代科举社会的形成——以明州庆元府为例 被引量:11
20
作者 近藤一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24,共10页
对南宋科举及第者进行区域分析,可以分为及第者数递减型、及第者数维持不变型和及第者数递增型三种类型,后者以浙东明州庆元府为代表。通过对南宋末期两名庆元府出身的科举官僚王应麟与黄震作个案考察,可以发现,在南宋后半期,庆元府经... 对南宋科举及第者进行区域分析,可以分为及第者数递减型、及第者数维持不变型和及第者数递增型三种类型,后者以浙东明州庆元府为代表。通过对南宋末期两名庆元府出身的科举官僚王应麟与黄震作个案考察,可以发现,在南宋后半期,庆元府经历了历史上少有的思想转化为学术的时期,地域学术和科举已经一体化,思想活动与应试学问和谐共存。这是庆元府及第者数递增模式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地域社会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科举社会 明州庆元府 王应麟 黄震 地域学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