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枸杞多糖对人单核细胞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甘璐 张声华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 : 探讨枸杞多糖 LBP- X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白细胞介素 - 2 (IL- 2 )和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IL- 2和 TNF- α基因表达的水平。结果 : 在加入 5~ 40... 目的 : 探讨枸杞多糖 LBP- X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白细胞介素 - 2 (IL- 2 )和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IL- 2和 TNF- α基因表达的水平。结果 : 在加入 5~ 40 mg/L LBP- X培养适当时间后 ,LBP- X可剂量依赖性地提高人 PBMC、IL- 2和 TNF- α基因表达水平。结论 :  LBP- X可通过调节 IL- 2和TNF- α基因的表达而增强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白细胞介素-2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高危型HPV16感染阴道灌洗液中TNF-α及IL-12和IL-10表达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级别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2
作者 申鑫鑫 豆贝贝 +2 位作者 滑天 邱红兵 邱文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19-1422,共4页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HPV)16感染患者阴道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2、IL-10表达水平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级别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邢台市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高危型HPV阳性患者300例作...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HPV)16感染患者阴道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2、IL-10表达水平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级别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邢台市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高危型HPV阳性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HPV型别分布,比较不同型别患者阴道灌洗液TNF-α、IL-12、IL-10表达水平差异,比较HPV16感染不同宫颈病变程度患者阴道灌洗液TNF-α、IL-12、IL-10表达水平并分析相关性。结果300例患者共检出6种高危型别,其中HPV16型别117例,占39.0%;不同HPV型别患者阴道灌洗液TNF-α、IL-12、IL-10、IL-12/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7例HPV16感染患者根据患者宫颈病变程度分为无病变组49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39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21例和宫颈癌组8例。四组患者TNF-α、IL-10、IL-1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级别呈正相关(r=0.243,P=0.041),IL-12、IL-12/IL-10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级别呈负相关(r=-0.281,-0.429,P=0.038,0.025)。结论不同HPV型别患者阴道灌洗液TNF-α、IL-12、IL-10、IL-12/IL-10水平无显著差异,HPV16感染患者阴道灌洗液中IL-12、IL-10表达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级别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 人乳头状病毒16型 阴道灌洗液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2 白细胞介素-10 宫颈上皮内瘤变级别 相关性
原文传递
炎症性细胞因子致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丹参单体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洪超 张华 +3 位作者 周童亮 乔军 胡晓明 赵武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 8(IL 8)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以及水溶性丹参单体MP 1(简称MP 1)的作用。方法 :建立人肝窦内皮细胞体外低温缺氧再氧化模型和大鼠离体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以台盼蓝染色观察...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 8(IL 8)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以及水溶性丹参单体MP 1(简称MP 1)的作用。方法 :建立人肝窦内皮细胞体外低温缺氧再氧化模型和大鼠离体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以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损伤情况 ,用放免法分析透明质酸吸收率来反映肝窦内皮细胞的功能 ,用ELISA方法检测肝窦内皮细胞产生的TNFα和IL 8水平 ,以胆汁流出速率和ALT、AST、LDH的变化反映肝脏功能。结果 :低温缺氧再氧化期间 ,肝窦内皮细胞的死亡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TNFα和IL 8的释放也随之增加 ,但肝窦内皮细胞的功能下降 ;肝窦内皮细胞死亡率分别与TNFα和IL 8的释放呈正相关 (r =0 94 9,P <0 0 5和r =0 892 ,P <0 0 5 )。加入TNFα抗体低温缺氧再氧化 6h的内皮细胞死亡率降低 ;重组TNFα处理的肝窦内皮细胞死亡率明显增加 ;离体大鼠肝脏的功能随低温保存和再灌注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MP 1能明显降低人肝窦内皮细胞的死亡率及TNFα和IL 8的释放 ,同时可以减轻离体大鼠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结论 :TNFα直接参与肝窦内皮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MP 1可能通过抑制TNFα和IL 8的途径来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细胞因子 肝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 丹参单体 保护作用
下载PDF
小檗碱通过JNK通路降低内脏脂肪素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IL-6和TNF-α的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万强 周凤华 +2 位作者 崔小冰 刘中勇 贾钰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12-1017,共6页
目的研究c-Jun氨基端激酶(JNK)信号转导通路对内脏脂肪素(内脂素)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调控作用及小檗碱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用内脂素不同质量浓度(0、50、100、20... 目的研究c-Jun氨基端激酶(JNK)信号转导通路对内脏脂肪素(内脂素)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调控作用及小檗碱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用内脂素不同质量浓度(0、50、100、200μg/L)及不同时间(0、6、12、24、48 h)作用HUVEC,MTT法检测HUVEC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HUVEC凋亡;ELISA法检测HUVEC上清液中IL-6及TNF-α的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UVEC中p-JNK、Bax、Bcl-2蛋白表达;并用小檗碱(50μmol/L)及JN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10μmol/L)干预HUVEC,检测小檗碱的干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0μg/L内脂素可显著抑制HUVEC增殖,诱导HUVEC凋亡,诱导HUVEC分泌IL-6及TNF-α的量显著增高,并可显著增加HUVEC内p-JNK及Bax蛋白表达,减少HUVEC内Bcl-2蛋白表达;与内脂素组相比,小檗碱及SP600125均可显著减轻内脂素对HUVEC增殖的抑制及其诱导的HUVEC凋亡,降低内脂素诱导HUVEC上清液中IL-6及TNF-α的量并能降低HUVEC中p-JNK及Bax蛋白的表达,增加HUVEC内Bcl-2蛋白表达。结论小檗碱可减少IL-6及TNF-α的分泌,减轻内脂素诱导的HUVEC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NK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内脏脂肪素 C-JUN氨基端激酶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宫颈病变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免疫因子水平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夏露 陈茜 +3 位作者 黄敏 吴淑珍 梅洁 屈王蕾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情况,以及血清和宫颈局部免疫因子的水平.方法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2017年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350例,其中高危型HPV感染者200例为高危感染组,其他为非高危组.E...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情况,以及血清和宫颈局部免疫因子的水平.方法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2017年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350例,其中高危型HPV感染者200例为高危感染组,其他为非高危组.ELISA法和流式CBA法分别测定患者血清和宫颈局部IL-2、TNF-α、IFNα水平,RT-PCR法测定高危型HPV载量.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因子水平,分析其与HPVDNA载量相关性.结果与非高危型感染组相比,高危感染组血清和宫颈局部IL-2水平较低(t=-32.861、-9.891,P<0.05),TNF-α和IFNα水平较高(TNF-α:t=35.872、5.037;IFNα:t=36.763、10.416,P均<0.05).高危型HPVDNA载量与血清和宫颈局部IL-2水平呈负相关(r=-0.513、-0.528,P<0.05),与血清和宫颈局部TNF-α、IFNα水平呈正相关(TNF-α:r=0.497、0.503;IFNα:r=0.554、0.571,P<0.05).结论超半数宫颈病变患者感染高危型HPV,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可引起免疫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疾病 人乳头瘤病毒 白细胞介素-2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α
原文传递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牙周炎正畸疼痛及IL-6、MMP-8、TNF-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曲晓东 冯志才 崔明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749-753,共5页
目的: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牙周炎正畸患者疼痛、龈沟液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人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60例牙周炎正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牙周... 目的: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牙周炎正畸患者疼痛、龈沟液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人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60例牙周炎正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牙周炎基础治疗后,对照组直丝弓矫治器治疗,观察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血清及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及牙周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 h、3 d、7 d的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及龈沟液中IL-6、MMP-8、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上升,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LI、PD较治疗前上升,而对照组PLI、SBI、GI、PD、CAL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较直丝弓矫治器治疗牙周炎正畸疗效更佳,治疗后炎性因子及疼痛程度显著控制,有利于患者牙周状态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牙周炎 疼痛 人基质金属蛋白酶-8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茶多酚对脂多糖诱导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凋亡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珺 欧龙 +2 位作者 罗芸 谢潇 李华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5年第2期80-84,共5页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脂多糖(LPS)诱导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凋亡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PDLFs,MTT法筛选茶多酚浓度梯度,再分别用LPS(1μg/ml)和LPS(1μg/m1)+茶多酚(10μg/ml、50μg...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脂多糖(LPS)诱导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凋亡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PDLFs,MTT法筛选茶多酚浓度梯度,再分别用LPS(1μg/ml)和LPS(1μg/m1)+茶多酚(10μg/ml、50μg/ml、100μg/ml)刺激HPDLF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TNF一α、IL-6分泌。结果:LPS可显著诱导HPDLFs凋亡,上调TNF一α、IL-6表达。茶多酚可显著降低LPS诱导的细胞凋亡和TNF-α、IL-6表达,且呈量效依赖性。结论:茶多酚可通过有效降低LPS诱导的细胞凋亡和TNF一α、IL-6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茶多酚 脂多糖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人L02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王俊学 王国俊 蔡雄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0-211,217,共3页
观察氧化苦参碱 (Oxy)对rhTNF -α诱导的L0 2肝细胞凋亡的影响。体外培养人L0 2肝细胞 ,采用H3-TdR法、台盼蓝染色及流式细胞仪观察Oxy对rhTNF -α引起的L0 2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影响。以rhTNF -α15ng/ml作用于细胞 2 4h ,细胞出现细胞核... 观察氧化苦参碱 (Oxy)对rhTNF -α诱导的L0 2肝细胞凋亡的影响。体外培养人L0 2肝细胞 ,采用H3-TdR法、台盼蓝染色及流式细胞仪观察Oxy对rhTNF -α引起的L0 2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影响。以rhTNF -α15ng/ml作用于细胞 2 4h ,细胞出现细胞核固缩 ,染色体凝集等凋亡样改变 ,台盼蓝染色阴性率在 95 %以上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周期 ,出现亚G1期峰 (凋亡AP峰 ) ,G2 -M期细胞明显减少。同时加入Oxy时 ,细胞生长率明显高于rhTNF -α处理组 ,并呈剂量相关性 ,在细胞周期图上未出现明显亚G1期峰。Oxy对rh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肿瘤坏死因子-A 细胞凋亡 肝细胞损伤
下载PDF
TNF-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在肝癌发生中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宋韶芳 郜艳晖 陈思东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96-201,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在肝癌发生中的交互作用。方法应用1:1配对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广东顺德地区81例原发性肝癌进行危险因素调查。用EHSA检测HBV感染5项指标、丙肝抗体、甲胎蛋白、肝吸虫...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在肝癌发生中的交互作用。方法应用1:1配对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广东顺德地区81例原发性肝癌进行危险因素调查。用EHSA检测HBV感染5项指标、丙肝抗体、甲胎蛋白、肝吸虫抗体;PCR—RELP分析TNF-α-308位点。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肝癌发生的环境及遗传危险因素。根据交互作用指标判断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结果HBsAg、肝病史、饮酒、TNF2等位基因是广东顺德居民肝癌的危险因素。HBsAg与TNF2等位基因存在交互作用:其OR值为19.83(95%CI:4.20~93.61);超相对危险比(RERI)、交互作用归因比(API)、两因素交互作用指数(SI)分别为14.39、0.73、4.23。肝病史与TNF2等位基因存在交互作用:其OR值为7.63(95%CI:1.05~67.71);其RERI、API、SI分别为2.22、0.29、1.50。饮酒与TNF2等位基因存在交互作用:其OR值为4.57(95%CI:1.62~12.88);其RERI、API、SI分别为1.39、0.30、1.63。结论肝癌的发生是环境及遗传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TNF2等位基因与HBsAg、饮酒、肝病史在肝癌发生中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因多态 交互作用
下载PDF
黄芩苷对内毒素作用的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葛志华 张莹 孙立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4-537,共4页
目的:观察野黄芩苷对内毒素脂多糖(LPS)作用的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牙周膜细胞,采用MTT比色法观察野黄芩苷对LPS作用的人牙周膜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TNF-α... 目的:观察野黄芩苷对内毒素脂多糖(LPS)作用的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牙周膜细胞,采用MTT比色法观察野黄芩苷对LPS作用的人牙周膜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TNF-α水平。结果:100μg/ml LPS可抑制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活性、刺激人牙周膜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加入LPS同时分别给予0.001~10μg/ml不同浓度野黄芩苷,能促进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活性并能抑制LPS刺激人牙周膜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的分泌,其中在1μg/ml时作用达到最强。结论:野黄芩苷对LPS作用的人牙周膜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黄芩苷 人牙周膜细胞 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Z-藁本内酯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迎超 黄怡 +2 位作者 王毅 王怡 张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57-1161,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Z-藁本内酯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炎性因子损伤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向体... 目的通过观察Z-藁本内酯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炎性因子损伤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向体外培养的HUVEC中加入TNF-α10 ng/mL造成细胞损伤,同时加入不同浓度(5、10、20μmol/L)的Z-藁本内酯,共同孵育24 h,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ICAM-1和VCAM-1的量,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NF-α可造成HUVEC明显损伤(P<0.05、0.01),显著增加HUVEC中ICAM-1和VCAM-1的表达(P<0.01)。与模型组比较,Z-藁本内酯可以剂量相关地降低ICAM-1(P<0.01)和VCAM-1(P<0.05)的表达,显著减少细胞NF-κB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Z-藁本内酯可减轻TNF-α对HUVEC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进而减少ICAM-1和VCAM-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藁本内酯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核转录因子-ΚB
原文传递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罗章坤 赵睿 李作孝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分析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 EPO)对脑出血(ICH)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变化及血肿周围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IC... 目的分析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 EPO)对脑出血(ICH)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变化及血肿周围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ICH对照组及rh EPO治疗组,每组30只。对三组大鼠术后各个时间点神经功能障碍进行评分并比较,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不同时点血肿周围脑组织TNF-α含量并比较。结果 ICH对照组在12 h、1 d、2 d、3 d、7 d和14 d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显著低于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点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 EPO治疗组在12 h、1 d、2 d、3 d和7 d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显著低于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点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 EPO治疗组在2 d、3 d和7 d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显著高于ICH对照组相应时点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H对照组在12 h、1 d、2 d和3 d的TNF-α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相应时点的TNF-α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 EPO治疗组在1 d和2 d的TNF-α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相应时点的TNF-α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量(P<0.05);rh EPO治疗组在1 d、2 d的TNF-α含量显著低于ICH对照组相应时点的TNF-α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量(P<0.05)。结论 rh EPO可减少ICH大鼠血肿周围TNF-α含量,改善其神经功能,对ICH后脑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脑出血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肿周围组织 大鼠
下载PDF
EOFAZ抑制TNF-α诱导的血管新生和炎症损伤 被引量:9
13
作者 付凌云 杨红 +4 位作者 林丹 黄妮雯 徐旖旎 陶玲 沈祥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94-1599,共6页
目的研究艳山姜挥发油(essential oil of Fructus Alpiniae zerumbet,EOFAZ)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内皮细胞血管新生及炎性损伤的作用,以及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建立TNF-α诱导的体外内皮细胞血管新生及... 目的研究艳山姜挥发油(essential oil of Fructus Alpiniae zerumbet,EOFAZ)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内皮细胞血管新生及炎性损伤的作用,以及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建立TNF-α诱导的体外内皮细胞血管新生及体内小鼠胸主动脉炎性损伤模型。采用体外血管新生小管成环实验,分析TNF-α诱导HUVECs的血管新生;Western blot和qRT-PCR实验法分别检测HUVECs中VEGFR-2蛋白和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VEGFR-2的分泌水平;采用HE染色分析小鼠胸主动脉炎性损伤。结果 EOFAZ和ERK抑制剂U0126明显抑制TNF-α诱导的HUVECs血管新生小管成环数量(P<0.01);EOFAZ能够下调TNF-α诱导小鼠血清中VEGFR-2的分泌(P<0.01);EOFAZ和U0126对TNF-α诱导的HUVECs中VEGFR-2的蛋白和mRNA表达有抑制作用(P<0.01);EOFAZ能够抑制TNF-α诱导小鼠胸主动脉炎性细胞的浸润。结论 EOFAZ能抑制TNF-α诱导血管新生和炎性损伤,其机制与通过ERK信号通路下调VEGFR-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艳山姜挥发油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血管新生 炎症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PDF
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前后HPV DNA及TNF-α的变化 被引量:9
14
作者 曾四元 李隆玉 李汉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717-1719,共3页
目的:观察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治疗前、后宫颈分泌物HPV DNA及血清TNF-α含量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和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3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实验组)同步放化疗治疗前、后宫颈分泌物HPV DNA及... 目的:观察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治疗前、后宫颈分泌物HPV DNA及血清TNF-α含量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和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3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实验组)同步放化疗治疗前、后宫颈分泌物HPV DNA及血清TNF-α的含量,并与20例健康妇女作对照(健康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治疗前宫颈分泌物HPV DNA阳性率为96.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0%);治疗后HPV DNA阳性率20%(P<0.01),转阴率为79.3%(23/29).实验组治疗前血清TNF-α含量为(134.15±77.99)pg/mL,治疗后为(113.14±79.99)pg/m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4.91±13.19)pg/mL,P<0.01.实验组治疗后血清TNF-α含量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下降趋势.结论:检测子宫颈癌患者宫颈分泌物HPVDNA及血清TNF-α的含量,可作为宫颈癌辅助诊断,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宫颈癌 同步放化疗 HPV TNF—α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和γ-干扰素对白血病细胞作用的^(31)PNMR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荣清 骆传环 杜泽涵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8-41,共4页
用31P核磁共振观察了肿瘤坏死因子α(TNF_α))和γ_干扰素(IFN_γ)联合对人淋巴瘤白血病细胞系Molt_4作用后含磷化合物的变化;Molt_4细胞系的 31P谱主要由三磷酸腺苷(ATP)、无机磷(Pi)、磷酸单酯等的共振峰组成 ;31P谱显示γ_干扰素、... 用31P核磁共振观察了肿瘤坏死因子α(TNF_α))和γ_干扰素(IFN_γ)联合对人淋巴瘤白血病细胞系Molt_4作用后含磷化合物的变化;Molt_4细胞系的 31P谱主要由三磷酸腺苷(ATP)、无机磷(Pi)、磷酸单酯等的共振峰组成 ;31P谱显示γ_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及γ_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联合对Molt_4细胞作用后 ,三磷酸腺苷的 β位磷的共振峰与无机磷的峰高比值 (hATP/hPi)不同程度地降低 ;同时根据P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细胞 核磁共振 肿瘤坏死因子α Γ-干扰素 磷31
下载PDF
肾舒胶囊对人系膜细胞增殖及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和纤连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乔晞 黄淑芬 +1 位作者 陈明 郭勇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 :研究肾舒胶囊对人系膜细胞 (HMC)增殖及分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纤连蛋白 (FN)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 ,将肾舒胶囊含药血清加入培养的HMC中 ,MTT法测定HMC增殖情况 ,ELISA法测定HMC分泌TNF -α及FN情况。结果 ... 目的 :研究肾舒胶囊对人系膜细胞 (HMC)增殖及分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纤连蛋白 (FN)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 ,将肾舒胶囊含药血清加入培养的HMC中 ,MTT法测定HMC增殖情况 ,ELISA法测定HMC分泌TNF -α及FN情况。结果 :肾舒胶囊含药血清可明显抑制HMC增殖及其分泌TNF -α和FN ,且其抑制作用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肾舒胶囊可能通过抑制MC增殖及其分泌TNF -α等炎症介质和FN等细胞外基质 (E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舒胶囊 人系膜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a 纤连蛋白 肾小球硬化 慢性肾功能衰竭 中药药理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免疫失衡相关分子标记物的临床意义综述 被引量:8
17
作者 徐建桥 解立新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593-594,F0003,共3页
免疫失衡是脓毒症病理生理过程的主要特点,免疫抑制是患者机会性感染死亡的重要原因。人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antigen D related,HLA-DR)、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是人体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成分,在... 免疫失衡是脓毒症病理生理过程的主要特点,免疫抑制是患者机会性感染死亡的重要原因。人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antigen D related,HLA-DR)、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是人体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成分,在抗原提呈、激活固有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及免疫调节中都发挥关键的作用,这些指标在血浆中的浓度及变化趋势对预测脓毒症的发生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人白细胞抗原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炎症状态下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7
18
作者 韩静 闫小龙 Xiaoxi Qiao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81-585,共5页
背景研究表明炎性过程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和发展,而炎症作用的靶细胞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VECs)。二甲双胍是临床上常用的降血糖药物,近年来表明其可发挥保护心血管、预防肿瘤和保护血-脑屏障等多重生物学效应,... 背景研究表明炎性过程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和发展,而炎症作用的靶细胞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VECs)。二甲双胍是临床上常用的降血糖药物,近年来表明其可发挥保护心血管、预防肿瘤和保护血-脑屏障等多重生物学效应,但其对炎症状态诱导的人视网膜血管系统异常是否具有防护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下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VECs)增生、移行以及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探讨二甲双胍对炎症环境中人RVECs生物学行为的保护作用。方法对原代RVECs进行培养和传代并分为正常对照组、5 mmol/L二甲双胍组、TNF-α(2.5 ng/ml)组、TNF-α+不同浓度(5、10、20、40 mmol/L)二甲双胍组,分别按照分组方法在培养液中添加相应药物处理24 h。分别于处理前及处理后24 h采用Image-Pro Plus Software 7.0软件计数各组细胞数目;采用MTS法检测各组RVECs的吸光度(A490)值以评价细胞的代谢活力;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各组迁移细胞数;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MCP-1和IL-8质量浓度,并对各组间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5 mmol/L二甲双胍组、TNF-α组、TNF-α+5 mmol/L二甲双胍组、TNF-α+10 mmol/L二甲双胍组、TNF-α+20 mmol/L二甲双胍组和TNF-α+40 mmol/L二甲双胍组细胞数目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31,P〈0.01);各组细胞代谢活力(A490值)分别为0.32±0.02、0.32±0.03、0.97±0.02、0.90±0.05、0.76±0.15、0.74±0.05和0.41±0.03;各组细胞移行数目分别为(1 214±49)、(1 200±45)、(1 648±43)、(1 309±48)、(1 279±73)、(961±60)和(942±106)/视野;各组细胞上清液中MCP-1质量浓度分别为(0.385±0.050)、(0.362±0.060)、(2.285±0.200)、(1.131±0.180)、(0.6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药理作用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药效 炎症 细胞增生 细胞移行 肿瘤 坏死因子-α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白细胞介素培
下载PDF
利用pH电极流加葡萄糖培养重组大肠杆菌生产人α-肿瘤坏死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丛春水 邓继先 苏志国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7-92,共6页
应用一种新型的pH电极流加葡萄糖方法,用于培养重组大肠杆菌生产人α肿瘤坏死因子。流加后培养液中菌体OD600达到90,而α肿瘤坏死因子的比活保持105±011×105u/mg。与指数流加方法比较,二... 应用一种新型的pH电极流加葡萄糖方法,用于培养重组大肠杆菌生产人α肿瘤坏死因子。流加后培养液中菌体OD600达到90,而α肿瘤坏死因子的比活保持105±011×105u/mg。与指数流加方法比较,二者能达到的最大菌体密度相近,而利用pH电极流加葡萄糖更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肿瘤坏死因子 重组大肠杆菌 流加 PH 菌体产率
下载PDF
HIV感染者CD4^+ T细胞数与IL-10、TNF-α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彭秀娟 马永能 +4 位作者 刘国雄 杨自力 刘姗 任皓月 贾曙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1081-1082,1085,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与CD4^+T细胞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抗HIV抗体初筛试验、IL-10、TNF-α测定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确证试验用免疫印迹(WB)法。...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与CD4^+T细胞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抗HIV抗体初筛试验、IL-10、TNF-α测定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确证试验用免疫印迹(WB)法。CD4^+T细胞数测定采用流式细胞术。结果与健康对照组(NC组)比较,IL-10和TNF-α的水平在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体内明显升高(P<0.05),而且CD4^+T细胞数少于3.5×105个/毫升者(A组)较CD4^+T细胞数不少于3.5×105个/毫升(B组)的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由于免疫系统的缺陷,HIV感染者血清IL-10和TNF-α水平增加,而且随着患者体内CD4^+T细胞数量的减少而增加的程度更高。动态测定HIV感染者的IL-10和TNF-α水平变化,可作为监测患者免疫状况和病情发展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