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0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女性生命本真的历史叙述——拜厄特小说《占有》之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21
1
作者 程倩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5-61,共7页
拜厄特在其代表作《占有》中,以历史上三个不同时代的女性生命历程为叙事线索,用女性眼光和女性声音对西方男性叙事传统进行解构,在虚构的小说世界里表现她所理解的女性生存经验,揭示长期以来为西方男性失真的叙述视角和叙述话语所遮蔽... 拜厄特在其代表作《占有》中,以历史上三个不同时代的女性生命历程为叙事线索,用女性眼光和女性声音对西方男性叙事传统进行解构,在虚构的小说世界里表现她所理解的女性生存经验,揭示长期以来为西方男性失真的叙述视角和叙述话语所遮蔽的女性生命之历史真相,形成了虚构作品的独特历史叙述。本文采用女性主义理论和叙述学理论来探讨《占有》所运用的女性主义叙述手法,分析《占有》所表现的诸多女性生存意象及其丰富的女性主义意味,并结合相关资料对拜厄特的女性历史观作出简要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声音 女性眼光 历史叙述 解构
原文传递
论先秦时代的讲史、故事和小说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逵夫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58,共6页
过去人们一般认为先秦时的纯文学作品只有《诗经》和《楚辞》。其实,叙事文学的创作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瞽史们根据史书记载的历史梗概,吸收一些民间传说,经过自己的艺术想象而完成的《左氏春秋》和《国语》中的《晋语》、《吴语》、... 过去人们一般认为先秦时的纯文学作品只有《诗经》和《楚辞》。其实,叙事文学的创作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瞽史们根据史书记载的历史梗概,吸收一些民间传说,经过自己的艺术想象而完成的《左氏春秋》和《国语》中的《晋语》、《吴语》、《越语》等,具有动人的情节,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它们就是散文形式的史诗。《仪礼》所谓“辞多则史”,孔子所谓“文胜质则史”,便道出了瞽史在讲述中发挥艺术想象、进行文学加工的事实。《穆天子传》及附在其后的述盛姬之死一段文字,还有同时出土的《琐语》,皆小说之开端。《逸周书》和《庄子》中,也编入一些先秦时流传下来的小说。而《晏子春秋》实为有关晏婴的一部专人故事集。把这些都笼统地归入“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是欠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文学 讲史 故事 小说 先秦时期
下载PDF
空间叙事理论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于辉 葛意然 《设计》 2022年第10期60-62,共3页
为突出城市特性延续城市记忆,保留并传承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叙事,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城市特色的物质承载所内涵的文化信息。结合空间叙事理论,探讨了街区中的空间叙事要素。通过对该理论与历史文化街区相适性的研究,形成基于空间叙事理... 为突出城市特性延续城市记忆,保留并传承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叙事,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城市特色的物质承载所内涵的文化信息。结合空间叙事理论,探讨了街区中的空间叙事要素。通过对该理论与历史文化街区相适性的研究,形成基于空间叙事理论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原则,结合齐齐哈尔市罗西亚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结合历史文化街区特质,讨论以空间叙事理论为基础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新思路,形成具有叙事可读性的历史文化街区。证明该理论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指导,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理论 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叙事 叙事学 历史街区更新
下载PDF
国家翻译实践史书写的初步探索——国家翻译实践中的“外来译家”研究综述 被引量:16
4
作者 任东升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94,共5页
国家翻译实践史是国家叙事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家翻译实践中的"外来译家"研究是集宏观、中观、微观于一体的一项国家社科课题。宏观层面涉及国家翻译实践理念、本质、体系、模式等理论层面的研究,中观层面主要是对国... 国家翻译实践史是国家叙事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家翻译实践中的"外来译家"研究是集宏观、中观、微观于一体的一项国家社科课题。宏观层面涉及国家翻译实践理念、本质、体系、模式等理论层面的研究,中观层面主要是对国家翻译实践的历史语境与外来译家的文化身份及其翻译行为的关系的研究,微观层面则体现为对兼具"外国专家"、"中国公民"和"职业译者"多重身份的外来译家沙博理及其代表译作的个案探究。本文述评这一跨学科交叉视角的课题最新进展,明确该研究发现对于国家翻译实践史之书写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翻译实践 外来译家 跨学科交叉视角 历史书写
原文传递
存在与表达——论地方性知识的历史叙述 被引量:13
5
作者 龙先琼 杜成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6-29,共4页
从文化存续与理解的角度说,地方性知识需要历史叙述,其价值诉求是维系当地人群的历史记忆;地方性知识的历史叙述往往需要借助本土语言符号的运用,从而才能形成可以跨文化理解的文本书写,因而必须认识其认知特点;传承意义上的文本书写主... 从文化存续与理解的角度说,地方性知识需要历史叙述,其价值诉求是维系当地人群的历史记忆;地方性知识的历史叙述往往需要借助本土语言符号的运用,从而才能形成可以跨文化理解的文本书写,因而必须认识其认知特点;传承意义上的文本书写主要指文字(或图形)符号的编码过程,而且是地方性知识历史叙述的主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历史记忆 历史叙述 文本书写
下载PDF
《罗曼蒂克消亡史》:复杂叙事、时代画卷与类型对话--程耳访谈 被引量:13
6
作者 程耳 郝建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7-73,共7页
此访谈涉及程耳导演对于电影艺术的深层认识和创作过程中的探索。其中的话题有:小说与电影的写作语汇、电影作品的叙事结构与欣赏快感、人物角色的综合虚构、视觉处理的凝视原则、对人物行为的善恶认识、作品的类型把握、与前人艺术文... 此访谈涉及程耳导演对于电影艺术的深层认识和创作过程中的探索。其中的话题有:小说与电影的写作语汇、电影作品的叙事结构与欣赏快感、人物角色的综合虚构、视觉处理的凝视原则、对人物行为的善恶认识、作品的类型把握、与前人艺术文本的对话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曼蒂克消亡史 复杂叙事 类型对话 历史叙述
原文传递
历史事实的修辞建构(上)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大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3-77,共5页
本文从历史亲历者表述中的历史事实和历史学家研究程序中的历史事实两个方面讨论历史叙述现象,指出历史事实是一种修辞建构。对于前一方面,文章从事实的认知建构出发,论述了事实必须在语言表述中完成,是修辞最后建构了它;对于后一方面,... 本文从历史亲历者表述中的历史事实和历史学家研究程序中的历史事实两个方面讨论历史叙述现象,指出历史事实是一种修辞建构。对于前一方面,文章从事实的认知建构出发,论述了事实必须在语言表述中完成,是修辞最后建构了它;对于后一方面,文章将历史学家的研究和叙述活动作为一个修辞过程来进行考察,最后出现在历史学家笔下的历史事实是更高层次上的修辞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事实 修辞建构 认知建构 历史叙述
下载PDF
网和线:“时间性”与“空间化”——论《羽蛇》及女性历史叙事 被引量:8
8
作者 郭力 《北方论丛》 2004年第3期40-44,共5页
女性本文的历史叙述表现为对时间性的独特思考 ,她们借助有关时间性的隐喻修辞手段 ,把历史引向此在 ,从而在时间绵延的网络中 ,女性生命体验存在化。女性写作对历史理解的时间性 ,凸现出女性“历史在场”的主体作用 ,反诘并质疑以“空... 女性本文的历史叙述表现为对时间性的独特思考 ,她们借助有关时间性的隐喻修辞手段 ,把历史引向此在 ,从而在时间绵延的网络中 ,女性生命体验存在化。女性写作对历史理解的时间性 ,凸现出女性“历史在场”的主体作用 ,反诘并质疑以“空间化”的形式记载着的历史大事记 ,抗拒以历史理性面目出现并遮蔽的权力 (男权 )书写的暴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性 性别 历史叙事
下载PDF
新历史主义:小说及其范本 被引量:7
9
作者 王侃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31-36,共6页
新历史主义深刻地影响了198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的历史叙事,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文学的"史传传统"进行了偏离,同时偏离了中国当代以来形成的由主流意识形态整合的历史话语,以及在进行历史叙事时所惯用的写实立场;它是又一... 新历史主义深刻地影响了198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的历史叙事,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文学的"史传传统"进行了偏离,同时偏离了中国当代以来形成的由主流意识形态整合的历史话语,以及在进行历史叙事时所惯用的写实立场;它是又一次后现代式的解构行为,并成为退归于文化边缘的批判话语。中国当代新历史主义小说的代表作有《白鹿原》、《灵旗》、《红高梁》和《叔叔的故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历史叙事 小说
下载PDF
中国当代历史文学:面向全球化的新语境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秀明 荆亚平 赵卫东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1期94-102,共9页
面向“全球化”新语境的历史题材创作不仅在小说、戏剧和影视等方面取得了全面繁荣 ,也为文学反思民族历史、建立全球化的对话关系提供了新的契机。在这一认识背景下召开的“中国现当代历史题材创作”国际学术研讨会 ,突破性地将历史真... 面向“全球化”新语境的历史题材创作不仅在小说、戏剧和影视等方面取得了全面繁荣 ,也为文学反思民族历史、建立全球化的对话关系提供了新的契机。在这一认识背景下召开的“中国现当代历史题材创作”国际学术研讨会 ,突破性地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历史翻案”现象以及历史题材的概念内涵等新旧命题提升到历史观的层面展开广泛争鸣 ;对于影视创作中的庸俗化弊病 ,则提出了精神价值底线的新考量原则 ;从叙事学的角度进入对历史叙事可能性的探讨也别开生面 ;而新批评方法的实验和呼吁则直接针对严重落后于创作的理论批评。所有这些讨论表明 ,全球化不仅仅作为创作背景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观 历史叙事 批评范式 全球化
下载PDF
设计叙事研究的两个维度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全福 《艺术探索》 2017年第6期70-75,共6页
设计叙事研究首要面对的是设计历史的叙事问题,其次是设计文本叙事结构的建构及具体叙事设计策略的研究等。设计叙事研究需要从设计的历史与设计的形式语言两个维度进行。首先,在设计的历史叙事方面需要彻底打破传统的宏大叙事模式,进... 设计叙事研究首要面对的是设计历史的叙事问题,其次是设计文本叙事结构的建构及具体叙事设计策略的研究等。设计叙事研究需要从设计的历史与设计的形式语言两个维度进行。首先,在设计的历史叙事方面需要彻底打破传统的宏大叙事模式,进行多元化、开放式的叙事文本构建,使叙述者、设计历史事件、叙述文本、受述者之间通过对话才能更加真实地再现历史。其次,在设计的形式语言层面进行叙事研究,需要在利用叙事学研究各阶段成果的基础上,引入接受理论及文化批评理论等,从不同视角、不同叙事媒介出发,构建设计文本的叙事性结构及具体叙事策略的分析研究,进而完成设计作品的叙事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叙事 叙事学 历史叙事
下载PDF
中国叙事理论的发展及研究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宁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7-20,共4页
中国叙事的存在可谓源远流长,战国以后,中国的叙事艺术蓬勃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叙事作品。中国古代叙事作品有三种形态:文本叙事、舞台叙事、民间口头叙事。中国古代叙事思想、理论已相当发达,以小说评点、古文评点、《史记》评点为主,形... 中国叙事的存在可谓源远流长,战国以后,中国的叙事艺术蓬勃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叙事作品。中国古代叙事作品有三种形态:文本叙事、舞台叙事、民间口头叙事。中国古代叙事思想、理论已相当发达,以小说评点、古文评点、《史记》评点为主,形成了叙事理论的框架与主体。当代叙事理论构建应参照西方叙事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性叙事 实用性叙事 虚构性叙事 叙事理论
下载PDF
《资治通鉴》:编年体史书历史叙事发展的高峰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馥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8-91,共4页
以编年体史书《左传》、《后汉纪》的历史叙事为纵向参照探讨《资治通鉴》,可以见出它在载人和记事两个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其载人之法主要是借鉴了《后汉纪》"连类同书"的叙事之法,创造性地运用了缩小类比人物密度、反衬、... 以编年体史书《左传》、《后汉纪》的历史叙事为纵向参照探讨《资治通鉴》,可以见出它在载人和记事两个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其载人之法主要是借鉴了《后汉纪》"连类同书"的叙事之法,创造性地运用了缩小类比人物密度、反衬、记述重大事件与表述主要人物相结合的方法,在扩大记史容量的同时,更好地使历史发展的大势得到了连贯的纵向延伸。其记事之法则主要是借鉴了《左传》的叙事手法,运用丰盈细腻的文字,通过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来揭示大的时代主题。并以记言形式来丰富记事,从而使载人和记事同时成为牵动编年体史书叙事发展的两翼,进一步推动了编年体历史叙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治通鉴》 编年体史书 历史叙事
下载PDF
走进“一带一路”:跨体系的文明交汇与历史叙述--汪晖教授访谈 被引量:6
14
作者 汪晖 臧小佳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45-53,共9页
汪晖教授基于历史、地理、政治维度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必然与中国智慧,同时也深刻地指出该倡议实施过程中将面临的潜在挑战;汪晖教授于全球性的时空结构变换与跨国间的新兴交往模式中,以"跨体系社会"和&qu... 汪晖教授基于历史、地理、政治维度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必然与中国智慧,同时也深刻地指出该倡议实施过程中将面临的潜在挑战;汪晖教授于全球性的时空结构变换与跨国间的新兴交往模式中,以"跨体系社会"和"跨社会体系"之概念,创造性地叙述了当今重塑我们生存方式与想象空间的全新世界秩序。汪晖教授同时也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学者提供了理解文明与文化的新契机,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这也是这项伟大倡议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晖 “一带一路” 跨体系社会 跨社会体系 历史叙述
下载PDF
阿来《尘埃落定》的声音叙事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成勇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86,共9页
《尘埃落定》是一个典型的声音文本。小说以画眉声开篇,起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从发生学角度而言,声音的先行出场还有建构文本世界、客观存在、主体自我的本源性意义。麦其土地上的声音景观体现出和谐的一面,同时也体现出与权... 《尘埃落定》是一个典型的声音文本。小说以画眉声开篇,起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从发生学角度而言,声音的先行出场还有建构文本世界、客观存在、主体自我的本源性意义。麦其土地上的声音景观体现出和谐的一面,同时也体现出与权力之间的互文性关系。声音的变化既表征着麦其土地的历史和文化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也参与到这一变化过程中。因此,重听文学作品中的声音,探究其如何参与文本叙事和历史叙事,有着人类文化和文学研究自我纠偏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埃落定》 声音 文本叙事 历史叙事
下载PDF
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中的历史叙述问题——以几部批评史著作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念然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2-110,共9页
本文以二十世纪几部重要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著作为例 ,分析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中的历史叙述这一为学者关注甚少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 ,从历史观、历史解释范式、话语特征三个方面对此作了深入的分析 。
关键词 批评史 历史叙述 历史观 解释范式 话语特征 反思
下载PDF
历史不仅仅是历史——钱钟书历史修辞思想札论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范铸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7-72,共6页
历史是“客观的记载”,但又不仅仅是“客观的记载”。历史叙述是一种言语行为,也是一种期待类型。由文体的名实不一、体用变化加以考察,今天我们所谓的历史叙述,其涵义和价值并不如“科学主义”历史观认为的那样简单划一与凝固不变。“... 历史是“客观的记载”,但又不仅仅是“客观的记载”。历史叙述是一种言语行为,也是一种期待类型。由文体的名实不一、体用变化加以考察,今天我们所谓的历史叙述,其涵义和价值并不如“科学主义”历史观认为的那样简单划一与凝固不变。“历史”叙述的概念是一个历时发展的过程,又是一个中外有别的概念,其中固然有所谓“历史叙述反历史性”,但更应该看到,历史叙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承担的“最后的裁判者”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叙述 钱钟书 历史修辞思想
下载PDF
“十七年文学”研究与“历史叙述”的重构 被引量:4
18
作者 曾令存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56-63,共8页
论文试图从“历史叙事”的重构角度对五十多年特别是90年代以来的“十七年文学”研究进行一次清理,检讨在“重构”这一段“历史叙事”——作为文学史的“十七年文学”研究——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意义”,以及“重构”所指向的“十七年... 论文试图从“历史叙事”的重构角度对五十多年特别是90年代以来的“十七年文学”研究进行一次清理,检讨在“重构”这一段“历史叙事”——作为文学史的“十七年文学”研究——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意义”,以及“重构”所指向的“十七年文学”的“过去”与“未来”的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历史叙事 现代性 左翼文学 历史叙述
下载PDF
重写“20世纪”——新世纪长篇小说的历史叙事与文体形式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志强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3-60,共8页
"20世纪"成为一个特定的文化概念,被种种已有的历史叙事捆绑上了特定的含义。而新世纪以来,以20世纪的历史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大量涌现,显示出一种新的历史想象的方式,也凸显了一种对传统国家历史的正体叙述进行"改写"... "20世纪"成为一个特定的文化概念,被种种已有的历史叙事捆绑上了特定的含义。而新世纪以来,以20世纪的历史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大量涌现,显示出一种新的历史想象的方式,也凸显了一种对传统国家历史的正体叙述进行"改写"的冲动,并代表了当前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长篇小说 现实主义 历史叙事
下载PDF
重写历史:民族/国家认同的权力实践——中国建国初期小说历史叙事论之一 被引量:4
20
作者 路文彬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22-28,共7页
无论历史的书写还是书写的历史,作为一种权力,在实际操作上都相当于对于记忆的重新建构。中国建国之初小说对于历史的重新书写,正是依循无产阶级的审美/伦理原则,试图使民众体验到这个国家/民族同他们在情感上的亲密联系。在此,历史话... 无论历史的书写还是书写的历史,作为一种权力,在实际操作上都相当于对于记忆的重新建构。中国建国之初小说对于历史的重新书写,正是依循无产阶级的审美/伦理原则,试图使民众体验到这个国家/民族同他们在情感上的亲密联系。在此,历史话语作为"善"的力量,显示出了它不可替代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叙事 民族/国家 权力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