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型政府:境遇、阐释及其建构 被引量:19
1
作者 姚志友 刘祖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77-82,共6页
生态型政府学术概念的产生具有三重历史境遇,即行政生态学与生态行政学的学理基础、西方"绿色政府"的实践运动与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理解生态型政府的内涵及其理论阐释。建构中国的生态型政府可以有... 生态型政府学术概念的产生具有三重历史境遇,即行政生态学与生态行政学的学理基础、西方"绿色政府"的实践运动与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理解生态型政府的内涵及其理论阐释。建构中国的生态型政府可以有三个理路,即引入生态型思维、重塑生态责任意识与建立生态治理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行政学 生态型政府 生态思维 生态治理
下载PDF
中师生与全科教师:两种历史境遇的对话
2
作者 蔡宗模 谭晶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7-48,共12页
当前农村教育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为纾解困境,推动乡村教育发展,选拔和培养小学全科教师成为关键举措。作为基础教育的先行者与后继者,中师生与全科教师之间有什么共性和差异,如何评价两者的优劣短长,如何总结百年中师办学历史,如何优化... 当前农村教育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为纾解困境,推动乡村教育发展,选拔和培养小学全科教师成为关键举措。作为基础教育的先行者与后继者,中师生与全科教师之间有什么共性和差异,如何评价两者的优劣短长,如何总结百年中师办学历史,如何优化全科教师教育,这些都关乎教师教育振兴和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基于历史考察、个案访谈和对比分析,深度剖析中师生R与全科教师T在学业素养、发展机遇、职业轨迹、专业成长四个方面的异同,进而从产生背景、职前教育、职后表现和个人体验四个方面展开讨论。研究结果表明,中师生和全科教师产生背景有别、教育层次不同、职后表现各有短长、个人体验不容忽视。我们既不能夸大中师教育的优势,也不能无视全科教育的成就。当前在继续坚持现有全科教师培养政策的同时,应进一步拓展从入口、过程到出口的开放性和多元选择的渠道,增加乡村教育吸引力;改变招考方式,优先选拔具有乡村教育情怀和发展潜力的生源,重视培养全科教师的教育情怀;关注全科教师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夯实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师生 全科教师 历史境遇 专业教育 职业生涯
下载PDF
鲁迅早期的尼采观新探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怀军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25,共5页
鲁迅早期认为尼采是强力意志的鼓吹者、超人的赞颂者和西方近代文明的批评者。但鲁迅对尼采的强力意志论、超人说和近代文明观都产生了误读。这种误读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性叛逆,它的基础是鲁迅接受尼采思想时的功利化取向。而功利化取向... 鲁迅早期认为尼采是强力意志的鼓吹者、超人的赞颂者和西方近代文明的批评者。但鲁迅对尼采的强力意志论、超人说和近代文明观都产生了误读。这种误读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性叛逆,它的基础是鲁迅接受尼采思想时的功利化取向。而功利化取向又是缘于当时险恶的历史境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观 误读 创造性叛逆 功利化 历史境遇
下载PDF
深义文化对民族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杨静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70-73,共4页
文化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可分为狭义、广义、深义 3个层次。狭义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 ;广义文化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 ;深义文化是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特征 ,是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最具特征的东西 ,它从深层决定着民族及其社会... 文化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可分为狭义、广义、深义 3个层次。狭义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 ;广义文化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 ;深义文化是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特征 ,是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最具特征的东西 ,它从深层决定着民族及其社会的历史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义文化 历史遭际 历史走向
下载PDF
中国近代学术思想转型及其历史境遇——以王国维的戏曲研究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何予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08-113,共6页
本文以王国维的戏曲研究(1895-1913)为例,讨论中国近代学术转型的历史境遇性问题。文章的枢纽是王国维1913年为自己的《宋元戏曲史》所作的判语:“世之为此学者自余始。”这句话后来被普遍认为标志了中国戏曲研究新阶段的开端,即所谓戏... 本文以王国维的戏曲研究(1895-1913)为例,讨论中国近代学术转型的历史境遇性问题。文章的枢纽是王国维1913年为自己的《宋元戏曲史》所作的判语:“世之为此学者自余始。”这句话后来被普遍认为标志了中国戏曲研究新阶段的开端,即所谓戏曲研究的现代化转型的开端。本文围绕着此言之所出的相关历史过程,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节讨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术机制变化之一端:报刊出版对学术思想与交流的日益显著的影响。对这个机制的考虑,有助于我们理解王国维戏曲观的前后变化。同时,王国维本人对当时学术景观的变化也进行了理论上的论述。第二节即就此展开论述,并重点阐发王国维早期学术思想中的“世界学术”观。第三节讨论京都的社会文化环境下王国维戏曲研究的进展及其戏曲研究的权威性的形成,认为:在王国维不断地尝试在新的学术交流条件下与世界进行对话、并致力于一种“世界学术”的建设时,他在1910年代的遭遇却说明,域外的学术界却在寻找一种中国本土的声音和学术权威。而这种寻找,成为对他的戏曲研究进行学术定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学术思想 转型 历史境遇
下载PDF
非道之德:历史境遇中的实践智慧境界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建森 徐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6-151,共6页
旨在弥合规范和行为裂痕的实践智慧,是施展于实践各层阶上的权变"施宜"能力状态。它彰显人的存在和历史情境的特殊意义,是一个包含着德性取向和知性慎思的双重评价和践履过程。实践智慧思想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实践智慧在本质... 旨在弥合规范和行为裂痕的实践智慧,是施展于实践各层阶上的权变"施宜"能力状态。它彰显人的存在和历史情境的特殊意义,是一个包含着德性取向和知性慎思的双重评价和践履过程。实践智慧思想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实践智慧在本质上就是对已有规范的扬弃。"德"是对于"道"的一种否定,"非"道之德是"有德"的政治和道德实践的较高境界。历史境遇中的具体实践,只有紧贴并把握现实的各种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粗糙地面",才能在切实和远见中达到实践智慧的优雅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智慧 历史境遇 非道之德 境界
下载PDF
我看“红色经典” 被引量:1
7
作者 董正宇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79-82,共4页
“红色经典”是“17年文学”特定的“历史情境”的必然产物 ,其“史诗”性的创作追求一方面成就了“经典” ,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其缺失 ;自“红色经典”诞生起 ,其随政治波涛起伏荣辱的历史命运更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代表性现象。文章认为对... “红色经典”是“17年文学”特定的“历史情境”的必然产物 ,其“史诗”性的创作追求一方面成就了“经典” ,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其缺失 ;自“红色经典”诞生起 ,其随政治波涛起伏荣辱的历史命运更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代表性现象。文章认为对经典的批评要以一定的文学理想境界作为每一位批评家的“果核”和“底子” ,从而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下分析其文学意蕴 ,确立其文学史意义 ;轻易作出武断结论的批评态度是不可取的。同时文章也提出 ,当代文学要在新世纪开拓出一片新的天空 ,如何正确对待文学维度与政治维度关系仍是一个必须跨过的堤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 "历史情境" 批评标准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现代性困境”
8
作者 王淑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9-114,共6页
"现代性困境"及其隐情的本质肇始于启蒙理性对人及其历史之现实性的"蒸发",如何在这样的历史境遇中来重获人的本质则是时代的任务。历史意识是现代人的意识,历史唯物主义将之内化于人的世界之中。因此,直面"... "现代性困境"及其隐情的本质肇始于启蒙理性对人及其历史之现实性的"蒸发",如何在这样的历史境遇中来重获人的本质则是时代的任务。历史意识是现代人的意识,历史唯物主义将之内化于人的世界之中。因此,直面"现代性困境"就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式直面现代人的存在。通过对"主观意识"的历史境遇与物化活动历史境遇的分析,认为人本质的重新获得与历史唯物现实性的证成是对历史实践本性的真实表征。正视"现代性困境",是我们能够直面资本逻辑、挖掘启蒙理性当代意义的必要思想前提,也是我们真切把握实现中国梦之现实背景的实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困境 历史境遇 唯物史观
下载PDF
马克思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思想的历史境遇与当代价值
9
作者 黄光秋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1期3-8,共6页
马克思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思想的当代价值,既指思想本身的当代性和现实指导意义,也指思想的历史境遇给予的借鉴意义。有时,认识、理解思想需要立足于该思想的历史境遇。该思想自形成以来,支持和反对、理解和歪曲兼而有之,思想的历史境... 马克思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思想的当代价值,既指思想本身的当代性和现实指导意义,也指思想的历史境遇给予的借鉴意义。有时,认识、理解思想需要立足于该思想的历史境遇。该思想自形成以来,支持和反对、理解和歪曲兼而有之,思想的历史境遇显得十分曲折、丰富。展现该思想的历史境遇,不失为一个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以史为鉴,当今中国应更加重视上层建筑问题,注重上层建筑建设,突出上层建筑的重要性,这是该思想的当代价值之所在。它符合马克思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思想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历史境遇 当代价值
下载PDF
人性的解蔽及其话语策略——论鲁彦周的长篇遗作《梨花似雪》
10
作者 胡功胜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97-101,共5页
鲁彦周在长篇遗作《梨花似雪》中对意识形态化的历史进行着审美的表述,并在小说叙事上进行"元小说"化的操作,让人从中"觉察到"他对历史情境的真实性和人性的丰富性的深刻理解。
关键词 鲁彦周 《梨花似雪》 审美的意识形态 元小说
下载PDF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历史境遇
11
作者 王军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54-62,共9页
近代以来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从懵懂无知到逐渐了解再到热烈拥抱的过程,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也或急或慢地从傲慢抗拒到无可奈何再到心悦臣服。直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才在西方文化面前慢慢树立起不卑不亢、从... 近代以来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从懵懂无知到逐渐了解再到热烈拥抱的过程,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也或急或慢地从傲慢抗拒到无可奈何再到心悦臣服。直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才在西方文化面前慢慢树立起不卑不亢、从容自信的心态。对于一个国家、民族而言,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是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强大,而强大的硬实力则是文化自信的支撑和保障。历史启示我们,无论何时都要对西方文化秉持积极、开放、包容的态度,这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自觉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化 历史境遇 文化心态 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
下载PDF
共产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构建中的历史境遇
12
作者 李莉 刘孜勤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33-36,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构建过程中,改变了过去共产主义道德宣传教育中"一刀切"的做法,在注重人民群众道德的层次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一方面将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继承下来,另一方面也将原来被无限拔高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构建过程中,改变了过去共产主义道德宣传教育中"一刀切"的做法,在注重人民群众道德的层次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一方面将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继承下来,另一方面也将原来被无限拔高的、本属于基本公民道德规范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发扬和细化,使之更具时代性。我们在将共产主义道德中的部分内容(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大公无私")作为人类道德最高形态看待的同时,也应注重将其其中的主体内容视为中国革命道德,并将其作为民族精神加以宣传和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体系 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 历史境遇
下载PDF
不同历史境遇下的中西美学研究--古希腊与先秦美学对比分析
13
作者 吴薇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第9期10-14,共5页
文章通过对不同历史境遇下的古希腊与先秦美学的思想追溯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相通性体现在:文艺繁荣促进了美学思想的出现,哲学理论为美学思想奠定了基础,都强调人文关怀及对真、善的价值追寻;两者的差异性体现在:艺术标准不同,进而构建... 文章通过对不同历史境遇下的古希腊与先秦美学的思想追溯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相通性体现在:文艺繁荣促进了美学思想的出现,哲学理论为美学思想奠定了基础,都强调人文关怀及对真、善的价值追寻;两者的差异性体现在:艺术标准不同,进而构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同时,文章对两种美学思想价值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美学 古希腊 先秦美学 历史境遇
下载PDF
梅娘:她的史境和她的作品世界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泉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48-56,共9页
抗战时期,中国沦陷区曾一度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家,梅娘便是其中之一。本文将女作家梅娘置于一定的“史境”之中,阐述并分析了她艺术世界的内在底蕴以及这一底蕴的历史成因。认为其作品中绵延不绝的顽强女性意识和独特叙事风格,正是那个... 抗战时期,中国沦陷区曾一度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家,梅娘便是其中之一。本文将女作家梅娘置于一定的“史境”之中,阐述并分析了她艺术世界的内在底蕴以及这一底蕴的历史成因。认为其作品中绵延不绝的顽强女性意识和独特叙事风格,正是那个社会环境与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娘 史境 作品世界
下载PDF
中国古典园林史学方法论 被引量:14
15
作者 成玉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4-37,共4页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古典园林史学研究具有以史料为基础、史论结合的基本特征,约略勾勒出中国园林历史的沿革,但同时由于史学研究方法的局限及史料解读的偏差,往往研究结论与史实之间产生"漂移",这也是中国园林史学研究的难点...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古典园林史学研究具有以史料为基础、史论结合的基本特征,约略勾勒出中国园林历史的沿革,但同时由于史学研究方法的局限及史料解读的偏差,往往研究结论与史实之间产生"漂移",这也是中国园林史学研究的难点所在。提出基于历史原真性、历史环境及其观念变迁、相关文化艺术佐证以及新技术平台的研究方法,强调多种方法与途径的整合,最大限度地复原中国园林艺术的流变历程,探索中国古典园林史学的研究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林史学方法论 历史原真性 历史环境 相关艺术 新技术平台
下载PDF
为“文化五四”辩护——两个“五四”的不同境遇与价值差异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福贵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7-94,共8页
中国现代史的起点处实际上有两个"五四"——1917年开始的"文化五四"和1919年开始的"政治五四"。两个"五四"的历史境遇和当下价值是不同的。"政治五四"始终受到中国主要政治力量的肯... 中国现代史的起点处实际上有两个"五四"——1917年开始的"文化五四"和1919年开始的"政治五四"。两个"五四"的历史境遇和当下价值是不同的。"政治五四"始终受到中国主要政治力量的肯定,而"文化五四"则从最初开始就一直受到愈来愈激烈的否定。对于"文化五四"的否定来自于其反传统的激进主义本质,而其反传统的激进主义构成是对于传统重负的一种反应,也是中国思想文化转型的一种运作策略,因此"文化五四"的反传统激进主义本质也就具有了中国新文化建设的方法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文化五四 政治五四 历史境遇 反传统本质 价值差异
原文传递
基于历史情境的空间设计和活化——以嘉兴南湖湖滨区域改造提升工程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马仲坤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50-53,共4页
南湖是嘉兴最著名的文化地标,其东岸湖滨是城市与南湖结合最紧密的界面。除了一览无余的红船和烟雨楼,还有老码头、绢纺厂、南湖中学等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建筑遗存。湖滨的空间设计既需要承载现代时尚的休闲功能,又要与建筑遗存相融合... 南湖是嘉兴最著名的文化地标,其东岸湖滨是城市与南湖结合最紧密的界面。除了一览无余的红船和烟雨楼,还有老码头、绢纺厂、南湖中学等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建筑遗存。湖滨的空间设计既需要承载现代时尚的休闲功能,又要与建筑遗存相融合,体现场地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气息。通过追溯历史背景、再现历史情境和演绎传统空间等手法,结合现有遗存营造街巷、庭院、水口等不同空间类型,并辅以合理的休闲使用功能,既让历史真实可感,也赋予场地现代活力和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场所感 历史情境 休闲功能 空间塑造 文化传达
下载PDF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社会历史环境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晓春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11,共5页
中国古代社会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限定了古代思想家的思想视野和思想方式。由于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所决定 ,中国古代思想家所感受到的世界不同于希腊哲学家所感受的世界 ;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道路不同于雅典人的国家 ,商品经济的相对不... 中国古代社会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限定了古代思想家的思想视野和思想方式。由于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所决定 ,中国古代思想家所感受到的世界不同于希腊哲学家所感受的世界 ;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道路不同于雅典人的国家 ,商品经济的相对不发达 ,家长制家庭与村社土地制度的长期存留 ,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国家、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政治哲学 历史环境 思想方式 地理环境 政治结构 经济结构
下载PDF
浅析《子夜》中吴荪甫形象的历史审美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景春友 孙宇辉 王磊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102-104,共3页
应用美学观点,在矛盾冲突中和"人物一环境"的模式下剖析作品主人公吴荪甫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人物命运的历史性悲剧色彩,进而揭示人物塑造的审美感应和审美意义。将人物、历史、社会纳入理性的剖析之中,表现... 应用美学观点,在矛盾冲突中和"人物一环境"的模式下剖析作品主人公吴荪甫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人物命运的历史性悲剧色彩,进而揭示人物塑造的审美感应和审美意义。将人物、历史、社会纳入理性的剖析之中,表现文学创作的主体与客体同化与契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形象 矛盾冲突 历史环境 审美意义
下载PDF
冷遹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20
作者 傅玉芳 步杰荣 吴陆保 《镇江高专学报》 2017年第4期15-18,72,共5页
冷遹是近代职业教育先驱之一,他的职业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知行合一、做学合一、农工商合一、富教合一"四个方面。冷遹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其职业教育的实践和探索,对当代农村职教发展以及教育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具有... 冷遹是近代职业教育先驱之一,他的职业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知行合一、做学合一、农工商合一、富教合一"四个方面。冷遹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其职业教育的实践和探索,对当代农村职教发展以及教育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遹 职业教育 历史境遇 教育思想 当代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