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同位素在水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20
1
作者 张应华 仵彦卿 +1 位作者 温小虎 苏建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38-747,共10页
环境同位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水体中,在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和植物体内相互转化的水循环过程中,同位素的分馏效应导致不同水体具有不同的同位素含量。利用不同水体同位素含量之间的差异,可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方式及转化量... 环境同位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水体中,在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和植物体内相互转化的水循环过程中,同位素的分馏效应导致不同水体具有不同的同位素含量。利用不同水体同位素含量之间的差异,可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方式及转化量。介绍了环境同位素在大气降水和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之间转化中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其在水循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同位素 水循环 地下水 地表水 降水
下载PDF
施肥与水体环境质量——论施肥对环境的影响(2) 被引量:104
2
作者 曹志洪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3-363,共11页
氮肥施用过量,无论是无机N肥或有机肥都会在土壤中积累.特别是栽种浅根系和小根系的蔬菜地,土壤累积的NO3--N能淋洗到地下水使NO3-超标.在种植深根系和有较大根系的作物如稻、麦、玉米和棉花等大田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土壤,目前的施肥水平... 氮肥施用过量,无论是无机N肥或有机肥都会在土壤中积累.特别是栽种浅根系和小根系的蔬菜地,土壤累积的NO3--N能淋洗到地下水使NO3-超标.在种植深根系和有较大根系的作物如稻、麦、玉米和棉花等大田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土壤,目前的施肥水平下尤其在作物生长期内一般不会有NO3-积累,也不可能污染地下水.地表水体中85%以上是NH4+-N,主要来源于人畜粪尿和有机肥,不是源于当季施入的无机N肥.保护水环境质量的重点应放在控制畜禽养殖业污染和城乡生活污水等非点源污染的治理上.温带地区大多数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是P.有机肥和无机P肥过量使用都会使土壤P不断累积.据在苏南太湖地区的调研证明,P素非点源污染中,农田进入水体的P(含水体下淤泥扩散的P)的相对贡献率不到10%,而畜、禽、人排泄物及生活污水、淡水养殖业等P的相对贡献率在90%左右.农田P进入水体的冬麦季比稻季多2~3倍.旱地中以蔬菜基地土壤P素累积最多(蔬菜基地多数在城市近郊)对水体污染威胁最大.为此,建议蔬菜基地最好从近郊迁移到较远的地区,该区种植结构可作相应调整.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保持足够面积的稻田,压缩冬麦面积,部分改种油菜或其它经济作物;部分种牧草养鹅,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市场需求;部分种冬绿肥是可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地下水 NO3-N 地表水 富营养化
下载PDF
缓倾角层状岩体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研究 被引量:47
3
作者 刘军 秦四清 张倬元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2-44,共3页
应用突变理论对某层状岩体滑坡进行了研究 ,用弹性力学理论综合考虑地下水因素建立了尖点突变模型 ,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制 ,认为地下水主要是通过物理化学作用软化了滑面带岩体 ,使滑面带岩体刚度比降低 ,从而使岩体突发失稳 ,地下水的... 应用突变理论对某层状岩体滑坡进行了研究 ,用弹性力学理论综合考虑地下水因素建立了尖点突变模型 ,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制 ,认为地下水主要是通过物理化学作用软化了滑面带岩体 ,使滑面带岩体刚度比降低 ,从而使岩体突发失稳 ,地下水的力学作用表现为一种触发因素。并进一步根据突变理论提出了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失稳 地下水作用 滑面带 刚度比 岩体 尖点突变模型
下载PDF
水环境模型与水环境模型库管理 被引量:25
4
作者 李本纲 陶澍 曹军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20,共7页
以美国公开发表的 92个水环境模型为例 ,对地表水质模型、地下水质模型和非点源模型的主要功能和使用范围进行了分析。针对水环境模型研究和应用中的问题 ,提出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水环境模型库管理的概念 ,并阐述了建立水环境模型... 以美国公开发表的 92个水环境模型为例 ,对地表水质模型、地下水质模型和非点源模型的主要功能和使用范围进行了分析。针对水环境模型研究和应用中的问题 ,提出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水环境模型库管理的概念 ,并阐述了建立水环境模型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模型库 地表水 地下水
下载PDF
地表水入渗环境下边坡稳定性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8
5
作者 黄涛 罗喜元 +1 位作者 邬强 郑黎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2671-2675,共5页
自然界中,边坡的失稳(可导致滑坡)与地表水入渗补给条件下的地下水参与有关。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地下水对边坡的作用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1) 岩土体及结构面的软化;(2) 静水压力;(3) 动水压力;(4) 岩土体含水量和容重的增加;(5) 水-岩... 自然界中,边坡的失稳(可导致滑坡)与地表水入渗补给条件下的地下水参与有关。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地下水对边坡的作用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1) 岩土体及结构面的软化;(2) 静水压力;(3) 动水压力;(4) 岩土体含水量和容重的增加;(5) 水-岩物理化学作用。为了解上述作用,鉴于模型试验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有效手段,开展了边坡稳定性模型试验研究。试验中,模拟了一含软弱夹层的均质边坡模型。通过应用相似条件,得到了均质边坡稳定性与地表水入渗量历时关系曲线。在试验过程中,主要考虑了4类模型:(1) 后缘裂隙充水模型;(2) 前缘洪水涨退模型;(3) 坡面降水模型;(4) 各种补给并存模型。最后,得到了可用于边坡失稳控制的两点成果:(1) 累积入渗水量与边坡变形量的关系;(2) 边坡危险入渗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 边坡 地表水 稳定性 模型试验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山前平原地下水资源分析及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邵景力 崔亚莉 李慈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1,共6页
以玛纳斯河流域山前平原为例 ,论述我国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资源特点和组成 ,即地表水 -地下水联系密切、转化频繁。在已建立的研究区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的基础上 ,进行地下水均衡分析 ,得出研究区多年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 5 9816×... 以玛纳斯河流域山前平原为例 ,论述我国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资源特点和组成 ,即地表水 -地下水联系密切、转化频繁。在已建立的研究区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的基础上 ,进行地下水均衡分析 ,得出研究区多年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 5 9816× 10 4 m3/a、可开采资源量为 396 90× 10 4 m3/a、地下水可利用量为 44 6 90× 10 4 m3/a。给出了不同水文地质分带的地表水 -地下水转化关系和转化量 ,预测需水量以每年 1.5 6 %~ 2 .17%的速度增长情况下 ,到 2 0 2 0洪积扇的中上部地下水位下降幅 2~ 5m ,而在溢出带以下下降小于 2m ,含水层的贮存量累计减少了6 85 0 0 .88× 10 4 m3。提出了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模式 ,并将研究区分为 4个水资源开发利用分区 :冲洪积扇上部地表水利用区、中部地下水集中开采区、冲积扇缘井泉灌区和冲积平原井渠并灌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地下水 地表水 新疆 均衡分析 生态环境
下载PDF
A study of interaction between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using environmental isotope in Huaisha River basin 被引量:34
7
作者 SONG Xianfang1, LIU Xiangchao1, 2, XIA Jun1, YU Jingjie1 & TANG Changyuan1, 3 1.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Cycle and Related Land Surface Processes, 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 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2. College of River and Ocean,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 China 3. Chiba University, Chiba 263-8522, Japa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6年第12期1299-1310,共12页
The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water cycle,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is the important part in water cycle research. As the effective tracers in water cyc... The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water cycle,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is the important part in water cycle research. As the effective tracers in water cycle research, environmental isotope and hydrochemistry can reveal th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effectively. The study area is the Huaisha River basin, which is located in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The field surveying and sampling for spring, river and well water were finished in 2002 and 2003. The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s and water quality were measured at the laboratory.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in isotope and evolution of water quality along river lines at the different area were analyzed. The altitude effect of oxygen isotope in springs was revealed, and then using this equation, theory foundation for deducing recharge source of spring was estimated. By applying the mass balance method, the annual mean groundwater recharge rate at the catchment was estimated. Based on the groundwater recharge analysis, combining 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 analysis, and comparing the rainfall-runoff coefficients from the 1960s to 1990s in the Huaisha River basin and those in the Chaobai River basin, part of the runoff in the Huaisha River basin is recharged outside of this basin, in other words, this basin is an un-enclosed basin. On the basis of synthetically analyses, combining the compositions of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s and hydrochemistry, geomorphology, geology, and watershed systems characteristics,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between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flow at the different areas at the catchments were evaluated,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was re- vealed las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al isotope hydrochemistry surface water groundwater interaction.
原文传递
海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耦合模拟 被引量:29
8
作者 王中根 朱新军 +2 位作者 李尉 罗燏辀 张明华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45-1353,共9页
近10年来海河流域地下水超采严重,急需加强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管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耦合模拟研究是实现流域地表与地下水资源综合管理的重要支撑。本文探讨了当前3种不同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耦合方式,基于现有数据条件和应用管理的需... 近10年来海河流域地下水超采严重,急需加强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管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耦合模拟研究是实现流域地表与地下水资源综合管理的重要支撑。本文探讨了当前3种不同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耦合方式,基于现有数据条件和应用管理的需求,提出了将成熟的流域地表水SWAT与地下水MODFLOW模型进行松散耦合的技术框架,并构建了海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耦合模型。在流域地表空间上,根据流域特性和管理需求,划分了283个子流域和2100个水文响应单元(HRU);在平原区地下空间上,基于15个大的岩性分区剖分出若干个4 km×4 km网格。通过GIS平台,建立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计算单元的转换关系。并利用1995-2004年水文气象数据进行验证分析,取得较好模拟精度。该耦合模型不仅能够支撑流域现状管理,而且可用于气候变化与南水北调工程对流域水资源影响评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地下水 耦合模拟 海河流域
原文传递
内蒙古达里诺尔湖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同位素特征及补给关系 被引量:26
9
作者 甄志磊 李畅游 +4 位作者 李文宝 胡其图 刘晓旭 刘志娇 于瑞雪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6-922,共7页
为了探明达里诺尔湖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氢(H)、氧(O)同位素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补给关系,于2013年对达里诺尔湖及其周围的河水、井水、泉水中H、O同位素进行了取样分析,并结合总溶解性固体悬浮物(TDS)和区域水文地质对达里诺尔湖流域的... 为了探明达里诺尔湖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氢(H)、氧(O)同位素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补给关系,于2013年对达里诺尔湖及其周围的河水、井水、泉水中H、O同位素进行了取样分析,并结合总溶解性固体悬浮物(TDS)和区域水文地质对达里诺尔湖流域的补给关系进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1)河水、泉水、井水中H、O同位素的值基本落在全球雨水线上,湖水H、O同位素落在全球雨水线的右下方,说明河水、井水、泉水没有发生蒸发分馏,而湖水则发生较大程度的蒸发分馏;对达里诺尔湖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H、O同位素进行回归模拟,得出该区域的蒸发趋势线方程:δD=4.8753δ18O-20.139(n=32,R2=0.9968).蒸发线表明,这些水样具有相同水源的特征.2)从实地考察发现,泉水补给河水,泉水和河水补给湖水,同时井水、泉水和河水有相似的δD、δ18O和TDS值,且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推断达里诺尔湖附近地下水补给湖水;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亦证明达里诺尔湖周边地下水补给湖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同位素 固体悬浮物 地下水 地表水 补给关系 达里诺尔湖
下载PDF
地下水生态环境控制指标问题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嵩 冯平 李建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8-103,共6页
本文综合论述了国内外对地下水生态环境控制指标问题研究的现状,并从地下水系统与地表生态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的角度,阐述了地下水对地表覆被、农作物生长、土壤盐渍化等三方面的影响,给出了一些典型地区合理的地下水生态环境指标。结... 本文综合论述了国内外对地下水生态环境控制指标问题研究的现状,并从地下水系统与地表生态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的角度,阐述了地下水对地表覆被、农作物生长、土壤盐渍化等三方面的影响,给出了一些典型地区合理的地下水生态环境指标。结合典型地区的地下水生态环境指标,并充分考虑流域内部生态环境的分异特征,应是目前许多地区地下水系统生态环境控制指标确定的基本途径,因此本文对地下水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环境 控制指标 研究现状 生态环境指标 地下水系统 生态环境系统 生态环境问题 典型地区 农作物生长 土壤盐渍化 问题研究 相互作用 分异特征 基本途径 指标确定 环境控制 国内外 地表
下载PDF
硫酸对乌江中上游段岩溶水化学及δ^(13)C_(DIC)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黄奇波 覃小群 +2 位作者 刘朋雨 张连凯 苏春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220-3229,共10页
对乌江中上游段地表和地下水水化学、溶解无机碳(DIC)同位素组成(δ13CDIC)进行了测试,探讨流域水化学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化学计量法对硫酸溶蚀碳酸盐岩的比例及对HCO-3离子的贡献比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乌江上游段地表和地下... 对乌江中上游段地表和地下水水化学、溶解无机碳(DIC)同位素组成(δ13CDIC)进行了测试,探讨流域水化学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化学计量法对硫酸溶蚀碳酸盐岩的比例及对HCO-3离子的贡献比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乌江上游段地表和地下水优势阳离子均为Ca2+,分别占全部阳离子的50%以上,阴离子以HCO-3、SO2-4为主,两者占总阴离子的85%以上,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部分为HCO3·SO4-Ca型,反映出部分地下水和地表水可能受到人类源的SO2-4影响;2地下水和地表水的δ13CDIC值介于-12.98‰^-6.36‰,且[Ca2++Mg2+]/[HCO-3]当量比值介于1.11~1.90,H2SO4对流域水化学和δ13CDIC具有重要影响;3硫酸溶解碳酸盐岩对地下水(Ca2++Mg2+)和HCO-3的贡献变化分别介于20.59%~92.87%(平均贡献率为51.50%)和11.47%~86.69%(平均贡献率为36.90%);对地表水(Ca2++Mg2+)和HCO-3的贡献变化分别介于56.14%~94.55%(平均贡献率为76.89%)和39.02%~89.66%(平均贡献率为64.24%),显示硫酸显著地影响到流域碳酸盐岩的风化过程.研究结果对乌江流域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及岩溶碳循环研究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 地表水 H2SO4 δ13CDIC 乌江中上游
原文传递
地面核磁共振找水方法综述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振宇 李俊丽 潘玉玲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2年第6期55-58,共4页
地面核磁共振 (NMR)找水方法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直接找水的地球物理新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地面上利用NMR找水仪 ,观测、研究地层中水质子产生的NMR信号的变化规律 ,不打钻就可以确定各含水层的深度、厚度、单位体积含水量和孔隙度信息。N... 地面核磁共振 (NMR)找水方法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直接找水的地球物理新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地面上利用NMR找水仪 ,观测、研究地层中水质子产生的NMR信号的变化规律 ,不打钻就可以确定各含水层的深度、厚度、单位体积含水量和孔隙度信息。NUMIS和NUMIS+ 输出功率高 ,接收灵敏度高并由PC机控制 ,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直接探测地下水设备。我国应用NMR方法在前人认为是“无水区”、缺水区和常规物探找水方法难以奏效的地方找到了地下水。用NMR找水方法可以进行水文地质填图 ,快速圈定找水远景区、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和确定出水井位。此外 ,MNR还可在水环境监测、工程无损检测等方面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核磁共振 找水方法 综述 探查 地下水 地面核磁感应系统 应用前景
下载PDF
白洋淀渗漏对周边地下水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袁瑞强 宋献方 +3 位作者 王鹏 张应华 王仕琴 唐常源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1-756,共6页
为查明受污染的白洋淀地表水渗漏范围,对周边地下水主要离子水化学的影响,并评价地下水是否适用于灌溉,在该区域现场测定了地表水及地下水pH、EC(Electric Conductivity)和ORP(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等参数,采样分析各水体D、... 为查明受污染的白洋淀地表水渗漏范围,对周边地下水主要离子水化学的影响,并评价地下水是否适用于灌溉,在该区域现场测定了地表水及地下水pH、EC(Electric Conductivity)和ORP(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等参数,采样分析各水体D、18O和主要离子组成,结合判别分析和钠吸附比RSA(Sodium Adsorption Ratio)讨论。结果表明,淀水渗漏使浅层地下水电导率升高,氧化还原电位值降低,且更加富集重同位素;唐河污水库周边浅层地下水SO24-和Na+含量明显增大。浅层地下水的δ18O值结合水位埋深有效地标记了淀水渗漏影响地下水的范围。浅层地下水主要受到白洋淀渗漏的影响,唐河污水库附近的浅层地下水受污水库渗漏影响。污染地表水渗漏使得浅层地下水水质普遍下降,白洋淀西部和唐河污水库周边浅层地下水不适宜用于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地表水 水分转化 稳定同位素 判别分析 白洋淀
下载PDF
渭河干流浅层地下水与地表水中重金属Cd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21
14
作者 赵玉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7-277,共11页
为了解渭河流域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健康危害风险,沿渭河干流采集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水样,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揭示了水体中重金属Cd污染现状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2018年渭河干流地下水和地表水... 为了解渭河流域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健康危害风险,沿渭河干流采集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水样,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揭示了水体中重金属Cd污染现状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2018年渭河干流地下水和地表水中Cd浓度分别为426.40~1104.27 ng·L^-1和224.70~1154.12 ng·L^-1;参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得知,地下水和地表水中Cd浓度均在GB/T 14848—2017和GB 3838-2002Ⅰ~Ⅲ类标准限值内;水体中Cd浓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性,沿河流流向均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地下水与地表水中Cd浓度高值区相一致,即集中分布于陕西省兴平市和渭南市临渭区;由水体中Cd浓度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可知,渭河干流水体中Cd污染属于清洁水平;沿河流流向,渭河中游和下游水体中Cd浓度单因子污染指数远高于上游;水体中重金属Cd对成人和儿童产生的致癌风险分别为(1.48~2.05)×10^-4和(1.84~2.55)×10^-4,说明水体中Cd对人体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重金属 地下水 地表水 空间分布 污染水平 健康风险 渭河
下载PDF
淡水环境中氮污染同位素示踪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5
作者 孙亚乔 王晓冬 +2 位作者 校康 段磊 吕梓昊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93-1702,共10页
淡水环境氮污染形势严峻,水环境的氮污染严重威胁着居民的健康,氮污染治理迫在眉睫。目前氮污染治理的有效手段是确定氮污染来源,积极减控氮源输入。文章分析了国内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氮污染现状、国内外识别氮源的技术手段以及地下水和... 淡水环境氮污染形势严峻,水环境的氮污染严重威胁着居民的健康,氮污染治理迫在眉睫。目前氮污染治理的有效手段是确定氮污染来源,积极减控氮源输入。文章分析了国内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氮污染现状、国内外识别氮源的技术手段以及地下水和地表水氮污染的迁移转化等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国内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由南到北,从东到西的氮污染程度及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类型具有显著的一致性,地表水和地下水氮污染具有积极的响应机制。地下水主要受硝态氮污染,污染等级多为Ⅲ级;地表水主要受氨氮和总氮污染,等级多为Ⅳ和Ⅴ级。由于大量含氮化合物的输入,中国东部和南部已成为氨氮和总氮污染严重地区。在分析不同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氮污染特征基础上,综合利用传统的水化学分析法、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同位素模型,不仅可判别氮污染的来源,而且可识别氮源并确定氮源的贡献率,从而揭示地下水与地表水中氮污染的迁移转化过程和机理。研究结果为识别地表水、地下水受氮污染所带来的风险,保护淡水资源与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由于地下水与地表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氮同位素在氮迁移转化的过程中会发生相应转化,其矿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等直接影响氮同位素的分馏,因此精确地定量化识别污染源亦成为需要克服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污染 同位素示踪 地下水 地表水
下载PDF
济南泉域浅层地下水水化学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徐慧珍 李文鹏 +3 位作者 殷秀兰 段秀铭 高赞东 王庆兵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5-69,98,共6页
文章系统地分析了济南泉域浅层地下水(第四系孔隙水)和地表水的水化学成分和氢氧稳定同位素,并结合当地地形和水文条件,研究了不同地段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不同补给来源,揭示了浅层地下水与岩溶水的水力联系,得出浅层地下水在市区和东... 文章系统地分析了济南泉域浅层地下水(第四系孔隙水)和地表水的水化学成分和氢氧稳定同位素,并结合当地地形和水文条件,研究了不同地段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不同补给来源,揭示了浅层地下水与岩溶水的水力联系,得出浅层地下水在市区和东郊以降水入渗补给为主;在西郊和平安店则以岩溶水顶托补给和地表水(河水和水库水)入渗补给为主、当地降水入渗为辅的结论。为保护泉水、优化泉域内地下水开采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 水化学特征 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华北低平原区地下水中氟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以南皮县为例 被引量:15
17
作者 孔晓乐 王仕琴 +1 位作者 赵焕 袁瑞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051-4059,共9页
华北低平原区区域水资源和农业生产矛盾突出,深层地下水氟超标进一步限制了区域水资源利用.为了解区域地下水中氟的分布情况及其来源,在南皮县域内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利用水文地球化学和稳定同位素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华北低平原区区域水资源和农业生产矛盾突出,深层地下水氟超标进一步限制了区域水资源利用.为了解区域地下水中氟的分布情况及其来源,在南皮县域内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利用水文地球化学和稳定同位素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浅层地下水低氟中心分布在地表淡水水库——大浪淀附近,高氟中心分布在东南和西南部;深层地下水高氟中心与开采量大的区域分布一致.局部地区受点源(暗管排污)和非点源(深层地下水灌溉)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出现浅层地下水氟超标现象;受岩石沉积、水文地质条件等影响所有深层地下水氟质量浓度均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1.00mg·L-1),过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导致黏土矿物里面的氟离子随释水作用进入水体,导致氟质量浓度升高.随着浅层微咸水开发利用程度的增加及深层地下水限采压采措施的执行,华北中东部低平原区区域水环境将发生较大变化,明确现状条件下地表水和地下水氟污染的原因对未来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污染 地下水 地表水 南皮县 华北低平原区
原文传递
再生水地表回灌补给地下水的水质安全保障体系 被引量:15
18
作者 靳孟贵 罗泽娇 +3 位作者 梁杏 鲍建国 李民敬 李平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8-246,共9页
把城市污水净化处理为符合回灌标准的再生水并安全回灌补给地下水,对于实现污水资源化、含水层恢复、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污染态势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再生水回灌地下水存在的水质安全问题,通过理论分析、系列实验和技术集成形... 把城市污水净化处理为符合回灌标准的再生水并安全回灌补给地下水,对于实现污水资源化、含水层恢复、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污染态势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再生水回灌地下水存在的水质安全问题,通过理论分析、系列实验和技术集成形成了再生水地表回灌补给地下水的水质安全保障体系及关键技术.该安全保障体系包括场地选择与勘查、高效低成本的再生水处理技术、土壤-含水层系统数学模型和回灌方案设计技术、水质监控系统、安全评价技术以及回灌管理法规等.这些要素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郑州郊区示范工程证实了该水质安全保障体系的可行性.2年示范工程表明,处理的再生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地下水回灌水质》(GB/T19772-2005)标准,优于场地背景地下水水质,补给含水层后的地下水基本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18-1993)Ⅲ类水标准.建议有关政府部门把再生水利用及回灌补给地下水,纳入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规划的整体框架中,尽快制定或完善再生水回灌补给地下水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再生水回灌许可证制度,有序推进再生水回灌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地下水 人工补给 地表回灌 水质安全 水文地质 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地下水作用下复合介质边坡岩体的位移判据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杨治林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20-823,共4页
根据地下水作用下复合介质边坡岩体位移的分岔特征,给出了边坡岩体在渐近性破坏过程中的位移计算公式及岩体突发失稳的充分条件。针对地下水主要是通过物理化学作用软化了滑面带岩体的特点和机理,建立了此类边坡剧动式灾变的位移判据。
关键词 复合介质 边坡 位移 地下水 岩体力学 抗剪强度
下载PDF
Effects of Bahia Grass Cover and Mulch on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of Sloping Red Soil in Southern China 被引量:14
20
作者 LI Xin-Hu ZHANG Zhan-Yu +2 位作者 YANG Jie ZHANG Guo-Hua WANG Bi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38-243,共6页
Rainfall,runoff (surface runoff,interflow and groundwater runoff) and soil loss from 5 m × 15 m plots were recorded for 5 years (2001-2005) in an experiment with three treatments (cover,mulch and bare ground) on ... Rainfall,runoff (surface runoff,interflow and groundwater runoff) and soil loss from 5 m × 15 m plots were recorded for 5 years (2001-2005) in an experiment with three treatments (cover,mulch and bare ground) on sloping red soil in southern China.Surface runoff and erosion from the Bahia grass (Paspalum notatum Flugge) cover plot (A) and mulch plot (B) during the 5 years were low,despite the occurrence of potentially erosive rains.In contrast,the bare plot (C) had both the highest surface runoff coefficient and the highest sediment yield.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terflow and surface runoff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roundwater runoff among plots.The runoff coefficients and duration of interflow and groundwater runoff were in the order plot B > plot A > plot C.Effects of Bahia grass cover were excellent,indicating that the use of Bahia grass cover can be a simple and feasible practice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on sloping red soil in the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water runoff INTERFLOW LYSIMETER soil properties surface runoff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