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诗在民间”——明代诗学对同一命题的多重阐释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文新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78-82,共5页
明代诗学对“真诗在民间”这一命题都表示了热情的肯定 ,但各家的理论前提显然不同。李梦阳提出“真诗乃在民间” ,包含了多方面的意蕴。首先 ,“真诗乃在民间”的理论前提是诗、乐一体说。其二 ,这一命题含有扬《风》诗而抑《雅》、《... 明代诗学对“真诗在民间”这一命题都表示了热情的肯定 ,但各家的理论前提显然不同。李梦阳提出“真诗乃在民间” ,包含了多方面的意蕴。首先 ,“真诗乃在民间”的理论前提是诗、乐一体说。其二 ,这一命题含有扬《风》诗而抑《雅》、《颂》的意味。而李开先、冯梦龙则从为民歌俗曲争地位的角度肯定“真诗在民间”。袁宏道从倡导“性灵之真”的角度肯定“真诗在民间” ,亦各具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明代 诗歌理论 "真诗" 民间性 古代诗学 袁宏道 性灵
下载PDF
民间的飞升——评林白《万物花开》的民间世界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庆超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7-19,共3页
作为一个狂欢化的文本,《万物花开》生动地传达了民间生活的诗意和生命的灵性,在创作主体性的解放、知识分子的话语言说方式和启蒙批判话语片面性缺陷的有效弥补等方面都显示了突破的维度,因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民间 狂欢 主体性 话语方式 启蒙
下载PDF
民间文化形态与当代小说创作 被引量:1
3
作者 黄菲蒂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54-57,共4页
五四以来,民间文化形态从被遮蔽的境遇中逃出,成为新文学传统中一个重要精神资源。尤其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受到知识分子的格外重视。民间文化形态在中国当代小说中大致有三种存在方式,即在政治话语之下的隐性存在;精英意识之下的探索审... 五四以来,民间文化形态从被遮蔽的境遇中逃出,成为新文学传统中一个重要精神资源。尤其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受到知识分子的格外重视。民间文化形态在中国当代小说中大致有三种存在方式,即在政治话语之下的隐性存在;精英意识之下的探索审视;融入野地式的回归热爱。从这三种不同的存在方式,分析民间文化形态与政治意识形态和知识分子精英意识的关系,可以辨别不同作家的写作立场和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 民间文化形态 价值取向
下载PDF
论刘半农诗歌创作所呈现的民间世界——以《扬鞭集》《瓦釜集》为例
4
作者 欧阳蒙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53-156,共4页
刘半农开拓了启蒙视域外的民间视角,真实再现了原生态的乡土社会,他积极汲取民间资源的活力,为白话诗歌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以《扬鞭集》部分诗歌和《瓦釜集》为例来分析其笔下呈现的多元民间世界,并发现其诗歌中本土文化经验对现... 刘半农开拓了启蒙视域外的民间视角,真实再现了原生态的乡土社会,他积极汲取民间资源的活力,为白话诗歌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以《扬鞭集》部分诗歌和《瓦釜集》为例来分析其笔下呈现的多元民间世界,并发现其诗歌中本土文化经验对现代文学的想象空间和审美形态的启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半农 民间世界 民俗 民间立场 《瓦釜集》 《扬鞭集》
下载PDF
《九月寓言》:传奇传统的民间复归
5
作者 苏永前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6-29,共4页
传奇作为一种美学传统,对历代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生活于二十世纪末的张炜, 在其《九月寓言》中以野地为背景,通过传奇人物的塑造、传奇文本的融入以及历史的传奇化,创造了一个充满异幻色彩的传奇世界,从而使历时悠久的传奇传统借助... 传奇作为一种美学传统,对历代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生活于二十世纪末的张炜, 在其《九月寓言》中以野地为背景,通过传奇人物的塑造、传奇文本的融入以及历史的传奇化,创造了一个充满异幻色彩的传奇世界,从而使历时悠久的传奇传统借助于厚重的民间大地,重新回到了知识分子创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炜 九月寓言 传奇 民间
下载PDF
张炜、莫言小说中的民间取向之比较
6
作者 冯晶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9-73,共5页
张炜与莫言都是齐鲁大地的子孙,他们都对哺育了自己成长的齐鲁大地满怀深情,各自以饱蘸激情的笔墨抒写着对故乡大地的体悟、感叹。不过,在对民间世界的探寻、描绘上,他们的创作呈现出了相当不同的价值取向:张炜采取了更加知识分子化、... 张炜与莫言都是齐鲁大地的子孙,他们都对哺育了自己成长的齐鲁大地满怀深情,各自以饱蘸激情的笔墨抒写着对故乡大地的体悟、感叹。不过,在对民间世界的探寻、描绘上,他们的创作呈现出了相当不同的价值取向:张炜采取了更加知识分子化、更加理性化的视角,有着更鲜明的形而上色彩的精神性内容的追求;莫言更多的是放纵着人物生命的本能和作家艺术的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 大地 道德理性 生命野性 精神意义
下载PDF
民间视域的生存景观——论余华1990年代以来的几部小说
7
作者 毛韶华 《襄樊学院学报》 2007年第12期58-61,共4页
余华1990年代以来的小说致力于营构社会底层民众生存的宏阔斑斓的民间世界。在这个悲喜交加、美丑混杂、善恶并存的世界,人的命运充满难以捉摸的变数。厄运与灾祸常不期而至,生活的窘迫和苦难如影随形。对此人物却总能坚韧地坦然忍耐、... 余华1990年代以来的小说致力于营构社会底层民众生存的宏阔斑斓的民间世界。在这个悲喜交加、美丑混杂、善恶并存的世界,人的命运充满难以捉摸的变数。厄运与灾祸常不期而至,生活的窘迫和苦难如影随形。对此人物却总能坚韧地坦然忍耐、泰然处之,始终持守好好活着的生存理想。文本中人性光芒的闪耀和充溢于字里行间的脉脉温情,体现出作家对民间深挚的人文关怀,促使人产生关于形而下的生活和形而上的命运与生存、精神与理想的深刻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小说 民间世界 苦难 温情 人文关怀
下载PDF
什么是民间江湖的爱与自由
8
作者 户晓辉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46,156,共13页
仿照康德的先验排除法,首先区分人的知识水平和道德判断能力,然后在道德判断能力中进一步区分出理性的一般实践应用和纯粹实践应用。民间江湖是江湖中人的道德场域,只涉及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与其知识水平无关,而评价道德判断能力的依据... 仿照康德的先验排除法,首先区分人的知识水平和道德判断能力,然后在道德判断能力中进一步区分出理性的一般实践应用和纯粹实践应用。民间江湖是江湖中人的道德场域,只涉及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与其知识水平无关,而评价道德判断能力的依据,既不是对行为的经验观察,也不是行为的感性目的和一般的理性目的,而只能是通过对行为准则的先验还原所得的普遍实践法则和纯粹理性目的。因此,民间江湖的爱与自由不是来自经验观察和田野作业,而是来自先验的和超验的理性推论。简言之,民间江湖的爱指的并非侠骨柔情和爱恨情仇,而是理性的实践之爱,即纯粹以履行普遍的实践法则为动机(目的)的爱;民间江湖的自由也不是任逍遥意义上的所谓"自由",而是理性对人的意志的一种必然设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除法 还原 江湖 自由
原文传递
“角落”的高度——试论林白《妇女闲聊录》的“农妇”叙事
9
作者 苏凌滢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54-58,共5页
《妇女闲聊录》是林白从女性隐秘的个人化写作走向底层民间书写的转型之作。在文本中,林白自动隐去"作者"的身份,而以"记录体"的形式,将农妇木珍的闲聊内容原原本本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粗糙与鲜活的乡野话语,既充... 《妇女闲聊录》是林白从女性隐秘的个人化写作走向底层民间书写的转型之作。在文本中,林白自动隐去"作者"的身份,而以"记录体"的形式,将农妇木珍的闲聊内容原原本本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粗糙与鲜活的乡野话语,既充分还原了底层民间世界的存在真相,又让我们得以反思既定的"男权叙事策略"与"主流文化认同"中存在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闲聊录 农妇叙事 角落 底层文化 民间世界
下载PDF
《故事新编》文体的形成及其文化意味
10
作者 王国杰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40-43,共4页
鲁迅最初尝试古代和现代题材结合的创作方法失败,自认为是失败于油滑,从此对油滑保持着警惕。写完《朝花夕拾》之后,他对民间世界有了新的认识,他发现民众并不只是愚昧地膜拜鬼神,还对鬼神进行嘲弄,以满足自己的娱乐需求,这种油滑的态... 鲁迅最初尝试古代和现代题材结合的创作方法失败,自认为是失败于油滑,从此对油滑保持着警惕。写完《朝花夕拾》之后,他对民间世界有了新的认识,他发现民众并不只是愚昧地膜拜鬼神,还对鬼神进行嘲弄,以满足自己的娱乐需求,这种油滑的态度使他对油滑的含义有了新的理解。他重新拾起古代和现代题材融合的想法,有意识地增加小说中的油滑成分,推动小说文体的探索,最终形成《起死》的独创文体。总体来看,《故事新编》的文体蕴含着鲁迅的一个文化观念,即神的时代远去,人的时代的来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文体 鲁迅 民间世界 油滑
下载PDF
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居室经验”
11
作者 刘军 郑积梅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73-76,80,共5页
以文本细读为研究方法,分析了张爱玲小说中具有古旧风韵的"居室经验",指出其"居室经验"具体体现为败落的家庭生活场景、旧势家族的"礼仪道德"以及冰冷的人情感受,所以,"居室经验"是张爱玲小说... 以文本细读为研究方法,分析了张爱玲小说中具有古旧风韵的"居室经验",指出其"居室经验"具体体现为败落的家庭生活场景、旧势家族的"礼仪道德"以及冰冷的人情感受,所以,"居室经验"是张爱玲小说中最有意味的部分,也是其民间姿态的一种坚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居室经验 我在现场 民间世界
下载PDF
论民间戏曲对贾平凹长篇小说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费团结 赵海霞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62-66,共5页
以民间戏曲为代表的民间文化对贾平凹长篇小说创作的影响是重要的、多方面的。首先,民间戏曲的大量引入和穿插,改变了贾平凹长篇小说的叙事节奏和文体样貌。其次,贾平凹在审美观念上也受到了民间戏曲等民间文化形态内含的世界观、艺术... 以民间戏曲为代表的民间文化对贾平凹长篇小说创作的影响是重要的、多方面的。首先,民间戏曲的大量引入和穿插,改变了贾平凹长篇小说的叙事节奏和文体样貌。其次,贾平凹在审美观念上也受到了民间戏曲等民间文化形态内含的世界观、艺术观的影响,作品以生活写实的方法给读者呈现了一个人鬼同在、魔幻神秘的艺术世界。第三,贾平凹在文化立场上也受到了民间大众的情感倾向、道德观念等的影响,在小说创作中自觉地建立了一种民间立场、民间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戏曲 贾平凹 长篇小说 叙事节奏 文体 民间世界观 民间立场
下载PDF
基于IPA法的民居类世界遗产地游客满意度评价——以福建永定土楼为例 被引量:79
13
作者 蔡彩云 骆培聪 +1 位作者 唐承财 张宪玉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74-1381,共8页
近年我国民居类世界遗产地旅游获得快速发展。以典型民居类世界遗产地福建永定土楼为例,从游客满意的视角出发,构建土楼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IPA法与问卷调查法,评价福建永定土楼游客满意度。结果表明:①游客认为影响土楼旅游满... 近年我国民居类世界遗产地旅游获得快速发展。以典型民居类世界遗产地福建永定土楼为例,从游客满意的视角出发,构建土楼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IPA法与问卷调查法,评价福建永定土楼游客满意度。结果表明:①游客认为影响土楼旅游满意度的各要素与指标均具有较高的重要性,其中以旅游资源特色、旅游交通状况、旅游安全与环境质量最重要;②IPA指数分析表明,要素层与指标层的满意度均低于重要性,其中87.5%的要素层因素的满意度与重要性存在3.15%~35.48%的差距,而93.10%的指标层因素的满意度与重要性存在1.11%~56.38%的差距;依据IPA指数测评标准,对要素层和指标层中的各因素进行评价;③针对IPA指数与象限分析结果,提出各象限的提升策略。研究成果可为福建土楼旅游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有助于民居类世界遗产地的科学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居类世界遗产地 游客满意度 IPA法 土楼旅游 福建永定
原文传递
《通俗编》:传统士子的民间语义世界
14
作者 张国功 《嘉应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98-100,共3页
俗语辞书《通俗编》为清代学者翟灏所著,收录的词条之下,胪列语例,指明出处,酌加考证,诠释意义,说明流变,如此种种,构成了传统士子的民间语义世界。穿行在传统俗语的密林中,经常有着一种"原来如此"的"新知感"。
关键词 《通俗编》 民间语义世界 “新知感”
下载PDF
“民间生活世界”与“十七年”戏曲文本改编的阐释
15
作者 周涛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3-106,共4页
"十七年"戏曲改编呈现了"民间生活世界"的审美传统。在《秦香莲》和《四郎探母》等戏曲文本的改编过程中,民间文化在"阐释"的视野或"改编"的框架中支撑或生发出新的意识形态意义,同时依然拥有... "十七年"戏曲改编呈现了"民间生活世界"的审美传统。在《秦香莲》和《四郎探母》等戏曲文本的改编过程中,民间文化在"阐释"的视野或"改编"的框架中支撑或生发出新的意识形态意义,同时依然拥有并遵循自身的价值内容和情感逻辑,实现了在"改戏"背景下突破意识形态的遮蔽并使自身具有审美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戏曲改编 民间生活世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