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ultrasonic irradiation on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asphaltenic crude oils 被引量:10
1
作者 MOUSAVI Seyed Mohammadreza RAMAZANI Ahmad +1 位作者 NAJAFI Iman DAVACHI Seyed Mohammad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期82-88,共7页
In this work, the rheological changes of several crude oil samples exposed to ultrasonic waves for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 in addition to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viscosity behavior of heavy crude oils were inves... In this work, the rheological changes of several crude oil samples exposed to ultrasonic waves for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 in addition to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viscosity behavior of heavy crude oil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series of steady shear flow and oscillatory tests. The colloidal structural evolutions of flocs in oil samples were illustrated by analysis of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flocculated asphaltene particles (confocal microscopy tests). The rh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ultrasonic irradiation dissolved heavy components in crude oil. After ultrasonic treatment, the Kouh-e-Mond crude oil was found to be pseudoplastic. In addition, confocal microscopy confirms that there was an optimum duration for ultrasonic irradiation, at which the viscosity and flocculation rate of asphaltenic crude oils reduced to the minimum values. The optimum was found to be approximately 40 min for the Kouh-e-Mond crude oil. Experimental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ultrasonic irradiation could disaggregate heavy colloid components in crude oil, and breakdown of asphaltene molecules would only occur in a specific time interval of irradiation. Also according to the temperature sweep test, the oil temperature rise caused by ultrasonic irradiation was not the main reason for theological changes of the crude oil and this alteration may be due to physical and chemical phenomena induced by sonication in crude 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HALTENE ultrasonic technology pseudoplastic property viscoelastic property yield stress flocculation time
下载PDF
磁絮凝技术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占强 常素云 +1 位作者 李楠楠 周丽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0-113,共4页
磁絮凝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考察了投药量、搅拌时间和沉淀时间对磁絮凝处理城市污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磁粉质量浓度为100 mg/L、PAC质量浓度为250 mg/L、PAM质量浓度为1 mg/L、搅拌时间为90 s、沉淀时间为2 min时... 磁絮凝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考察了投药量、搅拌时间和沉淀时间对磁絮凝处理城市污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磁粉质量浓度为100 mg/L、PAC质量浓度为250 mg/L、PAM质量浓度为1 mg/L、搅拌时间为90 s、沉淀时间为2 min时,对实际污水COD的去除率达到65%以上,SS去除率达到75%以上,同时污水的BOD_5/COD值由开始时的0.55提高到0.65左右,大大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絮凝 投药量 搅拌时间 沉淀时间
下载PDF
日本废旧纺织品回收体系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7
3
作者 陈遊芳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4年第8期40-44,共5页
从2000年至今,经过10多年的努力,日本废旧纺织品的回收率超过20%,有较大提高,这与日本建立多种回收渠道有关,包括废旧物回收业者回收、行政回收、团体回收和企业回收。目前,中国的废旧纺织品回收率仍较低,因此有必要建立多渠道回收体系... 从2000年至今,经过10多年的努力,日本废旧纺织品的回收率超过20%,有较大提高,这与日本建立多种回收渠道有关,包括废旧物回收业者回收、行政回收、团体回收和企业回收。目前,中国的废旧纺织品回收率仍较低,因此有必要建立多渠道回收体系,而这需要切实加强宣传,从娃娃抓起,做好垃圾分类,让服装生产销售企业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废旧纺织品 回收体系
下载PDF
锥形流化床混凝工艺混凝反应特征和机制初探 被引量:4
4
作者 周丹丹 赵华 +3 位作者 李源 郭礼宝 王婷 董双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02-1007,共6页
研究了以锥形流化床作为混凝装置时混凝反应的控制因素,以及该工艺的混凝效率和形成絮体特征,并对该工艺的混凝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填充颗粒性质、床高和表观流速等参数的变化会引起床内速度梯度G和反应时间T的变化.设置沉淀时间为... 研究了以锥形流化床作为混凝装置时混凝反应的控制因素,以及该工艺的混凝效率和形成絮体特征,并对该工艺的混凝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填充颗粒性质、床高和表观流速等参数的变化会引起床内速度梯度G和反应时间T的变化.设置沉淀时间为20min,该工艺对高岭土悬浊液的混凝效率随着Camp值GT的增加呈上升趋势.G值在169.2~189.7s-1区间内时,混凝效果受反应时间的影响较敏感.但当G值低于169s-1时,过低的G值限制了颗粒的碰撞,混凝效果随反应时间的增加不再升高.分析认为,锥形流化床反应器内部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产生涡旋和沿床高方向表观流速逐渐减小等特征使其作为混凝装置具有可行性.但在相近的G和反应时间下,与机械混凝装置相比,该锥形流化床混凝装置形成的絮体当量尺寸较大,但平均密度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流化床 混凝 速度梯度 混凝时间 絮体
原文传递
黄秋葵多糖提取及其絮凝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炜强 李本刚 +2 位作者 罗振扬 周伟健 朱丽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76-79,95,共5页
以水、酸、碱为浸提液,利用超声辅助法从黄秋葵果中提取了三种多糖,并以红外光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三种多糖的组成基本相同,分子量不同。利用黄秋葵多糖、硫酸铁和硫酸铁-黄秋葵多糖复合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处... 以水、酸、碱为浸提液,利用超声辅助法从黄秋葵果中提取了三种多糖,并以红外光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三种多糖的组成基本相同,分子量不同。利用黄秋葵多糖、硫酸铁和硫酸铁-黄秋葵多糖复合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处理表明,单独添加黄秋葵多糖时絮凝效果差;单独用硫酸铁时,只有Fe^(3+)离子浓度接近0.1 mmol/L时才能达到90%左右的絮凝率;三种黄秋葵多糖与硫酸铁复合可在0.1~0.6 mmol/L的Fe^(3+)离子浓度范围内达到90%左右的絮凝率,絮凝时间也短。碱提多糖对提高絮凝率和缩短絮凝时间的效果最好,其次是酸提、水提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秋葵多糖 硫酸铁 复合絮凝剂 絮凝率 絮凝时间
下载PDF
微絮凝时间对直接过滤处理低温低浊微污染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连旺 周璠 孙涛 《供水技术》 2014年第2期1-4,共4页
悬浮颗粒的絮凝过程对直接过滤的去除效率有影响,絮凝时间是控制絮粒形成大小及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提高直接过滤去除低温低浊微污染水中污染物的效率,考察了不同絮凝时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过滤处理低温低浊微污染水时... 悬浮颗粒的絮凝过程对直接过滤的去除效率有影响,絮凝时间是控制絮粒形成大小及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提高直接过滤去除低温低浊微污染水中污染物的效率,考察了不同絮凝时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过滤处理低温低浊微污染水时,设置絮凝池的出水效果较优;絮凝时间大于10 min时,所形成的絮体更密实,Zeta电位趋于0,有利于悬浮颗粒吸附在滤料上,特别是对一些芳香族有机物及带双键的有机物,当絮凝时间为14 min时,去除率可达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水 低温低浊 絮凝时间 直接过滤
下载PDF
再生水梯级调时絮凝及其参数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高佳祺 田一梅 +1 位作者 孟露 李晋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6-70,共5页
普通的机械搅拌絮凝池各级絮凝时间相同,搅拌强度逐级减弱,称为梯级絮凝。为了探讨各级絮凝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提高絮体的沉降性能,将各级絮凝时间设计为各不相同的形式,并将此种改变絮凝时间的梯级絮凝定义为梯级调时絮凝。基于此... 普通的机械搅拌絮凝池各级絮凝时间相同,搅拌强度逐级减弱,称为梯级絮凝。为了探讨各级絮凝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提高絮体的沉降性能,将各级絮凝时间设计为各不相同的形式,并将此种改变絮凝时间的梯级絮凝定义为梯级调时絮凝。基于此絮凝设计思想,以天津市某再生水厂的混凝过程为研究对象,根据絮体分形结构理论对梯级调时絮凝进行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在速度梯度G逐级减小的常规控制指标基础上,要为各级絮凝阶段配置合理的絮凝时间才能使整个絮凝达到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梯级调时絮凝 絮凝时间 分形维数 速度梯度
原文传递
硫酸铁絮凝剂对洗毛废水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怡 《环境科技》 2010年第A02期1-3,共3页
洗毛废水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稳定性较强,难以被微生物分解,通过加入硫酸铁[Fe2(SO4)3]可以有效改变废水的稳定性,起到絮凝作用,从而去除洗毛废水中CODCr。试验结果表明:Fe2(SO4)3的最佳加入质量浓度为5 g/L,絮凝时间大于12 h后能强化... 洗毛废水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稳定性较强,难以被微生物分解,通过加入硫酸铁[Fe2(SO4)3]可以有效改变废水的稳定性,起到絮凝作用,从而去除洗毛废水中CODCr。试验结果表明:Fe2(SO4)3的最佳加入质量浓度为5 g/L,絮凝时间大于12 h后能强化CODCr的去除效果,增加15%的CODCr去除率,把溶液的pH值控制在5~6左右絮凝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铁 有机废水 絮凝时间 PH值
下载PDF
搅拌速率和时间对强化混凝去除微污染水中镍(Ⅱ)及有机物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员建 栾萌竹 +1 位作者 孙涛 苑宏英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413-5419,共7页
采用静态实验考察了投加高铁酸钾强化混凝的效果,通过控制不同的絮凝搅拌速率、絮凝时间及原水浊度来强化镍(Ⅱ)和有机物的去除。结果表明,絮凝搅拌速度和时间、原水浊度是影响镍(Ⅱ)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的重要因素。原水镍(Ⅱ)质量浓度... 采用静态实验考察了投加高铁酸钾强化混凝的效果,通过控制不同的絮凝搅拌速率、絮凝时间及原水浊度来强化镍(Ⅱ)和有机物的去除。结果表明,絮凝搅拌速度和时间、原水浊度是影响镍(Ⅱ)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的重要因素。原水镍(Ⅱ)质量浓度为1 mg·L^(-1)、TOC为10 mg·L^(-1),在一级絮凝搅拌速率为200 r·min^(-1)、时间为2 min,二级絮凝搅拌速率为40 r·min^(-1)、时间为10 min,原水浊度为36.7 NTU时,出水剩余镍为0.018 mg·L^(-1),去除率达到98.2%,TOC去除率为58.8%,浊度去除率为73.8%。出水可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高铁酸钾强化混凝可作为给水厂应对镍污染的一种有效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混凝 搅拌速度 絮凝时间 原水浊度
原文传递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絮凝效果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杰 梁丽珍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20,共4页
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分析污水处理过程中投药量与絮凝图像的等效直径、分形维数和浓度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考虑到投药自动控制的实际运行环境和实时性要求,采用Retinex算法解决光照不均现象,在图像处理主要环节上均采用小计算量算法。分... 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分析污水处理过程中投药量与絮凝图像的等效直径、分形维数和浓度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考虑到投药自动控制的实际运行环境和实时性要求,采用Retinex算法解决光照不均现象,在图像处理主要环节上均采用小计算量算法。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际的自动控制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絮凝 图像处理 光照不均 实时性
原文传递
生物转盘内部投加PAC化学除磷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刚 苗瑞鹏 +1 位作者 张振冲 刘威风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50-54,共5页
采用生物转盘工艺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研究生物转盘内部投加聚合氯化铝(PAC)的除磷效果以及对生物膜的影响。试验在已建生物转盘进行,处理水量为400m^3/d,TP平均浓度为2.11 mg/L,PAC投加量为60 mg/L。结果表明,在生物转盘投加PAC对TP的... 采用生物转盘工艺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研究生物转盘内部投加聚合氯化铝(PAC)的除磷效果以及对生物膜的影响。试验在已建生物转盘进行,处理水量为400m^3/d,TP平均浓度为2.11 mg/L,PAC投加量为60 mg/L。结果表明,在生物转盘投加PAC对TP的去除率明显高于使用管道混合器,这期间生物膜性状良好,对COD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1%和82.2%;当加药点在生物转盘内部后端、转速为0.6 r/min时,TP去除率为82.5%,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可见,在生物转盘投加PAC可以实现高效除磷,并且对系统的处理能力和生物膜未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转盘 聚合氯化铝 除磷 转速 絮凝时间
原文传递
锥形流化床混凝装置内混凝指标和絮凝体分形维数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婷 周丹丹 +2 位作者 董双石 郑文宇 杨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62-1267,共6页
利用锥形流化床混凝工艺中固相颗粒的流化运动在液相中形成的微涡流,使液相中的胶体颗粒碰撞和聚集,形成絮体。结果表明在论文研究范围内,高岭土悬浊液去除率(23.97%~85.37%)随GT(1836.51~5399.53)增加而提高。G值的减小(169.2~189.7... 利用锥形流化床混凝工艺中固相颗粒的流化运动在液相中形成的微涡流,使液相中的胶体颗粒碰撞和聚集,形成絮体。结果表明在论文研究范围内,高岭土悬浊液去除率(23.97%~85.37%)随GT(1836.51~5399.53)增加而提高。G值的减小(169.2~189.7s-1)和混凝时间增加都会引起混凝效率的升高。采用分形维数模型计算得到,相同运行条件下形成絮体的分形维数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表明絮体性质具有相似性,因此相同操作条件下絮体自由沉降速度区间分布狭窄,相同沉速的颗粒数量百分比峰值达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流化床 混凝时间 分形维数
下载PDF
微砂强化磷酸-蔗糖钙法的絮凝沉降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岚风 李利军 李慰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2-116,118,共6页
利用水处理中微砂强化絮凝技术以及异相成核原理研究了微砂对磷酸-蔗糖钙工艺的强化作用。考察了微砂与絮凝剂不同投加方式对糖浆絮凝沉降速度的影响,确定了微砂的最佳投加方式,并对絮体形成过程进行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以沉降时间为指... 利用水处理中微砂强化絮凝技术以及异相成核原理研究了微砂对磷酸-蔗糖钙工艺的强化作用。考察了微砂与絮凝剂不同投加方式对糖浆絮凝沉降速度的影响,确定了微砂的最佳投加方式,并对絮体形成过程进行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以沉降时间为指标,考察不同粒径的微砂、微砂投加量以及聚丙烯酰胺用量等因素对糖汁絮凝沉降过程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分析以及三因素三水平对糖汁絮凝沉降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与磷酸-蔗糖钙法相比,微砂强化可使絮凝沉降过程中形成的絮体更大、更密实,沉降性能更好;微砂强化磷酸-蔗糖钙法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微砂粒径为80~100μm、微砂投加量为0.4g、聚丙烯酰胺质量分数为5mg/kg、沉降时间为4.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砂糖 微砂 强化絮凝 沉降时间 响应面
下载PDF
锥圈及其位置对梭锥管水沙分离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义海 李琳 邱秀云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495-498,共4页
通过物理模型研究了梭锥管上下两锥管内泥沙沉降时间关系及锥圈的安装位置对泥沙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锥圈的存在,缩短了沉降距离、阻碍了絮团间的絮凝,提供了泥沙下降通道和清水上升通道;在静水沉降中,随着沉降时间的推移,大量泥沙进... 通过物理模型研究了梭锥管上下两锥管内泥沙沉降时间关系及锥圈的安装位置对泥沙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锥圈的存在,缩短了沉降距离、阻碍了絮团间的絮凝,提供了泥沙下降通道和清水上升通道;在静水沉降中,随着沉降时间的推移,大量泥沙进入到下锥管,泥沙在下锥管中所用沉降时间占总沉降时间的70%多。下锥管为泥沙沉降的主要场所,下锥管中安装锥圈更有利于泥沙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 沉降时间 分离效率
下载PDF
含压裂返排液洗井废水混凝沉降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子旺 王胜 +2 位作者 李世刚 邵天泽 霍志坚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0年第10期26-29,共4页
通过室内配制含不同浓度压裂返排液的洗井废水,研究了不同返排液含量的洗井废水的絮凝剂加量和沉降时间。实验结果表明,水样单独加CPAM时,含10%、20%、30%(体积分数)返排液的洗井废水的CPAM最优加入浓度分别为5、6、8 mg/L;含10%返排液... 通过室内配制含不同浓度压裂返排液的洗井废水,研究了不同返排液含量的洗井废水的絮凝剂加量和沉降时间。实验结果表明,水样单独加CPAM时,含10%、20%、30%(体积分数)返排液的洗井废水的CPAM最优加入浓度分别为5、6、8 mg/L;含10%返排液的洗井废水在CPAM加入浓度为5 mg/L、PAC加入浓度为250 mg/L、沉降4 h的条件下,含油浓度和悬浮固体浓度可分别降至7.5和16.5 mg/L;含20%返排液的洗井废水在CPAM加入浓度为6 mg/L、PAC加入浓度为300 mg/L、沉降4 h的条件下,含油浓度和悬浮固体浓度可分别降至6.9和18.9 mg/L;含30%返排液的洗井废水在CPAM加入浓度为8 mg/L、PAC加入浓度为350 mg/L、沉降4 h的条件下,含油浓度和悬浮固体浓度可分别降至7.1和16 mg/L,满足现场处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返排液 洗井废水 絮凝 沉降时间 透光率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Rennet Clotting Time by Texture Analysis Method
16
作者 Zerrin Yuksel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3年第11期1108-1113,共6页
In this study, texture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rennet flocculation time (tfloc) and rennet clotting time (tclot) of rennet-induced reconstitued milk samples with different CaCl2 concentration... In this study, texture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rennet flocculation time (tfloc) and rennet clotting time (tclot) of rennet-induced reconstitued milk samples with different CaCl2 concentrations. The rennet flocculation time (RFT) and rennet clotting time (RCT) were also determined by using the Berridge test and sensory evaluation. The hardness value versus renneting time curves derived from texture analysis gave a good modified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for each CaCl2 concentration and the curves were used to calculate flocculation time and clotting time parameters. It was found that the parameters (tfloc and tclot) appeared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RFT and RCT, respectively. Texture analysis was proved as a suitable method to control the rennet-induced coagulation and determine the rennet clotting time. It was also determined that enrichment of milk with CaCl2 leaded to a decrease in flocculation and clotting times and an increase in rate of clotting and gel hard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nnet flocculation time Rennet Clotting time Texture Analysis HARDNESS Rennet Gel CACL2
下载PDF
长江原水聚集常数和破碎常数探究
17
作者 路晓建 《电子测试》 2014年第3X期158-160,共3页
欧格曼-考夫曼絮凝模型是反映絮凝的有效工具,但是其中的聚集常数ka和破碎常数kb较难确定。本文使用长江原水和聚合氯化铝(PAC)进行絮凝实验,并在沉淀15min、30min、45min、60min时检测浊度,并计算得出ka、kb。研究表明反应后水沉淀时... 欧格曼-考夫曼絮凝模型是反映絮凝的有效工具,但是其中的聚集常数ka和破碎常数kb较难确定。本文使用长江原水和聚合氯化铝(PAC)进行絮凝实验,并在沉淀15min、30min、45min、60min时检测浊度,并计算得出ka、kb。研究表明反应后水沉淀时间宜为30min,聚集常数随原水浊度的增加而变大,破碎常数随浊度变大而减小。对于长江原水和PAC进行的絮凝反应,聚集常数处于10-3数量级,破碎常数处于10-7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模型 聚集常数 破碎常数 沉淀时间
下载PDF
Al-Fe系金属盐絮凝剂在β-SiC微粉分级中的性能研究
18
作者 华小虎 畅晓振 毛蓉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3-75,共3页
简要综述了无机絮凝剂的性能。根据无限微热源法合成的β-SiC微粉产品的表面性能,以及Al-Fe系金属盐絮凝剂性能,在β-SiC微粉分级分选过程中,通过加入不同种类、浓度配比的外加剂,测定其絮凝时间和溶液浊度,对比得到适合于无限微热源法... 简要综述了无机絮凝剂的性能。根据无限微热源法合成的β-SiC微粉产品的表面性能,以及Al-Fe系金属盐絮凝剂性能,在β-SiC微粉分级分选过程中,通过加入不同种类、浓度配比的外加剂,测定其絮凝时间和溶液浊度,对比得到适合于无限微热源法合成β-SiC微粉分级分选的外加剂。结果显示,Al-Fe系金属盐絮凝剂可应用于无限微热源法合成的β-SiC微粉的分级分选过程中,在最佳配比和浓度下能够良好地加速分级沉降速度,减小操作难度,提高分级分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SiC微粉 铝系絮凝剂 絮凝性能 絮凝时间 浊度
下载PDF
污泥脱水絮凝剂投加口改造小试
19
作者 杨一帆 孙金龙 张睿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4年第8期31-32,44,共3页
随着水资源环境的日益恶化,污水处理行业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而污泥脱水作为污水处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的好坏往往决定着污水处理的效果。一般工艺设计和实际运行存在某些不合理的环节,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加以改善,从而降低处理成本和能耗。
关键词 污泥脱水 离心脱水 絮凝时间
下载PDF
煤泥水絮凝沉降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沈宁 李振 《选煤技术》 CAS 2018年第3期20-25,共6页
通过综合流场环境因素,研究了凝聚剂和絮凝剂的药剂用量、流场类型、流场能量输入和药剂作用时间对煤泥水絮凝沉降效果的影响,确定出煤泥水絮凝沉降的最优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煤泥水絮凝沉降效果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流场类型>... 通过综合流场环境因素,研究了凝聚剂和絮凝剂的药剂用量、流场类型、流场能量输入和药剂作用时间对煤泥水絮凝沉降效果的影响,确定出煤泥水絮凝沉降的最优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煤泥水絮凝沉降效果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流场类型>流场能量输入>药剂用量>药剂作用时间;流场类型和流场能量输入是决定煤泥水沉降效果最关键的因素;径流式流场比轴流式流场、混流式流场更有利于煤泥水絮凝沉降,当径流式叶轮转速为400 r/min时,煤泥水絮凝沉降效果相对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水 絮凝沉降 药剂用量 流场类型 流场能量输入 药剂作用时间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