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耕地连片性分析方法与系统实现 被引量:39
1
作者 郭姿含 杨永侠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9-62,F0003,共5页
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基本农田为优质连片耕地。为了实现耕地中优质连片地块的准确有效划定,该文综合考虑了优质连片耕地划定过程中的一些限制因素,提出了一个基于GIS的耕地连片性计算方法,开发了耕地连片性分... 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基本农田为优质连片耕地。为了实现耕地中优质连片地块的准确有效划定,该文综合考虑了优质连片耕地划定过程中的一些限制因素,提出了一个基于GIS的耕地连片性计算方法,开发了耕地连片性分析系统,试图以此准确高效地找出优质耕地的连片区域,进而辅助有关规划人员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以辽宁省北票市农用地分等成果数据为例,对耕地连片性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和耕地连片性分析系统的实用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连片性 基本农田保护 GIS
下载PDF
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农用地分等成果划定基本农田——以重庆市秀山县为例 被引量:17
2
作者 孙祥龙 涂建军 +2 位作者 黄九松 何海林 王娜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0-135,共6页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农用地分等理论,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设计耕地入选基本农田定量评价体系,划定基本农田.秀山县新一轮基本农田划定面积46 799.18hm2,通过对农用地分等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耕地图斑层内及耕地图斑与交通干线的分析...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农用地分等理论,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设计耕地入选基本农田定量评价体系,划定基本农田.秀山县新一轮基本农田划定面积46 799.18hm2,通过对农用地分等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耕地图斑层内及耕地图斑与交通干线的分析、居民点层间的叠加分析和对栅格图层的叠加分析,得到入选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的综合等级为3.30-5.96.结果表明:基本农田划定同时满足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要求,注重优化空间布局;运用ArcGIS空间分析结合农用地分等资料划定基本农田,可在达到数量要求的前提下使新一轮基本农田质量提升,布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农田 ARCGIS 农用地分等 空间分析 耕地连片性
下载PDF
基于格网化表达的县域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特征提取 被引量:9
3
作者 荆耀栋 毕如田 +1 位作者 周淑琴 史广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7-64,F0002,共9页
研究目的:为快速准确获取基本农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集中连片信息,提出在空间数据格网化表达基础上的模糊纹理指数提取方法。研究方法:借助Super Map Objects二次开发平台,设计基本农田单要素属性信息无损格网化程序,针对100 m×100 ... 研究目的:为快速准确获取基本农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集中连片信息,提出在空间数据格网化表达基础上的模糊纹理指数提取方法。研究方法:借助Super Map Objects二次开发平台,设计基本农田单要素属性信息无损格网化程序,针对100 m×100 m、200 m×200 m、400 m×400 m、800 m×800 m 4种格网尺度下的表达结果,综合分析不同尺度格网化表达的空间自相关性。在借鉴空间滤波算法的基础上,分析基本农田要素空间密度分布特征,结合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设计模糊纹理指数算法,并且选取山西省泽州县进行实例验证。研究结果:基本农田格网化表达结果可形成连续的空间密度表面,丰富了基本农田空间数据的表达方式,利于空间分析;经模糊纹理指数方法所提取的集中连片指数可用于定量化表达与分析,结合空间密度特征能快速提取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区。研究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提取基本农田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基本农田保护、布局优化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信息 基本农田 格网化 模糊纹理指数 集中连片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格局演化及多情景模拟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小琼 何鹏飞 +2 位作者 韩继财 肖浩 王英男 《经济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2-203,共12页
利用LUCC模型和MSPA-MCR方法对2040年长江经济带“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要素进行分析和模拟,并基于此进行生态安全格局多情景模拟,结果表明:(1)研究区2020年生态要素以林地(1052086 km^(2))和耕地(667456 km^(2))为主,生态要素结构变化表... 利用LUCC模型和MSPA-MCR方法对2040年长江经济带“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要素进行分析和模拟,并基于此进行生态安全格局多情景模拟,结果表明:(1)研究区2020年生态要素以林地(1052086 km^(2))和耕地(667456 km^(2))为主,生态要素结构变化表现为草地、水域和耕地的持续减少以及林地的小幅增加,发生变化区域主要位于上游的川藏地区、横断山区、秦巴山地和中下游的武陵山区、黄山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2)不同情景下2040年生态要素面积和空间特征差异明显,生态要素总面积仅在生产优先情景下增长,其他4种情景下均减少,生态要素扩张主要发生在不同要素过渡区,萎缩则主要发生在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的衔接区。(3)确定现状重要生态源地30个,总面积352573 km^(2),平均连通度3.77,连接重要生态源地的生态廊道69条,平均长度约260 km。重要生态源地的主要构成要素是林地和草地,呈大块状集中分布在长江经济带的上游地区,小块状分散分布在中下游地区。(4)生态优先和综合优化情景下研究区将形成生态网络更加复杂、生态源地连通性更好、更加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要素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源地 连通性 多情景模拟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多情景退耕还林对林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的潜在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兵兵 刘殿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39-249,共11页
退耕还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评估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服务价值意义重大。现有研究多采用当量法计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服务价值,但该方法未考虑不同林地类型的差异化生物多样性价值,因而难以实现空间精细化评估。... 退耕还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评估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服务价值意义重大。现有研究多采用当量法计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服务价值,但该方法未考虑不同林地类型的差异化生物多样性价值,因而难以实现空间精细化评估。该研究从生态连通视角切入,以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为例,根据坡度和相关政策设定1种现状情景(情景I)与3种退耕情景(情景Ⅱ、情景Ⅲ与情景Ⅳ),采用形态空间模式识别生态源地、指数法分析生态连通性和斑块重要性,进而计算各情景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服务价值。在此框架中,该研究通过空间精细化手段修正各类林地的当量因子系数。结果表明:随着物种扩散距离的增加,生态连通性增加,情景Ⅱ、Ⅲ和Ⅳ的森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服务价值均呈现增加趋势,依次增加了3.02×10^(7)、4.7×10^(6)和1.57×10^(7)元,更有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服务价值的退耕方式是情景Ⅱ;从修正当量角度看,情景Ⅱ、Ⅲ和Ⅳ的修正当量系数分别为1.51、1.46和1.47,最有利的退耕情景为退耕程度最小的情景Ⅱ,而退耕程度最大的情景Ⅲ却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效。研究表明,除退耕程度外,栖息地空间结构和分布也是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的因素,三者共同构成确定退耕还林形式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依据。同时,该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和回归模型验证了结果的准确性,为探究其他区域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连通性 修正当量
下载PDF
基于GIS的基本农田空间连片性评价研究——以佛山市高明区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缑武龙 黎诚 贾正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7期370-371,374,共3页
为建成大面积连片的基本农田,就必须考虑基本农田的空间连片性。该研究针对目前区域基本农田存在的基本农田调整后其空间连片性无从评价的问题,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并以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基本农田规划调整前后的连片性对比分析为例,... 为建成大面积连片的基本农田,就必须考虑基本农田的空间连片性。该研究针对目前区域基本农田存在的基本农田调整后其空间连片性无从评价的问题,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并以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基本农田规划调整前后的连片性对比分析为例,引入基本农田连片性指数概念,提出了较为高效、简便的基本农田连片性评价方法,为科学评价基本农田连片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基本农田 连片性评价
下载PDF
Exploring the spatio-temporal impacts of farmland reforestation on ecological connectivity using circuit theory:A case study in the agro-pastoral ecotone of North China 被引量:2
7
作者 LIU Xiaojing LIU Dianfeng +2 位作者 ZHAO Hongzhuo HE Jianhua LIU Yaoli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0年第9期1419-1435,共17页
Farmland reforestation can contribute substantially to ecological restoration.Previous studies have extensively examined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farmland reforestation,but few of them have investigated the spatiotem... Farmland reforestation can contribute substantially to ecological restoration.Previous studies have extensively examined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farmland reforestation,but few of them have investigated the spatiotemporal responses of broad-scale landscape connectivity to reforestation.By using a typical agro-pastoral ecotone in northern China as a case study,we addressed this issue based on an innovative integration of circuit theory approach and counterfactual analysis.The forest connectivity through multiple dispersal pathways was measured using the circuit theory approach,and its spatiotemporal changes after reforestation were evaluated by counterfactual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2000–2015,the reforested farmland occupied 2095 km^2,and 12.5% was on steeply sloped land.Farmland reforestation caused a greater increase in ecological connectivity by adding new ecological corridors and stepping stones in scattered forest areas rather than in areas with dense forest distributions.The newly added corridors and stepping stones were fragmented,short and narrow and thus deserve powerful protection.Future reforestation to improve landscape connectivity should highlight pinch point protection and obstacle removal as well as the tradeoff between farmland loss and farmer survival.Our findings are expected to inform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Grain for Green poli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road-scale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rmland reforestation ecological connectivity circuit theory land use change agro-pastoral ecotone China
原文传递
基于耕地产能核算的基本农田保护空间规划研究——以永修县为例
8
作者 熊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9期308-312,341,共6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片优质耕地资源被建设占用,保护集中连片且优质的耕地迫在眉睫。该研究引入耕地连片性的概念及实现方法,提出了基于耕地产能核算的基本农田保护空间规划的新方法,并以此为依据编制基本农田保护空间规划,将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片优质耕地资源被建设占用,保护集中连片且优质的耕地迫在眉睫。该研究引入耕地连片性的概念及实现方法,提出了基于耕地产能核算的基本农田保护空间规划的新方法,并以此为依据编制基本农田保护空间规划,将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的规模效益,提高耕作水平,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产能核算 连片性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GIS
下载PDF
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评价探讨——以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为例
9
作者 韦晶磊 《广东土地科学》 2013年第1期22-24,共3页
本研究以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为例,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GIS软件对《津南区小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划定的基本农田进行综合分析。文章主要通过分析现状地类构成、农用地利用等和集中连片程度三个方面,与上轮规划划定的基... 本研究以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为例,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GIS软件对《津南区小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划定的基本农田进行综合分析。文章主要通过分析现状地类构成、农用地利用等和集中连片程度三个方面,与上轮规划划定的基本农田进行比较,得出本轮划定的基本农田科学合理,符合要求的结论。文章总结了本轮规划划定基本农田的思路,为评价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划定的基本农田成果提供检查验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农田 连片性 小站镇
下载PDF
基于耕地连片度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划区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杨建宇 赵龙 +3 位作者 徐凡 岳彦利 杜贞荣 朱德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2-148,共7页
为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区域的耕地连片性,在耕地综合质量评价和耕地连片网络基础上,提出了局部耕地连片度计算公式来评价耕地的连片性,并采用四象限法空间耦合耕地质量和连片度2个时空属性。结果表明:献县高标准基本农田优先建设区... 为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区域的耕地连片性,在耕地综合质量评价和耕地连片网络基础上,提出了局部耕地连片度计算公式来评价耕地的连片性,并采用四象限法空间耦合耕地质量和连片度2个时空属性。结果表明:献县高标准基本农田优先建设区域面积为24 803.45 hm^2,重点建设区域面积为19 688.77 hm^2,有条件建设区域面积为19 538.64 hm^2,与面积累加方法相比,优先建设区域连片度提高了15.55%,而有条件建设区域连片度减小了37.82%,表明该方法明显提高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划区的耕地连片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基本农田 网络 连片性 建设划区
下载PDF
基于变化分析的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评价方法初探——以东港市马家店镇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郑刘平 王秋兵 +2 位作者 钱凤魁 边振兴 王晓峰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2年第3期34-35,共2页
东港市马家店镇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划定的基本农田在地类构成质量上略有降低但基本保持平稳,农用地平均质量等级高于划定前平均质量等级,集中连片性有所提高,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基本符合《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原则要求,具有科... 东港市马家店镇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划定的基本农田在地类构成质量上略有降低但基本保持平稳,农用地平均质量等级高于划定前平均质量等级,集中连片性有所提高,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基本符合《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原则要求,具有科学合理性。基于地类构成、农用地平均质量等级、集中连片性变化分析的基本农田划定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可行性,为建立完善合理的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检查验收方法提供了初步探索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分析 基本农田评价 连片性 马家店镇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指数的基本农田保护区集中连片性研究——以济南市历城区为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保华 王雷 +3 位作者 白振华 潘庆龙 汤庆新 肖燕 《山东国土资源》 2014年第2期80-82,共3页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是我国土地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及数据库建设中要求基本农田调整布局更加集中连片。该文应用景观格局指数,研究了济南市历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调整中集中连片性的变化。结...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是我国土地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及数据库建设中要求基本农田调整布局更加集中连片。该文应用景观格局指数,研究了济南市历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调整中集中连片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除保护区图斑面积标准差外,图斑平均面积、图斑面积变异系数、图斑边界密度、最大斑块指数、平均欧式邻近距离5项指标均表明,规划调整后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上更加集中连片。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的集中连片性判断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农田保护区 集中连片 景观格局指数 济南历城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指标的农用地连片阈值调整方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柳 余平祥 +2 位作者 胡月明 陈联诚 张飞扬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2-117,共6页
【目的】集中连片是当前农用地整治的推进手段,集中连片阈值的不同对农用地整治工程成本有直接影响。本文基于景观生态指标,研究农用地整治中连片阈值的优化方法。【方法】通过引入景观生态指标,应用GIS平台的空间数据处理功能获取指标... 【目的】集中连片是当前农用地整治的推进手段,集中连片阈值的不同对农用地整治工程成本有直接影响。本文基于景观生态指标,研究农用地整治中连片阈值的优化方法。【方法】通过引入景观生态指标,应用GIS平台的空间数据处理功能获取指标数据,实现连片性评价的定量化;基于GIS平台的缓冲功能,模拟设定不同阈值(dx)时连片性的变化;观察dx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连片性的变化曲线图,识别农用地连片的最优阈值(d0)。【结果】以广东省罗定市2010年优质农用地空间数据为例,当农用地整治连片间距范围在0~50 m时,阈值d0为12 m,因此建议将全区间距≤12 m的相邻地块进行连接。对佛山市高明区农用地数据重复试验,得到了该地区最优连片阈值,表明该方法可用。【结论】基于景观生态指标确定农用地连片阈值,具有直观、可靠和普适的优点,可以为全国范围内的农用地整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片性 GIS 农用地整治 景观生态指标 最优连片阈值
下载PDF
耦合耕地综合质量和空间连通性的基本农田划定研究
14
作者 林建平 黄坤 +5 位作者 邓爱珍 张运平 袁浩 冯桂贤 张佩怡 支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1-231,251,共12页
保护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西省兴国县为例,从耕地的自然质量、立地条件、生态条件3个层面系统构建耕地综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 保护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西省兴国县为例,从耕地的自然质量、立地条件、生态条件3个层面系统构建耕地综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综合评价法对耕地综合质量进行评价,引入耕地连片度、耕地空间连通格局分析了耕地空间集聚特征,综合耕地质量及其连通特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结果表明:从耕地综合质量来看,兴国县耕地质量由高到低划分为4个质量等级,面积分别为6 204.95、16 031.72、19 321.79、3 573.76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3.75%、35.52%、42.81%、7.92%。总体来看,兴国县中等质量耕地居多,占比为78.33%。从耕地连通性来看,兴国县耕地连片程度由高到低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一级~五级连片耕地面积分别为24 731.44、6 199.73、3 131.54、7 397.71、3 671.80 hm^(2),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54.80%、13.73%、6.94%、16.39%、8.14%,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破碎化。将耕地质量三等以上、连片程度四级以上耕地划入基本农田,面积为37 029.62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82.05%,与原有划定基本农田相比,实现了划定后永久基本农田“总体稳定、布局优化、质量有提升”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基本农田 熵权TOPSIS模型 耕地综合质量 空间连通性
下载PDF
引入耕地生态价值的咸阳市基本农田划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丁一 魏舟 +3 位作者 童亚文 李莹莹 周传龙 张青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56-265,共10页
为了探索科学客观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实现将集中连片和优质稳定的耕地划为基本农田的目标,有效保护耕地和保障国家农业生产安全。该研究以陕西省咸阳市为例,引入耕地生态价值和政策条件多维度评价耕地质量,结合耕地质量空间集聚类型划... 为了探索科学客观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实现将集中连片和优质稳定的耕地划为基本农田的目标,有效保护耕地和保障国家农业生产安全。该研究以陕西省咸阳市为例,引入耕地生态价值和政策条件多维度评价耕地质量,结合耕地质量空间集聚类型划定耕地保护分区;采用缓冲区分析法识别耕地连片性,耦合耕地保护分区和耕地连片等级,尝试探索“连片优先、质量优良、数量约束”的基本农田划定流程。结果表明:1)咸阳市耕地质量划分为高、较高、一般、较低、低5个等级,全市超过一半面积的耕地质量等级为低和较低等级(35.81%和29.67%),一般和较高等级的耕地面积占比也均超过了10%;不同耕地质量等级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受地形和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较大,耕地质量等级总体上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咸阳市耕地质量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以高-高值集聚型和低-低值集聚型耕地为主;2)将全市耕地划为优先保护区、适宜保护区、重点整治区和全面治理区4个保护分区并提出一些保护建议。全面治理区内耕地面积最多,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35.50%,适宜保护区内耕地面积最少,仅占11.81%;3)咸阳市共得到49713个耕地连片地块,面积289033.61 hm^(2),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95.10%。将连片耕地划为6个等级,五级连片耕地面积最多,达到92432.08 hm^(2),一级连片耕地面积最少,为20927.65 hm^(2);4)咸阳市最终划定基本农田面积266420.85 hm^(2),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87.66%,乾县、泾阳县、彬州市和永寿县是重点划定区域,累计划定面积占全市基本农田划定总面积的51.64%。研究方法可为优化耕地布局提供新思路,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咸阳市下一阶段的基本农田调整与划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生态价值 质量评价 基本农田划定 保护分区 耕地连片性
下载PDF
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地植物群落演替动态及其差异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亚晓 武海涛 +1 位作者 芦康乐 管强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6-187,共12页
退耕还湿是中国平原区湿地恢复的重要措施,水文条件是湿地恢复过程重要的非生物驱动因子。2017年、2018年和2020年每年的6~8月(植物生长旺期),在黑龙江省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对2014年实施退耕还湿的10块大豆地(旱田)和5块水稻... 退耕还湿是中国平原区湿地恢复的重要措施,水文条件是湿地恢复过程重要的非生物驱动因子。2017年、2018年和2020年每年的6~8月(植物生长旺期),在黑龙江省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对2014年实施退耕还湿的10块大豆地(旱田)和5块水稻田(水田)以及5块自然湿地,进行了植物调查。研究了自然恢复的退耕还湿地植物群落的演替动态,分析了退耕农田与自然湿地水文连通对退耕还湿地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7年,在退耕大豆地中,共记录了20科43属50种植物,其优势植物物种为酸模(Rumex acetosa)和稗(Echinochloa crus-galli);2018年,共记录了22科39属46种植物,其优势植物种为华北剪股颖(Agrostis clavata)和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2020年,此时退耕大豆地已经与自然湿地实现了水文连通,共记录了17科25属28种植物,优势植物物种为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和荸荠(Heleocharis dulcis)。2017年,在退耕水稻田中,共记录了22科37属44种植物,其优势植物物种为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一年蓬(Erigeron annuus)和大羽叶鬼针草(Bidens radiata);2018年,共记录了21科44属57种植物,其优势植物物种为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稗、泽漆(Euphorbia chinensis)和一年蓬;2020年,共记录了18科33属37种植物,其优势植物物种为细叶繁缕(Stellaria filicaulis)、小叶章、毛脉酸模(Rumex gmelinii)和泽漆。2017年,在自然湿地中,共记录了24科41属50种植物,其优势植物物种与退耕水稻田的相同;2018年,共记录了20科36属48种植物,其优势植物物种为狼杷草、一年蓬和大羽叶鬼针草;2020年,共记录了26科51属65种植物,其优势植物物种为毛脉酸模和泽漆。水文连通后,退耕农田中的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物种数量明显减少;退耕水稻田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提高,退耕大豆地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降低,自然湿地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演替 退耕还湿 水文连通
原文传递
顾及生态系统连通性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17
作者 姜坤 柯新利 宋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87-297,共11页
在生态文明背景下,探索兼顾耕地资源保护与生态系统维护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对构建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最小累积阻力(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模型与电路理论等在识别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和“踏脚... 在生态文明背景下,探索兼顾耕地资源保护与生态系统维护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对构建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最小累积阻力(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模型与电路理论等在识别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和“踏脚石”基础上,将土地评价与立地条件分析(land evaluation and site assessment,LESA)方法及未来土地利用模拟(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 model,FLUS)模型相结合构建了一套顾及生态系统连通性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以期为十堰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提供一定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十堰市生态源地共计26个,主要以林地与水域为主,分布在南部和中部山地丘陵区;生态廊道共计66条,集中分布在竹溪县、竹山县、房县等境内;“踏脚石”共计121个。2)基于LESA方法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虽然满足了目标需求量,但与重要生态系统连通性用地存在严重冲突,与生态源地、生态廊道、“踏脚石”冲突面积分别为1772.64、4274.19、391.86 hm^(2)。3)顾及生态系统连通性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有效避开了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对生态源地、生态廊道与“踏脚石”等侵占,而且满足了未来城市用地增长需求,同时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质量高,集中连片性强,农田形状也较规则,便于机械化耕作,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永久基本农田 生态系统连通性 LESA方法 FLUS模型
下载PDF
Study on Landscape Pattern Index-based Connectivity Analysis of the Primary Farmland Protection Zones
18
作者 MENG Dandan ZHANG Jinping +1 位作者 ZHANG Baohua PAN Qinglo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5年第1期9-10,12,共3页
Farmland and primary farmland protection are important contents of land management and land use planning of China. In the new round of land use planning and database construction, primary farmland protection zones are... Farmland and primary farmland protection are important contents of land management and land use planning of China. In the new round of land use planning and database construction, primary farmland protection zones are required to have high integrity and connectivity. Using landscape pattern indexes, the integrity and connectivity of primary farmland protection zones was studied in Licheng District of Jinan C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cept patch area standard deviation, the other indexes including average patch area, patch area variation coefficient, patch edge density, largest patch index, and mean euclidean nearest-neighbor, all indicate high connectivity of primary farmland protection zones after layout adjustment. A simple and convenient method for identifying the integrity and connectivity of primary farmland protection zones was suppl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ary farmland protection zone Integrity and connectivity Landscape pattern index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