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不同经济增长阶段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9
1
作者 鲁万波 仇婷婷 杜磊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6-118,共13页
本文运用基于LMDI的"两层完全分解法"对中国1994—2008年的碳排放量进行分解,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探究了六大产业部门对碳排放的贡献,分析了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总产值四大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根据能源... 本文运用基于LMDI的"两层完全分解法"对中国1994—2008年的碳排放量进行分解,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探究了六大产业部门对碳排放的贡献,分析了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总产值四大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根据能源强度和总产值的变化特点,可将1994—2008年划分为五个经济增长阶段。(2)从各产业对各阶段CO2排放量的影响来看,除"高效率+低产值"阶段(1995—1998)外,工业部门对CO2排放量的助长贡献为最大;综合来看,交通邮政部门对CO2排放量的助长贡献次之,其他产业部门对CO2排放量的助长贡献较小。(3)从各分解因素对各阶段CO2排放量的影响来看,总产值和产业结构为第一、第二助长因素,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为第一、第二制约因素。因此,本文给出了注重产业间、产业内均衡发展,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不断开发清洁能源、扩大使用范围的政策建议及不同阶段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 碳排放 产业结构
原文传递
安徽省1995年-2009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子分析及趋势预测——基于STIRPAT模型 被引量:106
2
作者 张乐勤 李荣富 +2 位作者 陈素平 祝亚雯 许信旺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6-327,共12页
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子的定量分析能揭示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依据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对安徽省1995年-2009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动态测度,结果表明:1995年-2009年,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由1995年的4420.58万t增加到2... 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子的定量分析能揭示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依据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对安徽省1995年-2009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动态测度,结果表明:1995年-2009年,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由1995年的4420.58万t增加到2009年的10919.11万t,呈持续增长态势,年平均增幅为10.48%,碳排放强度由1995年的2.44t/万元降至2009年的1.09t/万元,呈持续下降态势,平均年降幅9.69%,煤炭类碳排放量占绝对优势,年平均为93.77%。基于STIRPAT模型,揭示了人口、人均GDP、第二产业贡献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单位GDP能耗等驱动因子的边际弹性系数分别为0.1582、0.2329、0.2424、0.2688、-0.1176。运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2015年、2020年的碳排放量将分别达到15686.25万t、22519.10万t,碳排放强度将分别降至0.81t/万元、0.62t/万元。根据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结合碳排放驱动因子的边际贡献,提出了减少能源消费的政策建议,可为安徽省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安徽省的生态建设及可持续发展,也可为中尺度(省级行政区)碳排放驱动因子研究及预测提供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排放 测度 驱动因子 预测 安徽省
原文传递
能源消耗、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关联分析——基于亚太八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8
3
作者 牛叔文 丁永霞 +2 位作者 李怡欣 罗光华 牛云翥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9,80,共9页
处理好发展与减排的关系现实意义重大。本文以亚太八国为对象,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1971-2005年间能耗、GDP和CO2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由此建立的面板回归模型显示,发达国家的碳排放基数和能源利用效率高,... 处理好发展与减排的关系现实意义重大。本文以亚太八国为对象,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1971-2005年间能耗、GDP和CO2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由此建立的面板回归模型显示,发达国家的碳排放基数和能源利用效率高,单位能耗和单位GDP排放的CO2低,而发展中国家则相反。我国的能耗和碳排放指标优于其它3个发展中国家,但次于发达国家。为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寻求主动,我国应积极转换能源结构,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用能效率,促进节能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八国 能源消耗 碳排放 面板数据模型 面板误差修正模型
下载PDF
中国交通运输部门节能潜力和碳排放预测 被引量:88
4
作者 刘建翠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0-646,共7页
本文利用交通运输部门运输产品的历史数据和经济增长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方法,预测了未来中国交通运输部门的运输产品,在此基础上,测算了交通运输部门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并计算了潜在的节能能力。研究结果发现:①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交通... 本文利用交通运输部门运输产品的历史数据和经济增长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方法,预测了未来中国交通运输部门的运输产品,在此基础上,测算了交通运输部门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并计算了潜在的节能能力。研究结果发现:①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交通运输量还会处于高速增长期;②伴随着交通运输量的快速增长,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也会快速增长,其增长速度均高于全社会的增长速度;③在2050年,中国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时,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消费占全社的比重、排放的CO_2占全社会的比重分别是16%和14%左右,低于目前发达国家的比重;④通过对节能潜力的分析,发现交通模式的改变会增加能源消费量,而技术进步对降低能耗的作用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 能源消费 碳排放 交通运输结构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IPAT模型的江苏省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情景研究 被引量:73
5
作者 聂锐 张涛 王迪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57-1564,共8页
利用环境负荷模型与"脱钩"理论,对江苏未来中长期的经济发展、能源需求与CO2排放进行了情景分析,并结合当前的环境政策,对三种情景下主要指标的参数和结果进行了设计与分析。研究表明,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低碳... 利用环境负荷模型与"脱钩"理论,对江苏未来中长期的经济发展、能源需求与CO2排放进行了情景分析,并结合当前的环境政策,对三种情景下主要指标的参数和结果进行了设计与分析。研究表明,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低碳情景是江苏能源-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合适、也是最现实的方案;通过不同情景的比较,认为低碳情景的实现一定程度上是以减缓经济增长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低碳情景下能源需求与CO2排放也将明显快速增加,与2007年相比,2030年能源需求总量将增加1.431倍,碳排放总量将达到15 655×104t,未来20 a能源资源的有效供应与合理利用成为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最后给出了实现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环境负荷模型 能源消费 碳排放
原文传递
中国建筑领域能耗与碳排放的界定与核算 被引量:77
6
作者 胡姗 张洋 +3 位作者 燕达 郭偲悦 刘烨 江亿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288-297,共10页
过去二十年,中国的快速城镇化带动了建筑规模的持续增长,中国建筑领域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是已成为全社会能源消费与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国正处于能源供给与消费方式变革的关键节点,因此,对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的现状进行全面... 过去二十年,中国的快速城镇化带动了建筑规模的持续增长,中国建筑领域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是已成为全社会能源消费与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国正处于能源供给与消费方式变革的关键节点,因此,对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的现状进行全面认识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对中国建筑领域的能耗与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界定,并建立了中国建筑能耗和排放模型(China Building Energy and Emission Model),基于统计数据及实测调研数据对中国的建筑规模、建造及运行阶段的用能和排放进行了计算,并结合对我国建筑领域的用能及排放特点,提出建筑领域节能与低碳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节能 自下而上模型 能耗 碳排放 低碳发展
原文传递
城市交通能耗和碳排放统计测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63
7
作者 张秀媛 杨新苗 闫琰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2-150,共9页
我国城市交通能源消耗量增长迅速,交通拥堵与排放愈发严重。由于私人小汽车的能源消耗、交通设施的能源消耗统计缺失,以及城市公共交通多种能源结构下的能耗统计和碳排放的测算不完善,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标准,使得城市交通能源消耗和碳... 我国城市交通能源消耗量增长迅速,交通拥堵与排放愈发严重。由于私人小汽车的能源消耗、交通设施的能源消耗统计缺失,以及城市公共交通多种能源结构下的能耗统计和碳排放的测算不完善,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标准,使得城市交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对经济的影响缺少量化关系。本文从城市电动车、新能源车运用形成新的能源消费特点,对公共交通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测算方法分析。提出城市交通系统节能减排措施及政策建议,为城市交通能源消耗国际对比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政策制定提供基础信息,并以北京市公共交通系统为例,测算全生命周期能耗及排放总量和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能耗 公共交通 碳排放 统计指标
下载PDF
基于IPAT模型和情景分析法的山西省碳排放峰值年预测 被引量:62
8
作者 朱宇恩 李丽芬 +2 位作者 贺思思 李华 王云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316-2325,共10页
山西省是中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温室气体排放量位居中国前列,减排压力巨大,合理预测碳排放峰值年,有助于明晰减排目标,为有效设计减排路径提供帮助。本文采用IPAT模型,对山西省中长期能源碳排放量以及峰值年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 山西省是中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温室气体排放量位居中国前列,减排压力巨大,合理预测碳排放峰值年,有助于明晰减排目标,为有效设计减排路径提供帮助。本文采用IPAT模型,对山西省中长期能源碳排放量以及峰值年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在山西省当前能源与结构状态下,相较于可再生能源年替代率,年GDP增速和年节能率对山西省中长期碳排放影响更为显著,是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年的关键控制指标。在GDP低速和中速发展情景下,山西省碳排放量均可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碳排放最大峰值量分别为6.6亿t和7.1亿t;在GDP高速发展情景下,预测结果显示,2015-2040年碳排放量一直增长,无法达到峰值年,上调年节能率或可再生能源年替代率0.60%及以上,方可确保山西省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AT模型 情景分析法 能源消费 碳排放峰值年 山西省
原文传递
新疆能源消费碳排放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 被引量:54
9
作者 王长建 汪菲 张虹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51-2163,共13页
新疆,中国西部的欠发达区域,如何在保持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碳排放的减速增长是现阶段的重要发展命题,对于实现国家的减排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经典的Kaya恒等式进行扩展,并采用基于LMDI的完全分解模型,解析了195... 新疆,中国西部的欠发达区域,如何在保持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碳排放的减速增长是现阶段的重要发展命题,对于实现国家的减排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经典的Kaya恒等式进行扩展,并采用基于LMDI的完全分解模型,解析了1952年—2010年新疆的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依据1952年以来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碳排放总量演变特征,并结合一定的历史背景等,将新疆的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划分为6个演变阶段,定量分析了人口规模效应、经济产出效应、能源强度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和能源替代效应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贡献作用,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经济产出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是新疆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因子。(2)能源强度效应在1978年之前对碳排放的增长表现为正效应,主要原因是极低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落后的生产工艺。改革开放之后,能源强度效应成为遏制碳排放增长的重要贡献因子。(3)能源结构效应和能源替代效应也是遏制新疆碳排放增长的主要贡献因子,但是其贡献作用还比较小,主要是因为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还比较低和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排放 影响因素 新疆
下载PDF
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9
10
作者 万文玉 赵雪雁 王伟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445-3455,共11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能强度逐年增大,城市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日益成为碳排放的新增长点.本文采用Theil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了我国城市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利用STIRPAT模型分析了影响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能强度逐年增大,城市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日益成为碳排放的新增长点.本文采用Theil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了我国城市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利用STIRPAT模型分析了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2001—2012年我国城市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总量及人均生活能源碳排放量均呈增长趋势,其年增长率分别为9.69%、3.29%;2八大经济区域间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能源碳排放的差异是构成我国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能源碳排放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其对总差异的贡献率达到了57.90%;3我国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能源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2001—2012年间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能源碳排放的"冷点"区变化较为稳定,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经济区,而"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和黄河中游经济区;4城市人口规模、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城市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城市居民年龄结构均对城市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量具有加剧作用,而城市居民能源消费结构具有减缓作用,且北方城市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量明显高于南方;5现有样本数据支持环境Kuznets曲线假说,即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量存在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 生活能源 碳排放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是否有效促进了节能和碳减排? 被引量:45
11
作者 王香艳 李金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3-95,共13页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国,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然而,数字经济发展方兴未艾。为探析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能源消费和CO_(2)排放,该研究以中国2011—2019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熵值法测析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国,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然而,数字经济发展方兴未艾。为探析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能源消费和CO_(2)排放,该研究以中国2011—2019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熵值法测析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构建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与能源消费和数字经济与碳排放间存在的正“U”型或倒“U”型关系。结果表明:①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省际和区域差距,广东和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最高,青海和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最低;②数字经济与能源消费规模和数字经济与碳排放规模均存在显著正“U”型关系,而数字经济与能源消费结构、数字经济与能源消费效率和数字经济与碳排放效率均显著存在倒“U”型关系,数字经济发展的节能效应大于碳减排效应;③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的数字经济与能源消费规模、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效率和数字经济与碳排放规模、碳排放效率间的非线性关系存在异质性;④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创新环境、数字用户规模及数字产业规模对能源消费规模、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存在差异,对碳排放规模、碳排放效率的非线性影响亦存在差异。据此,从缩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政策、改善数字创新环境,增加数字用户规模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的同时兼顾节能减排效应提供实证支撑和理论依据,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能源消费 碳排放 碳达峰 碳中和
下载PDF
中国工业经济转型过程中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47
12
作者 王强 伍世代 李婷婷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41,共6页
就近30 a来中国工业经济转型过程中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关联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是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与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因子;工业碳排放总量增长快速,但工业碳排放密集度持续降低;工业部门中... 就近30 a来中国工业经济转型过程中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关联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是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与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因子;工业碳排放总量增长快速,但工业碳排放密集度持续降低;工业部门中制造业碳排放量最大,平均约占工业部门碳排放总量的60%,降低传统制造业能源消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推动节能减排政策实施和地方行动响应的关键环节;地区工业能源高消费地区集中分布于中国环渤海地区,能源较高消费地区主要集中于中国中部地区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中等消费地区主要集中于中国西部地区,而能源低消费地区集中于西部经济落后地区;中国区域工业碳排放总量除受到本地工业能源消费量的直接影响外,还受到各地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较高碳排放地区空间布局趋于"孤岛"分布格局,低碳排放地区的数量也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生产 能源消费 碳排放 时空特征
下载PDF
江苏省人口城镇化与能源消费CO_(2)排放耦合协调度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1
13
作者 李建豹 黄贤金 +1 位作者 揣小伟 孙树臣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64,共8页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数据分析和LISA时空跃迁分析,探究2006—2017年江苏省人口城镇化与能源消费CO_(2)排放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并构建空间滞后面板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6—2017年,江苏省人口城镇化与能...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数据分析和LISA时空跃迁分析,探究2006—2017年江苏省人口城镇化与能源消费CO_(2)排放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并构建空间滞后面板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6—2017年,江苏省人口城镇化与能源消费CO_(2)排放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类型由良好耦合协调转化为优质耦合协调。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总体呈东部>西部>中部、南部>北部的趋势,空间格局较为稳定。耦合协调度绝对差异总体上呈减小趋势,相对差异与绝对差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空间集聚性呈波动变化趋势。(2)空间滞后面板Tobit模型结果表明:年末总人口与空间因素对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人均GDP和碳排放强度对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第二产业比例对耦合协调度具有负向作用,但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能源消费 碳排放 耦合协调度 夜间灯光数据 新型城镇化 绿色低碳发展
原文传递
中国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 被引量:40
14
作者 黄蕊 王铮 +3 位作者 刘慧雅 刘晓 翟石艳 马晓哲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17,共6页
采用王铮等人提出的中国碳排放预估模型,测算在经济平稳增长条件下,中部六省未来的能源碳排放趋势,考虑了6省未来水泥工业的碳排放,并采用CO2FIX模型计算各省森林碳汇量,从而得出各省的净碳排放量,为各省制定碳排放战略提供参考。结果显... 采用王铮等人提出的中国碳排放预估模型,测算在经济平稳增长条件下,中部六省未来的能源碳排放趋势,考虑了6省未来水泥工业的碳排放,并采用CO2FIX模型计算各省森林碳汇量,从而得出各省的净碳排放量,为各省制定碳排放战略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各省的能源碳排放量都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能源碳排放高峰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是河南、湖南、山西、安徽、江西、湖北;6个省份水泥工业的碳排放都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水泥工业产生的碳排放量最大的是河南,最小的是山西;累计森林碳汇量最大的是江西省,其次是湖南省,河南省最小;各省应在减少能源碳排放的同时,控制水泥工业产生的碳排放,积极增加森林碳汇,从多方入手减少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量 碳排放 人均碳排放 森林碳汇
原文传递
吉林省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碳排放测算与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38
15
作者 高标 许清涛 +1 位作者 李玉波 何欢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5-30,共6页
基于吉林省1999—2011年交通运输能源消费量,运用碳排放量估算模型,测算了吉林省1999—2011年的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对碳排放量的动态变化与库兹涅茨曲线(EKC)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由1999年的99.3750... 基于吉林省1999—2011年交通运输能源消费量,运用碳排放量估算模型,测算了吉林省1999—2011年的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对碳排放量的动态变化与库兹涅茨曲线(EKC)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由1999年的99.3750×104t增加到2011年的331.8255×104t,变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平稳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减速增长阶段,大量柴油能源的耗用是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原因;碳排放量的库兹涅茨曲线(EKC)大致呈现"倒U"形状,2011年达到转折点,之后碳排放量随经济的增长将减小;基于STIRPAT模型,揭示了人口总数、人均GDP、单位GDP能耗、交通运输投资额、城市化率、私家车数量等驱动因子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2344、0.2202、-0.2247、0.1657、0.2864、0.2163。吉林省必须实施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变现有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改变能源利用结构,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早日实现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 能源消费 碳排放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STIRPAT模型 驱动因子 吉林省
原文传递
我国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的碳排放类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7
16
作者 张艳 秦耀辰 +4 位作者 闫卫阳 张金萍 张丽君 鲁丰先 王喜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5-356,共12页
针对我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在测算了近9年居民直接能耗导致的CO2排放量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对比,并分析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论:全国分为6类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碳排放类型;高碳排放型城市的地均碳排放强度、人均... 针对我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在测算了近9年居民直接能耗导致的CO2排放量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对比,并分析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论:全国分为6类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碳排放类型;高碳排放型城市的地均碳排放强度、人均工资碳排放强度及居民直接能耗CO2排放总量等方面均比低碳排放型城市高,人均地方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低于低碳排放型城市,并多为经济发达城市和资源丰富城市,其碳排放构成上分别以电、交通能耗碳排放和气碳排放为主导,高碳排放型城市居民直接能耗CO2排放量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86.20%。我国大部分地级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的碳排放属于相对低碳排放型,其人均CO2排放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所在地的降温度日数(CDD)、采暖期、采暖强度、人均能源供给量、居民的人均工资、城市人均地方生产总值是影响城市居民直接能耗CO2排放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 直接能耗 碳排放类型 城市居民 中国
原文传递
农村居民生活碳达峰路径及对策 被引量:37
17
作者 张保留 吕连宏 +3 位作者 吴静 王斯一 王深 罗宏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65-2075,共11页
全国碳达峰目标已经明确,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是碳排放增长的重要来源,亟待得到有效控制.为研究农村居民生活碳达峰路径,基于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分析,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对2000—2018年农村居民生活的碳排放进行核算,基于情景分析... 全国碳达峰目标已经明确,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是碳排放增长的重要来源,亟待得到有效控制.为研究农村居民生活碳达峰路径,基于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分析,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对2000—2018年农村居民生活的碳排放进行核算,基于情景分析法,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角度,设定不同情景分析农村居民生活的碳达峰时间及峰值.结果表明:①2000—2018年,农村居民生活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均呈快速上升趋势,其中农村居民生活碳排放量占国家碳排放总量的3.0%~4.0%.②在2030年国家碳排放强度下降65%的目标下,农村居民生活同步碳达峰目标约为3.64×10^(8) t;农村居民煤炭消费的碳排放已在2017年达峰,总量达峰则依托于能源结构调整情景实现目标.③基准情景下,2030年前无法实现碳达峰;政策情景下,将在2027—2028年达到峰值,峰值约为3.66×10^(8) t;优化情景下,将在2024年达到峰值,峰值约为3.44×10^(8) t.④基于能源结构调整的碳达峰路径主要表现为煤炭消费占比降至18.0%左右,天然气、电力、其他能源消费占比分别提至1.5%、35.0%、30.0%左右.研究显示,促进碳达峰的措施可重点从完善顶层设计、制定农村能源发展战略规划、推动分布式能源系统建设、加强节能减排技术保障、创新资金支持、普及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几个方面加强实施,从而推动农村的能源变革与节能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居民生活 能源消费 碳排放 达峰路径
下载PDF
具有固定车辆数的多车型低碳路径问题及算法 被引量:35
18
作者 李进 傅培华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51-1368,共18页
为研究基于能耗和碳排放的具有固定车辆数的多车型低碳路径问题,提出了考虑车辆运量和速度的能耗和碳排放量计算方法,建立了非满载运输方式下具有固定车辆数的多车型低碳路径优化模型。基于问题的性质,设计了基于划分的多起点禁忌搜索... 为研究基于能耗和碳排放的具有固定车辆数的多车型低碳路径问题,提出了考虑车辆运量和速度的能耗和碳排放量计算方法,建立了非满载运输方式下具有固定车辆数的多车型低碳路径优化模型。基于问题的性质,设计了基于划分的多起点禁忌搜索算法对问题进行求解,该算法引入一种新颖的路径编码与解码算法———具有固定车辆数的多车型路径划分算法,采用了多起点策略增强算法的多样化搜索能力。通过基准测试实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实验分析表明,采用具有固定车辆数的多车型低碳路径安排比传统的车辆路径安排更加经济和环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路径问题 能耗 碳排放 禁忌搜索算法 环境保护
下载PDF
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四川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LMDI模型视角 被引量:33
19
作者 陈军华 李乔楚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0-36,共7页
测算了四川省2000—2018年15种主要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运用LMDI分解法将碳排放量增量分解为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产业结构效应、经济发展水平效应与人口规模效应,基于Visual Studio集成开发工具编制了“能源系统碳排放影响因... 测算了四川省2000—2018年15种主要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运用LMDI分解法将碳排放量增量分解为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产业结构效应、经济发展水平效应与人口规模效应,基于Visual Studio集成开发工具编制了“能源系统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软件”。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8年,能源强度效应与经济发展水平效应分别是减缓和促进区域碳排放增长的关键性因素;人口规模效应对四川省碳排放主要表现为正向的驱动作用,但产生的影响程度较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能源结构效应与产业结构效应在2012年之前以正向的驱动作用为主,2012年之后均呈现负向的抑制作用。因此四川省要发展低碳经济、加快构建“清洁能源示范省”,需要结合四川省发展现状从培育清洁低碳产业体系、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加大低碳领域技术创新、加快推动电能替代、积极引导低碳理念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能源消费 碳排放 LMDI分解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旅游间接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核算 被引量:33
20
作者 袁宇杰 《旅游学刊》 CSSCI 2013年第10期81-88,共8页
文章运用投入产出法核算了中国旅游间接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结果发现:与煤炭类能源、二次能源比较,石油与天然气类能源受旅游消费间接诱发的影响更明显;2007年,中国旅游间接碳排放为44.41MtC,占终端能源间接消耗碳排放总量的2.93%,其市场... 文章运用投入产出法核算了中国旅游间接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结果发现:与煤炭类能源、二次能源比较,石油与天然气类能源受旅游消费间接诱发的影响更明显;2007年,中国旅游间接碳排放为44.41MtC,占终端能源间接消耗碳排放总量的2.93%,其市场构成是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分别占50.05%、20.63%与29.32%,其部门构成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通讯业占44.72%,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占34.55%,其他服务业占20.73%;城镇居民国内旅游间接碳排放的最大碳源是电力,并且其部门碳源构成存在差异。最后,建议关注旅游对国内能源需求的整体影响,在明确旅游业为低碳经济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加强旅游间接碳排放的科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法 旅游 能源消耗 碳排放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