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绪分享和感知恋人回应对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柳 黄敏儿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6-132,共7页
研究通过问卷星收集了150对异性恋情侣的情绪分享、感知恋人回应、亲密关系满意度的数据,并采用行动者-对象互依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情绪分享通过感知恋人回应的中介作用影响亲密关系满意度。女性的积极情绪分享与男性的消... 研究通过问卷星收集了150对异性恋情侣的情绪分享、感知恋人回应、亲密关系满意度的数据,并采用行动者-对象互依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情绪分享通过感知恋人回应的中介作用影响亲密关系满意度。女性的积极情绪分享与男性的消极情绪分享直接正向影响自身亲密关系满意度。(2)男性的积极情绪分享正向影响女性的亲密关系满意度。研究揭示了亲密关系中情绪分享和感知恋人回应对关系满意度的影响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分享 感知恋人回应 亲密关系满意度 行动者-对象互依模型
下载PDF
团队创业激情形成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朱秀梅 裴育 +1 位作者 费宇鹏 郭润萍 《外国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1-135,共15页
团队创业激情是新企业团队成员基于共享的创业身份,并致力于有效开展新企业创建和成长等创业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共享积极情感。团队创业激情是团队持续进行创业活动的关键驱动因素,然而团队层面的创业激情近几年才被学者们关注,作为一... 团队创业激情是新企业团队成员基于共享的创业身份,并致力于有效开展新企业创建和成长等创业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共享积极情感。团队创业激情是团队持续进行创业活动的关键驱动因素,然而团队层面的创业激情近几年才被学者们关注,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团队创业激情的形成和作用仍存在许多尚未解答的研究问题。本文系统回顾了团队创业激情的现有文献,构建了团队创业激情自下而上形成的激情涌现模型,以及自上而下的团队创业激情作用模型。自下而上的激情涌现模型打开了团队创业激情形成的情感共享和身份共享机制。自上而下的作用机制模型揭示了团队创业激情对团队绩效影响的三个路径。本研究细化了团队创业激情形成和作用的情感与身份共享过程,对于进一步推进团队层面的创业激情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企业 团队创业激情 激情涌现 情感共享过程 身份共享过程
原文传递
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中情绪反应自我指向增强效应的初探 被引量:3
3
作者 邓琳 罗品超 +4 位作者 王俊芳 方俊聪 郑晓纯 李悦 郑希付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03-1111,共9页
主客体之间产生不一致的情绪反应称之为不对称共情(Counterempathy)。在Decety提出的情绪分享过程两阶段及Goubert提出的"指向自己"和"指向他人"两种情绪反应指向的研究基础上,构建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的两阶段模型... 主客体之间产生不一致的情绪反应称之为不对称共情(Counterempathy)。在Decety提出的情绪分享过程两阶段及Goubert提出的"指向自己"和"指向他人"两种情绪反应指向的研究基础上,构建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的两阶段模型,通过创建竞争环境,检验在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中是否存在情绪反应自我指向增强效应的这一假设。被试根据竞争对手的情绪表情(皱眉和笑脸)来完成情绪反应自我指向(判断被试者自己的输赢)和情绪反应他人指向(判断竞争对手的输赢)的实验任务。结果表明:在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中,存在情绪反应自我指向的增强效应。被试不仅在自我指向任务中产生了不对称共情,而且在他人指向任务中也产生了不对称共情,这说明在有意识的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中,个体会分化出比他人指向更强烈的自我指向的情绪反应。并且,相较他人指向任务,个体在自我指向任务中产生了更强烈的不对称共情。尤其当竞争对手获利时,个体会产生更强烈的指向自我的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情境 指向自我 共情关注 不对称共情情绪分享过程
下载PDF
共情的毕生发展:一个双过程的视角 被引量:95
4
作者 黄翯青 苏彦捷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4-441,共8页
共情中包含情绪和认知两种加工过程,二者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和机制。其中情绪共情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从婴儿期直到成年期呈现下降趋势,到老年阶段有所上升,呈现出U形发展轨迹。其发展可能是由于镜像神经元储存的共享表征日益丰富和... 共情中包含情绪和认知两种加工过程,二者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和机制。其中情绪共情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从婴儿期直到成年期呈现下降趋势,到老年阶段有所上升,呈现出U形发展轨迹。其发展可能是由于镜像神经元储存的共享表征日益丰富和精细。认知共情发展相对较晚,从出生直到成年期呈现上升趋势,在老年阶段逐渐下降,呈现倒U形的发展轨迹。其发展是随着颞顶联合区和前额叶皮层成熟、个体区分自我他人和抑制自我中心能力增强而逐渐发展的。只有分别考察两个成分的发展才能了解共情发展的本质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 情绪分享 认知调节 共享表征 执行功能
原文传递
共情中的认知调节和情绪分享过程及其关系 被引量:71
5
作者 黄翯青 苏彦捷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19,共7页
共情是在区分自我和他人的基础上对他人情绪的体验和理解,共情既是一种人格特质,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共情的结构和功能是近年来发展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共情不是一个单维的心理结构... 共情是在区分自我和他人的基础上对他人情绪的体验和理解,共情既是一种人格特质,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共情的结构和功能是近年来发展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共情不是一个单维的心理结构,而是包含着自下而上的情绪分享过程和自上而下的认知调节过程。情绪分享过程是刺激驱动的自动化的过程,而认知调节过程会对情绪分享过程产生调节作用,两个过程既彼此独立又互相作用,以确保个体社会适应的灵活性。两个过程的不平衡可能会导致社会适应问题,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 情绪共情 认知共情 情绪分享 认知调节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家校合作的困境与破解 被引量:19
6
作者 田友谊 李婧玮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7-103,114,共8页
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提出的身体在场、局外人设限、共同关注的焦点、共享情感等互动仪式的四大要素,对于分析和解决家校合作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家校合作可以看作是微观情境中家长和教师之间展开的互动仪式。运用互动仪式链理... 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提出的身体在场、局外人设限、共同关注的焦点、共享情感等互动仪式的四大要素,对于分析和解决家校合作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家校合作可以看作是微观情境中家长和教师之间展开的互动仪式。运用互动仪式链理论透视家校合作参与主体的互动过程机制,可以发现现实中一些内隐性的困境,即家校合作的主体异质导致共同关注的焦点模糊,家校互动不良导致参与主体之间积极情感共享缺失,家校“虚拟”合作导致参与主体身体在场不足,家校合作形式化导致参与主体之间的互动仪式缺乏实效。基于此,通过构建家校育人共同体,增进家校积极情感共享,营造家校沟通际遇,完善家校合作制度化建设等路径,有效破解家校合作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合作 互动仪式链 育人共同体 情感共享 身体在场
下载PDF
行为公共管理学视角下政府信任修复的双过程机制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书维 宋逸雯 钟爽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5,共15页
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已成为当下全球治理的紧迫问题,对各国各地政府形成巨大挑战。危机发生后,如何针对政府实现有效的信任修复,避免陷入塔西佗陷阱,是信任研究领域和应急管理实践的核心议题之一。以新兴的行为公共管理学为理论视角,... 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已成为当下全球治理的紧迫问题,对各国各地政府形成巨大挑战。危机发生后,如何针对政府实现有效的信任修复,避免陷入塔西佗陷阱,是信任研究领域和应急管理实践的核心议题之一。以新兴的行为公共管理学为理论视角,可准确界定政府信任及信任修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认知评价与情绪中介的政府信任修复双过程模型,即政府信任修复的结果会受到公众认知归因引发的可信度评价和(个体及群际)情绪共享之中介效应的共同影响。在应对策略上,一方面,通过解释与说明、借口与否认、惩罚与监管等认知手段增加公众对负面事件的外部归因、不可控性归因、不稳定性归因,提升公众对政府的可信度评价;另一方面,通过道歉、承诺、补偿等手段减弱公众个体层面的情绪反应,通过群际接触降低公众群体层面的负性情绪,所有这些将有助于修复政府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危机事件 政府信任 信任修复 认知归因 情绪共享 双过程模型
下载PDF
“刘三姐”歌谣何以实现跨文化传唱——论共性记忆与共同情感交织中的共同体形塑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信杉 罗江华 李献庆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7-125,共9页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刘三姐”歌谣不仅凸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意蕴,更关联文化共享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等主题。基于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定位的联结模式,“刘三姐”歌谣跨文化传唱可视为生成“同一个人、共同经...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刘三姐”歌谣不仅凸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意蕴,更关联文化共享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等主题。基于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定位的联结模式,“刘三姐”歌谣跨文化传唱可视为生成“同一个人、共同经验、共性记忆、共同情感”的意义链条,以完成情感共通和共同体形塑的过程。在此意义上,以共性记忆构筑文化共享系统、以共同情感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及以稳定文化基因铸牢共同体意识三者相整合,共同勾勒出理解“刘三姐”歌谣跨文化传唱的理论谱系,为形塑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情感与心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三姐”歌谣 跨文化 共性记忆 情感共通 共同体
下载PDF
人工情感生成的哲学基础 被引量:2
9
作者 崔中良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2,共7页
为了达到自然交互状态,情感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然需求。通过分析情感生成的具身、认知和感知三个层级,探讨人工情感生成的哲学基础。在现象层,指出当前情感计算研究的认知预设仍然是功能层面的个体加工模式,因此无法摆脱对人类情感模... 为了达到自然交互状态,情感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然需求。通过分析情感生成的具身、认知和感知三个层级,探讨人工情感生成的哲学基础。在现象层,指出当前情感计算研究的认知预设仍然是功能层面的个体加工模式,因此无法摆脱对人类情感模拟的方法论和情感相似性的评价标准。将人工情感进行主体间性和外部构成性视角转换,可以在逻辑层面摆脱情感模拟和因果律的制约。在内生性层面,人工情感的生成依赖于人机之间的具身交融、本体感受和共感的基础。由此,人工情感研究进入到情感交互和情感共享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人工情感 情感共享 具身情感 生成基础
原文传递
“我们”与集体意向性——基于共同行动和情绪共享的考察
10
作者 罗志达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6,196,共15页
分析哲学关于集体意向性有三种主流进路:布拉特曼的“对象进路”、吉尔伯特的“主体进路”,以及塞尔的“我们模式”进路。这些进路各自隐含着困难,也遭到系统的挑战。现象学关于集体意向性的最新方案,特别是扎哈维的“第二人称参与”和... 分析哲学关于集体意向性有三种主流进路:布拉特曼的“对象进路”、吉尔伯特的“主体进路”,以及塞尔的“我们模式”进路。这些进路各自隐含着困难,也遭到系统的挑战。现象学关于集体意向性的最新方案,特别是扎哈维的“第二人称参与”和施密德的“复数自身觉知”理论,从传统对共同行动的关注,转向对情绪共享等社会现象的研究,拓展了社会本体论的研究范围及其涉及的更为基础的“相互隶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行动 情绪共享 我们 集体意向性
下载PDF
县级融媒体中心参与社会治理的互动仪式建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海波 《阴山学刊》 2023年第4期66-71,共6页
互动仪式链理论的要义在于从微观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把人们的交往看成一个互动仪式链,其核心在于能量聚合、情感共享和场景仪式等要素的综合作用。智媒时代,县级融媒体中心已日渐成为社会治理的媒体端口,在舆论引导、凝聚共识、政务信息... 互动仪式链理论的要义在于从微观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把人们的交往看成一个互动仪式链,其核心在于能量聚合、情感共享和场景仪式等要素的综合作用。智媒时代,县级融媒体中心已日渐成为社会治理的媒体端口,在舆论引导、凝聚共识、政务信息公开和服务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效能。整合式呈现议题、情感共享与多重传播、鲜明的地域传播表征建构场景仪式、多维链接与深层互嵌的媒介矩阵打造立体化传播路径,可以作为增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公共议题讨论、政民协商互动与沟通效果优化和社会治理效能提升的互动仪式话语生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仪式链 县级融媒体 情感共享 场景仪式
下载PDF
领导者共情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12
作者 张艳 张怀英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43-49,共7页
生生之谓易,企业面临着外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内部组织效率提升的双重压力,若想永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创新。成功的管理实践证明,领导者共情不仅能帮助企业转危为安,还能实现逆风翻盘。基于高阶理论,将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共情概念延伸... 生生之谓易,企业面临着外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内部组织效率提升的双重压力,若想永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创新。成功的管理实践证明,领导者共情不仅能帮助企业转危为安,还能实现逆风翻盘。基于高阶理论,将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共情概念延伸至管理学研究中,领导者共情能力分为情绪分享、观点采择、共情反应三个维度。对领导者共情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阐述并提出相关假设。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员工为调研样本,收集344份有效问卷,借助SPSS20.0与MPLUS7.4进行假设检验。实证研究表明:情绪分享、观点采择与共情反应均能正向显著影响企业创新绩效,提升领导者共情能力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者共情能力 情绪分享 观点采择 共情反应 创新绩效
下载PDF
医务人员临床共情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及其机制
13
作者 员秀 朱佳丽 贺雯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85-188,共4页
临床共情,是指医务人员理解患者的体验、需求和想法,与其进行沟通,并检验沟通准确性以提供治疗的能力。临床共情会对医务人员的工作产生影响,文章回顾了医务人员临床共情与工作倦怠的研究,分析了两者的关系,进一步从临床共情的产生过程... 临床共情,是指医务人员理解患者的体验、需求和想法,与其进行沟通,并检验沟通准确性以提供治疗的能力。临床共情会对医务人员的工作产生影响,文章回顾了医务人员临床共情与工作倦怠的研究,分析了两者的关系,进一步从临床共情的产生过程和调节过程两方面探讨了临床共情的机制,为临床共情与工作倦怠复杂的关系提供了解释,并对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共情 工作倦怠 情感共享 情绪理解 情绪调节
下载PDF
共情的心理加工过程及其神经基础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晓霞 黄丽 李梅 《健康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385-388,共4页
共情是在区分自我和他人的基础上对他人情绪的体验和理解,包含着自下而上的无意识加工和自上而下的社会认知调节过程。文章阐释了共情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心理加工过程及其神经基础,并分析了两种心理加工过程的关系。只有分别考察共情... 共情是在区分自我和他人的基础上对他人情绪的体验和理解,包含着自下而上的无意识加工和自上而下的社会认知调节过程。文章阐释了共情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心理加工过程及其神经基础,并分析了两种心理加工过程的关系。只有分别考察共情的两种心理加工过程及其神经基础并加以对比,才能真正揭示共情这一复杂心理结构的本质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 镜像神经元 情绪共享 自上而下 加工
下载PDF
医学生疼痛共情的认知过程特征:来自ERP的证据
15
作者 贾磊 郑峥 汪俊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08-1516,共9页
以往研究发现临床医生的疼痛共情显著低于常人,表现为前者感知他人疼痛时会出现早期情绪分享和晚期情绪调节的相对抑制。而处于职前培养早期的医学生是否存在相似问题,其疼痛共情又是否会受到重复暴露的影响,目前并不清楚。为此,本研究... 以往研究发现临床医生的疼痛共情显著低于常人,表现为前者感知他人疼痛时会出现早期情绪分享和晚期情绪调节的相对抑制。而处于职前培养早期的医学生是否存在相似问题,其疼痛共情又是否会受到重复暴露的影响,目前并不清楚。为此,本研究采用ERP技术比较了大学二年级阶段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疼痛共情的认知过程,并通过前后测设计检验了重复暴露对二者疼痛共情的影响。行为结果发现两组被试的主观疼痛判断都出现了疼痛共情效应,但未出现组别差异,也未发现重复暴露的影响。但ERP结果显示,医学生的疼痛共情过程显著区别于非医学生。他们虽表现出早期情绪分享成分N1的抑制效应,但LPP反映的晚期认知加工却显著增强,且上述两阶段加工均未受到重复暴露的显著影响。研究表明:(1)医学学习能够抑制疼痛共情的早期情绪分享,但医学生仍可通过更多晚期认知资源投入来维持其疼痛共情水平。(2)医学生的疼痛共情较少受到重复暴露的影响,呈现情绪适应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共情 医学生 重复暴露 情绪分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