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演变及现实启示 被引量:7
1
作者 胡彬 孙海鸣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27-33,共7页
迄今为止 ,二元经济理论已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它在指导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中曾起到过不容忽视的作用。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随着新增长理论、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等理论分支的迅猛发展 ,二元经济理论的研究取得了新... 迄今为止 ,二元经济理论已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它在指导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中曾起到过不容忽视的作用。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随着新增长理论、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等理论分支的迅猛发展 ,二元经济理论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 ,在实证分析中也随处可见上述理论运用的踪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经济理论 中国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实证分析 要素市场 资源配置 城市化 工业化 城乡差距
下载PDF
论城乡土地要素流动对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影响——基于中国国情对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的修正 被引量:10
2
作者 高丹桂 张志强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8年第4期21-26,共6页
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因揭示了资本形成的源泉而成为发展经济学的奠基性理论,但因其忽略了二元结构转换中的土地、技术、制度安排等要素以及不同发展中国家的国情而使其普适性大打折扣。在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农村的劳动力和土地... 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因揭示了资本形成的源泉而成为发展经济学的奠基性理论,但因其忽略了二元结构转换中的土地、技术、制度安排等要素以及不同发展中国家的国情而使其普适性大打折扣。在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农村的劳动力和土地则同时向现代部门转移。据此,构建一个包含了土地要素流动的二元经济模型,可以得到两点重要的政策启示:第一,不能简单地寄希望于市场来改变"三农"的窘况,而应该借助市场经济以外的力量(如惠农的制度供给)来协同解决"三农"问题;第二,现行土地制度强化了土地要素配置的二元结构,实质上提高了土地要素流向现代部门的交易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经济理论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 土地要素 土地制度
下载PDF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启示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凌 李新文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855-859,共5页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的依据,中国存在的极端二元经济结构不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而是由20世纪80年代前的计划经济体制所造成的,因此,在解决中国相应的...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的依据,中国存在的极端二元经济结构不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而是由20世纪80年代前的计划经济体制所造成的,因此,在解决中国相应的问题时,应借鉴刘易斯理论中合理的方面,消除限制因素,多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经济理论 极端二元经济结构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下载PDF
否定之否定:刘易斯模型与托达罗模型比较与改进——兼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选择 被引量:6
4
作者 楚永生 王云云 高頔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3-111,共9页
刘易斯模型和托达罗模型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转移提供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政策选择,究其原因:其一,刘易斯模型是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的理论,而托达罗模型是适合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定阶段的理论;其二,刘易斯模型是从宏观经济... 刘易斯模型和托达罗模型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转移提供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政策选择,究其原因:其一,刘易斯模型是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的理论,而托达罗模型是适合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定阶段的理论;其二,刘易斯模型是从宏观经济结构转换视角,分析发展中国家农业部门劳动力向城市现代部门转移的过程,称为“过程论”,而托达罗模型是从微观个体决策视角,分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决策行为,称为“决策论”;其三,刘易斯模型侧重点是解决二元经济结构问题,而托达罗模型侧重点是解决城市失业问题。两大理论模型的共同缺陷是在解释农村劳动力转移中没有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特殊的国情和制度因素,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复杂性和阶段性。因此,基于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阶段性,从决策主体的时间、土地产权和户籍制度等变量因素对托达罗模型进行改进,并提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易斯模型 托达罗模型 二元经济理论 劳动力转移 城镇化 剩余劳动力 刘易斯拐点
下载PDF
二元经济理论与人口流动问题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平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0-42,共3页
二元经济理论框架下的核心问题是劳动力在两个部门之间的流动。刘易斯模型在分析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两部门交易条件的变化、输入地有效就业和传统部门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等问题时具有高度科学性和实用性。用区域生产总值(GRP)的概念,以... 二元经济理论框架下的核心问题是劳动力在两个部门之间的流动。刘易斯模型在分析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两部门交易条件的变化、输入地有效就业和传统部门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等问题时具有高度科学性和实用性。用区域生产总值(GRP)的概念,以向量内积的形式建立简单模型求证人口转移数量。实证揭示了人口流动的主方向是人均GRP较低的区域向较高区域的移动,但也存在反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易斯 二元经济理论 人口流动
下载PDF
三元经济结构与中国经济转型:一个政治经济学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邓宏图 马太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2-103,共12页
尽管很好地刻画了转型期间的劳动力流动,但二元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实践仍存在明显差异。一系列特征化事实表明,在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的二分法之外,现代农业正日益成为新的部门并与前两者共同形成中国的三元结构。转型便是由三元结构转... 尽管很好地刻画了转型期间的劳动力流动,但二元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实践仍存在明显差异。一系列特征化事实表明,在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的二分法之外,现代农业正日益成为新的部门并与前两者共同形成中国的三元结构。转型便是由三元结构转变为一元结构。三元结构的出现非但没有延长中国整体转型进程,反而因为农业比较收益率的提高缩短了实现转型所需的时间。然而受制度等的限制,现代农业部门在规模、信贷、组织和人才等方面面临多重困境。为推动转型,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农业的规模化、组织化、一体化,以农业的全面现代化确保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结构 现代农业部门 二元经济理论 经济转型
下载PDF
中等收入阶段的收入分配:格局与机制的跨国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郭熙保 陈燕赟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63,共16页
按照库兹涅茨倒U形假说,中等收入阶段的收入分配最不平等。本文主要利用世界银行1981—2015年的数据进行了截面、面板分析以及分组及个体检验,均证实了这一假说。分阶段来看,中低收入阶段收入分配差距最大,随着收入水平上升,收入分配差... 按照库兹涅茨倒U形假说,中等收入阶段的收入分配最不平等。本文主要利用世界银行1981—2015年的数据进行了截面、面板分析以及分组及个体检验,均证实了这一假说。分阶段来看,中低收入阶段收入分配差距最大,随着收入水平上升,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中高收入阶段收入分配格局比较复杂,但总体来说收入分配差距比中低收入阶段要低,并且从动态上看,显示改善的趋势。本文利用二元经济理论探讨了中等收入阶段收入分配格局形成的原因和机理,认为工业化、城市化是导致中等收入阶段收入分配差距最大的根本原因。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导致收入分配不平等在中低收入阶段达到最大;在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放缓,导致一国经济进入中高收入阶段后收入分配恶化趋势开始出现逆转。最后,通过对中等收入阶段收入分配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证实了以上理论机制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阶段 收入分配格局 形成机制 二元经济理论
原文传递
沿海城市“用工荒”的成因及演变趋势 被引量:19
8
作者 卢万青 李未无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12,共5页
对于在中国农业人口过剩的情况下出现"用工荒"现象,以往研究大多数从农民工劳动力供给行为出发进行解释,本文运用修改后的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同时从劳动力供给行为和企业劳动力需求行为考虑,认为沿海城市用工荒具有结构性特... 对于在中国农业人口过剩的情况下出现"用工荒"现象,以往研究大多数从农民工劳动力供给行为出发进行解释,本文运用修改后的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同时从劳动力供给行为和企业劳动力需求行为考虑,认为沿海城市用工荒具有结构性特点,无定价权的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遭遇用工荒,而有定价权的高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企业则不会遭遇用工荒。用工荒现象反映出虽然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但沿海城市仍然滞留在中低端的产业结构,沿海城市这种低水平的产业结构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例如教育水平提高、人口逐步老龄化以及中西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崛起的竞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工荒 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 沿海城市
原文传递
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史继红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78-280,共3页
本文在对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与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的相关性,并通过二元经济结构强度的测量指标,从而寻求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对策。
关键词 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 转化 相关性
下载PDF
引入代际异质的刘易斯模型及其经济学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良媛 叶楚红 费茸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53-61,共9页
对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进行梳理和再认识,运用刘易斯转折点及发展含义分析了"民工荒"及农民工工资上涨并不证明刘易斯转折点到来,放弃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劳动者同质的假设,利用基于民工异质的刘易斯改造模型,根据农民工正处于... 对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进行梳理和再认识,运用刘易斯转折点及发展含义分析了"民工荒"及农民工工资上涨并不证明刘易斯转折点到来,放弃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劳动者同质的假设,利用基于民工异质的刘易斯改造模型,根据农民工正处于代际交替及"质"的差异性明显的事实,构建了引入代际异质的刘易斯模型,该模型能同时解释"民工潮"和"民工荒"产生的原理,并证明了"民工荒"是现行工资未达到新生代农民工保留工资水平的结果,而不是刘易斯转折点到来所致。结论是:中国不仅尚未达到刘易斯转折点,甚至未达到刘易斯第一转折点,仍然处于二元经济发展阶段,还有较多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用工荒"是现行工资低于新生代农民工保留工资的结果,因此提高农民工工资是解决"用工荒"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易斯转折点 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 新生代农民工 代际交替
下载PDF
阿马蒂亚·森的发展经济思想及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4
11
作者 余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74-81,共8页
著名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一生关注弱势群体的命运,其发展经济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对底层受害者和"落在最后"的农民的关怀与同情。从3个方面论述了阿马蒂亚·森的发展经济思想的突出表现:一是他对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忽... 著名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一生关注弱势群体的命运,其发展经济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对底层受害者和"落在最后"的农民的关怀与同情。从3个方面论述了阿马蒂亚·森的发展经济思想的突出表现:一是他对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忽视弱势群体的批判;二是他对以刘易斯为代表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关于农民贫困根源的批判;三是他认为应以自由看待农民发展的思想。认为阿马蒂亚·森的发展经济思想对推进我国"三农"发展,特别是对领会和贯彻中央新近提出的"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马蒂亚·森的发展经济思想 现代主流经济学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以自由看待发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 新农村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