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时期贵州茶叶产地分布变迁及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蒲应秋 何鑫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66-73,共8页
贵州是我国古茶区之一,产茶历史悠久。明清时期是贵州茶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明代,贵州茶叶产地分布在境内的部分区域,朝廷在贵州设置茶仓,表明当时茶叶产地分布范围有所扩大,茶叶产量有所提高。清代,贵州茶叶产地几乎分布在全省的各府、... 贵州是我国古茶区之一,产茶历史悠久。明清时期是贵州茶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明代,贵州茶叶产地分布在境内的部分区域,朝廷在贵州设置茶仓,表明当时茶叶产地分布范围有所扩大,茶叶产量有所提高。清代,贵州茶叶产地几乎分布在全省的各府、厅、州、县,茶叶产量增长迅速,贵州茶业在全国茶业排位当中已有一席之地。文章在贵州地方志中辑录相关茶叶资料,梳理明清贵州各府、厅、州、县茶叶产地分布状况,总结明清贵州茶叶产地分布变迁的特征,从自然环境、农业发展水平及人口分布三个维度探讨明清贵州茶叶产地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贵州 茶叶产地 分布与变迁
下载PDF
中国境内亚洲象分布变迁研究中的史料特点与解读——兼与赵志强博士商榷 被引量:1
2
作者 聂传平 张洁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3期13-21,共9页
古代史料中关于亚洲象的记载内容真伪混杂、真实性与虚妄性并存,在解读此类史料时,依据史料特点进行多角度的考辨是必要的,如果概因史料的虚妄性而否定其合理成分则难免矫枉过正。结合涉及亚洲象之史料的时代背景与特点,通过对相关史料... 古代史料中关于亚洲象的记载内容真伪混杂、真实性与虚妄性并存,在解读此类史料时,依据史料特点进行多角度的考辨是必要的,如果概因史料的虚妄性而否定其合理成分则难免矫枉过正。结合涉及亚洲象之史料的时代背景与特点,通过对相关史料的考辨与解读,认为论者所提出的秦汉以来我国野生亚洲象的分布区域大致在南岭以南,以及亚洲象在岭南与东南亚之间季节性往来迁徙的观点并不能成立。秦汉至唐末宋初,亚洲象在长江流域一直有分布,只是其种群数量与分布区域均呈减缩趋势,而长江流域与岭南地区的亚洲象均为土产,并非由境外季节性迁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分布变迁 长江流域 史料解读
下载PDF
历史时期山西地区虎与虎患的分布变迁 被引量:1
3
作者 程森 《唐都学刊》 2012年第3期78-83,共6页
清代以前山西地区虎的记录已很丰富,而且唐宋以来虎患日趋频繁。至清代,山西地区南北皆有虎的分布,主要沿山脉走向分布,集中于吕梁山北部、南部,太岳山区,恒山、五台山与太行山东北部,中条山东南部与太行山南段交接地带,而且康熙、乾隆... 清代以前山西地区虎的记录已很丰富,而且唐宋以来虎患日趋频繁。至清代,山西地区南北皆有虎的分布,主要沿山脉走向分布,集中于吕梁山北部、南部,太岳山区,恒山、五台山与太行山东北部,中条山东南部与太行山南段交接地带,而且康熙、乾隆时期山西虎患严重。乾隆以后,山西地区虎患减少,虎数量大减,人类的捕杀是山西地区虎数量减少的最直接原因,而人类活动、经济开发也助长了这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虎患 分布变迁
下载PDF
江苏省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鑫 欧名豪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0-734,共5页
揭示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规律,可为制定合理有效的耕地保护和区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以往关于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研究大多以单元间相互独立为假设条件,忽视单元之间相关性,这可能致使结果不能客观揭示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特征。本文构建... 揭示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规律,可为制定合理有效的耕地保护和区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以往关于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研究大多以单元间相互独立为假设条件,忽视单元之间相关性,这可能致使结果不能客观揭示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特征。本文构建耕地指数与耕地变化指数,借助空间自相关与重心分析模型,对江苏省1980-2009年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表现出严重不均衡,2009年耕地稀疏区与减少区主要分布在苏锡常,耕地集聚区、增加区和基本稳定区主要分布在苏中与苏北;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具有空间自相关现象,2009年江苏耕地分布形成包括苏州、无锡市区在内的低-低相关区和沭阳、涟水在内的高-高相关区相对应的空间分布格局,2000-2009年耕地变化的低-低相关区包括苏州全部县(市),高-高相关区包括盐城中东部与宝应县、兴化市;相比1980年,2009年耕地分布重心向东北方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空间分布与变化 空间自相关 江苏省
原文传递
高州水库轮虫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礼善 李建雄 冯添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CAS 1991年第1期29-35,共7页
本文为高州水库轮虫调查(1988)的第三部分。各水层轮虫数量的季节变化是:上层(5米以上水层),春季占82.5%,夏季占67%,冬季占65.2%,秋季由于轮虫种群向中层(10至15米)迁移,只占46.5%;下层(20至30米)各季节轮虫数量一般少于8%。除7、... 本文为高州水库轮虫调查(1988)的第三部分。各水层轮虫数量的季节变化是:上层(5米以上水层),春季占82.5%,夏季占67%,冬季占65.2%,秋季由于轮虫种群向中层(10至15米)迁移,只占46.5%;下层(20至30米)各季节轮虫数量一般少于8%。除7、8月份外,它们的最大密度都在2-4米水层。轮虫垂直变化的特点主要是由占轮虫总量83%的8种优势轮虫所形成。文中还讨论了水温、水深、风和其他因素对轮虫垂直分布的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 垂直分布 季节变化
全文增补中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of netzphytoplankton in the Bering Sea in summer
6
作者 WANG Yu XIANG Peng +4 位作者 YE Youyin LIN Gengming YANG Qingliang LIN Heshan LIN Mao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99-107,共9页
Marine biodiversity is changing in response to altered physical environment, subsequent ecological changes as well as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In this study, phytoplankton samples in situ collected in the Bering Se... Marine biodiversity is changing in response to altered physical environment, subsequent ecological changes as well as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In this study, phytoplankton samples in situ collected in the Bering Sea in July of 1999 and 2010 were analyzed to obtai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between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his decade, and the correlation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dynamic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as investigated. A total of 5 divisions, 58 genera and 153 species of phytoplankton belonging to 3 ecological groups were identified. The vast majority of phytoplankton consisted of diatoms accounting for 66.7% of the total species and 95.2% of the total abundance. Considering differentiation in spatial extent and phytoplankton sample types, there were subtle changes in species composition, large altering in abundance and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spatial distribution between two surveys. The abundance peak area was located at the Bering Strait while sub peak was found at the Bering Sea Basin. The boreal-temperate diatom was the dominant flora, which was subsequently replaced by eurythermal and frigid-water diatom.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in the Bering Sea was not a simplex uniform community but composed of deep-ocean assemblage and neritic assemblage. The deep-ocean assemblage wa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Ocean and Bering Sea Basin, dominated by boreal-temperate species(Neodenticula seminae, Thalassiothrix longissima, Amphiprora hyperborean, Chaetoceros atlanticus, Thalassiosira trifulta, etc.) and eurychoric species(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 Ch. compressus, Rhizosolenia styliformis, etc.), and characterized by low abundance, even interspecies abundance allocations, diverse dominant species and high species diversity. The neritic assemblage was distributed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and slope of Bering Sea and was mainly composed of frigid-water species(Th.nordenski?ldii, Ch. furcellatus, Ch. socialis, Bacteriosira fragilis, etc.) 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ring Sea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distribution environment changes
下载PDF
报纸发行渠道之变
7
作者 张帆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78,共3页
从建国初期到现在,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报纸的发行渠道不断发展变化,主要表现为报纸发行渠道的主体之变、形态之变和功能之变。
关键词 报纸 发行渠道 变化
下载PDF
综合区域环境影响下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巩义市为例 被引量:95
8
作者 李君 李小建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95-1204,共10页
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变化对农村地域景观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应用GIS空间分析以及景观指数的定量分析方法,以河南巩义市为研究区域,分析了综合区域环境影响下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户居... 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变化对农村地域景观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应用GIS空间分析以及景观指数的定量分析方法,以河南巩义市为研究区域,分析了综合区域环境影响下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户居住用地总面积及相应的占地比重有较大幅度增加;②现有农村居民点分布扩展表现出规模集中化和局部分散化并存的现象;③外部调控因素对聚居斑块的作用力度不断增强,农户聚居空间形态逐步向规则化的方向发展;④农村居民点空间扩展由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利、居住环境条件差的区域逐渐向地势相对平缓、交通基础设施相对优越、经济发展环境较好地方集中,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区位集中指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空间区位的合理化应是今后农村居民点整合发展的主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空间分布 区域环境 巩义市
原文传递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勐腊子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数量与分布变迁 被引量:13
9
作者 宗建坤 刘生强 +2 位作者 许海龙 王兰新 郭贤明 《林业调查规划》 2014年第1期89-93,共5页
采用野外跟踪调查、村寨走访调查、半结构式访问调查等方法,分析了野生亚洲象自2002年以来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子自然保护区种群数量与分布变迁情况。结果表明,如今野生亚洲象数量越来越多,种群数也有所变化,分布范围越来越... 采用野外跟踪调查、村寨走访调查、半结构式访问调查等方法,分析了野生亚洲象自2002年以来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子自然保护区种群数量与分布变迁情况。结果表明,如今野生亚洲象数量越来越多,种群数也有所变化,分布范围越来越广,活动区域和栖息地逐渐朝北迁移,并且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频繁区域。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以及亚洲象的生存环境现状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种群数量 分布变迁 勐腊子保护区
下载PDF
2006~2012年安徽省感染性钉螺分布动态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高风华 张世清 +3 位作者 何家昶 汪天平 杨卫平 李婷婷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3年第3期131-133,F0004,共4页
目的 了解近年来安徽省感染性钉螺分布及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2006~2012 年全省钉螺调查数据,建立感染性钉螺分布的空间数据库,分析感染性钉螺分布和变化情况。结果 2006~2012 年全省查出的感染性钉螺环境主要分布在疫情控制县区;与20... 目的 了解近年来安徽省感染性钉螺分布及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2006~2012 年全省钉螺调查数据,建立感染性钉螺分布的空间数据库,分析感染性钉螺分布和变化情况。结果 2006~2012 年全省查出的感染性钉螺环境主要分布在疫情控制县区;与2006 年相比,2012 年全省感染性钉螺分布的县数、环境数、感染性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了79.3%、92.7%、91.4%、95.2%和95.5%;7年间重复查出的感染性钉螺环境数占总感染性钉螺环境数的27%。结论 7年间,由于积极防制和自然等因素,全省的感染性钉螺分布显著下降,但发生感染性钉螺的环境仍难以预测,需加大钉螺调查和控制的力度,才能确保实现2009~2015 年中长期血防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钉螺 分布变化 安徽
下载PDF
A^2/O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布及去除 被引量:10
11
作者 谢辉 包樱钰 +2 位作者 李菲菲 温东辉 陈吕军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0-89,共10页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是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重要的“汇”和“源”。为探究ARGs在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污泥处理单元全流程的分布变化和去除效率,选取了河北省某A^2/O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使用普通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污水...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是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重要的“汇”和“源”。为探究ARGs在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污泥处理单元全流程的分布变化和去除效率,选取了河北省某A^2/O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使用普通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污水、污泥处理工艺沿程各单元的胞内、胞外ARGs的丰度变化及去除效果进行研究。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对tetC、sulII、ermB、blaPSE-14种ARGs、Ⅰ型整合子IntI 1以及16S rDNA进行了检测。在总进水中,总胞内ARGs和胞外ARGs绝对丰度分别为1.30×10^8 copies/mL和2.09×10^2 copies/mL,总胞内ARGs和胞外ARGs相对丰度分别为3.16×10^-2和5.29×10^-1。最终出水的总胞内ARGs和胞外ARGs绝对丰度去除log值分别达到2.10log和-3.20log,总胞内ARGs和胞外ARGs相对丰度去除log值分别达到-0.21log和0.60log。泥区废液总回流液的回流会增大总进水胞外ARGs负荷。相关性研究表明,Ⅰ型整合子IntI 1可能会促进tetC、ermB、blaPSE-1的传播,水质因子可能会影响ARGs的分布与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污水处理系统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 分布变化 相关性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从本草著作看黄连产地的分布变迁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安徽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2453-2456,共4页
本草著作所载黄连产地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分布变迁过程。先秦秦汉时期,黄连产地范围小、区域有限;魏晋南北朝时期,黄连产地渐趋增多;隋唐宋元时期,黄连产地迅速扩大;明清时期,黄连产地小有扩展。黄连产地之所以不断扩展,主要是因为黄连功... 本草著作所载黄连产地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分布变迁过程。先秦秦汉时期,黄连产地范围小、区域有限;魏晋南北朝时期,黄连产地渐趋增多;隋唐宋元时期,黄连产地迅速扩大;明清时期,黄连产地小有扩展。黄连产地之所以不断扩展,主要是因为黄连功能的扩大、需求量的增加和种植技术的提高。本草著作记载的黄连产地并不完整,还应该关注本草典籍以外的历史文献所记黄连产地,以便准确、科学判断其道地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著作 黄连 产地 分布变迁
原文传递
基于Landsat-X GEVI的贵州纳雍地区2003-2015年岩溶石漠化分布变化遥感调查 被引量:6
13
作者 况忠 包平 +1 位作者 吴开彬 蒋开源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83-888,915,共7页
岩溶石漠化是困扰中国西南岩溶地区发展的一种脆弱的生态环境,为了解贵州纳雍地区岩溶石漠化的改善情况,基于Landsat数据利用改进增强型植被指数模型(GEVI)方法提取了2003年和2015年的岩溶石漠化信息,分别为540.06 km^2和390.99 km^2,... 岩溶石漠化是困扰中国西南岩溶地区发展的一种脆弱的生态环境,为了解贵州纳雍地区岩溶石漠化的改善情况,基于Landsat数据利用改进增强型植被指数模型(GEVI)方法提取了2003年和2015年的岩溶石漠化信息,分别为540.06 km^2和390.99 km^2,并将两期岩溶石漠化信息进行叠加分析和对比研究,发现该地区岩溶石漠化面积减少了149.07 km^2,改善率(减少率)达12.88%,尤其是原成片分布的石漠化区域(如朝阳谷、滥坝和猫场等地)多呈碎斑状缩小,且发现研究区岩溶石漠化位置有自南西向北东迁移的现象,迁移面积为289.47 km^2,以中度岩溶石漠化为主,说明治理与破坏同步,防治形势仍很严峻,但岩溶石漠化总面积减少,生态状况呈良性发展态势,反映出近年来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X GEVI 纳雍地区 岩溶石漠化 分布变化 遥感调查
下载PDF
不同风扰动下太湖梅梁湾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变化研究
14
作者 郑莎莎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年第10期59-63,共5页
为探讨风扰动对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变化的影响,本文研究太湖梅梁湾沉积物在10种不同风扰动条件下的重金属总量变化和形态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随着风扰动的不断增强,太湖梅梁湾沉积物6种典型重金属Cd、Pb、Cr、Ni、Cu、Zn的总量出现下降趋... 为探讨风扰动对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变化的影响,本文研究太湖梅梁湾沉积物在10种不同风扰动条件下的重金属总量变化和形态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随着风扰动的不断增强,太湖梅梁湾沉积物6种典型重金属Cd、Pb、Cr、Ni、Cu、Zn的总量出现下降趋势。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提取采用BCR分级提取法,按照不稳定态(可交换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的比例,重金属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Cd>Zn>Ni>Cu>Pb>Cr,说明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中Cd向水体迁移的能力最强,Cr向水体迁移的能力最弱。随着风扰动的增强,表层沉积物的活动愈加剧烈,不稳定态重金属释放进入水体的概率大大增加,引起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扰动 太湖 沉积物 重金属 分布变化
下载PDF
城市化背景下佤族人口分布变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袁智中 《学术探索》 2020年第5期60-66,共7页
佤族是云南特有民族、跨境民族和“直过民族”,主要集居在中国云南西南边疆地区与缅甸佤邦的“阿佤山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加剧背景下,为求得家庭生活质量的改善和自身的发展,“阿佤山区”佤族人口打破传统居住空间局限汇... 佤族是云南特有民族、跨境民族和“直过民族”,主要集居在中国云南西南边疆地区与缅甸佤邦的“阿佤山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加剧背景下,为求得家庭生活质量的改善和自身的发展,“阿佤山区”佤族人口打破传统居住空间局限汇入进城务工人潮,向着城镇和内地中东部城市流动迁移,呈现出由“阿佤山中心区”向周边地区、由农村向城镇、由省内向省外流动迁移趋势。佤族人口向城市逆向流动迁移促进了佤族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同时,也带来了佤族地区男多女少的性别失衡、农村农业经济与社会“空心化”等诸多问题和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佤族 人口分布 度迁
下载PDF
马鞍山市大气环境中苯并(a)芘分布与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汪立河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2年第5期14-17,共4页
研究了马鞍山市大气环境中苯并 (a)芘的分布与变化规律。监测了马鞍山市各功能区、新老市区的居民区及交通要道大气环境中苯并 (a)芘的含量 ,该市功能区内的工业区大气中苯并 (a)芘污染严重 ,最高质量浓度达 5 0 .31ng/m3 ,居民区内老... 研究了马鞍山市大气环境中苯并 (a)芘的分布与变化规律。监测了马鞍山市各功能区、新老市区的居民区及交通要道大气环境中苯并 (a)芘的含量 ,该市功能区内的工业区大气中苯并 (a)芘污染严重 ,最高质量浓度达 5 0 .31ng/m3 ,居民区内老市区大气中的苯并 (a)芘污染明显高于新市区 ,究其原因 ,老市区是马鞍山市工业发源地 ,属居民、商业及工业混合区。研究中发现 ,大气中苯并 (a)芘含量高低有季节性和昼夜变化现象 ,时空分布和迁移变化规律明显 ,并且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与苯并 (a)芘的相关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鞍山市 苯并(A)芘 大气环境污染 空气污染分析
下载PDF
清代泽潞地区市镇分布与变迁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辉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92-96,共5页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泽潞商人的崛起,泽潞地区的市镇开始勃兴。以乾隆六十年(1795)为界将清代分为前期与后期,通过对清代前期与后期泽潞地区市镇的分布区域、市镇数量以及市镇密度的比较,发现泽潞地区市镇在数量和密度上不...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泽潞商人的崛起,泽潞地区的市镇开始勃兴。以乾隆六十年(1795)为界将清代分为前期与后期,通过对清代前期与后期泽潞地区市镇的分布区域、市镇数量以及市镇密度的比较,发现泽潞地区市镇在数量和密度上不断增加,分布上呈现出大集中、小分散的格局。而这一格局的出现是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泽潞地区 市镇 分布与变迁
下载PDF
唐至清代渝鄂湘黔界邻地区厚朴和杜仲产地的分布变迁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安徽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6年第1期46-48,52,共4页
厚朴和杜仲是我国特有的珍贵中药材和经济林木。渝鄂湘黔界邻地区厚朴和杜仲产地在唐宋及其以前主要分布于今湖北恩施州和长阳县,元明清时期扩展到今贵州黔东北、湖南湘西和重庆渝东南地区,范围几乎遍及渝鄂湘黔界邻各区域。厚朴和杜仲... 厚朴和杜仲是我国特有的珍贵中药材和经济林木。渝鄂湘黔界邻地区厚朴和杜仲产地在唐宋及其以前主要分布于今湖北恩施州和长阳县,元明清时期扩展到今贵州黔东北、湖南湘西和重庆渝东南地区,范围几乎遍及渝鄂湘黔界邻各区域。厚朴和杜仲产地分布区域、扩展范围基本一致,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绝对扩展性,以及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唐至清代渝鄂湘黔界邻地区厚朴和杜仲的产地分布格局奠定了当代本区厚朴和杜仲资源分布和产业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至清代 渝鄂湘黔界邻地区 厚朴和杜仲 产地 分布变迁
下载PDF
近50a中国霜期的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4
19
作者 许艳 王国复 王盘兴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7-433,共7页
通过对中国霜气象观测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研究了1957—2006年中国霜期、初霜日、终霜日的时空分布和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各地的霜期总体上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逐渐缩短的,霜期长(短)的地区与初霜早(晚)、终霜晚(早)的地区非常... 通过对中国霜气象观测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研究了1957—2006年中国霜期、初霜日、终霜日的时空分布和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各地的霜期总体上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逐渐缩短的,霜期长(短)的地区与初霜早(晚)、终霜晚(早)的地区非常一致。近50 a来,在全球增暖的背景下,中国大部分地区霜期在逐渐缩短,初霜日在逐渐推迟,终霜日在不断提前,1990s后这种趋势变得更加明显。霜期缩短显著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华北、内蒙古中部、江淮流域以及云贵高原和华南部分地区,而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霜期缩短的趋势并不明显,一些地方甚至略有延长的趋势。比较初霜日期与终霜日期的趋势变化,发现终霜日提前的趋势要比初霜日推后的趋势更加明显,这可能是由不同季节的增温幅度不同而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期 初霜日 终霜日 时空分布 气候特征
下载PDF
黑河实验区地表植被指数的区域分布及季节变化 被引量:31
20
作者 贾立 王介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45-249,T002,共6页
利用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TM卫星资料估算了黑河实验区夏季和近冬季地表标准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分析了NDVI的区域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由于该实验区下垫面的复杂性,NDVI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和季... 利用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TM卫星资料估算了黑河实验区夏季和近冬季地表标准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分析了NDVI的区域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由于该实验区下垫面的复杂性,NDVI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和季节变化,NDVI的图像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地表植被的分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区域分布 季节变化 黑河实验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