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暴露-敏感-适应”的城市脆弱性空间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45
1
作者 李彤玥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6-95,共10页
城市脆弱性空间研究是城市防灾减灾及弹性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目前的城市脆弱性研究不足以支撑弹性规划。建立"暴露—敏感—适应"城市脆弱性研究框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兰州市为例,收集城市自然灾害危险性分布、地... 城市脆弱性空间研究是城市防灾减灾及弹性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目前的城市脆弱性研究不足以支撑弹性规划。建立"暴露—敏感—适应"城市脆弱性研究框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兰州市为例,收集城市自然灾害危险性分布、地形、降水、街道单元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数据以及城市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等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城市空间脆弱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暴露—敏感—适应"的城市脆弱性研究框架能够提高城市脆弱性评价分析结论的针对性及规划应对的可操作性,基于街道空间单元的研究能够提高城市脆弱性空间格局识别的精度,为城市防灾减灾和弹性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案例城市兰州城市脆弱性在三个组分上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可以降低暴露性、降低敏感性和提高适应能力为原则,针对呈现出不同脆弱性特征的城市空间单元施加相应的弹性规划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脆弱性 防灾减灾 暴露性 敏感性 适应能力 兰州市 弹性规划
原文传递
区域滑坡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金江军 潘懋 李铁锋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7-201,共5页
回顾了滑坡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进展,指出了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然后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滑坡灾害易损性评价方法,建立了针对滑坡灾害的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具体评价方法。最后提出了基于G IS的区域滑坡灾害风险评价... 回顾了滑坡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进展,指出了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然后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滑坡灾害易损性评价方法,建立了针对滑坡灾害的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具体评价方法。最后提出了基于G IS的区域滑坡灾害风险评价流程以及滑坡灾害风险等级确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风险评价 易损性 防灾减灾能力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西南地区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能力构建战略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鲍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06-210,共5页
西南地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存在3个制约因素,即山区比重高,农业土地和水资源日益减少;市场可进入性差,贫困问题突出;气象灾害及价格波动影响。通过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是降低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的最佳途径。最后,... 西南地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存在3个制约因素,即山区比重高,农业土地和水资源日益减少;市场可进入性差,贫困问题突出;气象灾害及价格波动影响。通过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是降低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的最佳途径。最后,指出西南地区农业发展的现实战略选择,即建立农业应对气象灾害的灵活机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支撑西南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利用传统知识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建议加大有利于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发展的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农业气象灾害 防灾减灾 能力构建
下载PDF
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能力构建及其范式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鲍文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8-201,205,共5页
通过对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滞后原因分析,提出能力构建是追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农业气象灾害是缺乏防灾减灾能力的结果,并分析了从脆弱性到御灾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适应性能力构建范... 通过对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滞后原因分析,提出能力构建是追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农业气象灾害是缺乏防灾减灾能力的结果,并分析了从脆弱性到御灾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适应性能力构建范式、碳汇农业范式及相关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气象灾害 防灾减灾 能力构建 范式
下载PDF
青海公路沿线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指数特征与模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静 保广裕 +4 位作者 刘玮 杨春华 燕振宁 代青措 傅永超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7,共10页
利用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青海省50个国家气象站和39个公路沿线交通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中的逐日降水量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在分析公路沿线暴雨洪涝发生发展规律、时空分布特征和不同强度降雨日数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 利用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青海省50个国家气象站和39个公路沿线交通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中的逐日降水量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在分析公路沿线暴雨洪涝发生发展规律、时空分布特征和不同强度降雨日数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自然断点法等方法对暴雨洪涝致灾因子风险指数、孕灾环境风险指数、承灾体风险指数、防灾减灾能力风险指数及风险综合指数空间特征进行了总结,并运用公路沿线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的孕灾环境、气象风险及防灾减灾能力等因子,构建了公路沿线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模型。结果表明:(1)青海省公路沿线不同强度降雨日数空间分布总体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致灾因子危险性最高风险区至次高风险区路段包括国道G315线的西宁-天峻路段和G227线的西宁-峨堡岭等路段。(2)暴雨洪涝孕灾环境脆弱性风险自东南、东北向西逐渐降低,孕灾环境脆弱性风险较高的路段包括国道G227线的祁连路段和G214线的共和-囊谦等路段。(3)承灾体暴露性的最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国道G109线的民和-共和路段和G227线的西宁-峨堡岭等路段。(4)防灾减灾能力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青海省西宁、海东、海北东部和海西西部等路段。(5)青海省公路沿线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模型等级划分为暴雨洪涝最低风险(1级)、次低风险(2级)、中等风险(3级)、次高风险(4级)和最高风险(5级)。该风险模型可在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中进行应用,为地方交通运输部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涝灾害 致灾因子 孕灾环境 承灾体 防灾减灾能力 风险模型 青海省
下载PDF
晋城市2021年7.11特大山洪灾害分析
6
作者 赵广建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4年第1期50-53,共4页
2021年7月10日至11日,晋城市出现64 a来强度最大、范围最广的暴雨天气,沁河下游冶底河、江河等支流发生特大山洪,造成泽州县南岭镇曹河村和阳城县东冶镇窑头村、龙岩底村、恶门村和江河村较大损失。短时高强度降雨形成的突发性强、破坏... 2021年7月10日至11日,晋城市出现64 a来强度最大、范围最广的暴雨天气,沁河下游冶底河、江河等支流发生特大山洪,造成泽州县南岭镇曹河村和阳城县东冶镇窑头村、龙岩底村、恶门村和江河村较大损失。短时高强度降雨形成的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超标准暴雨洪水是形成本次灾害的直接原因,受灾村庄位于两河交汇处、河道转弯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加剧了本次灾害的损失,本次灾害应对过程中暴露出监测预警水平不高、部分群众防灾减灾意识不强、基层政府防御山洪准备不足等问题,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强化“四预”、高度重视山洪灾害防御、提高群众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防御 防灾减灾意识 应急处突能力
下载PDF
韧性视角下应急避难场所防灾减灾能力综合评价:以温州市瓯海区为例
7
作者 朱安峰 范秀芳 +2 位作者 杜温瑞 孙婉馨 徐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230,共8页
为进一步提高应急避难场所在综合防灾减灾中的基础作用,基于韧性视角,从场所安全性、管理规范性、交通可达性、服务保障性、重建恢复性5个维度,构建多维度的应急避难场所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地理信息系统(G... 为进一步提高应急避难场所在综合防灾减灾中的基础作用,基于韧性视角,从场所安全性、管理规范性、交通可达性、服务保障性、重建恢复性5个维度,构建多维度的应急避难场所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温州市瓯海区为例,根据其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和开源数据,综合评估该区应急避难场所防灾减灾能力,验证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构建的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能够分析评估应急避难场所防灾减灾能力,可找出应急避难场所的薄弱指标,为管理者提供优化提升的方向。实例分析中,瓯海区低韧性的应急避难场所主要集中在西部山区,且村级应急避难场所韧性较低,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应急避难场所 防灾减灾能力 综合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自然灾害调查评估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文斌 孔锋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1-63,共13页
【目的】风险社会背景下,中国自然灾害多发,要求更高的灾害应对能力。亟待开展对自然灾害调查评估的研究,从危机中学习,强化应急管理能力。【方法】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基于灾害调查评估报告,明确了自然灾害调查评估的概念、组织实施过程... 【目的】风险社会背景下,中国自然灾害多发,要求更高的灾害应对能力。亟待开展对自然灾害调查评估的研究,从危机中学习,强化应急管理能力。【方法】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基于灾害调查评估报告,明确了自然灾害调查评估的概念、组织实施过程以及中日美三国各自特征。结合国内自然灾害调查评估的理论,发现了现存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建议。【结果】研究发现:(1)自然灾害调查评估的过程比较明晰,上级主导调查有助于打破下级信息垄断。(2)当前我国调查评估建设规范化不足,存在“调查-追责”的思维局限。【结论】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1)优化现有调查评估指标体系。(2)建立多主体调查评估制度。(3)建立国际双向合作互动格局。(4)建立以评估促改进的危机学习机制。研究结果对于深化自然灾害调查评估研究、优化政府自然灾害调查评估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调查评估 应急管理 防灾减灾 灾害管理能力 国际经验 气候变化 干旱
下载PDF
海洋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探析
9
作者 袁本坤 曹丛华 商杰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7年第12期94-97,共4页
海冰灾害是我国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域的主要海洋灾害之一,加强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对于保障和促进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我国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互利关系以及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 海冰灾害是我国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域的主要海洋灾害之一,加强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对于保障和促进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我国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互利关系以及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基于海洋生态文明的视角,以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为指导,从基础资料获取、预警报服务、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灾害损失评估以及灾害应急预案5个方面,提出加强我国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文明 海冰灾害 防灾减灾 灾害预警报 能力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