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化颈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梁晏宾 木合塔尔·克力木 买买提力·艾沙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6-401,共6页
目的构建个体化的流固耦合模型,计算分析不同血液特性对动脉瘤腔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对脑动脉瘤破裂的影响。方法首先采集3D数字剪影图像构建动脉瘤模型,通过流体动力学计算方法分析在相同边界条件下,不同血流特性对颈动脉瘤... 目的构建个体化的流固耦合模型,计算分析不同血液特性对动脉瘤腔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对脑动脉瘤破裂的影响。方法首先采集3D数字剪影图像构建动脉瘤模型,通过流体动力学计算方法分析在相同边界条件下,不同血流特性对颈动脉瘤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最后对简化颈动脉瘤实验模型进行粒子图像测试(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实验,以验证血流计算方法的可靠性。结果不同血流特性的流固耦合模型,在1个心动周期内,在相同时刻,瘤腔内的低速区域面积、瘤腔流线分布、壁面剪切力(wall shear stress,WSS)及动脉瘤壁面变形有较大的差异。通过PIV实验发现,在瘤腔内涡流位置随速度变化而变化,与模拟分析结果流动趋势相一致。结论两种血液特性差异较小,但非牛顿流体更加接近血液真实状态,数值结果将更接近真实流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动脉瘤 数字剪影 非牛顿流体 流固耦合
下载PDF
基于图像处理的血沉分析仪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阮祥 李开良 +1 位作者 李振界 许迎新 《中国医疗设备》 2019年第3期22-26,共5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图像处理读取血沉结果的方法,并基于此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血沉分析仪。本设计采用图像处理法代替繁琐的魏氏人工法,将样品放入仪器后,摄像头在步进电机的带动下转向样品进行拍照,测量时间结束时,通过步进电机的控...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图像处理读取血沉结果的方法,并基于此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血沉分析仪。本设计采用图像处理法代替繁琐的魏氏人工法,将样品放入仪器后,摄像头在步进电机的带动下转向样品进行拍照,测量时间结束时,通过步进电机的控制摄像头与样品相对位置保持固定,对样品再次进行拍照存储,然后通过类似DSA的数字剪影法对所摄录的初始及最后的图像进行处理,得到血沉结果并显示。相比于现有的红外线障碍法,本设计的方法更加灵活,可拓展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沉分析仪 图像处理 摄像头 数字剪影法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诊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朱冰 赵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7期93-94,共2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早颅内动脉瘤患者诊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8月科室收治的高度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90例,患者入院后患者先行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然后对患者行多层螺旋CT造影检查...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早颅内动脉瘤患者诊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8月科室收治的高度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90例,患者入院后患者先行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然后对患者行多层螺旋CT造影检查,将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DSA检查进行比较,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患者诊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90例患者中经DSA检查确诊82例,检出动脉瘤85个,检出率为91.11%。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确诊80例,检出动脉瘤82个,与DSA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7.56%(P>0.05)。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颅内动脉瘤瘤颈宽为1/85~4.37mm,平均(3.73±0.83)mm,高于DSA检查(平均瘤颈宽(3.67±1.02)mm)(P<0.05)。结论:将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用于颅内动脉瘤患者诊疗中效果理想,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数字剪影血管造影 应用效果 预后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姜微 黄兴 刘海博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8年第1期48-51,70,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的120例临床疑诊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法分为CTA组(60例)和DSA组(60例),CTA组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DSA组...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的120例临床疑诊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法分为CTA组(60例)和DSA组(60例),CTA组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DSA组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结果,评估CTA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CTA组共检出颈动脉狭窄44例,其中轻度狭窄20例,中度狭窄12例,重度狭窄10例,闭塞2例,检出率约73.33%;DSA组检出颈动脉狭窄55例,其中轻度狭窄35例,中度狭窄11例,重度狭窄8例,闭塞1例,检出率约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A对轻度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检查方法对中度、重度颈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CTA可较好的显示血管壁斑块,其中钙化斑块57处,CT值(436±67)HU,纤维斑块23处,CT值(58±13)HU,软斑块22处,CT值(13±7)HU。DSA通过形态学变化判断斑块,对病变表面的溃疡十分敏感,但不能准确判断斑块的成分,即不能区分纤维斑块和软斑块。结论 CTA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技术,可清晰显示颈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及长度,可准确判断血管壁斑块的成分,对颈动脉狭窄的早期诊断、制定手术方案及评估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螺旋CT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成像
下载PDF
动态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联合血清甲胎蛋白水平诊断小肝癌的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马来福 《当代医学》 2022年第19期58-61,共4页
目的 探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诊断小肝癌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本院治疗的317例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增强CT、DSA检查及血清AFP水平检测,比较... 目的 探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诊断小肝癌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本院治疗的317例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增强CT、DSA检查及血清AFP水平检测,比较3种检测方法准确率,并比较动态增强CT联合血清AFP水平检测及DSA联合血清AFP水平的准确率。结果 动态增强CT对确诊患者及疑似患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03%、66.67%,DSA对确诊患者及疑似患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97%、74.31%,血清AFP检测对确诊患者及疑似患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9.19%、65.97%,且DSA联合AFP对确诊患者及疑似患者诊断准确率分别93.06%、87.50%,显著高于动态增强CT联合AFP的90.17%、85.42%(P<0.05)。结论 采用DSA联合血清AFP水平检测诊断小肝癌准确率较高,有助于临床及时有效治疗小肝癌患者,对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CT 数字剪影血管造影 血清甲胎蛋白 诊断准确性 小肝癌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边远 谭衍 +1 位作者 蔡文强 陆弘盈 《临床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贵港市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3D打印技术及3D-DSA检查。以3D-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3D打印技...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贵港市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3D打印技术及3D-DSA检查。以3D-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3D打印技术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记录确诊颅内动脉瘤患者在3D打印技术辅助下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5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经3D-DSA检查确诊颅内动脉瘤40例,非颅内动脉瘤10例;3D打印技术检查诊断颅内动脉瘤38例,非颅内动脉瘤12例。以3D-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3D打印技术对颅内动脉瘤诊断敏感性为92.50%、特异性为90.00%、阳性预测值为97.37%、阴性预测值为75.00%。确诊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10例(25.00%)、动脉瘤介入栓塞术30例(75.00%),40例患者手术治疗有效率为97.50%、手术致残率为0.00%(0/40)、手术致死率为0.00%(0/40)。结论 3D打印技术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打印技术 开颅 介入栓塞 三维数字剪影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经大鼠尾动脉置鞘法建立介入通路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高群 胡深 +1 位作者 樊静雯 王大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由于缺乏连续动脉内操作的方法,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术在啮齿类动物模型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我们旨在探究通过单一鞘管通路对大鼠尾动脉进行重复介入操作的方法。方法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650~700 g)6只,全身麻醉后显露尾动脉,以... 目的由于缺乏连续动脉内操作的方法,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术在啮齿类动物模型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我们旨在探究通过单一鞘管通路对大鼠尾动脉进行重复介入操作的方法。方法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650~700 g)6只,全身麻醉后显露尾动脉,以显微剪将血管做“鱼嘴形”切口后,通过导丝指引18G鞘管建立尾动脉介入通道;通道建立完成后,经尾动脉鞘管通路分别行大鼠全脑血管造影以及球囊、支架导管主动脉扩张术,检测尾动脉置鞘法作为介入通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结果大鼠尾动脉直径约(1.19±0.14)mm,导丝指引下顺利植入18G鞘管;与颈动脉(24.50±4.51)min及股动脉(18.17±3.43)min置鞘时间相比,尾动脉置鞘时间明显减少(11.00±1.90 min,P<0.01)。经尾动脉鞘管通道成功完成大动脉及全脑血管造影;球囊导管以及支架导管可顺利通过鞘管通道并在主动脉释放,释放完成后可顺利退出鞘管;每只大鼠尾动脉可供完成多次置鞘操作,且单一鞘管通道建立后可重复进行血管造影及介入操作。结论经尾动脉介入通道建立法适用于大鼠血管内造影、治疗以及构建动物模型。这种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大鼠作为人类疾病模型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通道 尾动脉 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术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侧支循环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
8
作者 陈磊 陈晔 +1 位作者 郜彩斌 王峰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15-318,共4页
目的探讨侧支循环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经血管内治疗后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急性大脑中动脉近端(M1)闭塞并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32例。采用美国介入与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和介入放射学学会(ASITN/SIR)基于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的侧支... 目的探讨侧支循环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经血管内治疗后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急性大脑中动脉近端(M1)闭塞并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32例。采用美国介入与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和介入放射学学会(ASITN/SIR)基于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的侧支代偿分级标准(ACG),将ACG为2~3级者,以侧支代偿供血是否大于闭塞血管供血区50%为界限分为2组,回顾性分析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2组患者在卒中高危因素、NIHSS评分、闭塞血管开通、术后即刻CT高密度渗出、早期出血转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侧支循环代偿供血≥闭塞血管供血区50%组的患者,90 d临床预后良好率72.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00%(P<0.05)。结论侧支循环与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行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基于DSA的侧支循环评估对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支循环 大脑中动脉 数字剪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建标 何锦照 +3 位作者 钟小劲 朱敏真 黄运强 马国奋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6期699-700,共2页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6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行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56例患者共植入58枚球囊扩张式支架,手术成功率100%;术后病变部位狭窄率降低(P<...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6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行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56例患者共植入58枚球囊扩张式支架,手术成功率100%;术后病变部位狭窄率降低(P<0.05);术后12个月内并发症患者给予针对性治疗均痊愈出院;术后1个月患者的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结论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置入术 锁骨下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螺旋CT诊断消化道活动性出血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马庆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22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活动性消化道出血诊断中螺旋C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疗,为所有患者行螺旋CT平扫、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造影。对比不同方法结果。结果:多层... 目的:探讨活动性消化道出血诊断中螺旋C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疗,为所有患者行螺旋CT平扫、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造影。对比不同方法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显示38例患者中对比剂外溢至肠腔内32例,为活动性出血,阴性6例。溢出对比剂呈喷射状、线状、椭圆形、漩涡状,甚至溢满整个肠腔。DSA发现活动性出血34例,其中和CT血管造影一致30例,CT血管造影未显示2例,DSA和CT血管造影均未显示活动性出血4例,在活动性出血位置判断方面CT和DSA高度一致。以DSA为标准,活动性消化道出血诊断中多层螺旋CT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94.1%、66.7%、100.0%。结论:在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检出中螺旋CT具有较高价值,可为临床开展进一步诊疗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数字剪影血管造影 CT血管造影 活动性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