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超声造影定性诊断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分型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金利芳 庄玲玲 +5 位作者 夏祯 贾超 刘俊 金宇飚 史秋生 杜联芳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86-989,共4页
目的评估淋巴超声造影定性诊断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是否转移的诊断效率,分析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61例怀疑乳腺癌的患者,经皮注射超声造影剂,超声造影模式显... 目的评估淋巴超声造影定性诊断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是否转移的诊断效率,分析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61例怀疑乳腺癌的患者,经皮注射超声造影剂,超声造影模式显示腋窝前哨淋巴结,测量淋巴结的纵径(前后径)、横径、纵横比及距体表的距离。观察前哨淋巴结的显影特征,并进行分型:Ⅰ型,均匀高增强;Ⅱ型,周边高增强;Ⅲ型,弥漫性不均匀;Ⅳ型,局部灌注缺失;Ⅴ型,无造影剂灌注。金属导丝定位,手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是否转移。结果淋巴超声造影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为95.08%(58/61)。58例患者显示77枚腋窝淋巴结,转移21枚,未转移56枚。转移组淋巴结纵径和横径显著大于未转移组(P=0.001,0.003)。以Ⅳ型和Ⅴ型为转移征像,诊断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96.43%,阳性预测值为90.00%,阴性预测值为94.70%,准确性为93.51%,ROC曲线下面积为0.911。结论淋巴超声造影分型定性分析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有无转移诊断效率高,局部灌注缺失和无造影剂灌注是转移淋巴结的影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鉴别诊断 诊断效率
原文传递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胰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骁 李立伟 +3 位作者 王竞 魏正茂 马潞娜 金泉 《癌症进展》 2014年第4期360-364,共5页
目的评价双时相显像在胰腺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胰腺癌患者和10例胰腺良性病变患者进行18F-FDG PET双时相显像(早注射FDG后50~60 min行早期显像,注射后120~150min行延迟显像),测定两次显像病灶的标准摄取值(standard ... 目的评价双时相显像在胰腺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胰腺癌患者和10例胰腺良性病变患者进行18F-FDG PET双时相显像(早注射FDG后50~60 min行早期显像,注射后120~150min行延迟显像),测定两次显像病灶的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并计算SUV变化率(ΔSUV)。结果胰腺癌组SUV早期显像=4.63±2.09,SUV延迟显像=5.86±2.74,ΔSUV=(24.76±15.58)%,差异有显著性(t=7.94,P<0.01)。而胰腺良性病变SUV早期显像=2.48±0.95,SUV延迟显像=2.81±1.18,ΔSUV=(12.66±20.97)%,差异有显著性(t=2.67,P<0.05),且胰腺癌组SUV延迟显像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t=2.25,P<0.05)。结论胰腺恶性病变SUV延迟显像升高的幅度高于良性病变,但黏液腺癌SUV延迟显像升高的幅度低于良性病变,总体而言,双时相显像方法简便,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双时相 鉴别诊断 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血清PSA指标与经直肠超声造影对前列腺癌的诊断 被引量:9
3
作者 朱林 黄君 +2 位作者 詹洁群 贾天利 刘灿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5-51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指标,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与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诊断价值.方法:获取59例血清PSA升高的患者的f...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指标,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与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诊断价值.方法:获取59例血清PSA升高的患者的f PSA及T-PSA、前列腺体积的三个径(L、W、H),所有病例均经直肠超声造影检查,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前列腺穿刺.结果:前列腺癌组患者的发病年龄要比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组大,PSAD比BPH组高.前列腺癌组的f/T-PSA比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低.前列腺癌组患者的显影时间、达峰时间、加速时间较良性前列腺增生组患者短,绝对增强强度较良性前列腺增生组高.前列腺癌组患者的强度减半时间比良性前列腺增生组患者短.结论:前列腺癌组的前列腺造影结果表现为"快进快出".血清f/T-PSA、PSAD及经直肠超声造影技术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直肠超声造影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指标 前列腺癌 病理结果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卵巢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3
4
作者 吴珊珊 万芸 +1 位作者 刘波 钟治平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分析和总结良恶性卵巢肿瘤的MRI表现,提出良恶性卵巢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了3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的MRI资料,包括良性肿瘤22例,恶性肿瘤17例,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术前MRI诊断的39例卵巢肿瘤中单侧病灶25... 目的分析和总结良恶性卵巢肿瘤的MRI表现,提出良恶性卵巢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了3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的MRI资料,包括良性肿瘤22例,恶性肿瘤17例,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术前MRI诊断的39例卵巢肿瘤中单侧病灶25例,双侧病灶14例,卵巢病灶共53个。术前诊断卵巢良性肿瘤38个,恶性肿瘤15个。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肿瘤36个,恶性肿瘤17个。结论①MRI有良好的组织对比分辨率,对畸胎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卵巢囊肿、囊腺瘤等病变可以作出定性诊断。②MRI能准确显示卵巢肿块的大小、形态和侵及范围,有助于定性诊断和区分肿瘤的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MRI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血清肿瘤标志物对SCLC和NSCLC的Fisher判别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南岩东 田应选 +3 位作者 杨拴盈 卜丽娜 张潍 周斌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365-36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对SCLC和NSCL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25例患者血清中CEA、CYFRA21-1、NSE、CA125、CA199及SCCAg的水平;对NSCLC组和SCLC组间统计检验有差异(P<0.05)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用Fisher判别方...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对SCLC和NSCL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25例患者血清中CEA、CYFRA21-1、NSE、CA125、CA199及SCCAg的水平;对NSCLC组和SCLC组间统计检验有差异(P<0.05)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用Fisher判别方法建立判别函数鉴别诊断模型;用该模型回代相应变量对SCLC和NSCLC进行预测分组,检验该判别函数模型的鉴别诊断效果。结果:6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NSCLC组和SCL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变量分别是:CYFRA21-1、NSE和SCCAG;建立的判别函数鉴别诊断模型,在NSCLC组判别正确率89.87%,SCLC组判别正确率87.37%,两组合计判别正确率88.93%。结论:应用Fisher判别法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建立的判别函数鉴别诊断模型可简便、快速、有效地对NSCLC和SCLC进行鉴别诊断,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肿瘤标志物 判别分析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儿童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和诊治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卉 姚志荣 《皮肤科学通报》 2019年第6期659-665,6-7,共7页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约15%-20%的人至少发生过一次荨麻疹。尊麻疹发病机制复杂,直至目前也尚未明确,已知真皮肥大细胞的活化和脱颗粒在其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儿童荨麻疹的发病率远低于成人且通常为自限型,即使该病有病程短、非致...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约15%-20%的人至少发生过一次荨麻疹。尊麻疹发病机制复杂,直至目前也尚未明确,已知真皮肥大细胞的活化和脱颗粒在其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儿童荨麻疹的发病率远低于成人且通常为自限型,即使该病有病程短、非致命性等临床特点,但对患者身体和心理影响较大,尤其是对儿童患者。现对儿童荨麻疹的发病机制、诱因、诊断和治疗的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荨麻疹 发病机制 鉴别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卵巢肿瘤的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玉兴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5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MRI平扫及弥散加权成像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卵巢良恶性肿瘤的MRI资料,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术前诊断卵巢良性肿瘤27例,恶性肿瘤19例;术后诊断良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18例。结论 ... 目的探讨MRI平扫及弥散加权成像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卵巢良恶性肿瘤的MRI资料,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术前诊断卵巢良性肿瘤27例,恶性肿瘤19例;术后诊断良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18例。结论 MRI具有良好的组织对比分辨率,平扫能显示病变的分布、形态、大小、肿瘤成分、边界,而弥散加权成像有助于区分肿瘤的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MRI 弥散加权成像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鉴别帕金森病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马惠姿 吴硕琳 王春雪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11期1070-1072,共3页
目的对比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传统教学法在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神经变性疾病科轮转学员随机分成传统教学组和PBL组。所有学员教学前先接... 目的对比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传统教学法在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神经变性疾病科轮转学员随机分成传统教学组和PBL组。所有学员教学前先接受对帕金森病及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熟悉度调查。传统教学组采用授课教学;PBL组以PBL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客观及主观教学指标成绩。结果教学前两组学员对帕金森病及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熟悉度无差异。教学后PBL组教学主观和客观考核成绩均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对教学过程的体验也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均P<0.05)。结论引入PBL教学法能显著提高学员在学习帕金森病及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鉴别中的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综合征 帕金森病 鉴别诊断 基于问题学习法
下载PDF
局限性肺部磨玻璃影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刘静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第4期577-580,共4页
目的研究局限性肺部磨玻璃影(f GGO)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98例行胸部CT示肺部有局限性的直径≤5 cm fGGO的患者根据病理诊断将其分为Ⅰ期肺癌组与良性病变组,比较2组病例的CT征象、不同TNM分期肺癌病例中单纯型磨玻璃影(pGGO)... 目的研究局限性肺部磨玻璃影(f GGO)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98例行胸部CT示肺部有局限性的直径≤5 cm fGGO的患者根据病理诊断将其分为Ⅰ期肺癌组与良性病变组,比较2组病例的CT征象、不同TNM分期肺癌病例中单纯型磨玻璃影(pGGO)与混合型磨玻璃影(mGGO)的差异,并评价f GGO诊断Ⅰ期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值及诊断一致率。结果Ⅰ期肺癌与良性病变分别为63例与35例,mGGO组的恶性率(71.21%)高于pGGO组(50.00%)(P<0.05)。随着肺癌病例TNM分期的提高,pGGO的比例呈降低趋势,而m GGO的比例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fGGO呈毛刺征(93.65%)、分叶征(74.60%)及血管集束征(80.95%)的比例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分别为45.71%、31.43%、51.43%)(均P<0.05)。根据CT fGGO表现对90例患者获得了正确的诊断,总一致率为91.84%(McNemar χ~2=0.50,P=0.727),灵敏度为92.06%,特异度为91.43%。阳性预测值为95.08%,阴性预测值为86.49%。结论 fGGO是早期肺癌的重要表现,病灶出现毛刺征、分叶征或血管集束征时提示恶性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限性磨玻璃影 体层摄像术 Ⅰ期肺癌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鉴别早期鼻咽癌与鼻咽良性增生的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铮 刘树学 +5 位作者 曹明明 杨荣强 唐玉德 张雄彪 任明达 梁方旭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在早期鼻咽癌(NPC)与鼻咽部良性增生鉴别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中山市中医院行MRI检查并进行IVIM-DWI成像的早期NPC患者(n=46)和鼻咽部良性增生患者(n=43)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在早期鼻咽癌(NPC)与鼻咽部良性增生鉴别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中山市中医院行MRI检查并进行IVIM-DWI成像的早期NPC患者(n=46)和鼻咽部良性增生患者(n=43)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记录所有患者的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表观扩散系数(ADC),比较两组各参数之间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参数诊断性能。结果与鼻咽良性增生组相比,早期NPC组的D、ADC0~1000、ADC300~1000较低[(0.67±0.05)×10^(-3) mm^(2)/s vs.(0.90±0.11)×10^(-3) mm^(2)/s、(0.65±0.09)×10^(-3) mm^(2)/s vs.(1.00±0.15)×10^(-3) mm^(2)/s、(0.59±0.05)×10^(-3) mm^(2)/s vs.(0.76±0.10)×10^(-3) mm^(2)/s](P<0.001),而早期NPC组的D*则高于鼻咽良性增生组[(32.87±4.80)×10^(-3) mm^(2)/s vs.(21.87±5.21)×10^(-3) mm^(2)/s](P<0.001);两组之间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6)。D和ADC300~1000的AUC分别为0.985和0.988,D<0.75×10^(-3) mm^(2)/s鉴别早期NPC与鼻咽良性增生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最高(100%、97.5%和96.9%)。结论IVMI-DWI在鉴别早期NPC和鼻咽良性增生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中D和ADC300~1000鉴别诊断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扩散加权成像 鼻咽癌 增生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钆贝葡胺诊断硬化肝小局灶性病变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光文 宋彬 +1 位作者 黄子星 刘曦姣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第4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双功能MR对比剂钆贝葡胺(Gd-BOPTA)对硬化肝背景下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51例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采用Gd-BOPTA进行肝脏动态增强扫描和肝胆期扫描,计算各序列肝实质信号强度、病灶-肝脏对噪比(CNR)的绝对值(|CNR|);... 目的探讨双功能MR对比剂钆贝葡胺(Gd-BOPTA)对硬化肝背景下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51例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采用Gd-BOPTA进行肝脏动态增强扫描和肝胆期扫描,计算各序列肝实质信号强度、病灶-肝脏对噪比(CNR)的绝对值(|CNR|);比较平扫和增强后各期肝实质信号变化情况及病灶-肝脏|CNR|及其变化(Δ|CNR|)。结果51例患者中共计有94个小于3 cm的病灶,包括小肝癌26个,胆管细胞癌1个,转移癌37个,血管瘤9个,不典型增生结节11个,局灶性结节增生6个,肝细胞腺瘤1个,炎性病灶3个。Gd-BOPTA增强后各期肝实质信号及|CNR|均显著增加(P<0.001)。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所有病灶符合应用常规含钆对比剂时的强化表现特征;肝胆期扫描时,局灶性结节增生呈等-高信号,3个肝细胞癌呈稍高信号,其余病灶呈相对低信号。结论 Gd-BOPTA动态增强扫描联合肝胆期扫描能提供硬化肝背景下小的局灶性病变的形态、血供、细胞来源及功能等信息,进而提高鉴别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结节 对比剂 鉴别诊断
下载PDF
10例青光眼法医临床学鉴定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晓瑞 刘军 +1 位作者 张玲莉 赵小红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278-280,共3页
目的探讨青光眼的形成机制、鉴别诊断、鉴定方法等相关问题。方法对10例青光眼的临床法医学鉴定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0例青光眼中,5例为外伤性青光眼,1例可能为混合型,4例属病理性青光眼;鉴定时间在伤后3-12个月,其中轻微伤2例,... 目的探讨青光眼的形成机制、鉴别诊断、鉴定方法等相关问题。方法对10例青光眼的临床法医学鉴定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0例青光眼中,5例为外伤性青光眼,1例可能为混合型,4例属病理性青光眼;鉴定时间在伤后3-12个月,其中轻微伤2例,轻伤6例,重伤2例。结论外伤性继发性青光眼的认定首先需有明确的眼部外伤史,其次是有能导致青光眼的损伤,而后监测眼压确诊青光眼;与病理性青光眼主要鉴别点为前房深浅、前房角、杯/盘比(C/D)、眼底血管改变等;损伤程度应在明确诊断及进行相关治疗后,主要依据视力及视野损害情况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临床学 眼外伤 青光眼 损伤程度 外伤性青光眼 法医临床学 鉴定分析 继发性青光眼 眼底血管改变 鉴别诊断 损伤程度 法医学鉴定 鉴定方法
下载PDF
食管皮脂腺异位内镜表现和临床病理分析(附国内19例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佰国 孟祥伟 +1 位作者 孙逊 刘磊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9期89-92,共4页
目的总结食管皮脂腺异位的内镜表现和病理特点,提高临床、内镜和病理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收治的5例以上消化道症状起病的食管皮脂腺异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文献中的14例食管皮脂腺异位的患... 目的总结食管皮脂腺异位的内镜表现和病理特点,提高临床、内镜和病理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收治的5例以上消化道症状起病的食管皮脂腺异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文献中的14例食管皮脂腺异位的患者资料,分析该病患者的内镜下表现和病理特点。结果19例患者中2例无临床症状,其余以上腹部不适、上腹部饱胀、上腹痛、胸骨后哽咽感、进食异物感、反酸和烧心等就诊,其中胸骨后哽咽感、进食异物感与该病相关性强,该病无阳性体征。该病内镜下常见诊断为黄色(斑)瘤(26.32%)、脂肪瘤(15.79%)、食管结节性增生(5.26%)、霉菌性食管炎(5.26%)和食管白斑(5.26%)等,误诊率高,病变多位于食管中下段(84.21%)。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食管皮脂腺异位,病理表现为成熟或幼稚皮脂腺细胞。结论食管皮脂腺异位为少见临床病变,临床无特异症状,误诊率高,应提高鉴别诊断能力,特别是与浅表型食管癌鉴别。该病确诊有赖于内镜及病理活检,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皮脂腺 皮脂腺异位 内镜下表现 鉴别诊断 病理特点 误诊
下载PDF
矽肺的X线表现及临床分析(2894例报告)
14
作者 杜芳莉 张升民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8年第6期318-320,共3页
目的:探讨矽肺的X线表现。材料与方法:对已诊断的2894例矽肺病例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94例矽肺主要X线表现为:全部病例均有圆形阴影,小阴影聚集846例,大阴影356例,肺门影增大668例,肺门淋巴结蛋壳样钙化267例,肺气肿704例,... 目的:探讨矽肺的X线表现。材料与方法:对已诊断的2894例矽肺病例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94例矽肺主要X线表现为:全部病例均有圆形阴影,小阴影聚集846例,大阴影356例,肺门影增大668例,肺门淋巴结蛋壳样钙化267例,肺气肿704例,网状阴影721例,矽肺并发肺结核356例。结论:X线胸片是诊断矽肺的基础,对矽肺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 X线征象 职业病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淋巴肉瘤白血病的鉴别诊断探讨
15
作者 阮红岩 《实用医技杂志》 2007年第6X期2451-245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淋巴肉瘤白血病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方法的比较。结果:尽管大多数学者认为淋巴肉瘤白血病是一种特殊类型,但通过收集上述两种疾病30例,分两组进行比较分析,二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淋巴肉瘤白血病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方法的比较。结果:尽管大多数学者认为淋巴肉瘤白血病是一种特殊类型,但通过收集上述两种疾病30例,分两组进行比较分析,二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结论:二者之间的鉴别诊断可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淋巴肉瘤白血病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甲亢伴发精神障碍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海涛 孟钢 马闯胜 《中原精神医学学刊》 2001年第3期154-155,153,共3页
为探讨甲亢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有躯体症状和体征,有复杂的精神症状,基础代谢率+30%以上组患者精神症状严重程度与基础代谢率+30%以下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 为探讨甲亢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有躯体症状和体征,有复杂的精神症状,基础代谢率+30%以上组患者精神症状严重程度与基础代谢率+30%以下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入院时误诊率达70%。提示:甲亢伴发精神障碍的精神症状随甲亢疾病本身加重而加重,提高认识,注意其躯体症状及体征有利于与功能性精神障碍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亢 精神障碍 鉴别诊断 病例分析
下载PDF
螺旋CT在胰腺癌、胰腺内分泌肿瘤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阿萌 康眼训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年第5期686-688,694,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胰腺癌、胰腺内分泌肿瘤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胰腺癌、胰腺内分泌肿瘤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共9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CT诊断结果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胰腺癌、胰腺内分泌肿瘤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胰腺癌、胰腺内分泌肿瘤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共9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CT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胰腺癌、胰腺内分泌肿瘤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在形状、密度、平扫密度以及三期增强扫描密度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此外,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组患者主要以胰腺肿胀为影像学表现,CT结果大多为弥漫性强化减低,胰管改变以不规则狭窄为主,易累及肾脏;胰腺癌组患者主要CT表现为弥漫性密度减低,胰管改变以截断为主;胰腺内分泌肿瘤更易出现胰周包膜样边缘、血管受侵犯以及假囊肿形成。上述特征性表现与其他疾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螺旋CT在胰腺癌、胰腺内分泌肿瘤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作为相关疾病定位及定性诊断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胰腺癌 胰腺内分泌肿瘤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多原发肺癌病理结果与AI辅助CT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大胜 王大为 +2 位作者 黄宇清 刘晓旭 霍志毅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第2期77-80,95,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诊断多原发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MPLC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进而探索AI在MPLC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2019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收治...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诊断多原发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MPLC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进而探索AI在MPLC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2019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收治的26例MPLC患者信息,共57个癌灶作为分析样本,采用AI辅诊系统定量分析目标病灶的结节大小、密度,并对结节的良恶性进行预测。根据病理分期将入组目标病灶分为两组,采用列联表χ^2检验组间AI辅诊系统预测的结节类型的关联性。接着,对不同病理分期(0期、T1a1、T1a2、T1a3、T1b、T3a、T3b)与AI辅诊系统测量值进行线性相关性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不同病理分期组(二分类时),与AI辅诊系统预测的结节类型存在显著的关联性(P<0.05);同时,AI辅诊系统自动测量的结节体积、最长径和最短径与不同病理分期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01);随着病理分期的改变,AI辅诊系统测量的最长径值增大;结节体积和最长径测量值随着肿瘤面积的增加而增大。结论AI诊断不同临床病理分期的MPLC时具有较好区分性能,与基于病理结果的诊断一致性高。在临床影像诊断工作中,可以参考AI的预测结果,对可疑恶性的肺结节重点观察,结合AI的体积测量和其他征象提示临床MPLC的可能性,提高MPLC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多原发肺癌 磨玻璃结节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软斑病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丽燕 刘永建 +2 位作者 邓永敏 陈虹 张声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00-603,共4页
目的探讨软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4例软斑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征,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4例软斑病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5~69岁,平均44.8岁;其中2例病变位于膀胱,1... 目的探讨软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4例软斑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征,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4例软斑病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5~69岁,平均44.8岁;其中2例病变位于膀胱,1例位于右肾周和右肾下极,1例位于腹膜后。组织学形态均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背景中,见大量泡沫状组织细胞及少量的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组织细胞胞质嗜酸性、颗粒状,其内散在一些蓝色钙化小体,部分呈靶环或同心圆样结构,即软斑小体(M-G小体)。PAS和普鲁士蓝染色(+),免疫组化示组织细胞CD68和AACT弥漫(+),浆细胞CD38和CD138(+);AEl/AE3、S-100蛋白、CD1a、CD21和CD23均(-);Ki-67增殖指数为1%。随访5~18个月,均预后良好。结论软斑病是一种可以治愈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影像学常表现为占位,临床易误诊为肿瘤,确诊主要依靠病理诊断。临床治疗主要应用抗生素和/或手术切除。鉴别诊断包括颗粒细胞瘤、分化差的癌和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斑病 M-G小体 鉴别诊断 免疫组化 特殊染色
下载PDF
7例转移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9
20
作者 陆鸣 韦萍 +2 位作者 陈书媛 张彦宁 王翠芝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描述肺、肾上腺、甲状腺转移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RCCs)的病理特点,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和免疫组化方法,对7例转移性透明细胞性RCCs及其中5例的肾原发性癌染色并观察。结果转移性透明细胞性RCCs组织学具有实性巢状、... 目的描述肺、肾上腺、甲状腺转移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RCCs)的病理特点,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和免疫组化方法,对7例转移性透明细胞性RCCs及其中5例的肾原发性癌染色并观察。结果转移性透明细胞性RCCs组织学具有实性巢状、有/无腔的腺泡状及腺管状结构,间质少且富于血管。免疫组化示全部转移性及原发性透明细胞性RCCs表达CD10、CK和vimentin。结论在肿瘤发生部位特异性抗体阴性表达的情况下,结合肿瘤组织学特征,应考虑转移性透明细胞性RCCs。CD10是鉴别转移性透明细胞性RCCs的首选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0 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 转移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