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料脂肪水平对鳡幼鱼生长、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3
1
作者 赵巧娥 朱邦科 +6 位作者 沈凡 樊启学 宋林 杨磊 杨威 孙存军 陈海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7-363,共7页
将初始均质量(8.26±0.81)g的鳡(Elopichthys bambusa)300尾,随机分为5组,分别投喂5种脂肪水平(A组:3%、B组:6%、C组:9%、D组:12%、E组:15%)的等氮(45.64%±0.20%)、等能(16.82±0.11MJ/kg)饲料56d,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鳡幼... 将初始均质量(8.26±0.81)g的鳡(Elopichthys bambusa)300尾,随机分为5组,分别投喂5种脂肪水平(A组:3%、B组:6%、C组:9%、D组:12%、E组:15%)的等氮(45.64%±0.20%)、等能(16.82±0.11MJ/kg)饲料56d,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鳡幼鱼生长、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增重率、特定生长率(SGR)先升后降,B组显著高于A、E组(P<0.05),回归分析得出,饲料脂肪含量为7.71%时SGR最高;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饵料系数先降后升,B组显著低于A、D、E组(P<0.05),蛋白质效率先升后降,B组最高;肝体比(HSI)随饲料脂肪含量增加而升高,A组显著低于C、D、E组(P<0.05);鱼体脂肪、肝脏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同HSI,体蛋白含量先升后降;随饲料脂肪水平上升,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力及总胆汁酸含量呈上升趋势,总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呈降低趋势。经分析认为,鳡最适饲料脂肪含量为7.71%,含量过高使鳡生长缓慢,脂肪代谢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脂肪 生长 体成分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及其在低温应激下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2
2
作者 石桂城 董晓慧 +4 位作者 陈刚 谭北平 迟淑艳 杨奇慧 刘泓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54-2164,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及其在低温应激下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在基础饲料(含1.95%脂肪)中添加0、4%、6%、8%豆油,制成4种不同脂肪水平(分别为1.95%、6.19%、8.0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及其在低温应激下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在基础饲料(含1.95%脂肪)中添加0、4%、6%、8%豆油,制成4种不同脂肪水平(分别为1.95%、6.19%、8.03%和9.95%)的试验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37.0±1.0)g的吉富罗非鱼8周。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饲养试验结束后,以28℃为对照,水温按1℃/h的速率降至15℃进行低温应激试验。结果表明:1)各组间成活率(SR)、饲料系数(FCR)无显著差异(P>0.05),增重率(WGR)及特定生长率(SGR)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饲料脂肪水平达6.19%后增加不显著(P>0.05)。2)低温应激下,饲料脂肪水平对除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外的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血清中GLU、总蛋白(TP)、胆固醇(CH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逐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先升高后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略微下降后再升高。3)低温应激下,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肝脏中饱和脂肪酸(SFA)比例下降,不饱和脂肪酸(UFA)比例上升。饲料脂肪水平对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比例及n-3/n-6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适当的饲料脂肪水平(6.19%)能够促进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提高其抗低温应激的能力;过高的饲料脂肪水平(8.03%及以上)可导致血液转氨酶活性升高,加重低温应激下鱼类代谢负担,不利于鱼体健康及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饲料脂肪水平 生长性能 低温应激 血清生化指标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体脂沉积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1
3
作者 韩光明 王爱民 +4 位作者 徐跑 吕富 封功能 於叶兵 杨文平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8-349,共12页
研究了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Genetic Improvement of Farmed Tilapia,GIFT)的部分形体指标、肌肉肝脏及腹腔脂肪组织的脂肪沉积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同时探讨了鱼体对饲料脂肪酸的吸收利用能力。实验设置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1.73%、3... 研究了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Genetic Improvement of Farmed Tilapia,GIFT)的部分形体指标、肌肉肝脏及腹腔脂肪组织的脂肪沉积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同时探讨了鱼体对饲料脂肪酸的吸收利用能力。实验设置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1.73%、3.71%、5.69%、7.67%、9.64%、16.55%共6个梯度组,每组3个重复,饲养90d。结果显示:5.69%、7.67%及9.64%脂肪组吉富罗非鱼肥满度较高;1.73%和16.55%脂肪组的肝体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除了1.73%脂肪组,其他各组中饲料脂肪水平越高,鱼体的脏体指数越高。7.67%脂肪组吉富罗非鱼肌肉脂肪含量显著高于3.71%组(P<0.05),同时显著低于16.55%组(P<0.05),但是其肝脏中脂肪含量与其他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饲料脂肪水平越高,鱼体的脂肪含量越高,同时不饱和脂肪酸在总脂肪酸中的比例越高。结果表明,饲料脂肪水平影响吉富罗非鱼的部分形体指标,尤其对肝脏形态的影响较为明显。饲料中过多的脂肪容易在肌肉和肝脏组织中沉积,同时鱼体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能够反映饲料的脂肪水平和脂肪酸组成。本研究旨在为饲料脂肪水平的合理设置及脂肪营养对脂肪代谢的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体脂沉积 脂肪酸组成 饲料脂肪水平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白甲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8
4
作者 向枭 周兴华 +5 位作者 陈建 黄辉 李代金 王文娟 吴青 周小秋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05-1816,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白甲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始体质量为(0.78±0.05)g的白甲鱼幼鱼90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饲喂豆油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2%、4%、6%、8%和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白甲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始体质量为(0.78±0.05)g的白甲鱼幼鱼90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饲喂豆油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2%、4%、6%、8%和10%(实测脂肪水平为2.83%、4.52%、6.68%、9.14%、11.35%和14.07%)的试验饲料,养殖期为60 d。结果表明: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白甲鱼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饲料系数(FCR)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饲料脂肪水平为11.35%时WGR、SGR达到最大(分别为362.98%和3.06%/d),显著高于除6.68%和9.14%组之外的其他各组(P<0.05);饲料脂肪水平为9.14%时PER达到最大(3.70%),而FCR达到最小(1.34),显著高于/低于除11.35%组之外的其他各组(P<0.05)。白甲鱼幼鱼的肝体比则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上升,6.68%、9.14%、11.35%和14.07%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白甲鱼幼鱼的脏体比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可知,白甲鱼幼鱼WGR、SGR、FCR及PER最优时,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10.12%、9.56%、9.42%和10.18%。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白甲鱼幼鱼全鱼及肌肉粗脂肪含量逐渐升高,而全鱼及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则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饲料脂肪水平对白甲鱼幼鱼全鱼及肌肉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白甲鱼幼鱼的血清胆固醇(CHO)和甘油三酯(TG)含量先升高后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胆汁酸(TBA)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逐渐升高,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则逐渐降低。饲料脂肪水平为9.14%时,血清CHO含量达到最高,且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脂肪水平为11.35%时,血清TG含量达到最高,且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得出,适宜的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甲鱼幼鱼 饲料脂肪水平 生长性能 体组成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饲料中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幼鱼成活率、肌肉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韩光明 王爱民 +2 位作者 徐跑 罗前明 孙雪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9-474,共6页
研究了吉富罗非鱼幼鱼的成活率、肌肉成分及消化酶活性与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的关系。设置饲料中鱼油添加量为0%、2%、4%、6%、8%和15%共6个梯度组,其脂肪水平分别为1.73%、3.71%、5.69%、7.67%、9.64%和16.55%共3个重复,饲养90d。吉富... 研究了吉富罗非鱼幼鱼的成活率、肌肉成分及消化酶活性与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的关系。设置饲料中鱼油添加量为0%、2%、4%、6%、8%和15%共6个梯度组,其脂肪水平分别为1.73%、3.71%、5.69%、7.67%、9.64%和16.55%共3个重复,饲养90d。吉富罗非鱼饲养中成活率的范围在84.76%~99.05%之间,但是投喂16.55%饲料的吉富罗非鱼成活率显著低于3.71%脂肪组(P<0.05)。吉富罗非鱼摄食量变化范围为(0.94±0.04)~(1.34±0.02)g/d,当饲料中脂肪水平大于7.67%时其摄食量显著下降(P<0.05)。7.67%组的试验末鱼平均体重和体长显著大于1.73%及16.55%组(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提高,吉富罗非鱼的肌肉脂肪含量上升,变化范围为2.29%~4.27%,水分、粗蛋白、粗灰分及磷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吉富罗非鱼胃和肠道中蛋白酶活性没有显著变化(P>0.05),前肠和中肠的脂肪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前肠中的淀粉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试验证明,高脂肪水平的饲料导致吉富罗非鱼成活率下降,摄食量减少;饲料脂肪水平提高,吉富罗非鱼肌肉脂肪含量随之增加,胃和肠道中的蛋白酶活性变化较小,但是肠道中脂肪酶的活性受到了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脂肪水平 成活率 肌肉成分 消化酶活性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大鳞副泥鳅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曾本和 廖增艳 +3 位作者 吴双 赵杰锌 向枭 王强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05-1113,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大鳞副泥鳅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0.15±0.01)g的大鳞副泥鳅幼鱼1 62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90尾鱼,分别投喂脂肪水平为2.50%、4.49%、6.4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大鳞副泥鳅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0.15±0.01)g的大鳞副泥鳅幼鱼1 62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90尾鱼,分别投喂脂肪水平为2.50%、4.49%、6.48%、8.47%、10.46%和12.45%的试验饲料,养殖时间为60 d。结果表明:大鳞副泥鳅幼鱼的特定生长率(SGR)在饲料脂肪水平为8.47%时最高,为4.99%/d,除与10.46%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显著高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饲料系数(FCR)在饲料脂肪水平为8.47%时最低,为1.09,除与10.46%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显著低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可知,大鳞副泥鳅幼鱼SGR、FCR最优时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9.18%、9.00%。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大鳞副泥鳅幼鱼肝胰脏及前肠蛋白酶、脂肪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8.47%组达到最高值,除与10.46%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显著高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肝胰脏和前肠淀粉酶的活性则呈先下降后逐渐趋于稳定的趋势。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8.47%组达到最高值,除与10.46%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显著高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由此得出,适宜的饲料脂肪水平可促进大鳞副泥鳅幼鱼的生长,提高其蛋白酶与脂肪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大鳞副泥鳅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其饲料的适宜脂肪水平为8.47%-10.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鳞副泥鳅幼鱼 饲料脂肪水平 生长性能 消化酶活性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白甲鱼幼鱼形体指数、脂肪沉积和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向枭 周兴华 +5 位作者 陈建 王文娟 黄辉 李代金 吴青 周小秋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49-1358,共10页
实验评价了不同饲料脂肪水平对白甲鱼形体指数、脂肪沉积和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选用初始均质量(0.78±0.05)g的白甲鱼幼鱼900尾,随机分成6个实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实验鱼,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2%、4%、6%、8%和10... 实验评价了不同饲料脂肪水平对白甲鱼形体指数、脂肪沉积和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选用初始均质量(0.78±0.05)g的白甲鱼幼鱼900尾,随机分成6个实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实验鱼,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2%、4%、6%、8%和10%的豆油,设计出脂肪水平为2.83%、4.52%、6.68%、9.14%、11.35%和14.07%的6种等氮(蛋白质含量为40%)等能(总能为16.30 MJ/kg)的实验饲料,养殖时间为60 d。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白甲鱼幼鱼肥满度(CF)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脂肪水平为9.14%时最大,为2.64%,但饲料脂肪水平为6.68%~14.07%时差异不显著(P>0.05),肝体指数(HSI)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脏体指数(VSI)则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呈略微上升趋势(P>0.05);白甲鱼幼鱼肌肉和肝脏中脂肪的含量易受饲料脂肪水平的影响。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肌肉和肝脏脂肪含量均呈上升趋势,饲料脂肪水平对饲料氮的沉积量无明显影响(P>0.05),能量沉积量则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4.07%时最高,氮和能量的沉积率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分别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1.35%和9.14%时达到最大,脂肪的沉积量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但脂肪沉积率则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逐渐降低(P<0.05);白甲鱼幼鱼肠道脂肪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在脂肪水平为9.14%时最大,为296.03 U/g,脂蛋白酯酶、肝脂酶和总酯酶活性则呈先升后降并逐渐趋于稳定,均在饲料脂肪水平为9.14%时达到最高;脂肪合成酶则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0.05)。说明适当的饲料脂肪水平可以提高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但过高的脂肪水平(11.35%及以上)将使白甲鱼肝脏脂肪沉积增多,不利于鱼类健康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甲鱼 脂肪水平 形体指数 脂肪沉积 脂肪代谢酶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许氏平鲉脂肪沉积、血液生化指标及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宋理平 冒树泉 +2 位作者 马国红 张延华 许鹏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79-1888,共10页
以鱼油为脂肪源,分别配制脂肪水平为3.7%、6.8%、9.6%、13.1%、15.6%的5种实验饲料,对平均初始体质量为(7.13±0.03)g的许氏平鲉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实验,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许氏平鲉形体指数、脂肪沉积、血液生化指标与脂肪代谢酶... 以鱼油为脂肪源,分别配制脂肪水平为3.7%、6.8%、9.6%、13.1%、15.6%的5种实验饲料,对平均初始体质量为(7.13±0.03)g的许氏平鲉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实验,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许氏平鲉形体指数、脂肪沉积、血液生化指标与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肝体指数、脏体指数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显著提高(P<0.05),脂肪水平对肥满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许氏平鲉鱼体脂肪沉积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显著提高(P<0.05),15.6%全鱼、肌肉、肝脏脂肪含量最高,显著高于3.7%、6.8%组(P<0.05)。随着脂肪添加量的增加,许氏平鲉肝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和苹果酸脱氢酶(MHD)活性显著降低(P<0.05),15.6%与13.1%组G6PDH、MHD活性显著低于3.7%和6.8%组(P<0.05);肝酯酶(HL)和脂蛋白酯酶(LPL)活性显著升高(P<0.05),15.6%与13.1%组HL和LPL活性显著高于3.7%和6.8%组(P<0.05)。血液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CHO)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增加有下降的趋势,15.6%组的TG和CHO含量显著低于3.7%和6.8%组(P<0.05);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与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呈上升趋势(P<0.05),15.6%组最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0.05)。研究表明,饲料脂肪水平对许氏平鲉形体指数、脂肪沉积、血液生化指标及脂肪代谢酶活性影响显著,但过高的脂肪水平将使许氏平鲉肝脏脂肪沉积增多,当饲料脂肪水平高于9.6%时不利于鱼类健康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氏平鲉 脂肪水平 形体指数 脂肪沉积 血液生化指标 脂肪代谢酶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血液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朱婷婷 李琦 +3 位作者 朱浩拥 王和伟 李二超 陈立侨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8-67,共10页
以鱼油、豆油、亚麻籽油等比例混合,配成脂肪含量分别为5.45%(L1)、7.00%(L2)、10.44%(L3)、14.37%(L4)、16.34%(L5)、18.91%(L6)及20.15%(L7)的等氮饲料,饲喂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6.20±0.02)g]8周。实验结... 以鱼油、豆油、亚麻籽油等比例混合,配成脂肪含量分别为5.45%(L1)、7.00%(L2)、10.44%(L3)、14.37%(L4)、16.34%(L5)、18.91%(L6)及20.15%(L7)的等氮饲料,饲喂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6.20±0.02)g]8周。实验结果表明,L3组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最大,但与L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L3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且饲料系数最低。L6和L7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L2和L3组(P<0.05)。将幼鱼的增重率与饲料脂肪水平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俄罗斯鲟幼鱼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0.69%时生长最佳。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各组鱼的肝体比和体粗脂肪有上升趋势,其中肝体比在饲料脂肪含量大于14.37%时显著增大(P<0.05)。血清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也随脂肪水平升高而显著提高(P<0.05),提示脂肪过高会影响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降低蛋白质效率,导致脂肪在体内的过量积蓄。L7组鱼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最高,而L1组鱼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最高。肝脏脂蛋白酯酶活性随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而升高,脂肪酸合成酶活性则随脂肪水平升高而降低,提示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会促进鱼体脂肪的分解代谢。肝脏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显著升高(P<0.05),表明脂肪含量过高会导致脂质过氧化,引发机体抗氧化酶活性的升高。综合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血液指标及抗氧化性能,建议生产中将幼鱼的饲料脂肪水平控制在7.00%~10.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鲟 脂肪水平 生长性能 血清指标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黄姑鱼幼鱼生长性能、肌肉组成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叶坤 王秋荣 +2 位作者 谢仰杰 王志勇 陈庆凯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18-1426,共9页
本研究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4.07%(L4组)、7.04%(L7组)、10.05%(L10组)和12.97%(L13组)的4种等氮配合饲料,并将1 200尾初始平均体重为(41.7±3.1)g的黄姑鱼幼鱼分成4组,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 本研究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4.07%(L4组)、7.04%(L7组)、10.05%(L10组)和12.97%(L13组)的4种等氮配合饲料,并将1 200尾初始平均体重为(41.7±3.1)g的黄姑鱼幼鱼分成4组,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黄姑鱼幼鱼生长性能、肌肉组成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100尾鱼。结果表明:L4和L7组黄姑鱼幼鱼的终末均重、终末均体长、增重率、成活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肥满度和脏体比均显著高于L10和L13组(P<0.05);L7组黄姑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肝体比显著高于L10和L13组(P<0.05),但L7和L4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4、L7和L10组黄姑鱼幼鱼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L13组(P<0.05),L4、L7和L10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4组黄姑鱼幼鱼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L7、L10和L13组(P<0.05),L7、L10和L1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7组黄姑鱼幼鱼的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L4、L10和L13组(P<0.05),L4、L10和L1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4和L7组黄姑鱼幼鱼的血浆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L10和L13组(P<0.05),而葡萄糖和胆固醇含量以及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显著低于L10和L13组(P<0.0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黄姑鱼幼鱼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7.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幼鱼 饲料脂肪水平 生长性能 肌肉组成 血浆生化指标
下载PDF
不同脂肪含量饲料对吉富罗非鱼鱼种生长性能、脂蛋白脂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爱民 杨文平 +4 位作者 於叶兵 吕富 吴文静 封功能 王资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6-102,共7页
试验选用均质量(2.63±0.16 g)的吉富罗非鱼鱼种315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分别饲喂3.7%、7.7%和16.6%的低、中、高脂肪水平的等氮饲料,探讨不同脂肪含量饲料对吉富罗非鱼鱼种生长、肝体指数、脂肪沉积、脂蛋白脂... 试验选用均质量(2.63±0.16 g)的吉富罗非鱼鱼种315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分别饲喂3.7%、7.7%和16.6%的低、中、高脂肪水平的等氮饲料,探讨不同脂肪含量饲料对吉富罗非鱼鱼种生长、肝体指数、脂肪沉积、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LPL基因表达与脂肪沉积的关联规律,试验周期90 d。结果显示:(1)饲喂高脂饲料的试验鱼肝体指数、脏体指数显著升高,肥满度无显著变化,肝脏与肌肉脂肪含量显著升高;(2)饲喂高脂肪饲料试验鱼的增重率显著下降、饲料系数下降显著;(3)LPL基因在吉富罗非鱼鱼种肝脏和肌肉中均有表达,但肝脏中LPL mRNA表达丰度显著高于肌肉;(4)在再投喂48 h内,在第6小时时,高脂肪试验组鱼肝脏LPL活性显著高于中、低脂肪试验组,但随后显著降低,显著低于3.7%试验组;7.7%和3.7%试验组鱼肝脏LPL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5)饲喂高脂饲料的试验鱼肝脏中LPL mRNA表达丰度最高,显著高于3.7%低脂试验组;(6)吉富罗非鱼肝体指数、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与肝脏LPL表达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结果表明,LPL mRNA在吉富罗非鱼肝脏和肌肉中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高脂饲料显著抑制了吉富罗非鱼鱼种增重;高脂饲料显著促进了吉富罗非鱼肝脏LPL的分泌,诱导了其肝脏中LPL基因表达,促进肝脏与肌肉脂肪沉积;LPL基因参与调节吉富罗非鱼脂肪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脂酶(LPL) 饲料脂肪水平 LPL基因表达 脂肪沉积 吉富罗非鱼
下载PDF
奥尼罗非鱼仔稚鱼饲料中适宜脂肪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池作授 耿旭 +5 位作者 郭云学 董晓慧 黄翔鹄 王辉 陈刚 李瑞伟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2-36,共5页
为研究奥尼罗非鱼仔稚饲料中最适脂肪水平,采用脂肪水平分别为3%、5%、7%、9%、11%和13%的6种饲料投喂奥尼罗非鱼仔稚鱼28d。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脂肪含量从3%上升到11%,增重率先升高,在11%到达最高值,随后又逐渐下降,11%组显著高于其... 为研究奥尼罗非鱼仔稚饲料中最适脂肪水平,采用脂肪水平分别为3%、5%、7%、9%、11%和13%的6种饲料投喂奥尼罗非鱼仔稚鱼28d。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脂肪含量从3%上升到11%,增重率先升高,在11%到达最高值,随后又逐渐下降,11%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特定生长率、成活率的变化趋势与增重率相似,饲料脂肪水平不影响鱼的肥满度。饲料脂肪添加水平和增重率的二次回归分析表明,饲料脂肪含量在10.98%时,罗非鱼仔稚鱼有最大的增重效果。(2)鱼体水分、蛋白质和灰分含量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下降(P<0.05),体脂肪随饲料脂肪含量的升高而升高(P<0.05)。(3)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随饲料脂肪含量升高而显著下降(P<0.05),脂肪酶活性则随饲料脂肪含量升高而不断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脂肪水平 奥尼罗非鱼 仔稚鱼 生长 消化酶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美国红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雪菲 田丽霞 +2 位作者 牛津 刘福佳 刘永坚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448-3456,共9页
通过57 d的养殖试验评估饲料脂肪水平对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生长性能、体组成、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共配制蛋白质水平为47%,脂肪水平分别为7.19%、9.17%、10.94%、13.04%和14.20%的5种等氮饲料,每种饲料设4个重复,每个重... 通过57 d的养殖试验评估饲料脂肪水平对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生长性能、体组成、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共配制蛋白质水平为47%,脂肪水平分别为7.19%、9.17%、10.94%、13.04%和14.20%的5种等氮饲料,每种饲料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养30尾美国红鱼[初始体重(19.88±0.26)g]。结果显示:7.19%组的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13.04%、14.20%组(P〈0.05),但3个低水平组(7.19%、9.17%、10.9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效率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下降;与之相反,饲料系数呈上升趋势,其中7.19%、9.17%组显著低于13.04%、14.20%组(P〈0.05);此外,13.04%、14.20%组的脏体比、肠脂比显著大于其他3组(P〈0.05)。全鱼、肝脏的粗脂肪含量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持续上升,以7.19%组最低;而全鱼粗蛋白质含量则以9.17%组最高。肝脏组织学检查显示,各组试验鱼发生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程度与饲料脂肪水平呈正相关。综上所述,美国红鱼人工配合饲料中脂肪的推荐水平为7.19%-9.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红鱼 饲料脂肪水平 生长 体组成 肝脏组织结构
下载PDF
超微化雷竹笋膳食纤维对高脂血症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苏玉 李璐 +1 位作者 黄亮 付晓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03-210,共8页
本实验将3种不同方式粉碎处理的雷竹笋膳食纤维(Phyllostachys praecox shoot dietary fiber,PPDF)悬浮于纯净水中,以2.5 g/(kg·d mb)、20 mL/kg的剂量灌胃给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脂血症小鼠,研究不同超微化处理的PPDF对小鼠高脂血症... 本实验将3种不同方式粉碎处理的雷竹笋膳食纤维(Phyllostachys praecox shoot dietary fiber,PPDF)悬浮于纯净水中,以2.5 g/(kg·d mb)、20 mL/kg的剂量灌胃给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脂血症小鼠,研究不同超微化处理的PPDF对小鼠高脂血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基础对照组相比,高脂模型组小鼠的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浓度、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AI)及脂/体比极显著增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及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增加(P<0.05);小鼠粪便干硬,含水率降低,粪脂质量分数及粪胆固醇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高脂对照组对比,PPDF能极显著降低小鼠的体质量及血清中TC、TG、LDL-C浓度、AI值、脂/体比,极显著增加HDL-C浓度(P<0.01);血清及肝脏中的SOD活力增强,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小鼠粪便的含水率逐渐增加,粪脂质量分数及粪胆固醇含量降低(P<0.05)。同时,在PPDF灌胃剂量相同的条件下,PPDF粒度越小对高脂血症小鼠的作用越明显,表明PPDF对高脂血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笋 膳食纤维 超微化 高脂血症小鼠 血脂水平
下载PDF
饲料中脂肪水平及脂肪源对大菱鲆幼鱼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满铭叁 隋仲敏 +4 位作者 周慧慧 王旋 徐玮 麦康森 何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6-36,共11页
本实验研究了饲料脂肪水平及脂肪来源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的生长、体组成及脂质代谢的影响。实验包括6组等氮实验饲料,分别以鱼油和豆油为主要脂肪源,设计3个脂肪水平(8%、12%和16%)的实验饲料(分别为F8组、F12组、F16组... 本实验研究了饲料脂肪水平及脂肪来源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的生长、体组成及脂质代谢的影响。实验包括6组等氮实验饲料,分别以鱼油和豆油为主要脂肪源,设计3个脂肪水平(8%、12%和16%)的实验饲料(分别为F8组、F12组、F16组和S8组、S12组和S16组)。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3.01±0.01)g的大菱鲆幼鱼,随机分到18个养殖桶中,每桶30尾,采用定量投喂方式进行投喂,养殖周期56 d。研究显示:随着饲料中脂肪含量上升,饲喂鱼油饲料的鱼体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有增高趋势,F16组鱼体生长性能显著优于F8组;而饲料中添加过高剂量豆油(S16组)对鱼体生长有明显抑制现象。饲料中脂肪水平显著影响大菱鲆肝体比和脏体比指数,而鱼体肥满度则受脂肪源影响显著。实验饲料组成对大菱鲆鱼体水分含量和粗蛋白含量无影响,但显著影响鱼体粗脂肪含量,鱼体粗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升高而上升。饲料脂肪来源显著影响大菱鲆肝脏脂肪含量,豆油组肝脏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鱼油组,且豆油组大菱鲆肝脏脂肪含量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而显著提高。进一步检测大菱鲆脂代谢相关基因发现,饲料脂肪水平及来源显著影响大菱鲆肝脏脂肪合成、氧化等基因表达。综上所述,大菱鲆幼鱼饲料中脂肪水平在12%~16%时鱼体呈现最佳生长性能,饲料中添加过多豆油显著影响鱼体生长及肝脏脂肪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大菱鲆 脂肪水平 鱼油 豆油 生长 脂代谢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淡黑镊丽鱼生长及色素蓄积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付旭 崔前进 +6 位作者 陈冰 杨博学 蔡忠璐 王旭 刘霞 姜志强 韩雨哲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6-62,共7页
为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淡黑镊丽鱼Labidochromis caeruleus生长、体态及色素积累的影响,选取淡黑镊丽幼鱼120尾(初始体质量为1.70 g±0.09 g),分为Z1(对照)、Z2、Z3、Z4、Z5共5组,投喂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7.44%、9.86%、10.91%、15.25... 为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淡黑镊丽鱼Labidochromis caeruleus生长、体态及色素积累的影响,选取淡黑镊丽幼鱼120尾(初始体质量为1.70 g±0.09 g),分为Z1(对照)、Z2、Z3、Z4、Z5共5组,投喂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7.44%、9.86%、10.91%、15.25%和23.69%的等氮饲料,饲料中添加叶黄素为200 mg/kg,每个试验组设3个平行,养殖68 d后测定淡黑镊丽鱼生长及色素蓄积情况。结果表明:Z3组淡黑镊丽鱼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均最高且显著高于Z1组(P<0.05);Z3组饲料系数最小;Z3、Z4组存活率最高,Z5组存活率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鱼体脏体比虽有升高趋势但变化不显著(P>0.05),而Z3、Z4组肝体比则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Z3组肥满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鱼体各组织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呈升高趋势;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各组鱼体亮度(L^*)无显著性变化(P>0.05),但黄度(b^*)呈先升高后下降、红度(a^*)呈升高的趋势,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组红度和黄度都持续升高;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鱼体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呈增加趋势,Z5组酶活力最高且显著高于Z1组(P<0.05)。研究表明,淡黑镊丽鱼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10.76%,饲料中脂肪过高或过低对淡黑镊丽鱼的生长和体色均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黑镊丽鱼 脂肪水平 生长 体色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中间球海胆幼胆生长、消化酶和热胁迫后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侯受权 左然涛 +4 位作者 常亚青 李广 宋坚 张伟杰 赵冲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8-543,共6页
为了确定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幼胆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采用摄食生长试验探讨了饲料中脂肪水平(3%、6%、9%、12%和15%)对海胆幼胆存活、生长、消化酶和热胁迫后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试验共进行96 d。结果表明:... 为了确定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幼胆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采用摄食生长试验探讨了饲料中脂肪水平(3%、6%、9%、12%和15%)对海胆幼胆存活、生长、消化酶和热胁迫后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试验共进行96 d。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6%饲料脂肪水平组海胆增重率最高,显著高于15%脂肪组(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中间球海胆消化道中脂肪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淀粉酶活力显著下降(P〈0.05),胃蛋白酶活力有下降趋势(P〉0.05);饲料脂肪水平显著影响热胁迫后海胆体腔液中抗氧化酶活力,其中热胁迫2 h后,12%脂肪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最高,显著高于15%脂肪组(P〈0.05);热胁迫6 h后,海胆体腔液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最高值出现在6%脂肪组,且高于12%和15%脂肪组。研究表明,6%饲料脂肪水平时中间球海胆幼胆的生长速率最快,6%~12%饲料脂肪水平能够显著提高热胁迫后海胆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球海胆 饲料脂肪水平 消化酶 抗氧化酶
下载PDF
逆流运动及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穆小平 林小涛 +1 位作者 朱志明 许忠能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11-1420,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逆流运动及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对初始体重为(59.36±5.88)g的雄性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分别投喂脂肪水平为0(A组)、3%(B组)、6%(C组)、9%(D组)、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逆流运动及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对初始体重为(59.36±5.88)g的雄性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分别投喂脂肪水平为0(A组)、3%(B组)、6%(C组)、9%(D组)、12%(E组)和15%(F组)的饲料,每种饲料分别设置3个逆流运动强度[水流速分别为0(静水组)、1.0(低强度运动组)、1.5 bl/s(高强度运动组)],共包含18个试验组(分别为0A、1A、1.5A、0B、1B、1.5B、0C、1C、1.5C、0D、1D、1.5 D、0 E、1 E、1.5 E、0 F、1 F和1.5 F组)。每组分配10尾试验鱼,饲养42 d后测定试验鱼生长指标和肌肉营养成分。结果显示:各组试验鱼存活率均达90%以上。与静水组相比,投喂低脂肪水平(0、3%)和中脂肪水平(6%、9%)饲料时,运动组试验鱼终末体重增加1.72%~31.79%,而投喂高脂肪水平(12%、15%)饲料时,运动组终末体重下降2.07%~27.07%。在饲料脂肪水平为0~9%时,相同脂肪水平下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均随逆流运动强度增加而上升,但当饲料脂肪水平达到12%~15%时,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则均随逆流运动强度上升而出现下降趋势。相比静水组,逆流运动使得试验鱼白肌粗蛋白质含量增加0.83%~3.41%,红肌粗蛋白质含量增加0.06%~13.25%;同一逆流运动强度下,白肌粗蛋白质含量随饲料脂肪水平升高呈先降后升趋势,而红肌粗蛋白质含量则呈下降趋势。逆流运动对试验鱼肌肉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百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是,随饲料脂肪水平升高,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百分含量增加10.19%~52.67%。由此得出,逆流运动能够提高吉富罗非鱼肌肉粗蛋白质含量,适当增加饲料脂肪水平有利于生长,并增加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且在较低饲料脂肪水平下适当强度的逆流运动的促生长效应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逆流运动 饲料脂肪水平 生长 营养成分
下载PDF
强化复合膳食纤维饮食对单纯性肥胖者体重和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毛春英 丰丽莉 +1 位作者 金辉 周燕 《浙江预防医学》 2010年第8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强化复合膳食纤维饮食对单纯性肥胖者体重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68例单纯性肥胖者随机分为强化膳食纤维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从基线期开始给予相同模式的饮食,强化膳食纤维组每日额外给予16g复合膳食纤维制剂随餐服用,而... 目的探讨强化复合膳食纤维饮食对单纯性肥胖者体重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68例单纯性肥胖者随机分为强化膳食纤维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从基线期开始给予相同模式的饮食,强化膳食纤维组每日额外给予16g复合膳食纤维制剂随餐服用,而对照组给予16g外观和性状相似的小麦粉,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体重和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 8周后,强化膳食纤维组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均较基线期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对照组中,各项观察指标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复合膳食纤维饮食可降低单纯性肥胖者的体重、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纤维 肥胖 体重指数 血脂
原文传递
二甲双胍联合高膳食纤维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效果研究
20
作者 张冠群 吴国丽 袁瑞连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6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高膳食纤维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51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125例)和B组(126例)。两组均给予二甲双胍治疗,B组添加高膳食纤维治疗。对比两组血糖指标、血脂指标、...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高膳食纤维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51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125例)和B组(126例)。两组均给予二甲双胍治疗,B组添加高膳食纤维治疗。对比两组血糖指标、血脂指标、不良妊娠结局及自然分娩率。结果治疗后,B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较A组更低(P<0.05)。A组早产19例,前置胎盘15例,巨大儿8例,新生儿窒息7例。B组早产6例,前置胎盘3例,巨大儿1例,新生儿窒息1例。B组早产、前置胎盘、巨大儿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高膳食纤维治疗效果显著,不仅有助改善血脂及血糖指标水平,还可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高膳食纤维 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水平 血脂水平 妊娠结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