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归与超越:自然文本分析的重新认识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杰 余红兵 《俄罗斯文艺》 2023年第3期109-118,共10页
符号学的使命究竟是揭示符号意义的感知及其表征,还是应该让意义生成回归事物本体,即返回自然,在瓦解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实现意义的超越?为回答这个问题,本文从两方面出发:首先,结合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相关思想,对新塔尔图符号学派的“自然... 符号学的使命究竟是揭示符号意义的感知及其表征,还是应该让意义生成回归事物本体,即返回自然,在瓦解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实现意义的超越?为回答这个问题,本文从两方面出发:首先,结合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相关思想,对新塔尔图符号学派的“自然文本”分析进行反思;其次,在此基础上,重申精神文化符号学的使命:着力摆脱被哈耶克批为“建构理性主义”的局限性,走出现存知识体系的羁绊,为超越人工智能时代的机器学习,提供值得借鉴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塔尔图学派 自然文本 精神文化符号学 理性主义
原文传递
反向认知:自然主体论的思维范式阐释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杰 余红兵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51,146,147,共11页
长期以来,在我国高校的外语教学及其研究中,认知活动一直被视为是人作为主体对客体乃至自然的单向度认识。其实,如果从大自然与人的反向关系来看,认知行为首先产生于大自然,没有大自然,人类的认知活动就无从展开。然而,自然与人之间究... 长期以来,在我国高校的外语教学及其研究中,认知活动一直被视为是人作为主体对客体乃至自然的单向度认识。其实,如果从大自然与人的反向关系来看,认知行为首先产生于大自然,没有大自然,人类的认知活动就无从展开。然而,自然与人之间究竟是如何展开反向认知的呢?客体是否真的能够拥有自身的独立认知呢?这一认知又是怎样表达的呢?本文以自然主体论为基础,根据《周易》、老庄哲学以及生态符号学中的相关理念,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也阐释了反向认知模式,从而指出“回归自然”是战胜人类认知局限、知识再生和提升思维能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认知 自然主体论 精神文化符号学 老庄哲学
原文传递
“转识成智”:返回存在的符号活动——洛特曼“符号域”概念的反思
3
作者 陈中 姚婷婷 《俄罗斯文艺》 2023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符号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符号的运用,来表征对象的意义,甚至是存在的意义。然而,符号表征的“遮蔽”现象又是难以避免的。如何走出这一困境,让符号意义回归存在本体,实现“去蔽”呢?本文对洛特曼的“符号域”概念进行了反思,并... 符号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符号的运用,来表征对象的意义,甚至是存在的意义。然而,符号表征的“遮蔽”现象又是难以避免的。如何走出这一困境,让符号意义回归存在本体,实现“去蔽”呢?本文对洛特曼的“符号域”概念进行了反思,并从海德格尔的“存在”与“存在者”相关论述出发,认为“符号域”的意义生成,不仅要超越“存在者”范围,而且还要探索自我符号实体,这样才能避免“存在”的“遮蔽”。以往学界对“符号域”的阐释,其实局限于一种“我执”与“法执”的文化领域,目的在于确定符号意义。如果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转识成智”出发,则可以超越这一领域,实现意义的释放。这两者的相辅相成才能够更完整地展现符号的意义。这也是精神文化符号学所追求的学术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化符号学 转识成智 符号域 意义
原文传递
精神符号学的兴起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少文 《符号与传媒》 2022年第1期245-258,共14页
精神符号学,又称精神文化符号学,是近几年在国内兴起的、融合了中西现代符号学成果和本土传统符号学思想资源的新兴符号学学科。本文首先论述该学科的出现既有时代问题的现实缘由,也是符号学在国内外发展成熟的必然结果,在此基础上,从... 精神符号学,又称精神文化符号学,是近几年在国内兴起的、融合了中西现代符号学成果和本土传统符号学思想资源的新兴符号学学科。本文首先论述该学科的出现既有时代问题的现实缘由,也是符号学在国内外发展成熟的必然结果,在此基础上,从学科内涵、学科内部对话和基本特点、当下理论和应用进展三方面系统梳理,着重阐释关键概念,对比分析精神符号学和精神文化符号学的异同,最后指出学科未来发展可能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 文化 精神符号学 精神文化符号学
下载PDF
“符号自我”:“理性的直觉”的认知模式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中 姚婷婷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9-156,共8页
中西方符号学界对“符号自我”的认识有所不同,前者注重直觉中的自我,而后者侧重自我的理性分析。本文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能所观”,分析直觉感知所蕴含的理性特征,努力探索如何通过“实修”延长直觉的时间性,使得“符号自我”进入... 中西方符号学界对“符号自我”的认识有所不同,前者注重直觉中的自我,而后者侧重自我的理性分析。本文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能所观”,分析直觉感知所蕴含的理性特征,努力探索如何通过“实修”延长直觉的时间性,使得“符号自我”进入既无“向上还原”也无“向下还原”的“守中”状态,从而打通由“通”企及“道”的途径,以期构建精神文化符号学的“理性的直觉”的认知模式,实现释放符号意义、还符号及其意义以自由的学术理想与追求,并寻求人类合理的自我优先存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自我 理性的直觉 能所观 精神文化符号学
下载PDF
三心合一:精神文化符号学认知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知”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中 姚婷婷 《符号与传媒》 2021年第1期14-25,共12页
目前国内外的符号学研究都较为注重符号本身的阐释,而对符号认知主体的研究尚需加强,更需关注符号活动的过程。精神文化符号学意欲建构全新的认知模式,不仅为了阐释符号意义,更是为了深化符号活动中主客体之间关系的研究。其实,中国传... 目前国内外的符号学研究都较为注重符号本身的阐释,而对符号认知主体的研究尚需加强,更需关注符号活动的过程。精神文化符号学意欲建构全新的认知模式,不仅为了阐释符号意义,更是为了深化符号活动中主客体之间关系的研究。其实,中国传统文化就非常注重符号活动的过程。“所知”是无限的,而“能知”是局限的,可以通过“修己”突破“能知”的局限性。中国先哲提出“心知”或曰“三心合一”的“修己”方式,即“心身合一”、“心物合一”、“心心合一”。从认知模式的角度看,这正是对符号活动过程的关注,强调认知主体的修为对符号认知和阐释的作用。认知主体的“心知”修为方式,可以推动精神文化符号学实现建构追求心灵自由、解放符号意义的理想认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化符号学 认知模式 三心合一
下载PDF
“感而遂通”:符号表征的反向认知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中 姚婷婷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56,144-145,共11页
符号认知与表征的“遮蔽”现象,已经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甚至导致了语言论转向。如何走出这一困境,不仅关系到认知模式的重新认识,而且与外语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型息息相关。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感而遂通”为立足点,从西方语... 符号认知与表征的“遮蔽”现象,已经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甚至导致了语言论转向。如何走出这一困境,不仅关系到认知模式的重新认识,而且与外语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型息息相关。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感而遂通”为立足点,从西方语言符号学中的休谟问题出发,运用索绪尔、皮尔斯、乌克斯库尔的符号学理论对符号活动中的休谟问题进行分析,并且为提升语言学习者的思维能力,进一步以庄子的“心止于符”思想为依据,努力摆脱经验和理性的羁绊,在任运自然的状态下,还符号意义以自由。其实,这种符号表征的反向认知路径更是完善了精神文化符号学的正反向互动的认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化符号学 反向认知 感而遂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