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空间意识教育的实践逻辑与策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 被引量:2
1
作者 程建坤 严从根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2,共10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加强公共空间意识教育。共同价值、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成要素。共同价值是公共空间意识教育的逻辑起点,利益共享是公共空间意识教育的现实动因,责任共担是公共空间意识教育的实践指向。开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加强公共空间意识教育。共同价值、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成要素。共同价值是公共空间意识教育的逻辑起点,利益共享是公共空间意识教育的现实动因,责任共担是公共空间意识教育的实践指向。开展公共空间意识教育要坚持“他者意识”,加强公约意识教育,培育人类共同价值;明确“私”与“公”空间的边界,开展规范意识教育,维护公共利益;参与全球治理,开展公共参与意识教育,造就全球责任公民,以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意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同价值 利益共享 责任共担
原文传递
熟人社会、阶层分化与共振的公共空间——一个理解阶层意识形成的微观经验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文琼 《深圳社会科学》 2023年第3期89-98,共10页
基于东莞芳村的微观经验叙事,探讨既已分化为不同阶层的村民在其同属的熟人社会中形成阶层意识甚至阶层行动是如何可能的。第一,熟人社会的某种特质为阶层互动提供了天然便利,该特质即高度共振的公共空间。第二,公共空间在熟人社会中由... 基于东莞芳村的微观经验叙事,探讨既已分化为不同阶层的村民在其同属的熟人社会中形成阶层意识甚至阶层行动是如何可能的。第一,熟人社会的某种特质为阶层互动提供了天然便利,该特质即高度共振的公共空间。第二,公共空间在熟人社会中由以人情为代表的公共生活、以广场为代表的公共场所、以集体成员为代表的公共政治经济身份、以面子为代表的公共价值等元素组成。第三,熟人社会的阶层差别直观可视、阶层互动不可避免,公共空间的高度共振性将阶层差别通过阶层互动强制性渗透到熟人社会的日常生活并参与公共规则的再生产。第四,如果分化的阶层结构趋于固化,弱势阶层失落感和强势阶层优越感的阶层意识将会在直观差别和强制互动中形成和积累。第五,这组对立的阶层意识成为熟人社会客观存在的政治风险,并可能以阶层冲突的形式释放其对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人社会 阶层分化 阶层意识 阶层冲突 共振的公共空间
下载PDF
基于人文意识的海口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和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叶绵源 张世杰 《价值工程》 2017年第29期220-223,共4页
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口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建设需要人文意识。结合对城市公共空间现状分析,提出基于人文意识理念的公共空间建设和设计可以着重从4方面展开:(1)以公众需求分析为前提建设调整城市公共空间;(2)加强公共空间的合理功能区... 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口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建设需要人文意识。结合对城市公共空间现状分析,提出基于人文意识理念的公共空间建设和设计可以着重从4方面展开:(1)以公众需求分析为前提建设调整城市公共空间;(2)加强公共空间的合理功能区划,建立引导性标志系统,体现人文关怀;(3)关注环境人性设计及设施使用的方便程度和舒适程度,引导健康、活力的城市生活;(4)注重挖掘城市文化资源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内涵品质,构建城市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意识 公共空间 城市环境 建设 设计 海口
下载PDF
基于城市意识和社会生活的建筑设计初探与实践
4
作者 贾中的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5期162-163,共2页
文章从建筑师的责任感出发,反思建筑设计应该关注的两个重点。一方面是建筑设计中的城市意识,关注建筑与城市的平衡关系;另一方面,从变化的社会生活考虑,关注介入生活方式的公共建筑,进而探讨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最后,文章通过一... 文章从建筑师的责任感出发,反思建筑设计应该关注的两个重点。一方面是建筑设计中的城市意识,关注建筑与城市的平衡关系;另一方面,从变化的社会生活考虑,关注介入生活方式的公共建筑,进而探讨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最后,文章通过一个新利物浦博物馆设计的优秀案例和笔者自身的设计实践,来回应对所关注问题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意识 建筑设计 社会生活 公共空间
下载PDF
论公共空间意识教育 被引量:22
5
作者 严从根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65,共6页
公共空间意识是公共空间和个人之间产生积极互动和影响的桥梁和中介,其是指个体对于自己在公共空间中的地位,应享权利和应履行义务的自觉意识,是一种"成人"意识。公共空间意识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一种公共性教... 公共空间意识是公共空间和个人之间产生积极互动和影响的桥梁和中介,其是指个体对于自己在公共空间中的地位,应享权利和应履行义务的自觉意识,是一种"成人"意识。公共空间意识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一种公共性教育,它所要培养的主体是关心公共福祉的公众。公共规范意识、公共参与意识、公约意识都是公共空间意识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为培育学生的公共空间意识,学校要摒弃公私对立思维,不仅要注重公共空间(特别是公议空间)的创设和公共活动(特别是公议活动)的开展,还要确保学生私人空间不受侵犯,要重视公私互利关系的营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空间 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意识 公共空间意识教育
原文传递
现代意识、公共空间、性别塑造:民国妇女读书会的形式逻辑与功能外延 被引量:8
6
作者 乔晓鹏 王鹏飞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1-128,共8页
民国时期,以妇女群体作为对象的读书会出现并得到发展。从阅读书目上来看,民国妇女读书会的阅读内容呈现出明显的现代意识,带有明显启迪民智的作用。读书会通过读书、演讲、研究讨论等形式,进行着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讨论和批判,进行... 民国时期,以妇女群体作为对象的读书会出现并得到发展。从阅读书目上来看,民国妇女读书会的阅读内容呈现出明显的现代意识,带有明显启迪民智的作用。读书会通过读书、演讲、研究讨论等形式,进行着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讨论和批判,进行着公共领域的参与和知识空间的拓展。通过妇女读书会,一部分妇女开始突破原有的性别观念,以求达到“人人生而平等”,参与新的社会分工,读书会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女性重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妇女读书会 现代意识 公共空间 性别塑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