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古典诗学中的“厚” 被引量:8
1
作者 蒋寅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0-71,共12页
"厚"作为古典诗美学中不多的绝对正价概念之一,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厚"的意识虽然很早就出现在诗歌创作中,但作为观念要到明清时期才见于诗论。竟陵派论诗尤其重视"厚"的趣味... "厚"作为古典诗美学中不多的绝对正价概念之一,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厚"的意识虽然很早就出现在诗歌创作中,但作为观念要到明清时期才见于诗论。竟陵派论诗尤其重视"厚"的趣味,清初贺贻孙《诗筏》对"厚"的诗学意义做了最集中的阐发,加上此后论者的多方发挥,从内容上的意义丰富、表现上的含蓄蕴藉、结构上的稳妥浑成等方面揭示了"厚"的理论内涵,同时也说明了真、清、流易等品质在实际创作中往往能妨碍"厚"的道理。梳理历来对"厚"的阐述,可知其美学意蕴触及古典美学的核心价值,其理论内涵与很多诗学概念、命题产生交集与沟通,形成一个覆盖面甚广的概念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学 概念 贺贻孙
原文传递
从“意象说”到“意象符号系统”论——对中国诗歌的意象审美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朝霞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0-54,共5页
中国诗歌的意象艺术是中国美学范畴一个永恒的话题。通过分析、比较中国古典诗学"意象显性及多维性特征"和中国现代诗学"意象符号系统",对中国诗歌的意象进行了深层次的审美思考。
关键词 诗学 意象 审美 意象符号 系统论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学视野中的诗味论
3
作者 胡建次 黄晓丹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5-12,共8页
我国古典诗学视野中的诗味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味”作为诗歌审美之本的标树,二是对诗味审美特征与要求的探讨,三是对诗味创造与生成的考察。古典诗学对“味”的论说,为我们今天更好地把握“味”审美范畴提供了平台。
关键词 古典诗学 诗味论 维面 论说
下载PDF
古典诗学的现代转换及其现代意识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咏吟 《东疆学刊》 2002年第2期47-56,共10页
中国“古典诗学的现代转换”工作在 2 0世纪初与世纪末得到了一种奇妙的响应 ,这一方面说明五四诗学革命中的东西方诗学互动式创造具有合理性 ,另一方面也说明现代诗学发展必须重新找回被丢失了的诗学传统。古典诗学现代转换的根本意义... 中国“古典诗学的现代转换”工作在 2 0世纪初与世纪末得到了一种奇妙的响应 ,这一方面说明五四诗学革命中的东西方诗学互动式创造具有合理性 ,另一方面也说明现代诗学发展必须重新找回被丢失了的诗学传统。古典诗学现代转换的根本意义在于 :发掘民族诗学的文化生命价值使之成为现代人的真正价值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学 现代转换 现代意识
下载PDF
生态诗学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学功用论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松青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7-71,共5页
中国古代文论思维是一种系统思维,古典生态诗学以"天地神人"生境为诗歌本源,亦以之为归依与目的,因而具有浓郁的生态意味。中国古典生态诗学虽以"和"为至上境界,但它从不否定事物的多样与矛盾,相反,它所追求的是在... 中国古代文论思维是一种系统思维,古典生态诗学以"天地神人"生境为诗歌本源,亦以之为归依与目的,因而具有浓郁的生态意味。中国古典生态诗学虽以"和"为至上境界,但它从不否定事物的多样与矛盾,相反,它所追求的是在多样与矛盾中求得调适与均衡。其具体表现为,在政教上追求礼乐刑政之"和",在个人修养上追求心性之"适",在终极目的上追求"通"于天地鬼神,在诗歌艺术上追求"万化冥一"的意境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学 礼乐刑政之和 心性之适 意境美
下载PDF
传统文学悲与美的震撼——以《雪国》传承的“物哀”美为中心 被引量:3
6
作者 全贤淑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04-107,共4页
《雪国》以其人物真实的内心感受和对梦幻世界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一种日本美。作家以他对日本传统文学独特的理解和挚爱,传承了日本平安朝的“物哀”精神。小说中对空寂的追求以及遍布小说始终的感伤、凄怆、悲凄和孤独等都凝聚了日本... 《雪国》以其人物真实的内心感受和对梦幻世界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一种日本美。作家以他对日本传统文学独特的理解和挚爱,传承了日本平安朝的“物哀”精神。小说中对空寂的追求以及遍布小说始终的感伤、凄怆、悲凄和孤独等都凝聚了日本传统文学的悲与美,这是作者审美情结的真实体现。我们在感受这种“物哀”精神悲与美的同时,会联想到中国古典诗学中所崇尚的“感动”、“感兴”以及“悲慨”所表现的以悲为美的审美理念。两种文化背景下的悲与美所表达的同情和感动是相通的:在让读者领悟到悲与美的真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学特有的悲与美的震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哀 悲慨 审美 日本传统文学 中国传统文学 古典诗学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诗学譬喻性的传统 被引量:3
7
作者 姜玉琴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7-107,共11页
中国古典诗学是西方诗学传统之外的另一种理论阐释传统,这种传统的形成与古代诗论家认识事物的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代诗论家看待事物不是一对一的直线关系,而是一对二、对三甚至对无数的复线关系,这就决定了中国古典诗学在建构中不可... 中国古典诗学是西方诗学传统之外的另一种理论阐释传统,这种传统的形成与古代诗论家认识事物的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代诗论家看待事物不是一对一的直线关系,而是一对二、对三甚至对无数的复线关系,这就决定了中国古典诗学在建构中不可能采用西方诗学所惯用的那种直言其事、就事论事的逻辑推演手法,而是在更为灵活多变的譬喻性话语体系中寻求发展,形成一种既能把"意"很好地抒发出来,又决不能被"意"所束缚的"睹影知竿"的理论谱系和传意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学 譬喻性 以貌取神 睹影知竿 叙事传统
下载PDF
欧洲古典诗学的现代重构——论艾瑞克·奥尔巴赫的历史形象诗学观 被引量:1
8
作者 陶家俊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0-108,共9页
本文立足思想观念考辨分析20世纪欧美语文学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艾瑞克·奥尔巴赫的历史形象诗学观。重点分析:历史形象诗学观及方法论基础;《论摹仿》对欧洲文学史的宏大叙事重构;奥尔巴赫与韦勒克、斯皮策之比较。奥尔巴赫的历史... 本文立足思想观念考辨分析20世纪欧美语文学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艾瑞克·奥尔巴赫的历史形象诗学观。重点分析:历史形象诗学观及方法论基础;《论摹仿》对欧洲文学史的宏大叙事重构;奥尔巴赫与韦勒克、斯皮策之比较。奥尔巴赫的历史形象诗学观打通文学文本阐释、文学史建构、诗学阐发与文化史反思;方法论上有机融合维科的历史透视论与基督教释经学中保罗诠释派的形象论;诗学上颠覆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的古典诗学摹仿论和风格论;文化史上从欧洲文学现实观的裂变中发现欧洲文化精神中不绝如缕的民主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巴赫 历史形象诗学 古典诗学
原文传递
苏轼诗歌研究中的动物性及构建苏轼动物诗学问题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景春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87-97,共11页
关于苏轼诗歌的动物研究,自1948年冼玉清在《岭南学报》从自然科学层面发表过一篇论文《苏轼与海南动物》外,70多年过去了,竟无一人从动物层面涉足,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现在提出苏轼诗歌研究中的动物性问题,并构建“苏轼动物... 关于苏轼诗歌的动物研究,自1948年冼玉清在《岭南学报》从自然科学层面发表过一篇论文《苏轼与海南动物》外,70多年过去了,竟无一人从动物层面涉足,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现在提出苏轼诗歌研究中的动物性问题,并构建“苏轼动物诗学”正逢其时。苏轼诗歌出现的动物应有尽有,从动物角度切入,运用生态批评,可以防止思想僵化,摒弃概念化、象征化、脸谱化的固定模式,可以抓住前沿话题。“苏轼动物诗学”作为一种学说,具有与其他学科融合的特点,能将原本被人们忽略的动物形象与动物文学文本内涵极大地激发出来,开辟新的学术增长点。对丰富中国古典诗学体系,意义亦十分重要,或许也能发现当下文学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诗歌 动物分类 动物诗学 古典诗学 冼玉清
下载PDF
文体学视角与古代诗学辨体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新跃 刘杼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77-80,F003,共5页
中国文学史是一部文体形态演变发展的历史。立足于本土文学批评理论本身,借鉴西方文体形式批评的研究角度与思维方法,从文体学角度来研究古代诗学辨体理论,对于发掘与认识中国文学思想的民族特征,深化古代文学批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古代诗学 文体学 辨体 视角 文学批评理论 古代文学批评 中国文学史 演变发展 文体形态 思维方法 研究角度 形式批评 民族特征 文学思想 重大意义
下载PDF
“失语”与隐匿——中国古典诗学“言意之辨”的发生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龚举善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36-42,共7页
言意观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核心话语之一 ,深刻影响到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品格和诗学品位。本文以“言意之辨”的缘起为逻辑生长点 ,较全面地论述了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义生文外等理论命题的美学参数及生成机制 。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古典诗学 “失语” 中国古代文学 对话性 现代转换 言不尽意 接轨 生成机制 理论
下载PDF
汉诗传统在域外文学中的现代转型——以韩国现代诗人李陆史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鹤哲 《东疆学刊》 CSSCI 2023年第3期96-104,128,共10页
韩国诗人李陆史不仅是20世纪上半叶著名的抵抗诗人,更是一位艺术成就斐然的现代主义诗人。李陆史与同时期的韩国诗人一样,作品普遍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现象。中国古典诗学和西方现代主义思潮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他的创作... 韩国诗人李陆史不仅是20世纪上半叶著名的抵抗诗人,更是一位艺术成就斐然的现代主义诗人。李陆史与同时期的韩国诗人一样,作品普遍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现象。中国古典诗学和西方现代主义思潮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他的创作发散出浓郁的汉文化传统和古典诗学气息,并且成为其独特诗艺的自觉流露。李陆史在文学观念上体现了现代人文主义倾向,艺术上融会中、西,贯通古今,其对汉诗传统的现代转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为中国当代诗歌创作提供了来自域外的参照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陆史 汉诗 古典诗学 传承与变用 现代转型
下载PDF
中西比较诗学再思考——以《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为导引
13
作者 何源 胡镓 《理论界》 2014年第6期122-125,共4页
余虹教授的《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一书意在借助现象学还原的基础上区分中国文论和西方诗学这两个概念,并指出二者的不可通约性。他的研究为澄清这两个重要的学术概念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看法。也为后学跳出西方文艺理论话语范畴,重新发现... 余虹教授的《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一书意在借助现象学还原的基础上区分中国文论和西方诗学这两个概念,并指出二者的不可通约性。他的研究为澄清这两个重要的学术概念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看法。也为后学跳出西方文艺理论话语范畴,重新发现中国文论的真意提供了可能的进路。本文有意对余虹教授的这一著作进行一个有关思想史脉络的梳理,进而提出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古典诗学存在一种先天共有的关怀。由此构成了二者在对人的教育问题上可以进行比较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虹 中西比较诗学 古典诗学
原文传递
物性与事性:作为古典诗学“视象”的观看之道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晶 李晓彩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60-69,共10页
客观地讲,"视象"并不是一个传统的诗学范畴,但确实是一个符合中国诗学特质的诗学范畴。对于建立于形象表意文字质料基础上的文学及理论,"视象"审美是很恰切的观看之道。中国诗学的感性、深沉和厚重,需要"物性&... 客观地讲,"视象"并不是一个传统的诗学范畴,但确实是一个符合中国诗学特质的诗学范畴。对于建立于形象表意文字质料基础上的文学及理论,"视象"审美是很恰切的观看之道。中国诗学的感性、深沉和厚重,需要"物性"与"事性"相统一地"观看"。"物性"是"视象"的存在,是由文学语言复原的感性世界,既包含"显示之物"的本然性,"视觉之物"的可感性,也包含"构成之物"的蕴藉性。"事性"是"视象"的意义和价值,是由人的活动参与构建的理性世界,既包含"视象文本"的逻辑性,"视象主体"的意向间性,也包含"视象传播"的附加性。"物性"是生成"事性"的载体,"事性"是显示"物性"的通道,两者的统一才能构成完整的"视象"艺术,也由此奠定了"视象"诗学的观看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象 古典诗学 物性 事性 观看之道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学的"知音"论
15
作者 赵永纪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4-120,共7页
"知音"难得,是古代诗人和诗论家常常慨叹的事情。这是由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特点和作者、读者主观、客观各方面的原因所决定的。古代诗论家在批评标准、批评态度、批评方法等方面都有不少论述,以期深入理解作者的用心,对作品... "知音"难得,是古代诗人和诗论家常常慨叹的事情。这是由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特点和作者、读者主观、客观各方面的原因所决定的。古代诗论家在批评标准、批评态度、批评方法等方面都有不少论述,以期深入理解作者的用心,对作品做出正确评价。但由于文学作品的特殊形态,使批评者会产生种种不同的解说,有些虽未必合乎作者的原意,却会迎合不少读者的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音 文学批评史 古典诗学
下载PDF
学问化视角下的古典诗学与清诗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中林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6-20,共5页
中国古典诗学的形成和发展当中,始终存在着一个学问化问题;它不仅表现为一般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所描述的某一时期或流派所集中体现的“以学问为诗”等片断性现象,而是伴随着古典诗学历程强弱参差地形成一个持续性过程;这一过程的基本趋... 中国古典诗学的形成和发展当中,始终存在着一个学问化问题;它不仅表现为一般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所描述的某一时期或流派所集中体现的“以学问为诗”等片断性现象,而是伴随着古典诗学历程强弱参差地形成一个持续性过程;这一过程的基本趋向是以踵事增华的方式由弱渐强,并在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批评两个方面展开。这一学问化过程兼具民族文化和诗学两重意义:就前者而言,它是民族文化特征的诗学体现;就后者来看,它增添了诗学存在的内涵,开辟了特定层面或群体的诗学审美空间。从这一角度看古典诗学及清诗研究,将展示出更开阔的学术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学 学问化 清诗研究
下载PDF
泰戈尔的散文诗与印度古典诗学
17
作者 梁玲华 《茂名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0-23,共4页
作为印度文学从传统向现代转换时期的关键人物,泰戈尔的文学世界里自然显现了很多现代性的特征,但这并不就意味着泰戈尔的文学创作已经放弃了对印度本民族文学与文化传统的继承与接受,事实上,泰戈尔在追求现代性的同时,不仅没有背离文... 作为印度文学从传统向现代转换时期的关键人物,泰戈尔的文学世界里自然显现了很多现代性的特征,但这并不就意味着泰戈尔的文学创作已经放弃了对印度本民族文学与文化传统的继承与接受,事实上,泰戈尔在追求现代性的同时,不仅没有背离文学传统,反而将印度古典诗学所倡导的文学创作方法和审美价值取向广泛继承并发扬光大。以他的散文诗为例,讨论了其与印度古典诗学的密切联系,进而指出泰戈尔文学创作的鲜明民族特色,以期给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提供某种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戈尔 散文诗 印度 古典诗学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学中的“教化”论
18
作者 袁愈宗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42-47,共6页
中国古典诗学思想中对文学教化功能的论述是比较全面而深刻的,大致可以分为经世致用观、文品人品观、文以明道观、"温柔敦厚"诗教观四个方面,有对社会、人生、历史、宇宙、自然的认识功能,有对人品、人格的教育功能,有经国安... 中国古典诗学思想中对文学教化功能的论述是比较全面而深刻的,大致可以分为经世致用观、文品人品观、文以明道观、"温柔敦厚"诗教观四个方面,有对社会、人生、历史、宇宙、自然的认识功能,有对人品、人格的教育功能,有经国安民的治世功能,还有交流思想、团结民众的交际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学 “教化”论 文以明道 温柔敦厚
下载PDF
许地山小说与中国古典诗学
19
作者 苏永前 吴千桃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10-114,共5页
为充分认识中国现代文学发生时的复杂性,以许地山为典型个案,通过文献梳理、文本细读等方法,重新审视其小说与中国古典诗学之间的关系。分析认为:在整个五四时期的中国现代小说家中,许地山是十分独特的一位;当多数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不无... 为充分认识中国现代文学发生时的复杂性,以许地山为典型个案,通过文献梳理、文本细读等方法,重新审视其小说与中国古典诗学之间的关系。分析认为:在整个五四时期的中国现代小说家中,许地山是十分独特的一位;当多数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不无偏激地对古典文学传统进行否定之时,许地山却在自己的小说实践中,通过对意境的营构、传奇性情节的设置和古典叙事手法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向传统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地山 小说 古典诗学 意境
下载PDF
比较诗学视野中的中国唯美主义思潮
20
作者 黄晖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1-24,共4页
在比较诗学的理论视野内,探讨了现代中国语境中的唯美主义文学观念与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接受关系。文章认为,中国的唯美主义文学观念是西方文艺思潮、现代中国历史语境和古典诗学传统诸因素互动的结果,正因为如此,它才获得了区别于西方... 在比较诗学的理论视野内,探讨了现代中国语境中的唯美主义文学观念与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接受关系。文章认为,中国的唯美主义文学观念是西方文艺思潮、现代中国历史语境和古典诗学传统诸因素互动的结果,正因为如此,它才获得了区别于西方文学理论和中国古典诗学中同类观念的话语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美主义 现代中国语境 古典诗学 为艺术而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