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经注与史注的变奏看裴松之《三国志注》的学术史地位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瑞龙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5-102,共8页
在中国学术发展史上 ,史学是作为经学附庸的地位出现的 ,这时史注附属于经注 ;伴随着史学从经学的附庸地位摆脱出来 ,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史注也逐渐打破此前经注研究范式 ,探索适合史学这门学科本身特点的研究范式 ;裴注正是对这些探索... 在中国学术发展史上 ,史学是作为经学附庸的地位出现的 ,这时史注附属于经注 ;伴随着史学从经学的附庸地位摆脱出来 ,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史注也逐渐打破此前经注研究范式 ,探索适合史学这门学科本身特点的研究范式 ;裴注正是对这些探索成果的吸收和总结 ,并继承了经注研究范式的优长之处 ;裴注对后世的史注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并在近代获得了新生 ,它的出现标志着史注研究范式的确立 ;这种新的研究范式 ,反过来又影响了其所脱胎的经注研究范式。仔细研究二者关系的变化 ,就会发现其与学术史上经史关系的变化有着某种规律性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裴松之 《三国志注》 史注 经注 史注研究范式 学术分野
下载PDF
谢枋得解经特色刍议--以《诗传注疏》和《檀弓批点》为中心
2
作者 胡泉雨 《菏泽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14-116,129,共4页
谢枋得是宋末元初的民族英雄,也是程朱理学思想的继承者。从其所流传下来的经学著作看,谢枋得的解经方法主要体现在“以理解经”“以经解经”及“以文解经”,重视对经文名物的注释和引述名家对经典经文的解语。
关键词 经典解释 谢枋得 诗集传 檀弓
下载PDF
宋明理学之经典诠释思想刍议——兼论与西方诠释学的异同 被引量:1
3
作者 蔡方鹿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38,共8页
中国有两千多年注释儒家经典的传统,有丰富的关于诠释学的思想资料,并形成了较有代表性的若干诠释方法和理论。然而有严密逻辑和完整体系的诠释学尚不多见。从借鉴西方哲学诠释学的思维成果出发,在探讨理学家丰富的经学思想的基础上,以... 中国有两千多年注释儒家经典的传统,有丰富的关于诠释学的思想资料,并形成了较有代表性的若干诠释方法和理论。然而有严密逻辑和完整体系的诠释学尚不多见。从借鉴西方哲学诠释学的思维成果出发,在探讨理学家丰富的经学思想的基础上,以各派理学家对儒家经典所作大量诠释及其诠释方法论为依据,从中概括提炼出宋明理学的经典诠释思想,并将其与西方诠释学作一比较,以便为构建当代具有中国特色的诠释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学 经典诠释思想 西方诠释学
原文传递
《道德经》注解的疑难与新解 被引量:1
4
作者 鲍鹏山 衣抚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76,共10页
《道德经》的注解历来纷纭,很多问题至今未能取得共识,甚至有些词句的注解存在重大语言、逻辑、义理缺陷,而注家或得过且过,或视而不见、因循守旧、不求确解。基于以下三条原则,可为《道德经》古今注解中的疑难问题给出合理的解读:考核... 《道德经》的注解历来纷纭,很多问题至今未能取得共识,甚至有些词句的注解存在重大语言、逻辑、义理缺陷,而注家或得过且过,或视而不见、因循守旧、不求确解。基于以下三条原则,可为《道德经》古今注解中的疑难问题给出合理的解读:考核《道德经》中核心词汇及其词性的正反使用情况;兼顾逻辑、义理和事理等方面综合考量,给出合理解释;鉴于《道德经》的韵文性质,重视每句尾字的押韵情况,对《道德经》的文字及其表达给出相应疏证。由此,可对“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圣人用之,则为官长”等千古难题提出新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经典注解 老子
下载PDF
论朱陆之争 被引量:1
5
作者 崔大华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4-17,共4页
朱熹和陆九渊前后有六次争论,可归约为为学之方、经典诠释、人物评价等三项内容,反映了朱陆在理学本体论和工夫论上的深刻分歧。朱陆之争在其后的理学进程中有重要意义,是理学理论水平的一个尺度,也是理学发展的一个契机。对朱陆之争理... 朱熹和陆九渊前后有六次争论,可归约为为学之方、经典诠释、人物评价等三项内容,反映了朱陆在理学本体论和工夫论上的深刻分歧。朱陆之争在其后的理学进程中有重要意义,是理学理论水平的一个尺度,也是理学发展的一个契机。对朱陆之争理论性质的诠定,从一个具体的方面显示了明清以来中国哲学史诠释模式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陆之争 为学之方 经典诠释 人物评价
下载PDF
《经典释文》文献研究述论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军 曹小云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8,共8页
《经典释文》是陆德明集汉魏晋经学注释之大成的专著,自唐初以来就受到历代学者极高的重视。文章对《经典释文》成书年代、版本流传、校勘、考据、体例术语类目及唐写本残卷等文献问题进行了考论。
关键词 《经典释文》 文献 版本 校勘 考据 体例
下载PDF
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爱敏 《滨州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3-37,共5页
经学发展到宋代,出现了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是两汉经学的反动。二者的不同表现在治经目的、治经态度和治经方法上:一为治世,一为治心;一讲究师法、家法,一偏向疑经、辨伪;一重训诂,一重义理。同是宋明理学,朱熹的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又有分... 经学发展到宋代,出现了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是两汉经学的反动。二者的不同表现在治经目的、治经态度和治经方法上:一为治世,一为治心;一讲究师法、家法,一偏向疑经、辨伪;一重训诂,一重义理。同是宋明理学,朱熹的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又有分歧:朱学思想体系的核心是“理”,穷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陆学认为“心即理”,只要“格心”便可知理,不必读经,更不必费心于经注和考据。“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句话,不仅极具宋学特征,而且典型地反映了陆九渊心学思想指导下的治经态度和方法。弄懂这句话的涵义,不仅有助于了解宋学特征,而且更有助于从本质上把握陆九渊心学思想的内涵,从而对其做出恰当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宋明理学 陆九渊 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
下载PDF
由第一步而至千里:陆学的次第与贯彻——从“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说起
8
作者 王家旺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7-44,共8页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命题是陆九渊对自己“不著书”原因的解释,不能仅从经学或者解释学方面来理解这一命题。从陆九渊对韩愈“倒做”的批评来看,“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在其思想体系中只是先后关系而非对立或并列关系,二者之间次...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命题是陆九渊对自己“不著书”原因的解释,不能仅从经学或者解释学方面来理解这一命题。从陆九渊对韩愈“倒做”的批评来看,“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在其思想体系中只是先后关系而非对立或并列关系,二者之间次第严密,绝不可躐等倒做。陆九渊强调,“六经注我,我注六经”须建立在“我”发明本心、涵养磨砺、道德主体圆满养成的基础上,即必须先“六经注我”,待道德本体卓然而立之后,才能“我注六经”。从“实理”到“实事”“实行”,确立与挺拔“我”之道德意识,最终落实到日用生活之践履,这即是陆学的贯彻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 次第 贯彻
下载PDF
李善《文选》诠释——一种与中国经典诠释截然不同的诠释现象 被引量:1
9
作者 冯淑静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3-57,共5页
近二十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中国诠释学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对中国哲学经典的研究,尤其是儒家经典的研究。李善的《文选》诠释作为中国文学诠释史上最典型的诠释现象,与中国经典诠释传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从诠释立足点、诠释理念、诠... 近二十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中国诠释学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对中国哲学经典的研究,尤其是儒家经典的研究。李善的《文选》诠释作为中国文学诠释史上最典型的诠释现象,与中国经典诠释传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从诠释立足点、诠释理念、诠释目标、方法、诠释态度及对于真理的认识等诸多方面,揭示李善《文选》诠释与中国经典诠释诸多截然不同的方面,目的在于揭示中国文学诠释传统与中国哲学诠释传统的不同,并以此展现中国诠释传统的丰富多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善 《文选》 诠释 中国经典诠释 诠释现象
下载PDF
《经典释文》重纽反切的统计及结构特点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笑山 李秀芹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134-143,共10页
用反切比较法和反切结构分析法重新统计观察《经典释文》首音中重纽反切,可以发现《经典释文》首音重纽反切结构具有两条规律:(1)用A或B类切上字时,切上字决定被切字的重纽归属;(2)切下字的声母类型可以区分被切字的重纽归属。按A、B类... 用反切比较法和反切结构分析法重新统计观察《经典释文》首音中重纽反切,可以发现《经典释文》首音重纽反切结构具有两条规律:(1)用A或B类切上字时,切上字决定被切字的重纽归属;(2)切下字的声母类型可以区分被切字的重纽归属。按A、B类上字和非A、B类上字分别考察《经典释文》的重纽反切,仅有0.9%的反切不能区分重纽,这跟前贤认为《经典释文》不能清楚地区分重纽的看法大不相同。区分重纽时,规律1先于规律2起作用,但A、B类上字的区分率(45.13%)远远低于下字声母的区分率(95.80%)。因此,规律2是反映重纽的语音内涵的主要规律,规律1是反切和谐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释文》 重纽 反切 数量统计 结构特点
下载PDF
论典籍注释对语言传意研究的拓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6-140,共5页
典籍注释是注释家运用书面语言,把典籍中的意义进行了一次转换(传、注)或二次转换(疏)传递给多数读者理解的语言行为,也是古代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复杂传意行为。古代学者对注释传意的沟通功能、对注释传意与语境的依赖关系、对注释传... 典籍注释是注释家运用书面语言,把典籍中的意义进行了一次转换(传、注)或二次转换(疏)传递给多数读者理解的语言行为,也是古代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复杂传意行为。古代学者对注释传意的沟通功能、对注释传意与语境的依赖关系、对注释传意的各种表达体式、对所传之意与文本之意二者的关系以及形成之原因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研究。将典籍注释纳入语言传意研究的轨道,可拓展目前语言传意研究以言语交际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局面,使古代与现代相沟通,传统与现代相辉映,既使中国语言传意研究在国际化的轨道上不断向前发展,又不失其本土化、民族化的基本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传意 典籍注释 语言符号 传意过程
下载PDF
论中医类书《医部全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明 郭瑞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420-421,共2页
《医部全录》为《古今图书集成》的一部分,是我国历代以来最大的一部医学类书。全书内容包括医经注释、诊法、脏腑身形、各科疾病的理论经验,以及有关医学的艺文、记事和名医传等,内容丰富,眉目清楚,是一部常用的中医工具书,对医学工作... 《医部全录》为《古今图书集成》的一部分,是我国历代以来最大的一部医学类书。全书内容包括医经注释、诊法、脏腑身形、各科疾病的理论经验,以及有关医学的艺文、记事和名医传等,内容丰富,眉目清楚,是一部常用的中医工具书,对医学工作者学习和研究中医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类书 《医部全录》 医经注释 诊法
下载PDF
文言文注释应重视同义连用现象
13
作者 周掌胜 《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3期53-54,共2页
同义连用是古汉语里一种重要的词汇现象。现今一些文言文教材,由于注释者的疏忽或不明了古人行文有同义连用之例,存在着注而不当和当注未注这两种亟须匡补的现象。
关键词 文言文 注释 同义连用
下载PDF
论《经典释文》重纽中的例外反切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秀芹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38-43,共6页
《经典释文》重纽反切结构中存在AB类上字决定律和下字声母区分率两条基本规律,但仍有少量例外反切。从反切类型的角度对这些例外反切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后可以发现:有14例反切并非真正的例外反切,它们有的是切语有误,有的是某字在... 《经典释文》重纽反切结构中存在AB类上字决定律和下字声母区分率两条基本规律,但仍有少量例外反切。从反切类型的角度对这些例外反切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后可以发现:有14例反切并非真正的例外反切,它们有的是切语有误,有的是某字在《经典释文》中的重纽类别与《广韵》不同,有的是因为某字在《经典释文》中有重三、重四两读。因此,对这14例的反切结构类型不能完全采用跟《广韵》比较的方法,需根据《经典释文》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释文》 陆德明 《广韵》 重纽 特殊反切
下载PDF
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雅学文献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窦秀艳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43-47,共5页
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和《尔雅音义》对《尔雅》的性质、地位、作用、撰人等问题进行了全新的阐述;最早对《尔雅》诸篇名义及分篇问题进行了阐释和论述;较为全面地著录了汉魏六朝注释研究《尔雅》的名家、名作;保存了汉魏六朝... 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和《尔雅音义》对《尔雅》的性质、地位、作用、撰人等问题进行了全新的阐述;最早对《尔雅》诸篇名义及分篇问题进行了阐释和论述;较为全面地著录了汉魏六朝注释研究《尔雅》的名家、名作;保存了汉魏六朝时期《尔雅》的注解和读音材料,为雅书辑佚和雅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粮;揭示了《尔雅》的一些用字条例,并校勘《尔雅》版本文字,为后世研究《尔雅》版本和流传情况提供了方便,因而成为雅学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个重要链条和环节,对唐以后雅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德明 《经典释文·序录》 《尔雅音义》 雅学
下载PDF
“六经注我”视域下的陆九渊心学《易》说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新华 《周易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46-51,59,共7页
陆九渊关于《周易》的论说不多,并未通过全面的易学注疏建立完整的易学观。然而,从《陆九渊集》留存的资料来看,陆氏在"六经皆我注脚"的视域下对《周易》部分辞句所作的解说可谓独具慧见。尽管某些论述不无随意、武断之嫌,但... 陆九渊关于《周易》的论说不多,并未通过全面的易学注疏建立完整的易学观。然而,从《陆九渊集》留存的资料来看,陆氏在"六经皆我注脚"的视域下对《周易》部分辞句所作的解说可谓独具慧见。尽管某些论述不无随意、武断之嫌,但其心学《易》说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发展了易学的内涵,在易学史上开启了以心解《易》的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六经注我 三陈九卦
原文传递
“六经注我”与“寓意解经”:中西诠释学比较的一个向度——以何休与奥利金对经典之诠释为中心
17
作者 康宇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9年第6期43-51,F0002,159,共11页
中国的“六经注我”与西方的“寓意解经”均产生于公元2-3世纪。虽然生长环境不同,但因两者均强调还原经典原意、挖掘文本引申义、运用隐喻方式解经等,而具有了某些共通之处。然而它们之间的区分也是明显的,代表了同一时期内中西诠释学... 中国的“六经注我”与西方的“寓意解经”均产生于公元2-3世纪。虽然生长环境不同,但因两者均强调还原经典原意、挖掘文本引申义、运用隐喻方式解经等,而具有了某些共通之处。然而它们之间的区分也是明显的,代表了同一时期内中西诠释学内在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品格的不同。东汉学者何休集“六经注我”方法之大成,亚历山大学派学者奥利金是“寓意解经”方法的奠基人之一。比较两人在经典诠释时使用的诠释理路与方法范式,可以充分微观理解那个时代中西方诠释学思想异同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注我” “寓意解经” 诠释原则 隐喻
下载PDF
陆九渊的“易简”教学法及其历史意义
18
作者 黄明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4-109 123,共7页
通过对《陆九渊集》的分析讨论,可从学理层面上厘清陆九渊"易简"教学法的理论依据。结合对发明本心、优游读书与六经注我诸命题的阐释,可揭示"易简"教学法的涵义:强调随机启悟,教导受教育者自己向内心去体认"... 通过对《陆九渊集》的分析讨论,可从学理层面上厘清陆九渊"易简"教学法的理论依据。结合对发明本心、优游读书与六经注我诸命题的阐释,可揭示"易简"教学法的涵义:强调随机启悟,教导受教育者自己向内心去体认"本心",以端正做人的动机,从而认知外在的道德规范而有所得;要求教育者主动宣讲教化,论事析理,以情动人,鞭策鼓励受教育者明辨义利,立定志向。在读书理论上,陆九渊主张平淡简易、优游厌饫;在治学立场上陆九渊则主张学者应善于利用儒家经书里的思想智慧,以张扬自己当下的生命意义。"易简"教学法是陆九渊心学教育区别于朱熹理学教育的一大标识,对中国教育史上宋明心学教育学派的产生具有开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易简”教学法 发明本心 优游读书 六经注我
下载PDF
“非庄子当如是解”——明遗民借解《庄子》以自摅其意
19
作者 方勇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在《庄子》诠释史上,“六经注我”这一诠释理路至明遗民而臻于极致,他们借《庄子》以抒发自己的遗民情怀。觉浪道盛创“托孤说”以表达自己对故君故国的情感,方以智继续发扬此说,以期发扬儒家的忠孝思想。钱澄之谓“内篇凡七,而统于游”... 在《庄子》诠释史上,“六经注我”这一诠释理路至明遗民而臻于极致,他们借《庄子》以抒发自己的遗民情怀。觉浪道盛创“托孤说”以表达自己对故君故国的情感,方以智继续发扬此说,以期发扬儒家的忠孝思想。钱澄之谓“内篇凡七,而统于游”,通过对“游”的阐释而表明自己的出处和态度。傅山则“以大鹏自勉”,彰显自己的独立气节。明遗民对《庄子》的误读却增强了其自身的主体意识,从而赋予古老的经典以现代活力。就此说来,“六经注我”虽然有穿凿乃至背离经典的过失,但也不无“再造文明”的功效,是可以与“我注六经”并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明遗民 六经注我
下载PDF
概述解注文中的传染病思想 被引量:3
20
作者 易守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39-142,共4页
对解注文中的医学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和挖掘 ,并结合相近时代的医药材料 ,力图从传染病的时空因素、个体因素、传染病病原、传染途径、发病等多个角度 。
关键词 解注文 传染病 病原 传染途径 中医学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