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联合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诊断外伤性脉络膜破裂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琦 顾莉莉 +3 位作者 吴栋 王彦荣 高小燕 高路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0-622,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诊断外伤性脉络膜破裂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25只眼)外伤性脉络膜破裂患者临床资料。25例(25只眼)均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吲哚青绿造影检查。结果FFA:12只...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诊断外伤性脉络膜破裂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25只眼)外伤性脉络膜破裂患者临床资料。25例(25只眼)均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吲哚青绿造影检查。结果FFA:12只眼(48%)造影早期条形、弧形透见荧光或弱荧光,晚期弱荧光或着染;3只眼(12%)视网膜出血灶内或边界处荧光着染;10只眼仅见出血遮蔽,无其他荧光。ICGA检查:25只眼(100%)均可见脉络膜破裂灶,不受出血影响。结论FFA联合ICGA检查诊断外伤性脉络膜破裂可以互补不足。ICGA检查不受眼底出血影响,可以清楚显示破裂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 脉络膜破裂
原文传递
巩膜穿通血管在近视眼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姚王静 佘相均 沈丽君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4,共5页
近视眼性脉络膜新生血管(mCNV)是病理性近视眼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虽可显著提高mCNV患者的视力,但存在复发率高,疗效不统一的问题。以往的研究认为,脉络膜变薄和缺血是导致脉络膜新生血管... 近视眼性脉络膜新生血管(mCNV)是病理性近视眼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虽可显著提高mCNV患者的视力,但存在复发率高,疗效不统一的问题。以往的研究认为,脉络膜变薄和缺血是导致脉络膜新生血管的重要原因,新近研究提示,除了脉络膜因素外,巩膜穿通血管(PSV)与mCNV发生、疗效等紧密联系。本文对PSV的定义,影像学分类及特征,PSV与mCNV的发生、临床疗效等进行全方位阐述,以期深入认识其在mCNV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退行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 破裂 自发性 巩膜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外伤性脉络膜破裂后新血管形成和黄斑前膜的治疗方法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杜磊 陈佳 +2 位作者 龙婷 杨安怀 邢怡桥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7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外伤性脉络膜破裂后继发脉络膜新血管形成(CNV)和黄斑前膜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眼球挫伤造成脉络膜破裂后继发CNV和黄斑前膜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接受玻璃体切除联...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外伤性脉络膜破裂后继发脉络膜新血管形成(CNV)和黄斑前膜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眼球挫伤造成脉络膜破裂后继发CNV和黄斑前膜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后进行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至少3次。随访6个月以上。 结果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在治疗6个月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t=2.6044,P=0.019)。所有患者视物变形症状改善,黄斑区前膜已不明显,CNV范围缩小,并且在术后6个月的随访期内保持稳定。 结论采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脉络膜破裂后CNV和黄斑前膜的方法,在6个月的随访期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破裂 外伤性 脉络膜新血管形成 黄斑前膜 玻璃体切除术 黄斑前膜剥除术
原文传递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脉络膜裂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赵玥 刘剑 姚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8-400,共3页
目的: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在脉络膜裂伤中的诊断价值,并总结其OCTA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确诊为脉络膜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5例25眼,所有患者均接受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 目的: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在脉络膜裂伤中的诊断价值,并总结其OCTA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确诊为脉络膜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5例25眼,所有患者均接受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频域OCT和OCTA检查。结果:所有患者眼底检查可见病灶多位于黄斑区或视盘颞侧,呈弧形黄白色条纹,周围可伴有视网膜脉络膜水肿和视网膜下出血。FFA早期可见裂伤呈弧形透见荧光,晚期荧光着染;当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时,活动性CNV呈高荧光渗漏。频域OCT可见RPE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反射断裂,临近处的组织反射增强,视网膜下可见小团状高反射隆起。OCTA可见脉络膜裂伤的肉芽组织在外层视网膜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图中表现为具有"条纹形态"的弧形高反射;在断层B扫描(B-scan)中表现为"团状"的向内隆起或向外凹陷,内部具有血流信号。当继发CNV时,在外层视网膜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血流图中可见明确的血管形态,多呈团状,从形态上与脉络膜裂伤的肉芽组织不相同。结论:脉络膜裂伤的修复性肉芽组织与继发性CNV病灶在OCTA中虽然同样呈"团状隆起"并具有血流信号,但两者的形态和组织成分均有明显差异。通过OCTA分层显示以及对病灶细节形态上的观察,可以提高脉络膜裂伤继发CNV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脉络膜疾病 脉络膜裂伤 肉芽组织 脉络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近红外自发荧光联合荧光血管造影在黄斑脉络膜裂伤合并视神经钝挫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士清 李晓华 +3 位作者 李萍 雷祥 郭慧丽 王志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34-936,共3页
目的探讨近红外自发荧光(near-infrared autofluorescence,NIA)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在黄斑脉络膜裂伤合并视神经钝挫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为黄斑脉络膜裂伤合并视神经钝挫伤的16例(16眼)... 目的探讨近红外自发荧光(near-infrared autofluorescence,NIA)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在黄斑脉络膜裂伤合并视神经钝挫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为黄斑脉络膜裂伤合并视神经钝挫伤的16例(16眼)患者进行NIA和FFA检查,观察其眼底变化特点。结果 12眼黄斑脉络膜裂伤合并视网膜下出血,FFA示部分脉络膜裂伤被视网膜下出血所遮蔽而不能显影;4眼为单纯黄斑脉络膜裂伤,FFA晚期示脉络膜裂伤呈完整的条索状强荧光。16眼的NIA均可穿透斑片状视网膜下出血显示脉络膜裂伤形成的弧形或线形弱荧光。16眼NIA所测脉络膜裂伤长度为(1.47±0.48)mm,较FFA所测脉络膜裂伤长度(0.49±0.25)mm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5,P=0.00)。结论 NIA可发现黄斑区视网膜下出血遮蔽的脉络膜裂伤,FFA可显示视神经钝挫伤,两者结合有助于及早确诊黄斑脉络膜裂伤合并视神经钝挫伤,为及时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自发荧光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脉络膜裂伤 视神经钝挫伤 黄斑
下载PDF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对脉络膜挫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陈风月 沈萍 李新惠 《临床眼科杂志》 2009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分析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在脉络膜挫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6例(86只眼)脉络膜挫伤常规进行散瞳后间接眼底镜及FFA检查。结果86只眼中65只眼(75.83%)有脉络膜破裂,其中有50只眼破裂与出血并存。造影前检眼镜检查未发现脉络膜... 目的分析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在脉络膜挫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6例(86只眼)脉络膜挫伤常规进行散瞳后间接眼底镜及FFA检查。结果86只眼中65只眼(75.83%)有脉络膜破裂,其中有50只眼破裂与出血并存。造影前检眼镜检查未发现脉络膜破裂者共6眼,占6.98%。结论FFA能最大限度地发现脉络膜破裂,尤其是眼底镜下不能发现的微小、隐匿的破裂与出血,能准确地判断损伤部位、层次及损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破裂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临床研究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裂伤伴中心凹下新生血管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王玉萍 张文芳 +1 位作者 王鸿玮 赵松梅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288-290,339,共4页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裂伤伴中心凹下新生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经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黄斑区脉络膜裂伤伴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9例9只眼。静脉注射维替泊芬6 mg/m2,15 ...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裂伤伴中心凹下新生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经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黄斑区脉络膜裂伤伴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9例9只眼。静脉注射维替泊芬6 mg/m2,15 min后以波长689 nm、功率密度600 mW/cm2、能量密度50 J/cm2、时间83 s激光照射病灶,随访12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病灶大小和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变化。结果 3只眼视力提高,6只眼视力稳定,无视力下降。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联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查显示,3只眼渗漏消失或减轻,病灶范围缩小,6只眼渗漏无明显变化,所有患眼未见渗漏扩大。治疗后1个月脉络膜出血明显吸收,3个月出血完全吸收,病灶边缘色素沉着,12个月所有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未见进一步扩大,无再次出血和病灶纤维化。结论光动力疗法可作为治疗脉络膜裂伤伴中心凹下新生血管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裂伤 脉络膜新生血管 光动力疗法
原文传递
挫伤性脉络膜破裂出血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开文 杨树楦 董永章 《石河子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15-17,共3页
应用荧光血管造影方法观察118例眼挫伤病人的眼底改变。其中46例(39.0%)有脉络膜破裂去血。46例中视盘附近脉络膜破裂出血26例(56.5%);黄斑部脉络膜破裂出血13例(28.3%),其余部位脉络膜破裂出血7例(15.2%),三者间差异非常显著(P<... 应用荧光血管造影方法观察118例眼挫伤病人的眼底改变。其中46例(39.0%)有脉络膜破裂去血。46例中视盘附近脉络膜破裂出血26例(56.5%);黄斑部脉络膜破裂出血13例(28.3%),其余部位脉络膜破裂出血7例(15.2%),三者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视盘颞侧部位脉络膜破裂出血22例(47.8%),鼻侧部位18例(39.1%),其余6例为视盘的上、下或环周破裂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挫伤 脉络膜破裂 荧光血管造影
下载PDF
脉络膜破裂荧光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琳轶 张明珩 李志国 《眼科新进展》 CAS 1999年第6期396-397,共2页
目的 为了研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脉络膜破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Nikon 眼底照相机对12 例脉络膜破裂患者进行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并进行详细分析。结果 12 例患者中9 例板层脉络膜破裂,2 例全层破裂,1 例单纯色... 目的 为了研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脉络膜破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Nikon 眼底照相机对12 例脉络膜破裂患者进行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并进行详细分析。结果 12 例患者中9 例板层脉络膜破裂,2 例全层破裂,1 例单纯色素上皮层破裂。结论 荧光血管造影能显示脉络膜破裂的大小、形状、数目、受损层次,并能以此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破裂 荧光血管造影
下载PDF
红外自发荧光与相干光断层扫描在后极部脉络膜裂伤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士清 牛超 +3 位作者 王志立 雷祥 郭慧丽 李晓华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38-1341,共4页
目的 探讨近红外自发荧光(NIA)联合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在视网膜后极部脉络膜裂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9年2月至2014年4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确诊为视网膜后极部脉络膜裂伤11例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NIA和OCT检... 目的 探讨近红外自发荧光(NIA)联合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在视网膜后极部脉络膜裂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9年2月至2014年4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确诊为视网膜后极部脉络膜裂伤11例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NIA和OCT检查,并统计FFA和NIA测量脉络膜裂伤程度结果.结果 8例视网膜后极部脉络膜裂伤未合并视网膜下出血患者FFA与NIA均能从平面显示脉络膜裂伤长度,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06,P=0.31>0.05).OCT从切面显示脉络膜裂伤及与黄斑中心凹距离.3例视网膜后极部脉络膜裂伤合并视网膜下出血患者NIA和OCT能立体评估和随访视网膜下出血位置及隆起高度的变化.NIA联合OCT检查所需时间约为FFA的35.56%,所需费用为FFA的38.64%.结论 NIA和OCT为无创性检查,两者联合能更简单和经济评估后极部脉络膜裂伤及合并视网膜下出血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自发荧光 相关光断层扫描 眼底血管造影 脉络膜裂伤
原文传递
脉络膜破裂的临床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表现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庆新 王雁 +2 位作者 王春梅 李君炎 姚西莎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3年第5期363-366,共4页
目的分析外伤性脉络膜破裂的临床特点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表现,以及FFA在脉络膜破裂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22例(123眼)外伤性脉络膜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行FFA及常规眼科检查。结果123眼中86眼(69.9... 目的分析外伤性脉络膜破裂的临床特点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表现,以及FFA在脉络膜破裂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22例(123眼)外伤性脉络膜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行FFA及常规眼科检查。结果123眼中86眼(69.92%)为脉络膜破裂与出血并存。造影前眼底检查未发现裂口者15眼,占12.20%。结论FFA在诊断脉络膜破裂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能最大限度地发现脉络膜破裂病灶,尤其是检眼镜下未能发现的微小、隐匿的破裂与出血;在造影的晚期大都能清晰地显示出脉络膜破裂的部位、大小与形态。能客观地确定损伤的程度范围,有助于确诊及估计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破裂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无明显外伤史的脉络膜破裂:1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张艳 吴瑜瑜 尤雅丽 《眼科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443-448,共6页
脉络膜破裂大部分是由撞击引起的对冲伤,冲击力通过玻璃体传导眼底引起,因此一般脉络膜破裂会有比较明确的外伤或者钝挫伤病史。本文将报告1例16岁体校男生在无明显外伤史出现多发性脉络膜破裂伤,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有文献报道在隐匿性假... 脉络膜破裂大部分是由撞击引起的对冲伤,冲击力通过玻璃体传导眼底引起,因此一般脉络膜破裂会有比较明确的外伤或者钝挫伤病史。本文将报告1例16岁体校男生在无明显外伤史出现多发性脉络膜破裂伤,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有文献报道在隐匿性假性黄色瘤(pseudoxanthoma elasticum,PXE)疾病中可在无明显外伤或轻微外伤出现脉络膜破裂,并根据文献复习考虑本病例为隐匿性PXE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破裂 隐匿性假性黄色瘤 外伤史 病例报道 文献复习
下载PDF
伴发视网膜下出血的脉络膜破裂患者短波长眼底自发荧光及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的特征
13
作者 张鹏 孙董洁 +3 位作者 宋晓瑾 葛莉莉 王其华 王雨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5年第10期721-724,共4页
目的:分析因眼球挫伤导致的脉络膜破裂伴视网膜下出血患者的短波长眼底自发荧光( SW-FAF)和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 NIR-FAF)的特征。方法对38例因眼球挫伤导致脉络膜破裂者,共计40只眼,于伤后15 d内进行眼底彩色照相( CFP)、SW-FAF... 目的:分析因眼球挫伤导致的脉络膜破裂伴视网膜下出血患者的短波长眼底自发荧光( SW-FAF)和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 NIR-FAF)的特征。方法对38例因眼球挫伤导致脉络膜破裂者,共计40只眼,于伤后15 d内进行眼底彩色照相( CFP)、SW-FAF及NIR-FAF检查。结果 CFP显示该40只眼(100%)有视网膜下出血,其中,29只眼(72.50%)的脉络膜破裂灶在CFP及SW-FAF图像上可被分辨。另外11只眼(27.50%),因脉络膜破裂灶被出血遮盖而不能在CFP及SW-FAF图像上显现。在SW-FAF图像上,视网膜下出血及脉络膜破裂处均呈现边界清晰的低荧光。在NIR-FAF图像上,虽然视网膜下出血导致荧光亮度减弱,但因脉络膜破裂产生的荧光暗区在40只患眼(100.00%)均清晰可见。结论 NIR-FAF在观察视网膜下出血遮盖的脉络膜破裂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这项技术可用于诊断因眼球挫伤导致的脉络膜破裂及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破裂 自发荧光 眼底 短波长 自发荧光 眼底 近红外 检查
原文传递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OCTA)及共聚焦激光检眼镜(cSLO)眼底成像对脉络膜破裂伤患者检查的临床价值
14
作者 鲍宁 蒋正轩 陶黎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41-944,共4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及共聚焦激光检眼镜(confocal 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e cSLO)眼底成像对脉络膜破裂伤患者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及共聚焦激光检眼镜(confocal 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e cSLO)眼底成像对脉络膜破裂伤患者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脉络膜破裂伤患者12例12眼的资料。应用cSLO和OCTA对患者进行视网膜脉络膜成像,获取图像后重点分析视网膜无血流层(avascular complex,AC)、脉络膜毛细血管层(choriocapillaris,CC)及脉络膜层,以AC、CC层出现异常血管影像为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依据。结果分析收集的图像可以发现脉络膜破裂伤多呈现与视盘平行的条形病灶(10眼);部分病例伴有新生血管(7眼),多位于AC层,CC层少见。在OCTA图像中视网膜色素上皮断裂最大直径为(1158.8±364.0)μm,cSLO红光眼底成像处相应位置病变边缘距离为(1184.3±350.2)μ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P>0.05),OCTA与cSLO眼底成像对视网膜色素上皮损伤的检查结果一致。cSLO红光眼底成像中标识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面积为(2.83±0.77)mm^2,OCTA显示的CC层中标识出脉络膜毛细血管缺损面积为(3.63±1.02)mm^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P<0.05)。7例患者损伤区内AC层出现异常血管影像,其中6例行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新生血管明显消退,但患者视力提高不明显。结论OCTA与cSLO眼底成像可以准确地反映外伤致脉络膜破裂伤情况,能够指导治疗,由于是无创检查,在随访过程中存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破裂 外伤 共聚焦激光检眼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脉络膜挫伤 被引量:5
15
作者 肖天林 谭家铨 +1 位作者 唐朝珍 翁学红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41-243,共3页
回顾64例外伤性脉络膜挫伤。多发于20~30岁的青年男性;最常见为拳击伤(40%);临床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100%),眼底可见脉络膜出血灶及裂伤口;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可帮助诊断。脉络膜挫伤多发生于黄斑部(约70%),... 回顾64例外伤性脉络膜挫伤。多发于20~30岁的青年男性;最常见为拳击伤(40%);临床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100%),眼底可见脉络膜出血灶及裂伤口;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可帮助诊断。脉络膜挫伤多发生于黄斑部(约70%),其次为视乳头周围,多为单个,1~2PD大小;脉络膜破裂的形态多为长弧形,脉络膜出血多为圆形;脉络膜破裂与出血常同时出现(69%)。提示脉络膜破裂及出血累及黄斑部可能是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脉络膜挫伤 病例分析
下载PDF
外伤性脉络膜破裂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6
作者 任建涛 黄旭东 《临床眼科杂志》 2012年第4期379-383,共5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外伤性脉络膜破裂的研究现状,从临床表现(包括眼底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所见)、并发症(包括脉络膜出血、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脉络膜下增生膜、视网膜下出血等)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外伤性脉络膜破裂 研究现状 综述
下载PDF
外伤性脉络膜破裂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顾莉莉 王琦 +3 位作者 吴栋 杜秀梅 刘洋 秦曦 《临床眼科杂志》 2010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脉络膜破裂的临床特征、分型及眼底血管造影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17只眼)外伤性脉络膜破裂患者临床资料。17例(17只眼)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8只眼同时行脉络膜吲哚氰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结果FFA检查,1... 目的探讨外伤性脉络膜破裂的临床特征、分型及眼底血管造影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17只眼)外伤性脉络膜破裂患者临床资料。17例(17只眼)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8只眼同时行脉络膜吲哚氰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结果FFA检查,17只眼中9只眼FFA早期病损部位呈条状或弯月形透见荧光或弱荧光,晚期呈现强、弱荧光或着染,或由于出血遮蔽难以显示破裂部位、大小及形态。ICGA检查,5只眼视网膜出血不多,早期表现为破裂灶周围脉络膜充盈缺损,破裂处可见脉络膜毛细血管断裂,大血管连续性良好,或者大血管亦断裂,晚期可清晰显示脉络膜破裂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多少。3只眼合并浓厚的出血,造影早期亦看不到明显改变,晚期则可见破裂灶。结论外伤性脉络膜破裂如果合并眼底出血时,ICGA检查优于FFA,并可以根据ICGA检查将其分为脉络膜全层破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玻璃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复合体(CBRC)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脉络膜破裂 分型 眼底血管造影
下载PDF
脉络膜前动脉瘤破裂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时杰 路智文 +2 位作者 吴一娜 闫亚洲 黄清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61-367,共7页
目的 分析脉络膜前动脉瘤破裂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6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的脉络膜前动脉瘤患者31例,根据动脉瘤破裂与否,将31例患者分为破裂组(10例)与未破裂组(2... 目的 分析脉络膜前动脉瘤破裂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6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的脉络膜前动脉瘤患者31例,根据动脉瘤破裂与否,将31例患者分为破裂组(10例)与未破裂组(21例)。记录患者的人口学、临床基线资料以及脉络膜前动脉瘤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参数,人口学和临床基线资料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蛛网膜下腔出血史、合并其他动脉瘤;脉络膜前动脉瘤形态学参数包括动脉瘤大小、垂直高度、中部直径、载瘤动脉直径、载瘤动脉角度、动脉瘤入射角、纵横比、尺寸比、瓶颈比、凸包表面积、凸包体积、动脉瘤体积、动脉瘤表面积、波动指数、椭圆形指数、非球面指数、子囊;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动脉瘤平均流速、平均壁面剪应力、标准化壁面剪应力、震荡剪切指数及载瘤动脉壁面剪应力。比较两组间的基线资料、形态学参数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脉络膜前动脉瘤破裂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 (1)破裂组与未破裂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蛛网膜下腔出血史、合并其他动脉瘤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破裂组动脉瘤的纵横比、椭圆形指数、非球面指数、伴有子囊占比均大于未破裂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7(0.89,1.72)比0.82(0.65,1.16),Z=-2.24,P=0.03;0.18(0.08,0.30)比0.10(0.04,0.16),Z=-1.98,P=0.04;0.21(0.10,0.34)比0.11(0.05,0.19),Z=-2.11,P=0.03;5/10比1/21,P=0.01];余形态学参数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血流动力学参数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破裂脉络膜前动脉瘤具有高纵横比、高椭圆形指数、高非球面指数、高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丛前动脉瘤 形态学 血流动力学 破裂风险
下载PDF
外伤性脉络膜破裂12例临床分析
19
作者 张红振 王颖 +1 位作者 阿孜.古力沙木沙克 李秋明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57-559,共3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脉络膜破裂的治疗效果。方法针对1996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眼科诊断中发现的12例(12眼)外伤性脉络膜破裂全部采用营养、扩血管、促进积血吸收对症治疗。结果经过6月的随访,1例视力维持不变,11例视力有提高,其中1例由就... 目的探讨外伤性脉络膜破裂的治疗效果。方法针对1996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眼科诊断中发现的12例(12眼)外伤性脉络膜破裂全部采用营养、扩血管、促进积血吸收对症治疗。结果经过6月的随访,1例视力维持不变,11例视力有提高,其中1例由就诊时的数指/30cm提高到1.2。结论脉络膜破裂和出血累及黄斑部是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脉络膜破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