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价意义的转换与小说人物形象的翻译效果——以《飘》两个译本为例 被引量:23
1
作者 夏云 李德凤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4-47,共4页
译者在小说翻译过程中对原文的阐释以及对人物形象的解读往往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的价值判断,译者评价的语言介入,为我们分析小说翻译中人物形象的传递效果提供了语言实证的选择资源。对小说《飘》译本的研究表明,评价意义的转换造成... 译者在小说翻译过程中对原文的阐释以及对人物形象的解读往往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的价值判断,译者评价的语言介入,为我们分析小说翻译中人物形象的传递效果提供了语言实证的选择资源。对小说《飘》译本的研究表明,评价意义的转换造成了主人公形象传递效果的不同,这既是不同译者与隐含作者对话与交流的结果,同时也受到读者期待与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意义 人物形象 小说翻译 《飘》
原文传递
对话翻译与小说人物形象的再现——兼评《傲慢与偏见》的三个中译本 被引量:15
2
作者 纪晓斌 申迎丽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3-87,共5页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写作的中心任务,而对话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对话所揭示出的人物情绪、性格、背景等信息对于小说人物形象的生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翻译时理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傲慢与偏见》的3个中译本对原文...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写作的中心任务,而对话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对话所揭示出的人物情绪、性格、背景等信息对于小说人物形象的生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翻译时理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傲慢与偏见》的3个中译本对原文对话部分的不同处理,探讨对话翻译对于再现原文人物形象的重要意义及翻译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翻译 人物形象 傲慢与偏见
下载PDF
从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看对话对小说人物性格刻画之重要性 被引量:9
3
作者 台园园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3期55-56,共2页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写作的中心任务,而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是作者向读者展示人物形象与个性特征的重要途径。生动的人物语言对于性格塑造很重要,可以使作品中的人物丰满而鲜活。其中对话所揭示出的人物情绪、性格、背景等信息对于小说人物...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写作的中心任务,而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是作者向读者展示人物形象与个性特征的重要途径。生动的人物语言对于性格塑造很重要,可以使作品中的人物丰满而鲜活。其中对话所揭示出的人物情绪、性格、背景等信息对于小说人物形象的生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话赏析来阐述这一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人物 对话 性格刻画
下载PDF
口头传统规约下的《水浒传》叙事
4
作者 唐祥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5期12-16,共5页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在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和道德观念等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意义。通过深入剖析口头传统与《水浒传》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口头传统为《水浒...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在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和道德观念等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意义。通过深入剖析口头传统与《水浒传》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口头传统为《水浒传》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民间素材和生动的口语特色,使作品更具有现实感和亲和力。同时,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传达的道德观念也离不开口头传统文化的影响,展现了对中国古代社会价值观和人性探究的深刻思考。该文通过对《水浒传》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这部经典作品的理解,也能拓展人们对口头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学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学术和文化意义。希望未来能够继续挖掘和传承《水浒传》及口头传统的价值,让这部经典作品在当代文化中继续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口头传统 叙事结构 人物形象 道德观 性别观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人物刻画及其翻译研究——以第三回的主述位结构为案例 被引量:3
5
作者 秦静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67-73,83,共8页
以《红楼梦》及其三个英译本(霍译、杨译、乔译)的第三回为实际语料,调查其中的主述位结构,并用语料库检索方法探析四个文本的人物刻画,通过研究发现:乔译在刻画人物时力图将原文中的每个单词都翻译出来,因而最忠实于原文,但不够精炼、... 以《红楼梦》及其三个英译本(霍译、杨译、乔译)的第三回为实际语料,调查其中的主述位结构,并用语料库检索方法探析四个文本的人物刻画,通过研究发现:乔译在刻画人物时力图将原文中的每个单词都翻译出来,因而最忠实于原文,但不够精炼、流畅;霍译和杨译则根据目标语做了一些调整,有些改动既适应了目标语表达习惯,也无损于原文的人物刻画,而某些改动则多少影响了人物形象的生动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红楼梦》 人物刻画 翻译 主述位结构
下载PDF
《傲慢与偏见》人物对话中的词汇复现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爱华 《淄博师专学报》 2006年第3期45-50,共6页
复现是话语结构当中看似简单、实则复杂而且非常重要的语言结构。作为一种能产生重要文体意义的修辞手段,复现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这部经典名作中的人物对话出现了许多词汇复现实例,它们在突出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 复现是话语结构当中看似简单、实则复杂而且非常重要的语言结构。作为一种能产生重要文体意义的修辞手段,复现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这部经典名作中的人物对话出现了许多词汇复现实例,它们在突出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推进故事发展,进而折射英国社会状况和作者思想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复现 对话分析 人物刻画 深层内涵
下载PDF
论明清小说中《诗经》元素的文学功能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鹏程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09-115,共7页
《诗经》作品的题目、语词、主旨等作为明清小说文本的有机构成元素发挥着重要的文学表现功能。《诗经》元素对于人物塑造发挥着重要功能,也具有很强的结构功能,或体现为语言符号,或营造氛围,促成小说结构的有机性。在明清《诗经》经学... 《诗经》作品的题目、语词、主旨等作为明清小说文本的有机构成元素发挥着重要的文学表现功能。《诗经》元素对于人物塑造发挥着重要功能,也具有很强的结构功能,或体现为语言符号,或营造氛围,促成小说结构的有机性。在明清《诗经》经学藩篱下,《诗经》的文学特质和潜能得到了小说家的重视和开掘,为《诗经》文学研究的正式诞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诗经元素 文学功能 典故 人物塑造 结构
下载PDF
不求善,唯求真——《红楼梦》人物塑造原则探析
8
作者 贾三强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66-72,共7页
从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发展历程中考察了《红楼梦》人物塑造的原则:一是价值观原则,分别从出世观的无是非和入世观的多元道德出发,写出了人物的复杂性,从而引起读者认同的多向性;二是审美观原则,以"求真"贯穿作品始终,并且分... 从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发展历程中考察了《红楼梦》人物塑造的原则:一是价值观原则,分别从出世观的无是非和入世观的多元道德出发,写出了人物的复杂性,从而引起读者认同的多向性;二是审美观原则,以"求真"贯穿作品始终,并且分析了这一原则的多元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人物塑造 价值观 审美观 原则
下载PDF
修辞在人物性格刻画中的作用──以《生活大爆炸》中的对白为例
9
作者 陈大方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6期43-44,共2页
《:生活大爆炸》是时下非常风靡的一部以"科学天才"为背景的情景喜剧,该片荣获了包括TCA奖和艾美奖在内的多个奖项。本文尝试从修辞的视域出发,分析人物对白中的修辞手法,如反语、曲解、反问、用典等,从而剖析其在人物性格刻... 《:生活大爆炸》是时下非常风靡的一部以"科学天才"为背景的情景喜剧,该片荣获了包括TCA奖和艾美奖在内的多个奖项。本文尝试从修辞的视域出发,分析人物对白中的修辞手法,如反语、曲解、反问、用典等,从而剖析其在人物性格刻画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大爆炸》 修辞学分析 性格刻画 对白
下载PDF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城南旧事》中人物刻画的翻译
10
作者 李艳红 陈月梅 《才智》 2015年第28期254-255 257,257,共3页
《城南旧事》,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主要讲述了发生在上个世纪北京的几件小事。故事虽然平凡却极具感染力,能够令读者们回忆起童年的美好时光,因而,受到海内外读者的喜爱。本文以齐邦媛、殷张兰熙译本的《城南旧事》中人物刻画描写为例,... 《城南旧事》,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主要讲述了发生在上个世纪北京的几件小事。故事虽然平凡却极具感染力,能够令读者们回忆起童年的美好时光,因而,受到海内外读者的喜爱。本文以齐邦媛、殷张兰熙译本的《城南旧事》中人物刻画描写为例,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角度出发,深度剖析《城南旧事》中的人物描写翻译,阐述功能对等理论在人物刻画翻译方面的可行性,希望给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翻译带来一丝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南旧事 功能对等理论 人物刻画 翻译
原文传递
传统文论中的“尽态极妍”及其写人评赏意蕴
11
作者 翟瑞 《临沂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108-118,共11页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美学范畴,"态"存在于各类艺术理论中,有书画触笔之神态,有诗文行文之气态,也有小说写人之尽态。所谓"尽",乃无所不包,淋漓尽致。而所谓"尽态极妍",大约有三层内涵:一曰"丰&...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美学范畴,"态"存在于各类艺术理论中,有书画触笔之神态,有诗文行文之气态,也有小说写人之尽态。所谓"尽",乃无所不包,淋漓尽致。而所谓"尽态极妍",大约有三层内涵:一曰"丰",即人情物态极尽多样,"繁类成艳"之量多,"体物摛文"之态详,铺陈累炼,纤密壮采,其文本由赋笔而成;二为"奇",即奇姿异态,包括"逐新趋异"之新态,"因变取会"之变态;三为"细",即细致入微,无所不至,包括"精雕写照"之真态,"同质异构"之变态,仿佛戏曲表演之灵感互会。中国传统小说写人之"态"无所不入,形态纷变离奇、神态会聚凝练,故曰:尽态极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人 赋笔 传奇 活画 形神 审美范畴
下载PDF
试论《红楼梦》对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写法的突破
12
作者 龚琪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红楼梦》直接用诗来刻划人物、描写环境、渲染气氛和构成情节;并在描写人物方面,按照人物的本来面目,刻画出人物的“多面性”。这都是曹雪芹对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写法的一些突破。
关键词 《红楼梦》 诗体结构 “多面性” 人物刻画
下载PDF
社会信息加工视角下网络舆情群体智慧涌现机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毅洲 黄微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6-126,共11页
[研究目的]厘清网络舆情群体智慧涌现机理可洞察复杂舆情场内的信息价值,为网络舆情的知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在群体智慧涌现的性态刻画基础上,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构建机理集成模型,包括认知触发机理、协同标注机理、观点... [研究目的]厘清网络舆情群体智慧涌现机理可洞察复杂舆情场内的信息价值,为网络舆情的知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在群体智慧涌现的性态刻画基础上,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构建机理集成模型,包括认知触发机理、协同标注机理、观点交互对抗机理、时效控制机理、平台响应机理,并讨论子机理间的作用关系,通过实证分析证明机理研究的合理性。[研究结论]网络舆情群体智慧涌现具有复杂非线性系统特征,知识实体符合幂律分布规律。网络群体在舆情观点发散阶段的知识密度较高,在舆情观点聚合阶段群体智慧涌现并不明显,观点分散造成的信息异质环境并不是激发群体智慧的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情 群体智慧 涌现机理 性态刻画 知识实体 非线性涌现 社会信息加工理论
下载PDF
论文学优劣的标准——兼与陈思和等关于《兄弟》的商榷
14
作者 吴夜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0-33,共4页
余华长篇小说《兄弟》出版以来,受到评论界诸多指责。但陈思和等从民间视角出发得出截然相反的论断。文章认为,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必须在形式创造、人物塑造、思想内涵上达到一定高度,而《兄弟》在以上方面均存在严重缺陷。作品的... 余华长篇小说《兄弟》出版以来,受到评论界诸多指责。但陈思和等从民间视角出发得出截然相反的论断。文章认为,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必须在形式创造、人物塑造、思想内涵上达到一定高度,而《兄弟》在以上方面均存在严重缺陷。作品的解读是多元的,但并不能因此改变评价其优劣的客观标准。如果任意为之,只能导致黑白颠倒、是非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兄弟》 形式创造 人物塑造 思想内涵
下载PDF
《史记》写人艺术新探——遵循人性逻辑来表现人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明正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28-32,共5页
《史记》遵循人性逻辑来表现历史人物,写出了人物形象的多面性和丰富性,并对人物心理进行传神写照,肯定人的反螫本性和自由天性,进一步对"人性恶"表现出了独到的理解。司马迁以其特有的人文情怀对历史中的"人"、&qu... 《史记》遵循人性逻辑来表现历史人物,写出了人物形象的多面性和丰富性,并对人物心理进行传神写照,肯定人的反螫本性和自由天性,进一步对"人性恶"表现出了独到的理解。司马迁以其特有的人文情怀对历史中的"人"、"人"之为人的多维特性进行了准确的把握,从而将史学从此前的多观照政教性转变到兼重人性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写人艺术 人物形象 人物心理 反螫本性 自由天性 人性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