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胶结损伤的水泥土搅拌桩加固路堤破坏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章定文 曾彪 +2 位作者 刘涉川 宋涛 王安辉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1-141,共11页
路堤荷载下水泥土搅拌桩可能发生失稳破坏,明确搅拌桩的破坏特征对其稳定性计算具有重要意义。考虑水泥土的应变损伤特性,在摩尔-库仑模型的基础上,将等效塑性应变与水泥土抗剪强度参数关联,提出了水泥土胶结损伤本构模型,通过ABAQAS子... 路堤荷载下水泥土搅拌桩可能发生失稳破坏,明确搅拌桩的破坏特征对其稳定性计算具有重要意义。考虑水泥土的应变损伤特性,在摩尔-库仑模型的基础上,将等效塑性应变与水泥土抗剪强度参数关联,提出了水泥土胶结损伤本构模型,通过ABAQAS子程序实现了本构模型的数值应用。依托引江济淮白山节制枢纽软基处理工程,建立了搅拌桩加固路堤的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水泥土胶结损伤程度、桩身强度等参数对搅拌桩破坏特征及其路堤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考虑水泥土的胶结损伤会高估路堤整体稳定性;路堤荷载下搅拌桩的破坏模式包括桩体剪切破坏、弯拉破坏、倾斜破坏和滑移破坏等;路堤破坏时呈现三段楔形的塑性贯通面,并可分为压剪区、直剪区和弯剪区3个区域;路堤下搅拌桩并非同时破坏,呈渐进破坏过程,且渐进破坏顺序与桩体强度相关;搅拌桩从各级坡中心处开始发生剪切破坏,并向坡脚延伸直至破坏;作为对照,素混凝土桩则从各级坡脚开始发生弯曲破坏,并向坡中心方向延伸直至破坏;路堤坡脚加固对其整体稳定性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路堤破坏 数值模拟 水泥搅拌桩 胶结损伤 渐进破坏
原文传递
基于SEM图像的灰土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岳建伟 陈颖 +2 位作者 孔庆梅 赵丽敏 罗振先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2-212,共11页
灰土是古建筑常用的材料,因文物保护的要求,灰土取样受一定的限制,因此建立合适的力学分析方法对研究灰土及古建筑本体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土的三相介质组成和微观尺度构成,将灰土分为颗粒、胶结物和孔隙三部分;基于300倍SEM... 灰土是古建筑常用的材料,因文物保护的要求,灰土取样受一定的限制,因此建立合适的力学分析方法对研究灰土及古建筑本体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土的三相介质组成和微观尺度构成,将灰土分为颗粒、胶结物和孔隙三部分;基于300倍SEM微观结构和图像处理技术构建了灰土力学模型,根据粒径组成和试验测试数据分析了胶结物的受力特性,得到了胶结物的塑性损伤模型,并进行了灰土模型的单轴力学性能仿真;基于室内胶结试验结果建立了胶结物与含水率的应力-应变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灰土土样单轴压缩试验结果与基于微观尺度灰土分析模型的模拟结果相对吻合,验证了基于SEM分析模型进行灰土力学分析的可行性;在一定含水率范围内,0.075 mm和0.1 mm粒径胶结物应力-应变变化规律基本保持一致;在单轴压缩荷载作用下,试件颗粒与胶结物界面处及孔隙周围首先出现损伤破坏并产生裂缝,其主要原因是该区域存在应力集中现象,随着荷载继续增大,损伤区域向外扩展延伸,形成斜向连贯的断裂带,最终导致试件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尺度 分析模型 灰土 胶结物 损伤模型
下载PDF
LPS多元硅钻井液提高二界面胶结强度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孙晓宏 谢凤臣 +1 位作者 刘志明 韩玉华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8,共3页
针对大庆油田三次加密区多压力层系薄油层、差油层的二界面固井质量问题,通过对井壁围岩、泥饼、水泥石的物理和化学结构、组成和成分的分析,研制出了一种多元硅界面增强剂LPS。LPS主要由硅醇、低分子量聚合物、有机成膜剂组成。以LPS... 针对大庆油田三次加密区多压力层系薄油层、差油层的二界面固井质量问题,通过对井壁围岩、泥饼、水泥石的物理和化学结构、组成和成分的分析,研制出了一种多元硅界面增强剂LPS。LPS主要由硅醇、低分子量聚合物、有机成膜剂组成。以LPS为主要处理剂研制出一种新型钻井液体系。研究结果表明,LPS多元硅钻井液体系具有流变性合理、抑制性强、油气层保护性好、能够提高水泥环-泥饼-地层的胶结能力等优点。经5口三次加密调整井的现场试验证明,LPS多元硅钻井液对井壁有较好的稳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泥岩地层造浆;该钻井液适合调整井高密度快速钻井,有效地提高了二界面胶结强度,利于提高二界面固井质量;钻井液性能优良,保护油气层效果好,井径扩大率较小,满足大庆油田加密调整井钻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S多元硅钻井液 二界面胶结强度 研究 大庆油田 固井质量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五东区上乌尔禾组油藏敏感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吴运强 贾国澜 +4 位作者 吕道平 寇根 冷严 李震 单守会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2-724,共3页
克拉玛依油田五东区上乌尔禾组油藏P2w32砂层为主力油层,纵向非均质性较强,主要发育3套碎屑岩储集层。由于储集层岩性及胶结程度的影响,主力油层取心井段岩心难以钻切成形,开发至今一直缺少室内动态敏感性实验资料。采用多种物模,对不... 克拉玛依油田五东区上乌尔禾组油藏P2w32砂层为主力油层,纵向非均质性较强,主要发育3套碎屑岩储集层。由于储集层岩性及胶结程度的影响,主力油层取心井段岩心难以钻切成形,开发至今一直缺少室内动态敏感性实验资料。采用多种物模,对不同胶结类型和胶结程度的砂砾岩段进行了敏感性特征评价,并从储集层中粘土矿物类型、产状、相对含量以及储集层孔喉的发育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敏感性伤害机理分析,为现场制定开发方案和调整措施提供了相关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上乌尔禾组 非均质性 胶结类型 潜在敏感性 动态敏感性 伤害机理
下载PDF
再生顶板破碎岩石胶结体力学特性实验 被引量:2
5
作者 黄钟 冯涛 +2 位作者 王平 余伟健 任恒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64-70,共7页
本文以州景矿破碎巷道围岩为例,通过室内试验研究破碎岩石在胶结后的强度特性,利用RMT-150岩石力学实验系统对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制作了破碎岩石重组水泥胶结试件。结果表明:胶结对破碎岩石的结构和强度特性具有显... 本文以州景矿破碎巷道围岩为例,通过室内试验研究破碎岩石在胶结后的强度特性,利用RMT-150岩石力学实验系统对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制作了破碎岩石重组水泥胶结试件。结果表明:胶结对破碎岩石的结构和强度特性具有显著影响,胶结后的破碎岩石抗压强度显著提高,被胶结的块体强度和破碎程度是影响胶结体强度的主要因素;被胶结的块体单粒径、粒径级配对胶结体强度有明显的影响,抗压强度随岩块粒径大小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破碎岩石的胶结体强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州景矿再生顶板支护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岩石 胶结体 力学性能 破坏特性
下载PDF
不同纤维掺量磷石膏胶结体损伤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
6
作者 张卫中 唐杰 +1 位作者 孔德华 康钦容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111,共8页
为了提高磷石膏胶结体的强度及韧性,开展了掺纤维提高磷石膏胶结体力学强度特性的试验,对聚丙烯纤维含量分别为0、0.5%、0.75%、1%、1.25%的磷石膏基复合胶结体损伤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随着聚丙烯纤维掺量的增大,磷石膏胶结体... 为了提高磷石膏胶结体的强度及韧性,开展了掺纤维提高磷石膏胶结体力学强度特性的试验,对聚丙烯纤维含量分别为0、0.5%、0.75%、1%、1.25%的磷石膏基复合胶结体损伤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随着聚丙烯纤维掺量的增大,磷石膏胶结体的峰值应变与抗压强度均呈现一定程度的提升,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优纤维掺入量为0.75%;(2)不同纤维掺量的胶结体试件其应力-应变曲线具有相似形态,而掺纤维胶结体与普通磷石膏胶结体在应力-应变曲线上的差别表明,纤维的掺入能提高胶结体的峰后残余强度以及韧性,可明显改善磷石膏胶结体的抗压强度特性;(3)基于应变等价理论、统计损伤理论,引入了5种损伤修正系数,推导出了掺纤维磷石膏胶结体单轴受压损伤本构模型,建立了不同纤维掺量下磷石膏胶结体的单轴受压损伤本构方程及损伤演化方程;(4)将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对比,发现各曲线具有相似形态,且二者在峰值处吻合度较好,表明所建立的理论本构模型对不同纤维掺量磷石膏胶结体的分析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成果可为磷石膏基复合材料在固废胶结充填现场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胶结体 聚丙烯纤维 本构模型 损伤演化 抗压强度
原文传递
周期扰动应力作用下弱胶结砂岩声发射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朝阳 丁振宇 +1 位作者 谭杰 宁方波 《建井技术》 2019年第4期26-30,60,共6页
对周期扰动应力作用下的弱胶结砂岩损伤破坏全过程中的声发射振铃计数和峰值频率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加周期扰动应力时,岩样的AE振铃计数水平明显降低,同时AE累积振铃计数曲线斜率降低,呈现近水平特征;当周期扰动应力作用... 对周期扰动应力作用下的弱胶结砂岩损伤破坏全过程中的声发射振铃计数和峰值频率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加周期扰动应力时,岩样的AE振铃计数水平明显降低,同时AE累积振铃计数曲线斜率降低,呈现近水平特征;当周期扰动应力作用结束后,继续加载,AE振铃计数水平又开始增强,同时AE累积振铃计数曲线斜率再次增大,表现出明显的Kaiser效应。周期扰动应力水平为19%时,40~50 kHz的AE峰频密度降低,10~20、90~100、145~155 kHz的峰频密度显著降低,甚至缺失;而周期扰动应力水平为43.8%时,10~20、40~50、90~100和145~155 kHz四个峰频密度同样出现降低现象,但几乎不会缺失。随着周期扰动应力水平的提高,其对岩样内部裂纹的产生、扩展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胶结砂岩 扰动应力 荷载 声发射特性 损伤
下载PDF
木材胶结处破坏面的结构光测量
8
作者 葛蓉 《木材加工机械》 2015年第3期6-9,共4页
针对当前木材胶结破坏面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将线结构光与计算机视觉技术结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检测装置及相关软件,实现了胶结破坏面测量的全自动化,经验证该方法具有非常高的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
关键词 木材胶结 破坏面测量 结构光 计算机视觉技术
原文传递
浅谈输送带冷粘接工艺影响因素和方法的改进
9
作者 邓光杰 《华东纸业》 2010年第5期42-44,49,共4页
皮带粘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皮带运行时间和寿命。同时,皮带运行安全对于某一特定的设备是至关重要,本文对于皮带的粘接工艺和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 粘接 翘边 强度 剥层 打毛
原文传递
泥岩蠕变导致套管变形损坏机理分析 被引量:28
10
作者 闫相祯 杨恒林 杨秀娟 《钻采工艺》 CAS 2003年第3期65-68,共4页
油田注水开发以后 ,泥岩吸水蠕变使非均匀地应力作用于水泥环和套管 ,通过对泥岩吸水蠕变以后 ,在远场地应力作用下 ,对水泥环与地层接触的第二界面和水泥环与套管接触的第一界面压力的数值仿真分析 ,提出了泥岩吸水蠕变诱发地应力在井... 油田注水开发以后 ,泥岩吸水蠕变使非均匀地应力作用于水泥环和套管 ,通过对泥岩吸水蠕变以后 ,在远场地应力作用下 ,对水泥环与地层接触的第二界面和水泥环与套管接触的第一界面压力的数值仿真分析 ,提出了泥岩吸水蠕变诱发地应力在井眼周围产生应力集中 ,迫使水泥环和套管在最大水平地应力方向产生椭圆形缩径变形 ,是造成套管变形损坏的直接原因 ,而且水泥环与套管接触的第一界面的椭圆形外压力分布规律与水平地应力方向、套管变形趋势相反 ,说明水泥环在套管抵抗非均布外载中起到改变受力边界条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蠕变 套管损坏 变形损坏机理 附加载荷 界面压力 水泥环 油田注水开发
下载PDF
水泥砂浆的率型本构方程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陈江瑛 王礼立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00年第2期1-5,共5页
水泥砂浆的动态力学行为具有应变率敏感的非线性粘弹特性,并伴随着微损伤的率型演化.给出的水泥砂浆计及损伤演化的率型本构方程,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关键词 水泥砂浆 应变率相关 损伤演化 本构方程
下载PDF
膏体充填开采胶结体的蠕变本构模型 被引量:31
12
作者 孙琦 张向东 杨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94-1000,共7页
为分析膏体充填开采胶结体的蠕变特性,进行了三轴蠕变试验。在试验基础上推导了考虑时间和应力2个变量的损伤演化方程,将损伤变量引入改进的西原模型中,建立了新的本构模型,推导了胶结体的三维蠕变本构方程。根据试验数据对该模型的蠕... 为分析膏体充填开采胶结体的蠕变特性,进行了三轴蠕变试验。在试验基础上推导了考虑时间和应力2个变量的损伤演化方程,将损伤变量引入改进的西原模型中,建立了新的本构模型,推导了胶结体的三维蠕变本构方程。根据试验数据对该模型的蠕变参数进行拟合,将理论计算的蠕变曲线与试验得到的蠕变曲线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膏体充填开采胶结体属于黏弹塑性材料,具有明显的流变特性。在偏差应力值较小的应力水平下仅有衰减蠕变和稳态蠕变2个蠕变过程,在偏差应力较大时有加速蠕变阶段,蠕变值随偏差应力值的增加而增加,蠕变值增大速率随偏差应力值的增加而减弱。引入损伤的改进西原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胶结体的蠕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开采 胶结体 蠕变 本构模型 损伤
下载PDF
Damage failure of cemented backfill and its reasonable match with rock mass 被引量:31
13
作者 刘志祥 兰明 +1 位作者 肖思友 郭虎强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954-959,共6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backfill and the reasonable matches between backfill and rock mass, and to achieve the object of safe and efficient mining in metal mine, four types of backfills were tested ... In order to study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backfill and the reasonable matches between backfill and rock mass, and to achieve the object of safe and efficient mining in metal mine, four types of backfills were tested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loading, with cement?tailing ratios of 0.250:1, 0.125:1, 0.100:1 and 0.083:1, respectively. With the help of the stress?strain curves,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backfills with differing cement?tailing ratio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damage constitutive equations of cemented backfills with four cement?tailing ratios were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damage mechanics. Moreover,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nstitutive mode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made to verify the reliability of the damage model. In addition, an energy model using catastrophe theory to obtain the instability criteria of system was established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ackfill and rock mass, and then the system instability criterion was deduc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different damage characteristics for different backfills, backfills with lower cement?tailing ratio tend to have a lower damage value when stress reaches peak value, and damage more rapidly and more obviously in failure process after peak value of stress; the stiffness and elastic modulus of rock mass with lower strength are more likely to lead to system instability. The results of this work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ational strength design of backfill m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mented tailings backfill rock mass damage constitutive equation catastrophe theory MATCH instability criterion
下载PDF
充填体与岩体三维能量耗损规律及合理匹配 被引量:28
14
作者 刘志祥 李夕兵 +2 位作者 赵国彦 李启月 王卫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4-348,共5页
根据灰砂配比为1∶4,1∶8,1∶10和1∶12的4种胶结充填体力学试验结果,揭示不同配比充填体三维损伤耗能规律。针对矿床开采岩体应力转移并释放能量特征,探索矿床开采过程中岩体三维能量释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矿体埋藏越深,开挖岩体释... 根据灰砂配比为1∶4,1∶8,1∶10和1∶12的4种胶结充填体力学试验结果,揭示不同配比充填体三维损伤耗能规律。针对矿床开采岩体应力转移并释放能量特征,探索矿床开采过程中岩体三维能量释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矿体埋藏越深,开挖岩体释放能量越高;岩体弹性模量越高或泊松比越低,岩体释放能量越小。根据充填体与岩体耦合作用的三维能量耗损特征,探讨充填体与岩体的合理匹配,并用该匹配模型验证安庆铜矿采用最低充填配比1∶12开采矿石是可行的。研究发现,充填体与岩体的匹配系数K和三维原岩应力、岩体及充填体力学参数相关,不同开采技术条件必须设计合适的充填体抗压强度才能实现与岩体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胶结充填体 损伤力学 能量耗损 充填体与岩体匹配
下载PDF
煤矿采空区胶结充填控制采动损害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杨宝贵 崔希民 +2 位作者 孙恒虎 孔令标 孔祥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1-365,共5页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然而煤矿开采对地表环境和土地资源造成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 .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实现煤炭资源开采的可持续发展 ,提出了对煤矿采空区进行胶结充填的新思想 ,分别从胶结充填材料的选择...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然而煤矿开采对地表环境和土地资源造成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 .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实现煤炭资源开采的可持续发展 ,提出了对煤矿采空区进行胶结充填的新思想 ,分别从胶结充填材料的选择、充填工艺与方案、经济评价 3个方面对煤矿胶结充填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通过采空区的有效充填来控制岩层移动和地表变形 ,能够达到保护地表环境和土地资源的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胶结充填控制 采动损害 煤矿
下载PDF
Damage evolution and dynamic response of cement asphalt mortar layer of slab track under vehicle dynamic load 被引量:21
16
作者 ZHU ShengYang FU Qiang +1 位作者 CAI ChengBiao SPANOS Pol D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10期1883-1894,共12页
The damage evolution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of a cement asphalt(CA)mortar layer of slab track subjected to vehicle dynamic load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Initially,a statistical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for the ... The damage evolution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of a cement asphalt(CA)mortar layer of slab track subjected to vehicle dynamic load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Initially,a statistical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for the CA mortar layer is developed using continuous damage mechanics and probability theory.In this model,the strength of the CA mortar elements is treated as a random variable,which follows the Weibull distribution.The inclusion of strain rate dependence affords considering its influence on the damage development and the transition between viscosity and elasticity.Comparisons with experimental data support the reliability of the model.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FE)model of a slab track is then created with the commercial software ABAQUS,where the devised model for the CA mortar is implemented as a user-defined material subroutine.Finally,a vertical vehicle model is coupled with the FE model of the slab track,through the wheel-rail contact forces,based on the nonlinear Hertzian contact theory.The evolution of the damage and of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CA mortar layer with various initial damage is investigated under the train and track interaction.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is capable of predicting the damage evolution of the CA mortar layer exposed to vehicle dynamic load.The dynamic compressive strain,the strain rate,and the induced damage increase significantly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initial damage,whereas the dynamic compressive stress exhibits a sharp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initial damage.Also,it is found that the strain rate dependenc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the damage evolution and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the CA mortar 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ment asphalt mortar slab track statistical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vehicle-track coupled dynamics damage evolution
原文传递
提高第二界面固井质量的钻井液与前置液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马文英 张辉 +5 位作者 田军 吴健 王依建 张浩 孙善刚 耿晓会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30,共4页
针对提高第二界面固井质量的问题,研究出了多功能钻井液和SF-1冲洗前置液。对这两种体系的性能评价表明:加入矿渣后多功能钻井液的滤失量大大降低,泥饼的胶结强度提高,从而降低了钻井液对地层的损害;加有活性组分的SF-1前置液具有较强... 针对提高第二界面固井质量的问题,研究出了多功能钻井液和SF-1冲洗前置液。对这两种体系的性能评价表明:加入矿渣后多功能钻井液的滤失量大大降低,泥饼的胶结强度提高,从而降低了钻井液对地层的损害;加有活性组分的SF-1前置液具有较强的稀释钻井液、降低粘度和切力的作用,提高了钻井液和水泥浆的相容性。现场应用表明,多功能钻井液须与MTC固井液配合使用,才具有提高第二界面固井质量的效果;SF-1前置液改善了水泥环与套管和水泥环与井壁的胶结环境,增强胶结力,提高了水泥浆的顶替效率,有效地提高了固井质量。密度介于钻井液与水泥浆之间的加重前置液在现场使用效果良好,固井质量优质,钻井液与水泥浆界面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界面 固井质量 钻井液 前置液 地层损害 油田
下载PDF
爆炸载荷对水泥试样损伤破坏规律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林英松 蒋金宝 +5 位作者 朱天玉 阮新芳 丁雁生 付英军 孙丰成 王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5-58,共4页
从实验和数值模拟两方面对爆炸载荷对水泥试样的损伤破坏进行了研究。首先,在水中利用爆炸产生的爆炸冲击波对水泥试样进行损伤破坏,模拟“层内爆炸”采油技术中激波使岩石损伤开裂的现象;然后,利用波动力学理论,对激波在实验条件下对... 从实验和数值模拟两方面对爆炸载荷对水泥试样的损伤破坏进行了研究。首先,在水中利用爆炸产生的爆炸冲击波对水泥试样进行损伤破坏,模拟“层内爆炸”采油技术中激波使岩石损伤开裂的现象;然后,利用波动力学理论,对激波在实验条件下对水泥试样的损伤破坏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水泥试样的损伤破坏可分为压实破坏、压实损伤、拉伸损伤、拉伸破坏4个区域,在压实损伤区水泥试样也具有较好的渗透性。数值模拟可以用来确定各种裂纹形成的应力条件,并可通过预制剖面上的裂纹分布来预测水泥试样内部裂纹分布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载荷 水泥试样 实验研究 数值模拟 损伤破坏 层内爆炸
下载PDF
吉林大安北油田葡萄花储层岩石基本特征 被引量:13
19
作者 吴新民 康有新 +1 位作者 姜英泽 张立明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1期6-9,共4页
为了更好地认识大安北油田葡萄花储层特性,并为大安北油田勘探开发提供依据,通过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和电镜分析等研究手段,详细分析研究了大安北油田葡萄花储层岩石的基本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葡萄花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有细砂岩... 为了更好地认识大安北油田葡萄花储层特性,并为大安北油田勘探开发提供依据,通过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和电镜分析等研究手段,详细分析研究了大安北油田葡萄花储层岩石的基本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葡萄花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有细砂岩、粉砂岩、中砂岩、不等粒砂岩和砂砾岩,含油砂岩以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组成储层砂岩的碎屑成分有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主要以岩浆岩岩屑和变质岩岩屑为主,据此可以认为葡萄花油层储层砂岩大多为长石岩屑粉砂岩或长石岩屑细砂岩;储层砂岩的填隙物成分主要为各类粘土矿物和碳酸盐类矿物,由于储层岩石高含泥质和钙质,使储层砂岩具有低孔、低渗的特征;储层的主要损害因素为速敏、微粒运移、酸敏和水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葡萄花油层 地层损害 油矿地质
下载PDF
WC硬质合金颗粒堆焊烧损的机理 被引量:16
20
作者 曲仕尧 王新洪 +1 位作者 邹增大 刘雪梅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5-88,共4页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电子探针等测试分析手段 ,研究了WC硬质合金堆焊过程的熔化烧损特征和机制。试验结果表明 ,堆焊过程中不可避免WC硬质合金的烧损 ,烧损的基本特征是硬质合金边缘的粘结相熔化、碳化物颗粒的增大、单晶WC之间...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电子探针等测试分析手段 ,研究了WC硬质合金堆焊过程的熔化烧损特征和机制。试验结果表明 ,堆焊过程中不可避免WC硬质合金的烧损 ,烧损的基本特征是硬质合金边缘的粘结相熔化、碳化物颗粒的增大、单晶WC之间的间距增加。硬质合金烧损形式主要有颗粒边缘熔化、溶解烧损、合金元素的扩散和反应烧损。硬质合金烧损的机理为硬质合金边缘的碳化物产生分解 ,与胎体金属之间发生元素扩散 ,形成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扩散层 ,扩散层外沿原子浓度高的区域发生组织变化 ,形成新的化合物 ,降低硬质合金的性能。烧损的程度与硬质合金的种类、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 堆焊 烧损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