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氮量对不同肥力水平下夏玉米碳氮代谢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54
1
作者 王俊忠 黄高宝 +4 位作者 张超男 杨亚军 赵会杰 朱晓燕 马培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45-2052,共8页
以郑单958为材料,在高产田和中产田两种地力水平下,利用15N标记法研究了施氮量对夏玉米氮素分配率、利用率和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产田适量施氮可以提高玉米产量,过量施氮没有表现出进一步增产效果,其氮肥利用率较低(29.04%)。... 以郑单958为材料,在高产田和中产田两种地力水平下,利用15N标记法研究了施氮量对夏玉米氮素分配率、利用率和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产田适量施氮可以提高玉米产量,过量施氮没有表现出进一步增产效果,其氮肥利用率较低(29.04%)。中产田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提高,但氮素利用率却降低。各个器官15N积累量依次为籽粒>叶片>茎>根>叶鞘>穗轴。在高产田,当施氮量超过300kg.hm-2时,玉米籽粒和叶片中积累15N有所下降,而茎和根中积累15N的量随施N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中产田,随着施N量的增加,籽粒和穗轴积累15N量均相应增加。高产田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以及籽粒中蔗糖合成酶活性和酸性转化酶活性均是施氮300kg.hm-2时最大,施氮450kg.hm-2则抑制了其活性的增强,而中产田的各个酶活性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施氮量 碳氮代谢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长期定位氮胁迫对小麦碳氮代谢、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士昌 史占良 +3 位作者 李孟军 李亚青 底瑞耀 李雁鸣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19,共7页
利用大田长期氮肥定位试验,以施N 180 kg/ hm^2 处理为对照,研究了氮胁迫(不施氮肥)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中筋小麦品种中麦8 95、强筋小麦品种石优20 )碳氮代谢、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生产上的氮肥合理运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利用大田长期氮肥定位试验,以施N 180 kg/ hm^2 处理为对照,研究了氮胁迫(不施氮肥)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中筋小麦品种中麦8 95、强筋小麦品种石优20 )碳氮代谢、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生产上的氮肥合理运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氮胁迫条件下,2 个小麦品种旗叶蔗糖含量(花后7 - 35 d ) 、旗叶磷酸蔗糖合成酶(SPS) 活性(花后7 - 35 d ) 、籽粒蔗糖含量(花后21 - 35 d ) 、籽粒SPS活性(花后14 - 35 d )均较对照明显降低;2 个小麦品种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NR) 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GS) 活性和籽粒G S 活性均较对照明显降低;2 个小麦品种开花期氮积累量、成熟期氮积累量、开花前氮转移量均较对照显著降低,而开花前氮转移率和开花前氮贡献率均较对照显著提高;2 个小麦品种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氮素吸收效率、氮素生理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均较对照显著提高;2 个小麦品种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均较对照显著降低.综上,氮胁迫下小麦灌浆中后期碳、氮同化能力明显下降,氮素积累量降低,但对氮素的吸收能力增加,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的转运比例增加,进而小麦植株对氮素的整体利用率得以提升,但小麦产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长期定位 氮胁迫 碳氮代谢 氮素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浓度钼酸钠对白肋烟苗期碳氮代谢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冯雨晴 李亚飞 +4 位作者 史宏志 周骏 白若石 马雁军 林淑贞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共9页
为明确钼酸钠促进烟苗碳氮代谢的作用机制并筛选出适宜的使用浓度,以白肋烟品种TN90为材料,在温度22~28℃,光照强度800μmol·m-2·s-1,相对湿度85%,每12 h昼夜光暗交替的人工气候室中采用盆栽试验,设置0、0.1%、0.5%、1.0%和2... 为明确钼酸钠促进烟苗碳氮代谢的作用机制并筛选出适宜的使用浓度,以白肋烟品种TN90为材料,在温度22~28℃,光照强度800μmol·m-2·s-1,相对湿度85%,每12 h昼夜光暗交替的人工气候室中采用盆栽试验,设置0、0.1%、0.5%、1.0%和2.0%等5个钼酸钠浓度进行喷施处理,研究不同浓度钼酸钠对白肋烟烟叶色素含量(质量分数)、光合作用、硝酸还原酶活性、碳氮化合物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2.0%浓度范围内,施用钼酸钠的白肋烟烟叶色素含量、氮代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烟叶干物质积累量均呈增加趋势,总氮和硝酸盐含量呈下降趋势。在钼酸钠浓度为1.0%时,白肋烟烟叶干物质积累量比对照增加30.72%,氮素利用效率提高12.42%,硝酸盐含量则降低27.45%。因此,在0.1%~2.0%浓度范围内,施用钼酸钠能提高白肋烟烟苗碳氮代谢能力,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显著降低烟叶硝酸盐含量,且以1.0%浓度的处理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肋烟 钼酸钠 碳氮代谢 硝酸盐含量 氮素利用效率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城市三生空间碳代谢效率特征及演进模式 被引量:1
4
作者 田超 程琳琳 邵盈钞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4-1264,共11页
探究城市三生空间系统的碳代谢效率有助于实现区域要素整合和空间优化.基于城市代谢视角,采用物质流分析法构建了京津冀地区三生空间碳代谢效率评估框架,并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析了2000~2020年三生空间碳代谢效率的时空... 探究城市三生空间系统的碳代谢效率有助于实现区域要素整合和空间优化.基于城市代谢视角,采用物质流分析法构建了京津冀地区三生空间碳代谢效率评估框架,并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析了2000~2020年三生空间碳代谢效率的时空分布、动态变化及演进模式.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京津冀地区三生空间碳代谢效率呈波动增长趋势,各城市碳代谢效率空间分异明显,碳代谢效率水平整体偏低,呈中部高、南北低的分布格局.(2)京津冀地区碳代谢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呈增加趋势,技术进步变化和纯技术效率贡献作用不显著.超过50%的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呈改善趋势,仅有38.46%的城市在碳代谢效率改善过程中存在技术进步现象,超过1/2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呈下降趋势,大部分城市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大于1.(3)各城市碳代谢效率呈现不同的类型特征,按照其发展路径划为稳定式、反复式、渐进式和突变式这4种演进模式.各城市应据此采取差异化措施,合理配置三生空间资源,提高技术水平和规模效率,以期提高城市碳代谢效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碳代谢效率 演进模式 物质流分析 超效率DEA模型 MALMQUIST指数
原文传递
油菜光合碳氮代谢特征及其与氮效率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余佳玲 张力 +3 位作者 张振华 舒佳宾 宋海星 官春云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9-224,共6页
为阐明油菜碳氮代谢与氮效率的关系,及其对油菜品质的影响。采用土培试验,以低产甘蓝型油菜品种沪油15(品种A)与高产甘蓝型油菜品系742(品种B)为试验材料,在常氮与氮胁迫2种供氮情况下,研究了不同品种油菜不同供氮水平下光和参... 为阐明油菜碳氮代谢与氮效率的关系,及其对油菜品质的影响。采用土培试验,以低产甘蓝型油菜品种沪油15(品种A)与高产甘蓝型油菜品系742(品种B)为试验材料,在常氮与氮胁迫2种供氮情况下,研究了不同品种油菜不同供氮水平下光和参数,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与硝酸盐含量差异,氮效率与收获指数以及与籽粒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无论哪种供氮水平,品种B苗期光合参数大于品种A,盛花期规律相反,两品种的Pn、Gs、Ci与Tr皆在盛花期有所升高,而WUE有所降低。盛花期与角果发育期品种B茎、叶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品种A,油菜茎叶中可溶性糖含量从角果发育期呈减少趋势,角果发育期与收获期较抽薹期减少53%~80%,两品种5个时期茎叶皆表现为常氮时可溶性糖含量小于氮胁迫;品种B游离氨基酸除在2种供氮水平下盛花期叶、角果发育期地上部分与氮胁迫时抽薹期叶中大于品种A,其余时期呈现相反规律,到达角果发育期,两品种营养器官中游离氨基酸较生育前期大幅度减少;品种B5个时期硝酸盐含量、氮效率、收获指数、品质皆高于品种A。碳氮代谢与氮效率关系密切,油菜后期碳氮代谢大幅度减弱,碳氮代谢强的品种氮效率高,有利于氮素积累,籽粒品质较好,品种B碳氮代谢及其各项指标优于品种A,品种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碳氮代谢 氮效率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追施氮肥对苏丹草碳氮代谢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庞立东 李卫军 朱进忠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5-120,共6页
以新苏2号苏丹草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追施氮肥对苏丹草籽粒形成关键期氮素利用效率、碳氮代谢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氮肥提高了碳氮代谢酶活性;随氮肥追施量增加,抽穗和灌浆期硝酸还原酶、谷氨酰... 以新苏2号苏丹草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追施氮肥对苏丹草籽粒形成关键期氮素利用效率、碳氮代谢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氮肥提高了碳氮代谢酶活性;随氮肥追施量增加,抽穗和灌浆期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及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增强;当追氮量为450kg/hm^2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最强。抽穗期苏丹草茎秆和叶片碳氮含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升高,灌浆期各器官总糖和全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且同一施肥处理穗粒部大于茎秆和叶片;随施氮量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以及氮肥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当施氮600kg/hm^2时,氮肥贡献率最大,且可获最大种子产量(3815kg/hm^2)。综合考虑苏丹草碳氮含量、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氮素利用效率及种子产量,本试验条件下,追施氮肥600kg/hm^2表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施氮肥 苏丹草 碳氮代谢 氮素利用效率 种子产量
下载PDF
Clean Coal &High Carbon Efficiency Energy Engineering
7
作者 Stefan Petters Kalvin Tse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2015年第4期348-355,共8页
Today we live in a world of Hydrocarbon Energy Carriers, where Carbon is always used as a Carrier for Hydrogen 1) Biomass (CH1.44O0.66 or C6H12O6);2) Natural Gas [NG] (CH4);3) Water Gas [C+H2O];4) Gasoline (C6H12, C7H... Today we live in a world of Hydrocarbon Energy Carriers, where Carbon is always used as a Carrier for Hydrogen 1) Biomass (CH1.44O0.66 or C6H12O6);2) Natural Gas [NG] (CH4);3) Water Gas [C+H2O];4) Gasoline (C6H12, C7H18, C8H18, etc.);5) Kerosene (C17H36, C18H38, C19H40, C20H42, C21H44, C22H46, etc.) and;6) Crude Oil. The Carbon aggregates are all storable and have worthwhile, logistically manageable energy densities. But whenever recovering Energy from the Carbon molarities, CO2 gets emitted into the atmosphere, while separate use of Hydrogen Energy contents carried by the Carbon moieties would just generate water vapor. Hydrogen is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intermediary in Refineries, hydrogenating lower grade Hydrocarbons into higher potencies, or for removing Sulfur by the formation of Hydrogen Sulfur, that can be dissociated after its segregation from the Hydrocarbon products. But most of the internal Hydrogen yields in Refineries today is used for onsite production of Ammonia as a basis for Energy fertilizers in high performance agriculture. Because Hydrogen is awkward to store and transport, most of it is currently used captive within large size centralized plants as a reactant for producing Hydrocarbon energy carriers, using the Carbon as a carrier for the Hydrogen moieties, to then be distributed over big enough areas for consumption of the such large scale plants’ volumes. With recently proven achievements of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excess Wind & Solar Power by electrolysis, Hydrogen could become available in abundant quantities, to be distributed locally within the coverage area of the transmission grid such Wind & Solar installations are feeding into. In combination with Carbon as a reactant such abundant Hydrogen could also be synthesized into Hydrocarbon Energy Carriers and substitute fossil commod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mospheric carbon carbon efficiency carbon metabolism carbon Re-Use Chemical ENERGY Content Controlled Microbial Composting ENERGY Carriers Fossil Substitute Commodities INTERMEDIARIES Heating Value Hybrid Power Plant Hydrocarbon Hydrogen Organic Waste VALORIZATION Photosynthesis Productivity REFINERIES
下载PDF
丙三醇和吲哚-3-乙酸对白肋烟碳氮代谢及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冯雨晴 李耕 +5 位作者 赵园园 周骏 马雁军 白若石 刘德水 史宏志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5-22,34,共9页
为探究丙三醇和吲哚-3-乙酸混合喷施对白肋烟碳氮代谢及硝酸盐积累的影响机制,以白肋烟Tennessee 90(TN90)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计CK(清水对照)、T1(1 mL·L-1丙三醇)、T2(1 mL·L-1丙三醇+10 mg·kg-1吲哚-3-乙酸)3个处理... 为探究丙三醇和吲哚-3-乙酸混合喷施对白肋烟碳氮代谢及硝酸盐积累的影响机制,以白肋烟Tennessee 90(TN90)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计CK(清水对照)、T1(1 mL·L-1丙三醇)、T2(1 mL·L-1丙三醇+10 mg·kg-1吲哚-3-乙酸)3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白肋烟叶片生长指标、色素含量、光合速率、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主要碳氮化合物含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1和T2处理均可提高白肋烟叶片色素质量分数、光合速率、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氮素利用效率,促进可溶性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合成,降低总氮和硝酸盐质量分数,且T2处理效果更显著。与CK相比,T2处理的白肋烟根、茎、叶干质量分别增加43.75%,27.85%和41.13%,氮素利用效率增加12.18%,而硝酸盐质量分数降低14.52%。T1,T2处理均可促进白肋烟烟苗的生长,提高白肋烟烟苗碳氮代谢能力和氮素利用效率,降低叶片叶硝酸盐质量分数,T2处理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肋烟 丙三醇 碳代谢 氮代谢 硝酸盐 氮素利用效率
下载PDF
磷有效性对大豆碳代谢的生理调控及基因型差异 被引量:3
9
作者 赵静 刘嘉儿 +1 位作者 严小龙 廖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共4页
在营养液栽培条件下,以7个磷效率不同的大豆基因型为材料,研究了磷有效性对大豆碳代谢的生理调控及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低磷胁迫显著改变了大豆地上部、地下部碳分配.在低磷胁迫条件下大豆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 在营养液栽培条件下,以7个磷效率不同的大豆基因型为材料,研究了磷有效性对大豆碳代谢的生理调控及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低磷胁迫显著改变了大豆地上部、地下部碳分配.在低磷胁迫条件下大豆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根呼吸、地上部生物量和总叶面积显著降低,这种现象在磷低效基因型中表现更为明显.此外,低磷胁迫还显著提高了大豆光合磷效率和根部生物量,其中磷高效基因型的光合磷效率和生物量增加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代谢 磷胁迫 磷效率 大豆
下载PDF
浅埋滴灌下不同滴灌量对玉米花后碳代谢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恒山 张雨珊 +3 位作者 葛选良 李维敏 郭子赫 郭暖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614-2624,共11页
为探明浅埋滴灌下不同滴灌量对玉米花后碳代谢和光合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以传统畦灌常规灌量(4000 m^(3)hm^(-2))为对照,设置浅埋滴灌传统畦灌常规灌量40%(W1:1600 m^(3)hm^(-2))、50%(W2:2000 m^(3)hm^(-2))和60%(W3:2400 m^(3)hm^(-2))... 为探明浅埋滴灌下不同滴灌量对玉米花后碳代谢和光合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以传统畦灌常规灌量(4000 m^(3)hm^(-2))为对照,设置浅埋滴灌传统畦灌常规灌量40%(W1:1600 m^(3)hm^(-2))、50%(W2:2000 m^(3)hm^(-2))和60%(W3:2400 m^(3)hm^(-2))3个处理,研究浅埋滴灌下不同滴灌量玉米产量和花后叶源特性、光合特性、光合碳代谢关键酶活性、光合氮素利用效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8—2020年玉米籽粒产量W3与CK差异不显著,W2和W1均显著低于CK,3年产量平均降低3.91%和11.18%;滴灌下W3产量与W2差异均不显著,但显著高于W1,3年平均产量分别较W1增加17.56%、9.06%和9.56%。开花期W3和CK瞬时光合利用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和瞬时羧化速率均较高且二者差异均不显著,W1均最低,气孔限制值的表现则相反。叶源特性和光合碳代谢相关酶活性花后30 d至成熟期W1和W2均低于W3,W3优于CK,其中,单株叶面积、比叶重、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势W3较CK平均提高了20.29%、3.03%、14.80%和21.37%,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丙酮酸磷酸双激酶、苹果酸酶、苹果酸脱氢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W3分别较CK提高19.66%、12.53%、10.67%、21.17%和11.72%。花后至花后50 d,CK和W3光合氮素利用效率均较高且二者差异不显著,其中花后20 d至50 d CK和W3均显著高于W1,花后50 d至成熟期W3分别较CK、W2和W1提高3.24%、3.29%和7.40%。花后50 d至成熟期W3蔗糖最高且与CK、W1的差异显著,W3分别较W2、CK和W1提高11.31%、14.02%和43.48%;花后30 d至成熟期W3可溶性糖含量均最高,W3分别较W2、CK和W1提高14.06%、17.78%和34.20%;花后50 d至成熟期CK淀粉含量最高且与W3的差异不显著,CK分别较W3、W2和W1提高8.01%、14.52%和26.69%。由此可见,浅埋滴灌下灌量达传统畦灌常规灌量60%时,玉米花后叶源特性较好,光合碳代谢酶活性较强,光合氮素利用效率、非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滴灌 滴灌量 玉米 碳代谢 光合氮素利用效率
下载PDF
水稻拔节期叶片碳氮代谢基因型差异及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关系 被引量:11
11
作者 程建峰 戴廷波 +2 位作者 蒋海燕 潘晓云 曹卫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108,共8页
采用土培盆栽试验,以3个氮素利用效率(NUE)有显著差异的水稻基因型秀恢2号(低NUE)、R83-12(中NUE)和五优244(高NUE)为材料,研究了拔节期叶片碳氮代谢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氮素高效利用的关系。结果表明,拔节期不同基因型水稻的叶片蔗糖和... 采用土培盆栽试验,以3个氮素利用效率(NUE)有显著差异的水稻基因型秀恢2号(低NUE)、R83-12(中NUE)和五优244(高NUE)为材料,研究了拔节期叶片碳氮代谢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氮素高效利用的关系。结果表明,拔节期不同基因型水稻的叶片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可溶性糖含量比和淀粉/蔗糖含量比存在极显著差异,前两者为五优244>R83-12>秀恢2号,后两者则相反;而淀粉和蔗糖/可溶性糖含量比各基因型差异不显著。不同基因型水稻的叶片全氮含量(TNC)、蛋白氮含量(PNC)、PNC/TNC、Rubisco含量(RC)/PNC和RC/TNC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前两者为五优244<R83-12<秀恢2号,后三者则相反;RC无基因型差异。五优244叶片的叶绿素a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PSⅡ潜在活性、羧化效率、碳酸酐酶、酸性转化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其叶片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和谷氨酸脱氢酶活性也极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统计分析表明,高NUE水稻叶片具有较高的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及较大的RC/TNC和RC/PNC,其生理基础是其叶片的高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PSⅡ潜在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碳代谢 氮代谢 氮素利用效率 拔节期 基因型
下载PDF
环境足迹驱动的物质代谢强度及效率测度研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
12
作者 陈义忠 李奕曼 +4 位作者 赵允硕 李子彪 郝永敬 王兴民 李元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4-236,共13页
该文基于水-碳-生态足迹和IPAT-LMDI扩展模型,探究了京津冀城市群水资源-能源-土地资源系统的物质代谢强度及驱动因子,并结合DEA-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剖析了城市群物质代谢效率的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水资源代谢强度有所放... 该文基于水-碳-生态足迹和IPAT-LMDI扩展模型,探究了京津冀城市群水资源-能源-土地资源系统的物质代谢强度及驱动因子,并结合DEA-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剖析了城市群物质代谢效率的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水资源代谢强度有所放缓,能源代谢强度在2013年出现拐点后逐渐降低,而土地资源代谢强度则在2007年后逐渐增加;城市群及不同功能区的整体物质代谢压力指数均值超过50,基本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经济富裕程度与人口规模是物质代谢压力指数增加的主要原因,科技发展水平则具有反向抑制作用,生态环境缓解效应的影响具有空间差异性。城市群物质代谢效率增幅不显著,具有较大提升空间,中部核心区的代谢效率水平明显高于西北部生态涵养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碳-生态足迹 物质代谢强度 驱动因子 物质代谢效率 京津冀城市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