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微创旋切术在乳房良性肿瘤诊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宋磊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第23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在实施乳房良性肿瘤诊疗期间乳腺微创旋切术的应用可行性。方法:将2017年6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70例乳房良性肿瘤患者按照数字奇偶法分组。观察组(35例):采用乳腺微创旋切术完成疾病诊疗;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手术方法... 目的:探讨临床在实施乳房良性肿瘤诊疗期间乳腺微创旋切术的应用可行性。方法:将2017年6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70例乳房良性肿瘤患者按照数字奇偶法分组。观察组(35例):采用乳腺微创旋切术完成疾病诊疗;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完成疾病诊疗。对组间皮肤感觉、乳房外形、切口瘢痕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血清CA125(糖链抗原125)水平以及血清CEA(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水平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乳房良性肿瘤患者皮肤感觉无异常率(97.14%)、乳房外形无变形率(97.14%)以及切口瘢痕不明显率(94.29%)均高于对照组皮肤感觉无异常率(57.14%)、乳房外形无变形率(60.00%)以及切口瘢痕不明显率明显(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8.71±4.21)mL、手术时间(35.56±5.41)min、术后住院时间(2.92±0.53)d以及VAS评分(2.83±0.06)分均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23.36±4.53)mL、手术时间(51.46±5.66)min、术后住院时间(3.41±0.63)d以及VAS评分(5.31±0.07)分(P<0.05);手术前,观察组乳房良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水平以及血清CEA水平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手术后,观察组乳房良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水平以及血清CEA水平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乳腺微创旋切术的有效运用,可使乳房良性肿瘤患者皮肤感觉、乳房外形以及切口瘢痕获得显著改善,将术中出血量减少,将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将疼痛程度降低,最终实现乳房良性肿瘤患者有效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微创旋切术 乳房良性肿瘤 皮肤感觉 乳房外形 切口瘢痕
下载PDF
乳腺微创旋切术在乳腺多发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宇 王轶伟 +1 位作者 于娟 郭仁德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第21期92-94,共3页
目的:分析乳腺多发良性肿瘤中使用乳腺微创旋切术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2月~2020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乳腺多发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平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则... 目的:分析乳腺多发良性肿瘤中使用乳腺微创旋切术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2月~2020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乳腺多发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平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乳腺微创旋切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病灶切除率、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理想(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观察组为5.0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乳腺多发良性肿瘤而言选取乳腺微创旋切术进行治疗获得的效果更加理想,患者术后恢复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微创手术 乳腺手术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生物材料仿真模型在乳腺微创旋切手术教学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哲 林静 +1 位作者 张聚良 凌瑞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3年第5期712-715,共4页
目的探讨生物材料仿真模型联合传统临床教学方式在乳腺微创旋切手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进修学习乳腺微创旋切手术的50名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培... 目的探讨生物材料仿真模型联合传统临床教学方式在乳腺微创旋切手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进修学习乳腺微创旋切手术的50名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培训时长为1周。分3个模块,分别为多普勒超声系统及超声理论知识学习、乳腺微创旋切操作系统学习、乳腺微创旋切手术临床观摩及实践,试验组医师在第三模块学习的同时增加生物材料仿真乳腺模型练习。培训结束后进行乳腺微创旋切操作考核,分析两组医师微创操作水平及主观评价的差异。采用SPSS 22.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试验组医师乳腺包块定位用时、旋切刀定位用时及乳腺包块残留率分别为(4.12±1.05)min、(12.12±2.61)min及40%,对照组相应成绩为(6.68±1.97)min、(15.32±2.89)min及7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医师在操作熟练程度自评及临床操作信心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生物材料仿真乳腺模型联合传统教学与单纯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显著的优势,是乳腺微创旋切手术教学中高效的辅助工具,在乳腺外科进修医师的培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微创旋切 生物材料仿真乳腺模型 临床教学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9
4
作者 燕莉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5期83-85,共3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瘢痕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行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具有显著的效果,其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短,且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 超声引导 传统手术 乳腺良性肿瘤 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苏晓 《医学信息》 2019年第14期112-113,共2页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对照组行...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创面疼痛程度、切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VAS评分、切口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4.52±2.12)ml vs(10.64±3.25)ml]、[(17.52±4.58)minvs(31.48±10.25)min]、[(2.87±1.12)分vs(4.35±1.21)分]、[(3.29±1.16)dvs(6.15±2.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57%,低与对照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对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创伤较小,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切口愈合,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性肿瘤 超声引导 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 传统手术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超声引导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的效果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丹 《医学信息》 2020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超声引导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铜陵市妇幼保健院接受超声引导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超声引导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铜陵市妇幼保健院接受超声引导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手术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12、24、36 h疼痛评分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为(2.46±0.42)d,短于对照组的(3.26±0.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50%,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24、36 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超声引导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者患者切口愈合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缓解患者切口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 乳腺良性肿瘤 针对性护理
下载PDF
乳腺微创旋切手术治疗乳腺多发性肿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周晶晶 罗国庆 +2 位作者 沈三弟 夏旭 胡宁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9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乳腺微创旋切手术治疗乳腺多发性肿块的效果。方法 600例乳腺多发性肿块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传统组和微创组,每组300例。传统组采取传统手术进行治疗,微创组采取乳腺微创旋切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 目的观察乳腺微创旋切手术治疗乳腺多发性肿块的效果。方法 600例乳腺多发性肿块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传统组和微创组,每组300例。传统组采取传统手术进行治疗,微创组采取乳腺微创旋切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术后24、48、72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切口愈合时间]。结果微创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3.45±0.31)mm、手术时间(23.03±2.54)min均明显短于传统组的(22.93±2.17)mm、(36.96±3.58)min,术中出血量(8.25±1.11)ml明显少于传统组的(15.97±1.61)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24、48、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传统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微创旋切手术治疗乳腺多发肿块,相对于传统手术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切口愈合快,术后疼痛轻,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微创旋切手术 多发性肿块 传统手术 效果观察
下载PDF
多发性乳房肿块麦默通微创切除术35例分析 被引量:53
8
作者 蒋国勤 邢春根 +2 位作者 方军初 曹华 陈明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5年第5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切除术对多发性乳腺肿块的治疗价值。方法35例共213枚乳房多发性肿块在B超“十字交叉法”引导下,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术后3个月体检及B超评价疗效。结果所有肿块均在超声引导下完整切除,术后乳房仅有一红...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切除术对多发性乳腺肿块的治疗价值。方法35例共213枚乳房多发性肿块在B超“十字交叉法”引导下,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术后3个月体检及B超评价疗效。结果所有肿块均在超声引导下完整切除,术后乳房仅有一红点。多发性肿块切除术耗时较长1小时以上。术后10例患者出现局部青紫,2个月后消褪;7例患者术后出现乳头溢血,1个月后自然痊愈;术后3个月体检及超声检查无肿块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肿块微创切除术对多发性乳腺肿块疗效好、微创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块 麦默通 微创手术 超声引导 多发性肿块 微创旋切术 肿块切除术 乳房肿块 超声引导下 乳腺肿块 治疗价值 十字交叉 完整切除
下载PDF
B超引导下的乳腺纤维腺瘤微创旋切术 被引量:24
9
作者 王红鹰 邹强 +5 位作者 周坚 杨永明 蔡端 张延龄 任长才 戴训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5期280-281,共2页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纤维腺瘤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 43例5 3处 0 6cm~ 2 2cm乳腺纤维腺瘤进行了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切除术 ,评价其手术效果。 结果 乳腺纤维腺瘤均被Mammotome微...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纤维腺瘤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 43例5 3处 0 6cm~ 2 2cm乳腺纤维腺瘤进行了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切除术 ,评价其手术效果。 结果 乳腺纤维腺瘤均被Mammotome微创旋切切除 ,平均每处旋切 17次 ,用时 31min。操作全部成功。皮肤伤口仅 3mm ,并发症轻微。 15例 (2 1处 )经术后 6~ 2 1(13 .5± 4.0 )个月的随访 ,临床及B超复查均无复发迹象。 结论 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进行乳腺小纤维腺瘤的切除术 ,操作简易 ,切除彻底 ,创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引导 乳腺纤维腺瘤 微创旋切术 手术方法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技术在乳腺肿块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建 丁昂 +4 位作者 孙太明 王懋莉 金玉春 陈宏亮 袁永熙 《中国综合临床》 2010年第11期1219-1221,共3页
目的 探讨Mammotome技术在乳腺肿块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 710例女性患者共987个占位灶在超声引导下行Mammotome切除活检术,术后病理明确诊断,如是恶性者及时手术根治;定期随访,记录并发症情况和满意度.结果 除1例外其余手术均操作成功... 目的 探讨Mammotome技术在乳腺肿块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 710例女性患者共987个占位灶在超声引导下行Mammotome切除活检术,术后病理明确诊断,如是恶性者及时手术根治;定期随访,记录并发症情况和满意度.结果 除1例外其余手术均操作成功,取材充分,满足病理诊断需求,活检成功率99.8%;16例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完全切除率为99%;微小切口长约3 mm,美观效果好;并发症轻微,以血肿和瘀斑为主;患者满意度为93%.结论 这一技术在实现乳腺肿块活检和良性肿块切除的同时,有良好的美观效果.要重视进一步减少病灶残余机会和出血性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块 微创手术 超声引导Mammotome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EnCor乳腺微创手术不同操作方法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力 肖献秋 芮小平 《东南国防医药》 2020年第6期612-616,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EnCor乳腺微创手术中超声探头定位与旋切刀头不同的操作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7月期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甲乳外科就诊的279例(包括乳房良性肿块女性患者276例及乳腺增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EnCor乳腺微创手术中超声探头定位与旋切刀头不同的操作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7月期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甲乳外科就诊的279例(包括乳房良性肿块女性患者276例及乳腺增生男性患者3例)接受超声引导下EnCor乳腺微创旋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分析比较超声探头采用平移法185例和十字定位法94例进行术中肿块定位,EnCor旋切刀头采用侧入法169例和正后入路法110例进行手术旋切操作之间的临床疗效。结果279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发生皮肤误切导致凹陷、破损12例;因术中出血压迫止血无效转为开放手术2例;术后3个月复查发现肿块部分残留14例;术后24 h内出现血肿9例,所有血肿均在1.5个月内吸收消失。术后均无感染发生、无明显的乳房变形及瘢痕形成。术后常规病理示乳腺腺病伴纤维腺瘤262例,脂肪瘤14例,男性乳腺腺体增生3例。超声探头采用平移法出现肿块残留率[2.16%(4/185)]低于十字定位法[10.60%(1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nCor旋切刀头侧入法出现皮肤误切导致凹陷、破损发生率[1.18%(2/169)]低于正后路入法[9.09%(10/110)],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Cor乳腺微创旋切手术中超声探头采取平移法操作,旋切刀头采取侧入法操作,有定位准确、肿块切除完整、术中操作安全、乳房无变形等优点,在微创手术操作中是较好的选择,显示出微创手术的优势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Cor乳腺微创旋切术 超声探头定位 旋切刀头操作 肿块残留 皮肤误切
下载PDF
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在多发性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明帅 朱丽萍 +2 位作者 李涌涛 杨亮 倪多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对乳腺多发纤维腺瘤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治疗43例195个临床诊断乳腺多发纤维腺瘤的疗效,并记录术后病理结果及其随访情况。结果 43例195个乳腺病灶...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对乳腺多发纤维腺瘤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治疗43例195个临床诊断乳腺多发纤维腺瘤的疗效,并记录术后病理结果及其随访情况。结果 43例195个乳腺病灶被准确完全切除,切除足够组织用于病理诊断;B超监测195个病灶均被完全切除,全部为良性,其中乳腺纤维腺瘤151个,纤维腺瘤样增生44个;3例出现局部血肿,5例出现乳房皮下淤血,均未行特殊处理。术后3个月时复查,血肿完全自行吸收,皮肤淤血消失。结论 Mammotome微创旋切术是一项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乳腺微创技术,对乳腺多发纤维腺瘤能够进行完全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MMOTOME 超声引导 乳腺纤维腺瘤 微创手术
下载PDF
乳腺真空辅助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占位性病变的效果分析
13
作者 李攀科 《华夏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真空辅助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占位性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乳腺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117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乳晕旁切口术,观察组采用乳腺真空辅助旋切术,对... 目的:探讨乳腺真空辅助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占位性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乳腺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117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乳晕旁切口术,观察组采用乳腺真空辅助旋切术,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情况、患者满意度、术后1年复发率及术后1h、3h、6h疼痛应激[血清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瘢痕长度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3h、6h观察组血清PGE2、S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真空辅助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占位性病变效果确切,能显著缓解术后疼痛应激,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及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真空辅助旋切术 乳腺良性占位性病变 患者满意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