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论陆贽民本主义仁政观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清敏 《闽江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33-34,85,共3页
陆贽是中唐名相 ,才识卓越 ,洞悉时事 ,他受命于危难之际 ,举凡军政大事、赋税经济 ,多所建议 ;救弊补阙 ,不遗余力 ,弹劾奸邪 ,不计厉害 ,有《陆宣公翰苑集》
关键词 陆贽 民本主义 仁政
下载PDF
论廉吏伦理品格的儒学根基 被引量:1
2
作者 苑秀丽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81-84,共4页
修身是儒家伦理的基础和核心,中国古代廉吏是修身的楷模。他们"廉洁自律,公而忘私"的品格,正是修身的内在涵养在为官实践中的"英华外发"。而建立在孔子仁学基础之上的儒家仁政理想,也同样是通过历代廉吏以"重... 修身是儒家伦理的基础和核心,中国古代廉吏是修身的楷模。他们"廉洁自律,公而忘私"的品格,正是修身的内在涵养在为官实践中的"英华外发"。而建立在孔子仁学基础之上的儒家仁政理想,也同样是通过历代廉吏以"重民""爱民""富民"为核心的施政方略,才落实到了现实生活中。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史上,廉吏用他们的为官实践,展现了儒家人格理想的光辉,不仅驱散了那个时代的黑暗,也照亮了中华民族通往未来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吏 伦理品格 儒学 修身 仁政
下载PDF
民心即天命:董仲舒政治哲学评议
3
作者 曾振宇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2,共12页
董仲舒作为‚群儒首‛,代表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董仲舒从形上学高度论证‚民心即天命‛,凡是赢得民心的政权,一定是顺受天命的政权;凡是丧失民心的政权,必定也是被天命所否定乃至废绝的政权。通过剖析‚民心即天心‛‚仁,天心‛‚天为... 董仲舒作为‚群儒首‛,代表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董仲舒从形上学高度论证‚民心即天命‛,凡是赢得民心的政权,一定是顺受天命的政权;凡是丧失民心的政权,必定也是被天命所否定乃至废绝的政权。通过剖析‚民心即天心‛‚仁,天心‛‚天为民立王‛‚屈君而伸天‛‚臣道有为‛‚不敢有君民之心‛、尚忠义、贤能治天下、‚逆命‛与‚顺命‛等等一系列命题与思想,我们发现董仲舒力图论证政治哲学根本性问题:何为政治之善?董仲舒的回答是:超越现实私己利益,将现实政治制度、政治决策、政治伦理、制度伦理和社会政治理想目标建立在儒家仁义这一文化依托与道德精神之上,以是否‚爱民‛作为政治原则,以是否顺应民心、是否符合仁义作为社会政治最高圭臬与终极奋斗目标,就是政治之善。为天下立法,是董仲舒孜孜以求的社会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民心 天命 爱民 王道 政治哲学
下载PDF
先秦儒家的“仁”与建立和谐社会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文彦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8-61,共4页
建立和谐社会,是今天全面建设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必须的社会基础和必备条件。在先秦儒家“仁”的思想当中,“仁政”为富民安邦之本;“仁爱”创造和谐社会;“仁”、“礼”互补整合社会秩序使之和谐。这些蕴涵着超越时代、对于... 建立和谐社会,是今天全面建设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必须的社会基础和必备条件。在先秦儒家“仁”的思想当中,“仁政”为富民安邦之本;“仁爱”创造和谐社会;“仁”、“礼”互补整合社会秩序使之和谐。这些蕴涵着超越时代、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恒久生命力的积极因素,应该成为我们建立和谐社会的精神营养和文化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政 仁爱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儒家哲学的继承与超越
5
作者 王先峰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32-33,共2页
《公司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方针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体现。它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坚儒家哲学的精华,尤其是对儒家哲学中公民道德的有关思想,而且又去其糟粕,是对儒家哲学的发展和超越。
关键词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 儒家哲学 继承 超越 以德治国 道德体系
原文传递
孔子仁政、德治、礼范的治国之道 被引量:9
6
作者 徐大同 《政治思想史》 2013年第1期1-12,197,共12页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讨论了治国之道。具体包括三个互相联结、互相渗透、互相支撑的要点:"天下归仁"、"为政以德"、"齐之以礼"。"天下归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指在天下建立仁政统治,实现社会的...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讨论了治国之道。具体包括三个互相联结、互相渗透、互相支撑的要点:"天下归仁"、"为政以德"、"齐之以礼"。"天下归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指在天下建立仁政统治,实现社会的有序、稳定、和谐;"为政以德"即认为德治是治理天下国家的具体方案和方法;"齐之以礼"即以礼作为约束人们行为的基本规范。孔子的这一套仁政德治礼范的治国之道在汉代被确定为官学,之后又受到历代王朝统治者的推崇。对于这一份思想文化遗产,应该用马克思主义进行分析和筛选,吸收其有益的成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治国之道 仁政 德治 礼范
下载PDF
中国古代帝王巡狩与封建政治文化 被引量:6
7
作者 何平立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5-163,共9页
中国古代帝王巡狩作为王权统治以礼治天下的政治文化巡礼,作为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华夏与四夷、王权与士民联系的政治纽带,不仅对中华民族农业文明以及思想伦理道德的传承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治国安邦、整合与规范社会秩序、... 中国古代帝王巡狩作为王权统治以礼治天下的政治文化巡礼,作为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华夏与四夷、王权与士民联系的政治纽带,不仅对中华民族农业文明以及思想伦理道德的传承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治国安邦、整合与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国家制度与统一方面,都是一种重要战略举措,也是一种统治运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狞 王权 礼治 仁政
下载PDF
汉代酷吏的法律文化解读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巍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6-123,共8页
法家思想与文吏制度为汉代酷吏的出现提供了文化基础;特殊的时代背景,尤其是武帝时期的政治诉求为汉代酷吏的兴起提供了历史条件。汉代酷吏的治世风格迥异于后世儒家,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整体特质也不相协调,但杀伐立威却并不总是意味... 法家思想与文吏制度为汉代酷吏的出现提供了文化基础;特殊的时代背景,尤其是武帝时期的政治诉求为汉代酷吏的兴起提供了历史条件。汉代酷吏的治世风格迥异于后世儒家,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整体特质也不相协调,但杀伐立威却并不总是意味着大肆破坏国家律令,酷吏的表现恰与汉代律令的性质和特征存在紧密联系。汉代酷吏群体的消长、演变,动态地反映了当时社会法律文化的发展变化,呈现了中国正统法律思想形成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酷吏 王道 霸道 法律文化
下载PDF
《孟子》的民本、仁政思想及其启示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立环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02年第5期61-64,F003,共5页
孟子主张以“仁政”治国 ,以民为本 ,仁政、爱民是孟子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对义利关系、经济政策标准以及对某些社会经济现象如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分析 ,无一不落在“以民为本”这个核心上。孟子思想所体现出的人类关怀的精神 ,... 孟子主张以“仁政”治国 ,以民为本 ,仁政、爱民是孟子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对义利关系、经济政策标准以及对某些社会经济现象如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分析 ,无一不落在“以民为本”这个核心上。孟子思想所体现出的人类关怀的精神 ,在当代经济的发展中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政思想 《孟子》 仁政 以民为本
下载PDF
孟子“仁政”:上古三代国家治理思想的集大成 被引量:3
10
作者 魏衍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2-192,208,共12页
“仁政”是孟子描绘天下国家治理思想的一幅宏伟蓝图,是《孟子》一书的思想内核和精神命脉。孟子“仁政”是对上古三代时期国家治理思想的集大成,其中“尧舜之道”是“根”,“三代之治”是“脉”,“周孔之教”是“魂”,并决定它成为深... “仁政”是孟子描绘天下国家治理思想的一幅宏伟蓝图,是《孟子》一书的思想内核和精神命脉。孟子“仁政”是对上古三代时期国家治理思想的集大成,其中“尧舜之道”是“根”,“三代之治”是“脉”,“周孔之教”是“魂”,并决定它成为深植于中华文化沃土的圣贤集体的智慧结晶。孟子“仁政”并非“载之空言”的简单说教,而是以“施仁政于民”为中心,以“省刑罚”“薄赋税”“深耕易耨”以及“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为基本点,共同构成了一套相对完备的思想学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仁政 尧舜之道 三代之治 周孔之教
下载PDF
浅析儒家思想对古代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勤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44-48,共5页
在我国古代的刑事司法制度中,未成年人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特殊优恤。这些优恤政策主要是在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的,具体而言是儒家"仁政"、"宽刑"的治国理念和"济贫救弱"、"矜老恤幼&qu... 在我国古代的刑事司法制度中,未成年人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特殊优恤。这些优恤政策主要是在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的,具体而言是儒家"仁政"、"宽刑"的治国理念和"济贫救弱"、"矜老恤幼"的社会保障思想。在这两种思想影响下,形成了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国家、社会、家族三方面协调保护未成年人的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儒家思想 仁政爱民 矜老恤幼 济贫救弱
下载PDF
帝制中国治道观的意涵及其现代启示——以《资治通鉴》和《续资治通鉴》为中心的考察
12
作者 罗雪飞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46,共15页
治道是帝制中国时期君主和士大夫共同关心的话题,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中的基本问题。《资治通鉴》和《续资治通鉴》作为君主和士大夫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记录,渗透着对治道的关注。这种治道观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垂拱而治、推行仁政、... 治道是帝制中国时期君主和士大夫共同关心的话题,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中的基本问题。《资治通鉴》和《续资治通鉴》作为君主和士大夫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记录,渗透着对治道的关注。这种治道观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垂拱而治、推行仁政、心存敬畏乐听谏言、选贤任能以治民、裁汰为害最甚者。这种治道观有三个主要特征:主体的精英化、宗旨的王道化、载体的明确化。这种治道观对现代中国政治的启示主要有五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促进精英自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以价值理性引领工具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制中国 《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治道观 王道
原文传递
仁政·性善·浩然之气——孟子精神世界的再认识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杰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35,共6页
孟子继承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结合战国时代特定的文化精神,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主要表现为“仁政”的社会理想、“性善”的道德思想、“浩然之气”的个性文采。他认为,主观与客观、社会与道德之间具有着内在统一、密不可分的联系,“性... 孟子继承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结合战国时代特定的文化精神,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主要表现为“仁政”的社会理想、“性善”的道德思想、“浩然之气”的个性文采。他认为,主观与客观、社会与道德之间具有着内在统一、密不可分的联系,“性善”不仅是“仁政”的人性基础,也是“浩然之气”的心理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精神世界 仁政 性善 浩然之气
下载PDF
凤兮凤兮何去来——从《论语》看孔子的仕隐情结 被引量:3
14
作者 孟庆茹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1-14,共4页
《论语》记载了孔子对隐逸问题的深刻思考。孔子的基本仕隐观是"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但救世精神及仁政理想又使孔子突破其仕隐观的束缚,积极求仕。最后,孔子在理想成空的情况下怀道归隐。使孔子实现从仕到隐这一人生转... 《论语》记载了孔子对隐逸问题的深刻思考。孔子的基本仕隐观是"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但救世精神及仁政理想又使孔子突破其仕隐观的束缚,积极求仕。最后,孔子在理想成空的情况下怀道归隐。使孔子实现从仕到隐这一人生转折的是中庸思想,仕隐情结伴随孔子的一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仕隐情结 周礼 仁政
下载PDF
孟子仁政的王道理想与霸道的政治现实 被引量:4
15
作者 龙国智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35,共5页
孟子的仁政体系有套完整的执政理念,但其在霸道的现实政治面前却并不被君主所采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王道理想与现实政治在执政目标、用人观、民众观上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在执政目标上,孟子追求圣王,而君主追求王圣;在用人观上,... 孟子的仁政体系有套完整的执政理念,但其在霸道的现实政治面前却并不被君主所采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王道理想与现实政治在执政目标、用人观、民众观上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在执政目标上,孟子追求圣王,而君主追求王圣;在用人观上,孟子主张启用贤士,而君主却希望招揽善战的武士和发展经济的谋士;在民众观上,孟子要求君主与民同乐,而君主却热衷于独享其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仁政 王道 霸道
下载PDF
《临证指南医案•目病篇》初探
16
作者 李媛媛 接传红 +2 位作者 王建伟 邓宇 刘自强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12期1138-1141,共4页
《临证指南医案•目病篇》所载医案记录了叶天士对目病的认识以及其针对目病所采用的特色辨证和治疗方法。叶天士目病辨证的特色主要包括“必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体质辨证,精准施治疗目疾”“平脉辨证,目病见肝脉弦者多”“温病的辨证... 《临证指南医案•目病篇》所载医案记录了叶天士对目病的认识以及其针对目病所采用的特色辨证和治疗方法。叶天士目病辨证的特色主要包括“必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体质辨证,精准施治疗目疾”“平脉辨证,目病见肝脉弦者多”“温病的辨证理论应用于目病”“五轮辨证,目之特色”“抓主症,目赤、脉弦辨从肝肺”。叶天士目病治疗特色以“重视王道、疗目病以扶正祛邪”“目病多郁火,火郁当发之”“三因制宜,治疗目病个性化”为主。本文从辨证方法和治疗特色方面初步探讨《临证指南医案•目病篇》中叶天士治疗目病的思想,以期指导中医眼科临床,解专科固有思维,探眼体辨治之旨。同时为眼底病现代科技结合中医传统理论的未来辨治方向提供初步理论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证指南医案 目病 伏其所主、先其所因 王道 火郁发之
下载PDF
大政治思想家董仲舒的思想及其意义与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华友根 《衡水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8-19,共12页
董仲舒是汉代的经学大师,是超过前人与时人的杰出的大政治思想家。他的思想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继承与发展了春秋战国以来与西汉初期的思想学术。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了哲学、经学、政治法律、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社会经济、历史与民族等... 董仲舒是汉代的经学大师,是超过前人与时人的杰出的大政治思想家。他的思想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继承与发展了春秋战国以来与西汉初期的思想学术。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了哲学、经学、政治法律、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社会经济、历史与民族等各个方面。他的这些思想,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现实意义:奉"元"而起的祭祀、封禅、改历;促进了汉民族的形成与奠定了中华民族融合之思想基础;司马迁的《史记》受董仲舒思想的影响深刻;改变王侯将相养士风气与废除诸侯政治上的权力;君主爱民为民,官吏奉公廉洁;《春秋》决狱、断事深入人心,君臣普遍遵循;独尊儒术之后人才辈出,而且可以自由争论;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的经学时代。而且,在以后的中国古代以及近现代历史上都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儒学 统一思想 经学 更化 循环论 三纲五常 仁政
下载PDF
《尚书·洪范》与公羊“大一统”思想——以“建用皇极”与“正五始”为中心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徽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8-47,共10页
作为公羊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大一统”说与《尚书·洪范》的“建用皇极”说有着深刻的思想关联。首先,二者皆以“君极”之立作为王道之行的关键因素;其次,二者皆以“王正”作为“君极”之立的基本前提,且谓基于此,“一统”之义方得... 作为公羊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大一统”说与《尚书·洪范》的“建用皇极”说有着深刻的思想关联。首先,二者皆以“君极”之立作为王道之行的关键因素;其次,二者皆以“王正”作为“君极”之立的基本前提,且谓基于此,“一统”之义方得成立;再次,二者皆蕴含了改元立制以厚养万民之义。无论是“一统”说还是“皇极”论,固然均表现出鲜明的尊君色彩,但二者所强调的“归元”或“君极”思想实则又内涵着抑君乃至“革命”之意。因此,“大一统”并非简单地意味着思想、观念、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绝对统一化,而“皇极”论也并非主张君主专制。在儒家看来,君王之于天下人心,本质上不过起着召唤与凝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羊学 一统 统一 《洪范》 皇极 王道
下载PDF
王道理想的世界主义回归——儒家政治哲学与国际秩序再平衡 被引量:3
19
作者 干春松 《学术前沿》 2013年第11期35-46,共12页
中国的和平崛起,意味着中国愿意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要在中国的发展和全球共同利益之间寻求一种新的平衡。这就说明,我们的国家哲学正在由原先单一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转向国家主义与世界主义的结合。因此,重提儒家的王道理想,发掘儒... 中国的和平崛起,意味着中国愿意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要在中国的发展和全球共同利益之间寻求一种新的平衡。这就说明,我们的国家哲学正在由原先单一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转向国家主义与世界主义的结合。因此,重提儒家的王道理想,发掘儒家思想的普遍性面向,是建设新的中国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全球化的形势下,不能仅仅搬运"王不待大"、"以小事大"这样一些孟子的语句,而是要根据儒学的整体精神来建构一个新的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全球政治 世界秩序 王道
下载PDF
贸易政策背后的政府目标及其函数度量:理论评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熊锋 黄汉民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0-144,共5页
对于政府目标函数,新古典经济学将政府视为"慈善的专制者",而公共选择学派则偏重于对不同利益集团的考察,两者都只揭示了政府目标函数的某一部分的特性。以G-H模型为代表的"串谋型政府"模式将两者结合于自己的分析... 对于政府目标函数,新古典经济学将政府视为"慈善的专制者",而公共选择学派则偏重于对不同利益集团的考察,两者都只揭示了政府目标函数的某一部分的特性。以G-H模型为代表的"串谋型政府"模式将两者结合于自己的分析框架内,因而具有较强的政策博弈预测性。最后,对G-H模型进行的拓展研究表明,应不断加强政府自身的建设并尽量降低利益集团对贸易政策的影响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函数 慈善型政府 掠夺型政府 串谋型政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