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7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牛血清白蛋白 被引量:61
1
作者 邓凡政 郭东方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51-1453,共3页
建立了由亲水性离子液体四氟硼酸1-甲基-3-丁基咪唑(/BF4 )和KH2PO4 形成的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新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及盐的浓度、离子液体浓度以及蛋白质用量、溶液酸度、其它共存物质对双水相成相及BSA萃取率... 建立了由亲水性离子液体四氟硼酸1-甲基-3-丁基咪唑(/BF4 )和KH2PO4 形成的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新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及盐的浓度、离子液体浓度以及蛋白质用量、溶液酸度、其它共存物质对双水相成相及BSA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磷酸二氢钾盐浓度为80 g/L,离子液体浓度在160~ 240 mL/L,BSA的浓度为30~ 50 mg/L,溶液酸度在pH 4~ 8范围,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对BSA有较高的萃取率.用加入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探讨了离子液体与蛋白质之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双水相 牛血清白蛋白 萃取分离
下载PDF
双水相萃取技术分离纯化蛋白质的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郑楠 刘杰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6年第10期7-9,共3页
阐述了双水相萃取原理,详细分析了影响双水相萃取分离纯化蛋白质的各种因素,探讨了双水相萃取技术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的应用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双水相 蛋白质 分离纯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提取柠檬渣中总黄酮研究 被引量:35
3
作者 汪建红 廖立敏 王碧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8-81,共4页
以低温烘干的柠檬渣为原料,利用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提取柠檬渣中的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硫酸铵用量、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体积浓度为60%、料液比为1∶20g/mL、硫酸铵... 以低温烘干的柠檬渣为原料,利用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提取柠檬渣中的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硫酸铵用量、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体积浓度为60%、料液比为1∶20g/mL、硫酸铵用量为24g、提取温度为55℃、提取时间为30min时,提取率最高.在此条件下进行了5次平行实验,平均提取率可达1.58%,而且实验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渣 双水相 正交实验 平行实验 黄酮
下载PDF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4
作者 郭黎平 傅冬梅 +1 位作者 张卓勇 刘思东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4-40,共7页
论述了双水相萃取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 .文章主要阐述了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介绍了该技术在分离提取各种蛋白质 (酶 )、电泳分离蛋白质、提取抗生素和分离生物粒子、温度诱导相分离以及表面活性剂双水相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并... 论述了双水相萃取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 .文章主要阐述了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介绍了该技术在分离提取各种蛋白质 (酶 )、电泳分离蛋白质、提取抗生素和分离生物粒子、温度诱导相分离以及表面活性剂双水相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相 生物物质 萃取 分离 蛋白质
下载PDF
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甘草酸钾的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林金清 董军芳 李夏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5-167,173,共4页
实验考察了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甘草酸钾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甘草酸钾在该体系的分配系数K和收率均随乙醇、硫酸铵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而随着pH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且在w(乙醇)=35 1%,w(硫酸铵)=17 7%,pH=6 0左右时,分... 实验考察了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甘草酸钾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甘草酸钾在该体系的分配系数K和收率均随乙醇、硫酸铵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而随着pH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且在w(乙醇)=35 1%,w(硫酸铵)=17 7%,pH=6 0左右时,分配系数K可达13 7,收率η可达96 3%。这将为甘草酸钾的提取分离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相 萃取 甘草酸钾
下载PDF
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猪胰蛋白酶 被引量:31
6
作者 周红航 王维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5-308,315,共5页
采用聚乙二醇(PEG)/硫酸铵[(NH4)2SO4]双水相体系对猪胰蛋白酶分离进行了研究。通过综合考察酶分配系数、蛋白质分配系数、相比和回收率,探讨了PEG400质量分数、(NH4)2SO4质量分数、NaCl质量分数以及pH值对胰蛋白酶萃取的影响,并通过正... 采用聚乙二醇(PEG)/硫酸铵[(NH4)2SO4]双水相体系对猪胰蛋白酶分离进行了研究。通过综合考察酶分配系数、蛋白质分配系数、相比和回收率,探讨了PEG400质量分数、(NH4)2SO4质量分数、NaCl质量分数以及pH值对胰蛋白酶萃取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实验条件,结果表明(NH4)2SO4质量分数和PEG浓度对胰蛋白酶的萃取影响大,在PEG400质量分数为24%、(NH4)2SO4质量分数为21%、pH值为4.2所组成的双水相体系下,可获得酶的高分配系数8.48,提取的胰蛋白酶活力达到1780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蛋白酶 双水相萃取系统 聚乙二醇 分配系数
下载PDF
双水相萃取法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α-淀粉酶和蛋白酶的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焦庆才 刘茜 陈耀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91-394,共4页
以PEG/硫酸铵双水相体系,经一次萃取从α-淀粉酶发酵液中分离提取α-淀粉酶和蛋白酶.萃取最适宜的条件为15%PEG1000、20%(NH4)2SO4,pH=8,α-淀粉酶收率90%,分配系数为19.6;与蛋白酶的分... 以PEG/硫酸铵双水相体系,经一次萃取从α-淀粉酶发酵液中分离提取α-淀粉酶和蛋白酶.萃取最适宜的条件为15%PEG1000、20%(NH4)2SO4,pH=8,α-淀粉酶收率90%,分配系数为19.6;与蛋白酶的分离系数高达15.1,比活率为原发酵液的1.5倍,蛋白酶在水相中的收率高于60%.本文对反萃取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与传统的提取法相比,本法可直接处理发酵粗滤液,提高工效,降低能耗和酶活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 双水相 淀粉酶 萃取 反萃取 Α-淀粉酶
下载PDF
双水相体系提取脂肪酶的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周晓云 傅美景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05-210,共6页
论述了真菌脂肪酶在PEG/硫酸铵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行为,并研究了PEG分子量、PEG浓度、(NH4)2SO4浓度、NaCl等因素对脂肪酶和总蛋白分配系数、酶活回收率、相体积比的影响,并得到较好的分离条件.实际表明用1... 论述了真菌脂肪酶在PEG/硫酸铵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行为,并研究了PEG分子量、PEG浓度、(NH4)2SO4浓度、NaCl等因素对脂肪酶和总蛋白分配系数、酶活回收率、相体积比的影响,并得到较好的分离条件.实际表明用14%~16%(W/W)PEG1000和12%~14%(W/W)(NH4)2SO4、NaCl为零所组成的双水相体系,在室温下对脂肪酶的提取率可达71%,分配系数可达1.7,提纯倍数为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相体系 脂肪酶 聚乙二醇 硫酸铵 提取
下载PDF
双水相萃取在中药活性成分提取分离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8
9
作者 刘磊磊 李秀娜 赵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6-773,共8页
双水相萃取是一种易于放大、可连续化操作、易于集成技术、绿色环保的新型液/液萃取分离技术,在分离纯化蛋白质、基因、生物纳米分子、细胞和天然产物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系统综述近5年该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提取分离中的应用进展,以期... 双水相萃取是一种易于放大、可连续化操作、易于集成技术、绿色环保的新型液/液萃取分离技术,在分离纯化蛋白质、基因、生物纳米分子、细胞和天然产物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系统综述近5年该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提取分离中的应用进展,以期抛砖引玉,推动中药活性成分分离纯化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相萃取 中药 活性成分 提取分离 天然产物
原文传递
双水相分配结合温度诱导相分离从酵母中提取谷胱甘肽 被引量:13
10
作者 梅乐和 林东强 朱自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70-475,共6页
对用双水相分配技术结合温度诱导相分离技术从酵母中提取谷胱甘肽(GSH)进行了研究.考察了GSH在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无规共聚物(EOPO)/羟丙基淀粉(PES)系统中的分配行为,包括两次分离过程(双水相分配及温度诱导过程)中的不同... 对用双水相分配技术结合温度诱导相分离技术从酵母中提取谷胱甘肽(GSH)进行了研究.考察了GSH在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无规共聚物(EOPO)/羟丙基淀粉(PES)系统中的分配行为,包括两次分离过程(双水相分配及温度诱导过程)中的不同系统组成、pH等对GSH分配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双水相系统──EOPO400013%,PES10010%,pH=10.5.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从酵母细胞中提取GSH的工艺研究,设计了合理的分离流程,研究结果表明GSH的总萃取率可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诱导相 分离 谷胱甘肽 提取 酵母细胞
下载PDF
双水相分配技术提取生物小分子的进展 被引量:19
11
作者 朱自强 关怡新 李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9-34,共6页
近来,双水相分配技术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评述了用这项技术提取生物小分子(抗生素、氨基酸)的最新进展。考察了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盐种类、结线长度、相比及添加剂对生物物质在双水相系统中分配的影响,还进行了模拟料液与不同批... 近来,双水相分配技术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评述了用这项技术提取生物小分子(抗生素、氨基酸)的最新进展。考察了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盐种类、结线长度、相比及添加剂对生物物质在双水相系统中分配的影响,还进行了模拟料液与不同批次发酵液的对比实验。探讨了生物小分子在双水相系统中的分配机理。对其工业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双水相分配技术的应用开拓了新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氨基酸 双水相分配技术 提取 生物物质
下载PDF
利用双水相体系的温度诱导效应萃取甘草酸 被引量:12
12
作者 霍清 林强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9-352,共4页
利用双水相分配技术结合温度诱导效应提取甘草酸 ,研究甘草酸单铵盐在环氧乙烷 环氧丙烷共聚物 (EOPO) 混合磷酸钾 (KHP)体系中的分配行为。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体系 :EOPOL64浓度为2 8(wt) % ,K2 HPO4浓度为 3 2 (wt) %。甘草酸单铵... 利用双水相分配技术结合温度诱导效应提取甘草酸 ,研究甘草酸单铵盐在环氧乙烷 环氧丙烷共聚物 (EOPO) 混合磷酸钾 (KHP)体系中的分配行为。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体系 :EOPOL64浓度为2 8(wt) % ,K2 HPO4浓度为 3 2 (wt) %。甘草酸单铵盐最大总收率达 68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相体系 温度诱导效应 双水相萃取 甘草酸 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 甘草 中药 提取
原文传递
双水相萃取法富集分离螺旋藻藻蓝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刘杨 王雪青 +1 位作者 庞广昌 谢卓峰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0-32,37,共4页
以PEG/硫酸钠双水相体系,经一次萃取从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细胞破碎液中富集分离藻蓝蛋白。结果表明,萃取最适宜的条件为12%PEG4000,15%Na2SO4,1%KCl,藻蓝蛋白收率为91.2%,分配系数达到8.01,分离因数达到6.33。对于螺旋藻... 以PEG/硫酸钠双水相体系,经一次萃取从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细胞破碎液中富集分离藻蓝蛋白。结果表明,萃取最适宜的条件为12%PEG4000,15%Na2SO4,1%KCl,藻蓝蛋白收率为91.2%,分配系数达到8.01,分离因数达到6.33。对于螺旋藻藻蓝蛋白的富集分离,双水相萃取法与传统的盐析沉淀法相比,具有节省操作时间、简化操作过程、降低能耗和成本以及易于工艺放大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Spirulina) 藻蓝蛋白 聚乙二醇 双水相体系 萃取
下载PDF
PEG/(NH_4)_2SO_4双水相体系在加杨叶总黄酮萃取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4
作者 石慧 陈媛梅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5期854-857,共4页
目的:寻找加杨叶粗提液中的总黄酮的有效方法。方法:利用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结果:萃取分离加杨叶总黄酮的最佳双水相体系是25%PEG 400与12%(NH_4)_2SO_4,最佳萃取条件为:pH=9,NaCl的添加量为3%,粗提液3 mL,温... 目的:寻找加杨叶粗提液中的总黄酮的有效方法。方法:利用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结果:萃取分离加杨叶总黄酮的最佳双水相体系是25%PEG 400与12%(NH_4)_2SO_4,最佳萃取条件为:pH=9,NaCl的添加量为3%,粗提液3 mL,温度25℃。结论: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0.28%(n=5),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选择性,为黄酮类化合物萃取分离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相体系 加杨叶总黄酮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离子液体结合超声辅助和双水相萃取提取分离柑橘果皮中黄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21
15
作者 范晓伟 冉露 +7 位作者 郭箐 李迪 孙颖迪 周宋蕊 陈宁 许美琳 易伦朝 任达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65-271,共7页
利用离子液体作为提取溶剂,结合超声辅助提取以及双水相萃取技术对柑橘果皮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分离及纯化。通过比较9种离子液体的提取率,发现三丁基己基溴化膦([P4446]Br)对柑橘果皮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最高的提取率(56.15 mg... 利用离子液体作为提取溶剂,结合超声辅助提取以及双水相萃取技术对柑橘果皮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分离及纯化。通过比较9种离子液体的提取率,发现三丁基己基溴化膦([P4446]Br)对柑橘果皮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最高的提取率(56.15 mg/g)。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条件,获得最佳提取条件为:[P4446]Br质量分数54%、料液比1∶10(g/mL)、提取温度50℃、超声时间10 min。最佳条件下,柑橘果皮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为69.13 mg/g。超声辅助提取结束后,添加柠檬酸钠构建[P4446]Br-柠檬酸钠双水相体系,通过双水相萃取进一步分离纯化提取液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考察双水相体系的系线长度和相比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线长度为71.95且相比为1.13时,黄酮类化合物的萃取效率最高,可达98.20%。双水相萃取结束后,采用正丁醇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反萃取,回收率可达8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果皮 黄酮 离子液体 双水相 萃取分离
下载PDF
双水相萃取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14
16
作者 谢海 韩善华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06年第5期463-466,共4页
近年来,双水相萃取(ATPE)已经发展成由计算机控制、在常规萃取设备中、能连续操作的分离技术。介绍了传统双水相体系(ATPS)和新型ATPS的特征、分相机理、工业应用的优缺点,指出寻找低成本易回收可循环利用的ATPS组成物质和对预分离物质... 近年来,双水相萃取(ATPE)已经发展成由计算机控制、在常规萃取设备中、能连续操作的分离技术。介绍了传统双水相体系(ATPS)和新型ATPS的特征、分相机理、工业应用的优缺点,指出寻找低成本易回收可循环利用的ATPS组成物质和对预分离物质有更高选择性的ATPS组成物质是研发新型ATPS的方向。论述了ATPS液液平衡的热力学模型、分配系数的关联方法,指出提高选择性及分离效率是ATPE应用研究的方向,指出总结分配系数影响因素规律、修正液液平衡的热力学模型是ATPE理论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相体系 分相 双水相萃取 分配系数
下载PDF
响应面试验优化超声耦合双水相体系提取茶多酚工艺 被引量:20
17
作者 陈钢 李栋林 +2 位作者 史建鑫 简素平 蒋佳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100,共6页
采用超声耦合乙醇-硫酸铵组成的双水相体系提取茶多酚,以乙醇体积分数、硫酸铵质量浓度、液料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为影响因素,以茶多酚提取率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得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硫酸铵质量浓度0.25 g... 采用超声耦合乙醇-硫酸铵组成的双水相体系提取茶多酚,以乙醇体积分数、硫酸铵质量浓度、液料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为影响因素,以茶多酚提取率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得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硫酸铵质量浓度0.25 g/m L、液料比70∶1(m L/g)、超声时间16 min、超声温度45℃,此时茶多酚提取率可达17.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乙醇 硫酸铵 双水相体系 茶多酚
下载PDF
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坛紫菜多糖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鉥孟 陈美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46-49,共4页
探究不同系线长度的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对坛紫菜多糖萃取的影响。采用浊点滴定法绘制乙醇-硫酸铵双水相相图,选取不同系线长度体系,测定其对紫菜多糖分配情况。结果表明:在乙醇质量分数27%、硫酸铵质量分数18%(即系线长度为40)、体... 探究不同系线长度的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对坛紫菜多糖萃取的影响。采用浊点滴定法绘制乙醇-硫酸铵双水相相图,选取不同系线长度体系,测定其对紫菜多糖分配情况。结果表明:在乙醇质量分数27%、硫酸铵质量分数18%(即系线长度为40)、体系相比R为1.1时,紫菜多糖的回收率可达79.8%,分配系数K为0.23;其蛋白去除率明显高于传统醇沉法(双水相萃取多糖蛋白含量为1.20%,醇沉多糖蛋白含量为6.17%),且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可用于紫菜多糖的分离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相 系线长度 坛紫菜 多糖
下载PDF
蒲公英总黄酮在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与提取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杨利民 吕金萍 冯妍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92-1996,2011,共6页
蒲公英中内含的黄酮类物质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用双水相萃取法提取植物中有效成分是新型提取高附加值生物质的有效方法。本文考察了PEG/(NH4)2SO4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蒲公英总黄酮时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PEG质量分数、(NH4)2SO4质量分数... 蒲公英中内含的黄酮类物质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用双水相萃取法提取植物中有效成分是新型提取高附加值生物质的有效方法。本文考察了PEG/(NH4)2SO4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蒲公英总黄酮时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PEG质量分数、(NH4)2SO4质量分数、温度、pH值5个因素对分配行为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双水相提取工艺条件为:(NH4)2SO4质量分数18%,PEG1000质量分数23%,pH值5.34,提取温度25℃,NaCl盐的存在与否对萃取影响很小,蒲公英中总黄酮的提取率可达5.47%。因此,使用双水相法提取蒲公英总黄酮是该类提取技术中一种更加绿色环保和高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总黄酮 双水相 分配 提取
下载PDF
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提取分离芦荟多糖及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7
20
作者 邢健敏 李芬芳 +1 位作者 梁逸曾 刘太平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41-544,共4页
目的探讨了硫酸铵对三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双水相体系的分相能力和双水相体系对芦荟多糖的提取分离。方法以相对分子质量为6000的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从芦荟凝胶汁中提取分离得到芦荟多糖,以甘露糖为标准,采用浓硫酸-苯酚... 目的探讨了硫酸铵对三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双水相体系的分相能力和双水相体系对芦荟多糖的提取分离。方法以相对分子质量为6000的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从芦荟凝胶汁中提取分离得到芦荟多糖,以甘露糖为标准,采用浓硫酸-苯酚法对芦荟多糖的含量进行测定,并用红外(IR),紫外(UV)等手段对多糖的结构进行初步分析。结果确定以聚乙二醇6000的分相能力最好,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提取得到的芦荟多糖含量高于传统的醇沉法所得的芦荟多糖,醇沉法提取分离芦荟多糖的含量为68.39%,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为75.63%,而且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提取法大大的减少了有机溶剂的用量。结论PEG6000/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是一种很好的分离提取芦荟多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相体系 聚乙二醇 硫酸铵 芦荟多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