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频辅助肛瘘治疗术与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0
1
作者 郑力 陆金燕 +2 位作者 浦玉伟 邢春根 赵奎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93-797,共5页
目的探讨视频辅助肛瘘治疗术(VAAFT)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87例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手术... 目的探讨视频辅助肛瘘治疗术(VAAFT)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87例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手术方式的选择根据患者的经济条件和个人意愿两方面因素决策)的不同,分为VAAFT组(42例)和传统肛瘘切除挂线术组(45例)。传统肛瘘切除挂线术为沿瘘管外壁完整切除瘘管、内口及周围瘢痕组织,然后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关闭内口;对于较深、较复杂的瘘管加用挂线方法。VAAFT结合了内镜微创手术的理念,能够在直视下对肛瘘的瘘管和内口进行手术操作,简要步骤为:肛瘘镜从肛瘘外口深入到瘘管内部;持续注入甘氨酸-甘露醇溶液,以扩充和清洗污秽瘘管;高温电凝彻底烧除所有病灶;联合使用内镜刷和内镜钳移除烧除的脱落组织后冲洗治疗后的腔道;于内口处注入医用生物蛋白胶,然后再缝合关闭内口。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VAAFT组男33例,女9例,年龄(37.4±13.5)岁,体质指数(24.3±3.2)kg/m2,其中5例术前合并糖尿病,病程(4.8±3.9)月,高位肛瘘31例,低位肛瘘11例。传统肛瘘切除挂线术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42.1±15.6)岁,体质指数(24.8±3.7)kg/m2,其中4例术前合并糖尿病,病程(5.7±3.6)月,高位肛瘘37例,低位肛瘘8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与传统肛瘘切除挂线术相比,VAAFT组的手术时间缩短[(44.6±10.5)min比(57.4±12.3)min,t = 5.203,P = 0.000],术后出血发生率低[14.3%(6/42)比33.3%(15/45),χ^2 = 4.304,P = 0.038],疼痛较轻[视觉模拟评分:(2.9±1.8)分比(7.3±1.2)分,t = 13.500,P = 0.000],疼痛缓解更快[(1.0±0.8)d比(4.5±1.2)d,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辅助肛瘘治疗术 肛瘘切除挂线术 肛瘘 复杂性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肛瘘诊断治疗最新进展 被引量:29
2
作者 王浩 谷云飞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0年第3期231-235,共5页
手术治疗目前是根治肛瘘的唯一方法。其诊治关键为查明病因,正确评估并处理原发内口、外口及瘘管。一般而言,单纯性及低位肛瘘较易治疗,并发症和后遗症相对较少;而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难度较大,其治疗的目标为既要治愈肛瘘,又要最大限度... 手术治疗目前是根治肛瘘的唯一方法。其诊治关键为查明病因,正确评估并处理原发内口、外口及瘘管。一般而言,单纯性及低位肛瘘较易治疗,并发症和后遗症相对较少;而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难度较大,其治疗的目标为既要治愈肛瘘,又要最大限度保护肛门功能。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该目标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 肛瘘 复杂性肛瘘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分段开窗旷置对口引流切开挂线联合中药治疗复杂性肛瘘148例 被引量:13
3
作者 马英 《西部中医药》 2013年第6期78-80,共3页
目的:观察分段开窗旷置切开挂线对口引流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48例。2组均采用分段开窗旷置对口引流切开挂线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中药熏洗。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89.1%,对... 目的:观察分段开窗旷置切开挂线对口引流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48例。2组均采用分段开窗旷置对口引流切开挂线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中药熏洗。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89.1%,对照组为60.1%,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肛门畸形率治疗组4.7%,对照组25.67%,2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分段开窗旷置切开挂线对口引流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复杂性肛瘘临床疗效显著,并可减少后遗症及对肛门功能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复杂性 分段开窗旷置 对口引流 切开挂线 中药熏洗
下载PDF
虚实结合挂线法对高位复杂性肛瘘创面愈合及肛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洪保 何玉峰 张恩华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121-123,128,共4页
目的:探讨虚实结合挂线法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75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内口上方实挂线法治疗,观察组(45例... 目的:探讨虚实结合挂线法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75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内口上方实挂线法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虚实结合挂线法治疗。比较两组治愈率、术后3个月复发率,瘢痕面积,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大便失禁严重度评分表(Wexner),术后1、3、5、7 d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术后3个月复发率分别为97.78%、2.22%和100.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瘢痕面积、创面愈合时间、Wexne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5、7 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实结合挂线法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有效方法,能减轻术后疼痛,减少瘢痕面积,促进创面愈合,保护肛门功能,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高位 复杂性 创面 愈合 肛门功能 虚实结合 挂线法
下载PDF
顾氏外科特色多切口分段拖线疗法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丁雅卿 董青军 +2 位作者 林晖 乔敬华 曹永清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5期4-7,共4页
目的:评价顾氏外科特色多切口分段拖线疗法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3个临床研究中心按1∶1∶1随机纳入低位复杂性肛瘘患者120例,每一个分中心有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多... 目的:评价顾氏外科特色多切口分段拖线疗法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3个临床研究中心按1∶1∶1随机纳入低位复杂性肛瘘患者120例,每一个分中心有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多切口分段拖线法,对照组采用肛瘘切开术。比较2组治愈率、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渗出、发热积分,愈合后6个月肛管直肠压力、复发率及住院天数、费用。结果:治疗组在术后疼痛、术后渗出、愈合后6个月的肛管静息压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方面少于对照组(P<0.05);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顾氏外科特色多切口分段拖线疗法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具有术后痛苦小、愈合快,肛门功能损伤小等优势,疗效优于肛瘘切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低位复杂性 拖线疗法 多切口分段 外科特色 临床研究 多中心 顾氏
下载PDF
比较MRI不同序列对肛瘘特征的显示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文涛 孔莹 +7 位作者 王伟 邱慎满 余苗 阮成伟 李绍东 孟闫凯 陈志成 徐凯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9-494,共6页
目的比较MRI平扫、增强序列对肛瘘、特别是复杂肛瘘特征的显示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肛瘘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轴位高分辨率T_(2)WI、DWI序列),部分患者行MRI平扫联合增强序列。由一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有超过... 目的比较MRI平扫、增强序列对肛瘘、特别是复杂肛瘘特征的显示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肛瘘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轴位高分辨率T_(2)WI、DWI序列),部分患者行MRI平扫联合增强序列。由一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有超过7年的直肠和肛管MRI诊断经验)分别在高分辨率T_(2)WI序列、DWI序列和多期增强序列上,盲法评估肛瘘、特别是复杂肛瘘内口、瘘管及脓腔。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配对χ^(2)检验比较MRI不同序列的诊断准确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2例患者中,26例(61.9%)行MRI平扫(高分辨率T_(1)WI、T_(2)WI及DWI序列),16例(38.1%)行MRI平扫联合增强扫描,男性占83.3%,中位年龄36.5岁。Parks分型中括约肌间型和经括约肌型分别占53.3%、40.0%。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高分辨率T_(2)WI序列和DWI序列分别检出45、36个内口和69、58个瘘管,高分辨率T_(2)WI序列和DWI序列对内口和瘘管检出的准确性分别为76.3%、61.0%和81.2%和68.2%,P值分别为0.004和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分辨率T_(2)WI序列和增强序列分别检出27、33个瘘管,检出准确性分别为79.4%、9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在对复杂肛瘘的检出中,高分辨率T_(2)WI序列和DWI序列分别检出55、48个瘘管,检出准确性分别为80.9%、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16。结论MRI多期增强及高分辨率T_(2)WI序列能够更好的显示肛瘘内口及窦管,而MRI平扫和增强序列在复杂肛瘘内口的显示中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复杂肛瘘 高分辨率平扫序列 扩散加权成像 增强序列
原文传递
视频辅助下肛瘘治疗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 被引量:7
7
作者 阿布都维力·阿布都热合曼 沙巴义丁·吐尔逊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目的探讨视频辅助下肛瘘治疗术治疗复杂性肛瘘效果,以及对创缘肉芽组织中创面愈合因子表达和血清疼痛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复杂性肛瘘患者92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视频辅助下肛瘘治疗术治疗复杂性肛瘘效果,以及对创缘肉芽组织中创面愈合因子表达和血清疼痛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复杂性肛瘘患者92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视频辅助组(n=46)和传统手术组(n=46)。视频辅助组采取视频辅助下肛瘘治疗术,传统手术组采取传统切开挂线术。比较2组疗效、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1 d、术后3 d血清疼痛因子指标[5-羟色胺(5-HT)、P物质(SP)]水平,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创缘肉芽组织中创面愈合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量,术后随访1年统计2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肛门功能评分(Wexner)和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视频辅助组术中出血量、术后1 d VAS评分低于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P<0.01)。视频辅助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8.70%vs 23.91%,χ^(2)=3.903,P<0.05)。2组术后1 d、3 d血清5-HT、SP水平高于术前,且视频辅助组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P<0.01)。2组术后1周、2周VEGF、VEGFR-2表达量高于术前,且视频辅助组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P<0.01)。视频辅助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Wexner评分低于传统手术组(P<0.01)。两组术后1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频辅助下肛瘘治疗术治疗复杂性肛瘘患者,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不损伤肛门括约肌、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辅助 肛瘘治疗术 复杂性肛瘘 切开挂线术 创面愈合因子 疼痛因子
原文传递
PERFACT procedure to treat supralevator fistula-in-ano: A novel single stage sphincter sparing procedure 被引量:5
8
作者 Pankaj Gar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CIE CAS 2016年第4期326-334,共9页
AIM: To prospectively perform the PERFACT procedure in supralevator anal fistula/abscess.METHOD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as done preoperatively in all the patients. Proximal cauterization around the internal open... AIM: To prospectively perform the PERFACT procedure in supralevator anal fistula/abscess.METHOD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as done preoperatively in all the patients. Proximal cauterization around the internal opening, emptying regularly of fistula tracts and curettage of tracts(PERFACT) was done in all patients with supralevator fistula or abscess. All types of anal fistula and/or abscess with supralevator extension, whether intersphincteric or transsphincteric,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 internal opening along with the adjacent mucosa was electrocauterized. The resulting wound was left open to heal by secondary intention so as to heal(close) the internal opening by granulation tissue. The supralevator tract/abscess was drained and thoroughly curetted. It was regularly cleaned and kept empty in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 The primary outcome parameter was complete fistula healing. The secondary outcome parameters were return to work and change in incontinence scores(Vaizey objective scoring system) assessed preoperatively and at 3 mo after surgery.RESULTS: Seventeen patients were prospectively enrolled and followed for a median of 13 mo(range 5-21 mo). Mean age was 41.1 ± 13.4 years, M:F-15:2. Fourteen(82.4%) had a recurrent fistula, 8(47.1%) had an associated abscess, 14(82.4%) had multiple tracts and 5(29.4%) had horseshoe fistulae. Infralevator part of fistula was intersphincteric in 4 and transsphincteric in 13 patients. Two patients were excluded. Eleven out of fifteen(73.3%) were cured and 26.7%(4/15) had a recurrence. Two patients with recurrence were reoperated on with the same procedure and one was cured. Thus, the overall healing rate was 80%(12/15). All the patients could resume normal work within 48 h of surgery. There was no deterioration in incontinence scores(Vaizey objective scoring system). This is the largest series of supralevator fistula-in-ano(SLF) published to date. CONCLUSION: PERFACT procedure is an effective single step sphincter saving procedure to treat SLF with minimal risk 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l fistula complex Simple HORSESHOE ABSCESS Supralevator Tracts
下载PDF
复杂性肛瘘患者肠道微生态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裘建明 杨关根 +3 位作者 王东 陈金明 沈忠 邵书先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92-797,共6页
目的通过16S rDNA基因测序检测复杂性肛瘘患者的肠道菌群分布, 探讨其与健康人的菌群分布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12月期间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临床资料(复杂性... 目的通过16S rDNA基因测序检测复杂性肛瘘患者的肠道菌群分布, 探讨其与健康人的菌群分布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12月期间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临床资料(复杂性肛瘘组), 并按1∶1配比选择本院健康体检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健康对照组)。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腺源性肛瘘诊断的标准, 且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2)术前已行电子结肠镜检查排除肠道炎性反应、炎性肠病等;(3)复杂性肛瘘的定义为符合下面情况之一者:瘘管跨越2/3及以上的肛门括约肌;包含两个以上的外口或瘘管;既往已行肛瘘手术后确认复发者。排除标准:(1)合并有炎性肠病、慢性腹泻或便秘、糖尿病、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肾功能障碍等;(2)克罗恩病、外伤、特殊感染(如放线菌病和结核病)等引起的肛瘘;(3)近1个月内使用过抗生素、益生元、益生菌等可能影响肠道微生态制剂者;(4)认知缺陷不能配合者。提取研究对象的粪便样本总DNA, 扩增细菌16S rDNA基因序列的V4高变区, 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 最后进行操作分类单元(OTU)聚类、进行Alpha多样性和LEfSE数据分析, 其中Chao指数或ACE指数越大, 表明微生物区系的预期物种丰度越高, Simpson指数越小或Shannon指数越大, 表明微生物区系多样性越高。两组间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饮酒吸烟史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观察指标包括两组的测序和质量控制、Alpha多样性分析和物种及其丰度分析以及LEfSE分析。结果复杂性肛瘘组与健康对照组的主要优势菌都是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 分别占93.4%±32.0%和87.4%±41.2%;在属水平上, 复杂性肛瘘组的普雷沃菌属(4.9%±7.4%比0.1%±1.1%, P<0.001)、巨细胞菌属(3.9%±8.2%比0.5%±4.2%, P<0.05)和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复杂性 肠道微生态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切开扩创引流并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珍斌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16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切开扩创引流并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给予切开扩创引流并挂线法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切开挂线法治疗。比较2组术后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 目的探讨切开扩创引流并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给予切开扩创引流并挂线法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切开挂线法治疗。比较2组术后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及肛管最大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及肛管最大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及肛管最大收缩压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肛瘘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切开扩创引流并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成功率高,肛瘘复发率少,对肛门功能影响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高位 复杂性 切开扩创引流 挂线法
下载PDF
单纯性、复杂性、马蹄形肛瘘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桦 《世界复合医学》 2017年第4期84-87,共4页
目的回顾性单纯性、复杂性、马蹄形肛瘘不同手术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肛瘘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在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肛瘘患者80例,根据不同的肛瘘类型分为低位单纯性肛瘘组(n=26例)、复杂性肛瘘组(n=27例)、马蹄形肛瘘... 目的回顾性单纯性、复杂性、马蹄形肛瘘不同手术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肛瘘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在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肛瘘患者80例,根据不同的肛瘘类型分为低位单纯性肛瘘组(n=26例)、复杂性肛瘘组(n=27例)、马蹄形肛瘘组(n=27例),单纯性肛瘘组采用改良肛瘘切缝引流术、瘘管切开基底缝合术、隧道式瘘管剔除结扎术、肛瘘切缝挂线引流术。复杂性肛瘘组采用切开挂线术、瘘管旷置术、外切内挂加胶管引流术、切开挂线术治疗。马蹄形肛瘘组采用放射状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切缝挂线内口引流术,对比3组临床疗效、3组创面愈合时间、肛门括约肌功能。结果单纯性肛瘘组总有效25例(96.15%)、复杂性肛瘘组总有效25例(92.59%)、马蹄形肛瘘组总有效26例(96.30%),3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肛瘘组创面愈合时间(6.33±1.32)d、肛门括约肌功能(8.91±0.89)分、复杂性肛瘘组创面愈合时间(6.25±1.11)d、肛门括约肌功能(8.61±0.68)分、马蹄形肛瘘组创面愈合时间(6.68±0.98)d、肛门括约肌功能(8.77±0.63)分,3组创面愈合时间、肛门括约肌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肛瘘患者在做好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采取最佳手术方式,术后加强预防,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单纯性、复杂性、马蹄形 手术治疗方法 疗效
下载PDF
可弯曲空心探针设计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明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期111-112,129,共3页
本文介绍自行研发的一种肛肠探针,其结构为可弯曲空心圆管状并可有刻度,头端为椭圆头状针头,尾端为可于注射器连接的针座,该探针材料为纯银制作,柔韧性好。该探针可应用于肛肠科手术中,用于探查瘘道、腔道、窦道等及瘘道开口位置,能够... 本文介绍自行研发的一种肛肠探针,其结构为可弯曲空心圆管状并可有刻度,头端为椭圆头状针头,尾端为可于注射器连接的针座,该探针材料为纯银制作,柔韧性好。该探针可应用于肛肠科手术中,用于探查瘘道、腔道、窦道等及瘘道开口位置,能够提高一次手术治愈率,提高临床疗效,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高位复杂 可弯曲空心探针 设计 研制
下载PDF
肛瘘切开挂线术联合对口引流术在高位复杂性肛瘘中的效果及其对肛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唐怡心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8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究肛瘘切开挂线术联合对口引流术在高位复杂性肛瘘中效果及对肛门功能影响。方法选择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接诊的62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0),对照... 目的探究肛瘘切开挂线术联合对口引流术在高位复杂性肛瘘中效果及对肛门功能影响。方法选择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接诊的62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0),对照组行肛瘘切开挂线术,观察组行肛瘘切开挂线术联合对口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肛门功能、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静息压及肛管静息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静息压及肛管静息压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静息压及肛管静息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瘘切开挂线术联合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避免肛门括约肌功能下降,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缩短术后创面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切开挂线术 对口引流术 高位复杂性肛瘘 肛门功能
下载PDF
肛瘘切除皮瓣转移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4
作者 谢云民 陈梅华 +1 位作者 丁新民 何耀彬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7期69-71,共3页
目的 探讨肛瘘切除皮瓣转移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肛瘘切除皮瓣转移术)和对照组(40例,瘘道切开旷置垫压术).比... 目的 探讨肛瘘切除皮瓣转移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肛瘘切除皮瓣转移术)和对照组(40例,瘘道切开旷置垫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创面愈合时间、渗液情况、疼痛程度、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渗液评分、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瘘切除皮瓣转移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且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切除皮瓣转移术 高位复杂性肛瘘 创面愈合
下载PDF
视频辅助肛瘘治疗术对比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玉宝 郑洁 胡丰良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38-344,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视频辅助肛瘘治疗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及Embase数据库,时间范围从建库截止到2022年5月31日;由两位研究者... 目的系统评价视频辅助肛瘘治疗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及Embase数据库,时间范围从建库截止到2022年5月31日;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根据研究目的和质量评价标准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研究纳入了11篇文献,共97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视频辅助组在提高治愈率[RR=1.14,95%CI为(1.04,1.24),P<0.05],加速创面愈合[MD=–10.40,95%CI为(–13.64,–7.17),P<0.05],保护术后肛门功能[MD=–1.32,95%CI为(–1.85,–0.79),P<0.05],缓解术后24 h疼痛[MD=–1.23,95%CI为(–1.60,–0.86),P<0.05],缩短手术时间[MD=–9.46,95%CI为(–17.16,–1.75),P<0.05]和住院时间[MD=–3.87,95%CI为(–5.90,–1.84),P<0.05],减少术中出血量[MD=–14.24,95%CI为(–17.49,–10.99),P<0.05]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R=0.39,95%CI为(0.27,0.56),P<0.05]均优于切开挂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1年复发率[OR=0.64,95%CI为(0.33,1.23),P>0.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视频辅助肛瘘治疗术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保留括约肌术式,优于传统切开挂线术。但由于纳入的文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发表偏倚,临床上需要更多的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其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辅助肛瘘治疗 复杂性肛瘘 切开挂线术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肌间闭合联合全厚推移瓣技术治疗33例括约肌上型肛瘘的临床疗效观察
16
作者 杨晓媛 陈文平 +8 位作者 林婉林 马巧玲 张磊 朱建东 赵申 杨丽敏 马智腾 黄绍伶 袁越文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4年第2期202-207,共6页
目的探讨肌间闭合联合全厚推移瓣技术治疗括约肌上型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于本科室接受肌间闭合联合全厚推移瓣技术治疗的33例括约肌上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治疗结果(治愈或治疗失败)、疾病... 目的探讨肌间闭合联合全厚推移瓣技术治疗括约肌上型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于本科室接受肌间闭合联合全厚推移瓣技术治疗的33例括约肌上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治疗结果(治愈或治疗失败)、疾病相关资料、肛门功能和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满意度。结果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90~1095 d,中位随访时间为210(90,840)d。29例获得治愈,4例治疗失败。获得治愈的患者与治疗失败的患者之间既往有无脓肿/肛瘘手术史、是否为马蹄形肛瘘、是否伴有瘘管分支、是否合并脓肿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例患者的中位术前Wexner肛门失禁评分为0(0,2)分,术后3个月时相应为0(0,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时,31例患者表示对手术治疗的效果满意,2例患者表示不满意。结论肌间闭合联合全厚推移瓣技术治疗括约肌上型肛瘘的短期总体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括约肌上型肛瘘 括约肌保留术 推移瓣 肛门外括约肌复合体
下载PDF
外旷内挂(切)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12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7年第7期36-37,共2页
为观察外旷内挂(切)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将23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分为治疗组128例和对照组108例,治疗组采用外旷内挂(切)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创口愈合时间、治愈率及... 为观察外旷内挂(切)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将23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分为治疗组128例和对照组108例,治疗组采用外旷内挂(切)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创口愈合时间、治愈率及复发率,评价2组患者的肛门括约肌功能等指标。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对肛门括约肌功能和肛门外形影响较对照组低(P〈0.05),2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外旷内挂(切)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可缩短患者创口愈合时间,减少患者痛苦,较好的保护肛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手术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可自行调节挂线在高位复杂性肛瘘中的临床应用
18
作者 沈军权 徐焕军 周海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66-72,共7页
背景切割挂线仍是目前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其治疗过程中需多次紧线直至脱落.传统的紧线方式不但操作过程复杂、患者痛苦,且需要专科器械及专科医师操作,非常不便.可自行调节挂线可解决上述问题.目的探讨可自行调节挂线... 背景切割挂线仍是目前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其治疗过程中需多次紧线直至脱落.传统的紧线方式不但操作过程复杂、患者痛苦,且需要专科器械及专科医师操作,非常不便.可自行调节挂线可解决上述问题.目的探讨可自行调节挂线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余姚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2019-07/2022-06符合入组条件的61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可自行调节挂线的试验组(29例)和传统切割挂线(分次紧线)的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index,BMI)、文化程度、疾病性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在治疗方式上均对肛瘘主管进行切割挂线,但术后紧线方式不同:试验组行可自行调节挂线,对照组行传统的切割挂线.比较两组紧线脱落时间、总紧线次数、门诊紧线次数、紧线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及疗效方面差异.结果试验组1例,对照组2例,在手术过程中实行了引流挂线,术后予以剔除.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紧线脱落时间、总紧线次数、创面愈合时间、疗效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门诊紧线次数试验组要少于对照组,在平均紧线疼痛程度试验组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可自行调节挂线在紧线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疗效可达到传统切割挂线的效果,但其操作的便捷性优于传统紧线,可以在家完成紧线调节,减少门诊紧线次数,且切割疼痛程度更轻,医疗费用更低,是目前比较适宜的紧线方式,今后可作为一种适宜技术在医共体内、其他基层医院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高位复杂性肛瘘 切割挂线 可自行调节挂线 紧线 疼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