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周手工业者“百工”身份的考古学观察——以周原遗址齐家制玦作坊墓葬资料为核心 被引量:27
1
作者 孙周勇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8-133,152,共17页
本文以周原遗址齐家制玦作坊考古材料为基础,结合文献资料来揭示西周时期手工业者"百工"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周原齐家制玦作坊手工业墓葬的分析表明,西周时期依附式(贵族或王室拥有)手工业生产者身份存在着等级差异,既包括平... 本文以周原遗址齐家制玦作坊考古材料为基础,结合文献资料来揭示西周时期手工业者"百工"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周原齐家制玦作坊手工业墓葬的分析表明,西周时期依附式(贵族或王室拥有)手工业生产者身份存在着等级差异,既包括平民、奴隶,还包括作坊的管理者及小贵族等。就其劳动力构成而言,绝大部分生产者当并非奴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周原遗址 百工 社会身份 阶层化
原文传递
周原遗址及国墓地出土青铜器锈蚀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晓梅 原思训 +1 位作者 刘煜 周宝中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9年第2期7-18,共12页
运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电子能谱 (EDAX)、金相分析等现代仪器,对从周原遗址及宝鸡国墓地所采集的青铜残片的成分、结构进行 了剖析,比较了合金基体与表面层的成... 运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电子能谱 (EDAX)、金相分析等现代仪器,对从周原遗址及宝鸡国墓地所采集的青铜残片的成分、结构进行 了剖析,比较了合金基体与表面层的成分变化及表面的结构形态。结果表明腐蚀呈现明显电化学特 性,有选择性腐蚀,高锡相优先被腐蚀,在完全矿化层与合金基体之间形成部分腐蚀区的过渡层。因 自然腐蚀导致表面层富集Sn、Pb、Si、Fe。氯离子可穿过腐蚀层沉积于表面层并向基体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腐蚀 周原遗址 国墓地
下载PDF
论周原遗址西周时期手工业者的居与葬——兼谈特殊器物在聚落结构研究中的作用 被引量:23
3
作者 雷兴山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5-101,共7页
本文从对铸铜工具"陶管"的分析入手,认为周原遗址西周时期手工业者的墓葬就埋于作坊区内,更正了以往我们对周原遗址聚落结构特征的一些错误认识,并以此阐述了具有特殊功用的器物在聚落结构研究中的作用。
关键词 周原遗址 居址 墓葬 特殊器物 聚落结构
原文传递
陕西周原遗址发现西周墓葬与铸铜遗址 被引量:21
4
作者 付仲杨 宋江宁 徐良高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共4页
In the spring of 2003, the Zhouyuan Archaeological Team excavated a batch of Western Zhou tombs and a late Western Zhou bronze foundery on the Zhouyuan site, to the west of Zhuangli Village. Of them Tomb M9 is the bes... In the spring of 2003, the Zhouyuan Archaeological Team excavated a batch of Western Zhou tombs and a late Western Zhou bronze foundery on the Zhouyuan site, to the west of Zhuangli Village. Of them Tomb M9 is the best in condition and the richest in bronzes among the early Western Zhou burials discovered so far on the Zhouyuan site. Its complete sets of funeral objects provide a standard for studying into the formation of Western Zhou ritual and the dating of early Western Zhou bronzes. The ruined bronze foundry yielded quantities of pottery molds and models, fragments of furnace walls, and lumps of bronze, slag and burnt clay. The pottery molds and models are mainly for making horse-and-chariot fittings. The finds are valuable to the study of the Western Zhou burial institution, Zhou bronze-casting technology, and the layout of the Zhouyuan settl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原遗址 陕西 西周 铸铜遗址 墓葬形制 出土器物
原文传递
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凤雏六号至十号基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0
5
作者 宋江宁 种建荣 +9 位作者 雷兴山 李宏斌(插图) 冯文丽(插图) 齐丽华(插图) 李弈晗(插图) 张淙洲(插图) 冯妮(插图) 李清清(插图) 冯一凡(插图) 赵勇(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18,共16页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组成的周原考古队,自2014年9月重启田野考古工作以来,基于对周原作为先周时代晚期和西周时期都邑性聚落的理解,主要在两个学术方向开展工作并取得了重要收获。...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组成的周原考古队,自2014年9月重启田野考古工作以来,基于对周原作为先周时代晚期和西周时期都邑性聚落的理解,主要在两个学术方向开展工作并取得了重要收获。一是在贺家北区域,以凤雏建筑群和城墙为中心,了解该区域在先周时代晚期和西周时期的聚落结构和布局,探索其在周原遗址中的性质与地位。二是以厘清周原遗址内的池渠、城墙等大体量“框架性遗迹”为目标,了解周原遗址的聚落结构和功能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宝鸡市 周原遗址 凤雏建筑群 建筑基址
原文传递
西周时期周原地区的周原出土周原镀锡技术及文化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建立 张周瑜 +1 位作者 种建荣 雷兴山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3-108,114,共7页
通过对陕西孔头沟遗址宋家墓地与周原遗址姚家墓地出土的4件镀锡青铜器的分析,发现该批样品均为热镀锡工艺所成,镀锡层厚度在15~36μm之间,镀锡层主要为δ、(α+δ)+δ组织。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以往中国古代镀锡铜器分析数据的梳理对... 通过对陕西孔头沟遗址宋家墓地与周原遗址姚家墓地出土的4件镀锡青铜器的分析,发现该批样品均为热镀锡工艺所成,镀锡层厚度在15~36μm之间,镀锡层主要为δ、(α+δ)+δ组织。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以往中国古代镀锡铜器分析数据的梳理对比,发现中国古代青铜铜器表面镀锡技术自西周早中期开始出现直到东汉早期,陕甘宁地区镀锡制品年代最早,巴蜀文化区、古滇文化区以及北方毛庆沟等地相对较晚。陕甘宁、巴蜀、古滇地区技术熟练,镀锡处理工艺具有当地特色。本文认识或可有助于中国半月形文化传播带青铜器镀锡技术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家墓地 姚家墓地 镀锡技术
下载PDF
周原遗址青铜轮牙马车与东西文化交流 被引量:6
7
作者 王鹏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4-88,共15页
公元前3千纪末至公元前2千纪初,西亚地区车辆上的青铜轮牙和实心二轮车辆经中亚地区传入草原地带。随着印欧人向东的扩张,双轮轻便马车开始东传,大致在殷墟文化二期,家马和马车大量出现在我国中原地区。周原遗址出土的青铜轮牙马车直接... 公元前3千纪末至公元前2千纪初,西亚地区车辆上的青铜轮牙和实心二轮车辆经中亚地区传入草原地带。随着印欧人向东的扩张,双轮轻便马车开始东传,大致在殷墟文化二期,家马和马车大量出现在我国中原地区。周原遗址出土的青铜轮牙马车直接继承殷商的传统。公元前13世纪左右双轮轻便马车在东亚地区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原遗址 青铜轮牙 中亚 欧亚草原 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周原遗址新见京当型铜器墓浅识 被引量:6
8
作者 齐浩 张天宇 +5 位作者 温峰峰 贺世民 任涛 范益军 刘绪 雷兴山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15,共10页
2010年9月,周原遗址王家嘴村南发现一座铜器墓,出土一批青铜器残片和牙璋、卜骨等文物。铜器目前可辨器形者包括鬲、尊、觚、爵和斝,年代有早晚之别,鬲、斝、觚三器的时代为二里岗上层期,爵的时代为殷墟一期,尊的时代为殷墟二期偏早。... 2010年9月,周原遗址王家嘴村南发现一座铜器墓,出土一批青铜器残片和牙璋、卜骨等文物。铜器目前可辨器形者包括鬲、尊、觚、爵和斝,年代有早晚之别,鬲、斝、觚三器的时代为二里岗上层期,爵的时代为殷墟一期,尊的时代为殷墟二期偏早。综合判断,该墓属商文化京当型。铜尊为京当型商文化中首次发现的器形,其造型、纹饰与长江流域的铜尊有相似之处。将铜器砸碎埋葬的葬俗亦不见于以往发现的京当型商文化铜器墓。这批资料有助于推进学界对京当型商文化葬俗、周原遗址京当型墓地的分布及周原遗址聚落结构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原遗址 商文化京当型 青铜器
原文传递
周原遗址西周“手工业园区”初探 被引量:6
9
作者 郭士嘉 雷兴山 种建荣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7-153,共7页
目前在周原遗址西周时期聚落内共确认61处手工业遗存,按生产规模可分为大型作坊、小型作坊和家庭手工业三类。有些大型作坊集中分布,形成两个“手工业园区”。在供应链形态上,“手工业园区”各作坊生产原料来源统一,产业分工明确,产品... 目前在周原遗址西周时期聚落内共确认61处手工业遗存,按生产规模可分为大型作坊、小型作坊和家庭手工业三类。有些大型作坊集中分布,形成两个“手工业园区”。在供应链形态上,“手工业园区”各作坊生产原料来源统一,产业分工明确,产品流通范围广泛。在社会形态上,大型作坊是地缘组织,工匠群中包括“世工世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原遗址 手工业园区 早期供应链形态 社会形态
原文传递
周原遗址凤雏六号建筑基址年代再论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文昊 宋江宁 《文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3-48,共6页
本文通过对凤雏六号至十号建筑基址发掘区内灰坑“单位属性”的初步分析,辨识出了地基坑这种不同于普通垃圾坑的灰坑类遗迹,并推测其应为建筑地基的组成部分。基于此,笔者认为凤雏六号建筑基址的年代可能已进入西周而非商周之际。此外,... 本文通过对凤雏六号至十号建筑基址发掘区内灰坑“单位属性”的初步分析,辨识出了地基坑这种不同于普通垃圾坑的灰坑类遗迹,并推测其应为建筑地基的组成部分。基于此,笔者认为凤雏六号建筑基址的年代可能已进入西周而非商周之际。此外,对地基坑的辨识提示了在发掘建筑遗存时要格外关注与之有密切关联的灰坑类遗迹,尤其要理解其叠压和打破关系背后所隐藏的行为模式及意义,即要在工作理念和方法上实现由地层学到埋藏学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原遗址 凤雏六号基址 地基坑 单位属性 建筑考古
下载PDF
2015年周原遗址贺家北(ⅡC3区)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占奎 +10 位作者 种建荣 李彦峰 宋江宁 陈钢 雷兴山 李宏斌 杨久明 赵勇 董红卫 李钦宇 黄晓娟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5-44,F0002,I0001,共22页
2015年底,周原考古队在贺家村北、凤雏三号建筑基址南约200米的发掘点发掘了4座墓葬和12座灰坑遗存。其中,墓葬虽经盗扰,仍出土了较为丰富的遗物。根据墓葬设腰坑、殉狗及随葬器物组合情况,我们判断墓主应是周原地区的殷遗民,且墓葬时... 2015年底,周原考古队在贺家村北、凤雏三号建筑基址南约200米的发掘点发掘了4座墓葬和12座灰坑遗存。其中,墓葬虽经盗扰,仍出土了较为丰富的遗物。根据墓葬设腰坑、殉狗及随葬器物组合情况,我们判断墓主应是周原地区的殷遗民,且墓葬时代集中在西周晚期的晚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原遗址 贺家北 墓葬 殷遗民
下载PDF
周原西周水资源利用的初步认识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煜珧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0-68,共9页
周原遗址为西周王朝的圣都,自2009年以来陆续发现的众多西周人工池塘、沟渠,水域等,引起学界的极大关注。通过结合遗址周边自然河沟、湖泊等进行分析,认识到周原地区丰富的水资源为西周人通过开渠引水、建塘蓄水、挖沟供水等系统工程,... 周原遗址为西周王朝的圣都,自2009年以来陆续发现的众多西周人工池塘、沟渠,水域等,引起学界的极大关注。通过结合遗址周边自然河沟、湖泊等进行分析,认识到周原地区丰富的水资源为西周人通过开渠引水、建塘蓄水、挖沟供水等系统工程,为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优越条件。约在西周早中之际兴建的这一水利工程,使周人基本摆脱了对河道等自然水源的依赖,大型宫室、作坊区和其他居址迅速向原区纵深发展,成为周原聚落大范围东扩的契机和水资源供给的良好保障。周原遗址的引、蓄、供水系统的建设,代表了西周时期都邑建设中水资源利用的巨大进步,以及大型聚落规划、设计的重要成就,并对后世的都市建设、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周原遗址 水资源利用 意义
原文传递
周原遗址凤雏六号至十号基址出土板瓦制法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文昊 宋江宁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5-114,共10页
相较于主体建筑建造工艺,建材制法研究一直都是建筑考古领域中的薄弱环节。本文对周原遗址凤雏六号至十号基址出土板瓦的痕迹观察与数据测量,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其制坯方式、整体瓦身均匀度的影响工序、瓦侧切割及修整痕迹与分瓦水平的关... 相较于主体建筑建造工艺,建材制法研究一直都是建筑考古领域中的薄弱环节。本文对周原遗址凤雏六号至十号基址出土板瓦的痕迹观察与数据测量,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其制坯方式、整体瓦身均匀度的影响工序、瓦侧切割及修整痕迹与分瓦水平的关系、制法与分期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以期推进学界对西周陶质建材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原遗址 凤雏六号至十号基址 建筑考古 板瓦制法 统计学
原文传递
周原遗址西周时期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14
作者 李楠 何嘉宁 +4 位作者 雷兴山 种建荣 吴小红 杨颖亮 潘岩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7-124,共8页
通过对周原遗址西周时期人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可知,该地居民食物以粟、黍等C4类为主,肉食以C4类型家畜为主,反映了发达的粟作农业和家畜养殖业。等级结构和地域差异是影响遗址内居民饮食状况的主要因素。以齐镇东地点为例,中层贵族... 通过对周原遗址西周时期人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可知,该地居民食物以粟、黍等C4类为主,肉食以C4类型家畜为主,反映了发达的粟作农业和家畜养殖业。等级结构和地域差异是影响遗址内居民饮食状况的主要因素。以齐镇东地点为例,中层贵族日常饮食以C4类为主导并伴有大量肉类;下层贵族和一般平民饮食虽也以C4类为主导,但肉食量有所下降且个体间差异较大;低等平民或奴隶则基本无肉食,个别还摄入较多C3类食物作为补充。另外,遗址内齐家村东人群的δ15N值较齐镇东人群普遍偏高,这可能与该地临近河流湖泊,居民生前摄入较多淡水鱼类和蚌类有关,显示出大型都邑性遗址内部人群构成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原遗址 西周时期 稳定同位素分析 等级结构 地域差异
下载PDF
西周早期周原凤雏甲组遗存庭院景观要素探析
15
作者 陈剑 牛立新 +2 位作者 宋江宁 王凯 张延龙 《园林》 2023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庭院景观是中国园林的一种重要形式。西周早期的庭院中就已初步具备一些景观要素。以周原遗址凤雏甲组庭院遗存为对象,通过实地考察,综合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气候学和地质学的研究,在重建西周早期周原地区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基础上,... 庭院景观是中国园林的一种重要形式。西周早期的庭院中就已初步具备一些景观要素。以周原遗址凤雏甲组庭院遗存为对象,通过实地考察,综合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气候学和地质学的研究,在重建西周早期周原地区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基础上,从风景园林学视角对该庭院的功能、空间布局、院落交通组织、建筑小品、庭院排水系统、动植物种类等景观要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西周早期的庭院景观是对殷商的继承与发展;在目前已发掘的先周时期遗存中,甲组庭院已达到同时期的较高水平。有关庭院景观的营造方法、布局方式和技术工艺,至今仍然有着深刻的影响,充分表明中华园林文化的历史悠久与一脉相承的特点,这是了解中华园林文化历史发展的重要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院景观 凤雏甲组庭院遗存 周原遗址 西周早期
下载PDF
周原遗址凤雏六号至十号基址地基营建工序复原研究
16
作者 杨文昊 张淙洲 +1 位作者 张楷文 宋江宁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52,共12页
本文对凤雏六号至十号基址地基营建工序的复原是一个在考古地层学、类型学和埋藏学基础上,运用土力学和房屋建筑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对原始考古资料开展的综合性研究。研究表明,这组建筑包含多种地基局部形态,反映了施工者多样... 本文对凤雏六号至十号基址地基营建工序的复原是一个在考古地层学、类型学和埋藏学基础上,运用土力学和房屋建筑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对原始考古资料开展的综合性研究。研究表明,这组建筑包含多种地基局部形态,反映了施工者多样化的地基处理方式,说明其背后应该存在着经验性而非标准化的施工总要求;施工者在营建地基时往往会遵循一套相对完整的工序,但具体的施工方式会因地下堆积情况而异。最后,基于对考古工作的反思和本文的实践,我们认为理想的建筑考古学研究应该是贯穿了田野调查、钻探、发掘、整理、分析和论证等全部过程的建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原遗址 凤雏六号至十号基址 地基 复原研究 建筑考古学
原文传递
陕西周原遗址出土西周原始瓷工艺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羿辰 凌雪 +1 位作者 魏女 种建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14-1520,共7页
南方地区原始瓷出土数量较多且出土地点较为集中,从而对它的工艺和产地研究较为深入;而北方原始瓷因出土地点分布零散和数量的限制,对它的科技分析比较少。随着陕西周原遗址出土了大量原始瓷,有必要对该遗址出土的原始瓷做一个整体分析... 南方地区原始瓷出土数量较多且出土地点较为集中,从而对它的工艺和产地研究较为深入;而北方原始瓷因出土地点分布零散和数量的限制,对它的科技分析比较少。随着陕西周原遗址出土了大量原始瓷,有必要对该遗址出土的原始瓷做一个整体分析。为了探讨陕西周原遗址出土西周时期原始瓷的工艺特征,采用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系统和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别对原始瓷胎釉微观结构和化学元素组成进行了观察与测试。显微观察可见:原始瓷胎质粗糙,胎中未熔颗粒、孔隙较多;施釉不均,釉层较为浑浊,分布较多气泡。化学组成测试结果显示:胎中Al_2O_3含量集中在11.8%~17.21%,SiO_2含量分布在75%~80.5%,K_2O含量分布在3%~7.85%;釉中CaO含量分布在11.08%~23.94%,P_2O_5含量分布在1%~3.18%、MnO含量分布在0.24%~1%,而釉中P_2O_5,MnO,K_2O含量较胎相对提高。结果分析表明:原始瓷胎料可能选用含较高钾的瓷石;釉应是添加了草木灰的钙釉;周原遗址的原始瓷工艺尚处于制瓷技术初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原遗址 原始瓷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 工艺特征
下载PDF
陕西周原遗址贺家村车马器窖藏清理简报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建军 张天宇 +1 位作者 刘绪 雷兴山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2-33,共12页
2013年12月,陕西周原遗址贺家村西发现一座铜器窖藏,共出土文物102件,种类包括车马器、乐器和工具三大类,时代为西周中晚期。车马器共计95件,种类有车、车、轮牙束、轭首、轭脚、车軎和马镳等;乐器为编钟1件;工具包括铜斧1件、铜铲5件... 2013年12月,陕西周原遗址贺家村西发现一座铜器窖藏,共出土文物102件,种类包括车马器、乐器和工具三大类,时代为西周中晚期。车马器共计95件,种类有车、车、轮牙束、轭首、轭脚、车軎和马镳等;乐器为编钟1件;工具包括铜斧1件、铜铲5件。这是周原遗址首次发现的以车马器为主的铜器窖藏,丰富了周原遗址铜器窖藏的类型。绝大多数车、车均镶嵌绿松石,工艺精美,亦是西周考古中首次发现。相当一部分车马器有明显的磨损痕迹,当是经过长期使用所致,其所装备的车在当时应为实用车。这一发现为研究周原遗址铜器窖藏的类型及西周车马器、西周车制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原遗址 西周 车马器窖藏
原文传递
周原遗址凤雏六号至十号基址的新认识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文昊 宋江宁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2-59,共8页
在建筑考古学的研究理念下,本文对周原遗址凤雏六号至十号基址的认识有三,分别是地基营建技术与理念的先进性、建筑修葺与重建活动的持续性、基址方位与布局特征的杂糅性。研究表明,施工者已具备了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处理经验,... 在建筑考古学的研究理念下,本文对周原遗址凤雏六号至十号基址的认识有三,分别是地基营建技术与理念的先进性、建筑修葺与重建活动的持续性、基址方位与布局特征的杂糅性。研究表明,施工者已具备了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处理经验,并在“精准开挖”的营建理念指导下,对建筑群所在区域进行了持续的修葺与重建,致使其方位与布局特征出现杂糅。此外,这组建筑的发现还对判断周原遗址大型夯土建筑的族属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原遗址 凤雏六号至十号基址 营建方式 修葺与重建 方位与布局
原文传递
从周原遗址齐家村东墓地颅骨看商周两族体质差异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楠 何嘉宁 +1 位作者 李钊 孙晨曦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7-114,共8页
本文运用欧式距离系数、主成分分析和系统发育网络三种方法对周原齐家村东所出西周时期的21例成人颅骨进行数据分析,认为该组居民属于蒙古人种东亚类型。结合商周王朝更替的考古学背景,周原齐家村东组居民应为商朝灭亡后西迁至此的殷遗... 本文运用欧式距离系数、主成分分析和系统发育网络三种方法对周原齐家村东所出西周时期的21例成人颅骨进行数据分析,认为该组居民属于蒙古人种东亚类型。结合商周王朝更替的考古学背景,周原齐家村东组居民应为商朝灭亡后西迁至此的殷遗民。商周两族在体质特征上存在差异:同周人相比,商人和殷遗民具有更低更宽的颅面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原遗址 颅骨特征 殷遗民 商人和周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