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人译诗 融贯中西——杨宪益的诗人情怀与翻译 被引量:7
1
作者 辛红娟 唐宏敏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40-144,共5页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以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作用逐渐凸显,对翻译主体——翻译家的研究成为翻译研究的新领域。作为"几乎翻译了整个中国"的翻译家,杨宪益的翻译成就有目共睹。然而,由于他长期沉浸于翻译实践...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以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作用逐渐凸显,对翻译主体——翻译家的研究成为翻译研究的新领域。作为"几乎翻译了整个中国"的翻译家,杨宪益的翻译成就有目共睹。然而,由于他长期沉浸于翻译实践,鲜有谈及对翻译的看法与见解,学界对他的研究主要围绕其大量英汉、汉英翻译作品批评展开,尤其集中于《红楼梦》英译及鲁迅系列作品英译,较少有对他翻译思想的深层次、全面挖掘。为此,以杨宪益的诗人身份为突破口,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探讨其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之间的关系,得出关于诗歌翻译与创作的启示,拓展杨宪益翻译思想研究的现实维度,为当代文学翻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宪益 诗歌 创作 翻译 译者主体
下载PDF
文学外译活动中的主客观制约因素研究——以英译《红楼梦》杨、霍译本为例
2
作者 吴金来 黄月华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1-35,共5页
杨宪益、戴乃迭和霍克斯、闵福德的《红楼梦》英译本一直以来都是文学外译研究的热点。但大部分研究仅关注两译本各层面细节化的对比分析,而缺乏系统性的文本差异探源。从出版和编审与译者翻译理念和对待原著态度的角度出发,进行比较研... 杨宪益、戴乃迭和霍克斯、闵福德的《红楼梦》英译本一直以来都是文学外译研究的热点。但大部分研究仅关注两译本各层面细节化的对比分析,而缺乏系统性的文本差异探源。从出版和编审与译者翻译理念和对待原著态度的角度出发,进行比较研究,得出文学外译应以我为主,发挥中国译者、专家的文化语境优势,严格审校。同时吸收借鉴外国知名出版机构和专业译者的出版、翻译经验,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推动中国文学高质、高效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杨宪益 霍克斯 中国文学外译
下载PDF
“四生说”下的“孔乙己”——对杨宪益、戴乃迭《孔乙己》生态翻译学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川 王丽君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生态翻译学的问世使中国学者在翻译理论上取得一定的话语权。以生态翻译学为视角,杨宪益与戴乃迭的《孔乙己》译作完成了“尚生—摄生—转生—化生”四个阶段的蜕变。杨戴夫妇珍视文本生命,译事前,研读文本,对其内容和思想了然于胸。在... 生态翻译学的问世使中国学者在翻译理论上取得一定的话语权。以生态翻译学为视角,杨宪益与戴乃迭的《孔乙己》译作完成了“尚生—摄生—转生—化生”四个阶段的蜕变。杨戴夫妇珍视文本生命,译事前,研读文本,对其内容和思想了然于胸。在进行文本移植时,多采用直译的翻译策略,力图保全原文风格;同时重视对中国文化的保留。《孔乙己》英译本于异语环境中再生,鼓励译者立足于翻译生态环境,译介优秀作品,实现中西文化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四生说” 《孔乙己》 杨宪益 戴乃迭
下载PDF
《理水》英译本中的异化翻译策略研究——以杨宪益、戴乃迭英译《理水》为例
4
作者 吴金来 黄月华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3年第3期62-66,共5页
《理水》是鲁迅去世前一年所作的最后四篇小说之一,收录于《故事新编》。这篇篇幅不长的小说,具有独特的时代气息,体现了鲁迅强烈的个人风格。通过剖析杨宪益,戴乃迭《理水》英译本中一些文化负载词的异化翻译,可知两人倾向于通过异化... 《理水》是鲁迅去世前一年所作的最后四篇小说之一,收录于《故事新编》。这篇篇幅不长的小说,具有独特的时代气息,体现了鲁迅强烈的个人风格。通过剖析杨宪益,戴乃迭《理水》英译本中一些文化负载词的异化翻译,可知两人倾向于通过异化翻译策略保留文本独特的文化信息,有益于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作品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水》 杨宪益 戴乃迭 文化负载词 异化翻译 文学外译
下载PDF
《红楼梦》第三回两英译本的对比赏析
5
作者 刘烜 王强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9期16-19,共4页
《红楼梦》第三回拉开了整部小说的序幕,内容非常重要。通过林黛玉的视角,较为全景地呈现了贾府的典型环境,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也逐一登场亮相。在《红楼梦》的诸多译本中,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英译本认可度较高,但关于两译本的争论也从... 《红楼梦》第三回拉开了整部小说的序幕,内容非常重要。通过林黛玉的视角,较为全景地呈现了贾府的典型环境,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也逐一登场亮相。在《红楼梦》的诸多译本中,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英译本认可度较高,但关于两译本的争论也从未停息。该文从语篇结构、文化负载词、修辞手法等3个方面入手,对《红楼梦》第三回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译本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个译本都充分考虑到原文和译文两种语言体系的差异,并尽可能再现了原作语篇交际价值和整体的艺术效果,堪称翻译中的“上乘之作”。但由于译者所遵循的翻译原则不同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两部译作在词汇、句式和语篇层面,也都流露出原作之外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英译 杨宪益 霍克斯 翻译策略 风格
下载PDF
译不完的“笑道”——杨宪益和霍克斯对《红楼梦》中“笑道”的翻译 被引量:3
6
作者 孙雁冰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25-27,共3页
《红楼梦》中许多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是由"说""问""道"等引出,其中很多对话是由"笑道"引出的。以《红楼梦》第七十回为例,谈论两种英译本中"笑道"译法的不同。
关键词 杨宪益 霍克斯 人物对话 人物身份
下载PDF
杨宪益英译《红楼梦》研究现状与启示——基于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的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辛红娟 谢贶颖 《云梦学刊》 2016年第5期111-115,共5页
杨宪益英译的《红楼梦》被吴世昌誉为"几个英译本中最完备最正确的译本",是红学界、翻译界的重要研究对象。基于对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千余篇文献的阅读与分析,我们发现,《红楼梦》杨宪益译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研究、文本... 杨宪益英译的《红楼梦》被吴世昌誉为"几个英译本中最完备最正确的译本",是红学界、翻译界的重要研究对象。基于对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千余篇文献的阅读与分析,我们发现,《红楼梦》杨宪益译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研究、文本研究与批评研究三个方面,虽然研究成果丰硕,却存在着研究方法单一、剖析不够深刻、选题重复甚至思路雷同等问题。杨译本不仅仅在翻译学研究领域具有价值,在语言学、社会学、文化学中也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宪益 《红楼梦》 英译 知网数据库
下载PDF
杨宪益汉诗英译理念的变迁——从《楚辞》到《红楼梦》 被引量:2
8
作者 荣立宇 张媛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3-17,90,共6页
杨宪益的汉诗英译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从前期的《楚辞》翻译到后期的《红楼梦》诗词翻译,不同时期的译本体现出译者迥异的诗学理念。结合相关回忆性材料,对杨氏在不同时期关于"诗歌能否翻译"与"诗歌如何翻译"两... 杨宪益的汉诗英译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从前期的《楚辞》翻译到后期的《红楼梦》诗词翻译,不同时期的译本体现出译者迥异的诗学理念。结合相关回忆性材料,对杨氏在不同时期关于"诗歌能否翻译"与"诗歌如何翻译"两个问题的诗学理念进行考察,揭示其汉诗英译诗学理念变迁的轨迹,同时客观描述了该过程中伴随发生的译者对翻译本身兴趣的变化,最后指出译者兴趣因素对于翻译行为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宪益 《楚辞》 《红楼梦》 诗歌翻译
下载PDF
论杨宪益、戴乃迭的文化翻译观——以《关汉卿杂剧选》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胡燕娜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1年第6期82-85,共4页
杨宪益、戴乃迭是一对堪称中英合璧的翻译家夫妻,在两人共同生活的半个多世纪里,他们联袂将中国的经典文学作品译成英文,字数达千万。他们的译本中处处体现着对中国文化的无限崇尚,他们的文化翻译观对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杨宪益 戴乃迭 文化 文化翻译观
下载PDF
从汉译外重新审视中国典籍的传播——以《红楼梦》杨、霍译本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薇 谢贶颖 《城市学刊》 2018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其英译本是文化传播、读者接受研究中的重要着力点。当今世界,中国文化的重要性不容小觑,文化如何走出去的道路上,凸显了中国文化谁来译的问题,翻译的方向极大地影响着文化传播的效果。在翻译过程中...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其英译本是文化传播、读者接受研究中的重要着力点。当今世界,中国文化的重要性不容小觑,文化如何走出去的道路上,凸显了中国文化谁来译的问题,翻译的方向极大地影响着文化传播的效果。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兼顾传播效果,也要忠实于原文。中国文化走出首先要求译者要了解、理解、认同中国文化,因此树立本土译者在汉译外的话语权便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典籍英译 杨宪益 汉译外
下载PDF
杨宪益诗歌翻译的中庸之道 被引量:1
11
作者 辛红娟 谢贶颖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2-148,共7页
杨宪益的诗歌翻译思虑严谨,注重语言的美感,具有自己的特色,"诗体译诗"还是"散体译诗"并不偏执于一端,而是一种彰显了中国传统中庸哲学的调适性选择。杨宪益的翻译实践对20世纪80年代成长的诗人在诗歌语言方面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杨宪益的诗歌翻译思虑严谨,注重语言的美感,具有自己的特色,"诗体译诗"还是"散体译诗"并不偏执于一端,而是一种彰显了中国传统中庸哲学的调适性选择。杨宪益的翻译实践对20世纪80年代成长的诗人在诗歌语言方面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杨宪益诗歌翻译思想的中庸之道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翻译理念追求真、美、善的统一;翻译原则遵循允中的信达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宪益 诗歌翻译 以诗译诗 散体译诗
原文传递
中外合译中主导译者与译文关系研究——以杨宪益与葛浩文为例
12
作者 李晓婧 王建国 《外语教育》 2019年第1期221-231,共11页
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外合译是不少学者提倡的一种模式。但在合作翻译中是以母语为中文还是英文译者占据主导地位,则鲜有人讨论。本文以杨宪益夫妇合译的《祝福》与葛浩文夫妇合译的《我不是潘金莲》为例,对比了两个译本中的动词翻译方式,... 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外合译是不少学者提倡的一种模式。但在合作翻译中是以母语为中文还是英文译者占据主导地位,则鲜有人讨论。本文以杨宪益夫妇合译的《祝福》与葛浩文夫妇合译的《我不是潘金莲》为例,对比了两个译本中的动词翻译方式,发现以杨宪益为主导的合译更接近汉语语言特色,而以葛浩文为主导的合译则更接近英语语言特色。这个发现为中国文学翻译寻求适合的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合译 杨宪益 葛浩文 动词处理方式
原文传递
杨宪益英译本《野草》翻译策略探析
13
作者 徐婕 王佳琴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97-102,共6页
作为鲁迅最具个人性的心灵文本,《野草》熔铸了鲁迅深刻的生命体验,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博大的阐释空间,但同时也给翻译者提出了很大的难题。杨宪益的译作是《野草》英译本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译本使用了诸多策略,在文言、方... 作为鲁迅最具个人性的心灵文本,《野草》熔铸了鲁迅深刻的生命体验,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博大的阐释空间,但同时也给翻译者提出了很大的难题。杨宪益的译作是《野草》英译本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译本使用了诸多策略,在文言、方言和特殊词汇的转译中,杨本通过通俗化、直译等力求如实再现原作意涵;在修辞的转译上,杨宪益先生重视原著的语言美感并尽可能地达到相应的审美效果;情感意蕴的传达上,使用倒装、活用动词等手段,力图传达《野草》的丰富内蕴。总体上,译本偏重直译,较好地传达了原文意旨。但对于这一象征性的诗性文本来说,其翻译过程中的损削较之小说等其他文体要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宪益 《野草》 词汇 修辞 情感意蕴
下载PDF
从风格翻译视角看《红楼梦》两大英译本中人物言语的风格传递
14
作者 马沛虹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275-277,共3页
风格是文学作品的一种重要特性,它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包括在语音、词汇、修辞、甚至语篇类型上的选择。译作对原文风格能否再现,也是翻译活动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之一。本文中,笔者尝试以刘宓庆的风格翻译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风... 风格是文学作品的一种重要特性,它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包括在语音、词汇、修辞、甚至语篇类型上的选择。译作对原文风格能否再现,也是翻译活动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之一。本文中,笔者尝试以刘宓庆的风格翻译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风格符号标记来系统对比《红楼梦》两大译本——杨宪益和霍克斯版本中人物语言风格的传递之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 风格传递 杨宪益 霍克斯
下载PDF
复制原貌,再现经典:杨宪益《史记》英译本评介
15
作者 高风平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67-73,共7页
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的《史记选》是《史记》的代表性英译本之一,译者在文本处理的过程中表现出鲜明的翻译策略定位:既要坚持复制原貌,再现经典,又要适度灵活变通,保障可读性。译者对《史记》体例做了最大限度的维护;在传达《史记》中所... 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的《史记选》是《史记》的代表性英译本之一,译者在文本处理的过程中表现出鲜明的翻译策略定位:既要坚持复制原貌,再现经典,又要适度灵活变通,保障可读性。译者对《史记》体例做了最大限度的维护;在传达《史记》中所蕴含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特质的思想体系时尽可能采取异化策略。但当原文叙述形式可能形成译语读者理解障碍时,也会果断灵活处理行文格式,变通段落结构,来减轻译文读者的阅读负担;同时对于《史记》中一些民族特色浓郁的词汇或表述在英语中没有对应项的情况,也会合理选择归化的策略,以阐释性手法处理文化因素以增强译文的接受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杨宪益 异化 归化 翻译策略
下载PDF
《红楼梦》英全译本译者主体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刘迎姣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115,共5页
译者主体性因素分为两类:译者个体性主体因素和译者社会性主体因素。前者包括译者自身能力素质与态度,后者包括意识形态、诗学形态、权力等制控译者的因素。《红楼梦》英全译本译者霍克斯与杨宪益在双语语言文化能力和对《红楼梦》、翻... 译者主体性因素分为两类:译者个体性主体因素和译者社会性主体因素。前者包括译者自身能力素质与态度,后者包括意识形态、诗学形态、权力等制控译者的因素。《红楼梦》英全译本译者霍克斯与杨宪益在双语语言文化能力和对《红楼梦》、翻译事业及《红楼梦》英译的态度等方面的个体性主体因素以及在赞助人目的、诗学形态、翻译策略等方面的社会性主体因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对《红楼梦》英全译本的译者主体性对比研究为译本"评价迥异"现象提供了最强有力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社会性主体因素 译者个体性主体因素 译者主体性 霍克斯 杨宪益与戴乃迭 《红楼梦》
下载PDF
《红楼梦》的典故与跨文化翻译问题 被引量:7
17
作者 洪涛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12-218,共7页
讨论译者翻译《红楼梦》时所采用的方法 ;衡量这些方法的得失 ,以及个别译者从事跨文化翻译的成绩。
关键词 《红楼梦》 跨文化翻译 典故 霍克思 杨宪益 翻译方法 文学翻译 增饰法
下载PDF
杨宪益、戴乃迭“信”译鲁迅作品赏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斌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5-167,共3页
“信”是翻译标准的核心。“译界泰斗”杨宪益、戴乃迭对鲁迅作品翻译的精妙之处,在于其译著能完全传达原文的思想,译文的风格和笔调与原文一致,译文与原文一样流畅通顺,达到了翻译的“信”的评判标准。
关键词 杨宪益 戴乃迭 鲁迅作品 译文 原文 “信”
下载PDF
图形—背景理论下颜色隐喻的英译研究——以《鲁迅小说选》两个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汪珍 胡东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30-36,共7页
文学作品中颜色纷呈,构成文章风格迥异的主题基调。图形—背景理论作为基本的认知原则,对于译者把握篇章隐喻的凸显和翻译过程中的句式转换有一定的帮助。《鲁迅小说选》和英译本中的隐喻颇多且多带有色彩变换或重叠,因此运用图形—背... 文学作品中颜色纷呈,构成文章风格迥异的主题基调。图形—背景理论作为基本的认知原则,对于译者把握篇章隐喻的凸显和翻译过程中的句式转换有一定的帮助。《鲁迅小说选》和英译本中的隐喻颇多且多带有色彩变换或重叠,因此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杨宪益、戴乃迭和莱尔两个英译本中天色、脸色两大主题颜色隐喻的译法进行探讨,可凸显作品中的篇章隐喻,有效避免翻译中图形背景的错位,进而构成主题凸显的句型,使译本达到和原作一样的篇章隐喻效果,以促进文学译本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背景理论 颜色隐喻 《鲁迅小说选》 杨宪益、戴乃迭译本 莱尔译本 篇章隐喻
下载PDF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改译研究——基于《中国文学》期刊版和全译版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冯全功 刘佳盈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 2019年第1期79-91,共13页
翻译修改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尤其是自我改译。1964年《中国文学》(英文版)刊载了杨宪益和戴乃迭合译《红楼梦》的九个章回,目前已属稀缺资料。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杨译《红楼梦》的期刊版和全译版,从前言内容、书名翻译、回目翻译... 翻译修改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尤其是自我改译。1964年《中国文学》(英文版)刊载了杨宪益和戴乃迭合译《红楼梦》的九个章回,目前已属稀缺资料。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杨译《红楼梦》的期刊版和全译版,从前言内容、书名翻译、回目翻译以及具体内容(包括措辞、句子、诗歌等)的翻译探讨其前后的改译过程,发现其改译的动因包括底本的选择,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译者自发性的修改,其中自发性修改的数量最多。杨氏夫妇的自发性修改是翻译家精神的重要体现,对当下译者不无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修改 自我改译 《红楼梦》 杨宪益与戴乃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