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也说“戏剧”与“戏曲”——读王国维戏曲论著札记 被引量:9
1
作者 李简 《殷都学刊》 2002年第2期74-79,共6页
本文对王国维戏曲论著中的“戏剧”、“戏曲”两个概念进行了探讨。指出王国维笔下的“戏剧”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包括成熟的戏剧和多种与舞台有关的演出形式。“戏曲”一词则或指真戏剧 ,或指戏中之曲 ,但主要用来指称真戏剧 ,即代言体... 本文对王国维戏曲论著中的“戏剧”、“戏曲”两个概念进行了探讨。指出王国维笔下的“戏剧”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包括成熟的戏剧和多种与舞台有关的演出形式。“戏曲”一词则或指真戏剧 ,或指戏中之曲 ,但主要用来指称真戏剧 ,即代言体的、包括歌舞、动作、故事诸因素的成熟戏剧 ,并非对中国传统戏剧形式的通称 ,与我们今天所讲的“戏曲”含义不同 ;且这一用法可能受到日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戏剧 戏曲
下载PDF
戏曲“同质化”现象之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莎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3-88,共6页
戏曲"同质化"现象是现今文化形态中值得关注的话题。本文从戏曲音乐唱腔、表演程式技艺、文本创作与导演创作等角度探讨了目前"同质化"现象,分析危害,提出践行"去同质化"的方向,目的在于捍卫戏曲本体、... 戏曲"同质化"现象是现今文化形态中值得关注的话题。本文从戏曲音乐唱腔、表演程式技艺、文本创作与导演创作等角度探讨了目前"同质化"现象,分析危害,提出践行"去同质化"的方向,目的在于捍卫戏曲本体、张扬剧种特性、坚守样式独创。只有坚定在唱腔、表演、编导等方面"去同质化"的底气,才能为戏曲繁荣有所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同质化 戏曲本体 剧种特色 独创性
原文传递
戏曲“功法”论 被引量:7
3
作者 傅谨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4-45,共12页
"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是戏曲演员最重要的基础舞台手段,程砚秋将它们称为"四功五法",引出无数争论。究其根源,"手眼身法步"的表述与武术同源,如断句为"手眼、身法、步",似更符合... "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是戏曲演员最重要的基础舞台手段,程砚秋将它们称为"四功五法",引出无数争论。究其根源,"手眼身法步"的表述与武术同源,如断句为"手眼、身法、步",似更符合其本意,舍弃有争议的"四功五法"之说,简称"功法",更为合适。戏曲功法包括声音与形体两方面,"唱念做打"是戏曲演员必须拥有的四项基本功和戏曲表演基本语汇,"手眼、身法、步"是戏曲演员表演时功架和身段之要领。功法亦是表演技术训练的核心,目的是为了让演员从表现力、创造性、技术难度三方面获得超越身体自然表达的艺术手段。功法只是表演的基础能力,不能替代戏剧内涵的阐释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表演功法 四功五法 手眼身法步
原文传递
秦腔流派与秦腔发展刍议 被引量:6
4
作者 王铭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2-118,共7页
中国传统戏曲流派主要有三种形态:地域流派,团体流派,行当名家流派。对秦腔表演艺术流派进行分析,发现行当名家流派在秦腔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通过肖若兰流派承传等案例分析,认为应充分重视行当名家流派的发掘... 中国传统戏曲流派主要有三种形态:地域流派,团体流派,行当名家流派。对秦腔表演艺术流派进行分析,发现行当名家流派在秦腔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通过肖若兰流派承传等案例分析,认为应充分重视行当名家流派的发掘与宣传,以此为契机,推动秦腔自身艺术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表演流派 秦腔 肖若兰 小若兰 秦腔发展
下载PDF
戏曲中的龙舟表演考论 被引量:3
5
作者 陈雅新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9-177,共9页
古代戏曲表演龙舟时,除虚拟性表演外,还可利用实物道具。道具形制宛如龙舟,套在演员身上。表演人数约为四到六人,脚色自由,多头上扎巾或戴帽,可插石榴花、戴雉尾等,身穿彩衣,手持画桨,船头一人手持小旗两面。表演形式主要为两龙舟作往... 古代戏曲表演龙舟时,除虚拟性表演外,还可利用实物道具。道具形制宛如龙舟,套在演员身上。表演人数约为四到六人,脚色自由,多头上扎巾或戴帽,可插石榴花、戴雉尾等,身穿彩衣,手持画桨,船头一人手持小旗两面。表演形式主要为两龙舟作往来交驰、相斗夺标状,常伴有唱曲、宾白、舞蹈及后台的锣鼓、喝彩等。上场的龙舟为一支或两支,或两支先后上场;一次表演完成后,通常会再重复一次。考察道具龙舟表演,除了可供今日舞台艺术参考,对理解古代戏曲舟船表演、剧本的舞台性、戏曲表演"虚拟性"的衍变、戏曲与其所包含民间文艺的祭祀性等方面也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道具 龙舟 戏画 外销画
原文传递
西方观念的影响和中国戏曲史的书写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玫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1-14,共14页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戏曲属于“小道末流”,无缘跻身于学术殿堂.近代,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戏曲受到了中国现代知识界的重视,遂有具现代意义的戏曲研究问世.因此,戏曲研究从它的一开始就受到了西方观念的影响.在戏曲研究领域中,戏曲史的著...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戏曲属于“小道末流”,无缘跻身于学术殿堂.近代,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戏曲受到了中国现代知识界的重视,遂有具现代意义的戏曲研究问世.因此,戏曲研究从它的一开始就受到了西方观念的影响.在戏曲研究领域中,戏曲史的著述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优秀的戏曲史著作,体现着彼时戏曲研究的总体水准,为初入戏曲研究领域(或并非专攻戏曲)的人们提供了了解和掌握戏曲发展历史的门径.二十世纪,中国戏曲史的撰述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也程度不同地受到了西方观念的影响.本文择要探讨、分析了戏曲研究领域的这一段学术发展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戏曲史 王国维 周贻白 《中国戏曲通史》
原文传递
论《西洲曲》“莲子青如水”的入韵问题
7
作者 朱佩弦 《嘉兴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1-58,共8页
《西洲曲》全诗四句一换韵,规律明显且整饬,唯有“莲子青如水”一句,无法与该句所属韵律单元的首、二句韵脚“秋”“头”为韵。通过《西洲曲》本初文本的确定及其用韵分析、“水”“木”形近致讹辨析、西曲产生地语音实际考证,兹认为:... 《西洲曲》全诗四句一换韵,规律明显且整饬,唯有“莲子青如水”一句,无法与该句所属韵律单元的首、二句韵脚“秋”“头”为韵。通过《西洲曲》本初文本的确定及其用韵分析、“水”“木”形近致讹辨析、西曲产生地语音实际考证,兹认为:“水”字在现今确立的古音体系里仍存在问题;作“莲子青如木”不符合常理;《西洲曲》当属西曲,其语音实际为产生地鄂东南一带的方音,“水”的语音实际在中古音系中或正可与“秋”“头”为韵,与今“许”音通或音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洲曲》 “莲子青如水” 入韵 西曲
下载PDF
论戏曲表演中的“绝活” 被引量:4
8
作者 朱恒夫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8-115,共8页
戏曲表演中的"绝活"是最吸引观众的一个看点,它们可分为传统杂技类、戏曲艺人自创类与魔术类。在剧目的舞台呈现中有着营造真实的不平凡的情境、帮助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表演手段等作用。这些"绝活"有的来自... 戏曲表演中的"绝活"是最吸引观众的一个看点,它们可分为传统杂技类、戏曲艺人自创类与魔术类。在剧目的舞台呈现中有着营造真实的不平凡的情境、帮助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表演手段等作用。这些"绝活"有的来自于杂技、武术、气功,有的为巫傩艺人传承,有的则是艺人结合剧情而创造出来。今日要振兴戏曲,不能忽视了"绝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绝活 类型 作用
原文传递
以评促教 以评促学 教学相长——基于新布鲁姆分类法探索构建规范与健全的粤剧教育评价体系
9
作者 骆悦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8-199,208,共13页
粤剧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提高粤剧的教育质量,并让其在当代教育的语境下与时俱进,是永葆粤剧传承发展活力的关键之一。本研究基于新布鲁姆分类法制订了一套粤剧教育评价体系,并邀请... 粤剧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提高粤剧的教育质量,并让其在当代教育的语境下与时俱进,是永葆粤剧传承发展活力的关键之一。本研究基于新布鲁姆分类法制订了一套粤剧教育评价体系,并邀请师生进行试验性应用,探索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学相长。在试验性应用后的半结构式访谈中得到了师生的积极反馈,显示本研究所提出的评价体系有助于规范与健全粤剧的教育评价。本研究不仅有助于促进粤剧的教育与传承,还可以为其他戏曲门类乃至非遗教育的考核评价提供范例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姆分类法 粤剧 戏曲 非遗 教育评价
原文传递
戏曲俊扮妆容考
10
作者 李芽 林佳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8-190,I0004-I0006,共16页
中国戏曲俊扮从古至今的发展与演变历程背后有着相应的审美动因与技术路径。俊扮的功能主要是为了美化角色,进而通过“变形取神”来塑造人物。因此,其早期是通过敷粉、施朱、描黛和贴画面花来进行美化妆扮。随着戏曲的逐渐成熟,又出现... 中国戏曲俊扮从古至今的发展与演变历程背后有着相应的审美动因与技术路径。俊扮的功能主要是为了美化角色,进而通过“变形取神”来塑造人物。因此,其早期是通过敷粉、施朱、描黛和贴画面花来进行美化妆扮。随着戏曲的逐渐成熟,又出现了通过“梳水头”、贴片子和面部牵引术的方法来重塑脸型;通过勒头吊眉眼来增强人物精气神;通过戴假髯来塑造生脚人物等技术方式。这些技术方式使得戏曲人物造型在舞台上不仅“打远”,而且美观,并实现了塑造人物的需要,最终形成戏曲舞台俊扮的审美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俊扮 容妆 旦脚 生脚
原文传递
戏曲表演美学体系的历史基础与研究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傅谨 曹南山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4-131,196,共9页
戏曲诞生以来,与戏曲表演美学相关的资源与论述极其丰富,但建构戏曲表演美学的完整体系还需要努力。古往今来的戏曲理论家、美学家对戏曲表演理论的深入研究,是戏曲表演美学体系研究的坚实基础。戏曲表演美学体系研究的重点,是更好地归... 戏曲诞生以来,与戏曲表演美学相关的资源与论述极其丰富,但建构戏曲表演美学的完整体系还需要努力。古往今来的戏曲理论家、美学家对戏曲表演理论的深入研究,是戏曲表演美学体系研究的坚实基础。戏曲表演美学体系研究的重点,是更好地归纳、总结戏曲表演的特色,从中提炼具有美学意蕴的范畴,使之既符合中国戏曲表演特点与规律,又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戏曲表演理论。这就需要在方法论上体现美学特有的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理论格局,从戏曲艺术本体出发,发现内在地蕴含于不同时代戏曲表演和欣赏中的审美意识,立足舞台表演和观众欣赏的实际,将抽象的美学原理落实到具体的艺术语汇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表演美学 四功五法
原文传递
传统曲体在近现代音乐创作中的运用——以板腔体对中国歌剧创作的影响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钱庆利 《音乐文化研究》 2018年第3期97-104,共8页
板腔体,作为我国传统曲体结构样式的重要类别,曾经成就了以京剧为代表的民族乐种的繁荣,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早在中国歌剧初创之时,前辈作曲家们就歌剧音乐的形式问题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探索,最终寻到一条符合中国观众审美习惯的创作道... 板腔体,作为我国传统曲体结构样式的重要类别,曾经成就了以京剧为代表的民族乐种的繁荣,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早在中国歌剧初创之时,前辈作曲家们就歌剧音乐的形式问题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探索,最终寻到一条符合中国观众审美习惯的创作道路,即从戏曲音乐及其创作手法中汲取养料。由此,运用板腔体手法来创作歌剧中主要人物核心唱段的创作观念,逐渐得到广泛运用,并成为一种解决音乐戏剧性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板腔体本体及其传统、建构原则、美学特征进行探讨,进而论述板腔体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宝贵财富对当代歌剧创作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板腔体 当代音乐 歌剧创作
下载PDF
戏曲艺术体制的现代化过渡--论新编历史剧脚色制的变动与恪守
13
作者 王一冰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101,共11页
新编历史剧为了宣传唯物史观、表现“人道主义”等思想观念;为了实践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艺术观念,对传统戏曲“脚色体制”的类型化艺术表现进行了诸多方面的革新。与此同时,戏曲脚色体制的形态整体性,依然在表演的舞台实现、演出的组... 新编历史剧为了宣传唯物史观、表现“人道主义”等思想观念;为了实践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艺术观念,对传统戏曲“脚色体制”的类型化艺术表现进行了诸多方面的革新。与此同时,戏曲脚色体制的形态整体性,依然在表演的舞台实现、演出的组织安排、导演作用的发挥等方面,对新编历史剧起到体制的结构性作用。新编历史剧脚色体制的“变”与“不变”,呈现出上承传统戏、下启现代戏的过渡性质。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在题材的“三并举”之外,还构成了20世纪戏曲现代化艺术体制的演进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编历史剧 脚色制 现代化 戏曲
原文传递
Translating Culture-Bound Elements:A Case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heatre in the Socio-Cultural Context of Hong Kong 被引量:3
14
作者 Fanny Ming Yan Chung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21年第3期393-415,共23页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controversy surrounding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new cultural infrastructure in Hong Kong,specifically related to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heatre.The first performi...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controversy surrounding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new cultural infrastructure in Hong Kong,specifically related to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heatre.The first performing arts landmark in Hong Kong's 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 was named the Xiqu Centre;the term xiqu is a Hanyu pinyin represen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theatre.Though this translation issue has been intensely debated for over a decade,it remains unexplored in the research.With reference to Venuti'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this study examines the Hong Kong public's view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this cultural landmark and the underlying drivers of their perceptions.It uses internet-based surveys,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the public,and interviews with experts as data sources.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factors of(1)aesthetics and artistry,(2)cultural identity,and(3)publicity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have contributed to public perception.This study^findings shed new light on how translation interacts with cultural,social,and political factors by examining how Hong Kong’s unique historical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and the West has played a role in this translation issue.The findings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bound elements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Hong Kong and worldw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l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theatre xiqu Chinese opera Cultural identity
原文传递
戏曲艺术在明代话本小说中的呈现
15
作者 伏漫戈 于展东 杨晓慧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3期78-86,共9页
明代话本小说呈现了戏曲艺术的核心内容,小说生动描述了戏曲班社、戏曲演出、戏曲剧目。涉及的戏班有民间职业戏班、家班两类,职业戏班的形式为伶人搭班制,昆腔班占据主流;艺人饱受歧视,内心极度自卑;脚色分工明确,末、副末、生、旦、... 明代话本小说呈现了戏曲艺术的核心内容,小说生动描述了戏曲班社、戏曲演出、戏曲剧目。涉及的戏班有民间职业戏班、家班两类,职业戏班的形式为伶人搭班制,昆腔班占据主流;艺人饱受歧视,内心极度自卑;脚色分工明确,末、副末、生、旦、外、大净各有特长。演出方式有个人雇请演出、在戏楼营业演出、赛神庙会演出三种;受传统观念影响,作者对戏价的交代含糊;明代中后期,折子戏日趋流行。一些元南戏与杂剧、明杂剧与传奇作品,在当时广为流传。作者巧妙利用戏曲艺术彰显其创作意图,揭示人物个性,推动故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话本小说 戏曲艺术 核心内容
下载PDF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literation in Transl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Xiqu
16
作者 申玮 《海外英语》 2017年第2期129-131,共3页
Chinese traditional Xiqu is usually translated into‘Chinese Opera’.However,opera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Chinese traditional Xiqu in forms.This article is not to say transliteration is almighty,but to do some resear... Chinese traditional Xiqu is usually translated into‘Chinese Opera’.However,opera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Chinese traditional Xiqu in forms.This article is not to say transliteration is almighty,but to do some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literation in transl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Xiqu by analyzing the advantages of transliteration in translating the denomination of Xiqu,role assignments,types of facial makeups and interjections in Xiq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LITERATION xiqu role assignment facial makeup INTERJECTION
下载PDF
《闲情偶寄》:一个剧论的知识社会学文本 被引量:2
17
作者 潘天波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0-107,共8页
在知识社会学维度上,《闲情偶寄》彰显出一股社会新气息,它不仅是明末清初社会崇真尚实的民主思想、市民阶层休闲文化消费、官绅日益膨胀的奢华美学思想以及南方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还是市民阶层抵制理学、提倡人文精神的产物。它已然... 在知识社会学维度上,《闲情偶寄》彰显出一股社会新气息,它不仅是明末清初社会崇真尚实的民主思想、市民阶层休闲文化消费、官绅日益膨胀的奢华美学思想以及南方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还是市民阶层抵制理学、提倡人文精神的产物。它已然超越它的知识本身,文本中诸多审美范畴被清代及后世消费文学频繁援引,也被译为多种语言而传播于海外。它被发现或未被阐释的知识俨然成为明清社会更迭期的"晴雨表",作品所传递的知识语用学亦呈现出被信赖与宽容的世界性知识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闲情偶寄 戏曲 美学思想 知识社会学
原文传递
“戏剧”和“戏曲”之辨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冠华 《文化艺术研究》 2016年第4期79-85,共7页
"戏曲是什么"是戏曲的本质问题。王国维的"戏剧"指从上古到五代的古代戏剧,而当今的戏剧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也把戏曲包括在内。戏曲指中国传统的本土戏剧,是中国戏剧的组成部分。通过辨析王国维、任半塘之"戏剧... "戏曲是什么"是戏曲的本质问题。王国维的"戏剧"指从上古到五代的古代戏剧,而当今的戏剧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也把戏曲包括在内。戏曲指中国传统的本土戏剧,是中国戏剧的组成部分。通过辨析王国维、任半塘之"戏剧""戏曲"观念,指出戏曲不完全是王国维所说的"代言体",而是"演述体"。在戏曲的审美世界里,戏曲以它独特的魅力召唤角色、演员和观众,一起参与审美游戏和娱乐。演剧、叙事文学和审美活动等"形式"和"材质",融为"演述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戏曲 王国维 任半塘 代言体
下载PDF
论晚明小说戏曲中的“写真图”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亚平 程国赋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6-148,共13页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与绘画艺术的关系相当密切,晚明小说戏曲中可以见到“写真图”的相关描述。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晚明小说戏曲中的“写真图”进行探讨:1.统计这一时期出现“写真图”情节的小说戏曲作品数量,共有18篇作品。2.晚明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与绘画艺术的关系相当密切,晚明小说戏曲中可以见到“写真图”的相关描述。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晚明小说戏曲中的“写真图”进行探讨:1.统计这一时期出现“写真图”情节的小说戏曲作品数量,共有18篇作品。2.晚明小说戏曲中描述的“写真图”体现出以下特点:通常是对人物的正面描摹、有时对人物形象进行美化、强调形神兼备以及追求人物与景物的融合。3.晚明小说戏曲中时常出现“写真图”情节的原因在于:人物画复兴,晚明叙事文学题材自身发展演变的影响以及文坛上生命意识与自我意识的崛兴,均对这一文学现象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4.晚明小说戏曲中“写真图”的功用主要体现在:对小说戏曲故事的发展、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与形象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小说戏曲 “写真图”
下载PDF
儒释道三教与梁代文学的深层关联——以梁武帝改制吴歌西曲为中心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尚勇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7-24,共8页
梁武帝改制吴歌西曲,主要方式为采择旧曲和另制新曲,主要途径为采纳佛教思想和道教思想,主要目的是将"哀思之音"的民歌改造为适宜于重大仪式场合表演的"中和"之音。这对梁代文学呈现出趋同的整体风格面貌可能存在... 梁武帝改制吴歌西曲,主要方式为采择旧曲和另制新曲,主要途径为采纳佛教思想和道教思想,主要目的是将"哀思之音"的民歌改造为适宜于重大仪式场合表演的"中和"之音。这对梁代文学呈现出趋同的整体风格面貌可能存在重要的决定性影响,亦足以见出儒释道三教与梁代文学的深层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武帝 吴歌 西曲 《上云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