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趼人与梁启超关系钩沉 被引量:17
1
作者 夏晓虹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636-640,共5页
吴趼人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一向被视为由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代表作。吴氏的不少小说 ,也是在梁启超主办的《新小说》杂志上开始连载。从有关史料看 ,吴趼人不仅于 1 90 4年在日本招待过梁启超 ,而且他的小说《胡宝玉》... 吴趼人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一向被视为由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代表作。吴氏的不少小说 ,也是在梁启超主办的《新小说》杂志上开始连载。从有关史料看 ,吴趼人不仅于 1 90 4年在日本招待过梁启超 ,而且他的小说《胡宝玉》从题目、构思以至章节设计与梁启超的《李鸿章》均有相似之处 ,明显受到梁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趼人 梁启超
下载PDF
《新石头记》连载情实考论——兼及近代报载创作小说初刊文字核勘的意义
2
作者 梁苍泱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0-78,共9页
吴趼人重要科幻小说《新石头记》在《南方报》初刊至少至第二十一回,并非过往认知的十三回或二十回,而且曾连载完结的可能性极大。《南方报·新石头记》底稿应是四十回成品,是传统章回小说写作方式和晚清报载小说方式的融合,不同于... 吴趼人重要科幻小说《新石头记》在《南方报》初刊至少至第二十一回,并非过往认知的十三回或二十回,而且曾连载完结的可能性极大。《南方报·新石头记》底稿应是四十回成品,是传统章回小说写作方式和晚清报载小说方式的融合,不同于常见报载小说的随写随刊,最符合梁启超“俟全书卒业,始公诸世”的新小说写作期待。吴趼人选择报章连载该小说成品,除前此小说连载的习惯,或也受了反美华工禁约运动的刺激。比勘《南方报·新石头记》与单行本《新石头记》文字,变化之处甚少,更佐证了吴趼人是写定小说交付连载的情实。但两者间也有若干比较明显的文字损益,能令读者管窥从报载本到单行本,吴趼人在文本内外的斟酌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趼人 《新石头记》 近代 报载小说
下载PDF
情感·道德·国家——吴趼人《恨海》及其周边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青果 《云梦学刊》 2009年第6期91-95,共5页
晚清小说名家吴趼人创作的《恨海》等写情作品,从情感的角度重新叙述和宣扬中国的传统道德,使他的这类作品成为表彰民族固有特性、恢复"中国性"的"象征主义"作品。在创作中,他以身作则,不断通过议论为其他作家示范... 晚清小说名家吴趼人创作的《恨海》等写情作品,从情感的角度重新叙述和宣扬中国的传统道德,使他的这类作品成为表彰民族固有特性、恢复"中国性"的"象征主义"作品。在创作中,他以身作则,不断通过议论为其他作家示范如何写情,努力修复被才子佳人及狭邪小说所破坏的传统道德世界的作法,表明他同样重视"写作"这一行为本身的象征性,从而构成文学史上不可多见的一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趼人 写情小说 情感 道德 国家
下载PDF
吴趼人文化观探微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强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53,共9页
吴趼人文化观的构成是多层面的 ,从其发生和发展来看 ,它以体认“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为起点 ,以接受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的思想为中介 ,在吸收和批判西方文化思想的过程中 ,表现出对以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回归。在探索中... 吴趼人文化观的构成是多层面的 ,从其发生和发展来看 ,它以体认“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为起点 ,以接受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的思想为中介 ,在吸收和批判西方文化思想的过程中 ,表现出对以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回归。在探索中国未来的道路时 ,其文化观的形成与中国社会各种思想的交锋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且是其小说创作的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研人 文化观 小说观 小说创作 洋务派 维新改良派 儒学
原文传递
如何重探“小说现代性”——以吴趼人为个案 被引量:2
5
作者 关诗珮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2-18,共7页
通过探讨现时一些有关吴趼人小说的现代性分析,以吴趼人一些代表性的作品作为具体的脉络去说明“中国小说现代性”这个含义比较抽象的问题。指出,中国小说的现代性除表现在小说的叙事技巧上,亦体现在小说的叙事内容上,甚至小说的社会地... 通过探讨现时一些有关吴趼人小说的现代性分析,以吴趼人一些代表性的作品作为具体的脉络去说明“中国小说现代性”这个含义比较抽象的问题。指出,中国小说的现代性除表现在小说的叙事技巧上,亦体现在小说的叙事内容上,甚至小说的社会地位以及小说与其他文类之间的关系上。中国小说的现代性,可谓牵涉在整个文学结构的变化之内,而不是某种特定的小说技巧上的革新所能够充分说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趼人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小说现代性
下载PDF
清末民初中国侦探小说中的传统性因素 被引量:3
6
作者 战玉冰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8-176,共9页
在传统的文学史叙述中,明清以来的公案小说在进入晚清以后常常被描述为逐步衰落,且渐渐被舶来的侦探小说所取代,这一过程的形象说法是"包拯与福尔摩斯交接班"。但与此同时,我们却常常忽略了公案小说/侠义公案小说对清末民初... 在传统的文学史叙述中,明清以来的公案小说在进入晚清以后常常被描述为逐步衰落,且渐渐被舶来的侦探小说所取代,这一过程的形象说法是"包拯与福尔摩斯交接班"。但与此同时,我们却常常忽略了公案小说/侠义公案小说对清末民初中国侦探小说的潜在/显在影响。比如这一时期中国侦探小说中"传奇"而非科学的情节因素、公差而非私家侦探的人物身份、传统侠客形象的影子、以小说教化读者的创作目的,乃至于作者本身的"民族主义"倾向等等。而这些中国传统的文学、文化因素,既构成了诸如刘鹗《老残游记》、吴趼人《中国侦探案》和刘半农"老王探案"等清末民初"侦探小说"文本内部的"混乱"与复杂之所在,又内在规定了此后民国侦探小说发展道路中的本土性思想资源和文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案小说 侦探小说 清末民初 《老残游记》 吴趼人 刘半农
原文传递
“新小说”的两种解读:谈周桂笙译、吴趼人评点的晚清翻译小说《毒蛇圈》 被引量:2
7
作者 魏艳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108,80,共15页
周桂笙翻译、吴趼人评点的侦探小说《毒蛇圈》,是晚清翻译小说中一篇以传统中国小说点评本的形式翻译西方侦探小说的范例,原作者与小说本身虽然并不出众,但叙事技巧上对中国现代小说转型阶段有相当大的影响。以往对于这篇译作的研究只... 周桂笙翻译、吴趼人评点的侦探小说《毒蛇圈》,是晚清翻译小说中一篇以传统中国小说点评本的形式翻译西方侦探小说的范例,原作者与小说本身虽然并不出众,但叙事技巧上对中国现代小说转型阶段有相当大的影响。以往对于这篇译作的研究只是根据吴趼人的评点来判断周桂笙译文对原作的取舍,而笔者近期则发现了周译《毒蛇圈》所依据的英文译本The Serpents'Coils。将这两个中英文本比对可以更加清楚准确地判断周桂笙的翻译特色及吴趼人的选本原因。侦探小说在晚清时期被视作新小说,但在本文的分析中可见,晚清时期不同作家对新小说的作用看法不尽相同,周桂笙侧重其通过宣传西方文化来改良晚清社会的启蒙力量,而吴趼人则从新小说中看出了维护旧道德之必要。通过这两种自相矛盾的叙事者声音,我们可以看出侦探小说这一西方形式在中国本土的接收过程中是多么的"众声喧哗",而也正是在这种喧哗声中构成了晚清翻译侦探小说的独特性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蛇圈》 周桂笙 吴趼人 晚清侦探小说 晚清翻译小说
原文传递
主体的构建:吴趼人小说中的 “怪现状”与“文明境界” 被引量:1
8
作者 晋海学 张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4-111,共8页
吴趼人的大部分小说都是围绕“恢复我固有之道德”的文化主张而展开的,“怪现状”与“文明境界”是这一文化主张具有标识性的两个体现者。“怪现状”现象是清末社会的文化写真,小说家通过“固有之道德”这一装置,揭示了儒家文化在清末... 吴趼人的大部分小说都是围绕“恢复我固有之道德”的文化主张而展开的,“怪现状”与“文明境界”是这一文化主张具有标识性的两个体现者。“怪现状”现象是清末社会的文化写真,小说家通过“固有之道德”这一装置,揭示了儒家文化在清末衰落的事实,构成了“恢复”儒家文化主体性的逻辑起点。“文明境界”是对未来国家的文化想象,小说家通过对道德昌盛与科技发达融合的叙述,表达了新主体的文化内容及其生成过程。吴趼人小说中的“怪现状”与“文明境界”主题都具有即物的品格,但是所呈现出来的意义却是形而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吴趼人 恢复我固有之道德 怪现状 文明境界
下载PDF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自传性 被引量:1
9
作者 何宏玲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2期71-75,共5页
吴趼人的代表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人们大多把它看作是一部讽刺社会的暴露型小说。其实,它是作者的自叙传小说,不但小说主人公"九死一生"是作者的自我写照,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设置和主题意蕴也都体现了自传性。小说中... 吴趼人的代表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人们大多把它看作是一部讽刺社会的暴露型小说。其实,它是作者的自叙传小说,不但小说主人公"九死一生"是作者的自我写照,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设置和主题意蕴也都体现了自传性。小说中展开的社会批判和道德谴责,都与作者的身世感怀融合在一起。这样的创作突破了"小说界革命"理论中狭隘的政治功利性,丰富和推进了近代小说启蒙观念的实践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趼人 自传性
下载PDF
“伟大的传统”:《红楼梦》与清末民初小说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蕾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3-142,共10页
作为"伟大的传统",《红楼梦》对清末民初小说影响显著。"拟旧""翻新"之风中有《真假宝玉》《新石头记》,后者也是《红楼梦》最重要的一部现代续书。《林黛玉笔记》重写了《红楼梦》,《泪珠缘》是现代小... 作为"伟大的传统",《红楼梦》对清末民初小说影响显著。"拟旧""翻新"之风中有《真假宝玉》《新石头记》,后者也是《红楼梦》最重要的一部现代续书。《林黛玉笔记》重写了《红楼梦》,《泪珠缘》是现代小说中仿写《红楼梦》最像的一部。而《广陵潮》宏大的历史视野、纷繁的世相描述,突破了《红楼梦》大家庭叙事的格局,但自叙传式的身世感慨依然剪不断与传统的情感牵连。这些作品与《红楼梦》的"像"与"不像"代表了传统至现代转捩过程中的一个面向,而写作这些作品的清末民初作家正是利维斯所言的"意义重大的小说家们",他们的作品参与了传统的构建,也留下了深深的现代印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清末民初小说 吴趼人 李涵秋 续写 仿写 重写
原文传递
徘徊于新旧之间:论晚清职业小说家的小说理论——以李伯元和吴趼人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艳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07-111,共5页
晚清以来,随着报刊业的发达,稿酬制度的建立,"写作"开始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作家"也成为一种新的职业。在这种情形下,有相当一部分文人以报刊为谋生的手段。以李伯元和吴趼人为代表的晚清职业小说家在中国近代文... 晚清以来,随着报刊业的发达,稿酬制度的建立,"写作"开始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作家"也成为一种新的职业。在这种情形下,有相当一部分文人以报刊为谋生的手段。以李伯元和吴趼人为代表的晚清职业小说家在中国近代文学的开拓方面作出了独特贡献。他们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提出了颇有见解的理论,表现出对小说艺术的理解和对中国传统掌握的熟悉程度相当深刻。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考察晚清文学真正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小说 职业小说家 李伯元 吴趼人 游戏
下载PDF
吴趼人小说理论现代建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晓丽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6-143,共8页
享有晚清"小说界巨子"美誉的吴趼人,不仅以多产的小说创作实绩盛名于晚清文坛,而且其多维化的小说理论建构对晚清文学格局的繁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描述吴趼人小说理论现代建构的演进路径,凸显其小说理论形态的独特个... 享有晚清"小说界巨子"美誉的吴趼人,不仅以多产的小说创作实绩盛名于晚清文坛,而且其多维化的小说理论建构对晚清文学格局的繁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描述吴趼人小说理论现代建构的演进路径,凸显其小说理论形态的独特个性,透视其主体建构与社会现实的关联与疏离,藉此可全面审视晚清小说理论现代建构的特点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吴趼人 小说理论 现代建构
下载PDF
从《情变》看吴趼人情爱观的悖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延玲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9-147,共9页
《情变》是吴趼人的绝笔之作。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来看,蕴含着前所未见的新内涵、新意识;从作者的情爱观来看,却是回归传统和趋向保守的。吴趼人既受到西方自由观念的认知冲击,又坚持以恢复旧道德来救国,这种悖论使得作品充满... 《情变》是吴趼人的绝笔之作。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来看,蕴含着前所未见的新内涵、新意识;从作者的情爱观来看,却是回归传统和趋向保守的。吴趼人既受到西方自由观念的认知冲击,又坚持以恢复旧道德来救国,这种悖论使得作品充满了文学的张力和魅力。作为一个现代读者,我们只能对女主人公独立叛逆的勇气,希图主宰个人婚姻的自主意识充满敬意,对其不幸遭遇给予深切的怜悯;对于作者寄寓同情的男主人公,他知书达礼却逆来顺受,缺少的恰恰是对自己、他人的担当与责任,显现出一个自我缺失者对爱的无知和自私。这种对比使得作者力图通过作品进行的道德谴责和训诫显得苍白无力,反而突显出自由之于人的权利、人之存在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趼人 《情变》 情爱观
原文传递
戏谑与丑化:论吴趼人的谴责小说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永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4-79,共6页
以"恢复我固有之道德"为创作旨归的吴趼人,在上海租界难免成为厌世主义者。道德理想的受挫与厌世情绪的萌发,使得吴趼人对晚清社会发出了绝望的戏谑。愤世嫉俗的心态与诙谐夸张的描述相结合,让谴责小说喧嚣着人性与道德的隐... 以"恢复我固有之道德"为创作旨归的吴趼人,在上海租界难免成为厌世主义者。道德理想的受挫与厌世情绪的萌发,使得吴趼人对晚清社会发出了绝望的戏谑。愤世嫉俗的心态与诙谐夸张的描述相结合,让谴责小说喧嚣着人性与道德的隐秘邪恶,走向了隐私化、情欲化的邪僻路子,所产生的叙事效应偏离了道德教化的初衷。吴趼人属于租界文化语境培育出来的"双视野人",但其双重视野未能达到视野融合,不能为批判洋人提供有力的支持。在民族意识的敦促下,吴趼人以"士"的价值体系为尺度,转而讥讽买办的洋奴嘴脸和名分僭越,在身份与道德上极端丑化买办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谴责小说 戏谑 丑化 吴趼人
下载PDF
吴趼人短篇小说创作的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全章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67-69,共3页
作为晚清新小说创作实绩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吴趼人的短篇小说无论从取材倾向与主题意蕴等内容方面,还是从叙事情景、叙事结构和叙事时间等形式方面,都与传统短篇小说有着很大的不同,体现出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转型期短篇小说的诸多新... 作为晚清新小说创作实绩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吴趼人的短篇小说无论从取材倾向与主题意蕴等内容方面,还是从叙事情景、叙事结构和叙事时间等形式方面,都与传统短篇小说有着很大的不同,体现出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转型期短篇小说的诸多新质。吴趼人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带起了清末短篇小说创作的一个小小热潮,为长期停滞的中国短篇小说创作打开了一条生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趼人 短篇小说 晚清 新小说 转型期
下载PDF
奇正两端:论吴趼人的小说
16
作者 陶明玉 《理论界》 2020年第7期94-101,共8页
作为清末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家之一,吴趼人不仅留下了大量优秀的小说作品,其小说观也自成体系,他提出的"奇正两端"说是对小说文体的概括性总结。奇体与正体代表了吴趼人小说的两种文体,二者各有其风格特征,也贯穿于吴趼人小说... 作为清末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家之一,吴趼人不仅留下了大量优秀的小说作品,其小说观也自成体系,他提出的"奇正两端"说是对小说文体的概括性总结。奇体与正体代表了吴趼人小说的两种文体,二者各有其风格特征,也贯穿于吴趼人小说的各类文本中。通过考察吴趼人小说的文体,可以看出吴趼人以奇体为主、奇正统一的小说风格。吴趼人的奇正两端说来源于中国古代奇正说,是中国小说奇正理论的延续。同时,奇正文体的自觉选择,也是吴趼人在面临清末社会危机时用以改良社会的文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趼人 小说 奇体 正体 晚清
原文传递
“立宪运动”与吴趼人的小说创作
17
作者 刘焱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55-58,共4页
"立宪运动"是晚清兴起的社会改革运动,吴趼人的多部小说对其有充分描写。研读这些小说,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立宪运动的质疑、否定和超越,体悟到晚清知识分子对救国道路的思索与选择。无论从特定视角描绘晚清社会思潮的变化与社... "立宪运动"是晚清兴起的社会改革运动,吴趼人的多部小说对其有充分描写。研读这些小说,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立宪运动的质疑、否定和超越,体悟到晚清知识分子对救国道路的思索与选择。无论从特定视角描绘晚清社会思潮的变化与社会变革的画面,还是完整描述立宪运动带给国人的复杂感受、勾勒知识分子感悟立宪的心路历程等方面,吴趼人的小说创作均具有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宪运动” 吴趼人 小说创作 晚清知识分子
下载PDF
吴趼人寓言创作考论--以晚清文学现代化为背景
18
作者 田欣欣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22-28,共7页
吴趼人不仅是晚清杰出的小说家,也是成就最高的寓言家。他将西方寓言观念本土化,创作了中国寓言史上第一批近代寓言;他以寓言为启蒙工具,对晚清政治文化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他继承士大夫的"谲谏"传统,在寓言中表现出强烈的... 吴趼人不仅是晚清杰出的小说家,也是成就最高的寓言家。他将西方寓言观念本土化,创作了中国寓言史上第一批近代寓言;他以寓言为启蒙工具,对晚清政治文化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他继承士大夫的"谲谏"传统,在寓言中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他融笑话手法入寓言,叙事描写诙谐幽默。吴趼人寓言是古今中西寓言文化交融的产物,它的出现标志着传统寓言接受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步入文学现代化进程,在中国寓言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小说界革命"之后,吴趼人投身小说创作,成为专业小说作家,他的文学转型在晚清文学史也有典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趼人 寓言 小说
下载PDF
背离与超越:吴趼人短篇小说的叙事模式
19
作者 文际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30-34,共5页
吴趼人在继承我国古代文学传统、借鉴西洋小说创作手法的基础上,对短篇小说的形式诸如结构方式、叙事体制、叙事视角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传统叙事模式的背离与超越。
关键词 吴趼人 短篇小说 叙事模式
下载PDF
晚清小说叙事模式的新变——兼论吴趼人《恨海》中的心理描写
20
作者 樊胜军 《保定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84-88,共5页
吴趼人通过对小说主人公棣华心理活动细致入微的描写,向读者详尽展现了她坠入情天恨海的情感变化的全过程。《恨海》中心理描写开始较大规模地介入叙事,拓展了小说的叙事空间,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以前无人涉及的世界。吴趼人在同时代小说... 吴趼人通过对小说主人公棣华心理活动细致入微的描写,向读者详尽展现了她坠入情天恨海的情感变化的全过程。《恨海》中心理描写开始较大规模地介入叙事,拓展了小说的叙事空间,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以前无人涉及的世界。吴趼人在同时代小说家中较早认识并推动心理描写地位的上升,不仅使20世纪初的中国文学获得一股强劲的推动力,而且也为丰富中国文学中的现代人性开辟一大源泉。《恨海》开启了中国近代小说叙事模式转变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小说 吴趼人 《恨海》 心理描写 叙事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