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吏民”的社会属性——原“吏民”之二 被引量:14
1
作者 黎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5-60,共6页
“吏民”一词虽然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和广泛使用,但涵义模糊,且并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注意,偶有论及者亦莫衷一是。实际上,“吏民”并非指庶民中有爵位的、富有的特定群体,也不是“吏户”与“民户”的合称。“吏民”中的“吏”是与“长... “吏民”一词虽然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和广泛使用,但涵义模糊,且并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注意,偶有论及者亦莫衷一是。实际上,“吏民”并非指庶民中有爵位的、富有的特定群体,也不是“吏户”与“民户”的合称。“吏民”中的“吏”是与“长吏”相对应的“下吏”,秦汉以降两者之间的界线呈逐步下移趋势。这些“下吏”来自于“民”,又复归于“民”,与普通农民共同组成中国古代皇权统治之基础——“吏民”。从社会结构而言,他们是社会金字塔的底层;从国家政治统治来说,他们是地方政府管治的基本民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吏民 秦汉魏晋南北朝 社会结构 地方政府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吏户”问题再献疑——“吏”与“军吏”辨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黎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27,共9页
"吏户"论所指的"吏"是行政系统的"吏",但是在具体论证时,却常常以军事系统的"军吏"——如"将吏"、"吏士"、"吏兵"、"武射吏"、"武吏"、&qu... "吏户"论所指的"吏"是行政系统的"吏",但是在具体论证时,却常常以军事系统的"军吏"——如"将吏"、"吏士"、"吏兵"、"武射吏"、"武吏"、"文武吏"等有关资料作为证据,这不仅将行政系统之"吏"与军事系统之"吏"乃至士兵混为一谈,而且根据这种资料所作出的论断就很难说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军吏 吏户
下载PDF
析魏晋南北朝道教基本信仰结构的构成 被引量:3
3
作者 程宇宏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2-87,共6页
本文分析了魏晋南北朝道教基本信仰结构的构成,认为道崇拜、神仙崇拜和生命崇拜是道教的三个基本信仰,其中道崇拜是整个信仰结构的核心,这成为魏晋南北朝各教派彼此认同为统一的宗教文化体系的主要原因,而宗教基本信仰结构的形成,是魏... 本文分析了魏晋南北朝道教基本信仰结构的构成,认为道崇拜、神仙崇拜和生命崇拜是道教的三个基本信仰,其中道崇拜是整个信仰结构的核心,这成为魏晋南北朝各教派彼此认同为统一的宗教文化体系的主要原因,而宗教基本信仰结构的形成,是魏晋南北朝道教发展为较成熟的宗教形态的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道教 信仰结构 道崇拜 神仙崇拜 生命崇拜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作家的创作心态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红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4-76,共3页
志怪小说表面上“张皇鬼神 ,称道灵异” ,其实质是对生死、性爱、安全的关注。而这种内心情感的萌动与渴望 ,在现实中是难以实现或根本无法实现的 ,但它却在神道世界中实现了 ,神道世界则成为志怪小说潜意识的载体 ,这才是志怪小说作家... 志怪小说表面上“张皇鬼神 ,称道灵异” ,其实质是对生死、性爱、安全的关注。而这种内心情感的萌动与渴望 ,在现实中是难以实现或根本无法实现的 ,但它却在神道世界中实现了 ,神道世界则成为志怪小说潜意识的载体 ,这才是志怪小说作家认为“神道之不诬”的真实原因。这也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文人创作志怪小说的一种潜藏心态 ,这是介于教徒“自神其教”与“有意为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怪小说 文学创作 潜意识 魏国 晋朝 南北朝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教服饰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承宗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8-71,100,共5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服饰开始出现,并在中外文化的交流变化中,形成了一些与中国传统服饰相适应的特点。僧衣的名称较多,形制也逐步中国化。道服则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僧衣 道服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抄撮、抄撰之风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全波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3,共4页
在印刷术盛行之前,书籍流通的最主要方式就是抄,殆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抄撮、抄撰之风逐渐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特色,帝王之崇文,藏书之丰富,征事、策事之风行,都成了抄撮、抄撰风行的主要动力。在抄撮、抄撰之风的孕育下,类书渐渐从萌... 在印刷术盛行之前,书籍流通的最主要方式就是抄,殆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抄撮、抄撰之风逐渐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特色,帝王之崇文,藏书之丰富,征事、策事之风行,都成了抄撮、抄撰风行的主要动力。在抄撮、抄撰之风的孕育下,类书渐渐从萌芽走向成熟,然抄撮、抄撰之风并未因类书的独立而衰败,而是继续向前发展,至宋元时期,又促成了史钞体的独立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抄撮 抄撰 类书 史钞
下载PDF
谈《洛阳伽蓝记》中的“是”字用法
7
作者 陈经卫 《衡水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48-50,共3页
系词"是"字逐渐成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者拟对《洛阳伽蓝记》一书中的"是"字进行初步分析,认为"是"字在这一时期仍具有系词、指示代词两种用法,并产生了多种活用法。而用作形容词的"是"字则... 系词"是"字逐渐成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者拟对《洛阳伽蓝记》一书中的"是"字进行初步分析,认为"是"字在这一时期仍具有系词、指示代词两种用法,并产生了多种活用法。而用作形容词的"是"字则较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伽蓝记 魏晋南北朝 系词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西王母信仰的三个系统
8
作者 储晓军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2期70-74,共5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王母信仰与汉代相比成减弱的趋势,但并没有完全消失。在文人创作的小说中、道教的仙传中以及墓葬出土的铜镜与壁画中,都还能见到西王母信仰的存在形式。不同的存在形式实际是不同信仰体系的外在表现,文人创作和墓葬出...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王母信仰与汉代相比成减弱的趋势,但并没有完全消失。在文人创作的小说中、道教的仙传中以及墓葬出土的铜镜与壁画中,都还能见到西王母信仰的存在形式。不同的存在形式实际是不同信仰体系的外在表现,文人创作和墓葬出土实物承续了汉代以来民众对西王母长生特质的追求,而道教的仙传系统则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小说 道教仙传 西王母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高僧的知识结构与学风好尚
9
作者 李传军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7-51,共5页
汉末三国时期,佛教初传中国,佛教高僧多精通方术,以方术幻化吸引中国民众。南北朝时期,南方佛教高僧前期受玄学影响,谈玄之风甚盛,后期儒学礼教成为佛教高僧学习的重要内容;北方佛教沙门前期多重内典而不重儒学,后期则出现精通儒家经典... 汉末三国时期,佛教初传中国,佛教高僧多精通方术,以方术幻化吸引中国民众。南北朝时期,南方佛教高僧前期受玄学影响,谈玄之风甚盛,后期儒学礼教成为佛教高僧学习的重要内容;北方佛教沙门前期多重内典而不重儒学,后期则出现精通儒家经典的佛教高僧。到南北朝后期,南北佛教界都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典型僧人。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高僧学风好尚和知识结构三个阶段的变迁,反映了佛教中国化的渐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僧人 知识结构 佛教中国化
下载PDF
论魏晋南北朝儒学衰退对玉器的影响
10
作者 刘刚 《职大学报》 2011年第6期90-93,35,共5页
儒学与玉器有着不解之缘,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儒学的衰退,玉器亦受影响。儒学的衰微使得玉器的象征意蕴呈现淡化的态势,玉器的礼制等级之象征,道德教化的载体,政治权利之代表,皆渐渐衰落。同时,随着儒学的衰退,玉器的数量品质之衰势凸显... 儒学与玉器有着不解之缘,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儒学的衰退,玉器亦受影响。儒学的衰微使得玉器的象征意蕴呈现淡化的态势,玉器的礼制等级之象征,道德教化的载体,政治权利之代表,皆渐渐衰落。同时,随着儒学的衰退,玉器的数量品质之衰势凸显,生产数量急剧下降,品质亦逐渐衰落,瑞兽及食玉涌现。玉器在"神坛"之上遭受重创,被迫走向人间,回归日用,实现了发展路径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儒学衰退 玉器 象征意蕴 发展转向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方志初探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毓蔺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6-146,共11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继承秦汉杂述及地理志书的基础上,进入了中国古方志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的繁盛阶段。在国家分裂,朝代更迭的背景下,各种方志层见错出。计有:"记"、"志"、"录"、"传"、"赞...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继承秦汉杂述及地理志书的基础上,进入了中国古方志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的繁盛阶段。在国家分裂,朝代更迭的背景下,各种方志层见错出。计有:"记"、"志"、"录"、"传"、"赞"、"图"等多种体例的方志,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一现象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点有紧密的联系,结合时代特点来考察此一时期的方志,才会在总体上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方志 时代特点 评价
原文传递
从《齐民要术》看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害虫防治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龚光明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71-75,共5页
魏晋南北朝是个动荡时期,但农业科技仍得到一定发展,农业害虫防治技术也是如此,既有对前代的继承,也有对当时技术的总结、发展。以《齐民要术》所载害虫防治技术为切入点,探讨本时期农业害虫防治技术成就。《齐民要术》较为客观地认识... 魏晋南北朝是个动荡时期,但农业科技仍得到一定发展,农业害虫防治技术也是如此,既有对前代的继承,也有对当时技术的总结、发展。以《齐民要术》所载害虫防治技术为切入点,探讨本时期农业害虫防治技术成就。《齐民要术》较为客观地认识了害虫的食性、蝗卵孵化过程、蝗虫钻土习性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轮作、田间管理以及利用农作物的抗虫性能等防治害虫技术。从农业生产与环境要素相结合的角度,总结了害虫的成因与防治技术,对后世技术的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民要术》 魏晋南北朝 农业害虫 防治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别传的史学价值
13
作者 何孟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34,共11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别传撰修数量多,种类杂,是这一时期史学多途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唐初以来,别传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他们或认为别传撰修是“史官之末事”,或认为“别传失实,无足为凭”,史学价值不高。事实上,别传是裴松之、刘孝标等人注... 魏晋南北朝时期别传撰修数量多,种类杂,是这一时期史学多途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唐初以来,别传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他们或认为别传撰修是“史官之末事”,或认为“别传失实,无足为凭”,史学价值不高。事实上,别传是裴松之、刘孝标等人注史的重要文献来源,唐初撰修《晋书》也多从中采择史料,现存别传的佚文,一定程度上可补《晋书》等正史记载的不足。魏晋南北朝时期别传作为门阀政治要求和意识形态鲜活生动的历史记录,体现了史学之真与史学之趣相统一的历史叙事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史学 别传 史学价值 史传文学
原文传递
《荀氏家传》的史学价值探微
14
作者 陈得媛 李传印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19,共7页
南朝刘宋时期史学家荀伯子撰《荀氏家传》十卷,已全部散佚,我们今天难窥其全貌,其学术价值也隐没不彰。但是,我们从《三国志》注、《世说新语》注、《文选》注以及唐宋类书中引录的《荀氏家传》佚文看,《荀氏家传》是唐修《晋书》的重... 南朝刘宋时期史学家荀伯子撰《荀氏家传》十卷,已全部散佚,我们今天难窥其全貌,其学术价值也隐没不彰。但是,我们从《三国志》注、《世说新语》注、《文选》注以及唐宋类书中引录的《荀氏家传》佚文看,《荀氏家传》是唐修《晋书》的重要参考文献,其佚文可补正史人物记载的简略和缺失。因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家撰修的家传大多散佚无存,《荀氏家传》佚文为我们认识此期家传撰修的形式、内容和价值取向提供了一扇小小窗口。同时,《荀氏家传》也是我们认识颖川荀氏家族兴衰及其家学家风较直接的文献资料。概而言之,《荀氏家传》虽然散佚,其史学价值应该得到较充分的认识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氏家传》 家史 门阀与史学 魏晋南北朝史学
原文传递
魏晋南北朝碑刻假借字职用关系考察
15
作者 程慧 王敏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6-74,共9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碑刻中假借字与假借义、假借字与该字本义、假借字与被借字等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按照职用关系对其进行细致测查与分类研究十分必要。经统计,该时期碑刻假借字共出现约608处,其中“本无其字”的假借79处,“本有其字”的通... 魏晋南北朝时期碑刻中假借字与假借义、假借字与该字本义、假借字与被借字等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按照职用关系对其进行细致测查与分类研究十分必要。经统计,该时期碑刻假借字共出现约608处,其中“本无其字”的假借79处,“本有其字”的通假513处,假借字代替专用假借字16处。该时期碑刻假借字中“本无其字”的假借呈衰落趋势,“本有其字”的通假增长且占比呈绝对优势,并且存在一批临时假借向古今假借过渡的假借字;此外,多承袭历史约定俗成假借字,包括一部分沿袭前代假借字形但假借义不同的字,完全新出假借字占比较小。该时期碑刻假借字成因多样,同时为字词关系、字际关系研究等提供了一批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碑刻 假借字 职用
下载PDF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疏误举正 被引量:5
16
作者 梁春胜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70,共6页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以史学研究见长,而释录方面则存在一些问题,列举部分例子试作说明。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墓志 拓本 校读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荣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4年第1期65-75,共11页
本文在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中国地理学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当时地理学发展的原因。指出,当时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突出特点:(1)大地认识论的活跃;(2)区域地理认识的进一步深入... 本文在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中国地理学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当时地理学发展的原因。指出,当时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突出特点:(1)大地认识论的活跃;(2)区域地理认识的进一步深入;(3)传统地图编制理论的创立;(4)地理志(地记)的繁荣。影响其发展的原因则表现在:(1)传统文化思想的继承,奠定了地理学发展的基础;(2)汉族政治中心的转移,加速了对新区域的地理认识;(3)多种宗教哲学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有关地理认识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地理学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版本学成就管窥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明杰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04年第6期56-61,共6页
分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版本学孕育、发展的历史背景,从五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版本学的成就进行了总结,明确了其在版本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版本学 版本学史
下载PDF
汉魏洛阳城宫城形制及其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聂晓雨 程有为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0-125,共6页
洛阳汉魏故城是东汉、曹魏、西晋和北魏四朝的都城。由于距今时代久远,人们对其形制布局的认识若明若暗。根据近年汉魏洛阳城宫城太极殿、阊阖门等遗址考古发掘材料,结合相关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它所开创的单一宫城"建中立极"&q... 洛阳汉魏故城是东汉、曹魏、西晋和北魏四朝的都城。由于距今时代久远,人们对其形制布局的认识若明若暗。根据近年汉魏洛阳城宫城太极殿、阊阖门等遗址考古发掘材料,结合相关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它所开创的单一宫城"建中立极""五门三朝"等制度开启了都城布局和宫室制度的新时代,说明北魏洛阳城宫城形制对隋唐以降历代都城规划的影响及在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史上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汉魏洛阳城 古代都城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科技文化的交流及其思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乙丹 《古今农业》 2006年第2期15-21,共7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荡时期;同时,大动荡中也孕育着新的发展契机。这一时期,南北各地农业科技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交流与传播。南北农业科技文化的交流在微观上表现为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作物品种的交流、北方旱田作物...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荡时期;同时,大动荡中也孕育着新的发展契机。这一时期,南北各地农业科技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交流与传播。南北农业科技文化的交流在微观上表现为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作物品种的交流、北方旱田作物的南移、传统水利思想的继承以及精耕细作思想的传播等;在宏观上则表现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封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南北地区 农业科技 交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