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义王国的理想——柏拉图政治哲学评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黄颂杰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38,共10页
柏拉图以思辨哲学为主的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实践哲学,以正义为核心的政治哲学便是其集中表现。柏拉图所设计的理想的城邦国家是以“贤人政制”作为标准模式的。这种政制以理念论为指导思想,以正义为根本原则,以智慧、勇敢、节制为... 柏拉图以思辨哲学为主的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实践哲学,以正义为核心的政治哲学便是其集中表现。柏拉图所设计的理想的城邦国家是以“贤人政制”作为标准模式的。这种政制以理念论为指导思想,以正义为根本原则,以智慧、勇敢、节制为伦理基础,以善为最高目的;实施这种政制的社会是以奴隶制为基础的严格的等级制、等级分工的社会,通过特制的教育制度培养一批身心健全、德才兼备、有知识有政治智慧的贤能的统治者、“哲学王”,由他们来执掌政权,在统治者集团内部实行财产公有,妇女和子女共有,男女平等,防止统治者腐败变质,以确保这种政制世代相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等级制 财产公有 哲学王 贤人政制 幸福与德性 法律与道德
下载PDF
关于德性与德行的一种思考 被引量:9
2
作者 萨.巴特尔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6-101,共6页
在中西方伦理思想中,德性与德行是一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重要概念。然而,自古以来中西方伦理学界对德性与德行的具体使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却始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传统伦理学家们一般用"德性"这个概念,到了亚里士多... 在中西方伦理思想中,德性与德行是一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重要概念。然而,自古以来中西方伦理学界对德性与德行的具体使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却始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传统伦理学家们一般用"德性"这个概念,到了亚里士多德那里才出现了"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等说法。而中国传统伦理学家们一般则用"德"这个概念,但也出现了"德性"和"德行"等说法并存的现象。名词术语上的这种差别不是没有原因的,它集中体现着中西方伦理思维方式的根本性问题。在西方传统伦理学家的逻辑里面,"德性"(理智德性)是人及其实现活动的终极目的本身,"德行"(道德德性)则只是完成这种人及其实现活动的一种过程和手段而已。在中国传统伦理学家的逻辑里面,"德"或"德性"(理智德性)只是人及其实现活动的一种过程或手段;而"德行"(道德德性)才是人及其实现活动的目的本身。一个人只知道"德性"不等于他有道德;同样,一个人也不是先成为道德的人然后再去做有"德行"的活动。"德性"是人的内在品质;而"德行"则是人的外在品行。内在品质要通过外在品行来表现;外在品行是内在品质的影像。因此,人们获得德性与德行的具体途径是不同的。我们只有在理论上弄清楚德性与德行的联系及区别,才能够充分认识和找到获得德性与德行的具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德行 中国伦理学 西方伦理学
下载PDF
美德是幸福的前提吗? 被引量:9
3
作者 喻丰 彭凯平 +2 位作者 窦东徽 董蕊 韩婷婷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18-1523,共6页
幸福研究方兴未艾,但当今研究着重于幸福的心理描述性层面,而通常忽视了幸福概念中的规范性或者评价性层面。在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眼中,美德是幸福的前提。心理学实证研究发现,实践美德行为,如志愿、捐助等活动能够使人获得幸福... 幸福研究方兴未艾,但当今研究着重于幸福的心理描述性层面,而通常忽视了幸福概念中的规范性或者评价性层面。在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眼中,美德是幸福的前提。心理学实证研究发现,实践美德行为,如志愿、捐助等活动能够使人获得幸福。同时,研究也发现,人们倾向于认为具有美德的人会更加幸福。虽然实证研究能够说明美德与幸福具有关系,但是在美德与幸福的因果联系确定上,以及美德对于幸福来说是否是工具性的问题上,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德 道德 幸福 主观幸福感 亲社会行为
下载PDF
论孟子人学思想的三重维度
4
作者 周晓莹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4-41,共8页
人与自然分离是孟子人学思想的前提,人意识到自我在自然中的独特性,意味着人理性的觉醒。孟子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自然是人对象化的存在,人应该善用自然,厘清自身欲望的限度,以保证人对自然的可持续利用。孟子人学思想的核心是仁义道德... 人与自然分离是孟子人学思想的前提,人意识到自我在自然中的独特性,意味着人理性的觉醒。孟子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自然是人对象化的存在,人应该善用自然,厘清自身欲望的限度,以保证人对自然的可持续利用。孟子人学思想的核心是仁义道德,他将人作类上的疏解,其终极价值在于完成群体意志,即维护群体的秩序,实现群体的最大化发展。以此为立场,从主体修养来看,人的终极价值在于实现宗法制度下的伦常道德;从王道政治来看,王权的合法性和仁政的具体内涵都指向群的意志与存在。孟子的人学思想奠定了儒家学派的基本立场,研究孟子人学思想的理论特点有助于勾勒儒家哲学的思考视域,把握儒家传统的精神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人学 仁义道德 政治 自然
下载PDF
传统俭德的多维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晓龙 崔迎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67,共6页
俭德作为中国传统美德,除了具有节约、节制、谦敬的基本内涵外,还是传统社会个体品德培养的基础、家庭美德的基本原则、政治伦理的重要范畴,这主要与生产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紧密相连。虽然当今社会的经济基础已与传统社会完全不同,但任... 俭德作为中国传统美德,除了具有节约、节制、谦敬的基本内涵外,还是传统社会个体品德培养的基础、家庭美德的基本原则、政治伦理的重要范畴,这主要与生产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紧密相连。虽然当今社会的经济基础已与传统社会完全不同,但任何忽略或者否定节俭价值的学说和理论都是不足取的。传统俭德所具有的三个维度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价值:对过度追求享乐的物欲生活具有遏制作用;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及营造良好社会风尚;有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俭德 个体品德 家庭美德 政治伦理
原文传递
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内涵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孙金平 《高教学刊》 2021年第3期80-83,共4页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已有文献分别从其内涵、路径、机制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厘清高职院校立德树人中“德”的内涵尤为重要,尤其是高职院校的立德树人先要完善“德”的框架,即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政治品德...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已有文献分别从其内涵、路径、机制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厘清高职院校立德树人中“德”的内涵尤为重要,尤其是高职院校的立德树人先要完善“德”的框架,即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政治品德和社会公德是共性,职业道德是高职院校之特别要求。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应当要立以爱党爱国为核心的政治品德、遵纪守法为核心的社会公德、诚信敬业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厘清了“德”的内涵,不仅丰富了立德树人研究的文献,还为后续研究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和机制奠定了基础,于立德树人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高职院校 政治品德 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下载PDF
社会维度下的美德心理问题研究
7
作者 吕雯瑜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97-103,共7页
美德心理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通过对美德进行社会心理学分析可以发现:美德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社会舆论都具有相关性。在物质文化方面,物质文化渗透着劳动的道德心理,是人类品德物化的形式;在制度文化方面,制度文化无论从其... 美德心理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通过对美德进行社会心理学分析可以发现:美德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社会舆论都具有相关性。在物质文化方面,物质文化渗透着劳动的道德心理,是人类品德物化的形式;在制度文化方面,制度文化无论从其形成过程来看,还是从其内容来看,都会受到道德心理的影响;在社会舆论方面,社会舆论包含着特定的社会事件、人物和问题,必然与社会道德心理产生联系。人们对美德心理进行分析,有助于美好社会的构建,具体表现为:对病态道德心理的矫正有助于良知良能的建立,培养道德移情能力可以传递善和美,重塑经济道德心理有助于人们走出道德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德心理 社会 道德 情感
下载PDF
从麦金泰尔的德性观看当代大学生的德商培养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雪梅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5-9,共5页
当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和伦理学家麦金泰尔在其《德性之后》一书中,着重论述了德性在当代社会道德生活和道德理论中的主导地位和重要作用,并从德性与实践的关系、德性与个人生活整体的关系和德性与传统的关系三个方面阐述了其德性观的基... 当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和伦理学家麦金泰尔在其《德性之后》一书中,着重论述了德性在当代社会道德生活和道德理论中的主导地位和重要作用,并从德性与实践的关系、德性与个人生活整体的关系和德性与传统的关系三个方面阐述了其德性观的基本内容,对当代大学生的德商培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金泰尔 德性观 当代大学生 德商
下载PDF
德性能否复制:道德增强技术的三种质疑 被引量:4
9
作者 陈万球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5-111,共7页
人类生活史就是自我发展史。千百年来,人类传统的劳动、体育锻炼、休闲、改善饮食、医疗、教育、反思、宗教信仰和参与共同体活动等提升人的肌体、认知、情感和道德,甚至以炼丹试图永生,都被看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并未引起人类的"... 人类生活史就是自我发展史。千百年来,人类传统的劳动、体育锻炼、休闲、改善饮食、医疗、教育、反思、宗教信仰和参与共同体活动等提升人的肌体、认知、情感和道德,甚至以炼丹试图永生,都被看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并未引起人类的"疑惑"。然而,现代合成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于人类进化的"人为加快"和"速成"则引起学者和公众的巨大不安,其中对道德增强和道德复制的质疑最为强烈。科学基础上的还原论迷误、科学方法上的医学化悖论、科学后果上的不确定性,德性的独特性否定、道德医学化悖论、安全风险的逻辑困境,文化同一性、文化接受度以及技术恐惧等,构成了科学、道德自身和文化三个方面的质疑。面对质疑,人类应以全新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反思和应对人类进化史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复制 道德增强 还原论 道德医学化 文化同一性
下载PDF
证明标准的德性之维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昌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0-119,132,共10页
对证明标准的传统研究,是脱离裁判者法律适用过程的"外部视角"。从裁判者的角度而言,排除合理怀疑不仅是有关认识结果是否达标的尺度,也是指导裁判者如何形成合理的主观确信的方法,即疑点发现、排除的过程。对思维过程的法律... 对证明标准的传统研究,是脱离裁判者法律适用过程的"外部视角"。从裁判者的角度而言,排除合理怀疑不仅是有关认识结果是否达标的尺度,也是指导裁判者如何形成合理的主观确信的方法,即疑点发现、排除的过程。对思维过程的法律控制通常只能诉诸事前的信息输入控制和事后的输出结果控制,无法直接作用于过程本身。能够直接影响到理性认知过程的重大力量源自于裁判者的德性,诸如同情恻隐之心、谨慎、谦卑、思维开放和勇敢等品质。从作为能动主体的裁判者的"内部视角"而言,德性既影响到对证明尺度本身的把握,也影响到思维过程疑点的发现和排除。为了保障证明标准当中的德性要求得到贯彻,有必要进一步从法官选拔和制裁机制、司法体制和程序机制等方面完善我国的有关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明标准 排除合理怀疑 内部视角 德性
下载PDF
孔子的“君子”思想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飞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7-21,共5页
君子是孔子在《论语》中树立的理想的人格典型。孔子对"君子"这个概念的含义做了重大的修正。他认为,君子是求"道",学以致其道的人。由于仁道很难直接把握,但礼乐、忠恕之道与仁道有极大的关联,因此,君子是通过克... 君子是孔子在《论语》中树立的理想的人格典型。孔子对"君子"这个概念的含义做了重大的修正。他认为,君子是求"道",学以致其道的人。由于仁道很难直接把握,但礼乐、忠恕之道与仁道有极大的关联,因此,君子是通过克己复礼,掌握礼乐和忠恕之道来达到"道"的人。最后,求道有得——"德"——就成为了真正的君子,所以君子最主要就是指有德之人。这样的得道君子是符合道、与道为一、以身体道的人。在孔子看来,这才是获得了人之为人之本质的真正的人,真正的存在。所以,"君子"在孔子这里已经被赋予了存在论、本体论的意义。孔子的"君子"思想是他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子 小人 精英主义
下载PDF
至善至美与求知求真:中西哲学的不同价值取向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淑珍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3-66,共4页
人是理性的动物,能以理智的眼光反观人类自身及由人所组成的社会。在人与客观外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必会产生知与美、真与善的问题。知识是理智的产物,求知的过程便是追求"真"的过程。求真的过程又往往伴有善与美的问题,毕竟... 人是理性的动物,能以理智的眼光反观人类自身及由人所组成的社会。在人与客观外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必会产生知与美、真与善的问题。知识是理智的产物,求知的过程便是追求"真"的过程。求真的过程又往往伴有善与美的问题,毕竟真、善、美在一定条件下是统一的。中西哲学在对待真、善、美的问题上有一定的分歧,西方哲学侧重真、知的追求,中国哲学侧重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不同的价值追求产生不同的社会作用,导致不同文化的形成。也正是这一差异的存在使两者的交流与借鉴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方哲学 价值取向 道德
下载PDF
法治·德治·人治——关于“以德治国”的思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金永强 《西部法学评论》 2009年第1期56-59,共4页
本文通过对德治的本来含义、法律和道德的功用及关系的阐释,分析了江泽民"以德治国"的主张遭到冷遇的原因,提出应当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作为治国方略。
关键词 法治 德治 道德
下载PDF
法治与德治:两种规范之治的差异与契合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晓蓉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4年第10期23-26,共4页
法治和德治都可称为"规范之治",法治和德治之别在于:两者维持秩序时所用的规范性质不同,即法治是法律规范之治,德治是道德规范之治;在治的方式上,法治主要是他治,德治主要是自治。他治的法治具有依赖于人的局限性,德性则是弥... 法治和德治都可称为"规范之治",法治和德治之别在于:两者维持秩序时所用的规范性质不同,即法治是法律规范之治,德治是道德规范之治;在治的方式上,法治主要是他治,德治主要是自治。他治的法治具有依赖于人的局限性,德性则是弥补法治局限性的重要道德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德治 德性
下载PDF
弗洛姆的性善论及其与孟子性善论的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元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0-24,共5页
弗洛姆提出,人的本性既不是固定不变的本能欲望的总和,也不是无限可塑的社会文化的影子,而有其固有的特质。人的本性即第一潜能是善的,破坏性是人的第一潜能发展受阻的结果。虽然弗洛姆和孟子都主张性善论,但两者却有着根本的区别:前者... 弗洛姆提出,人的本性既不是固定不变的本能欲望的总和,也不是无限可塑的社会文化的影子,而有其固有的特质。人的本性即第一潜能是善的,破坏性是人的第一潜能发展受阻的结果。虽然弗洛姆和孟子都主张性善论,但两者却有着根本的区别:前者把自我意识、自发的爱和自发创造性说成人的本性,是对人的基本精神需要探索的结果,后者把仁、义、礼、智及忠、孝说成是人的本性,迎合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前者高扬人的独立自主、爱己爱人、创造性,后者抹煞人的独立自主和创造性,反对爱己爱人,只讲亲亲、敬长;前者要求社会必须满足人的基本精神需要,后者要求人必须服从专制的等级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性 人的基本精神需要 仁义礼智
下载PDF
古代伦理学和现代道德哲学 被引量:3
16
作者 任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6,共6页
伦理问题和道德问题是实践哲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其中,伦理问题关注的是"人应当如何生活",而道德问题关注的是"人应当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从这个区分可以发现:实践哲学在古代表现为伦理学,在现代表现为道德哲学。... 伦理问题和道德问题是实践哲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其中,伦理问题关注的是"人应当如何生活",而道德问题关注的是"人应当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从这个区分可以发现:实践哲学在古代表现为伦理学,在现代表现为道德哲学。伦理学和道德哲学在问题意识和理论形态上都有很大不同。根据罗尔斯和拉莫的观点,实践哲学从伦理问题转向道德问题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 美德 道德 历史语境
下载PDF
论股票市场投资者道德品质的建构——基于美德伦理学的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晨宇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85-88,共4页
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道德失范现象已经逐步成为影响股票市场正常运转的羁绊,规范投资者的道德状况迫在眉睫。在诸多伦理学理论中,美德伦理学提供了道德建构的新视角。美德伦理学的核心不是我们应当做怎样的行为,而是我们应当成为一个... 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道德失范现象已经逐步成为影响股票市场正常运转的羁绊,规范投资者的道德状况迫在眉睫。在诸多伦理学理论中,美德伦理学提供了道德建构的新视角。美德伦理学的核心不是我们应当做怎样的行为,而是我们应当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便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个人的内在品质上。投资者的道德品质对其道德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具备诚信、良心、理性、责任、公平等基本道德品质的投资者,会将道德品质内化于投资者内心,从而在投资行动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而投资者的道德品质需要从道德教育,道德激励,道德环境三方面进行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者 美德伦理学 道德品质 道德建构
下载PDF
仁者不忧:美德伦理视野中的儒学问题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义天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54,共6页
借助美德伦理的基本框架,反观儒家"仁者不忧"命题的内涵,揭示其中所蕴涵的道德行为者形象及其道德心理状况。梳理思想史上的相关论述的基础上,通过对"非仁者之忧"、"仁者之不忧"、"仁者之忧"... 借助美德伦理的基本框架,反观儒家"仁者不忧"命题的内涵,揭示其中所蕴涵的道德行为者形象及其道德心理状况。梳理思想史上的相关论述的基础上,通过对"非仁者之忧"、"仁者之不忧"、"仁者之忧"的逐层分析,认为仁者不忧是建立在超越的人生境界和宏大的生活意义之上,同时,这又不可避免地使仁者面临崇高境界与实际行动之间的张力。针对"仁者不忧"及其相关命题的讨论,既可以印证儒学思想所具备的某些美德论特征,又可以为当代美德伦理增添中国传统的阐释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德伦理 仁者不忧 目的论 道德心理 道德行为者
下载PDF
孟德斯鸠的政治品德思想研究——以近代政治哲学中政治与道德关系为视角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育书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145-150,共6页
在对待政治与道德关系问题上,孟德斯鸠在近代政治哲学中独树一帜,他既不同意政治与道德分离,也不主张政治与道德融合,而是提倡政治品德。政治品德以爱国家、爱法律为主要内容,它不同于个人道德抑或宗教道德,而是政治的运转所需要的道德... 在对待政治与道德关系问题上,孟德斯鸠在近代政治哲学中独树一帜,他既不同意政治与道德分离,也不主张政治与道德融合,而是提倡政治品德。政治品德以爱国家、爱法律为主要内容,它不同于个人道德抑或宗教道德,而是政治的运转所需要的道德。这一思路具有重要意义,它开阔了道德的领域,推动了现代社会性道德的发展。但在政治品德以及政治本身的道德基础问题上,孟德斯鸠的学说也面临着难以克服的理论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品德 政治 道德 孟德斯鸠 社会性道德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节俭意识及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姜晓玲 夏单元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43-146,共4页
本文以大学生易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信息的特点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大学生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相关的对策,为培养大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从而有利于建设... 本文以大学生易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信息的特点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大学生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相关的对策,为培养大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从而有利于建设节约型校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勤俭节约美德 道德品质 节约型校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