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业保险如何影响求职努力?——来自“中国时间利用调查”的证据 被引量:38
1
作者 梁斌 冀慧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9-197,共19页
动态搜寻理论的经典观点认为,失业保险金会降低失业者的求职努力,因而学术界一直质疑失业保险政策的有效性。但在社会实践中,促进失业者再就业又是中国等众多国家失业保险政策的主要目标。针对这一分歧,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 动态搜寻理论的经典观点认为,失业保险金会降低失业者的求职努力,因而学术界一直质疑失业保险政策的有效性。但在社会实践中,促进失业者再就业又是中国等众多国家失业保险政策的主要目标。针对这一分歧,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中国时间利用调查”数据考察了失业保险金对失业者求职努力的影响,展示中国失业保险政策在促进再就业方面的显著效果。本文的渠道检验发现,失业保险金通过补贴搜寻成本进而提高了搜寻成本较低的失业者的求职努力。同时,数据还显示中国失业保险政策促进效应存在关键性拐点,随着失业保险金水平的提高,失业保险金对求职努力的促进作用逐渐降低,当失业保险金超过拐点时,会开始抑制失业者的求职努力,而中国目前的失业保险金水平还在拐点以下。本文的发现(尤其是补贴搜寻成本的渠道发现)拓展了动态搜寻理论,为进一步加强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业保险 求职努力 搜寻成本 时间利用
原文传递
时间利用的性别差异——1990~2010年的变动趋势与特点分析 被引量:35
2
作者 杨菊华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12,共10页
文章利用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系统描述了1990~2010年两性时间利用的变动趋势、现状及特点,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一是女性的时间分配呈现“三短二长”的特点,即与男性相比,女性具有工作时间短、学习时间短、闲暇时间短... 文章利用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系统描述了1990~2010年两性时间利用的变动趋势、现状及特点,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一是女性的时间分配呈现“三短二长”的特点,即与男性相比,女性具有工作时间短、学习时间短、闲暇时间短,而家务时间长、睡眠时间略长的特点。综合来看,她们的总劳动时间超过男性,劳动负担更重,尤其是城镇女性。二是婚姻对两性时间分配的作用相反:婚姻增加男性的工作时间,减少其家务时间,但降低女性的工作时间,婚姻增加其家务时间,表明婚后女性会牺牲自己的工作、学习和休闲娱乐时间,来维持家庭运行和经营婚姻。三是较高的教育和收入有助于把女性从繁重的家务中解放出来,但她们过长的家务时间又阻碍了收入的提升。无酬劳动占用女性太多的时间,不利其社会劳动参与、学习和休闲,使她们具有更大的依赖性。故此,推进性别平等,必须同时从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着手,需要倡导两性之间更为有利于性别平等的时间分配模式,需要倡导家庭内部分工的互助性和分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利用 时间分配 性别差异
下载PDF
兼顾与分担:妇女育儿时间及家人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郑真真 《劳动经济研究》 CSSCI 2017年第5期3-17,共15页
兼顾育儿与工作对妇女的事业发展至关重要,家人援手可有效分担妇女的育儿时间投入。本研究使用调查数据,依次分析了母亲、父亲和祖父母辈在育儿方面的时间投入,并考察了家人的照料支持对妇女育儿时间的分担。在时间投入上,婴幼儿照料相... 兼顾育儿与工作对妇女的事业发展至关重要,家人援手可有效分担妇女的育儿时间投入。本研究使用调查数据,依次分析了母亲、父亲和祖父母辈在育儿方面的时间投入,并考察了家人的照料支持对妇女育儿时间的分担。在时间投入上,婴幼儿照料相当于一份全职工作。母亲始终是婴幼儿的主要照料者,但是祖父母辈的帮助有效分担了母亲的时间投入,起到了重要的替代作用,尤其在幼儿期,超过4成的幼儿主要由祖父母辈照料,而父亲的作用则相对有限。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父母的婴幼儿照料时间差距更大。3岁以后托儿服务较为普遍,对女性的照料起到了明显的分担作用。在相关公共政策和项目设计中,应当考虑到不同家庭成员在婴幼儿成长的不同阶段所发挥的作用,为家庭提供多种选择,尤其应当重视祖父母辈的分担作用,加强父亲的育儿角色,而不仅仅关注母亲的照料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 劳动参与 育儿 时间利用 家庭政策
原文传递
时间都去哪儿了?——从生命历程的角度看中国男女时间利用方式的差异 被引量:20
4
作者 许琪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32,共14页
文章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在2010年的初访调查数据,从生命历程的角度研究了男女时间利用方式的差异,发现中国男性的工作时间和闲暇时间比女性长,而家务时间和生理时间比女性短,但男女在四种时间分配方式上的差异在结婚之前并不大... 文章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在2010年的初访调查数据,从生命历程的角度研究了男女时间利用方式的差异,发现中国男性的工作时间和闲暇时间比女性长,而家务时间和生理时间比女性短,但男女在四种时间分配方式上的差异在结婚之前并不大,随着婚姻和生育事件的发生,二者的差异才逐渐显现出来。结婚特别是生育对女性的时间利用方式造成了非常强烈的冲击,但它们对男性的影响却相对较小。研究认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不足以消除男女在时间利用方式上的差异,结婚和生育对女性时间分配的冲击,以及这种可预期到的冲击对女性婚育行为的影响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利用 性别差异 生命历程 现代化
原文传递
中国居民时间的利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薛东前 刘溪 周会粉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88-1698,共11页
时间作为测量人类生活的计量单位,能够直观地反映居民各项活动的时间利用状况。将居民的日常活动归类为工作、生活和休闲三类活动,运用2008年我国第一次居民时间利用调查的数据,通过对中国、美国、日本和新西兰4个国家进行对比研究,分... 时间作为测量人类生活的计量单位,能够直观地反映居民各项活动的时间利用状况。将居民的日常活动归类为工作、生活和休闲三类活动,运用2008年我国第一次居民时间利用调查的数据,通过对中国、美国、日本和新西兰4个国家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对居民时间利用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居民在时间利用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呈现出明显的不同。主要结论是:①年龄与职业是影响居民时间利用的最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居民的工作、生活和休闲时间分别呈现"反L"、"N"和"U"型变化;职位越高收入越高者工作与生活时间相对较少,休闲娱乐时间增加并且活动也比较丰富。②多数居民的生活呈"模式化"的特点,生活规律的共性很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利用 工作活动 生活活动 休闲活动 中国
原文传递
居民收入提升与家庭照料约束——市场与家庭联立视角下收入差距扩大再探因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娜 刘长庚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16,共13页
文章借助时间利用分析把市场与家庭联立起来,利用2010年10 970位城镇和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信息精确测度了提供家庭照料对居民收入提升的约束作用,并就其对收入差距的贡献进行了分解。研究表明,提供家庭照料对居民收入提升具有显著的负向... 文章借助时间利用分析把市场与家庭联立起来,利用2010年10 970位城镇和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信息精确测度了提供家庭照料对居民收入提升的约束作用,并就其对收入差距的贡献进行了分解。研究表明,提供家庭照料对居民收入提升具有显著的负向约束作用:当照料时间占总劳动时间比重上升1%时,居民个人总收入将显著减少0.37%;农村地区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受影响较大;家庭照料增收约束还引致了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家庭照料是阻碍中等收入人群向高收入人群靠拢的重要因素,城镇内部差距受影响更甚。因此,应着力推进照料劳动相关领域改革,从而缓解劳动者"工作与家庭"的矛盾,并编制中国住户卫星账户,从根本上推进无偿劳动价值的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照料 收入差距 时间利用 市场与家庭联立
原文传递
基于持续时间模型的日出行时间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隽志才 鲜于建川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10年第4期62-67,共6页
交通需求管理和控制与时间因素密切相关,对出行时耗的研究是出行行为分析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了用于出行时间分析的持续时间模型,讨论了通勤者日出行时间投入随出行者及其家庭社会经济属性、活动和出行特征变化的连续分布规律.模型用已... 交通需求管理和控制与时间因素密切相关,对出行时耗的研究是出行行为分析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了用于出行时间分析的持续时间模型,讨论了通勤者日出行时间投入随出行者及其家庭社会经济属性、活动和出行特征变化的连续分布规律.模型用已投入出行时间约束下出行结束的条件概率更准确地描述了出行的动态过程,从对活动与出行之间派生和竞争关系的分析,部分地反映了通勤者的时间分配行为.分析表明,出行时间最小化的行为假设对大多数通勤者成立.本研究为出行时耗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更准确有效的分析工具,对于准确把握通勤者时间分配行为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出行时间 时间分配 持续时间模型 出行时间最小化
下载PDF
我国非农业职业人群工作日身体活动时间的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胡小琪 周琴 +3 位作者 刘爱玲 李艳平 栾德春 马冠生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08年第6期551-554,共4页
目的分析我国非农业职业人群工作日的身体活动方式,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使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对我国12 369名非农业职业人群(男性6 752名,女性5 617名)的职业活动、上下班交通、锻炼、做家务、... 目的分析我国非农业职业人群工作日的身体活动方式,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使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对我国12 369名非农业职业人群(男性6 752名,女性5 617名)的职业活动、上下班交通、锻炼、做家务、静态活动及睡眠等6项身体活动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国非农业职业人群平均每个工作日工作时间、交通时间、锻炼、静态活动、家务和睡眠时间分别为8.4、0.6、0.1、3.1、1.4和7.9 h。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每天的工作时间(分别为8.16、8.19、8.07 h)少于服务人员(8.75 h)、生产运输人员(8.71 h)和其他职业人员(8.53 h),但静态活动时间多于后三者。男性工作时间(8.46 h)多于女性(8.37 h)。女性家务和睡眠时间多于男性。农村人群的工作时间(8.69 h)多于城市(8.20 h),城市交通时间和静态活动时间多于农村。结论我国不同职业、地区、性别的非农业职业人群的日常活动模式有很大的差别,应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对于我国防治高血压、超重和肥胖、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活动锻炼 日常工作活动 时间 工作日 非农业职业人群
下载PDF
北京市就业者日常活动的时间利用研究——基于2007年与2017年调研数据的对比 被引量:7
9
作者 端木一博 柴彦威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6-145,共10页
时间利用作为了解人类活动与生活安排的重要维度,与居民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以往的时间利用研究从个体行为的角度透视了城市化过程带来的影响,然而少有利用交叉数据在不同年份对居民的时间利用模式进行直接的比较研究。本文基于2007年... 时间利用作为了解人类活动与生活安排的重要维度,与居民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以往的时间利用研究从个体行为的角度透视了城市化过程带来的影响,然而少有利用交叉数据在不同年份对居民的时间利用模式进行直接的比较研究。本文基于2007年和2017年在北京进行的两次活动—出行日志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空间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近10年来北京市就业者时间利用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住房来源等因素对时间利用的影响程度相对于十年前有所减弱。本文从时间利用模式的角度解读了北京就业者日常生活的变化,为构建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 时空行为 时间利用 时间节奏
原文传递
上海市时间贫困人群的日常活动模式与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焦健 王德 程英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44,共14页
随着城市生活时间节奏的加快,时间已经成为稀缺资源,越来越多的居民陷入“时间贫困”的困境,这制约了居民日常活动的安排与幸福感的获得,我们应对这一问题予以关注。本文基于2018年上海市居民时间利用调查的数据,参照国外研究方法识别... 随着城市生活时间节奏的加快,时间已经成为稀缺资源,越来越多的居民陷入“时间贫困”的困境,这制约了居民日常活动的安排与幸福感的获得,我们应对这一问题予以关注。本文基于2018年上海市居民时间利用调查的数据,参照国外研究方法识别了时间贫困就业人员及其基本类型,并分析了其社会经济属性与活动模式特征。研究以“实际自由时间”中位数的60%(2.72h/d)为时间贫困线,发现上海市有20.10%的就业人员为时间贫困人群。其时间利用的基本特征为睡眠时间不足或闲暇时间少、基本不发生家外闲暇活动,女性、育儿及体力型职业群体等时间贫困占比较高。在类型构成上,可识别出工作挤压型、家庭挤压型与通勤挤压型3种类型,其中,因工作时间过长而时间贫困的工作挤压型为主要类型。时间贫困人群由于强时间约束导致其家外非工作活动参与率低,对家、工作地与通勤沿线设施依赖程度高,但存在类型上的不同。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时间贫困与城市空间的互动关系及规划应对方向,以期为“人本导向”的城市空间规划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利用 时间贫困 活动模式 就业人员 上海市
下载PDF
时间贫困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颖琪 林闽钢 《劳动经济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128-144,共17页
与收入贫困研究不同,时间贫困研究打破了长期以来仅凭物质资源匮乏程度判断贫困的局限,强调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物质资源一样影响着人们的福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支配的自由时间愈发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时间使用质量及主观体验也进入... 与收入贫困研究不同,时间贫困研究打破了长期以来仅凭物质资源匮乏程度判断贫困的局限,强调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物质资源一样影响着人们的福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支配的自由时间愈发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时间使用质量及主观体验也进入时间贫困的研究范畴。文章梳理分析了四十多年来时间贫困的研究进展,聚焦时间贫困的释义、测度以及影响,对时间贫困研究的政策价值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未来中国时间贫困研究的拓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贫困 时间使用 自由时间 休闲
原文传递
中国居民网络购物对实体购物行为的影响
12
作者 王芳 侯静怡 牛方曲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83-2096,共14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网络购物(网购)在带来巨大经济潜力的同时,极大地改变了居民的购物习惯与购物行为。网购与实体购物之间的关系仍是学术界争议的热点,而中国的相关研究依然薄弱,且多基于个别社区或城市的调研数据进行研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网络购物(网购)在带来巨大经济潜力的同时,极大地改变了居民的购物习惯与购物行为。网购与实体购物之间的关系仍是学术界争议的热点,而中国的相关研究依然薄弱,且多基于个别社区或城市的调研数据进行研究,缺乏全国视角下大规模、长时间的系统研究,更缺乏不同区域之间异质性研究。本文基于中国各省份2017年和2021年大规模的时间利用调查数据,对居民网购行为和实体购物行为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并实证检验了居民网购对实体购物行为的影响及其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①中国居民网购、实体购物行为特征空间差异显著,网购和实体购物行为标准差椭圆呈明显的“东北—西南”向分布,重心在研究期内存在向北移动的趋势。②2017年中国居民网购对实体购物起到明显的互补效应,2021年则互补效应和中立效应同时存在,证实在研究期内互补效应和中立效应共存。③网购对城乡、不同区域居民实体购物的影响有显著差异,亦存在着互补效应和中立效应共存的状况。本文厘清了中国居民网购与实体购物间的关系,同时也为促进实体商业的空间转型以及深入理解信息化时代城市空间的变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利用 网购 实体购物 时空特征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城镇家庭的育儿时间成本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凤莲 赵云霞 钟森丽 《劳动经济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54-74,共21页
生育成本包括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仅衡量经济成本会造成育儿成本的低估。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时间利用调查(CTUS)数据研究育儿对父母时间配置的影响,估算家庭育儿时间成本,为解释中国低生育率提供新的视角。研究发现,养育子女会显著增加... 生育成本包括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仅衡量经济成本会造成育儿成本的低估。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时间利用调查(CTUS)数据研究育儿对父母时间配置的影响,估算家庭育儿时间成本,为解释中国低生育率提供新的视角。研究发现,养育子女会显著增加父母无酬劳动时间,挤占有酬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且对父母时间配置影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机会成本测算表明,一孩家庭育儿总时间成本为4.128万元/年,二孩家庭为6.404万元/年,母亲育儿时间成本接近父亲的4倍。随孩子年龄增加,育儿时间成本下降。与育儿经济成本不同,“二孩”抚育在时间成本上存在规模效应,在各年龄段子女中亦有所体现。据此,本文从家庭育儿时间成本补偿、性别和社会照料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利用 育儿时间成本 性别差异
原文传递
基于时间利用视角的民生福祉改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余碧莹 赵利婧 +3 位作者 胡林 孙飞虎 彭晓晗 史彩云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81,共10页
幸福感是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综合评价,可以作为改善人民福祉的重要参照。由于参与不同活动的时间分配不同,获得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也不同,通过时间利用方式的变化可以反映居民幸福感的变化。以中国2008年和2018年两次时间利用调... 幸福感是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综合评价,可以作为改善人民福祉的重要参照。由于参与不同活动的时间分配不同,获得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也不同,通过时间利用方式的变化可以反映居民幸福感的变化。以中国2008年和2018年两次时间利用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通过分析个人属性和外界环境属性对时间利用方式的影响,以及时间利用方式对幸福感的影响,评估中国民生福祉改善情况。研究发现:十年间中国居民幸福感显著提高,人民福祉明显改善。就个人属性而言,收入和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群体幸福感越高。就外界属性而言,人均学校数量、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医院数量的提升可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增加会降低居民的幸福感。从活动细分来看,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有酬劳动、无偿家庭服务、睡觉与个人护理活动、用餐或其他饮食、大众媒体使用、休闲娱乐活动、健身锻炼活动上可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为进一步提升中国居民的幸福感,建议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提升交通出行效率,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增加医疗服务供给,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利用 幸福感 三阶段最小二乘法 个人属性 外界环境属性
下载PDF
居民购物出行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时间利用调查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欢 王芳 郭梦瑶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712-2725,共14页
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购物需求日益多样的今天,掌握居民购物出行规律,对合理布局商业空间、科学规划交通路网和提升公民个人福利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基于全国29个省份174个地级行政区30591位受访者的主要和次要活动时间利用调查数据,通过... 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购物需求日益多样的今天,掌握居民购物出行规律,对合理布局商业空间、科学规划交通路网和提升公民个人福利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基于全国29个省份174个地级行政区30591位受访者的主要和次要活动时间利用调查数据,通过GIS空间分析对居民购物活动参与率、购物持续时间和由购物产生的交通出行时间进行系统分析后,构建离散选择模型探讨居民购物出行活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村和西部地区居民购物参与率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城镇和东部沿海地区居民的购物参与率较高,但持续时间较短;农村地区及青海、内蒙古、重庆、云南等地的城镇居民交通出行时间较长。居民购物出行受到居民个体属性、居民家庭属性以及区位条件因素综合影响,且购物参与率与持续时间在某些群体呈现一定互斥。最后,从基础设施建设、购物中心规划布局等方面提出城乡空间布局与交通发展优化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利用 购物出行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家务劳动的代际分工研究:来自CTUS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中 王刚 《劳动经济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72-92,共21页
本文利用中国居民时间利用调查(CTUS)数据,系统研究了中国家庭家务劳动代际分工模式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父辈与子辈的家务劳动时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母亲仍然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年龄和主要活动状态对子女家务劳动时间的影... 本文利用中国居民时间利用调查(CTUS)数据,系统研究了中国家庭家务劳动代际分工模式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父辈与子辈的家务劳动时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母亲仍然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年龄和主要活动状态对子女家务劳动时间的影响较为显著,年龄越小或以“在校学生”、“全职工作”为主要活动状态的子女进行家务劳动的时间更少;父母工作状态显著影响自身及其配偶的家务劳动时间,工作时间越长,其家务劳动时间越少而配偶家务劳动时间相应增加;持有性别平等观念父母的家务劳动分工相对公平,具体表现为母亲家务劳动时间减少而父亲日常家务劳动增加,但父母性别平等观念对子女家务劳动分工的“代际传递”效应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务劳动 代际分工 时间利用 性别观念
原文传递
互联网消费价值测度研究——基于居民时间利用的视角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钟文 肖磊 黄震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4-147,共14页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在线视频、在线音乐、网络文学、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等新型互联网消费融入千家万户,给居民带来前所未有的生活便利和巨大的福利提升。然而,由于互联网商品具有货币支出低而时间花费高的特征,从而...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在线视频、在线音乐、网络文学、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等新型互联网消费融入千家万户,给居民带来前所未有的生活便利和巨大的福利提升。然而,由于互联网商品具有货币支出低而时间花费高的特征,从而导致传统的以货币支出为依据的价值测度方法很难准确反映互联网消费创造的经济社会价值。本文基于国家统计局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微观数据,通过区分互联网在工作和休闲上的不同用途,检验了互联网消费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依据理论模型对我国互联网消费带来的消费者福利进行了实证测度,并进一步从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代际差距三方面分析互联网消费的发展不平衡状况。本文是首篇采用时间利用微观调查数据测度我国互联网消费福利价值的研究,客观反映了我国互联网消费的实际情况,对共同富裕背景下如何促进互联网新型消费平衡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消费 价值测度 消费者剩余 时间利用
下载PDF
社会整合视角的通勤者生活时间分配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贤卫 杨东援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6-182,共7页
基于社会整合的视角,在大规模城市更新背景下,本文选择上海市郊区顾村和中心城以内大华一村两个动迁安置房社区,利用时间分配调查数据,对不同区位、不同住房取得类型的通勤者生活时间分配进行了对比分析、差异检验和生活活动参与程度等... 基于社会整合的视角,在大规模城市更新背景下,本文选择上海市郊区顾村和中心城以内大华一村两个动迁安置房社区,利用时间分配调查数据,对不同区位、不同住房取得类型的通勤者生活时间分配进行了对比分析、差异检验和生活活动参与程度等级评价.结果表明,两个区位整体通勤者的生活时间分配特征差异不明显,但是在细分住房取得类型情况下,不同群体,以及不同区位之间的差异显著.特别地,郊区顾村的市政动迁通勤者的通勤时耗最长,但是户外休闲活动参与度仍然为高水平.分析表明,居住区附近的公共设施开发和地铁的可达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户外休闲活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社会整合 时间分配 通勤者 城市更新 居住区位
下载PDF
增强个体代表性:基于日志数据的长期时间利用预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檀学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8-67,共10页
针对时间利用日志数据存在的个体代表性不足以及统计意义上的"多零"问题,文章借鉴已有文献的两部分回归方法,从日志数据预测长期时间利用数据。结果显示,利用人口和社会经济变量以及活动参与频率变量对长期时间利用的预测结... 针对时间利用日志数据存在的个体代表性不足以及统计意义上的"多零"问题,文章借鉴已有文献的两部分回归方法,从日志数据预测长期时间利用数据。结果显示,利用人口和社会经济变量以及活动参与频率变量对长期时间利用的预测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分布更均匀,同时大幅度减少了"多零"问题,清除了时间利用实证分析的一大障碍。因此,未来的时间利用调查如果添加非经常性活动参加频率的问题,将会有利于提高时间利用数据的利用程度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利用福祉 社会指标 预测
下载PDF
女性农民工时间利用影响因素分析
20
作者 郭泽英 冯诗琪 杨照东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30-36,共7页
利用山西省J市358位女性农民工样本数据,通过建立OLS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个人特征和工作特征两个方面,分析女性农民工工作时间、闲暇时间、家务时间、学习时间、睡眠时间和时间贫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个人特征中的文化程度... 利用山西省J市358位女性农民工样本数据,通过建立OLS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个人特征和工作特征两个方面,分析女性农民工工作时间、闲暇时间、家务时间、学习时间、睡眠时间和时间贫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个人特征中的文化程度、收入的多少、个人健康状况、配偶健康状况、是否与子女同住以及子女的状况会显著影响她们的时间利用状况;工作特征中,对收入的满意程度、工作类型以及选择当前工作的原因会显著影响女性农民工的时间利用。同时,子女均上班与子女同住以及对工作收入的关注会导致女性农民工面临更大的时间贫困。我们应针对问题,采取应对策略,以改善女性农民工时间利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农民工 时间利用 时间贫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