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明代云南士绅阶层的兴起与形成 被引量:21
1
作者 陆韧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1期60-67,共8页
明代云南社会结构的最大变化是知识分子士绅阶层的勃兴与形成,从而改变了原来土酋与土民,或部落首领与部民为主的社会结构,促使云南的社会结构与中国内地基本趋于一致。云南士绅阶层兴起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明朝在云南广泛建立各类儒学,... 明代云南社会结构的最大变化是知识分子士绅阶层的勃兴与形成,从而改变了原来土酋与土民,或部落首领与部民为主的社会结构,促使云南的社会结构与中国内地基本趋于一致。云南士绅阶层兴起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明朝在云南广泛建立各类儒学,实行科举考试和大规模移民等,从而促使云南各少数民族和汉族移民的部分子弟在接受了儒学教育的同时,逐渐改变原来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跻身于“士绅”阶层和社会群体的行列,成为云南社会中新兴的独立阶层,发挥着引领云南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这标志着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人口素质大幅度提高,云南与内地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成为明代云南社会变迁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明清以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的重要驱动力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云南 士绅阶层 移民 儒学教育
下载PDF
官僚、幕友、胥吏:清代地方政府的三维体系 被引量:16
2
作者 陆平舟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6-94,共9页
明清之际,中国绅士的条件和地位得以逐步地固定下来,随之,在政治体制中也形成了一种隐性的绅衿支配。随着幕友阶层队伍的扩大和游幕制度化,在清代各级地方政府逐渐形成了一个轮廓较清晰的官僚、幕友、胥吏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牵制的三维... 明清之际,中国绅士的条件和地位得以逐步地固定下来,随之,在政治体制中也形成了一种隐性的绅衿支配。随着幕友阶层队伍的扩大和游幕制度化,在清代各级地方政府逐渐形成了一个轮廓较清晰的官僚、幕友、胥吏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牵制的三维体系。在“异族”统治下,这种隐性的绅衿支配体系虽然伴随着许多弊害,但在使中国封建社会保持相对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集权 绅衿 养廉银 阶级分化
下载PDF
道咸年间宁波民变与乡村秩序的变化
3
作者 尤淑君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5-63,共19页
道光二十五年至咸丰八年的十三年间,宁波府发生了五次民变,其虽规模小、时间短、目标单纯,却有乡绅群体参与其中,带头向地方官抗粮抗税。分析宁波五次民变的经过,以及道咸年间宁波气候、灾疫、粮价及银钱比价等情形,可知宁波民变的原因... 道光二十五年至咸丰八年的十三年间,宁波府发生了五次民变,其虽规模小、时间短、目标单纯,却有乡绅群体参与其中,带头向地方官抗粮抗税。分析宁波五次民变的经过,以及道咸年间宁波气候、灾疫、粮价及银钱比价等情形,可知宁波民变的原因并非地方志所说的“苛索召变”,而是宁波百姓在银钱比价失调带来的物价膨胀与税收压力下,聚众抗粮抗税,甚至殴打知县,打砸县衙。一般来说,清朝地方官需要乡绅群体的协助,才能治理县级以下的基层社会,稳定乡村秩序。然而,在宁波五次民变中,乡绅群体不但不支持地方官,甚至在地方官加税或改变惯例时,鼓动百姓反抗官府,凸显官绅矛盾激化,原有官绅合作的地方治理机制逐渐失灵,呈现清政府难以掌控基层社会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 民变 乡绅 乡村 抗税
下载PDF
唐代士族的“国婚”问题——以山东荥阳郑氏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邢学敏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8-121,共4页
士族的"国婚"问题一直是唐史学界感兴趣的题目。"国婚"的实质是李唐皇室与士族的门第之争,而争锋的焦点莫过于二者之间门第与礼法的差异。皇室艳羡士族门风的儒雅而愿与之联姻,士族则通过联姻皇室在一定程度上延续... 士族的"国婚"问题一直是唐史学界感兴趣的题目。"国婚"的实质是李唐皇室与士族的门第之争,而争锋的焦点莫过于二者之间门第与礼法的差异。皇室艳羡士族门风的儒雅而愿与之联姻,士族则通过联姻皇室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自身的辉煌。意义更为深远的是,士族的礼法门风为本来不守礼法的皇族所提倡并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士族 国婚 山东郑氏
原文传递
明代岭南名士的私学教育实践与社会变迁——以陈献章、湛若水、黄佐等为中心的考察
5
作者 王子腾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6-21,92,共7页
明代是岭南由“文化荒漠”到“海滨邹鲁”的转型期。这种转变源自于蓬勃发展的地方教育。岭南文教事业的昌盛与该地区所进行的乡村教化和宗族建设具有相互作用关系。以陈献章、湛若水、黄佐、霍韬、庞尚鹏为代表的岭南名士积极投身基层... 明代是岭南由“文化荒漠”到“海滨邹鲁”的转型期。这种转变源自于蓬勃发展的地方教育。岭南文教事业的昌盛与该地区所进行的乡村教化和宗族建设具有相互作用关系。以陈献章、湛若水、黄佐、霍韬、庞尚鹏为代表的岭南名士积极投身基层教学实践,通过书院、乡校、族塾等多种私学教育形式,促进了儒家文化在岭南地区的传播。在此基础上,岭南成为新兴的学术人文中心,其科举文化得到进一步形塑。岭南的私学教育也以更加世俗化的方式将王朝的礼仪规范普及到基层社会,在保持地方稳定及推进移风易俗的同时,深化着中原与岭南地区的文化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 私学教育 士绅阶层 社会变迁 文化互动
下载PDF
近十年来绅商阶层研究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米龙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62-66,71,共6页
"绅商"作为近代社会中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近年来学界对绅商的研究成果可谓是汗牛充栋,但研究综述却无一篇。学界对于绅商词义、绅商性质、绅商作用、绅商产生途径均有不同的认识,通过对比、梳理... "绅商"作为近代社会中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近年来学界对绅商的研究成果可谓是汗牛充栋,但研究综述却无一篇。学界对于绅商词义、绅商性质、绅商作用、绅商产生途径均有不同的认识,通过对比、梳理各种观点能够对绅商阶层有一全面准确的认识,同时也能促进学界对绅商阶层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绅商词义 绅商性质 绅商作用 绅商产生途径
下载PDF
近代乡绅阶层的社会地位及作用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士朋 曹楠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11期84-85,共2页
乡绅一词在宋代即已出现,经过长久的历史沉淀和发展最终于明朝中后期乡绅作为一个阶层而长期存在于我国的传统社会当中。乡绅阶层是封建的小农经济与我国科举制度紧密联系而产生的一个特殊阶层,这一特殊阶层在我国传统社会中的长期存在... 乡绅一词在宋代即已出现,经过长久的历史沉淀和发展最终于明朝中后期乡绅作为一个阶层而长期存在于我国的传统社会当中。乡绅阶层是封建的小农经济与我国科举制度紧密联系而产生的一个特殊阶层,这一特殊阶层在我国传统社会中的长期存在又有着其特殊的地位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绅阶层 乡绅特权 社会地位
下载PDF
论明清时期长江沿岸码头城市多元社会治理的法秩序——以上海、武汉及重庆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孙逸啸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76-82,共7页
明清时期,上海、武汉及重庆等长江沿岸主要码头城市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自治力量逐渐加强,由此在社会治理层面呈现内生法秩序与外生法秩序共存的特点。外生法秩序主要体现为中央集权下的衙门、保甲及团练等行政管理制度;内生法秩... 明清时期,上海、武汉及重庆等长江沿岸主要码头城市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自治力量逐渐加强,由此在社会治理层面呈现内生法秩序与外生法秩序共存的特点。外生法秩序主要体现为中央集权下的衙门、保甲及团练等行政管理制度;内生法秩序体现为以士绅为代表的地方精英阶层及行会、商会等社会团体的管理的制度。这些城市多元社会治理的法秩序主要体现为中央集权管理与社会自治,但由于缺乏明确的发展导向,呈现出内生法秩序与外生法秩序博弈的状态。城市自治的本质是维护封建威权统治,弥补官治之不足,没有深层次的触及民主与分权。当今,政府需要在简政放权,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同时,着力培育社会组织,促进社会自治发展与治理方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治理 社会自治 士绅阶层
下载PDF
隋韦赜及夫人墓的发现及墓志读考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尔吾 朱连华 《文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32,共10页
2014年10月,为配合基建,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于西安市南郊上塔坡村北发掘了一批汉、唐时期墓葬,其中M116为韦赜及夫人荥阳郑氏合葬墓,出土墓志一方。本文以墓志资料为基础,结合文献记载,对墓志所涉韦氏家族世系、子嗣进行考证,并... 2014年10月,为配合基建,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于西安市南郊上塔坡村北发掘了一批汉、唐时期墓葬,其中M116为韦赜及夫人荥阳郑氏合葬墓,出土墓志一方。本文以墓志资料为基础,结合文献记载,对墓志所涉韦氏家族世系、子嗣进行考证,并对韦赜介居之地、郑氏卒地、逍遥公房成员葬地及韦、郑两大家族联姻状况等作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兆韦氏 逍遥公房 韦赜 墓志 士族
下载PDF
太平天国运动与晚清科举制之关系探讨——兼论清廷推行捐纳举措的得与失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开江 向红兵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0年第1期15-19,共5页
文章从科举制度层面透析太平军军兴之因,用史实揭示了清廷通过大开捐纳和竭力恢复科举制的整合和控制功能,赢得了大多士绅的归附,打赢了与天国政权之间的人心和人才争夺战。但这也造成了官民流动机制的变异,清廷功利政治的泛滥。它拓宽... 文章从科举制度层面透析太平军军兴之因,用史实揭示了清廷通过大开捐纳和竭力恢复科举制的整合和控制功能,赢得了大多士绅的归附,打赢了与天国政权之间的人心和人才争夺战。但这也造成了官民流动机制的变异,清廷功利政治的泛滥。它拓宽了太平天国运动史的研究视野,对全面认识晚清政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运动 晚清 科举制 捐纳 士绅阶层
下载PDF
士绅们的西湖放生梦——1927~1933年关于西湖放生池的争端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明华 《开放时代》 CSSCI 2010年第4期46-57,共12页
闻名天下的杭州西湖,在民国时期曾一度被作为放生池。这一现象的产生与江浙地区高僧和士绅们结成的信仰群体的努力有密切关系。该群体在民初对于戒杀护生理念的提倡,使其逐步得到官方认同,这种认同使西湖1922年被浙江省政府定为放生池... 闻名天下的杭州西湖,在民国时期曾一度被作为放生池。这一现象的产生与江浙地区高僧和士绅们结成的信仰群体的努力有密切关系。该群体在民初对于戒杀护生理念的提倡,使其逐步得到官方认同,这种认同使西湖1922年被浙江省政府定为放生池。在其后日益激烈的局势变动中,高僧和士绅群体多次化解改变西湖放生池地位的企图;甚至在北伐后,面对当时杭州市政府对西湖的强力改造,该群体亦能保持部分西湖的放生功用。高僧和名流士绅结合所带来的较强的资源动员能力,是该群体维护行为生效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 放生池 士绅 高僧
原文传递
复社与明末清初江南地区衿绅势力的盛衰
12
作者 王恩俊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84-88,共5页
复社是以衿绅阶层为主体成员的文人结社,因此衿绅阶层力量的强弱及其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复社的行动理念和模式。本文以明末清初江南地区衿绅势力的盛衰为背景动态地考察复社的活动,揭示出复社的影响力正是明末江南地区衿绅力量发展... 复社是以衿绅阶层为主体成员的文人结社,因此衿绅阶层力量的强弱及其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复社的行动理念和模式。本文以明末清初江南地区衿绅势力的盛衰为背景动态地考察复社的活动,揭示出复社的影响力正是明末江南地区衿绅力量发展的集中体现,而清初这一地区衿绅力量的衰弱则必然导致文人结社的衰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社 江南 衿绅
下载PDF
论明清士绅研究的演进脉络——兼谈从“富民”观察“士绅”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薛政超 舒求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5-145,共11页
近80年以来的明清士绅研究,或将士绅的身份与官僚制、土地占有形态及相应生产关系相结合,形成国家统治论、乡绅土地所有论和乡绅支配论;或将士绅的身份与基层社会、地方民众相结合,形成双轨政治论、真空填补论和家乡情结论;或从社会阶... 近80年以来的明清士绅研究,或将士绅的身份与官僚制、土地占有形态及相应生产关系相结合,形成国家统治论、乡绅土地所有论和乡绅支配论;或将士绅的身份与基层社会、地方民众相结合,形成双轨政治论、真空填补论和家乡情结论;或从社会阶层流动的角度观察士绅阶层的兴起、持续与衰落过程及其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或将士绅等精英群体与特定“场”或“场域”相结合,形成地域社会论和地方策略等场域精英论。这些研究呈现出从国家、社会到地域,从身份论转向功能论,以及从政策决定到资源策略等研究视角、研究取向、研究逻辑的变化。而从“富民”观察“士绅”,有利于从宋元明清的整体性、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经济因素的基础性作用来揭示明清士绅的社会属性,避免以往研究对于地域性、身份性和策略性等因素的过分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绅 富民 明清 社会属性
下载PDF
戊戌维新运动中新政治势力的积聚与形成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平一 郭新耀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92-98,共7页
甲午战争后近代经济的发展、国人危机意识的形成、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为戊戌维新运动中新的政治势力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以康有为为核心的维新派是中国近代最先形成的反映新的时代特征和新的社会要求的政治势力;这一新的政治势力是正向... 甲午战争后近代经济的发展、国人危机意识的形成、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为戊戌维新运动中新的政治势力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以康有为为核心的维新派是中国近代最先形成的反映新的时代特征和新的社会要求的政治势力;这一新的政治势力是正向近代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转化的绅士阶层的政治代表;这一政治势力的形成和发展促使了统治集团内部力量对比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清统治核心集团的政治决策,对晚清政治格局形成了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势力 甲午战争 戊戌维新 绅士阶层 政治格局
下载PDF
“粗茶淡饭”:北宋士绅阶层的新型饮食文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俞廷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1-147,共7页
“粗茶淡饭”在北宋前期广受推崇,对北宋士绅阶层以及南宋部分士人具有深广影响。从历史传统追溯,孔子有“君子食无求饱”的倡导。宋人的“粗茶淡饭”,具体指食材简单易得、制作和烹饪方式较为随意的日常饮食;其实质则是不看重物质财富... “粗茶淡饭”在北宋前期广受推崇,对北宋士绅阶层以及南宋部分士人具有深广影响。从历史传统追溯,孔子有“君子食无求饱”的倡导。宋人的“粗茶淡饭”,具体指食材简单易得、制作和烹饪方式较为随意的日常饮食;其实质则是不看重物质财富,力求通过减少物质欲望来解脱内心,从而获取某种内在超越性。这种追求源于宋代士绅阶层强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士大夫倡导对物质财富采取节俭的态度,这为倡导“粗茶淡饭”式生活创造了客观条件。作为文化精英阶层,士大夫还赋予“粗茶淡饭”以“雅”的内蕴,使其既满足道德要求,又与文人尚雅的情致相统一,从而实现“粗茶淡饭”从道德到审美的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茶淡饭” 黄庭坚 苏轼 士绅阶层 饮食文化
下载PDF
《李娃传》中父子关系与唐代士族变迁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魁伟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2-24,共3页
唐传奇《李娃传》中父子关系曲折多变经历了一个从爱到恨再到爱的过程,对于这种多变的关系,如果完全抛开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去考察的话,会发现其似乎既不合情又不合理,但当我们将其还原到其生成的历史文化背景中的时候就会重新发现其合... 唐传奇《李娃传》中父子关系曲折多变经历了一个从爱到恨再到爱的过程,对于这种多变的关系,如果完全抛开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去考察的话,会发现其似乎既不合情又不合理,但当我们将其还原到其生成的历史文化背景中的时候就会重新发现其合理性。文章就是从这种不合理性入手,通过挖掘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来探讨它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娃传》 唐代科举 士族
下载PDF
科举制度的废除与绅士阶层的分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红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89-91,共3页
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对中国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多方面影响,尤其直接改变了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科举制度是士绅阶层存在的支柱,而科举制度的停废,意味着其原有阶层流动的渠道不再畅通,于是绅士便分流到新式教育、经济、军事等各个部门... 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对中国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多方面影响,尤其直接改变了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科举制度是士绅阶层存在的支柱,而科举制度的停废,意味着其原有阶层流动的渠道不再畅通,于是绅士便分流到新式教育、经济、军事等各个部门,绅士的社会角色和价值观念发生了空前的变动。但是,作为统治中国社会特权等级阶层的绅士地位和身份的变化对清末民初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绅士阶层 支柱 废除 分化
下载PDF
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变迁再思考——组织结构中的绅士阶层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晓冬 晚春东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24-327,共4页
研究了社会政治或经济组织结构的变迁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中国的绅士阶层是封建社会中存续时间长,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群体。他们是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与道德的传承者、伦理路线的保护者,更是统治阶层强有力... 研究了社会政治或经济组织结构的变迁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中国的绅士阶层是封建社会中存续时间长,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群体。他们是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与道德的传承者、伦理路线的保护者,更是统治阶层强有力的附庸、国家权力的代理人。绅士集团的存在与中国封建社会的集权统治有着紧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封建社会 制度变迁 组织结构 绅士阶层
下载PDF
清末绅士与新式教育
19
作者 刘春丽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88-91,共4页
清末绅士在近代文化教育体制兴起的同时,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各种方式进入新式教育领域,如进入新式学堂接受进一步教育,创办新式学堂和各种报刊,有条件的绅士甚至还跨出国门,留学海外,寻求新知。清末绅士的这一系列活动呈现出他们向近代... 清末绅士在近代文化教育体制兴起的同时,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各种方式进入新式教育领域,如进入新式学堂接受进一步教育,创办新式学堂和各种报刊,有条件的绅士甚至还跨出国门,留学海外,寻求新知。清末绅士的这一系列活动呈现出他们向近代知识分子转化的过程,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和近代社会的变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绅士 新式教育 转型
下载PDF
“豪族共同体”论辨析
20
作者 尹建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90-93,共4页
“豪族共同体”论是日本学者在研究的中国六朝史过程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尽管国内学者对其理论构架多持否定态度 ,但笔者认为 ,“豪族共同体”本身的确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有别于乡里社会组织的特殊社会集团。对这个问题 ... “豪族共同体”论是日本学者在研究的中国六朝史过程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尽管国内学者对其理论构架多持否定态度 ,但笔者认为 ,“豪族共同体”本身的确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有别于乡里社会组织的特殊社会集团。对这个问题 ,学术界应予以必要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豪族共同体 乡里组织 道德约束 阶级分析 中国六朝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