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拜登政府对华态势考察:非战略军事阵线
被引量:21
- 1
-
-
作者
时殷弘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
出处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27,153,共26页
-
文摘
拜登政府执政八个月,在战略军事领域不断强化和升级对中国的戒备、威胁、围堵和反推。在战略军事阵线之外,拜登政府的对华态势和行为更加凸显竞争和对抗。它在贸易领域持续挑起涉华贸易争端和发动主要针对中国的供应链重组;在高新技术领域全面施行高技术“脱钩”和遏止;在外交领域推进旨在围堵和孤立中国的涉华盟友外交。在中美合作方面,可能的具体合作必然甚为有限,并且与两国间在世界威望、全球治理领导地位、意识形态影响和经济/技术方面的竞争复杂交织。拜登总统将中美之间愈发激烈的竞斗当成更广泛的全球意识形态竞斗,怀着一项自命的使命(“拜登主义”),即面对所谓“专制主义的威胁”和21世纪的其他挑战,要证明民主依然管用。拜登政府对华政策总纲正在浮现:中国是美国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近乎全面的“敌对威胁”和竞争对手,美国的相关目标不仅是对华竞而胜之,而且是对华完胜。中国既要不低估拜登政府的能力和已取得的效果,也要密切注意其客观困难和主观表现的上下波动,因而须对拜登治下的美国的综合实力和多方潜能进行经久的开放性观察。量力而行、量利而行、注重成本、提防风险应当是起码的和迫在眉睫的基本方针,以此为前提才可正确谋划长远的未来方向。
-
关键词
拜登政府
中美关系
对华贸易政策
高技术脱钩
意识形态竞争
盟友外交
-
Keywords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
china-us relations
trade policy toward china
high-tech decoupling
ideological rivalry
diplomacy with allies
-
分类号
D815.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D822.371.2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特朗普的个性特质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7
- 2
-
-
作者
尹继武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出处
《当代美国评论》
2018年第2期52-74,123,124,共25页
-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政治学)"科研项目的支持
-
文摘
作为美国国家领导人,特朗普的个性特质包括不羁善变、精干有为、逐利自我、好胜执着和积极外向等。特朗普的个性特质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是非决定性的,关键在于他的政策偏好与美国对华战略反思共识的匹配。受特朗普总统个性特质的影响,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团队具有"小圈子决策"和随意性等特征,从而使特朗普政府执政初期的对华政策具有不稳定性和不成熟性,体现了特朗普注重交易的商人思维和在对华政策总体上呈现的两面性和极端性。中国在应对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时,应重视美国对华政策的随意性和突发性,保持战略定力,恪守底线思维,警惕特朗普所做的一些战略承诺的随意性和虚假性。在总体上,应保持积极的交往和沟通,保持战略谨慎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有助于在现阶段的中美战略竞争中获得优势,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
-
关键词
中美关系
美国对华政策
总统决策
特朗普
-
Keywords
Sino-us Relations
Trump Administration
American policy toward china
President s Decision Making
-
分类号
D822.371.2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与对华政策:文本解读与分析
被引量:10
- 3
-
-
作者
郭艳琴
-
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云南大学大外部
-
出处
《当代美国评论》
2018年第2期33-51,122,123,共21页
-
文摘
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挑起的贸易摩擦引起了中美两国各界人士对中美关系未来走向的担忧。分析克林顿政府、小布什政府、奥巴马政府及特朗普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对中国战略定位用词的改变、对中国崛起的标准用语的改变,以及对中国的崛起的认知和对华政策的演变,可以看出,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经历了从对手到朋友再到对手的过程。导致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原因除了中国实力的增长、美国的对华战略的受挫和美国产生战略焦虑等因素之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国对国家利益认知的改变所导致的战略重心的转移。未来,中美关系将呈现竞争多于合作的趋势,中国在发展自身实力,做大中美合作蛋糕的同时,还应以建设性的方式管控分歧。美国也应该认识到进行贸易战只会是两败俱伤,应拿出更多的诚意与中国加强对话与协商,共同探讨中美两国的相处模式,构建具有建设性的和平竞争关系。
-
关键词
中美关系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美国对华政策
特朗普政府
-
Keywords
Sino-us Relations
Trump Administration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American policy toward china
-
分类号
D822.371.2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美国对华民意的转变及其政策影响
被引量:7
- 4
-
-
作者
付随鑫
-
机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
出处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26,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美国印太战略及其对中国的挑战与应对研究”(19BGJ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近年来,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美国民众比例明显上升,已经达到近三四十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有必要考察美国对华民意的最新转变及其可能产生的政策影响。相关民调显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将中国视为美国的“头号敌人”,担心中国实力的增长。中美贸易冲突和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这一趋势。美国对华民意的恶化主要受到近年来美国精英对华看法转变和媒体负面报道的影响,也反映了美国民众意识形态中对中国的疑虑和不满。短期来看,美国对华民意仍可能阻滞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升级为“对抗”或“脱钩”,但长期来看,由于中美之间存在战略利益和意识形态的根本性差异,美国民众对华态度很可能会在精英的影响下进一步恶化,这将为美国政府对华推行更加极端和强硬的政策提供支撑。
-
关键词
中美关系
美国对华政策
公共舆论
新冠肺炎疫情
-
Keywords
china-us relations
us policy toward china
public opinion
COVID-19 pandemic
-
分类号
D73
[政治法律—政治学]
D7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国家安全战略视域下的美国对华制度制衡及影响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夏立平
-
机构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
-
出处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52,I0002,I0003,共19页
-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编号:20JZD056)。
-
文摘
形成于21世纪初的制度制衡理论,实际上已成为后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特别是对华政策的主导理论之一。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角度,可以发现自2001年以来美国历届政府制约中国的因素不断上升,其对华实施的制度制衡方略经历了从包容性向排他性的转变。小布什政府采用试图将中国纳入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的包容性制度制衡方略,奥巴马政府则采用两面下注的混合型对华包容性制度制衡方略。特朗普政府主要利用美国国内法律和制度对华进行排他性制度制衡,而拜登政府采用“小圈子”对华进行排他性制度制衡。拜登政府在高科技领域对华实行制度制衡,企图在某种程度上迟滞中国高科技发展,客观上却促使中国自立自强形成尽可能完整的高科技生产链,对美国自身高科技产业和国内经济也产生“反噬”效应,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全球化大趋势。
-
关键词
美国
国家安全战略
制度制衡
拜登政府
对华政策
-
Keywords
U.S.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the theory of institutional checks and balancing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
us policy toward china
-
分类号
D822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政治修辞视角下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话语战略探究
被引量:3
- 6
-
-
作者
岳圣淞
-
机构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
-
出处
《复旦国际关系评论》
2019年第2期112-140,共29页
-
基金
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
文摘
考察当前美国对华政策的形成过程可以发现,美国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升对中国的威胁感知并实现政策调整,使决策者的主观意志转化为现实的政策行动,离不开政治修辞:首先,提出以“经济安全”为核心的新国家安全观,突出中国的“经济威胁”,重新建构对双边关系内涵的叙述逻辑,营造出紧迫的政策情境;其次,重新确立政策对象的身份标签——定义中国为“修正主义大国”,是威胁美国国家安全、核心利益和价值观的“挑战者”、“对手”和“战略竞争者”,进一步巩固对华政策的基本方向;最后,通过官方话语高强度的持续干预,使“中国威胁”的含义不断扩展、影响在各领域扩散,并大力渲染采取相应政策的必要性,最终形成完整的对华政策话语体系.因此,整个政策形成过程就是决策者运用政治修辞论证政策必要性和合理性的话语过程.
-
关键词
政治修辞
对外政策分析
话语战略
美国对华政策
-
Keywords
Political Rhetoric
Foreign policy Analysis
Discourse Strategy
us policy toward china
-
分类号
D822.371.2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拉森”号事件及其影响下的美国对华政策
被引量:1
- 7
-
-
作者
曾勇
万雪飞
-
机构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9年第3期60-83,156,共25页
-
基金
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南海周边五国海洋政策研究”(15BGJ01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菲律宾—越南海洋政策中的美国因素研究”(SWU1509415)
-
文摘
"拉森"号事件是美国对华南海举措的标志性事件,它意味着中美南海正面博弈局面的形成,此后中美关系不断恶化.该事件起因于美国反对中国南沙岛礁建设,经过5个多月美国国内政治博弈才最终付诸实施.该事件初步完成了美国对华强硬南海政策的内部整合,威胁并逐步动摇了中美关系大体稳定的基础.该事件之后,美国在支持第三方同中国在南海对抗上更倾向于采取武力威慑举措;而对华武力威慑举措往往难以奏效,美国国内强硬派便寻求重新设定中美关系以扭转局面;由于中美南海正面博弈和美国大选时间上耦合,美国国内关于中美关系需要重新设定的呼声增强.这些趋势已经为中美关系发展进程大体证实.
-
关键词
“拉森”号事件
南海航行自由计划
岛礁建设
中美关系
对华政策
-
Keywords
The Lassen FONOP
South china Sea Freedom of Navigation Program
Island Reef Construction
us-china Relations
policy toward china
-
分类号
D993.5
[政治法律—国际法学]
-
-
题名战后初期美国“扶蒋压共避免内战”对华政策的形成
被引量:1
- 8
-
-
作者
肖刚
-
机构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
-
出处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44-47,61,共5页
-
文摘
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了继续维护它在远东的利益,在中国问题上执行了一种"扶蒋压共、避免内战"的政策,即支持国民党政府,抑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避免中国发生内战。然而,美国的这一政策最终失败。历史证明,任何与人民的意志对抗、野蛮干涉别国内政的企图注定是要失败的。
-
关键词
美国
美国对华政策
战后
-
Keywords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us policy toward china
internal war
-
分类号
K266.3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2004年美国大选的结果及其对美国外交的影响
被引量:1
- 9
-
-
作者
楚树龙
-
机构
清华大学战略研究所
-
出处
《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2005年第1期19-23,共5页
-
文摘
美国总统大选结果的各种因素的解释,不只是经济状况、内外政策和候选人个人品格,更重要的是一些存在于美国政治运行中的经验性规律。在伊拉克的硝烟未尽之时,在“9·11”的创痛未愈之际,此次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所将产生的影响也将是深远的。这种影响不仅仅是促使美国本身的内外政策稳健与温和,对国际局势,包括美中关系也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
-
关键词
美国总统大选
单边主义
反恐
伊拉克战争
美国对华政策
-
Keywords
American general election
Unilateralism
Anti-terror
Iraqi war
us policy toward china
-
分类号
D871.2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美国的中国定位
- 10
-
-
作者
郭素萍
刘明
-
机构
中国网
新华社瞭望周刊社
-
出处
《国别和区域研究》
2018年第2期55-62,165,共9页
-
文摘
特朗普政府的全球政策看似“出格”,甚至在一定阶段可能出现对美国前一阶段政策的某种“反动”,其对华政策也可能看似散乱,被认为受到“商人型”逐利行为的驱动,甚至在特定时段和特定问题上出现不少看似“无厘头”的行为,但是我们或许可以用更宏大的叙事方式来进行解读。如果你具有历史眼光,你就会在后冷战时代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基本逻辑中找到长期、稳定的线索;如果你具有战略眼光,你就会在后冷战时代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基本逻辑中预见到今天我们面对的基本格局;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你是负责任的思想家,你可以由此思考,为什么说中美两国有责任,也有可能构建一种新型大国关系,将人类社会导向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未来。
-
关键词
美国对华政策
大国崛起
中美关系定位
新型大国关系
-
Keywords
us policy toward china
Rise of great powers
Orientation of Sino-American relations
New major power relation
-
分类号
D822.371.2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克林顿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
- 11
-
-
作者
其乐木格
-
机构
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2-15,共4页
-
文摘
克林顿政府执政8年,中美关系经历了风风雨雨、跌宕起伏,最终建立了面向21世纪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政策是"接触"与"遏制"交替使用,合作与竞争并行,体现了多变性和模糊不定的特点,对今后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笔者从克林顿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基础、对华政策的演变、对华政策的分析以及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等做了深刻的阐述,并预示了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
-
关键词
克林顿时期
美国
对华政策
-
Keywords
The us's policy toward china
Clinton administration
-
分类号
D8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基于语料库的美国对华经济政策话语批评性研究
被引量:6
- 12
-
-
作者
支永碧
王永祥
李梦洁
-
机构
苏州科技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
出处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3-95,共13页
-
基金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14YJA740061)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13SJB740035)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优势学科代码:20140901)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语言反映意识形态。作者以美国政府报告为基础搜集近15年来美国对华经济政策语料创建3,608,663字的语料库,并借助语料库技术,运用Ant Conc.软件中的wordlist、concordance等工具对美国对华经济政策话语的历史变迁进行认知批评分析,旨在深刻揭示美国外交政策背后蕴含的偏见、歧视、话语隐性控制等意识形态,并进一步阐述话语对社会实践的影响。
-
关键词
美国对华经济政策
语义韵
批评性话语分析
-
Keywords
us economic policy toward china
semantic prosody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
分类号
H313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冷战结束与美国对华意识形态外交
被引量:2
- 13
-
-
作者
刘建飞
-
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
-
出处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30-35,共6页
-
文摘
反共主义意识形态一直是影响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政策的重要因素 ,并且在冷战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冷战结束虽然使美国认为共产主义已经不再对美国及资本主义世界的安全构成直接的威胁 ,但美国并未放弃反共政策。冷战结束使中国成了惟一的社会主义大国 ,中国自然是美国最主要的意识形态对手。这一变化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 :一是在美国寻找新的战略对手时 ,更易于将目光聚集到中国 ;二是当中国实力增长之时 ,美国更倾向于将中国看成是个“威胁”。“中国威胁论”的主要含义之一就是 :中国仍然是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强大后必然对资本主义世界构成威胁。中美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导致冷战后中美两国在很多事情上持对立的立场。
-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冷战结束
美国对华政策
-
Keywords
ideology, the Cold War, us foreign policy toward china
-
分类号
D80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对华禁运政策
被引量:3
- 14
-
-
作者
郭又新
-
机构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系
-
出处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03年第4期51-56,61,共7页
-
文摘
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对华政策为全面遏制思想所主导,因此,在欧洲盟国废除“巴统”管制体系中的“中国差别”的情况下,美国依然单独坚持对华禁运政策。
-
关键词
冷战
东西方贸易管制
美国对华禁运政策
-
Keywords
Cold War
East - West trade control
us embargo policy toward china
-
分类号
D871.2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近期美国商会对华态度的变化及影响
被引量:2
- 15
-
-
作者
马雪
-
机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
-
出处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7-43,共7页
-
文摘
从尼克松时代开始,美国商会一直是中美经贸关系的积极务实推动者。2017年,美国商会对华情绪出现显著变化,首次施压政府对华采取强硬措施。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上任,共和党控制参众两院后,美国商会在美国内政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政府重视倾听其利益诉求并延续其思维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利益诉求或将直接体现下一轮美国对华经济政策的主攻方向。将美国商界的经济理性注入特朗普的"公平贸易",以加强贸易执法做法力求在核心问题上有所斩获,施压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调整核心产业政策,确保美国投资者在华获得"公平"投资机会。美国商界对华情绪变化背后原因复杂,分析美国商界对华态度演变及影响,进而掌握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变化,对中国政府准确制定对美经贸政策、维护中美关系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美国商会
对华态度
美国对华经贸政策
-
Keywords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Attitude toward china
us Economic and Trade policy toward china
-
分类号
D822.271.2
[政治法律—政治学]
F279.712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美国反华阵营战略思想及其政策策略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庄林
-
机构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出处
《国防科技》
2019年第1期46-50,共5页
-
文摘
特朗普执政两年时间,开始执行其竞选期间的对抗中国的一系列言论行动。研究认为,在特朗普政府决策层及其周围聚集起一批反华政治家和思想家,为特朗普对华政策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支持。
-
关键词
国家安全
中美关系
中美贸易战
美国对华政策
反华政策
-
Keywords
national security
china-us relations
America’s administration policy toward china
trade war between china and United States
Anti-china policy
-
分类号
D822.371.2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特朗普启动301条款的动机及我国的应对之策
- 17
-
-
作者
熊晓梅
-
机构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
出处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第14期106-107,共2页
-
文摘
特朗普8月宣布对中国正式启动"301条款",虽然习特会之后中美经贸关系有积极稳健的发展,但特朗普此举说明其未改对华贸易强硬政策,希望扭转中美贸易逆差,打压中国对美贸易优势。在全面经济对话中,特朗普政府也展现出了新的政策策略,中国对"301条款"以及美对华新贸易策略应有所准备,积极应对。
-
关键词
中美经贸关系
301条款
对华经贸政策
对策
-
Keywords
Sino - us trade relations
section 301
trade policy toward china strategy
-
分类号
F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试析希拉里的政治心理及对华政策偏好
被引量:4
- 18
-
-
作者
尹继武
-
机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
-
出处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26,共7页
-
基金
政治心理学凉风书会之“政治领导与行为决策”研究兴趣小组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
文摘
国家领导人的人格和认知风格等心理因素,是影响对外决策和国际关系发展进程的诸多变量之一。作为2016年美国大选的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的政治人格和认知风格体现出强势和开放等特质。总体来说,希拉里的性格属于主动积极型,她权力欲望高,信息需求大并且较为开放,认知灵活性和固化特性并存,概念复杂性和简单性并存。希拉里的对华历史记忆有着负面因素,价值观外交是其政治理念的基石,但利益平衡和考量也是重要的一面。塑造和加强一个美国主导的规则体系,并以此约束中国,是希拉里强调制度和规则世界的现实动因。希拉里的政治心理对于中美关系的影响还受到其他情境性条件的制约。
-
关键词
美国大选
希拉里
政治人格
认知风格
对华政策偏好
-
Keywords
us election
Hillary Clinton
Personality
Cognitive style
policy Orientation toward china
-
分类号
D771.2
[政治法律—政治学]
D871.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