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意象 被引量:18
1
作者 田俊武 程宝乐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3-25,共3页
意象是连接思想与情感的桥梁.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包含多种意象.本文主要分析了其中的自然意象和时间的意象.这些意象的使用使得莎士比亚154首十四行诗读来如一幅连绵的画卷.透过这些意象,我们也能洞察诗人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 十四行诗 意象 自然 时间
下载PDF
伊丽莎白时代的三大十四行诗集 被引量:4
2
作者 曹明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2-100,共9页
回顾十四行诗的起源和历史,简述十四行组诗的特点和传统,分析英国伊丽莎白时代三大十四行诗集(锡德尼的《爱星者与星》、斯宾塞的《小爱神》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的文学品质和艺术成就。任何民族成熟的诗歌都有其严谨的格律,用中... 回顾十四行诗的起源和历史,简述十四行组诗的特点和传统,分析英国伊丽莎白时代三大十四行诗集(锡德尼的《爱星者与星》、斯宾塞的《小爱神》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的文学品质和艺术成就。任何民族成熟的诗歌都有其严谨的格律,用中文翻译英语十四行诗也应该保留原诗的格律和韵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诗 十四行组诗 伊丽莎白时代 爱星者与星 小爱神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中译文韵式
下载PDF
人文主义与英国文学——论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文主义 被引量:9
3
作者 周波澜 米仓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53-55,共3页
本文分别对人文主义对英国文学的影响以及莎士比亚作品(悲剧、喜剧、十四行诗)中体现出的人文主义作了初步的探讨,由此得出人文主义的实质以及人文主义与文学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学即人性之学。文学保存了人类的精神财富,成为沟通人... 本文分别对人文主义对英国文学的影响以及莎士比亚作品(悲剧、喜剧、十四行诗)中体现出的人文主义作了初步的探讨,由此得出人文主义的实质以及人文主义与文学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学即人性之学。文学保存了人类的精神财富,成为沟通人们思想感情的纽带。文学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精神力量,以不断更新的方式教育人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悲剧 喜剧 十四行诗
下载PDF
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的时间主题 被引量:7
4
作者 吴群英 葛加锋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62-63,共2页
 如果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和长诗是诗人面对世人的宏大叙事,是诗人关注社会历史的审美创造,那么,十四行诗是诗人的独自私语,是诗人生命意识的真实显现。在154首十四行诗中,诗人表达出了他对时间的独特体验与思考,既刻划了时间对爱和美的...  如果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和长诗是诗人面对世人的宏大叙事,是诗人关注社会历史的审美创造,那么,十四行诗是诗人的独自私语,是诗人生命意识的真实显现。在154首十四行诗中,诗人表达出了他对时间的独特体验与思考,既刻划了时间对爱和美的无情消蚀,也表现了诗人企图超越时间暴政的种种选择,并在对时间的哲思中铸就了他的诗学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时间 诗学
下载PDF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多重复义 被引量:7
5
作者 马春丽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83-89,共7页
莎士比亚的语言是个久经探讨的问题。莎翁具有高深的语言锤炼艺术,他经常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文采飞扬,言简意深。在十四行诗中,莎士比亚多处使用多重复义,具体体现在对不同行业词语的使用,文化典故的运用,以及丰富多彩的意象上,这... 莎士比亚的语言是个久经探讨的问题。莎翁具有高深的语言锤炼艺术,他经常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文采飞扬,言简意深。在十四行诗中,莎士比亚多处使用多重复义,具体体现在对不同行业词语的使用,文化典故的运用,以及丰富多彩的意象上,这种释义的多重性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思想内涵,增强了诗歌的审美意境。从诗歌三复义的角度,即语言复义、文化复义和美学复义,分析十四行诗中的多重复义,重审其美妙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多重复义
下载PDF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基督教观念 被引量:5
6
作者 李伟民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2-97,共6页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研究是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歌颂友谊和爱情的同时也以文学的形式对圣经和基督教作了自己的诠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以爱、友谊、时间为重点,将基督教精神与诗中的人道主义融合在一起,才使...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研究是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歌颂友谊和爱情的同时也以文学的形式对圣经和基督教作了自己的诠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以爱、友谊、时间为重点,将基督教精神与诗中的人道主义融合在一起,才使他的十四行诗有久远的魅力。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与基督教和圣经的研究是国内莎学研究中的空白,深入地探讨有助于更深刻地解读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基督教 圣经
下载PDF
精深的冯至与博大的艾青——中国现代诗两大家叙论 被引量:5
7
作者 解志熙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47,共18页
文章探讨了冯至与艾青现代时期的诗歌创作成就及其文学史意义。认为冯至和艾青在抗战时期以其或精深或博大的创作使中国新诗臻于成熟的现代诗。冯至从20世纪20年代的青春抒情到40年代的存在沉思皆独步一时,对中国诗歌的“言志”传统作... 文章探讨了冯至与艾青现代时期的诗歌创作成就及其文学史意义。认为冯至和艾青在抗战时期以其或精深或博大的创作使中国新诗臻于成熟的现代诗。冯至从20世纪20年代的青春抒情到40年代的存在沉思皆独步一时,对中国诗歌的“言志”传统作出了现代性的拓展。尤其是《十四行集》完美地融合了深刻的沉思和精湛的艺术,将中国现代诗的水准提升到可与伟大的中外诗歌经典相比美的境界。艾青在抗战爆发前后十年间的创作成功塑造了一个诗的“现代中国”的总体形象,这是百年来中华民族从深重的危机中艰难崛起、通过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创建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在诗歌中的创造性表现,虽不是史诗而胜似史诗,允称杜甫之后中国诗歌的又一丰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诗 自由诗 十四行诗 左翼诗潮 现代主义 存在主义
原文传递
RICH模式在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程的实证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欣欣 田忠山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41-143,共3页
本文实证分析了RICH模式在一节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程中的具体应用,从课程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步骤角度一一阐释。本文力图探索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程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思路,从RICH模式角度出发提出了教学建议,力争提高和... 本文实证分析了RICH模式在一节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程中的具体应用,从课程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步骤角度一一阐释。本文力图探索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程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思路,从RICH模式角度出发提出了教学建议,力争提高和改善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H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sonnet 18 sonnet 106
下载PDF
人类创造的诗歌反思: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反思缪斯
9
作者 伊戈尔·沙伊塔诺夫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3,共13页
从文化角度来讲,人类的进步已被展示为一种由传统向反思的进化,“传统”指的是整体思维及仪式/方式,而“反思”指的是个人自我的成长。在文学领域,或更准确地说,在言语艺术领域,这两者间的对立导致个人天赋的长进,将自己从体裁及其它约... 从文化角度来讲,人类的进步已被展示为一种由传统向反思的进化,“传统”指的是整体思维及仪式/方式,而“反思”指的是个人自我的成长。在文学领域,或更准确地说,在言语艺术领域,这两者间的对立导致个人天赋的长进,将自己从体裁及其它约定俗成的标准权威里解放出来。通常在文艺复兴后期和早期浪漫主义之间,可以标出一条边界线,体裁的权限在线外明显地丧失自身约定俗成的标准权威,进而由个人才智取而代之。鉴于其在“现代思维起源”中所起的作用(P·奥本海默),十四行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它的作用是解答一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即为什么一个死板的诗歌形式(似乎与小说的言语自由正好相悖)可以独统欧洲抒情诗长达三个世纪,从14世纪的彼特拉克到16世纪后期的莎士比亚。答案十之八九就是十四行诗有自我批评的能力及反思性的“双重性诗学”(J·布鲁克斯戴维斯),彼特拉克风格与反彼特拉克风格得以在一种巧妙的平衡中并存,而这种平衡早在伊丽莎白时代的诗歌里就已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诗 阿韦林采夫 巴赫金 彼特拉克风格 莎士比亚
原文传递
约翰·弥尔顿的第8首十四行诗与诗歌的力量
10
作者 斯蒂芬·B.多布兰斯基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3年第2期97-110,共14页
1642年秋天,英国深陷内战中,国王的军队正准备对伦敦发动进攻。对于即将到来的军事冲突,约翰·弥尔顿赋诗一首,并将诗钉在自家门上,以此表明他对语言的力量抱有的信念。本文考察弥尔顿的诗歌与其切身环境的关系,并讨论诗人对诗歌话... 1642年秋天,英国深陷内战中,国王的军队正准备对伦敦发动进攻。对于即将到来的军事冲突,约翰·弥尔顿赋诗一首,并将诗钉在自家门上,以此表明他对语言的力量抱有的信念。本文考察弥尔顿的诗歌与其切身环境的关系,并讨论诗人对诗歌话语、民族语言,以及对正义表达克服巨大困难的保护能力的坚定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弥尔顿 十四行诗 诗歌 英国内战 民族语言
下载PDF
论莎士比亚的第29首十四行诗
11
作者 威廉·贝克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3年第2期135-146,共12页
莎士比亚的第29首十四行诗是笔者最喜爱的一首十四行诗。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及相关阐释来回答其中缘由。在对诗歌进行朗读之后,作者聚焦于其形式主义组成部分,包括节奏韵律、押韵方式、诗节划分等,提供一种转述方式,并指出诗中名词、动词... 莎士比亚的第29首十四行诗是笔者最喜爱的一首十四行诗。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及相关阐释来回答其中缘由。在对诗歌进行朗读之后,作者聚焦于其形式主义组成部分,包括节奏韵律、押韵方式、诗节划分等,提供一种转述方式,并指出诗中名词、动词、其他有趣的词在使用中产生的语词歧义等特征。接着作者审视了对这首十四行诗的多重阐释,包括对其明显的宗教涵义的讨论,并简要地探讨此诗对后世和读者产生的影响。作者认为,这些分析视角可用于对莎士比亚其他十四行诗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形式主义 细读 歧义
下载PDF
真诚还是伪装?——莎士比亚对十四行诗传统的反讽式改写
12
作者 徐梓贤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3年第2期124-136,共13页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往往被视为英国十四行诗传统的集大成之作,但结尾叙事诗《情女怨》尽管在诗集结构中地位显要,却长期受到学界的冷落甚至质疑。通过细读16世纪90年代一组近期被归入“迪莉娅结构”传统的十四行诗诗集,可区分出维持...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往往被视为英国十四行诗传统的集大成之作,但结尾叙事诗《情女怨》尽管在诗集结构中地位显要,却长期受到学界的冷落甚至质疑。通过细读16世纪90年代一组近期被归入“迪莉娅结构”传统的十四行诗诗集,可区分出维持、和解、反讽等三种诗集结尾模式。莎士比亚的诗集不仅在形式上可视为继承了迪莉娅结构,而且很可能和反讽的结尾模式形成了对话,这要求把结尾叙事诗把握为从整体上理解莎士比亚诗集的重要关节。借助对《情女怨》中一系列元文本意象的分析,可证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和结尾叙事诗之间建立了丰富的互文指涉,进而发展了传统的反讽模式。此外,诗集中对文类传统修辞的戏仿和不可靠的叙述者也可佐证诗集蕴含彼此冲突的多声音视角,进而以一种隐秘的反讽形式改写了十四行诗传统。这一结构性考察为重审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真诚与伪装问题提供了新的角度,有助于说明十四行诗的抒情主人公体现出特定的自觉性和反思性。最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文类上的原创性需要接受精细的语境化。考察伊丽莎白时期十四行诗文类的文化和政治意味——例如爱情话语作为政治欲望的讽喻性表达——可知,莎士比亚的诗集可被视为对十四行诗传统所植根的社会不平等秩序作出的伪装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情女怨》 反讽
下载PDF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新解:一种双性恋视角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昌邑 区林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4-98,共5页
莎翁十四行诗蕴含着丰厚的双性恋底蕴,也是莎翁人生的映射,表征了莎士比亚对双性恋的认同和接受,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对双性恋的赞誉、依恋和矛盾的心态。传统的莎翁批评为了维护大师的声誉,追随主流文化导向和其道德标准,倾向于非此即彼... 莎翁十四行诗蕴含着丰厚的双性恋底蕴,也是莎翁人生的映射,表征了莎士比亚对双性恋的认同和接受,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对双性恋的赞誉、依恋和矛盾的心态。传统的莎翁批评为了维护大师的声誉,追随主流文化导向和其道德标准,倾向于非此即彼的价值判断,而双性恋现象艰难的社会认可也导致了偏颇的评介,但是莎翁作品蕴含着双性恋内涵并不是在莎翁脸上抹黑,而是其重要的主题和底蕴,这样的解读有助于在多元视野中更客观地解读莎士比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双性恋 同性恋
下载PDF
文本类型理论视角下的诗歌翻译——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二十九首中译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施艳 《现代语文》 2019年第2期111-116,共6页
莎士比亚的诗歌创作以十四行诗而著称于世。他的十四行诗传入中国以来,不同时期的翻译家都对其进行了中文翻译,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译本。从文本类型理论这一视角出发,以Sonnet29为个案,选取梁宗岱、辜正坤、曹明伦三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 莎士比亚的诗歌创作以十四行诗而著称于世。他的十四行诗传入中国以来,不同时期的翻译家都对其进行了中文翻译,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译本。从文本类型理论这一视角出发,以Sonnet29为个案,选取梁宗岱、辜正坤、曹明伦三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三者的翻译都采用了"以诗译诗"的文本形式,再现了原作的美学内容,忠实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态度。由此看出,文本类型理论不仅对诗歌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而且对不同译本间的比较也具有实践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sonnet 29 文本类型理论 中译
下载PDF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试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耿庆华 韩玉强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127-128,共2页
在整个英国十四行诗乃至世界十四行诗的创作中,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一座高峰,而其第18首堪称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或者说英国十四行诗的标本。莎士比亚通过对诗歌艺术力量的赞颂,既达到了高度赞美爱友的目的,又表现了对自己诗歌艺术的信... 在整个英国十四行诗乃至世界十四行诗的创作中,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一座高峰,而其第18首堪称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或者说英国十四行诗的标本。莎士比亚通过对诗歌艺术力量的赞颂,既达到了高度赞美爱友的目的,又表现了对自己诗歌艺术的信心,极大地扩充了其作品的内涵:人与自然相比,自然是伟大的,自然会销蚀人的美丽,然而人的智慧却更伟大,智慧的结晶——文学(诗歌),可以超越自然,超越时空而达到永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第十八首
下载PDF
与莎士比亚的际遇:十四行诗的教学志
16
作者 邱锦荣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2年第1期125-137,共13页
本文介绍在中文语境的课堂上如何带领大学生克服文化鸿沟,与莎翁建立有意义且个人化的关系。课堂以莎翁的商籁(十四行诗)诗串为学习英文的范例,课程设计模拟工作坊的形式,注重精读、跟读、商籁的格律分析与写作操练,以及协力编辑商籁日... 本文介绍在中文语境的课堂上如何带领大学生克服文化鸿沟,与莎翁建立有意义且个人化的关系。课堂以莎翁的商籁(十四行诗)诗串为学习英文的范例,课程设计模拟工作坊的形式,注重精读、跟读、商籁的格律分析与写作操练,以及协力编辑商籁日志。工作坊类似艺文沙龙的对谈交流,可以激发参与者分享观点和经验,逐渐内化商籁成为个人的语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商籁诗串/诗集 教学
下载PDF
基于Sonnet的射频通信用超宽带滤波器的矩量法仿真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国泰 陈兵 王子玮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6-189,212,共5页
提出一种射频通信用超宽带滤波器结构,并详细介绍基于矩量法的电磁场仿真软件的设计过程。给出了滤波器结构以及理论模型;介绍了建立仿真模型的方法,以及在仿真中的注意事项;利用软件对模型进行矩量法仿真设计,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 提出一种射频通信用超宽带滤波器结构,并详细介绍基于矩量法的电磁场仿真软件的设计过程。给出了滤波器结构以及理论模型;介绍了建立仿真模型的方法,以及在仿真中的注意事项;利用软件对模型进行矩量法仿真设计,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及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 滤波器 sonnet 矩量法电磁仿真
下载PDF
浅析莎士比亚第18首十四行诗(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江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35-36,共2页
Shakespeare’s Sonnet 18 is probably the most famous of his sonnets,which impresses the readers with its profound topic and rich images. Through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its topic and the techniques to d... Shakespeare’s Sonnet 18 is probably the most famous of his sonnets,which impresses the readers with its profound topic and rich images. Through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its topic and the techniques to develop,we can find out the reason why it is a great 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KESPEARE sonnet 18 TOPIC TECHNIQUES
下载PDF
语用等效视角下十四行诗汉译新探——以Sonnet 106词译为例
19
作者 王涛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3期143-145,150,共4页
十四行诗是西方文学的经典,其卷帙浩繁的汉译本中不乏佳作。然而,"诗乃翻译中失去的东西",由标记价值的流失,译作远未能与原作等效。该文以莎士比亚Sonnet 106为例,在语用标记价值理论指导下探析了英诗汉译过程中标记价值的流... 十四行诗是西方文学的经典,其卷帙浩繁的汉译本中不乏佳作。然而,"诗乃翻译中失去的东西",由标记价值的流失,译作远未能与原作等效。该文以莎士比亚Sonnet 106为例,在语用标记价值理论指导下探析了英诗汉译过程中标记价值的流失;研究了中国词与十四行诗在东西方读者认知中各自的标记价值;在语用等效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十四行诗与中国格律诗词的互通诗学机理。该文借由译诗研究从微观上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翻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诗 sonnet 106 标记价值 等效
下载PDF
罗伯特·弗罗斯特传统十四行诗研究
20
作者 徐新辉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51-55,共5页
弗罗斯特的传统十四行诗,主要继承了意大利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和英国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的传统。本文重点分析弗罗斯特两首典型的传统十四行诗《相逢又分离》和《最佳速率》,揭示弗罗斯特十四行诗继承传统又超越前人,融现代于传统的诗... 弗罗斯特的传统十四行诗,主要继承了意大利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和英国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的传统。本文重点分析弗罗斯特两首典型的传统十四行诗《相逢又分离》和《最佳速率》,揭示弗罗斯特十四行诗继承传统又超越前人,融现代于传统的诗歌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罗斯特 十四行诗 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