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财政压力引起的制度变迁——明治维新的另一种诠释 被引量:10
1
作者 车维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2-79,共8页
"财政压力说"是研究明治维新的新制度经济学的框架。从扭转财政危机、维持国家义理性这一点上看,明治维新是此前的"天保改革"等社会改革的继续。明治政府改革的制度安排,是统治利益集团、中上层士族利益集团和农民... "财政压力说"是研究明治维新的新制度经济学的框架。从扭转财政危机、维持国家义理性这一点上看,明治维新是此前的"天保改革"等社会改革的继续。明治政府改革的制度安排,是统治利益集团、中上层士族利益集团和农民利益集团以及在旧体制外成长中的新兴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均衡。明治政府改革的路径选择是:"甩包袱",消除"分利集团";通过中性制度安排,缓解财政危机;进行制度供给,在体制外培植新兴利益集团。改革成功的标志是:财政状况根本好转;新兴利益集团成长起来,以纳税支持国家统治;实行宪政,统治利益集团与新兴利益集团结成联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治维新 “财政压力说” 利益集团 中性制度
原文传递
日本足球“明治维新”历程、特征及启示 被引量:8
2
作者 乔媛媛 汤夏 +1 位作者 蒋宁 王晓晨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3-47,共5页
日本足球自19世纪70年代始至今的筚路蓝缕、奋发图强过程被称为其足球史上的"明治维新"。日本历经足球"明治维新"的完美蜕变而成为足球强国,并一跃成为亚洲足球的表征而影响着世界足坛。本文基于历史演进的视角梳... 日本足球自19世纪70年代始至今的筚路蓝缕、奋发图强过程被称为其足球史上的"明治维新"。日本历经足球"明治维新"的完美蜕变而成为足球强国,并一跃成为亚洲足球的表征而影响着世界足坛。本文基于历史演进的视角梳理了日本足球"明治维新"的发展历程,在历时维度大致将其分为萌芽、奋起、徘徊、重生和鼎盛5个时期。并重点就日本足球在"明治维新"过程中表现出的特征进行剖析,归纳了日本足球"明治维新"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在文化层面重视与民族文化相融合;在制度层面重视俱乐部的改革与创新;在人才层面重视青训系统开拓和校园足球发展。最后阐述了日本足球的"明治维新"对我国足球发展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足球 明治维新 特征 启示
下载PDF
日本的教育与近代化 被引量:7
3
作者 薛进文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0,共10页
德川幕府奖励办学,客观上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创造了条件,为日本近代化培养了人才。明治维新开始的日本近代化进程,教育改革是诸项改革中的关键一环,制定新的教育政策,确立近代学制,实现了日本近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教育... 德川幕府奖励办学,客观上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创造了条件,为日本近代化培养了人才。明治维新开始的日本近代化进程,教育改革是诸项改革中的关键一环,制定新的教育政策,确立近代学制,实现了日本近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教育敕语》为标志确立的军国主义教育体制,是近代日本教育的致命痈疽,它使日本教育的近代化进程延长了近半个世纪,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战后三次教育改革对日本的重新崛起和实现现代化同样起到重要作用。从教育在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可以得到的启示是:落后国家要完成追赶型经济发展战略,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教育先行。要提高生产力水平,就必须开发人的能力资源,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明治维新 教育 近代化 《教育敕语》
原文传递
中国和日本近代化改革的比较考察──以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为中心 被引量:5
4
作者 田正平 良小朋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6期5-10,共6页
中日近代化改革是对后发型国家近代化道路进行比较研究的一个富于典型意义的课题。本文以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为中心,围绕着改革的背景与目标、西方近代思想的导人及其特征、近代教育的创立及其指导思想等三个方面,对起步阶段的中日近... 中日近代化改革是对后发型国家近代化道路进行比较研究的一个富于典型意义的课题。本文以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为中心,围绕着改革的背景与目标、西方近代思想的导人及其特征、近代教育的创立及其指导思想等三个方面,对起步阶段的中日近代化改革作了宏观性的比较考察,主要试图揭示两国近代化改革的不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变法 明治维新 中日近代教育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清末维新派的明治维新论及其对日本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岳兵 《日本问题研究》 2017年第4期36-41,共6页
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的明治维新论,虽然各有特征,但是也有其共同的理念,他们都将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动力归结为豪杰之士的英雄气概这种精神因素,并强调养成这些因素之土壤无不与汉学有关。而且他们看到的多是中日文... 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的明治维新论,虽然各有特征,但是也有其共同的理念,他们都将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动力归结为豪杰之士的英雄气概这种精神因素,并强调养成这些因素之土壤无不与汉学有关。而且他们看到的多是中日文化相同的方面,尤其是中国优越于日本的方面,因此对于效法、学习日本的制度、语言都充满自信。这种"异中求同"的思维偏向阻碍了对日本文化的深入研究,也造成了在效法日本过程中出现了"拟之也弥似,而去之也弥远"的现象。今天的日本研究,应该仍然重视"同中求异",做到"诚求而善学",才能真正提升日本研究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维新派 明治维新 异中求同 同中求畀
下载PDF
传统文化、明治维新与日本现代化的再思考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心浩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3-16,共4页
由明治维新启动的日本现代化道路 ,一方面适应全球的经济竞争与发展 ,一方面又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特性 。
关键词 明治维新 独特性 "智障"
下载PDF
东亚变局视域下日本吞并琉球国的再审视 被引量:4
7
作者 宋成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2-132,共11页
19世纪前半期,欧美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资本主义市场,对华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冲击传统的东亚封贡体制,另建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造成东亚国际格局进一步分化与演变。外压激活日本,倒幕维新运动兴起。明治政府推行... 19世纪前半期,欧美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资本主义市场,对华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冲击传统的东亚封贡体制,另建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造成东亚国际格局进一步分化与演变。外压激活日本,倒幕维新运动兴起。明治政府推行富国强兵的近代化方针,脱亚入欧,挑战东亚封贡体制。日本奉《万国公法》为圭臬,另有所求地与清政府签订《中日修好条规》,出兵台湾,剑指琉球。通过签订《中日北京专约》,日本窃取对琉球的专属权,又阻断琉球进贡,最终动用武力吞并琉球、置县冲绳,东亚的国际格局骤然变化。明治政府倚重美国,对清政府实施欺诈外交,巩固占据琉球的既成事实,迈出打造殖民帝国的第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东亚 国际格局 明治维新 日本吞并琉球
下载PDF
教育与日本现代化——日本正、反两方面教育改革经验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符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86-90,共5页
日本的经济成功追溯其内在因素———教育的成功。当今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 ,日本作为二战后崛起的经济大国 ,其作为取胜手段的教育改革 ,成为举世瞩目课题 ,被认为是效仿的榜样。文章从深层次剖析了日本教育改革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 日本的经济成功追溯其内在因素———教育的成功。当今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 ,日本作为二战后崛起的经济大国 ,其作为取胜手段的教育改革 ,成为举世瞩目课题 ,被认为是效仿的榜样。文章从深层次剖析了日本教育改革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以及成功与失败的教训 ,说明日本教育的“真相”与基本构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统制 教育效率性 教育改革 日本 现代化
下载PDF
福泽谕吉《劝学篇》首章与明治革命
9
作者 渡边浩 陆健欢(译)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以“天不造人上之人,亦不造人下之人”为开篇的福泽谕吉《劝学篇》首章(1872年)常被认为效仿美国十三州《独立宣言》,其内容在当时的日本颇具冲击性。然而,福泽所表达的是人(男性)生来没有差别,因为有无学问才有了贫富、贵贱之差,这与... 以“天不造人上之人,亦不造人下之人”为开篇的福泽谕吉《劝学篇》首章(1872年)常被认为效仿美国十三州《独立宣言》,其内容在当时的日本颇具冲击性。然而,福泽所表达的是人(男性)生来没有差别,因为有无学问才有了贫富、贵贱之差,这与《独立宣言》的主张截然不同。其阐述不如说是一种儒学思想,甚而言之,在当时实行科举制度的中国,这仅仅是一种社会现实。但在以身份、地位世袭制为基石的德川日本,这对政治、社会体制而言确是一种危险的理念。不仅如此,特别是在十八世纪以降,虽然日本广为学习儒学,但能够学习的大多数人实际乃是富贵阶层,“劝学”理念反过来成为了他们巩固地位的理论工具。然而同时,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使得有才能之人逐渐产生积怨与愤恨。所谓“明治维新”,其作为一场破坏世袭身份制度的革命,得以发生的一大原因,便是下级武士所不断积蓄的不满与愤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泽谕吉 劝学篇 明治维新 儒家思想 科举制度
原文传递
文明论视角下日本学界的明治维新研究
10
作者 赵晓靓 《日本学研究》 2024年第1期246-262,371,共18页
近年来,明治维新研究以“明治150周年”为契机蓬勃发展。本文在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明治维新研究三个发展阶段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21世纪以来日本学界以文明论为视角的明治维新研究新动态和新成果。本文认为,文明论既是研究视角... 近年来,明治维新研究以“明治150周年”为契机蓬勃发展。本文在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明治维新研究三个发展阶段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21世纪以来日本学界以文明论为视角的明治维新研究新动态和新成果。本文认为,文明论既是研究视角,也包含历史认识,对其研究成果进行批判性分析和总结,有助于充分理解明治维新的复杂性,同时也是东亚学界围绕明治史展开跨国学术对话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治维新 文明论视角 历史认识 学术对话
原文传递
《无名小卒》与《死而未死》——兼论司马辽太郎历史小说的创作态度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永良 《山东外语教学》 2003年第4期86-89,共4页
司马辽太郎的<无名小卒>与其历史小说<死而未死>第四章都是以井上馨暗杀事件为素材的.<无名小卒>作为一篇叙事散文,详细记述了作者搜集、整理有关历史人物的历史资料的整个过程,而这些资料在<死而未死>中均得... 司马辽太郎的<无名小卒>与其历史小说<死而未死>第四章都是以井上馨暗杀事件为素材的.<无名小卒>作为一篇叙事散文,详细记述了作者搜集、整理有关历史人物的历史资料的整个过程,而这些资料在<死而未死>中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反映.这说明司马辽太郎的历史小说是严格按照'博考文献,言必有据'的原则创作的,历史真实性是其基本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郁太郎 明治维新 井上馨暗杀事件 历史真实性 文学真实性
下载PDF
明治维新所见近代日本的国家意识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小白 周颂伦 《日本问题研究》 2018年第4期34-41,共8页
回顾明治维新研究史,先辈学者成果卓然,但也有言未尽意的遗憾。梳理既有研究,可以发现不同时代不同语境的影响在明治维新研究中有所体现,而"尊王攘夷"的本初含义却被低估。明治维新完成了"一君万民"国家的初建,强... 回顾明治维新研究史,先辈学者成果卓然,但也有言未尽意的遗憾。梳理既有研究,可以发现不同时代不同语境的影响在明治维新研究中有所体现,而"尊王攘夷"的本初含义却被低估。明治维新完成了"一君万民"国家的初建,强烈的国家意识在明治维新变革发生后百余年间一直发挥着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治维新 革命或改革 绝对主义 尊王攘夷 国家意识
下载PDF
明治维新前后日本民族独立意识的产生 被引量:3
13
作者 许晓光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5-115,共11页
明治维新前后,被迫打开国门的日本,感受到欧美列强压迫的社会各阶层,在民族危亡的抉择面前,由忧国意识产生了攘夷思潮。在这种思潮推动下,传统的"藩民"意识迅速转变为"国民"意识。人们对自己与外来民族的不同种属... 明治维新前后,被迫打开国门的日本,感受到欧美列强压迫的社会各阶层,在民族危亡的抉择面前,由忧国意识产生了攘夷思潮。在这种思潮推动下,传统的"藩民"意识迅速转变为"国民"意识。人们对自己与外来民族的不同种属产生了一种普遍的认同,这种认同导致了日本民族意识的觉醒。在排斥外来势力侵略和对抗欧美列强的共同意识支配下,萌生了对自己祖国的情感,从而逐渐形成了近代早期的民族独立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治维新 日本 民族独立意识
原文传递
中国与日本的现代化之路——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中心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义程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55-59,共5页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的社会变革。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分别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发端,几乎同时走上了探索现代化之路。日本通过维新改革成长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工业国家,中国却...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的社会变革。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分别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发端,几乎同时走上了探索现代化之路。日本通过维新改革成长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工业国家,中国却越来越被边缘化。中国奉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日本奉行“和魂洋才”、“脱亚入欧”的指导思想,是导致两国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现代化之路
下载PDF
明治前期日本产人参的输出动向及其出口产业的形成 被引量:3
15
作者 童德琴 《海洋史研究》 2015年第2期67-86,共20页
日本并非人参的原产地,但是人参作为一种常用且贵重的药材,在日本国内对其的需求一直存在。江户初期,为了避免进口人参以及其他药材而造成白银等贵金属外流的问题,幕府就开始了一系列栽培人参的尝试,企图实现用国产人参替代进口人参。... 日本并非人参的原产地,但是人参作为一种常用且贵重的药材,在日本国内对其的需求一直存在。江户初期,为了避免进口人参以及其他药材而造成白银等贵金属外流的问题,幕府就开始了一系列栽培人参的尝试,企图实现用国产人参替代进口人参。人参的栽培直到德川吉宗(1684~1751)时代末期取得成功,并在全国推广,被称为“御种人参”,成为日本产人参的起源。日本的人参栽培成功后,幕府采取了奖励栽培的政策,使得人参的生产扩大,不仅供日本国内使用,还通过当时的贸易机构“长崎会所”出口到中国。但是由于人参是特产物品,幕府对人参的栽培有着严格的控制,当时的出口数量还未达到大规模的程度。明治以后,由于幕府被废止,政府逐渐取消对人参生产、贩卖的限制,日本的人参生产开始急速扩大,而新政府采取的“殖产兴业”“直输出”等贸易振兴政策,也使得人参出口的渠道进一步拓宽。与此同时,中国作为传统的人参消费大国,本国市场上的人参供给量却持续下降,价格不断攀升,日本一跃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人参类药材的供应者。因而,中日人参贸易对当时双方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就先行研究来看,现有的涉及日本产人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参产业发展史问题上,对明治时期日本产人参出口的研究尚不够深入。战前朝鲜总督府编纂的《人参史》(今村鞆编《人参史》,朝鲜总督府,1935)是人参发展史研究的代表性论著之一。该书以人参为主题,收集了包含朝鲜、日本、美国等各国人参药材的生产、贸易资料,内容丰富,但对明治时期日本产人参的出口的叙述比较简单,缺乏详细、全面的分析。此外,《日本人参史》(日参连编《日本人参史》,日本人参贩卖农业协同组合连合,1968)对日本的人参种植起源、发展等问题进行了通史性整理,有部分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产业 出口产业 日本产 前期 农业协同组合 出口数量 原产地 发展史
下载PDF
现代化史观与世界史教学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金源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09年第6期18-23,共6页
作为当今史学界最为流行的史观之一,现代化史观强调以现代化为主线,对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进行诠释和重构。现代化史观认为,自1500年地理大发现以来,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从本质上而言。就是现代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全球推进过程,现... 作为当今史学界最为流行的史观之一,现代化史观强调以现代化为主线,对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进行诠释和重构。现代化史观认为,自1500年地理大发现以来,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从本质上而言。就是现代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全球推进过程,现代化主线贯穿于这一进程的始终。在当前世界史教学中。深入贯彻现代化史观,从现代化视角去解读重大历史事件,有助于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去客观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深刻把握历史发展的宏观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历史观 世界史教学 英法革命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殖民主义
原文传递
试论明治维新的思想条件 被引量:3
17
作者 郝秉键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9-103,共15页
从思想方面考量,明治维新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日本在江户时代已基本实现了思想的突破,初步完成能够指导现代化的"意识形态配置",即摒弃"华夷"之见,推倒"过时"的偶像,把学习的对象转向西方;跳出以朱子学为... 从思想方面考量,明治维新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日本在江户时代已基本实现了思想的突破,初步完成能够指导现代化的"意识形态配置",即摒弃"华夷"之见,推倒"过时"的偶像,把学习的对象转向西方;跳出以朱子学为主导的儒学知识圈子,走上探求西学之路,培育出一批具有现代化意识和世界眼光的领导者、先觉者;逐步冲破闭关锁国思想藩篱,克服盲目排外意识,顺势走向开国通商之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治维新 朱子学 华夷观 锁国观 现代化
原文传递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近代国家转型的契约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轩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7-119,159,共14页
在明治维新过程中,幕府、天皇、公家、诸侯大名及武士等政治权力主体,经历了以江户为中心的公议政治探索和以京都为中心的公武合体运动,通过明治新政权构建中的政治协商和中央集权体制构建中的契约行动,最终以较短时间、较小震荡和较大... 在明治维新过程中,幕府、天皇、公家、诸侯大名及武士等政治权力主体,经历了以江户为中心的公议政治探索和以京都为中心的公武合体运动,通过明治新政权构建中的政治协商和中央集权体制构建中的契约行动,最终以较短时间、较小震荡和较大变革实现了日本的近代国家转型。明治维新之所以能够实现契约性转型,其制度前提在于幕藩体制下的分权性组织结构;现实动因在于主要政治权力主体变动过程中对契约关系的遵守,特别是德川庆喜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主动退出;社会基础在于日本社会各界对富国强兵等转型目标的广泛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史 明治维新 公议政治 国家转型 契约 幕藩体制
原文传递
中医药文化在日本传播认同的影响要素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阳阳 张其成 梁秋语 《中医药导报》 2022年第6期5-8,共4页
通过整理中医药文化在日本传播认同的相关文献,从日本历史发展史和中国传统文化与日本认同中医药文化之间的关联性出发,梳理日本对中医药文化认同的历史,剖析影响日本认同中医药文化的要素。认为日本的外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日本... 通过整理中医药文化在日本传播认同的相关文献,从日本历史发展史和中国传统文化与日本认同中医药文化之间的关联性出发,梳理日本对中医药文化认同的历史,剖析影响日本认同中医药文化的要素。认为日本的外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日本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催化了日本本土医学的发展;“渡来人”及包括朝鲜半岛在内的东北亚的媒介作用为日本的中医药文化认同提供了前提条件;佛教、儒学、明治维新等影响贯穿日本的中医药文化认同历程。研究以中医药文化在日本的传播认同为主线,纵向分析了日本认同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因素,进而剖析中医药文化在东亚汉文化圈国家传播认同的主要影响要素,为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国际认同提供学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日本 文化传播 文化认同 外交政策 “渡来人” 朝鲜半岛 明治维新
下载PDF
明治时代日本人的世界历史观念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雅军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8-34,共7页
世界历史观念不仅与民族文化反省密切相连,更直接影响着该国民的自我定位及前瞻未来的方向与行动力.明治时代,日本人的世界历史观念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一是以"万国史为世界史";二是"以欧洲史为世界史";三是通过&... 世界历史观念不仅与民族文化反省密切相连,更直接影响着该国民的自我定位及前瞻未来的方向与行动力.明治时代,日本人的世界历史观念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一是以"万国史为世界史";二是"以欧洲史为世界史";三是通过"东洋史的构建",赋予世界历史观念新的内涵.在前两个阶段中,日本人侧重民族文化反省及进取精神;后一阶段则表明日本企图在亚洲及世界国际关系格局中为自己重新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治时代 日本人 世界历史观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