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头的象征和隐喻新解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景河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2002年第4期48-51,共4页
《红楼梦》之因由,无非是大荒山下一块娲皇所炼剩石脱胎为贾宝玉而演绎的陈迹故事。石头的入世有无象征和隐喻,历来说法不一。实质是,石头入世象征满洲贵族入关统治中国,隐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不严格自律,难以逃脱逐渐衰微的历史命... 《红楼梦》之因由,无非是大荒山下一块娲皇所炼剩石脱胎为贾宝玉而演绎的陈迹故事。石头的入世有无象征和隐喻,历来说法不一。实质是,石头入世象征满洲贵族入关统治中国,隐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不严格自律,难以逃脱逐渐衰微的历史命运,从而给《红楼梦》的主题、立意、结构、艺术特征、人物形象等一系列问题带来新思考。同时,运用基因遗传学说,对曹雪芹“关东情结”和“原型”意象的由来,进行了新的探索,极具探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头 象征 隐喻 《红楼梦》 萨满文化 基因误存 曹雪芹 "关东情结" "厚型"意象
下载PDF
《红楼梦》中的悲与美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玉宝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95-101,共7页
《红楼梦》是从曹雪芹死亡意识中生长出来的文本。他把自魏晋以来中国诗人的生命虚无感推至极限。贾宝玉是典型的诗人 ,也是生命中的沉思者 ,他执著于一种唯美主义的生命态度 ,以美抗拒时间的流逝 ,填补生命的空虚 ,美是其居世的唯一意... 《红楼梦》是从曹雪芹死亡意识中生长出来的文本。他把自魏晋以来中国诗人的生命虚无感推至极限。贾宝玉是典型的诗人 ,也是生命中的沉思者 ,他执著于一种唯美主义的生命态度 ,以美抗拒时间的流逝 ,填补生命的空虚 ,美是其居世的唯一意义 ,一旦识破美的虚幻与瞬间性 ,他必然走出这个劫难的世界 ,重新回到冷漠无情的自然永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悲剧意识 唯美主义 生命态度 文学评论 小说 曹雪芹
下载PDF
从接受美学理论看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以《红楼梦》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汤道兵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57-61,共5页
文学语言的主要特征在于其模糊性,模糊语言是构成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和审美功能的主要方面。文章从接受美学角度探讨了文学作品的模糊性翻译的审美再现。模糊语言是文学的精华所在,翻译中不应该消除语言的模糊性,如果硬将其译作精确语言,... 文学语言的主要特征在于其模糊性,模糊语言是构成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和审美功能的主要方面。文章从接受美学角度探讨了文学作品的模糊性翻译的审美再现。模糊语言是文学的精华所在,翻译中不应该消除语言的模糊性,如果硬将其译作精确语言,原文的艺术神韵将会消失殆尽。所以,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文学的内涵,对于原语中的模糊语言,笔者认为还是以"模糊对模糊"更为妥当。这样的译文才能满足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从而使译文读者能与原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模糊语言翻译 《红楼梦》
下载PDF
李纨形象艺术性新探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跃飞 《黄山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红楼梦》在塑造李纨形象过程中,妙用艺术技法,主要为:根据人物性格及情节发展的需要,不断地调整结构方式,层次鲜明地展示其性格发展的一贯性与阶段性,并重点写出其性格发展阶段中的特殊性,避免了人物形象的雷同感;通过类比、对比等方... 《红楼梦》在塑造李纨形象过程中,妙用艺术技法,主要为:根据人物性格及情节发展的需要,不断地调整结构方式,层次鲜明地展示其性格发展的一贯性与阶段性,并重点写出其性格发展阶段中的特殊性,避免了人物形象的雷同感;通过类比、对比等方式编织故事情节,使其性格的多面性得以充分体现;提炼人物个性化语言,营造语言环境,使其适时准确地说出该说的话;处理好“写形”与“传神”的关系,准确而明了地描摹出其内心深层次的复杂情感,使人物形象的完整性、丰富性、真实性得以凸现。由此出色地塑造了这一集节妇、才女、仁嫂于一体的崭新艺术典型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李纨 典型形象 艺术性
下载PDF
试论《红楼梦》中嬷嬷的形象及其审美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利玲 张丽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10-114,共5页
红楼人物历来就是读者和评论家们关注的对象,但对小说中的嬷嬷们,研究者却较少涉猎。在《红楼梦》的女性世界中,嬷嬷是一个别有意义的群体,她们地位特殊,阅历丰富,精于算计,惟利是命,其审美价值在于她们的形象既揭示了这类人物独特的生... 红楼人物历来就是读者和评论家们关注的对象,但对小说中的嬷嬷们,研究者却较少涉猎。在《红楼梦》的女性世界中,嬷嬷是一个别有意义的群体,她们地位特殊,阅历丰富,精于算计,惟利是命,其审美价值在于她们的形象既揭示了这类人物独特的生命内涵,丰富了我国古代小说人物宝库,又是全书展开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艺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嬷嬷形象 审美价值
下载PDF
试析空间叙事隐喻的价值信息——以《红楼梦》和《鲁滨孙飘流记》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殷定芳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4-37,共4页
小说作为一种叙事艺术不仅是时间艺术也是空间艺术,文学作品是对空间的表述和再现,同样隐喻了权力关系之间复杂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纠缠。通过对中国名著《红楼梦》和英国小说《鲁滨孙飘流记》的重新解读,可以分析和探究它们的空间叙... 小说作为一种叙事艺术不仅是时间艺术也是空间艺术,文学作品是对空间的表述和再现,同样隐喻了权力关系之间复杂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纠缠。通过对中国名著《红楼梦》和英国小说《鲁滨孙飘流记》的重新解读,可以分析和探究它们的空间叙事隐喻的价值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 隐喻的价值信息 《红楼梦》 《鲁滨孙飘流记》
下载PDF
骄横而不奸恶 大俗而见谐趣——论《红楼梦》中的薛蟠形象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子俊 《甘肃高师学报》 2004年第6期44-47,共4页
人物创造 ,是《红楼梦》创作成就的主要标志。作者笔下的几百个人物形象 ,至少有几十、乃至上百个人物性格鲜明 ,栩栩如生 ,是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形象。其中大部分为女性。男性人物除贾宝玉外 ,大多花笔墨较少 ,然亦不乏成功的典型... 人物创造 ,是《红楼梦》创作成就的主要标志。作者笔下的几百个人物形象 ,至少有几十、乃至上百个人物性格鲜明 ,栩栩如生 ,是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形象。其中大部分为女性。男性人物除贾宝玉外 ,大多花笔墨较少 ,然亦不乏成功的典型形象 ,而薛蟠即是其中之一。但历来论者甚少 ,似乎对其不屑一顾。其实 ,笔者认为 ,此人也是曹雪芹精心设计、细致刻画 ,塑造最为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 ,是书中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现实丑与艺术美高度统一的艺术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薛蟠形象 创作成就 谐趣 人物创造 人物形象 曹雪芹 共性与个性 笔墨 艺术形象
下载PDF
论《红楼梦》中梦境在人物性格刻画方面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梁本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3-24,31,共3页
梦境描写在《红楼梦》中人物性格刻画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梦境描写能够发掘人物心理 ,揭示人物性格中隐性的一面 ;梦境描写使模糊状态的性格更加清晰化 ,使现实生活中已显现的性格特点得以强化 ;梦境描写可以更深层次地审视和评价人物思... 梦境描写在《红楼梦》中人物性格刻画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梦境描写能够发掘人物心理 ,揭示人物性格中隐性的一面 ;梦境描写使模糊状态的性格更加清晰化 ,使现实生活中已显现的性格特点得以强化 ;梦境描写可以更深层次地审视和评价人物思想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梦境 人物性格 古典小说 贾宝玉 林黛玉
下载PDF
《红楼梦》与张爱玲小说肖像描写语言比较研究
9
作者 曹芝兵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48-51,共4页
曹雪芹和张爱玲都对小说中人物肖像描写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一方面,他们巧用工笔、对比手法及人物视角勾描人物肖像,彰显出人物肖像描写语言之同;另一方面,张爱玲又淡化主观评价,灵活运用意象,从而凸现出自己在肖像描写语言方面的独特构... 曹雪芹和张爱玲都对小说中人物肖像描写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一方面,他们巧用工笔、对比手法及人物视角勾描人物肖像,彰显出人物肖像描写语言之同;另一方面,张爱玲又淡化主观评价,灵活运用意象,从而凸现出自己在肖像描写语言方面的独特构思与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张爱玲小说 肖像描写 比较
下载PDF
《红楼梦》与张爱玲小说叙事语言风格比较
10
作者 曹芝兵 《皖西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14-117,共4页
《红楼梦》和张爱玲小说将高雅的书面语和通俗的口语运用到小说叙事中,表现出通俗本色、浅近形象和雅俗相谐、亦雅亦俗的语言风格,但无形之中二者又呈现出"中国化"与"中西合璧"的叙事语言风格之差异,彰显出张爱玲... 《红楼梦》和张爱玲小说将高雅的书面语和通俗的口语运用到小说叙事中,表现出通俗本色、浅近形象和雅俗相谐、亦雅亦俗的语言风格,但无形之中二者又呈现出"中国化"与"中西合璧"的叙事语言风格之差异,彰显出张爱玲对《红楼梦》叙事语言继承中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张爱玲小说 风格 比较
下载PDF
《红楼梦》喜剧色彩粗理
11
作者 杨林昕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54-55,共2页
《红楼梦》整体属于悲剧性质的文学巨著 ,而其中充满着幽默、讽刺和滑稽的喜剧色彩 ,为作品增色不少。
关键词 红楼梦 喜剧色彩 艺术统一
下载PDF
晴雯的重要与重要的晴雯
12
作者 钮中跃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94-96,共3页
晴雯的重要,是指在曹雪芹和贾宝玉的眼中心里,晴雯心灵手巧,冰清玉洁,花神般的神圣。重要的晴雯,是说围绕晴雯所作的着笔用色,在小说结构和故事情节的安排走势上,有效地发挥了起承转合,推陈出新的地位与作用。
关键词 红楼梦 晴雯 重要
下载PDF
对《红楼梦》和《金瓶梅》中情与性的解读
13
作者 杨庆黎 《安康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67-69,共3页
《红楼梦》和《金瓶梅》皆为中国古典名著中写"情"和"性"的典范之作。但是,这两部著作所写的"情"和"性"是有本质区别的,其区别在于:"纯情"和"滥淫"。
关键词 《红楼梦》 《金瓶梅》 情与性 纯情和滥淫
下载PDF
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析《红楼梦》凤姐的判词
14
作者 王俊德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22-25,40,共5页
“一从”的意义,应该是凤姐对贾母与王夫人的顺从或对上的顺从。这一特征在整部《红楼梦》中几乎无处不在。“二令”的意义,当然是指凤姐对下的使令。与第一点一样,这一点也几乎贯穿了整部小说。“三人木”的意义其实极为清晰,人木合一... “一从”的意义,应该是凤姐对贾母与王夫人的顺从或对上的顺从。这一特征在整部《红楼梦》中几乎无处不在。“二令”的意义,当然是指凤姐对下的使令。与第一点一样,这一点也几乎贯穿了整部小说。“三人木”的意义其实极为清晰,人木合一,休也。不过这里的休并不是凤姐被贾琏休弃,前已论及,贾琏根本没有休妻的必要。“休”乃是万事皆休的意思。与休妻没有半点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凤姐 一从 二令 三人木
下载PDF
明清长篇家族小说及其叙事模式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建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31,共7页
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样态模塑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叙事视角。中国社会以家族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社会结构,是中国文学特别是明清家庭家族类小说戏曲创作形成的历史基础。宋元时期的家庭戏对明代家族小说具有很大影响。明代家族小... 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样态模塑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叙事视角。中国社会以家族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社会结构,是中国文学特别是明清家庭家族类小说戏曲创作形成的历史基础。宋元时期的家庭戏对明代家族小说具有很大影响。明代家族小说的开山之作是被笼统称为"世情小说"的《金瓶梅》,以西门一家而及天下,以家庭交际圈来展现社会人生,呈现出家庭—社会半网络式叙事模式。《红楼梦》比《金瓶梅》有所发展,成为家族—社会立体网络式叙事模式的典范之作。《林兰香》、《醒世姻缘传》、《歧路灯》亦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以家族兴衰或衰兴反映社会人生。明清家族小说不是特意寻找一种网状结构来超越线性结构,而是这种叙事结构与中国社会结构、人们的交际方式相一致,与小说内容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家族小说 叙事模式 《金瓶梅》 《红楼梦》 明代 清代 文学研究
下载PDF
从审美效果看文学对话语言翻译——浅析《红楼梦》译本的人物语言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伟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62-67,共6页
文学是社会审美的反映 ,文学语言是艺术的语言。在翻译文学作品的时候要注意原文本的语言之美 ,注意在特定语境下的语义内涵和修辞效果。
关键词 红楼梦 对话语言 美学效果 翻译
下载PDF
《红楼梦》“木石”考论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洪 《文学与文化》 2016年第3期24-35,共12页
"木石"一词在《红楼梦》中有点题的功能,意蕴深厚。其词源意义则含有士大夫相对于统治者的疏离姿态。而雍正皇帝在一部颁行天下的《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之中,大量使用"非木石"一语,形成十分鲜明的文本特征。考虑... "木石"一词在《红楼梦》中有点题的功能,意蕴深厚。其词源意义则含有士大夫相对于统治者的疏离姿态。而雍正皇帝在一部颁行天下的《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之中,大量使用"非木石"一语,形成十分鲜明的文本特征。考虑到曹家与雍正皇帝的刻骨怨怼,小说中这一词语以及相关意象,不无"违碍"之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石 红楼梦 雍正 谕旨 违碍
下载PDF
从翻译伦理分析《红楼梦》两个英译本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姣 陈可培 《中州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78-80,共3页
翻译研究从规范走向描写后,更多地强调译者的主体地位,主张翻译方法以及翻译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因此,回归到对翻译伦理问题的讨论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从翻译伦理这一角度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翻译伦理的四种伦理模式... 翻译研究从规范走向描写后,更多地强调译者的主体地位,主张翻译方法以及翻译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因此,回归到对翻译伦理问题的讨论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从翻译伦理这一角度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翻译伦理的四种伦理模式在《红楼梦》英译本中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霍译 杨译 翻译伦理
下载PDF
文学经典《红楼梦》的文本演变与历时性传播 被引量:6
19
作者 钟高翔 杨光宗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04-108,共5页
《红楼梦》成为文学经典常青树,离不开不断改进和创新的传播技术的促进,尤其大众传媒使《红楼梦》的传播和扩散达到空前的高度。探索《红楼梦》的文本演变和传播规律,对当代传媒如何使现存的文学经典焕发新的生命力、树立新的经典,具有... 《红楼梦》成为文学经典常青树,离不开不断改进和创新的传播技术的促进,尤其大众传媒使《红楼梦》的传播和扩散达到空前的高度。探索《红楼梦》的文本演变和传播规律,对当代传媒如何使现存的文学经典焕发新的生命力、树立新的经典,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文学经典 历时性传播
下载PDF
从《红楼梦》英译本看委婉语的可译性及其实现手段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鹏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24-26,共3页
通过对杨宪益、戴乃迭译《红楼梦》中的委婉语的研究来探讨汉语委婉语的可译性及翻译技巧。汉语委婉语英译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译成英语中对应的委婉语 ,2、直接译出核心意思 ,3、省略 ,4、译出字面意义 ,5。
关键词 委婉语 翻译 《红楼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