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朱熹叶音本意考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晓南 舟人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共6页
我们在论证朱熹叶音不是乱改字音以叶古韵的基础上 ,进一步考证宋人及朱熹叶音主旨在于说明押韵 ,不在改音。其所注“叶某音”本意是从字之多音中选定一音以使韵谐 。
关键词 朱熹 叶音 汉语语音 韵字
下载PDF
《诗经》“颂”诗名义考原 被引量:6
2
作者 周延良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52-57,共6页
"颂"是《诗经》中的体式,古今无异议,也属于学术常识。但如果追究这一体式的本原是怎样的?却很少有人知道。可以《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为切入点,建立文化哲学的认识基础,对"颂"... "颂"是《诗经》中的体式,古今无异议,也属于学术常识。但如果追究这一体式的本原是怎样的?却很少有人知道。可以《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为切入点,建立文化哲学的认识基础,对"颂"作为体式形成的文化本原作具体而深入的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考原
下载PDF
《诗经》与两周金文韵文押韵方式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罗江文 余飞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共4页
一般来说,诗歌与散文的押韵方式应该不同,但《诗经》与两周金文的押韵方式却极为相似,无论是从韵在句中的位置,或是从韵在一章中的位置,以及一章多韵来看,都大致相同。它们共同表现为韵式多种多样、用韵自由灵活,反映出了先秦时... 一般来说,诗歌与散文的押韵方式应该不同,但《诗经》与两周金文的押韵方式却极为相似,无论是从韵在句中的位置,或是从韵在一章中的位置,以及一章多韵来看,都大致相同。它们共同表现为韵式多种多样、用韵自由灵活,反映出了先秦时期诗文作品用韵的一般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押韵 金文 相同 用韵 位置 诗经 情况 先秦时期 诗文 作品
下载PDF
《诗经》虚词“式”辨释 被引量:2
4
作者 方有国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8-81,共4页
结合句法关系、词义来源、古注和诗意看,《诗经》虚词“式”应是由动词转化来的跟“以”“用”功能相当的介词,有4种用法和意义。汉唐人解“式”为“用”基本正确。
关键词 诗经 介词 引申 句法关系 变文同义
下载PDF
《诗经》互文疏证 被引量:1
5
作者 姚莉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60-65,共6页
《诗经》共有互文76例,其中诗句互文2例,章内互文23例,章间互文51例,本文一一疏证,为之表出。
关键词 诗经 互文 疏证
下载PDF
《诗·七月》“于耜,于貉,于茅”之“于”
6
作者 段茂升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98-100,共3页
《诗经·豳风·七月》“三之日于耜”“一之日于貉”“昼尔于茅”等诗句中“于”字,古今有“於”“往”“为”“取”“在”“动词词头”等多种解释。结合诗义、诗境分析“于”字的意义和用法等,我们认为“于”是动词,训为“往... 《诗经·豳风·七月》“三之日于耜”“一之日于貉”“昼尔于茅”等诗句中“于”字,古今有“於”“往”“为”“取”“在”“动词词头”等多种解释。结合诗义、诗境分析“于”字的意义和用法等,我们认为“于”是动词,训为“往”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字 “往” “在” “取” “为” 动词 解释
下载PDF
古汉语的流音尾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安其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4,共12页
文章根据古汉语歌、脂和微部字的押韵和谐声,认为《诗经》时代流音尾有*-r、*-l两类,后合并。战国时有的中古二等和三等歌部字元音高化,可和微、脂、支部押韵,西汉时演变为*-el,东汉时为*-ej。
关键词 古汉语 诗经 流音尾 谐声
原文传递
《毛诗序》作者略说 被引量:4
8
作者 傅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1-98,共8页
《诗序》的作者,有孔子、子夏、毛公合作、国史、卫宏、诗人自制诸说,卫宏一说影响尤其大。但经过有关经、史材料的搜辑排比,则可以发现卫宏和国史之说皆不可信。对于前人所说的续序,也应该具体看待,有些被认为是续序的,其实在《毛传》... 《诗序》的作者,有孔子、子夏、毛公合作、国史、卫宏、诗人自制诸说,卫宏一说影响尤其大。但经过有关经、史材料的搜辑排比,则可以发现卫宏和国史之说皆不可信。对于前人所说的续序,也应该具体看待,有些被认为是续序的,其实在《毛传》中已有相应的文字,所以不一定都是出于后人所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序》 诗经 卫宏
原文传递
安大简《诗经》用韵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程燕 《汉字汉语研究》 2020年第2期56-61,126,共7页
虽然安大简《诗经》大部分诗的韵例和所押韵部与《毛诗》相同,但韵脚部分用字的不同必然会导致其用韵的不同。《毛诗》属同一韵部的,简本不属于同一韵部,或不入韵,或与其他韵部合韵。《毛诗》属同一韵部的,简本韵脚字或既不通韵也不合韵... 虽然安大简《诗经》大部分诗的韵例和所押韵部与《毛诗》相同,但韵脚部分用字的不同必然会导致其用韵的不同。《毛诗》属同一韵部的,简本不属于同一韵部,或不入韵,或与其他韵部合韵。《毛诗》属同一韵部的,简本韵脚字或既不通韵也不合韵,使得整章韵例不同。较《毛诗》而言,简本章句或增加,但仍合韵;或变化大,押韵亦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 诗经 押韵 韵脚 韵例
下载PDF
先唐文学中的乐舞形象——以《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赋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贺威丽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44-47,共4页
音乐和舞蹈最先是作为文学意象出现在《诗经》里的。诗经里不少有关宴飨、祭祀的诗歌都有关于乐舞场景的描写,这些作品反映两周时期贵族阶层的生活画面。《楚辞》有关祭神歌辞的作品对乐舞场面的描写更多。汉代乐舞艺术蓬勃发展,乐舞百... 音乐和舞蹈最先是作为文学意象出现在《诗经》里的。诗经里不少有关宴飨、祭祀的诗歌都有关于乐舞场景的描写,这些作品反映两周时期贵族阶层的生活画面。《楚辞》有关祭神歌辞的作品对乐舞场面的描写更多。汉代乐舞艺术蓬勃发展,乐舞百戏在宫廷民间广泛流传,国家还专门设立乐府作为管理音乐的机构,更进一步推动乐舞艺术的发展。汉赋中出现音乐赋这一崭新的题材。汉魏六朝时期的音乐赋不仅篇目众多、创作规模较大,而且这些音乐赋所咏之音乐题材,包括咏乐器、咏歌、咏舞、咏乐人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此后音乐诗歌的创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唐文学 乐舞形象 诗经 《楚辞》 汉魏六朝诗赋
下载PDF
诗史传统的来源与影响——对抒情传统说的一点补充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祥波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0-88,共9页
以具体史实为本事的诗、史对应阐释方式萌芽于春秋赋《诗》,此后毛传郑笺孔疏建构了《诗经》诗史阐释体系,使之成为汉唐《诗经》学主流。这一传统是杜诗在晚唐被界定为“诗史”的观念来源,在撰述体例、考辨角度等方面影响了宋人注杜诗... 以具体史实为本事的诗、史对应阐释方式萌芽于春秋赋《诗》,此后毛传郑笺孔疏建构了《诗经》诗史阐释体系,使之成为汉唐《诗经》学主流。这一传统是杜诗在晚唐被界定为“诗史”的观念来源,在撰述体例、考辨角度等方面影响了宋人注杜诗偏重梳理杜甫行迹与唐王朝治乱关系的阐释特点,杜诗在中国文学的基本面貌与价值由此奠定。“五四”新文化的“歌谣运动”否定《诗经》的诗史阐释传统,强调《诗经》的抒情属性,启发了中国古典诗歌抒情传统说。尽管抒情说对《诗经》大部分篇章的理解更符合实际情况,《诗经》的诗史阐释多为后起追加的误读义,但诗史阐释传统在中国诗学的历史地位与实际影响已经成为事实,不容忽视。只有引入诗史“副线”作为对抒情“主线”的合理补充,才能解决抒情传统说无法解释杜诗“诗史”特点的内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史传统 抒情传统 诗经 春秋左传 杜诗
原文传递
安大简《诗经》一字多词现象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夏大兆 沈忆莲 《汉字汉语研究》 2020年第2期62-73,126,127,共14页
安大简《诗经》字词关系中一字形记录一词是主流现象,但也存在着由假借、同源分化等原因造成的一字形表多词义现象。
关键词 安大简 诗经 一字多词
下载PDF
安大简《诗经》专字丛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翔 邵郑先 《汉字汉语研究》 2020年第1期18-25,125,共9页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内容为《诗经》,其文字中有收获之“获”的专字“穫”,仇敌之“仇”的专字“■”,忧伤之“伤”的专字“■”,神主义之“尸”的专字“■”,招请义之“速”的专字“■”,植物名之“李”的专字“■”,公马义之...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内容为《诗经》,其文字中有收获之“获”的专字“穫”,仇敌之“仇”的专字“■”,忧伤之“伤”的专字“■”,神主义之“尸”的专字“■”,招请义之“速”的专字“■”,植物名之“李”的专字“■”,公马义之“牡”的专字“■”,鸣鸟之“鸟”的专字“鸣”,车乘之“乘”的专字“■”,谋虑之“谋”的专字“■”,咨谋之“谋”的专字“■”,瞻望之“望”的专字“■”,往来之“来”的专字“■”,宣扬之“扬”的专字“諹”,丝织品朱色之“朱”的专字“絑”,祭祀名之“尝”的专字“■”。它们与传世典籍、工具书及其他出土文献中的字既有可对应者,也有历时的同形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一) 诗经 专字 历时同形
下载PDF
安大简《诗经·召南·小星》异文考辨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挺斌 《汉字汉语研究》 2020年第4期17-25,125,共10页
2019年9月,安徽大学公布了战国简本《诗经》。这是目前最早的《诗经》版本,具有文字学、文献学、经学史等方面的重要价值。简本与今本对勘,存在不少异文。简本《诗经·召南·小星》中的“季”“李”对应今本《诗经·召南... 2019年9月,安徽大学公布了战国简本《诗经》。这是目前最早的《诗经》版本,具有文字学、文献学、经学史等方面的重要价值。简本与今本对勘,存在不少异文。简本《诗经·召南·小星》中的“季”“李”对应今本《诗经·召南·小星》中的“嘒”,关系较为复杂。“季”与“嘒”是假借关系,而“李”则是“季”的讹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异文 假借 讹误
下载PDF
早期《诗经》的记诵、书写和阅读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建委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8-88,共11页
早期中国《诗经》流传的口头或书写问题中,重要的并非是哪种传播方式占主导地位,而是其传播方式是否参与了《诗经》文本的形塑。循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可以利用《尔雅·释训》《毛传》等传世文献以及安大简《诗经》等出土文献,对战国... 早期中国《诗经》流传的口头或书写问题中,重要的并非是哪种传播方式占主导地位,而是其传播方式是否参与了《诗经》文本的形塑。循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可以利用《尔雅·释训》《毛传》等传世文献以及安大简《诗经》等出土文献,对战国秦汉时代的人如何阅读和讲授《诗经》、书面文字与口头讽诵之间的互动方式等问题初作探析,或可触摸到一点早期《诗经》的活态传统。汉以后《毛诗》文本的变迁,通过汉唐之间异文对勘亦可略见其大概。口头与书写传统在后世文本流传中的作用,随之可作初步判断。另,战国秦汉时代存在两种长度的《诗经》简册,一种长度为30厘米左右,如阜阳汉简《诗经》,颇便于手持阅读;另一种长度为50厘米左右,如安大简《诗经》,很可能用于挂壁阅读,其功能主要是辅助记诵,为口头讲授或诵读随时提供书面文本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口头传统 书写传统 文本变迁 挂壁
原文传递
以同源词看《诗经》的训释三则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富城 《汉字汉语研究》 2021年第2期72-77,127,共7页
在《诗经》里,《鄘风·君子偕老》"玼兮玼兮"的"玼",《秦风·小戎》"俴驷孔群"的"俴",《魏风·陟岵》"陟彼岵兮"的"岵",注家有不同训释。根据它们的同源词可... 在《诗经》里,《鄘风·君子偕老》"玼兮玼兮"的"玼",《秦风·小戎》"俴驷孔群"的"俴",《魏风·陟岵》"陟彼岵兮"的"岵",注家有不同训释。根据它们的同源词可确定词义:"玼"义为"玉色白","俴"义为"马无著甲","岵"义为"山无草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词 诗经 词义训释
下载PDF
简论《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永幸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22-24,共3页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大雅》、《小雅》两部分诗歌是西周到春秋时期周天子、诸侯国君及贵族们生活的真实反映,展现了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生活的真实风貌。其中多数诗歌是在各种典礼上配乐演唱的,它们的得名和这些诗歌最...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大雅》、《小雅》两部分诗歌是西周到春秋时期周天子、诸侯国君及贵族们生活的真实反映,展现了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生活的真实风貌。其中多数诗歌是在各种典礼上配乐演唱的,它们的得名和这些诗歌最开始应用的场合有关,用在重要典礼上的诗歌被称为《大雅》,另一些则名为《小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典礼 演唱
下载PDF
“穆王八骏”佚游主题的重新审视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志强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41-46,共6页
经、史以及文学著作向来以“佚游荒乐”来解读“穆王八骏”故事,然而佚游主题却有几点疑问:(一)周穆王在《尚书》《逸周书》等篇目中,呈现出的是战兢谨慎,施行德政和注重德行的孜孜求治者形象;(二)《穆天子传》中的穆王,实际表现出来的... 经、史以及文学著作向来以“佚游荒乐”来解读“穆王八骏”故事,然而佚游主题却有几点疑问:(一)周穆王在《尚书》《逸周书》等篇目中,呈现出的是战兢谨慎,施行德政和注重德行的孜孜求治者形象;(二)《穆天子传》中的穆王,实际表现出来的是具有探索精神、优雅气质的人物形象,同时也极为体恤臣民。(三)从穆王首次得到“八骏”的表现来看,似乎良马本身即是西巡的目的之一。因此,“穆王八骏”背后暗示着更为重大的主题:良马资源对周人的重要性。《穆天子传》中表面上形式多样的外交活动其实际上皆潜藏着这一更重大而迫切的目的。论述主要着眼于先秦时期良马资源的重要性,从六个方面进行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王 八骏 《穆天子传》 诗经 河宗
下载PDF
释古文字中的“杪”及相关字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德宽 《汉字汉语研究》 2021年第1期3-8,124,共7页
古文字中有一个“木”上加符号“∧”的字,一直未能得到准确释读。随着新材料的发现,近来有学者提出了释“矛”的新说。文章指出这个释“矛”的字可能为“杪”字初文,并将另一个从“禾”上加符号“∧”的字形作为不同字看待,认为将这个... 古文字中有一个“木”上加符号“∧”的字,一直未能得到准确释读。随着新材料的发现,近来有学者提出了释“矛”的新说。文章指出这个释“矛”的字可能为“杪”字初文,并将另一个从“禾”上加符号“∧”的字形作为不同字看待,认为将这个字释作“秀”的意见有可能是正确的。在此基础上,文章尝试对有关古文字材料进行新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字 简本 诗经
下载PDF
关于“正月”及其他——与孙玉文先生商榷
20
作者 董建交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24,共5页
本文就孙玉文先生《〈汉语历史音韵学·上古篇〉指误》提出一些辩驳意见。主要有 :对《诗经·小雅·正月》一章“正月繁霜 ,我心忧伤”中的“正月”的解释的讨论 ;对“不律”、“不来”、“”、“”等是否单纯词的... 本文就孙玉文先生《〈汉语历史音韵学·上古篇〉指误》提出一些辩驳意见。主要有 :对《诗经·小雅·正月》一章“正月繁霜 ,我心忧伤”中的“正月”的解释的讨论 ;对“不律”、“不来”、“”、“”等是否单纯词的探讨 ;对《诗经·小雅·隰桑》一章及《诗经·邶风·新台》二章押韵情况的看法 ;对汉语“篱笆”能否和藏语“ra ba”比较的看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玉文 《〈汉语历史音韵学·上古篇〉指误》 诗经 “正月” 注解 单纯词 押韵 藏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