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想象结合任务导向训练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3
1
作者 唐朝正 丁政 +7 位作者 李春燕 陈创 丁力 张晓莉 王桂丽 陈立典 吴毅 贾杰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32-837,共6页
目的 观察运动想象结合任务导向训练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慢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34例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6例).2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予40 min运... 目的 观察运动想象结合任务导向训练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慢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34例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6例).2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予40 min运动想象治疗和60 min任务导向训练,对照组患者则接受40 min康复宣教和60 min任务导向训练,上述治疗均为每日1次,每周5次,共4周.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以及运动活动日志-14项(MAL)中的患手使用频率(MAL-AOU)和患手动作完成质量(MAL-QOM)进行功能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E、MBI、MAL-AOU和MAL-QOM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FMA-UE、MBI、MAL-AOU和MAL-QOM评分分别为(38.61±5.86)分、(80.55±7.25)分、(2.55±0.45)分和(3.12±0.59)分,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的(31.87±6.31)分、(73.12±9.63)分、(1.78±0.71)分和(2.38±0.76)分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动想象结合任务导向训练可进一步促进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治疗作用优于单纯的任务导向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 任务导向训练 脑卒中 上肢功能
原文传递
镜像视觉反馈和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1
2
作者 王丽菊 陈立早 +5 位作者 欧艺 郭龙 郝丹 陈思思 宋平 胡婉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目的研究镜像视觉反馈(MVF)、任务导向训练和肌电生物反馈(EMGBF)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的作用。方法 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EMGBF组(n=30)和MVF组(n=30)。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任务... 目的研究镜像视觉反馈(MVF)、任务导向训练和肌电生物反馈(EMGBF)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的作用。方法 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EMGBF组(n=30)和MVF组(n=30)。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任务导向性训练,EMGBF组在此基础上加EMGBF,MVF组在EMGBF组的基础上加MVF,共8周。治疗前后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Carroll手功能评定(UEFT),并测定偏瘫上肢相关肌电积分。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上肢FMA评分,UEFT评级和上肢肌肉肌电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EMGBF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MVF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镜像视觉反馈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镜像视觉反馈 任务导向性训练 肌电生物反馈 上肢功能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8
3
作者 赵琴 费世早 +1 位作者 方芬 曹克勇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期113-116,123,共5页
背景30%的脑卒中患者遗留偏瘫,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因此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十分重要。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一种新型无创技术逐渐应用于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目前临床针对高频rTMS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应用... 背景30%的脑卒中患者遗留偏瘫,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因此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十分重要。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一种新型无创技术逐渐应用于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目前临床针对高频rTMS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应用效果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高频rTMS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康复医学科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5例。患者入院后均予以脑卒中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及物理疗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频rTMS治疗,均连续治疗6周,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周及出院后3、6、12个月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上肢部分(FMA-UE)、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分。结果时间与治疗方法在FMA-UE、WMFT、MBI量表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治疗方法在FMA-UE、WMFT、MBI量表评分上主效应均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6周及出院后3、6、12个月FMA-UE、WMFT、MBI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周及出院后3、6、12个月FMA-UE、WMFT、MBI量表评分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高频rTMS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功能性训练效果,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重复经颅磁刺激 任务导向性训练 运动功能
下载PDF
以任务为导向的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4
作者 段春兴 李宝 +1 位作者 谢仁明 陈红霞 《中国康复》 2011年第4期256-258,共3页
目的:探讨以任务为导向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20例,随机分为2组。第1组10例,采用以神经发育学疗法为原则的平衡及步态训练。第2组10例采用"以任务为导向"的康复治疗,即按照第1组... 目的:探讨以任务为导向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20例,随机分为2组。第1组10例,采用以神经发育学疗法为原则的平衡及步态训练。第2组10例采用"以任务为导向"的康复治疗,即按照第1组训练方法进行循环训练,强调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到动作的目标上。治疗前后均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及5m步行测试(5m-WT)评定2组患者平衡能力及步行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2组BBS评分及5m-WT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TUG所用时间明显降低(均P<0.05);2组间比较,第2组各项指标改变值明显高于第1组(均P<0.05)。结论:"以任务为导向"的康复治疗更有针对性,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的提高有捉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任务为导向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 运动再学习 平衡功能 步行功能
下载PDF
镜像治疗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邹智 张英 +1 位作者 王珊珊 廖维靖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93-696,共4页
目的探讨镜像治疗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21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1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为期4周的镜像治疗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照组患者在... 目的探讨镜像治疗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21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1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为期4周的镜像治疗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照组患者在与观察组相同的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为期4周的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2组进行上肢训练的时间均为每天1h,每周训练5d。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和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上肢部分)、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及Barthel指数(BI)对2组患者进行功能评估。结果在治疗2周后及4周后的评估中,2组患者的FMA(上肢部分)、FTHUE-HK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在治疗2周后的评分中观察组仅FMA(上肢部分)提高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4周后的评估中FMA(上肢部分)及FTHUE-HK所提高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2次评估中BI评分的提高分值2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治疗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是一种有效的神经康复治疗方法,可用于改善脑卒中早期患者短期内的上肢功能,但是对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尚不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治疗 任务导向性训练 脑卒中 上肢功能
原文传递
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偏瘫儿童上肢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21
6
作者 唐欣 孟繁媛 +3 位作者 陈茉弦 王蕾 徐璇 赵洪波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85-89,共5页
目的观察任务导向性双侧上肢训练对脑瘫痉挛型偏瘫型患儿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27例3~6岁的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13)和治疗组(n=14)进行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作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任务导向性双侧上肢训练... 目的观察任务导向性双侧上肢训练对脑瘫痉挛型偏瘫型患儿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27例3~6岁的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13)和治疗组(n=14)进行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作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任务导向性双侧上肢训练.治疗持续10周.治疗前后均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PDMS-2)及Upper Limb Physician’s Rating Scale,ULPRS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2组患儿经过治疗后,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中的抓握功能和视觉-运动整合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评分增加程度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ULPRS评分均有提高(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评分增加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双侧上肢训练能够促进偏瘫型脑瘫患儿偏瘫侧上肢及手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痉挛型偏瘫 任务导向性训练 上肢功能
下载PDF
以家庭为中心的任务导向性训练计划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范桃林 朱乐英 +3 位作者 戴金娥 徐斌 范荣荣 邹富鸿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观察以家庭为中心的任务导向性训练计划对痉挛型脑瘫(SCP)患儿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SCP患儿62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TOT组(31例).对照组患儿按出院指导手册给予家庭康复训练,TOT组则采用... 目的观察以家庭为中心的任务导向性训练计划对痉挛型脑瘫(SCP)患儿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SCP患儿62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TOT组(31例).对照组患儿按出院指导手册给予家庭康复训练,TOT组则采用家庭为中心的TOT计划进行干预,TOT计划包括训练计划制订和训练质量控制.2组患儿均按要求每日训练1次,每次训练1 h,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和治疗6个后采用儿科残疾评定量表(PEDI)、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和儿童生活质量量表(PedsQL)分别评估2组患儿的移动能力、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患儿的移动能力、WeeFIM和PedsQL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OT组治疗6个月后的移动能力、WeeFIM和PedsQL评分分别为(76.13±6.68)分、(84.32±6.6)分和(72.55±5.90)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P<0.05).结论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TOT计划进行训练可显著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导向性训练 痉挛型脑瘫 功能独立性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腕背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任云萍 李玥莹 +1 位作者 李长江 熊道海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12-715,共4页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手背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实验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手背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实验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增加患侧上肢任务导向训练,即训练时结合日常实物并完成明确指令动作,如手背伸抓握及够物等训练。由不知分组的同一治疗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评定2组患者的患侧腕关节背伸主动活动度(AROM)、手腕Fugl—Meyers运动功能评定(FMA)和腕背伸表面肌电图(sEMG)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腕关节AROM、手腕FMA评分和腕背伸sEMG值分别为(4.17±2.68)°和(3.11±2.85)°、(11.11±3.69)分和(13.72±4.46)分、(42.83±16.48)μV和(37.28±18.48)μV,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6.39±4.22)°和(3.83±4.02)°、(27.72±8.84)分和(22.05±7.81)分、(102.5±53.11)μV和(72.17±32.65)μV,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明显促进偏瘫患者E肢腕背伸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导向性训练 肌电生物反馈 腕背伸 脑卒中
原文传递
任务导向性训练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前肢运动功能及缺血区突触素和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艳 唐强 +2 位作者 朱路文 刘宏光 张春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9-323,共5页
目的观察任务导向性训练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前肢运动功能和缺血区周围皮质突触素和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内皮素-1(ET-1)诱导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前肢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任务导向组和跑台组,... 目的观察任务导向性训练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前肢运动功能和缺血区周围皮质突触素和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内皮素-1(ET-1)诱导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前肢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任务导向组和跑台组,每组又分为3 d、7 d、14 d、21 d 4个亚组,每个亚组各6只。造模后24 h对任务导向组进行前肢抓取训练,跑台组给予跑台训练,模型组不给予任何干预。用网屏实验分析大鼠的运动功能,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缺血灶周围皮质突触素和GAP-43表达。结果造模后14 d和21 d任务导向组大鼠前肢运动功能优于模型组(P<0.01)和跑台组(P<0.05)。任务导向组缺血区周围皮质突触素平均光密度值在造模后14 d和21 d优于模型组和跑台组(P<0.05);任务导向组缺血区周围皮质GAP-43阳性细胞数量在造模后7 d和14 d优于模型组和跑台组(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法可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前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疗效优于动物跑台训练,其机制可能是与增强脑缺血区周围皮质突触素和GAP-43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导向性训练 脑缺血 前肢运动功能 突触素 生长相关蛋白-43 跑台训练 大鼠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介入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汤从智 蔡倩 +4 位作者 杨玺 徐亮 马明 孙武东 孙悦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70-574,共5页
目的观察在任务导向性训练的不同时间点(训练前和训练过程中)进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患者30例,3组患者均进行上肢任... 目的观察在任务导向性训练的不同时间点(训练前和训练过程中)进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患者30例,3组患者均进行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A组患者在任务导向性训练前给予患侧大脑半球M1区20 min的tDCS治疗,tDCS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4周;B组患者在任务导向性训练的同时给予tDCS治疗,tDCS治疗部位和参数同A组;C组患者则在任务导向性训练的同时给予安慰性刺激。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功能评分上肢部分(FMA-UE)、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3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上肢功能性和实用性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FMA-UE评分、FTHUE-HK评级和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B组患者的FMA-UE评分、FTHUE-HK评级和MBI评分分别为(40.57±7.66)分、(4.33±0.76)级和(66.67±9.72)分,显著优于A组和C组治疗4周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CS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在任务训练的同时进行tDCS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 脑卒中 阳极 上肢 任务导向性训练
原文传递
镜像疗法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云涵 吕文艳 刘家宝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46-1051,共6页
目的探究镜像疗法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诊的304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系统随机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2例。其中对照组使... 目的探究镜像疗法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诊的304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系统随机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2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任务导向性训练进行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镜像疗法,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神经功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central nervous system specific protein,S100β)水平)]、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和股四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的表面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iEMG)]、三维步态时空与时相参数、生活质量[美国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Stroke Scale,NIHSS)和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FMA评分、BBS评分及三维步态时空与时相参数变化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镜像疗法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能促进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疗法 任务导向性训练 脑卒中后偏瘫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神经干刺激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三维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郑苏 彭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4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干刺激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康复中心2016年1月~2018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分为四组,每组各20例。A组给予神经内科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B组在... 目的探讨神经干刺激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康复中心2016年1月~2018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分为四组,每组各20例。A组给予神经内科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神经干刺激治疗,C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任务导向训练治疗,D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神经干刺激联合任务导向训练治疗,每组各20例。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各组进行Fugl-Meyer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三维步态评定。结果治疗前四组三维步态各参数、FMA、BBS、M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A组三维步态各参数、FMA、BBS、M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和D组三维步态参数、FMA、BBS、MB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B组、C组和D组三维步态各参数及FMA、BBS、MBI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D组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干刺激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下肢FMA、BBS、MBI评分,改善三维步态各参数,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平衡协调能力和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康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刺疗法 任务导向训练 脑卒中 下肢 运动功能 三维步态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区瑞庆 杨媛乐 陈丽秋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0期180-183,共4页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实验研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基础组(n=30)和结合组(n=30),基础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康复...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实验研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基础组(n=30)和结合组(n=30),基础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结合组患者给予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使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Fugl-Meyer评定量表中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BMI)及上肢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后患侧肢体肌肉痉挛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上肢功能、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治疗后患侧肢体肌肉痉挛评分低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治疗后上肢功能、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治疗前肩关节及肘关节活动角度与基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基础组治疗后肩关节、肘关节活动角度均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治疗后肩关节、肘关节活动角度均大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活动范围,缓解肌肉痉挛,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虚拟现实技术 任务导向性训练 上肢功能
下载PDF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学龄前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肌张力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静 岳玲 +4 位作者 陈智红 孙素真 马贵林 白冰 陈翠英 《中国康复》 2022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学龄前痉挛型脑性瘫痪(SCP)患儿肌张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4例学龄前SCP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2例)采用任务导向训练联合常规运动训练3个月,观察组(10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外采用神...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学龄前痉挛型脑性瘫痪(SCP)患儿肌张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4例学龄前SCP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2例)采用任务导向训练联合常规运动训练3个月,观察组(10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外采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训练3个月。观察训练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肌张力、智力恢复、社会功能差异。结果:2组训练后88项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精细运动功能量表(FMFM)、Berg平衡量表评分、智力发育量表(CDCC)、盖世尔量表(Gesell)、儿童能力评估量表(PEDI)评分均较训练前增加(P<0.05),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均较训练前降低(P<0.05)。观察组训练后GMFM-88、FMFM、Berg平衡量表、CDCC、Gesell、PED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可更有效地降低学龄前SCP患儿肌张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促使智力恢复,提高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性瘫痪 神经肌肉激活 任务导向训练 肌张力
下载PDF
任务导向性训练对学龄期脑瘫儿童平衡和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范桃林 杨艳文 +4 位作者 王春华 陈冬冬 张娜 赵倩 何小平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年第5期542-54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现实生活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对学龄期脑瘫儿童平衡和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脑瘫儿童中随机抽取45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实验组22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实... 目的探讨基于现实生活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对学龄期脑瘫儿童平衡和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脑瘫儿童中随机抽取45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实验组22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行常规康复和基于现实生活的任务导向性训练,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儿童残疾评定量表(PEDI)来比较治疗前后(120d)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120d后,对照组和实验组BBS、GMFM-E区、PEDI-移动能力部分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对照组:t值分别为15.906、18.250、23.332,实验组:t值分别为25.592、29.693、37.932,均P<0.001),实验组各项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F值分别为6.552、1.927、2.227,均P<0.05)。结论基于现实生活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有效提高学龄期脑瘫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平衡和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期脑瘫 现实生活 任务导向性训练 平衡 移动能力
下载PDF
数字OT训练系统对痉挛型偏瘫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6
作者 朱如乔 莫昊风 +2 位作者 姜积华 陈小芳 项喜兵 《中国康复》 2020年第9期480-483,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OT训练系统对痉挛型偏瘫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痉挛型偏瘫脑瘫儿童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以及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与数字OT训练系统治疗。治... 目的:探讨数字OT训练系统对痉挛型偏瘫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痉挛型偏瘫脑瘫儿童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以及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与数字OT训练系统治疗。治疗前后采用采用精细运动功能量表(FMFM)61项版、Gesell量表中的精细运动发育年龄(DA)、改良Ashworth量表(MAS)以及数字OT训练系统中《运动控制训练报告》中的平均重合度、最快反应时间这两个指标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儿FMFM评分、DA值及平均重合度较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MAS等级程度和最快反应时间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最快反应时间更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MAS等级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数字OT训练系统能有效提高痉挛型偏瘫脑瘫儿童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数字OT训练系统 任务导向性训练 精细运动功能
下载PDF
强化简易家庭任务导向性训练在卒中偏侧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霖 朱琳 +4 位作者 侯敬贤 单桂香 曹磊 刘秀贞 宋为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43-248,共6页
目的探讨强化简易家庭任务导向性训练在卒中偏侧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行门诊康复训练的卒中偏侧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慢性期患者30例,根据采取的... 目的探讨强化简易家庭任务导向性训练在卒中偏侧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行门诊康复训练的卒中偏侧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慢性期患者30例,根据采取的康复治疗方式,将30例患者分为一般康复训练组(15例)和简易任务导向训练组(1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3次/周的康复医学科门诊日常康复指导和2 h/d的强化性家庭康复训练,共训练4周。(1)一般康复训练组采用常规家庭康复训练,包括斜板站立、站起-坐下、弯腿-伸腿、站立位前后迈步训练以及保护下进行步行训练。训练频次为2 h/d,5 d/周。(2)简易任务导向训练组在家庭康复中,将"迈步"动作精简分解为踝关节外翻、屈髋屈膝踝关节背屈、伸髋伸膝踝关节背屈三个动作进行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LE)、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TUG)测试的差异。结果 (1)两组治疗前后FMA-LE评分比较,组别及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3.64,P <0.01)。一般康复训练组治疗前和治疗后FMA-LE评分分别为(20±4)、(21±4)分,简易任务导向训练组治疗前和治疗后FMA-LE评分分别为(22±4)、(25±6)分。两组治疗前FMA-LE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治疗后,简易任务导向训练组优于一般康复训练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均优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2)两组治疗前后BBS评分比较,组别及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 375.69,P <0.01)。一般康复训练组治疗前和治疗后BBS评分分别为(45.3±1.0)、(46.4±1.3)分,简易任务导向训练组治疗前和治疗后BBS评分分别为(46.8±1.4)、(49.7±1.2)分。两组间BB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两组患者治疗后BBS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物理治疗技术 动作分析 任务导向性训练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毅梅 何小辉 +1 位作者 张娜 章丽丽 《中国医药》 2019年第10期1506-1510,共5页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来江苏省无锡市儿童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100例痉挛型偏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来江苏省无锡市儿童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100例痉挛型偏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任务导向性训练和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的上肢功能,并对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跨步长度和宽度、10 m步行时间、1 min步行距离、定时起身行走测试(TUG)时间和儿童残疾评定量表(PEDI)移动功能得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视觉追踪、关节活动度、手眼协调性、动手操作能力和抓握发射能力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1. 7±2. 6)分比(9. 4±1. 2)分、(12. 2±1. 6)分比(9. 5±1. 4)分、(12. 6±2. 4)分比(8. 8±1. 0)分、(11. 0±1. 3)分比(9. 2±1. 2)分、(10. 6±1. 4)分比(8. 4±1. 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治疗后2组患儿的日常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跨步长度、1 min步行距离、PEDI移动功能得分均明显增加,跨步宽度、10 m步行时间和TUG时间均明显减少,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日常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跨步长度和1 min步行距离、PEDI移动功能得分均大于对照组[(65±7)分比(53±6)分、(38. 5±2. 8) cm比(36. 6±2. 5) cm、(45. 2±6. 9) m比(37. 9±6. 3) m、(88±12)分比(81±11)分],而跨步宽度和10 m步行时间、TUG时间短于对照组[(14. 3±1. 2) cm比(17. 1±1. 6) cm、(14. 1±1. 6) s比(16. 3±1. 8) s、(22±7) s比(25±9)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痉挛型偏瘫患儿,能够有效恢复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儿平衡控制功能和步行能力,还可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偏瘫 强制性运动疗法 任务导向性训练 运动功能
下载PDF
Bobath疗法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瘫患儿智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才 范育静 +3 位作者 李宗健 黄月艳 唐羚健 樊文才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8年第20期4653-4655,共3页
目的探讨Bobath疗法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3~6岁脑瘫患儿智力的影响,为脑瘫患儿的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据和借鉴。方法前瞻性将60例3~6岁脑瘫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Bobath疗法,观察组患儿采用Bobath疗法+任务导... 目的探讨Bobath疗法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3~6岁脑瘫患儿智力的影响,为脑瘫患儿的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据和借鉴。方法前瞻性将60例3~6岁脑瘫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Bobath疗法,观察组患儿采用Bobath疗法+任务导向性训练,疗程均为3个月。采用中国-比内智力测验手册(第四次修订本)以盲法测评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智商。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的智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智商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智商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obath疗法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能更有效地提高3~6岁脑瘫患儿的智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BATH疗法 任务导向性训练 脑性瘫痪 智力
原文传递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赖丽萍 黎冠东 +2 位作者 胡荣亮 黄文凤 陈颂玲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5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单纯任务导向... 目的:研究并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单纯任务导向性训练,观察组实施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的康复效果,疗效评定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Fug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上肢部分)、Barthel指数(BI)、Brunnstrom上肢和手分级进行评定。结果:在康复效果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周,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FTHUE-HK、Fuge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Brunnstrom上肢和手分级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阶段实施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有利于提高其康复效果,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康复治疗 经颅直流电刺激 任务导向性训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