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酸对铬超富集植物李氏禾吸收Cu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杰 孙家君 +6 位作者 王敦球 张学洪 魏彩春 胡澄 陶笈汛 邓深亨 肖彬彬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41-645,共5页
许多研究表明有机酸的施加对植物吸收重金属的量具有不同的影响。文章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EDTA、柠檬酸、草酸和酒石酸对土壤中Cu的活化和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吸收Cu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向土壤中施加质量摩尔浓度为2mmol... 许多研究表明有机酸的施加对植物吸收重金属的量具有不同的影响。文章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EDTA、柠檬酸、草酸和酒石酸对土壤中Cu的活化和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吸收Cu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向土壤中施加质量摩尔浓度为2mmol·kg-1的EDTA时,土壤中Cu质量分数为220.16mg·kg-1与空白土壤中500.31mg·kg-1相比明显减少,说明EDTA可以极显著的降低土壤中的铜质量分数,使其转化成水提取态的Cu浮于土壤表面,并大部分聚集在根部周围,同时向土壤中施加EDTA不但促进了对Cu的活化而且显著提高了李氏禾对Cu的吸收,叶中最高质量分数达到336.54mg·kg-1是对照中80.34mg·kg-1的四倍;而柠檬酸、草酸和酒石酸则抑制了Cu的活化,但对李氏禾地上部分的Cu质量分数影响不大。有机酸对Cu的影响相对较弱,除EDTA显著降低了土壤中Cu质量分数外,其他有机酸对Cu的活化和李氏禾吸收Cu的影响与对照均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有机酸 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 超富集植物
下载PDF
佛手瓜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婷 王亚 +3 位作者 张素勤 陈星灼 耿广东 陈丽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3期215-217,226,共4页
采用滴片技术获得佛手瓜(Sechium edule Swartz)根尖细胞染色体片子,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探索佛手瓜染色体核型特点,为佛手瓜及相近植物遗传育种提供细胞学依据。结果显示,佛手瓜具有14对染色体,均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每条染色... 采用滴片技术获得佛手瓜(Sechium edule Swartz)根尖细胞染色体片子,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探索佛手瓜染色体核型特点,为佛手瓜及相近植物遗传育种提供细胞学依据。结果显示,佛手瓜具有14对染色体,均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每条染色体上均未发现随体,其核型公式为2n=2x=28=28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3.55%,属于对称核型;佛手瓜的核型为1A,是一种进化程度低的葫芦科蔬菜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瓜(Sechium edule swartz) 染色体 核型
下载PDF
水茄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与转运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严寒静 房志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530-4533,4535,共5页
[目的]研究水茄(Solanum torvum Swartz.)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富集特征,保证中药材的安全使用。[方法]从水茄主要分布区采集植株,测定植物根、茎及其生境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Zn)的含量,分析比较各重金属元... [目的]研究水茄(Solanum torvum Swartz.)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富集特征,保证中药材的安全使用。[方法]从水茄主要分布区采集植株,测定植物根、茎及其生境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Zn)的含量,分析比较各重金属元素在不同采集地点水茄和生境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及不同采集地点水茄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和转运能力。[结果]不同地区水茄和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存在着显著差异,根中Cu、Pb、As含量超标;水茄对重金属的吸收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作用;根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不同,富集系数最大的是Cu,其次为Ni;茎中未出现明显的富集现象,其对重金属的转运系数较小。[结论]重金属主要富集于水茄根中,建议以其茎作为主要药用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茄(Solanum torvum swartz.) 重金属 生境土壤 富集 转运
下载PDF
Chromium phytoextraction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the hyperaccumulator Leersia hexandra Swartz to 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um inoculation
4
作者 Xuehong Zhang Yuanyuan Zhang +5 位作者 Dan Zhu Zhiyi Lin Na Sun Chang Su Hua Lin Junjian Zheng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3年第1期99-110,共12页
Phytoextraction is a promising option for purifying hexavalent chromium(Cr(Ⅵ))-laden wastewater,but the long remediation period incurred by poor growth rate of Cr hyperaccumulators remains a primary hindrance to its ... Phytoextraction is a promising option for purifying hexavalent chromium(Cr(Ⅵ))-laden wastewater,but the long remediation period incurred by poor growth rate of Cr hyperaccumulators remains a primary hindrance to its large-scale application.In this study,we performed a hydroponic experiment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promoting the growth and phytoextraction efficiency of Cr hyperaccumulator Leersia hexandra Swartz(L.hexandra)by inoculating 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Bacillus cereus(B.cereus).In batch tests,the Cr(Ⅵ)removal rates of L.hexandra and B.cereus co-culture were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their respective monocultures.This was likely due to the microbial reduction of Cr(Ⅵ)to Cr(Ⅲ),which is amiable to plant uptake.Besides,the PGPR factors of B.cereus,including indoleacetic acid(IAA)production,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 deamination(ACCd)activity,phosphate solubilization capacity,and siderophore production,were quantified.These PGPR factors helped explain the biomass augmentation,root elongation and enhanced Cr enrichment of the inoculated L.hexandra in pot experiments.Despite the increased Cr uptake,no aggravated oxidative damage to the cell membrane was observed in the inoculated L.hexandra.This was attributed to its capacity to confront the increased intracellular Cr stress by upregulating both the activities of antioxidative enzymes and expression of metal-binding proteins/peptides.Moreover,L.hexandra could always conserve the majority of Cr in the residual and oxalic integrated forms with low mobility and phytotoxicity,irrespective of the B.cereus inoculation.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e constructed Cr hyperaccumulatorrhizobacteria consortia as an effective candidate for decontaminating Cr(Ⅵ)-laden waste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xavalent chromium HYPERACCUMULATOR RHIZOBACTERIA Leersia hexandra swartz Bacillus cereus Consortia
原文传递
Phylogeny in Chloranthus Swartz (Chloranthaceae) Inferred from Sequence Analysis of nrDNA ITS Region 被引量:3
5
作者 孔宏智 陈之端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0年第7期762-764,共3页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regions of nuclear ribosomal DNA from ten species of Chloranthus Swartz and two outgroup species of Sarcandra Gardn. were sequenced. The regions ranged in length from 654 to 663 b...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regions of nuclear ribosomal DNA from ten species of Chloranthus Swartz and two outgroup species of Sarcandra Gardn. were sequenced. The regions ranged in length from 654 to 663 bp, with ITS1 (285-290 bp) slightly longer than ITS2 (205-211 bp). Of the 669 aligned positions, 109 sites (56 in ITS1, 52 in ITS2, and one in 5.8S region) were phylogenetically informative. Only one most parsimonious tree of 252 steps was obtained in PAUP analysis when gaps were treated as the fifth state. The traditional division of Chloranthus on the basis of habit seems to be quite unnatural. Evidence from the sequence of ITS region, just as that from cytology and anatomy, strongly suggested the separation of the genus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droecial organs: one contains C. angustifolius, C. nervosus, C. japonicus and C. fortunei, and the other comprises the remaining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oranthus swartz PHYLOGENY ITS
下载PD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Caused by Chromium Treatment in <i>Leersia hexandra</i>Swartz Revealed by RAPD Analysis
6
作者 X. W. Cai Y. Shao Z. M. Lin 《Ope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2014年第10期366-373,共8页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assess the genetic variations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in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within 4 Chromium-treatment Leersia hexandra. The fresh leaves...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assess the genetic variations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in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within 4 Chromium-treatment Leersia hexandra. The fresh leaves of Leersia hexandra cultivated on the condition of chrome pollution and exogenous organic acids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 The genomic DNA of Leersia hexandra was extracted by using CTAB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samples of Leersia hexandra exhibited DNA polymorphism when using the random primer S43, S51and S55 as the primers in the RAPD reaction. One specific DNA band about 1000 bp was found in the sample which treated with 10 mmol/L concentration EDTA when used the S43 primer to RAPD. The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EDTA-treatment levels suggest that EDTA has certain effects on enrichment to heavy metals of Leersia hexandra, it will be more favored to Leersia hexandra accumulation of chromium when EDTA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MIUM TREATMENT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Leersia hexandra swartz
下载PDF
一种新发现的湿生铬超积累植物——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 被引量:143
7
作者 张学洪 罗亚平 +3 位作者 黄海涛 刘杰 朱义年 曾全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50-953,共4页
通过对广西某电镀厂附近的植物和土壤的野外调查,发现了湿生铬超积累植物--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结果表明,多年生禾本科李氏禾对铬具有明显的超积累特性,叶片内平均铬含量达1786.9mg/kg,变化范围为1084.2~2977.7mg/kg;... 通过对广西某电镀厂附近的植物和土壤的野外调查,发现了湿生铬超积累植物--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结果表明,多年生禾本科李氏禾对铬具有明显的超积累特性,叶片内平均铬含量达1786.9mg/kg,变化范围为1084.2~2977.7mg/kg;叶片内铬含量与根部土壤中铬含量之比最高达56.83,叶片内铬含量与根茎中铬含量之比最高达11.59,叶片内铬含量与水中铬含量之比最高达517.86.李氏禾不仅对铬有很强的富集能力,而且具有生长快、地理分布广、适应性强的特点,因此李氏禾的发现将为植物的铬超积累机理与铬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研究提供新的重要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氏禾 湿生 超积累植物
下载PDF
硼钼对低温下草坪草海滨雀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8
8
作者 喻敏 陈跃进 +3 位作者 萧洪东 王惠珍 王芳 孙秀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5-759,共5页
营养液培养试验,设缺硼、钼和加硼、钼处理,培养后的草坪草海滨雀稗进行2周适温和零上低温处理,研究低温下其活性氧代谢及硼、钼对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缺硼、钼相比,加硼、钼处理极显著提高低温下草坪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营养液培养试验,设缺硼、钼和加硼、钼处理,培养后的草坪草海滨雀稗进行2周适温和零上低温处理,研究低温下其活性氧代谢及硼、钼对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缺硼、钼相比,加硼、钼处理极显著提高低温下草坪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极显著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极显著降低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显著降低质膜电解质相对渗透率,有降低丙二醛(MDA)含量的趋势。而在常温下施硼、钼作用不如低温下明显。在低温下,草坪草超氧阴离子水平极显著升高,MDA含量升高,组织电解质相对外渗率增大,SOD、CAT、POD显著下降表明草坪草已遭受低温寒害,而施硼、钼改善了上述生理生化状况,提高了草坪草抗寒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滨雀稗 抗寒力 活性氧
下载PDF
李氏禾修复重金属(CrCuNi)污染水体的潜力研究 被引量:33
9
作者 陈俊 王敦球 +5 位作者 张学洪 刘杰 梁延鹏 魏彩春 康彩霞 芦晓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14-1518,共5页
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是中国境内发现的第一种铬超富集植物。通过水培实验,评价了李氏禾对水中Cr、Cu、Ni的去除潜力。结果表明,李氏禾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Cr、Cu、Ni污染物,重金属初始浓度分别为10和20mg·L-1的营养液... 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是中国境内发现的第一种铬超富集植物。通过水培实验,评价了李氏禾对水中Cr、Cu、Ni的去除潜力。结果表明,李氏禾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Cr、Cu、Ni污染物,重金属初始浓度分别为10和20mg·L-1的营养液,10d后Cr浓度降低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出限以下,10d后Cu浓度降低到1.02mg·L-1和1.25mg·L-1,20d后Ni浓度降低到1.10和2.14mg·L-1。收获的植物根、茎、叶中重金属含量均较高,根中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茎、叶。单株生物量的比较结果表明,含Cr培养液中生长的李氏禾生物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减少(P>0.05),含Cu、Ni营养液中生长的李氏禾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表明李氏禾对Cr的耐性强于Cu和Ni。李氏禾适宜于湿生环境中生长,能对多种重金属产生大量富集,对Cr、Cu、Ni等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表现出较强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李氏禾 重金属污染水体
下载PDF
铬超富集植物李氏禾对铜的富集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学洪 陈俊 +4 位作者 李海翔 胡澄 梁延鹏 黄海涛 刘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21-524,共4页
李氏禾是中国境内发现的第一种铬超富集植物。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水培试验,研究了李氏禾对铜的富集特征。野外调查结果表明,李氏禾能够将淤泥和水体中的铜转运到地上部,叶中铜平均含量为1717.85mg·kg-1,根和茎中铜平均含量为533.42... 李氏禾是中国境内发现的第一种铬超富集植物。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水培试验,研究了李氏禾对铜的富集特征。野外调查结果表明,李氏禾能够将淤泥和水体中的铜转运到地上部,叶中铜平均含量为1717.85mg·kg-1,根和茎中铜平均含量为533.42mg·kg-1,叶中铜含量与水和淤泥中铜含量之比分别为291.88和14.01。营养液培养条件下,李氏禾对铜也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当培养液中铜浓度为40mg·L-1时,叶中铜含量最高达到2357.26mg·kg-1。这些结果表明,无论是在野外生长条件下还是在营养液培养条件下,李氏禾均对铜表现出很强的富集能力。李氏禾生长迅速,地理分布广,且能对铜、铬等多种重金属产生富集,因此,是一种优良的修复铜、铬等重金属污染土壤和水体的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氏禾 植物修复 富集特征
下载PDF
佛手瓜营养成分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杜先锋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2-73,共2页
研究了两种佛手瓜(白皮和绿皮)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佛手瓜中矿质元素的含量丰富,其中以K、Ca、Fe和P等元素的含量较高。组氨酸和VB2、VC的含量也较高,但与其它果蔬相比,VA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相对偏低。
关键词 佛手瓜 营养成分 分析研究
原文传递
金钮扣根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吴冬凡 房志坚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39-140,共2页
目的研究金钮扣根石油醚部位和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金钮扣根石油醚部位分到3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八烷酸、二十烷酸和β-谷甾醇;从醋酸乙酯部位得到... 目的研究金钮扣根石油醚部位和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金钮扣根石油醚部位分到3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八烷酸、二十烷酸和β-谷甾醇;从醋酸乙酯部位得到对羟基苯甲酸和β-胡萝卜苷。结论二十八烷酸、二十烷酸、对羟基苯甲酸和β-胡萝卜苷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钮扣 化学成分 β-胡萝卜苷 对羟基苯甲酸
下载PDF
李氏禾对镍的富集特征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学洪 陈俊 +5 位作者 王敦球 胡澄 黄海涛 刘杰 夏昕 李萍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8-101,共4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营养液培养实验,研究了李氏禾对镍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李氏禾能够将土壤和水体中的镍转运到叶和茎,叶中镍最高含量达到1 349 mg/kg,叶中镍含量与水体和淤泥中镍含量之比最高分别达到415.2倍和18.82倍。营养液培养条件下... 通过野外调查和营养液培养实验,研究了李氏禾对镍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李氏禾能够将土壤和水体中的镍转运到叶和茎,叶中镍最高含量达到1 349 mg/kg,叶中镍含量与水体和淤泥中镍含量之比最高分别达到415.2倍和18.82倍。营养液培养条件下,李氏禾对镍也表现出很强的富集能力,叶中镍的含量最高达到2 926 mg/kg,叶的生物富集系数最高达到156.5。李氏禾生长迅速、地理分布广,且能对镍、铬等多种重金属产生富集,因此,是一种潜在的修复镍、铬等重金属污染土壤和水体的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氏禾 植物修复 超富集
下载PDF
不同理化处理对托鲁巴姆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蔡鹏 蒋馨 +5 位作者 李跃建 刘独臣 刘小俊 梁根云 杨宏 房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28-732,共5页
采用14种试剂对托鲁巴姆种子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Ca Cl2、H2O2、KMn O4、乙烯利、IBA、6-BA等6种试剂对托鲁巴姆种子萌发无促进作用;PEG、NAA、青霉素、抗坏血酸、IAA、ABA、KNO3和GA3等8种试剂对萌发均有促进作用,其中0.5 mg/m L ... 采用14种试剂对托鲁巴姆种子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Ca Cl2、H2O2、KMn O4、乙烯利、IBA、6-BA等6种试剂对托鲁巴姆种子萌发无促进作用;PEG、NAA、青霉素、抗坏血酸、IAA、ABA、KNO3和GA3等8种试剂对萌发均有促进作用,其中0.5 mg/m L GA3的促发作用最为显著,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物理处理,筛选出促进托鲁巴姆种子萌发的最佳方法,该方法可使托鲁巴姆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达到98.4%和92.4%,可直接在茄子嫁接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托鲁巴姆 种子萌发 发芽率 发芽势 赤霉素
下载PDF
李氏禾湿地系统净化Cr(Ⅵ)污染水体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伍清新 刘杰 +1 位作者 游少鸿 周凯宁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06-2312,共7页
利用湿生铬超富集植物李氏禾构建了三段式波形潜流式人工湿地,并以相同设计的无植物湿地系统作为对照,比较研究了李氏禾湿地系统对Cr(Ⅵ)的净化效果.同时,综合运用电子顺磁共振(EPR)、X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 利用湿生铬超富集植物李氏禾构建了三段式波形潜流式人工湿地,并以相同设计的无植物湿地系统作为对照,比较研究了李氏禾湿地系统对Cr(Ⅵ)的净化效果.同时,综合运用电子顺磁共振(EPR)、X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并结合有机质含量、pH、Eh和Cr质量平衡分析,探讨了李氏禾湿地系统对Cr(Ⅵ)的去除机理.结果显示,李氏禾湿地系统对Cr(Ⅵ)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对照湿地,且李氏禾湿地基质中的有机质含量是对照湿地的3倍.这表明李氏禾增加了湿地基质中的有机质含量,从而提高了湿地系统对Cr(Ⅵ)的净化能力.李氏禾组织中的Cr主要以Cr(Ⅲ)形式存在,其中,茎部和叶部未检测到Cr(Ⅵ),而仅有1.95%的Cr以Cr(Ⅵ)形式存在于根部中.EPR分析结果显示,李氏禾叶部中的Cr(Ⅲ)以有机酸结合态的形式存在,根部中的Cr(Ⅲ)以氢氧化物的形式存在,这表明李氏禾能有效地将Cr(Ⅵ)还原成Cr(Ⅲ).基质表面吸附的Cr大部分为Cr(Ⅲ),而Cr(Ⅵ)仅占4.99%.XPS分析进一步证明,基质表面同时吸附了Cr(Ⅲ)和Cr(Ⅵ),但主要以Cr(Ⅲ)为主,且Cr(Ⅲ)可能以氢氧化物的形式存在.由此判断,进入湿地的Cr(Ⅵ)在基质中被还原成Cr(Ⅲ).FTIR分析结果显示,基质表面的羟基、氨基、羧基、CO、C—O、C—H等基团与Cr的吸附有关,这表明湿地基质中的有机质作为电子供体参与了Cr(Ⅵ)的还原.李氏禾湿地系统能将水体中可溶性的Cr(Ⅵ)有效地还原成难溶的Cr(Ⅲ)化合物,并将其转化成湿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惰性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氏禾 人工湿地 六价铬 还原 有机质
原文传递
李氏禾对电镀污泥污染土壤中铬铜镍的吸收和积累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陶笈汛 张学洪 +3 位作者 罗昊 刘杰 廖永锋 陈瑞标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4-147,共4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电镀污泥(0、25%、50%、75%、100%)污染土壤中生长的李氏禾对Cr、Cu、Ni复合污染的耐受和积累能力。100%电镀污泥中总Cr、Cu、Ni含量分别为32 452.91、15 784.82、12 115.27 mg/kg。结果表明,李氏禾能够在25%电镀...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电镀污泥(0、25%、50%、75%、100%)污染土壤中生长的李氏禾对Cr、Cu、Ni复合污染的耐受和积累能力。100%电镀污泥中总Cr、Cu、Ni含量分别为32 452.91、15 784.82、12 115.27 mg/kg。结果表明,李氏禾能够在25%电镀污泥中保持正常生长,地上部Cr、Cu、Ni含量随着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而显著升高;Cr、Cu、Ni积累量在100%电镀污泥中可达70.87、41.68、43.18μg/株。李氏禾对较高浓度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的Cr、Cu、Ni有较强的耐受和积累能力,在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方面具有一定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李氏禾 电镀污泥
下载PDF
植物叶表的润湿性能与其表面微观形貌的关系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晓东 尚广瑞 +1 位作者 李雨田 宣明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1-95,共5页
对疏水植物——稗草、狗尾草、虎尾草以及亲水植物——苘麻和菊芋叶表的扫描电镜(SEM)对比分析发现:植物表面微观形貌的特征对亲水与疏水性能具有重要作用.疏水性植物叶表普遍具有微观颗粒状突起单元,单元直径约为5μm;亲水性植... 对疏水植物——稗草、狗尾草、虎尾草以及亲水植物——苘麻和菊芋叶表的扫描电镜(SEM)对比分析发现:植物表面微观形貌的特征对亲水与疏水性能具有重要作用.疏水性植物叶表普遍具有微观颗粒状突起单元,单元直径约为5μm;亲水性植物叶表形貌典型特征是具有分布密度均匀的200-400μm长的针状毛刺,依其刺破水膜导致水滴在叶表迅速铺展而形成亲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稗草 狗尾草 虎尾草 苘麻 菊芋 毛刺 表面形貌 疏水性 亲水性
下载PDF
超积累植物李氏禾叶细胞干粉对Cr(VI)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建平 林庆宇 闫研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2646-2652,共7页
借助拟合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热力学方程,研究了湿生超积累植物李氏禾叶细胞干粉对Cr(VI)的吸附性能.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等多种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EDS)对李氏禾干粉表面形貌及元素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 借助拟合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热力学方程,研究了湿生超积累植物李氏禾叶细胞干粉对Cr(VI)的吸附性能.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等多种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EDS)对李氏禾干粉表面形貌及元素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吸附是单分子吸附的伪二级动力学过程,吸附过程包含两个步骤:Cr(VI)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富集在干粉材料表面,随后干粉表面存在的功能配位官能团会与Cr(VI)发生化学作用.结合红外光谱图发现对铬起吸附作用的主要是含O,N功能原子的配位官能团,并且不同功能原子与Cr(VI)的作用方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氏禾 CR(VI) 吸附 形态
原文传递
氮肥形态对李氏禾富集铬的影响及其生化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学洪 蔡湘文 +2 位作者 李恺 张媛媛 何伟云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9-403,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土壤铬含量分别为100、400 mg/kg时,不同氮肥((NH4)2SO4、NH4NO3、Ca(NO3)2)对Cr超富集植物李氏禾生长和Cr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铬含量为400 mg/kg时,用(NH4)2SO4处理后李氏禾的根、茎和叶中的铬浓度最大,...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土壤铬含量分别为100、400 mg/kg时,不同氮肥((NH4)2SO4、NH4NO3、Ca(NO3)2)对Cr超富集植物李氏禾生长和Cr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铬含量为400 mg/kg时,用(NH4)2SO4处理后李氏禾的根、茎和叶中的铬浓度最大,分别达到19 546、3 265、6 118 mg/kg,约为对照处理铬含量的1.5~4倍。NH4NO3处理的李氏禾生物量相对其他处理及对照较高;两种铬浓度处理的土壤中,施加(NH4)2SO4、Ca(NO3)2及对照处理,生物量差异性均不显著。不同氮肥处理中,在400 mg/kg铬处理土壤上生长的李氏禾总糖都多于100 mg/kg铬处理;而NH4NO3处理的李氏禾蛋白质和叶绿素高于其他处理。NH4NO3能提高李氏禾生长速度,总糖浓度的增加能提高李氏禾对逆境的适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形态 CR 生物量 生化分析 李氏禾
下载PDF
漆姑草中酚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贾爱群 谭宁华 周俊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609-1612,共4页
目的研究漆姑草中的酚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及RPC-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方法对所分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漆姑草中分得9个酚性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分别确定为:E-对甲氧基肉桂酸甲酯(... 目的研究漆姑草中的酚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及RPC-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方法对所分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漆姑草中分得9个酚性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分别确定为:E-对甲氧基肉桂酸甲酯(Ⅰ)、伞形花内酯(Ⅱ)、7-甲氧基香豆素(Ⅲ)、5,7-二羟基香豆素(Ⅳ)、5,7-二甲氧基香豆素(Ⅴ)、7-O-β-D-葡萄吡喃糖-6-C-β-D-木糖吡喃糖-5,4′-二羟基黄酮(Ⅵ)、5,7,2′-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Ⅶ)、5,7-二羟基-8,2′-二甲氧基黄酮(Ⅷ)、5,7,3′,4′-四羟基-6-甲氧基黄酮(Ⅸ)。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姑草 石竹科 酚性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