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烷基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工艺的中试研究和流程优化 被引量:17
1
作者 任建松 陈淳 蔡烈奎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73,共5页
为了从绥中36-1蜡油生产环烷基润滑油基础油,对选择性脱蜡、异构脱蜡、临氢降凝3种工艺进行中试研究和效益测算,结果表明临氢降凝工艺具有明显优势,该工艺的基本流程为:加氢处理-临氢降凝-后精制。通过流程摸拟优化临氢降凝工艺的... 为了从绥中36-1蜡油生产环烷基润滑油基础油,对选择性脱蜡、异构脱蜡、临氢降凝3种工艺进行中试研究和效益测算,结果表明临氢降凝工艺具有明显优势,该工艺的基本流程为:加氢处理-临氢降凝-后精制。通过流程摸拟优化临氢降凝工艺的反应条件,确定加氢处理反应条件为:氢油体积比885、体积空速0.5 h-1、总压16 MPa、床层温度365~390℃;临氢降凝条件为:氢油体积比625、体积空速3.0 h-1、总压15.5 MPa、床层温度370~380℃;后精制条件为:体积空速1.5 h-1、床层温度250℃。并改进了常规流程,将蒸汽汽提脱硫流程改为高压氢气汽提流程,简化煤油和轻柴油馏分侧线汽提流程,优化换热流程,以降低投资和运行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烷基 润滑油 基础油 氢气汽提 流程模拟
下载PDF
P507体系反萃取条件对平衡负载稀土量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吴声 廖春生 +1 位作者 贾江涛 严纯华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4-138,共5页
P507-盐酸体系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稀土萃取分离体系。在用P507-盐酸体系分离含中重稀土的原料时,由于重稀土元素(Tm,Yb,Lu)难于完全反萃,使得长期使用后的空白萃取剂中仍负载一定量的重稀土(称为平衡负载)。在重稀土元素分离时,平衡... P507-盐酸体系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稀土萃取分离体系。在用P507-盐酸体系分离含中重稀土的原料时,由于重稀土元素(Tm,Yb,Lu)难于完全反萃,使得长期使用后的空白萃取剂中仍负载一定量的重稀土(称为平衡负载)。在重稀土元素分离时,平衡负载甚至高达有机相正常负载的10%以上,严重影响了相关分离工艺的运行和实际分离效果。根据多组分萃取分离体系的萃取-反萃平衡和物料平衡关系,将平衡负载引入反萃取参数计算的物料平衡模型,对反萃过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模拟,研究了反萃酸的相对流量、反萃级数等工艺条件对平衡负载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平衡负载随反萃级数和反萃酸流量的增大而减小;消除重稀土平衡负载、保证反萃完全需要较高的反萃酸耗和较长的反萃级数。在工业生产中,可根据实际分离需要选择相对经济的工艺条件,将平衡负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级萃取 反萃 仿真计算 重稀土
下载PDF
炼油厂酸性水注碱汽提新工艺 被引量:13
3
作者 夏秀芳 卢显文 《石油化工环境保护》 2002年第2期10-13,共4页
提出了一种对炼油厂含硫含氨废水处理的新工艺。一般炼油厂处理这类废水的方法都是采用单塔或双塔汽提工艺 ,以脱除废水中的硫化氢和氨 ,H2 S的脱除率较高 ,但废水中的 NH3 - N仍有 80~ 30 0 mg/ L。本文重点介绍了这部分残存 NH3 -N... 提出了一种对炼油厂含硫含氨废水处理的新工艺。一般炼油厂处理这类废水的方法都是采用单塔或双塔汽提工艺 ,以脱除废水中的硫化氢和氨 ,H2 S的脱除率较高 ,但废水中的 NH3 - N仍有 80~ 30 0 mg/ L。本文重点介绍了这部分残存 NH3 -N的形态分析 ,并针对其固定铵含量 ,等当量注入苛性碱 ,使酸性废水中的 NH3 - N含量直接降至 30 mg/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油厂 酸性水 注碱 汽提 新工艺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单塔加压侧线抽出污水汽提工艺流程模拟程序包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熊献金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38-41,共4页
针对单塔加压侧线抽出污水汽提工艺流程,研究了模拟流程特点,介绍了挥发性弱电解质水溶液体系的相平衡热力学模型。利用PRO/Ⅱwith PROVISION模拟软件建立了单塔加压侧线抽出污水汽提工艺流程模拟程序包,并应用于4套工业装置的设计,其... 针对单塔加压侧线抽出污水汽提工艺流程,研究了模拟流程特点,介绍了挥发性弱电解质水溶液体系的相平衡热力学模型。利用PRO/Ⅱwith PROVISION模拟软件建立了单塔加压侧线抽出污水汽提工艺流程模拟程序包,并应用于4套工业装置的设计,其中2套装置已投产运行,证明程序包的计算结果是准确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塔 加压 水溶液体系 投产运行 挥发性 工业装置 模拟软件 污水汽提 套装 流程
下载PDF
燃料型减压塔汽提段工艺参数对拔出率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杜翔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15,共6页
探讨减压塔汽提与闪蒸的关系,分析汽提对蜡油拔出率及减压渣油中500℃以下馏分含量等技术指标的影响。通过模拟计算和现场数据说明,汽提段内采用填料较塔盘更具优势。与塔盘相比,填料具有压力降小、理论板数多的特点,可以显著提高拔出率... 探讨减压塔汽提与闪蒸的关系,分析汽提对蜡油拔出率及减压渣油中500℃以下馏分含量等技术指标的影响。通过模拟计算和现场数据说明,汽提段内采用填料较塔盘更具优势。与塔盘相比,填料具有压力降小、理论板数多的特点,可以显著提高拔出率,降低减压渣油中500℃以下馏分含量。基于汽提段结焦的机理,澄清了汽提段填料层易结焦的误区,提出了解决结焦问题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塔 闪蒸 汽提 结焦
下载PDF
塔河油田三号联合站原油脱硫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智 闫广宏 卓海波 《石油工程建设》 2009年第6期22-24,共3页
塔河油田三号联合站原油中硫化氢含量过高,不满足火车外运要求。文章在阐述已建原油处理流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的原油脱硫处理工艺,并通过试验和采用PROⅡ流程模拟软件对气提气量的优化过程和原理进行了分析。新工艺投产后,处理... 塔河油田三号联合站原油中硫化氢含量过高,不满足火车外运要求。文章在阐述已建原油处理流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的原油脱硫处理工艺,并通过试验和采用PROⅡ流程模拟软件对气提气量的优化过程和原理进行了分析。新工艺投产后,处理后原油硫化氢含量≤10 mg/kg,满足外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脱硫 气提 工艺优化
下载PDF
P507-N235双溶剂萃取体系反萃工艺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叶信宇 吴龙 +4 位作者 杨明 吴迪 杨幼明 聂华平 焦芸芬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95-702,共8页
对P507-N235双溶剂萃取体系的反萃性能及后续的沉淀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盐酸对稀土钕负载有机相的反萃取情况、草酸对稀土后液的沉淀情况。结果表明:P507-N235-磺化煤油-环己烷体系较容易反萃,反萃过程中分相效果良好;负载有机相中所含... 对P507-N235双溶剂萃取体系的反萃性能及后续的沉淀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盐酸对稀土钕负载有机相的反萃取情况、草酸对稀土后液的沉淀情况。结果表明:P507-N235-磺化煤油-环己烷体系较容易反萃,反萃过程中分相效果良好;负载有机相中所含稀土浓度对反萃过程基本无影响,室温下其最佳反萃条件为:振荡时间15 min,相比1∶1,酸度约3 mol·L-1,其单级反萃率可达到98%以上,1 min左右即可分相完全。用草酸理论量的115%沉淀稀土钕,沉淀率可达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萃 P507-N235 环己烷 稀土
原文传递
磷酸二铵尾气洗涤增湿-磷酸一铵料浆气提浓缩 被引量:8
8
作者 朱家骅 夏素兰 +1 位作者 关国强 张允湘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4,共4页
基于对HYDRO粒状磷酸二铵 (DAP)工艺 60 0kt/a生产装置含氨尾气的质、热分析与传质传热推动力特征 ,提出了DAP尾气净化过程联产 2 0 0kt/a粉状磷酸一铵 (MAP)的气提浓缩一体化工艺。通过合理的工艺安排 ,尾气与稀磷酸净化反应 ,替代 2 0... 基于对HYDRO粒状磷酸二铵 (DAP)工艺 60 0kt/a生产装置含氨尾气的质、热分析与传质传热推动力特征 ,提出了DAP尾气净化过程联产 2 0 0kt/a粉状磷酸一铵 (MAP)的气提浓缩一体化工艺。通过合理的工艺安排 ,尾气与稀磷酸净化反应 ,替代 2 0 0kt/aMAP的氨源和氨化料浆浓缩的能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铵 气提浓缩 氨回收 DAP 一体化工艺 尾气净化 复合友料
下载PDF
石油化工企业含硫污水处理技术 被引量:7
9
作者 党争光 马楠 杨磊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4年第7期40-43,共4页
炼油厂含硫污水主要来自常减压、催化裂化、焦化和油品加氢过程,其污染物主要有硫化氢、氨、油、酚悬浮物等。介绍了含硫污水的预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重力沉降、破乳除硫、聚结除油、旋流除油,主体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汽提工艺、氧化工艺和化... 炼油厂含硫污水主要来自常减压、催化裂化、焦化和油品加氢过程,其污染物主要有硫化氢、氨、油、酚悬浮物等。介绍了含硫污水的预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重力沉降、破乳除硫、聚结除油、旋流除油,主体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汽提工艺、氧化工艺和化学沉淀工艺。通过研究分析表明,对于高浓度水量较大的炼厂,含硫污水主要以单塔加压侧线抽出汽提工艺和双塔加压汽提工艺为主,小水量、低浓度酸性水的处理正在向高效微生物技术、化学氧化以及化学沉淀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污水 空气氧化 汽提工艺
下载PDF
剥离液精馏工艺的模拟计算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武东 朱志亮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19,共5页
采用废剥离液为原料,选择NRTL热力学方法,根据设计指标确定了工艺流程:先蒸发脱除重组分,再进脱轻塔脱除轻组分,最后在成品塔中完成精制。选择两塔的理论板数作为操作变量,应用均匀设计试验原理确定了7组试验条件,又通过流程模拟软件对... 采用废剥离液为原料,选择NRTL热力学方法,根据设计指标确定了工艺流程:先蒸发脱除重组分,再进脱轻塔脱除轻组分,最后在成品塔中完成精制。选择两塔的理论板数作为操作变量,应用均匀设计试验原理确定了7组试验条件,又通过流程模拟软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计算。选择1st Opt软件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得到操作变量与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和项目总成本之间的数学模型关系,同时利用遗传算法进行了优化,并得到项目总成本最低时的模型参数为:脱轻塔理论塔板数X1=6,成品塔理论板数X2=10。根据优化结果,进行了蒸发器和精馏塔的水力学计算与优化设计,设计出满足要求的剥离液精馏工艺成套装置,并在实际开车过程中,产品的水分含量为0.08%(质量分数),且产品收率达到93.3%,均高于设计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离液 精馏 流程模拟 均匀设计 项目总成本 水力学计算
下载PDF
变换冷凝液汽提工艺对设备设计选材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熊同国 张洋 《化肥设计》 CAS 2012年第4期18-20,共3页
介绍了国内煤气化装置变换工艺冷凝液汽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塔器腐蚀、焊缝开裂、换热管穿孔的表现与状况;从工艺类型、设备材质、换热介质等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不同类型汽提流程提出了改进方案和相关注意事项,例举了在... 介绍了国内煤气化装置变换工艺冷凝液汽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塔器腐蚀、焊缝开裂、换热管穿孔的表现与状况;从工艺类型、设备材质、换热介质等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不同类型汽提流程提出了改进方案和相关注意事项,例举了在役设备的改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装置 变换系统 工艺冷凝液 汽提工艺 腐蚀
下载PDF
炼油厂酸性水的综合利用方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于潇航 孙建刚 +3 位作者 张玉红 王润礼 李宝城 徐惠丽 《化工科技》 CAS 2016年第6期64-67,共4页
酸性水汽提装置是炼油厂重要的环保装置,随着装置大型化与进口原料油硫含量的逐步升高及环保标准的逐步严格,酸性水处理和利用日益受到重视。介绍了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炼油厂利用单塔加压侧线汽提工艺对酸性水综合利用的方法,单塔加... 酸性水汽提装置是炼油厂重要的环保装置,随着装置大型化与进口原料油硫含量的逐步升高及环保标准的逐步严格,酸性水处理和利用日益受到重视。介绍了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炼油厂利用单塔加压侧线汽提工艺对酸性水综合利用的方法,单塔加压侧线汽提工艺的工艺原理、工艺流程、消耗定额,汽提塔塔顶酸性气送至硫磺回收装置进行硫磺回收利用,汽提塔侧线得到的粗氨焚烧后放空。经过单塔加压侧线汽提工艺处理所得的净化水COD降到300mg/L以下,氨氮、硫化氢质量分数都在40μg/g以下,净化水回用率达到52%以上,净化污水的排放达到环保要求,利用单塔加压侧线汽提工艺炼油厂酸性水实现了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油 酸性水 单塔 汽提工艺
下载PDF
集成电路后段光刻胶去除技术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彭洪修 刘兵 陈东强 《集成电路应用》 2018年第7期29-32,共4页
光刻胶去除是集成电路制造的关键工艺之一。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先后出现了铝钨金属连接、铜互联大马士革工艺,尤其是硬掩膜铜互联大马士革工艺的出现,对光刻胶去除工艺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结合图形化工艺技术进展,溶剂类光刻胶去除... 光刻胶去除是集成电路制造的关键工艺之一。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先后出现了铝钨金属连接、铜互联大马士革工艺,尤其是硬掩膜铜互联大马士革工艺的出现,对光刻胶去除工艺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结合图形化工艺技术进展,溶剂类光刻胶去除剂、羟胺类光刻胶去除剂、含氟类半水性光刻胶去除剂、双氧水类水性光刻胶去除剂先后成为市场主流。以集成电路图形化工艺发展为主线,对不同种类光刻胶去除剂进行概括介绍,并分析其优缺点,为中国光刻胶去除技术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电路制造 图形化工艺 光刻胶去除 工艺技术发展
下载PDF
酸性水汽提装置节能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范峥 景根辉 +5 位作者 刘壮 林亮 田润芝 姬盼盼 李文君 刘艳军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3-78,共6页
利用Aspen Plus 7.2软件搭建了基于ELECNRTL热力学方法的基础模型,采用响应面设计得到了装置热负荷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高阶拟合回归方程,并以此为依据得到了最小装置热负荷与对应的关键优化操作参数。结果表明,当热料占比为0.900、塔底... 利用Aspen Plus 7.2软件搭建了基于ELECNRTL热力学方法的基础模型,采用响应面设计得到了装置热负荷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高阶拟合回归方程,并以此为依据得到了最小装置热负荷与对应的关键优化操作参数。结果表明,当热料占比为0.900、塔底压力为400 kPa、侧线采出位置为第18块塔板、热料进料温度为145℃时,装置热负荷由7.139 MW降至6.022 MW,其降幅高达15.65%。为了有效验证上述结果的可靠性,在最佳操作条件下对实际生产装置进行现场标定,测得该装置的实际热负荷为6.036 MW,降幅约为15.45%,与预测值较为接近。本文为进一步挖掘酸性水汽提装置的节能潜力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与改造思路,对同类装置亦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水 汽提装置 流程模拟 节能 优化
下载PDF
废旧毛/丝/棉混纺面料的组分分析及其剥色工艺 被引量:6
15
作者 涂莉 孟家光 +1 位作者 李欣 李娟子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5-80,87,共7页
为提高废旧纺织品的利用率,同时降低染料对回收方法和回收工艺的影响,分析了废旧混纺面料的组分,并采用H2O2/柠檬酸体系对面料进行剥色处理,通过单因素法优化剥色工艺,探讨了H2O2、柠檬酸、Na2SiO3、JFC质量浓度以及pH值、温度、时间等... 为提高废旧纺织品的利用率,同时降低染料对回收方法和回收工艺的影响,分析了废旧混纺面料的组分,并采用H2O2/柠檬酸体系对面料进行剥色处理,通过单因素法优化剥色工艺,探讨了H2O2、柠檬酸、Na2SiO3、JFC质量浓度以及pH值、温度、时间等参数对面料白度和断裂强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废旧混纺面料由羊毛、蚕丝和棉组成,且棉、丝、毛的混纺比为75/20/5;最优剥色工艺条件为:H2O2质量浓度10g/L,柠檬酸质量浓度2g/L,pH值6,温度80℃,时间80min,Na2SiO3质量浓度1.2g/L,JFC质量浓度2g/L,浴比1∶40;在最优剥色工艺条件下,废旧毛/丝/棉混纺面料的白度为54.27%,断裂强力为410.17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纺织品 面料组分 羊毛 蚕丝 混纺比 剥色工艺
下载PDF
酸性水汽提装置长周期运转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杨 《当代化工》 CAS 2010年第3期284-286,共3页
根据酸性水汽提装置技术改造及投产建设实践,分析了酸性水汽提装置工艺技术特点,提出保持装置长周期平稳运转应注重汽提工艺的选择、酸性水预处理、汽提塔操作、设备及管道防腐等4个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酸性水 汽提工艺 预处理 长周期运转 汽提塔操作 防腐
下载PDF
Europium recovery process by means of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functionalized with acrylic acid,curcumin and fumaramide
17
作者 P.A.Martínez-Montoya J.M del Río +1 位作者 A.de J.Morales-Ramirez M.Corea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1950-1959,共10页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of poly(methyl methacrylate)were obtained by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techniques in a proce ss of two stages.The particles were functionalized with acrylic acid,curcumin,and fumaramide and three...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of poly(methyl methacrylate)were obtained by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techniques in a proce ss of two stages.The particles were functionalized with acrylic acid,curcumin,and fumaramide and three series of polymeric particles were obtained.The incorporation of functional groups was confirmed by Fourier transform-infrared spectrosocopy(FT-IR)and ultraviolet-visible(UV-Vis)methods.The spherical morphology of particles with an average diameter of 100 nm was observed by scart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The polymeric materials were used for recovery of[Eu]from synthetic solutions.The nanoparticles show excellent chelation capacity to trap rare-earth ions,because they recover more than 85%of[Eu]at pH of 2.The images of SEM after extraction process show arrays between particles with larger average particle sizes to 1.5 um.In addition,the particles have a good stripping capacity,exceeding 50%of it,maintaining their homogeneity in morphology and good stability in dispersion for the recovery and stripping processes.A pseudo-second model order is obtained for the extraction and stripping processes while the best results of stripping process are obtained at pH of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recovery Chelating effect Extraction process stripping process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吹脱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研究进展
18
作者 黄声宇 吴小琼 +1 位作者 赵全保 霍惠雯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40,共10页
高浓度氨氮废水排放量大、毒性强,对环境的污染问题突出。吹脱法具有氨氮去除效率高、操作简便、可实现氨氮资源化回收的优势,合理运用该工艺对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具有重要意义。在介绍氨吹脱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pH、温度、气液比3个关... 高浓度氨氮废水排放量大、毒性强,对环境的污染问题突出。吹脱法具有氨氮去除效率高、操作简便、可实现氨氮资源化回收的优势,合理运用该工艺对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具有重要意义。在介绍氨吹脱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pH、温度、气液比3个关键因素对氨吹脱效率的影响规律;从提高氨氮去除效率及降低运行成本的角度回顾了近年来发展的新型氨吹脱工艺;重点分析了将氨吹脱与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联用的结合工艺,在去除氨氮的同时实现其余污染物的削减或工艺的强化。最后针对氨吹脱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展望,认为该工艺未来应面向更加高效化、数字化、集成化及经济化的趋势发展,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吹脱 高浓度氨氮废水 影响因素 新型工艺 工艺联用
下载PDF
Self-Adaptive and Electric Field-Driven Protective Layer with Anchored Lithium Deposition Enable Stable Lithium Metal Anode
19
作者 Ting Chen Luchao Yue +8 位作者 Guoqiang Shu Qing Yang Dong Wang Ruoyang Wang Xianyan Qiao Yan Sun Benhe Zhong Zhenguo Wu Xiaodong Guo 《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2-40,共9页
Lithium metal battery has great development potential because of its lowest electrochemical potential and highest theoretical capacity.However,the uneven deposition of Li^(+)flux in the process of deposition and strip... Lithium metal battery has great development potential because of its lowest electrochemical potential and highest theoretical capacity.However,the uneven deposition of Li^(+)flux in the process of deposition and stripping induces the vigorous growth of lithium dendrites,which results in severely battery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and serious safety hazards.Here,the tetragonal BaTiO3 polarized by high voltage corona was used to build an artificial protective layer with uniform positive polarization direction,which enables uniform Li^(+)flux.In contrast to traditional strategies of using protective layer,which can guide the uniform deposition of lithium metal.The ferroelectric protective layer can accurately anchor the Li^(+)and achieve bottom deposition of lithium due to the automatic adjustment of the electric field.Simultaneously,the huge volume changes caused by Li^(+)migration change of the lithium metal anode during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is functioned to excite the piezoelectric effect of the protective layer,and achieve seamless dynamic tuning of lithium deposition/stripping.This dynamic effect can accurately anchor and capture Li^(+).Finally,the layer-modified Li anode enables reversible Li plating/stripping over 1500 h at 1 mA cm^(-2)and 50℃in symmetric cells.In addition,the assembled Li-S full cell exhibits over 300 cycles with N/P≈1.35.This work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uniform Li^(+)flux at the Li-anode interface of the artificial protective 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se plating/stripping process electric field ferroelectric materials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下载PDF
Molecular investigation in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calcitrant dissolved organic sulfur in refinery sour water during stripping process
20
作者 Yu-Guo Li Chen He +2 位作者 Chun-Mao Chen Fan Liu Quan Sh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112-2119,共8页
Refinery sour water primarily originates from the tops of towers in various units and coker condensate,and cannot be discharged directly to a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due to high levels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 Refinery sour water primarily originates from the tops of towers in various units and coker condensate,and cannot be discharged directly to a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due to high levels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and organic sulfur contents.Even after the recovery of H_(2)S from the sour water by the stripping process,the effluent still contains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sulfur(DOS),which can have a huge bad influence.Whil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in refinery wastewater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the investigation of recalcitrant DOS from sour waters remains unclear.In the present study,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our water DOMs(especially DOS)was investigated using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EEM)and mass spectrometry,includ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and high-resolution Orbitrap MS.The GC-MS and EEM results showed that volatile and low-aromaticity compounds were effectively removed during the stripping process,while compounds with high hydrophilicity and humification degree were found to be more recalcitrant.The Orbitrap MS results showed that weak-polar oxygenated sulfur compounds were easier to be removed than oxygenated compounds.However,the effluent still contained significant amounts of sulfur-containing compounds with multiple sulfur atoms,particularly in the form of highly unsaturated and aromatic compounds.The Orbitrap MS/MS results of CHOS-containing compounds from the effluent indicate that the sulfur atoms may exist as sulfonates,disulfide bonds,thioethers.Understanding 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sour water DOS is cruc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treatment processes that can target polysulfide compounds and minimize their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transformation Dissolved organic sulfur stripping process Refinery sourwater Orbitrap M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