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 on Step-cycle Tensile Behaviors of Two Bimodal Pipe-grade Polyethylene with Different Slow Crack Growth Resistance 被引量:1
1
作者 Yan-Qin Huang Qing-Long Zhang +3 位作者 Xiao-Ying Lu Yi-Bin Gong Hao Zhou Jia-Chun Feng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6期611-619,共9页
In this work,step-cycle tensile behavior of two bimodal polyethylene(PE)materials,a PEI 00 grade pipe material,XS10,and a PEI 00-RC(Resistant Crack)grade pipe material,XSC50,was comparatively investigated.By decomposi... In this work,step-cycle tensile behavior of two bimodal polyethylene(PE)materials,a PEI 00 grade pipe material,XS10,and a PEI 00-RC(Resistant Crack)grade pipe material,XSC50,was comparatively investigated.By decomposing the strain into a recoverable part and an unrecoverable part,it was found that the deformation recovery capability of XSC50 during stretching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XS10.Structural evolution characterized by in situ synchrotron small angle X-ray scattering indicated that the fragmentation of initial crystals in XSC50 occurred at lower strain than in XS10.Considering that XSC50 had relatively small lamellar thickness and similar crystallinity to XS10,we speculated that the larger deformation recovery capability of XSC50 during stretching probably derived from stronger entangled amorphous region caused by larger density of tie molecules and entanglements,which were usually regarded to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slow crack growth(SCG)resistance of PE materials.As expect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 of strain hardening modulus test suggested that the deformation recovery capability during stretching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CG resistance for XS10 and XSC50 used in this work.The step-cycle tensile test had the potential to be developed into a supplement for comparison of SCG resistance of PE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ETHYLENE step-cycle tensile test Deformation recovery SLOW crack growth RESISTANCE
原文传递
数学教学设计的取向与定位 被引量:25
2
作者 吴宝莹 陈敏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9-90,102,共3页
教学设计的取向与定位决定了教学设计的路径与结果.教学设计的结果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要及时总结反思,从而对原来的教学取向与定位矫正完善,产生新的路径与结果,再反思,再完善,形成取向—定位—路径—结果—反思螺旋上升的教学设计"五... 教学设计的取向与定位决定了教学设计的路径与结果.教学设计的结果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要及时总结反思,从而对原来的教学取向与定位矫正完善,产生新的路径与结果,再反思,再完善,形成取向—定位—路径—结果—反思螺旋上升的教学设计"五步"循环曲.考虑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的实际,提倡走"中庸之道"——兼顾数学知识取向和数学文化取向的教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设计 取向 定位 “五步”循环曲
下载PDF
基于β参数的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武迪 许春雨 +2 位作者 郑丽君 宋建成 马里千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34-241,共8页
针对扰动观察法在最大功率点(maximum power point,MPP)附近存在振荡、跟踪步长与跟踪精度无法兼顾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β参数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通过分析β-U曲线,在跟踪过程中分别采用变步长占空比扰动法和模糊控制法,进而提高系... 针对扰动观察法在最大功率点(maximum power point,MPP)附近存在振荡、跟踪步长与跟踪精度无法兼顾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β参数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通过分析β-U曲线,在跟踪过程中分别采用变步长占空比扰动法和模糊控制法,进而提高系统跟踪速度和稳态精度。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在Matlab平台对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的稳态和动态性能进行仿真,并用"可编程直流电源"来近似模拟光伏系统进行实验研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和良好的动态性能,能有效提高系统跟踪速度和控制精度,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系统 最大功率点跟踪 β参数 变步长占空比扰动法 模糊控制
下载PDF
金属氧化物两步热化学循环分解水制氢 被引量:8
4
作者 祝星 王华 +2 位作者 魏永刚 李孔斋 晏冬霞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10-1020,共11页
金属氧化物两步热化学循环分解水制氢技术集太阳能储备与氢能制备于一体,是当前新能源研究和开发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该技术制氢原理,综述了其关键材料金属氧化物体系和太阳能反应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制约该技术规模化应用的&qu... 金属氧化物两步热化学循环分解水制氢技术集太阳能储备与氢能制备于一体,是当前新能源研究和开发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该技术制氢原理,综述了其关键材料金属氧化物体系和太阳能反应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制约该技术规模化应用的"瓶颈"因素。最后,对近年出现的基于金属氧化物两步热化学循环分解水制氢的两步法蒸气重整新工艺的原理和金属氧化物材料研究进行了介绍,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步热化学循环 金属氧化物 氢气 太阳能 两步法蒸气重整
原文传递
东峰煤矿沿空留巷围岩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司红勇 《煤矿机械》 2017年第6期32-34,共3页
根据东峰煤矿3G02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300 m段内矿压数据的观测,分析沿空留巷围岩变形规律。得出如下结果:(1)巷道变形以顶底板移近量为主,其中顶板下降为主要变形量,两帮变形以煤帮鼓出为主;(2)整体上现有煤帮和墙体锚杆锚栓的支护强度... 根据东峰煤矿3G02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300 m段内矿压数据的观测,分析沿空留巷围岩变形规律。得出如下结果:(1)巷道变形以顶底板移近量为主,其中顶板下降为主要变形量,两帮变形以煤帮鼓出为主;(2)整体上现有煤帮和墙体锚杆锚栓的支护强度可以满足要求,局部范围有破坏,顶板锚索受力普遍偏大,特别是充填区域,需要加强支护;(3)3G02工作面4~5个周期来压步距形成一个充分垮落循环,覆岩充分破断,冒落矸石对上位岩层形成支撑,上位岩层达到平衡状态,留巷达到稳定;(4)通过围岩收敛变形、顶板锚索受力、锚杆锚栓受力和墙体压力等矿压数据可以看出,顶板岩层剧烈运动范围很大,正常地段为滞后工作面40~100 m,特殊地段约为滞后工作面12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围岩变形 周期来压步距 滞后 锚索 稳定
下载PDF
LBL结合PBL在层进式孕前优生风险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文方 李丹阳 +6 位作者 李文静 寇乐乐 张璟 慕丽红 张昌宁 党曦虹 于学文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第6期784-788,共5页
目的探索如何有效结合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LBL)模式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模式,层进式改善孕前优生风险教学的效果,促进优生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掌握及应用。方法 2012年-2015年,每年进行2轮教学,每年度平均进行2次临床督导。2013年之... 目的探索如何有效结合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LBL)模式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模式,层进式改善孕前优生风险教学的效果,促进优生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掌握及应用。方法 2012年-2015年,每年进行2轮教学,每年度平均进行2次临床督导。2013年之前全部教学均单独使用LBL教学模块。2013年采用整群抽样进行分组试验,LBL+PBL教学模块组(LBL教学模块与PBL教学模块联合教学)共纳入研究对象21人,分为3组,每组7人;LBL教学模块组共纳入研究对象35人。比较LBL+PBL组与LBL组在施教前后的近期教学效果及满意度。2013年之后全部教学均采用LBL+PBL教学模块进行逐年连续层进式教学干预。每年度收集单位时间内的转诊人次和诊断准确率评估教学的远期效果。结果教学前,LBL+PBL组和LBL组的总成绩以及优生理论知识、优生检查技能、优生风险评估及转诊、实际病例分析四部分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0.663、0.399、0.571、0.430、1.074,均P>0.05)。教学后,虽然两组学员的总成绩都比各自教学前明显升高(LBL+PBL组:91.8±6.1 vs.60.0±15.7,t=8.601,P<0.05;LBL组:82.9±10.1 vs.57.1±14.8,t=8.472,P<0.05),但是教学后LBL+PBL组学员的总成绩以及各部分成绩均显著高于教学后的LBL组(t值分别为3.613、2.320、3.512、3.053、3.904,均P<0.05),LBL+PBL组对优生检查技能、优生风险评估及转诊、实际病例分析这些实践技能和能力分值的提升上,效果更突出(均P<0.01),而且LBL+PBL组学员对教学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LBL组(85.7%vs 57.1%,χ2=10.539,P<0.05)。层进式教学循环干预下,优生高风险转诊人次逐年递增,4年的总增长率达到383.3%,2014年全面采用LBL+PBL教学模块干预后,该年度高风险转诊的环比增长率达到历年最高(104.8%),且该年度的诊断准确率达到70.0%,显著高于其它年度(χ2=23.437,P<0.05)。结论 LBL+PBL的教学模式既兼顾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又提高了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 层进式教学循环 教学评估 优生风险
下载PDF
太阳能驱动的两步热化学循环二氧化碳裂解反应活性材料的热力学与第一性原理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冯清影 刘东 +2 位作者 张莹 冯浩 李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3-229,I0003,I0004,共9页
太阳能驱动两步热化学循环裂解二氧化碳可制备碳中性燃料,为替代化石燃料、缓解全球变暖提供了技术途径。新型活性材料的开发对该技术非常重要。已有研究通常采用能量描述符(材料生成焓或氧空位生成能)评价候选材料,忽略了材料熵的重要... 太阳能驱动两步热化学循环裂解二氧化碳可制备碳中性燃料,为替代化石燃料、缓解全球变暖提供了技术途径。新型活性材料的开发对该技术非常重要。已有研究通常采用能量描述符(材料生成焓或氧空位生成能)评价候选材料,忽略了材料熵的重要性。本研究采用活性材料的熵和生成焓的组合作为描述符,提出评价准则,开展材料可行性的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活性材料应兼具较大的正的熵变与较小的生成焓变。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以氧化铈和钐掺杂的氧化铈为例,发展了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活性材料熵和生成焓的计算方法,为新型材料的筛选与开发提供基础。计算结果揭示了极化子振动熵以及氧空位和极化子构型熵对活性材料熵变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裂解 两步热化学循环 第一性原理 太阳能制燃料
下载PDF
成都市“数智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设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周佳 彭理谦 +1 位作者 陆楠 孙洁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9年第6期97-100,共4页
成都市"数智环境"治理体系是针对特定生态环境治理目标,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数据、技术、系统、设施、人员、机构等资源而形成的系统性治理体系,旨在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驱动政府管理模式创新。"数智环境"治理体系以... 成都市"数智环境"治理体系是针对特定生态环境治理目标,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数据、技术、系统、设施、人员、机构等资源而形成的系统性治理体系,旨在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驱动政府管理模式创新。"数智环境"治理体系以大气环境治理工作为切入点,构建了"数智环境--大气系统",开展了以全景指挥实现辅助决策、以大数据平台支撑实现业务协同、以统一指挥调度实现精准管控的建设实践,切实通过信息化手段助力提升生态环境科学监管和精准施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数智环境” 五步闭环 政府管理模式创新 大气环境信息化
下载PDF
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五步循环法”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德丰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1期63-64,共2页
本文通过对当前国内外高校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现行的设计性实验在教学方法上的不足与弊端,提出并介绍了一种较新颖而又实用的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法———五步循环法。
关键词 大学物理 设计性实验 五步循环法
下载PDF
多孔氧化铝担持NiFe_(2)O_(4)水热解制氢
10
作者 应耀 王春阳 +1 位作者 王能超 车声雷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4-331,共8页
氢能源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绿色能源在替代传统化石燃料上被寄予厚望。铁氧体等多价氧化物水热解制氢是利用太阳光热绿色制氢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热循环过程中氧化物的烧结引起的比表面积减少导致制氢能力下降,因此循环寿... 氢能源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绿色能源在替代传统化石燃料上被寄予厚望。铁氧体等多价氧化物水热解制氢是利用太阳光热绿色制氢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热循环过程中氧化物的烧结引起的比表面积减少导致制氢能力下降,因此循环寿命不长。为了延长循环寿命,尝试将镍铁氧体担持于多孔氧化铝陶瓷上以抑制其烧结。研究发现:多孔氧化铝陶瓷担持的铁氧体,其烧结现象明显缓解,循环寿命有所提高。通过比较多孔氧化铝担持镍铁氧体与氧化锆掺杂镍铁氧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制氢能力及循环次数,发现在1250℃时多孔氧化铝陶瓷担持镍铁氧体的循环寿命有明显提高,制氢能力与循环寿命的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步式热化学循环制氢 NiFe_(2)O_(4) 循环寿命 多孔氧化铝
下载PDF
GSP理论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4+4教学实验探索
11
作者 徐艳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4年第6期84-89,共6页
本实验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家Hasan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GSP)为理论基础,结合Bartholomae&Petrosky的读写理念,从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现状出发,探索了大学英语读写结合4+4八步循环的教学改革方法。通过大学英语课程两个学... 本实验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家Hasan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GSP)为理论基础,结合Bartholomae&Petrosky的读写理念,从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现状出发,探索了大学英语读写结合4+4八步循环的教学改革方法。通过大学英语课程两个学期的实验,验证了该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本文旨在进一步推进GSP理论在大学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教学领域的应用,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类结构潜势 读写结合 八步循环
下载PDF
讲座(五) 变频器功能解析——变频器的系统控制功能
12
作者 张燕宾 《变频器世界》 2005年第1期152-158,共7页
本文介绍了变频器中的程序控制功能和PID调节功能。并对PID调节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关键词 变频器 程序控制 PID调节 系统控制功能
下载PDF
变步长扰动法在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中的应用
13
作者 夏君铁 候占武 +2 位作者 李潇潇 曹立华 高健 《电力系统装备》 2020年第11期89-89,166,共2页
由于光伏组件参数的离散性、太阳辐射的差异以及光伏电池部分遮挡等情况,会使光伏组件并联情况下发电效率严重降低。为了提高光伏并网系统的发电效率,提出了分布式的变步长占空比扰动法进行MPP(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克服了由于部分组件... 由于光伏组件参数的离散性、太阳辐射的差异以及光伏电池部分遮挡等情况,会使光伏组件并联情况下发电效率严重降低。为了提高光伏并网系统的发电效率,提出了分布式的变步长占空比扰动法进行MPP(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克服了由于部分组件发电量下降,连累其他并联组件都同时下降的缺点。变步长占空比扰动法跟踪精度高、运算速度快,更适合大规模光伏发电系统;硬件采用了DC/DC升压电路调节PWM占空比的方法,软件程序采用DSP2812编写。对此方法进行了实际验证,证明此方法运算速度快,准确率高,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P 分布式MPP跟踪 变步长占空比扰动法 光伏并网发电
下载PDF
两级式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14
作者 肖恩恺 毛玉蓉 《电子世界》 2013年第2期45-46,共2页
阐述了两级式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其控制过程,建立了光伏阵列模型和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模型,利用光伏阵列模型模拟了光照条件变化时光伏并网系统的输出情况进行仿真分析。实验表明,此两级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能迅速有效地跟踪到... 阐述了两级式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其控制过程,建立了光伏阵列模型和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模型,利用光伏阵列模型模拟了光照条件变化时光伏并网系统的输出情况进行仿真分析。实验表明,此两级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能迅速有效地跟踪到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点,而且能够控制并网电流的波形,使逆变器的输出电流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保证电流输出波形为正弦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阵列 改进的扰动观察法 最大功率点追踪 并网逆变器 MATLAB仿真
下载PDF
An Unusual, Three-Dimensionally Preserved, Large Hadrosauriform Pes Track from "Mid"-Cretaceous Jiaguan Formation of Chongqing, China 被引量:6
15
作者 XING Lida Phil R.BELL +1 位作者 JeraldD.HARRIS Philip J.CURRI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期304-312,共9页
Three-dimensional tracks provide unique insights into the locomotor mechanics of their track makers. An isolated, large hadrosauriform print attributable to Caririchnium lotus from the "mid"-Cretaceous Lotus track s... Three-dimensional tracks provide unique insights into the locomotor mechanics of their track makers. An isolated, large hadrosauriform print attributable to Caririchnium lotus from the "mid"-Cretaceous Lotus track site (Jiaguan Formation) in China permits reconstruction of the footfall, weight-bearing, and kick-off phases of the step cycle. Large-scale modifications of the pes during the step cycle indicate C. lotus trackmakers were capable of locomotory modifications in response to substrate consistency beyond the "expected" shift between bipedal and quadrupedal postures. An unusual curvature to the trace of one of the outer digits indicates substantial transverse mobility. The remaining digits demonstrate lesser degrees of transverse movement accompanied by extension of the digits during footfall. The absence of overprinted scale-scratch marks and toe drags are consistent with a vertical kick-off of the pes and concomitant flexion of the digits. This track suggests that pedal mobility in C. lotus track makers was greater than previously suspected and has implications for reconstructions of hadrosauriform loco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drosauriform locomotion FOOTPRINTS CRETACEOUS step cycle
下载PDF
棒材步进式加热炉出钢节奏液压系统的改进实践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建宏 《山西冶金》 CAS 2021年第3期226-228,237,共4页
随着棒材产能提升,出钢节奏加快,以及对能源环保、加热质量方面更高的要求,钢坯加热炉日趋大型化、自动化、节能化。通过对棒材步进式加热炉液压系统进行分析研究,遵循降本节能原则,着重细节方面改进,实现了缩短步进周期提高出钢节奏的... 随着棒材产能提升,出钢节奏加快,以及对能源环保、加热质量方面更高的要求,钢坯加热炉日趋大型化、自动化、节能化。通过对棒材步进式加热炉液压系统进行分析研究,遵循降本节能原则,着重细节方面改进,实现了缩短步进周期提高出钢节奏的目标,为棒材线产能释放提供原料供给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进周期 升降液压缸 管径 流量
下载PDF
我国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直道滑冰腿部肌肉肌电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芙蓉 陈月亮 吴新炎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18,共5页
运用表面肌电和高速摄影同步技术,结合功能解剖学,分析短距离运动员直道滑冰单步周期腿部肌电特征。结果:(1)左腿振幅峰值前4的肌肉依次是股内肌、股外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右腿振幅峰值前4的肌肉依次是股内肌、胫骨前肌、股外肌和腓肠... 运用表面肌电和高速摄影同步技术,结合功能解剖学,分析短距离运动员直道滑冰单步周期腿部肌电特征。结果:(1)左腿振幅峰值前4的肌肉依次是股内肌、股外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右腿振幅峰值前4的肌肉依次是股内肌、胫骨前肌、股外肌和腓肠肌,左、右腿振幅峰值最小的都是臀大肌;(2)单步周期腿部肌肉有效放电时间最长的都是胫骨前肌,最短的都是臀大肌;(3)单步周期腿部肌肉贡献度最大的肌肉依次是股内肌、胫骨前肌和股外肌。结论:(1)单步周期腿部肌肉振幅峰值都出现在蹬冰期,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在重心转移和蹬冰2个阶段都出现近似的振幅峰值,两者处于共激活状态,因此在训练实践中也要同步发展股后肌群力量;(2)单步周期中,股内肌、胫骨前肌和股外肌在腿部肌肉中有效放电时间最长、做功最大,在完成单步周期动作时作用最大,臀大肌有效放电时间最短,做功最小,在完成单步周期动作时作用最小,但在训练实践中,胫骨前肌的作用被低估,臀大肌的作用被高估;(3)运动员左、右腿单步周期动作模式一致,但摆动期左腿更主动,蹬冰期腿部肌肉的具体协调模式不同,在实践训练中设计练习方式时要注意左、右腿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滑冰 直道滑冰 单步周期 振幅峰值 积分肌电
下载PDF
4MAT教学模式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魏利霞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93-96,共4页
4MAT教学模式是一种八步教学法,是Bernice McCarthy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基于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及管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的。它由于教学效果显著而在西方国家颇为盛行,但在中国却鲜为人知。文章详细介绍此模式之后又结合笔者的... 4MAT教学模式是一种八步教学法,是Bernice McCarthy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基于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及管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的。它由于教学效果显著而在西方国家颇为盛行,但在中国却鲜为人知。文章详细介绍此模式之后又结合笔者的英语教学实践对其进行示范说明,旨在介绍一种全新而有效的英语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MAT教学模式 八步教学法 英语教学
下载PDF
优秀速滑选手于静实地滑冰和陆上模拟滑冰肌电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吴新炎 陈月亮 李芙蓉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5-518,共4页
运用表面肌电遥测和高速摄影同步测试方法,结合功能解剖学知识,对于静实地滑冰和陆地模拟滑冰动作结构和肌电特征对比分析,探讨两者差异。结果显示:陆地模拟滑冰单步周期各动作阶段用时明显长于实地滑冰;实地滑冰和陆地模拟滑冰单步周... 运用表面肌电遥测和高速摄影同步测试方法,结合功能解剖学知识,对于静实地滑冰和陆地模拟滑冰动作结构和肌电特征对比分析,探讨两者差异。结果显示:陆地模拟滑冰单步周期各动作阶段用时明显长于实地滑冰;实地滑冰和陆地模拟滑冰单步周期技术动作构成不一致;两者单步周期各阶段腿部肌肉放电强度存在差异,从单步周期总体来看,实地滑冰腿部各肌肉放电强度明显强于陆地模拟滑冰;实地滑冰腿部各肌肉最大用力程度均大于陆地模拟滑冰,主要用力肌肉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尤为明显。表明:陆上模拟滑冰作为陆上训练期保持滑跑感觉、体验滑跑技术细节和模拟滑冰全过程力量训练的方式不合理,长期坚持练习对改进滑冰技术动作细节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滑冰 单步周期 肌电 放电强度 协调模式
下载PDF
我国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弯道滑冰腿部肌电特征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吴新炎 陈月亮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7-82,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短距离速滑运动员弯道单步周期腿部肌电特征,探讨弯道单步周期腿部肌肉动作和协调模式,发现腿部力量训练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采集运动员第1弯道2~6次连续5次单步周期肌电图,原始肌电图进行全波整流处理,再进行均化处... 目的:通过分析短距离速滑运动员弯道单步周期腿部肌电特征,探讨弯道单步周期腿部肌肉动作和协调模式,发现腿部力量训练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采集运动员第1弯道2~6次连续5次单步周期肌电图,原始肌电图进行全波整流处理,再进行均化处理。结论:1)单步周期收腿阶段大小腿折叠可能是由蹬伸动作的后效应引起的随势动作,踝关节在右单步周期收腿阶段背屈,落腿阶段拓屈,左单步周期收腿阶段和落腿阶段前期背屈,落腿阶段后期拓屈;2)左单步周期重心转移阶段腓肠肌表现出与胫骨前肌共激活,蹬冰阶段胫骨前肌表现出与腓肠肌共激活,但激活程度逐渐降低,直至消失。蹬冰期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表现共激活协调模式,左单步周期协调性更高;3)在实践训练过程中对胫骨前肌、股直肌和臀大肌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距离速滑 单步周期 振幅曲线 时序特征 振幅峰值 积分肌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