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4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报剧在苏区:历史与形态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文辉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67,共14页
活报剧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具有先锋色彩的新型现代演剧形式,借由苏维埃革命通道大规模涌入中国乡村革命根据地,成为苏区戏剧舞台上最重要的演出形式和革命者建构"工农大众艺术"最现实的历史样本。在苏维埃革命历史空间里... 活报剧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具有先锋色彩的新型现代演剧形式,借由苏维埃革命通道大规模涌入中国乡村革命根据地,成为苏区戏剧舞台上最重要的演出形式和革命者建构"工农大众艺术"最现实的历史样本。在苏维埃革命历史空间里,活报剧是革命宣传战线的"轻骑兵",演出形式灵活,不拘一格,既天然地带有苏俄及左翼戏剧舞台的"新潮"和"前卫"特征,又不可避免地承袭了某些乡村民间艺术的"原始"精神,表现出独特的历史个性。活报剧的兴起是苏区群众性戏剧运动走向深入的产物,折射出苏区红色戏剧运动复杂的现代性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报剧 苏区 历史 形态
原文传递
农民性格与中共的乡村动员模式——以中央苏区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宏卿 肖文燕 《开放时代》 CSSCI 2010年第10期60-82,共23页
在革命的视野下,通过对苏维埃运动时期农民性格和中共的乡村动员进行动态的考察,再现了中共与农民的磨合与互动场景。与华北、长江三角洲相比较,从革命和中共的乡村动员视角来考察,这一地域的农民特质主要包括原初的营利意识、安逸的生... 在革命的视野下,通过对苏维埃运动时期农民性格和中共的乡村动员进行动态的考察,再现了中共与农民的磨合与互动场景。与华北、长江三角洲相比较,从革命和中共的乡村动员视角来考察,这一地域的农民特质主要包括原初的营利意识、安逸的生活信念和好走极端的山区型权威性格。要发动农民起来革命就必须面对这些农民性格。走向乡村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通过动员、任务与政令来突破革命的瓶颈,快速、有效地从乡村获取革命资源,使广大农民汇成革命的洪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区 乡村动员 革命 农民
原文传递
苏维埃革命——抗战时期的回望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道炫 《苏区研究》 2020年第3期5-16,共12页
抗战时期,中共党人如何看待苏维埃革命,是一个颇有意味的话题。通常历史书写都会说,由于吸取了苏维埃时期"左"的错误的教训,抗战时期各方面工作有了长足进展,总结苏维埃革命的经验教训,是抗战时期中共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抗战时期,中共党人如何看待苏维埃革命,是一个颇有意味的话题。通常历史书写都会说,由于吸取了苏维埃时期"左"的错误的教训,抗战时期各方面工作有了长足进展,总结苏维埃革命的经验教训,是抗战时期中共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应该说,这样的说法的确有充足的事实根据。然而,回到历史现场可以发现,抗战时期尤其是初期中共党人的认知却并不一定如此,许多人对苏维埃时期更多抱怀念、同情和尊重态度,对苏维埃时期"左"的错误的揭开和反省,主要是因于毛泽东的坚持而完成的。苏维埃时期的历史运行状态、抗战时期中共党人对苏维埃革命的认知以及今人对这种认知的认知,难免存在种种错位现象,这就是历史的吊诡和复杂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区 苏维埃革命 抗战时期 怀旧
下载PDF
苏区“国家政治保卫局”与肃反扩大化问题辩正 被引量:9
4
作者 赵晓耕 曲词 《北方法学》 2008年第4期112-121,共10页
苏区"国家政治保卫局"是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各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最早建立的具有公安保卫职能的政权机关。同时,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曾经出现过肃反扩大化的问题。对于这一历史时期... 苏区"国家政治保卫局"是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各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最早建立的具有公安保卫职能的政权机关。同时,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曾经出现过肃反扩大化的问题。对于这一历史时期国家政治保卫局与肃反扩大化的关系问题上,学界始终有着不同意见。有学者认为当时存在的肃反委员会和国家政治保卫局是导致肃反扩大化的主要原因,但也有学者认为纠正肃反扩大化的倾向是国家政治保卫局建立的直接原因之一。本文从历史文件的分析入手,试图从国家政治保卫局的成因、制度设计及其在当时政权体制中的地位等方面,探究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国家政治保卫局与当时肃反扩大化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区 国家政治保卫局 肃反扩大化
下载PDF
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的经验及其启示 被引量:6
5
作者 谢庐明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44-48,共5页
中国共产党将苏区青年工作作为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区共青团组织发挥了先进青年群众组织与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党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加强对青年工作的领导;团结青年,教育青年,组织青年,扩大青年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党有号召... 中国共产党将苏区青年工作作为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区共青团组织发挥了先进青年群众组织与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党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加强对青年工作的领导;团结青年,教育青年,组织青年,扩大青年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加强队伍建设,造就大批优秀的团干部,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当代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区 中国共产党 青年工作 苏维埃政府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赣南苏区红色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6
作者 邓艳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6期61-65,共5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红色是我国最鲜亮的底色。赣南苏区红色文化是先进的精神文化财富,是我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通过对赣南苏区红色文化传播的资源优势的分析与挖掘,基于5W模式深入思考数字化技术在赣南苏区红...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红色是我国最鲜亮的底色。赣南苏区红色文化是先进的精神文化财富,是我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通过对赣南苏区红色文化传播的资源优势的分析与挖掘,基于5W模式深入思考数字化技术在赣南苏区红色文化传播中面临的挑战,从增强时效意识、整合意识、传播意识、创新意识与互融意识5个方面深入探寻数字化赋能赣南苏区红色文化的传播策略,以期以数字技术加快推进数字化保护开展落实、打造苏区红色资源数字平台、打造全媒矩阵扩大传播声量、深耕优质内容提升引领活力、引领红色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赣南 苏区 红色文化 红色资源 传播策略
下载PDF
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的经验及其启示 被引量:4
7
作者 谢庐明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0-14,共5页
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局部执政时期所从事的卓有成效的妇女工作实践,不仅对苏维埃革命和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还深刻影响了20世纪30年代以后中国的社会进步进程。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制定正确的妇女工... 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局部执政时期所从事的卓有成效的妇女工作实践,不仅对苏维埃革命和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还深刻影响了20世纪30年代以后中国的社会进步进程。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制定正确的妇女工作方针;坚持对妇女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妇女组织,保障妇女人权;坚持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妇女工作,充分发挥妇女的作用;坚持提高妇女的综合素质,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妇女干部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对当代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区 中国共产党 妇女工作 苏维埃政府
下载PDF
政党文化·制度体系·行为模式:苏区群众路线考察的一个视角 被引量:5
8
作者 肖文燕 张宏卿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2-109,共8页
从政党文化、制度体系与行为模式的层面,深入考察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人从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上,认同了"民众"是其发展与壮大的生命线。苏区时期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为广大民众的政治参与提供平台与... 从政党文化、制度体系与行为模式的层面,深入考察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人从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上,认同了"民众"是其发展与壮大的生命线。苏区时期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为广大民众的政治参与提供平台与保障。中国共产党人的行为模式与群众路线的实际效果息息相关。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以"群众路线"为主线,在"政治生态"与"人文生态"中基本达到了一个良性互动与平衡,这为现实政党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路线 苏区 政治生态学
原文传递
论苏区红色歌谣的口传史料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珊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8-171,共4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民众秉承着《诗经》以来歌谣的现实主义精神,把自己所熟悉的歌谣形式当作咏物、言志、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用歌谣记录各苏区红军将士和民众多姿多彩地战斗生活。苏区红色歌谣真实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民众秉承着《诗经》以来歌谣的现实主义精神,把自己所熟悉的歌谣形式当作咏物、言志、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用歌谣记录各苏区红军将士和民众多姿多彩地战斗生活。苏区红色歌谣真实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如火如荼的土地革命、政权建设、扩红支前、反"围剿"和苏区反封建尤其是妇女解放的宏伟画卷,全方位地、艺术而形象地揭示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战争功绩,反映了这场斗争发生、发展、壮大、胜利的运行轨迹,以及苏区人民在这场斗争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付出的巨大牺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区 红色歌谣 口传档案
原文传递
革命、裂缝、根据地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道炫 《苏区研究》 2017年第4期41-48,共8页
1927年后的中共武装革命,特别重视根据地的建设。根据地是中共武装斗争的战略基地,中共革命的成长和根据地的发展息息相关。由于中共革命是个由弱到强、不断发展的过程,初期根据地的选择,必然是在对手力量薄弱的地区,亦即统治裂缝地区... 1927年后的中共武装革命,特别重视根据地的建设。根据地是中共武装斗争的战略基地,中共革命的成长和根据地的发展息息相关。由于中共革命是个由弱到强、不断发展的过程,初期根据地的选择,必然是在对手力量薄弱的地区,亦即统治裂缝地区。而由于敌手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性,近代中国这样的统治裂缝特别明显,这就给根据地的发展提供了天赐良机。革命,就这样在努力和机缘中奋勇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维埃革命 抗日战争 根据地 游击战
下载PDF
《红色中华》:苏区民主革命思想的文艺阵地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慧 李波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红色中华》为苏区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开辟了各种专栏登载形式各样的文艺作品:既有揭露和批判苏区内外各种丑恶现象和帝国主义国民党的剥削压迫的杂文;也有表现苏区工农兵积极热情的面貌和战争必胜的乐观主义... 《红色中华》为苏区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开辟了各种专栏登载形式各样的文艺作品:既有揭露和批判苏区内外各种丑恶现象和帝国主义国民党的剥削压迫的杂文;也有表现苏区工农兵积极热情的面貌和战争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的纪实散文、报告文学;还有为苏区文艺的发展指明方向和创作原则的文艺批评。《红色中华》成为苏区民众革命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读物,是苏区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锐利武器,同时也为苏区文艺大众化的传播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文章旨在通过分析《红色中华》报刊上的文艺专栏,研究文艺在民主革命宣传中的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中华》 苏区 杂文 纪实散文 报告文学 民主革命思想
下载PDF
苏区的成人教育 被引量:5
12
作者 崔缨 《泰山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69-75,共7页
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建和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当时,中共和苏维埃政府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反复“围剿”,为提高群众的革命觉悟和红军的战斗力,巩固和发展新生政权,制定了一套适合苏区实际的教育政策、措施,开展了... 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建和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当时,中共和苏维埃政府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反复“围剿”,为提高群众的革命觉悟和红军的战斗力,巩固和发展新生政权,制定了一套适合苏区实际的教育政策、措施,开展了以成人为中心的革命教育活动,使苏区成人教育事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取得显著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区 成人教育 成就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三种形态——苏区土地革命研究之一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耀荣 徐源梓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7-22,共6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主张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而实际上“耕者有其田”可以有多种理解和认识。中共中央主张土地重新分配和土地国有分耕政策,反对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分配方式。但是,部分地方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采...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主张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而实际上“耕者有其田”可以有多种理解和认识。中共中央主张土地重新分配和土地国有分耕政策,反对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分配方式。但是,部分地方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采取三种土地分配方式,即没收“地主的土地归原佃农耕种”;实行土地所有权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土地使用权归农民所有;实行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归农民所有。“立三路线”前,中共中央重新肯定三种土地分配方式。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反“立三路线”后,中共中央因没收“地主的土地归原佃农耕种”是有利于富农利益的,再次否定了“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分配政策;也因为主张“土地国有”政策反对没收土地归农民私有,最终确定了“国有分耕”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的主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苏区 土地革命 “耕者有其田”
下载PDF
苏区新富农问题探析——从邓子恢给毛泽东的一封电报说起 被引量:5
14
作者 江明明 《苏区研究》 2019年第4期101-111,共11页
1950年邓子恢在给毛泽东的一封电报中提到新富农对1929年苏区的土地分配表示满意,也就是说,在土地革命之前新富农已经存在。而这与新富农是中共土地改革后的产物这一学界共识相矛盾。通过探究中共对新富农的认识历程,可知邓子恢所言新... 1950年邓子恢在给毛泽东的一封电报中提到新富农对1929年苏区的土地分配表示满意,也就是说,在土地革命之前新富农已经存在。而这与新富农是中共土地改革后的产物这一学界共识相矛盾。通过探究中共对新富农的认识历程,可知邓子恢所言新富农和学界所重视的新富农都在中共认识范围之中,并不矛盾。由此再探究邓子恢所言苏区的新富农问题,则苏区时期在中共的判断中已经出现新富农,并制定了如何对待新富农的政策,这一切都和苏区革命中的"富农路线"问题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问题密切相关,并对苏区革命乃至此后的中共革命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区 新富农 富农路线 土地改革 邓子恢
下载PDF
苏区兵工队伍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世超 《苏区研究》 2023年第1期35-49,共15页
大革命失败后,随着中共独立领导的军事斗争陆续展开,专职修造武器的兵工队伍应运而生。在艰难的环境中,中共组建的苏区兵工队伍成分复杂,成员来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此背景下,为保障枪支弹药的充分供给,中共通过采取民主管理、政策... 大革命失败后,随着中共独立领导的军事斗争陆续展开,专职修造武器的兵工队伍应运而生。在艰难的环境中,中共组建的苏区兵工队伍成分复杂,成员来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此背景下,为保障枪支弹药的充分供给,中共通过采取民主管理、政策优待、生活关心、政治启发、技术提升等一系列措施,最终塑造出一支有觉悟、有能力的红色兵工队伍。在中共的高效组织下,苏区兵工队伍克服设备简陋、原料匮乏等诸多困难,生产出大量武器弹药,不仅为支援红军作战、保卫苏区安全做出巨大贡献,也为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军事工业的创建积累起丰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区 兵工厂 工人 红军
下载PDF
中苏国家政治保卫局的比较研究——兼论苏区肃反扩大化的体制因素 被引量:3
16
作者 谢一彪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24-27,共4页
苏区的国家政治保卫局模仿了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的机构设置 ,其组织原则和职权划分也基本一致 ,实行局长单一集权制和单线垂直领导原则 ,缺乏监督和制约 。
关键词 国家政治保卫局 苏区 苏维埃 肃反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对苏区农村宗族社会的现代化改造
17
作者 马海峰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8期127-130,共4页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苏区农村的宗族社会实施了一系列改造,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司法建设、社会事业等多个方面。这些改造瓦解了宗族组织,冲击了宗族文化,削弱了宗族观念;有利于解放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现...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苏区农村的宗族社会实施了一系列改造,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司法建设、社会事业等多个方面。这些改造瓦解了宗族组织,冲击了宗族文化,削弱了宗族观念;有利于解放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现代化发展;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苏区政权,支持革命事业。同时推动了中国农村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积累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苏区 农村 宗族社会 改造
下载PDF
应用型高校美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4
18
作者 伍荣生 江水莲 唐进宝 《三明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18-124,共7页
作为"五育"之一的美育,在高质量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或缺。苏区中小学美育教育面临优质资源匮乏、师资队伍不足、特色项目缺失等问题。为了破解以上问题,三明学院牵头成立"苏区美育发展学院",通过校政、校企... 作为"五育"之一的美育,在高质量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或缺。苏区中小学美育教育面临优质资源匮乏、师资队伍不足、特色项目缺失等问题。为了破解以上问题,三明学院牵头成立"苏区美育发展学院",通过校政、校企、校校的产教融合的"3351"模式,即三条路径、三个项目、五项成果、一个品牌,实现"资源共享"和"学生共育",构建校内外美育协同发展新模式,打造苏区美育应用型师资团队,推进美育项目驱动创新班建设,加强苏区大中小学校美育研究,拓展美育项目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苏区美育高质量发展,形成苏区美育校地共生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区 应用型高校美育 资源共享平台 协同育人
下载PDF
苏区时期中央党校干部教育研究
19
作者 陈玉 《老区建设》 2023年第7期23-30,共8页
中央党校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干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党和国家的建设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苏区时期创办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作为中央党校的源头,其干部教育实践以理论文化教育、军事技术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为主要内容,形成了党政高度重... 中央党校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干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党和国家的建设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苏区时期创办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作为中央党校的源头,其干部教育实践以理论文化教育、军事技术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为主要内容,形成了党政高度重视、因时因地制宜与理论联系实际的鲜明特色。在革命战争的艰苦环境下,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的干部教育不仅为革命事业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领导干部,缓解了苏区干部数量不足和水平不高的问题,推动了苏区的建设发展,还奠定了中央党校发展建设的基础,为中央党校的干部教育工作积累了初步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党校 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 苏区 干部教育
下载PDF
改造与重构:苏区革命运动中的乡村宗族社会
20
作者 杨文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1-58,118,共9页
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由大小宗族组成,是一个典型的乡村宗族社会。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由城市转向农村开展革命运动,对乡村宗族社会进行了全面改造与重构,变革了旧秩序下的乡村宗族社会。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权建设,推翻了宗族权力,实现了... 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由大小宗族组成,是一个典型的乡村宗族社会。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由城市转向农村开展革命运动,对乡村宗族社会进行了全面改造与重构,变革了旧秩序下的乡村宗族社会。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权建设,推翻了宗族权力,实现了广大农民的民主权利;通过土地改革,抽离了宗族的经济基础,建立了苏维埃经济;通过革命文化,锻造了宗族文化,更新了民众旧有宗法观念。这场运动涉及广泛,致力于变革旧有社会的权力结构、秩序和观念,成就巨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体性社会变革运动的重要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乡村宗族社会 改造与重构 苏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